本書源於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舉辦的一次研討會「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饗宴」,大多數的論文脫胎於那次研討會,歷經匿名審查、修改的程序。但本書並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roceeding),而是於會後經過斟酌損益的專書論文選集,具有其獨立於當初研討會的生命和價值。
第一組論文,圍繞著巴斯卡的批判實在論
第二組論文則大體與後現代、後結構等後學有關
第三組論文則是關於全球化
第四組論文大體是關於極權主義
作者簡介:
Bhaskar, Ram Roy(巴斯卡) World Scholar and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Recent publications: Meta-reality: Creativity, Love and Freedom (Routledge, 2012); Ecophilosophy in a World of Crisis: Critical Realism and the Nordic Contributions (co-edited with Karl G. Hoyer and Petter Nass; Routledge, 2012); Philosophy and the Idea of Freedom (Routledge, 2011); Reclaiming Realit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Routledge, 2011); Plato Etc.: Problems of Philosophy and Their Resolution (Routledge, 2010); The Formation of Critical Realis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with Mervyn Hartwig; Routledge, 2010); A Realist Theory of Science (Routledge, 2008).
Hartwig, Mervyn Carl(哈特維格) Founding editor of Journal of Critical Realism . Recent publications: A Dictionary of Critical Realism (Routledge, 2007); Critical Realism and Spirituality (co-edited with Jamie Morgan; Routledge, 2012); The Formation of Critical Realis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with Roy Bhaskar; Routledge, 2010).
Seo, Min-Gyu (徐敏奎)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hung-Ang University, South Korea. The Ph.D. of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Buffalo. Recent publications: From Critical Realism to Meta-reality: Roy VIII Bhaskar’s Philosophical Evolution from West to East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 2011); Antianthropic Spirituality: Dualism, Duality and Non-duality, appeared in Chapter 10 of Critical Realism and Spirituality (co-edited by Mervyn Hartwig and Jamie Morgan; Routledge, 2012).
江素慧 現為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淡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德國弗萊堡大學政治學博士。學術研究興趣為:政治傳播、德國政治、全球化與未來趨勢、國際衛生發展。著有〈新修訂之國際衛生條例(2005IHR)對國家主權的影響〉(與楊哲銘合著),發表在《全球政治評論》,第24 期,頁23-45(2008)、〈自由貿易協定之潮流及其對公共衛生與健康之影響〉,發表在《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 卷第2 期,頁105-138(2009)、〈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貿整合對於東南亞地區健康領域之衝擊初探〉,發表在《亞太研究論壇》,第49 期,頁85-108(2010)等專文。另譯有《外資、民主與發展》(韋伯文化,2005)、《普世人權:理論與實踐》(巨流,2007)等專書。
吳承澤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時尚造型表演系助理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學術專長:身體及表演理論、當代時尚文化研究。代表著作:博士論文〈 論臺灣實驗劇場中的烏托邦理念及其實踐(1970-1989)〉(2008)。
吳豐維 現任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康德哲學、倫理學與政治哲學。著有〈何謂主體性?一個實踐哲學的考察〉,發表在《思想》,第4 期,頁63-78(2007)、〈如何為政治與道德劃界?重啟哈伯馬斯與羅爾斯的論辯〉,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八十論集》,頁549-576(允晨,2010)等文章。
李淑菁 現為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英國劍橋大學教育社會學博士。曾任雜誌編輯、財經記者、非營利組織研發專員及中學教師。主要研究興趣為性別與教育、教育社會學、多元文化與政策社會學等。主要著作包括Negotiating for Change: Women’s Movements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Taiwan, published in Gender and Education , Vol. 23, No. 1, pp. 47-58(2011)、〈族群想像下的性/別意象:再思台灣多元文化教育〉,發表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6 期,頁179-216(2009);近作有Beyond the State: Legitimatizing 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 in Taiwan, appeared in page 253 to 271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Advances in Gender Research, Volume 16)(co-edited by Marcia Texler Segal, Esther Ngan-Ling Chow, and Vasilikie Demos;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洪世謙 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學術專長為政治哲學、當代法國哲學、全球化研究、馬克思主義。近期著作有〈破碎的地圖與好客的城市〉,收錄在馬聖美、王儀君、楊雅惠主編之《城市與海洋論集》,頁175-192(中山大學人社中心,2011)、〈流動變異的生成域外——反思多重疆界〉,收錄在劉石吉、王儀君主編之《海洋歷史文化與邊界政治》,頁275-290(中山大學人社中心,2012)、《德勒茲的流變理論與網路政治行動》。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法國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研究領域:美學理論與評論、視覺文化與視覺研究、美術史。著有〈福柯與精神分析:承繼與批判〉,
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再見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頁227-252(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代表著作:《西方藝術中的女體呈現——傅柯的啟迪》(唐山,2007)。
張國賢 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學術專長:法國當代哲學、現象學。代表著作:〈時間的強度——德勒茲的時間多重體〉,收錄在陳齡慧主編
之《時代的探索:批判理論與影像藝術論集》,頁89-104(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2010)、〈倫理的閱讀——依據列維納斯構想的一種閱讀〉,收錄在汪文聖主編之《漢語哲學新視域》,頁663-678(台灣學生書局,2011)。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規劃與公共政策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公民參與之水治理、性別主流化、民主治理機制等。著有〈當官僚遇上婦運:台灣推動性別主流化的經驗初探〉,發表在《東吳政治學報》,第26 卷第4 期,頁1-58(2008)等學術論文20 餘篇。
黃聖哲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社會學理論、文化社會學、媒體社會學。著有〈文化工業理論的重建〉,發表在《社會理論學報》,第13 卷第1 期,頁141-160(2010)、〈電視與公共領域〉,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八十論集》,頁257-276(允晨,2010)、〈聽的離散:阿多諾論流行音樂〉,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當代歐洲社會理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等論文。
裴元領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學術專長:社會學理論、情緒社會學。著有〈重見齊美爾(Georg Simmel, 1858-1918)的宗教理論〉,收錄在劉小楓主編之《現代性,現代人與宗教》(商周,2005)、〈社會學的認識論——從尼采的觀點出發〉,發表在《東吳社會學報》,第14 期,頁49-92(2003)、〈全球化的欲望邏輯——兼論美國霸權的現實意義〉,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頁49-82(左岸,2003)等著作。
趙汀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長城學者,中國國務院特貼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著有《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每個人的政治》(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壞世界研究:作為第一哲學的政治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蔣興儀 現任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清華學院約聘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教育哲學博士。曾任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系助理教授。學術興趣是心理分析、教育哲學、生命教育、教學藝術等。目前正探究的主題是紀傑克的倫理思維,及其對文化現象背後心理機制的分析。著有〈穿越社會幻象:紀傑克對「超我」的顛覆及其教育意蘊〉,發表在《應用心理研究》,第49 期,頁177-217(2011)、〈被驅逐的他人與非存在的它者:心理分析的安蒂岡妮及其對教育之啟發〉,收錄在劉育忠主編之《當代教育論述的踰越》,頁93-133(巨流,2010)等論文。
魏建國 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學術興趣是當代解構理論、海德格哲學、心理分析與美學研究。博士論文以《Nancy與現代主體形上學之解構》(2010)為題,討論主體在極權主義之中的自我完成,說明儂曦對自我完成之主體的解構。目前正在探究他者議題,釐清他者與主體的原初關係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黃瑞祺
優惠價: 93 折, NT$ 325 NT$ 350
已售完,補貨中
本書源於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舉辦的一次研討會「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饗宴」,大多數的論文脫胎於那次研討會,歷經匿名審查、修改的程序。但本書並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roceeding),而是於會後經過斟酌損益的專書論文選集,具有其獨立於當初研討會的生命和價值。
第一組論文,圍繞著巴斯卡的批判實在論
第二組論文則大體與後現代、後結構等後學有關
第三組論文則是關於全球化
第四組論文大體是關於極權主義
作者簡介:
Bhaskar, Ram Roy(巴斯卡) World Scholar and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Recent publications: Meta-reality: Creativity, Love and Freedom (Routledge, 2012); Ecophilosophy in a World of Crisis: Critical Realism and the Nordic Contributions (co-edited with Karl G. Hoyer and Petter Nass; Routledge, 2012); Philosophy and the Idea of Freedom (Routledge, 2011); Reclaiming Realit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Routledge, 2011); Plato Etc.: Problems of Philosophy and Their Resolution (Routledge, 2010); The Formation of Critical Realis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with Mervyn Hartwig; Routledge, 2010); A Realist Theory of Science (Routledge, 2008).
Hartwig, Mervyn Carl(哈特維格) Founding editor of Journal of Critical Realism . Recent publications: A Dictionary of Critical Realism (Routledge, 2007); Critical Realism and Spirituality (co-edited with Jamie Morgan; Routledge, 2012); The Formation of Critical Realis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with Roy Bhaskar; Routledge, 2010).
Seo, Min-Gyu (徐敏奎)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hung-Ang University, South Korea. The Ph.D. of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Buffalo. Recent publications: From Critical Realism to Meta-reality: Roy VIII Bhaskar’s Philosophical Evolution from West to East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 2011); Antianthropic Spirituality: Dualism, Duality and Non-duality, appeared in Chapter 10 of Critical Realism and Spirituality (co-edited by Mervyn Hartwig and Jamie Morgan; Routledge, 2012).
江素慧 現為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淡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德國弗萊堡大學政治學博士。學術研究興趣為:政治傳播、德國政治、全球化與未來趨勢、國際衛生發展。著有〈新修訂之國際衛生條例(2005IHR)對國家主權的影響〉(與楊哲銘合著),發表在《全球政治評論》,第24 期,頁23-45(2008)、〈自由貿易協定之潮流及其對公共衛生與健康之影響〉,發表在《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 卷第2 期,頁105-138(2009)、〈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貿整合對於東南亞地區健康領域之衝擊初探〉,發表在《亞太研究論壇》,第49 期,頁85-108(2010)等專文。另譯有《外資、民主與發展》(韋伯文化,2005)、《普世人權:理論與實踐》(巨流,2007)等專書。
吳承澤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時尚造型表演系助理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學術專長:身體及表演理論、當代時尚文化研究。代表著作:博士論文〈 論臺灣實驗劇場中的烏托邦理念及其實踐(1970-1989)〉(2008)。
吳豐維 現任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康德哲學、倫理學與政治哲學。著有〈何謂主體性?一個實踐哲學的考察〉,發表在《思想》,第4 期,頁63-78(2007)、〈如何為政治與道德劃界?重啟哈伯馬斯與羅爾斯的論辯〉,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八十論集》,頁549-576(允晨,2010)等文章。
李淑菁 現為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英國劍橋大學教育社會學博士。曾任雜誌編輯、財經記者、非營利組織研發專員及中學教師。主要研究興趣為性別與教育、教育社會學、多元文化與政策社會學等。主要著作包括Negotiating for Change: Women’s Movements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Taiwan, published in Gender and Education , Vol. 23, No. 1, pp. 47-58(2011)、〈族群想像下的性/別意象:再思台灣多元文化教育〉,發表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6 期,頁179-216(2009);近作有Beyond the State: Legitimatizing Gender Equity in Education in Taiwan, appeared in page 253 to 271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Advances in Gender Research, Volume 16)(co-edited by Marcia Texler Segal, Esther Ngan-Ling Chow, and Vasilikie Demos;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洪世謙 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學術專長為政治哲學、當代法國哲學、全球化研究、馬克思主義。近期著作有〈破碎的地圖與好客的城市〉,收錄在馬聖美、王儀君、楊雅惠主編之《城市與海洋論集》,頁175-192(中山大學人社中心,2011)、〈流動變異的生成域外——反思多重疆界〉,收錄在劉石吉、王儀君主編之《海洋歷史文化與邊界政治》,頁275-290(中山大學人社中心,2012)、《德勒茲的流變理論與網路政治行動》。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法國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研究領域:美學理論與評論、視覺文化與視覺研究、美術史。著有〈福柯與精神分析:承繼與批判〉,
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再見福柯︰福柯晚期思想研究》,頁227-252(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代表著作:《西方藝術中的女體呈現——傅柯的啟迪》(唐山,2007)。
張國賢 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學術專長:法國當代哲學、現象學。代表著作:〈時間的強度——德勒茲的時間多重體〉,收錄在陳齡慧主編
之《時代的探索:批判理論與影像藝術論集》,頁89-104(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2010)、〈倫理的閱讀——依據列維納斯構想的一種閱讀〉,收錄在汪文聖主編之《漢語哲學新視域》,頁663-678(台灣學生書局,2011)。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規劃與公共政策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公民參與之水治理、性別主流化、民主治理機制等。著有〈當官僚遇上婦運:台灣推動性別主流化的經驗初探〉,發表在《東吳政治學報》,第26 卷第4 期,頁1-58(2008)等學術論文20 餘篇。
黃聖哲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社會學理論、文化社會學、媒體社會學。著有〈文化工業理論的重建〉,發表在《社會理論學報》,第13 卷第1 期,頁141-160(2010)、〈電視與公共領域〉,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八十論集》,頁257-276(允晨,2010)、〈聽的離散:阿多諾論流行音樂〉,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當代歐洲社會理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等論文。
裴元領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學術專長:社會學理論、情緒社會學。著有〈重見齊美爾(Georg Simmel, 1858-1918)的宗教理論〉,收錄在劉小楓主編之《現代性,現代人與宗教》(商周,2005)、〈社會學的認識論——從尼采的觀點出發〉,發表在《東吳社會學報》,第14 期,頁49-92(2003)、〈全球化的欲望邏輯——兼論美國霸權的現實意義〉,收錄在黃瑞祺主編之《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頁49-82(左岸,2003)等著作。
趙汀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長城學者,中國國務院特貼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著有《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每個人的政治》(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壞世界研究:作為第一哲學的政治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蔣興儀 現任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清華學院約聘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教育哲學博士。曾任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系助理教授。學術興趣是心理分析、教育哲學、生命教育、教學藝術等。目前正探究的主題是紀傑克的倫理思維,及其對文化現象背後心理機制的分析。著有〈穿越社會幻象:紀傑克對「超我」的顛覆及其教育意蘊〉,發表在《應用心理研究》,第49 期,頁177-217(2011)、〈被驅逐的他人與非存在的它者:心理分析的安蒂岡妮及其對教育之啟發〉,收錄在劉育忠主編之《當代教育論述的踰越》,頁93-133(巨流,2010)等論文。
魏建國 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學術興趣是當代解構理論、海德格哲學、心理分析與美學研究。博士論文以《Nancy與現代主體形上學之解構》(2010)為題,討論主體在極權主義之中的自我完成,說明儂曦對自我完成之主體的解構。目前正在探究他者議題,釐清他者與主體的原初關係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