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花瓶裡的野薑花,
即將凋零的花瓣,已微微泛些黃銹色的斑點,
我想起了那個送花的孩子,曾經問過我的一句話:
「老師,喜歡野薑花還可以當愛迪生嗎?」
★收錄以青春校園題材為主的14篇短篇小說。
★透過一篇篇文字細膩、深刻、發人深省的故事,溫暖讀者的內心,啟發讀者的力量。
★本書是作者對人世不變的關懷,也希冀每一位看了本書的你(妳)一同理解與同情這世界。
這是一本充滿校園風情與青春氣息的文學創作,為作者寫於1980年代的小說作品。收入以校園題材為主,對生活入微觀察與想像的短篇故事共14篇,反映了許多人生的面相,發人深省。作者具有細膩的感受力和深刻的觀察力,不論對現實的批判或生命的反思,透過一篇篇可看性高的故事,自然折射出讓人感動或啟發的力量,既有鮮明的浪漫情懷,也有一些真實的社會縮影,而迴盪其中的是作者對人情世事不變的關懷、理解與同情。
作者簡介:
張堂錡
台灣新竹人。東吳大學文學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撰、專刊組組長、政大華語文教學學程主任,目前執教於政治大學中文系,並任政大「民國歷史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講授現代文學課程。曾獲中興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中國文藝獎章。
早期以創作小說、散文為主,著有《讓花開在妳窗前》、《舊時月色》、《生命風景》等;近期以學術研究為主,集中於中國現代文學、澳門文學等領域,著有《白馬湖作家群論稿》、《現代文學百年回望》、《黃遵憲的詩歌世界》、《個人的聲音-抒情審美意識與中國現代作家》等十餘種;此外也編寫了現代文學相關教程專書有《現代小說概論》、《中國現代文學概論》等多種。
章節試閱
週記
星期六的早上,陳翔坐在教室裡怔怔地出神,公民老師正以一貫平靜的語調,心不在焉地講著人權、民主及現代公民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他不是不專心的學生,只是,內心的忐忑不安令他無法集中精神,憂懼的目光,不時朝導師辦公室望去。
每個週末的最後一節,是班會時間,導師習慣在第三節快馬加鞭地批閱週記及書法,八十幾本簿子,能在半小時內全部解決,並且迅速地一一發還。開學快二個月了,導師很少會因為週記上同學的反映,而利用時間與同學約談或開導,或許,老師的工作很忙吧,陳翔不得不這樣安慰自己。
「週記,是各位表達意見的最佳園地,舉凡對班上,乃至對學校的種種,大家都可以提出個人的建議,好的意見,我甚至會在開會時,提議給學校相關單位研究,因此,各位可以儘量把內心的想法寫在週記上,我一定會仔細批改的……」
陳翔想起了導師開學時說的一段話,因著這段話,他內心的不安稍微減輕了些,相信老師會有這個雅量接受他的建議的。這兩個月來,導師上課常遲到早退,批改作業也草率馬虎,他幾番深思,覺得自己有必要利用這個和老師唯一溝通的園地,婉轉進言。於是,在猶豫了許久之後,他謹慎寫下:
「能不能請老師按時上下課,因為我們很珍惜和老師相處的一分一秒,總希望能多聽些課。」
「書法作業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些意見,以便改進,如果只是批個「閱」字,我覺得幫助不大,沒有效果。」
這篇週記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才完成,字斟句酌地修改令他心神疲憊,但是,他相信開明的導師應該不會責怪他才是。陳翔在這樣的沉思中,捱到了第三節下課。
「陳翔,導師找!在辦公室!」
鐘聲一響,就有一個同學進來喊,不尋常的「召見」,令他悚然驚心,莫非……硬著頭皮,在其他同學訝異眼光的注視下,他走出教室。
也許,老師是看了週記,要再聽聽他的意見吧!他勉力使自己鎮靜些,並且腳步加快。當他站在辦公室門口,準備大聲喊報告時,突然間不禁噤了口,因為他看到,導師桌上正擺著他的週記,只不過,那一頁的建議已被撕成碎片,而且,老師正目露凶光地用力搓著藤條,臉色鐵青地瞪著他……
週記
星期六的早上,陳翔坐在教室裡怔怔地出神,公民老師正以一貫平靜的語調,心不在焉地講著人權、民主及現代公民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他不是不專心的學生,只是,內心的忐忑不安令他無法集中精神,憂懼的目光,不時朝導師辦公室望去。
每個週末的最後一節,是班會時間,導師習慣在第三節快馬加鞭地批閱週記及書法,八十幾本簿子,能在半小時內全部解決,並且迅速地一一發還。開學快二個月了,導師很少會因為週記上同學的反映,而利用時間與同學約談或開導,或許,老師的工作很忙吧,陳翔不得不這樣安慰自己。
「週記,是各位表達意見...
作者序
後記
1
我第一篇正式發表的作品是1982年7月18日在《中華日報副刊》上發表的小說〈生日禮物〉。那年我在師大國文系讀大三。從高中開始,我就大量閱讀現代作家的散文及小說,直到大三那一年,我才開始提筆創作。此後五、六年的時間,我沒有停歇地在稿紙上耕耘,畢業後到金門服役時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青青校樹》,退伍後進入師大國文研究所讀碩士班,碩二時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青春作伴》,彷彿是個文藝青年般,我的生活重心始終在文學閱讀與創作上打轉,心念專一,就想在寫作上闖出些名號來。但隨著學位論文的寫作,以及進入《中央日報副刊》後開始大量寫人物採訪稿,以個人抒情敘事為主的寫作就漸漸少了。1990年代出版的兩本人物報導作品《域外知音》、《生命風景》,正是生命轉向所留下的軌跡。這一轉向,好像就沒有回頭了。編副刊,寫採訪稿,讀書教書,寫論文,奔波於工作與學術上,直到1997年正式離開報社,1999年進入政大任教,我幾乎很少再寫純文藝的創作了。
因此,在我的生命史中,1980年代就顯得別具意義。那不僅是我留下美好回憶的青春歲月,同時也是我此後不斷書寫的起點。那段消逝的時光,成了我生命中最甜美的一段旅程。魯迅寫過《朝花夕拾》,弔唁昔往的輝光,那種心情,如今的我也漸漸懂了。既然是「夕拾者」,除了頻頻回首,恐怕也別無他途。
收在這本書中不多的作品,是我當年曾經走在文學創作道路上所栽下的幾朵小花,如今再度撿拾整理,無非也是想為自己的過往留下一點痕跡,以供來日頻頻回首,想見曾經有過的花開花落。
2
1994年7月,承時任幼獅文化公司總編輯的陳信元先生邀約,將我的小說及散文挑選集結成《讓花開在妳窗前》一書出版。能有這樣的機會將已經在書海中淹沒的作品再度賦予新的生命面貌,我格外珍惜,於是就從《青青校樹》、《青春作伴》中刪去一部分覺得不適合的作品,分成兩輯集成一冊。當年出版時為該書寫的序言〈純真歲月中的美好〉,如今再看,覺得還是很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從八0年代走來的一些心情,大致來說,當中的心境似乎至今也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年過三十以後,對胡適「略有幾莖白髮,心情已近中年」的感觸,總有一種去日苦多的深切同感。雖然應該「做了過河卒子,只得拚命向前」,然而,日子在我手中流逝得越多,回首從前的次數也不免多了起來。
尤其在重讀書中的這些篇章時,更讓我恍如昨日的思緒頓時飛到眼前來。這些二十幾歲階段的作品,不論小說或散文,都曾經烙著我一路跋涉而行的清晰履痕,也都如影隨形地陪伴我成長。在情感波動的起伏中,我因此而幸運地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擁有一方休憩閒夢的心靈角落。
事實上,我在「社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時,我時常警惕自己單純、天真、浪漫的可貴,「校園情懷」的必要,而這本書對我的意義就在此。當然,這與我一直沒有離開過校園的經歷極有關係(即使在軍中服役,我仍兼任教官的工作)。從大學讀到博士班,從國中教到大學,校園生活中的美好特質一直是我眷戀不忘的。從這本書中,正可以看出我年少時的一段美好時光,不論悲喜憂歡,都已嵌入我的記憶深處,牢不可拔。
我深知時光是不會回頭的,但過去這段純真歲月中的種種美好,卻是使我在三十以後拚命向前的無形鼓舞。
十年花落花開,我純真的年少早已走遠,小王子在暗夜裡仰望星空,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似乎也已失去,但是,幸而有這部「少作」,使我青春歲月中的美好記憶被生動而真實地收藏著。
兩年前,我在台中省立圖書館演講,講完之後,留有一點時間供聽眾發問。我記得很清楚,有不少穿高中制服的學生來聽講,其中有一位問起我〈檔案〉這篇小說是如何寫成的,表示他很喜歡。那一夜坐夜車回臺北的途中,我不禁想起那位高三學生生澀的話語與揮動的手勢,彷彿多年前的自己,而〈檔案〉中的主人翁也曾經走過這一段聯考壓力下的艱苦掙扎。我不知道他是否也正為跨越聯考這一人生大關而苦惱、不安,但時隔多年,相似的心境竟透過小說感動了他,這一點毋寧是讓我深深驚訝的。
我因此而知道,文學是有其頑強而久遠的生命,或許自己都已經遺忘,但當年筆下的人物還一直活在那裡。
這本書是由小說集《青春校樹》、散文集《青春作伴》二書挑選組合而成。感謝所有曾為這些書付出過心力的人,更感謝幼獅文化公司總編輯陳信元先生,讓這在書海中沉浮多年的作品有一個新而且好的歸宿。
成長的路上,我不能說是坎坷,但我終究還是要用「艱難」二字來下註腳。正因為艱難,因此格外珍惜。
寫作的路也一樣。
3
成長與寫作的路同樣艱難。十多年過去了,這句話依然讓我深信不疑。
有人「悔其少作」,我卻覺得應該要「惜其少作」。因為「少作」儘管可能最幼稚、最不成熟,但它往往也是最天真、最質樸、最本色。此書是我一個人的記憶、想像與追尋,是我微不足道的「少作」。但因知其艱難,所以總有一份難捨的珍惜。聽雨客舟,競逐名利,在來去匆匆的日子裡,對過往的每一次深情回眸,其實都是對現實生活難分難解的一種沉澱、釐清和返觀自照。儘管我很少重讀這些作品,但偶然翻閱,常會覺得昔日水遠山長的遼闊風景在眼前一一飛過,而讓自己陷入某種混雜著感傷與清亮的難言情緒中,彷彿舊時的月色,抬頭忽見,只能是怔怔惘然,猶疑如夢,飄渺如歌。
那確實是一段如夢如歌的日子。我努力編故事,認真聽別人說話,在稿紙上一個字一個字寫了又改,改了再寫,在孤燈下忘了已是夜深。退稿的失落,出書的喜悅,冷熱煎熬著一顆多情易感的心。從師大到金山,從金山到金門,再從金門回到師大,那些年的心事流轉都在這些文字上烙了印。我自己是覺得幸福的,因為有這些故事與心情留了下來。這些作品有的寫校園故事,以及對生活現實的觀察與想像,其中也有對前人作品的學習與模仿,或虛構或真實,都已成為記憶中塵埃滿佈的檔案,與青春歲月作伴的幾抹剪影。
時光飛逝果然如電,總在一瞬間。但在翻閱這些作品的時候,又覺得這些文字似乎留住了時間,讓記憶定格,讓往事如在眼前。這一剎那的錯覺,使我突然領悟了寫作真正的意義。至少對於我,青春,愛戀,成長,夢想,我已然遠去的1980年代,所有美好的,哀傷的,都在這裡了。
4
此書原本想將小說和散文輯成一冊出版,一如當年的幼獅版,但在出版公司建議下,還是分成小說、散文二冊,這使作品更加接近於它的原貌,於我個人創作史的意義也更加鮮明。我必須感謝老友蔡登山兄的玉成,將此書推薦給秀威出版,還有責編秉學的用心付出,讓這兩本小書有了新的面貌與生命。我對這些少作特別珍愛,因為那裡面有我年輕的時光與美好的記憶。重新再版,是想讓這些書「活著」,只要活著,或許就能聽見有人發出和我一樣頻率的心跳聲,看見和我一樣曾經悲欣交集的青春容顏。這樣也就足夠了。
後記
1
我第一篇正式發表的作品是1982年7月18日在《中華日報副刊》上發表的小說〈生日禮物〉。那年我在師大國文系讀大三。從高中開始,我就大量閱讀現代作家的散文及小說,直到大三那一年,我才開始提筆創作。此後五、六年的時間,我沒有停歇地在稿紙上耕耘,畢業後到金門服役時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青青校樹》,退伍後進入師大國文研究所讀碩士班,碩二時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青春作伴》,彷彿是個文藝青年般,我的生活重心始終在文學閱讀與創作上打轉,心念專一,就想在寫作上闖出些名號來。但隨著學位論文的寫作,以及進入《中央日...
目錄
青青校樹
檔案
老師的蘭花
花非花
週記
生日禮物
六月三十那一夜
娃娃之死
雨,怎會落不停
歸
爸爸捕魚去
創
黃昏
阿財與野薑花
後記
青青校樹
檔案
老師的蘭花
花非花
週記
生日禮物
六月三十那一夜
娃娃之死
雨,怎會落不停
歸
爸爸捕魚去
創
黃昏
阿財與野薑花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