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倫理理性視野下的梁實秋的人生與文學,可以概括梁實秋是一個溫厚優雅的人生智者,理性穩健的文學批評家,雅潔幽默的散文名家,卓越有恆的翻譯大家,孜孜不倦的學者。梁實秋是中國現代文學中俯仰天地而無愧的一代大師。
梁實秋是中國現代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作家、翻譯家和學者,一生著作等身。他是現代中國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其人文主義核心就是理性、節制的精神和倫理、均衡的要義,這一思想貫穿他的人生哲學、文藝思想、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他從恆常的人類精神、普遍的人性理想、美善的人生價值出發來思考人生和藝術,追求人生的健康、尊嚴與和諧,還有藝術的節制、道德與均衡。
本書從倫理理性的角度切入,對梁實秋的倫理理性的思想源泉、倫理理性的人生境界、倫理理性的文學理論建構和創作實踐都有精到的論述。作者馬玉紅具有寬闊的視野,能突破單純的文學研究而進入哲學、文化與人生的精神層面。
作者簡介:
馬玉紅,一九六八年九月出生於甘肅蘭州,一九八七年在西北大學數學系就讀,一九九九年和二○○三年分別在蘭州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教授。
章節試閱
儒雅為業的人生智者
梁實秋之於中國傳統的儒釋道、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古羅馬的奧勒留、美國新人文主義領袖的白璧德等能在內在精神取得高度的融合,其根源在於他們都是道地的倫理道德的實踐者和理性思辨的人生智者。他們的共同興趣都是在那些恆常的、廣泛的、能被所有人欣賞的東西,一言以蔽之,在於對普遍倫理和理性的熱愛。
全面地省察人生,我們可以看到,人生除了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之外,都是以一種深不可測的自私(自愛、自尊等)為行為動力的。而人乃萬物之靈就在於人有道德,「所謂道德就是把符合天命的人之本性透過實踐內化在心中的東西,是人之所以為人所應遵循的道理。」《禮‧儒行》亦云:「儒有澡身而浴德。」人必須修養道德,才能使人性在合乎規則與秩序的理性狀態中盡善盡美。而道德就是理性,理性就是約束自己的行為欲求,使之合乎道德的節制力量,道德的彼岸就是幸福。
人生目的是什麼?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就是「善」,就是「幸福」,而最高的善,最高的幸福,非快樂、非名譽、非財富,而是心靈之活動,即合乎德性的靈魂的現實活動。有德者的意義就在於施與行為者有理性的行為,它的可貴之處是選擇了一種有意識的生活方法,並與可能的途徑中選擇更為恰當的目標。也就是說,有德者會依照心靈的指引走向幸福的彼岸。而理性則是一切道德的標準,是對現實道德進行修正的標杆,理性愈強敏,道德就愈顯著。一個想要追隨美善的人,必須合乎理性地生活,遵守正確而有力的秩序,理性的特徵就是面對自己的正當行為及其所產生的寧靜和平而怡然自得。人生若能依靠理性圓滿道德,完成天性,就能得到幸福作為人生的歸宿。
梁實秋無疑是倫理和理性至上主義者,一個人生在世上,應該怎樣待自己、怎樣待人,許多人根本就不想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是隨緣肆應,梁實秋以為這是不對的,他認為做人應該心中先有一個一貫的道理,然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然後才能「大德不逾閒」。
人生是道德的,是有道德意味的,現實也是高貴的;人是理性的,並不僅僅是自己衝動和感受的傀儡,做人要努力向著最高的標準走,人本是動物,不努力便將離禽獸的境界近,而離人的境界遠,人禽之別繫於一念,人應該向聖賢看齊,「『塵埃』是一個共同的源泉,從這裡湧現出蟋蟀的叫聲和但丁的夢。」梁實秋強調理性和倫理,卻並無道學的拘泥與古板,梅光迪在其〈孔子之風度〉一文中曾說:
吾國人品,約略言之,可分三派,一曰老莊派也……其淡泊者,則為孤潔寡諧,遁世無悶之隱逸。其多欲者,則放恣自喜,實施其藝術的人生觀,於物質之享受,肉體之愉快,務求儘量而後已。……二曰道學派也……其上者,志行堅貞,謹守禮教名節之防……其下者,則吾人習見聞之「假道學」也。三曰孔孟派也,此派折中於前兩者之間,有老莊派之超逸,而無其放蕩,有道學派之謹嚴,而無其拘泥。所以為人品極則也。
梁實秋無疑屬於孔孟派也,既道德謹嚴,理性強敏,又風趣優雅,具有「古典頭腦,浪漫心腸」,一生頗為圓滿。按照其學生徐世棠的說法,梁實秋一生擁有「至福光影」;方令孺亦曾戲言:「冰心女士比實秋為雞冠花,余則擬其為梨花,以其淡泊風流有類孟東野。唯梨花命薄,而實秋實福人耳。」取例情愛角度,梁實秋與髮妻程季淑情意篤厚,相濡以沫近五十年;1974年程氏因意外去世,已是七十二歲高齡的梁實秋再度放射燦爛的情愛火花,與韓菁清續寫了十三年熱烈而溫馨的「梁韓之愛」。
梁實秋既是倫理的理想主義者,又是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兩種不同的氣質論者:一種是柔弱的、感傷的氣質論者,抱有各種各樣的「理想」;一種是硬心腸的、尼采型的氣質論者,因自己是現實主義而引以為傲。極端的現實主義者,他會撕下人性的所有面紗,不帶任何幻覺地直視著它;而極端的浪漫主義者,他會拿走現實,留下幻覺。在這兩種情況下,結局都是遁世的。梁實秋折其兩端而取中庸,持一種中間的人生觀,是既超越脫俗又執著人生的現實主義者。
在純粹理想主義者看來,他是現實主義者,他精神構成的特點可以說是嚴謹和克制;但是在極端的現實主義者看來,他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道德、和諧又是他精神構成的另一特點。極端現實主義者的冷傲、激憤不是他所認同的,理想主義的單純浪漫也非他所引為同調。在他看來,極端的現實主義者和浪漫的理想主義者都是一種離心的傾向,只有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才是一種向心的趨向。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既站在堅實的人生基礎上,又堅持人性法則的工作不斷趨於人類道德的中心。人生既有美好的自由的境界,又有坎坷的不平的道路,極端的現實主義和浪漫的理想主義都只會散發使人眼睛疲憊的光芒,會使人血淋淋地跌在人生現實的荊棘之上,其代價意味著犧牲「人性」這個難以捉摸的詞彙中所包含的優美、高尚和卓越的全部意義。
梁實秋所努力的就是把「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融合起來,既堅定地面對現實,又追求現實的美善意義;既縈懷世間人事,不作逃避現實之想,又不以塵俗之名利而蔽塞其向上向善之心,超脫現實的真諦,乃是趨於理想,而不是流為變態。他指出像郁達夫等因困苦的生活所培養出來的「狂叛」的精神,是很惋惜的,但像徐志摩等由席豐履厚的生活所育熙出來的對「夢想的神聖境界」之追求,也不是健全的人生態度,二者都是極端。
梁實秋融合理想與現實的生命態度可以說是一種「悲觀」的生命哲學,「悲觀是從壞的一方面來觀察一切事物、從壞的一方面著眼的意思。悲觀主義者無時不料想事物的惡化,惟其如此,所以他最積極的生活,換言之,最不為虛幻的希望所誤引入歧途,最努力的設法來對付這醜惡的現實。」這種「悲觀主義」其實就是一種立足現實進而力爭上游的人生智慧。
梁實秋是位相當文雅的人,他的人生哲學落實到具體做人的理想對照物,就是彬彬有禮的紳士和博學多識的學者,是從「自然主義」境界中脫離出來以登於精神的領域,自足、閒暇、孜孜不倦,具有恢宏大度的美德,兼具鷹隼與馴鴿的性格。他引用紐曼的話:
一位紳士(gentleman)就是一個從不令人感覺苦痛的人,……他所最注意的事就是使人人都能泰然自若。……他有遙遠的眼光,他能服膺古代聖賢的明訓……他能受辱不驚,受害而不介意,絕無陰險之念。他在哲學上歸因這是命,是謙抑忍耐;他能耐苦,因苦是不可免的;……他能視死如歸。……他的知識曾受過紀律的訓練……他是非常的直率、體貼而真實。……他知道人類理性的強處,但亦知其弱點……他的心胸是很廣闊的,絕不譏諷反對宗教;……他對於虔誠的人是很尊敬的……。
總之,紳士是梁實秋心中待人接物的最高榜樣。
儒雅為業的人生智者
梁實秋之於中國傳統的儒釋道、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古羅馬的奧勒留、美國新人文主義領袖的白璧德等能在內在精神取得高度的融合,其根源在於他們都是道地的倫理道德的實踐者和理性思辨的人生智者。他們的共同興趣都是在那些恆常的、廣泛的、能被所有人欣賞的東西,一言以蔽之,在於對普遍倫理和理性的熱愛。
全面地省察人生,我們可以看到,人生除了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之外,都是以一種深不可測的自私(自愛、自尊等)為行為動力的。而人乃萬物之靈就在於人有道德,「所謂道德就是把符合天命的人之本性透過實踐內化...
作者序
序 常文昌
梁實秋在大陸一度處於被遮蔽的地位,一般讀者並不真正認識他,瞭解他。
改革開放後,對他開始了重新認識和評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特別是在他逝世以後,大陸更興起了一股梁實秋熱,學術界對其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頗豐。馬玉紅教授的這本著作,作為一家之言,在某些具體問題的看法上,有自己的觀點,但也大體上代表了近年來對梁實秋的總體評價。
時至今日,即使在某些具體問題的看法上褒貶不一,但是對梁實秋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其貢獻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首先,作為著名的文學批評家,梁實秋的新人文主義獨樹一幟,無論怎樣評價都不能否認其在中國現代文學多元化的批評構架中的地位。他以與眾不同的古典主義批評進入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坐標系,豐富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理論主張。
其次,作為散文家,梁實秋以其閒適的散文,博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同樣是閒適散文大家,周作人的風格睿智深沉、苦澀平淡,林語堂樂天聰慧、洗練歡愉,梁實秋則隨和圓融、溫雅從容(玉紅語),自成一家。
再次,作為翻譯家,他對《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耗三十八年的精力,獨自一人完成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其貢獻是傑出的。
研究這樣一個頗有價值的對象,是很有意義的。
玉紅於二○○三年考入蘭州大學,從我攻讀博士學位,她的最大優點是有韌性和毅力,同時又不乏悟性與靈性,我相信她在科研上會做出成績的。讀博士期間,她的研究對象是梁實秋,畢業後還能沿著這個方向堅持多年的梁實秋研究,其研究雖不能說汪洋恣肆、精深博大,卻也如涓涓溪水,有其清澈動人之處。
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著作,從倫理理性的角度切入,對梁實秋的倫理理性的思想源泉、倫理理性的人生境界、倫理理性的文學理論建構和創作實踐都有精到的論述。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作者具有寬闊的視野,能突破單純的文學研究而進入哲學、文化、人生的層面。其研究中傾注更多思考的是梁實秋的人生哲學及人生理想,這是總攬全域的把握,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統攝梁實秋的理論建構與文學批評、文學創作的綱領。我以為這是玉紅的高屋建瓴之所在。作為一個女性,作者對梁實秋的研究既有感性的色彩,更有理性的光影,她能夠穿越古今中外,將梁實秋置放於縱橫廣闊的時空座標中,並在倫理理性的視野下多維度探討梁實秋的人生與藝術。貫穿梁實秋人生與藝術樞紐的是倫理理性精神,梁實秋無疑是中國現代頗具代表性的道德理想主義者,他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奧勒留、白璧德、阿諾德等人能夠取得內在的契合,歸根結柢,他們都是倫理理性的理想主義者和堅定實踐者,這些中西傑出人文主義者的思想精髓是人類民族精神文化中健康有益的一環,應該發揚光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的生命若有倫理理性的抉擇和約束,必然會走向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道路。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本專著便具有更高的立足點,具有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玉紅概括梁實秋的人生哲學,認為其具有儒家的克己復禮,積極進取;老莊的含藏寧靜,恬淡自適;佛禪的明心見性,覺行圓滿;西哲的理性節制,優雅閒暇。梁實秋的文藝思想的核心為文學的根本性質是人生的模仿,文學的根本任務是倫理的效用,文學批評的本質是永恆價值的判斷。梁實秋的散文簡潔典雅、純正幽默,達到了「整潔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態,簡單而有力量」的藝術境界。這些看法都言之有據,是符合梁實秋的實際的。
借用這本書中提到的古羅馬皇帝奧勒留的一句話——「靈魂是由思想染色的」,可以體會到,在玉紅多年的梁實秋研究中,正如她自己所說,她被梁實秋的思想牽引走進了中西浩瀚璀璨的人文主義星空,人文主義健康均衡和諧中庸的倫理理性思想使得她的心境也因此更加平和、穩健。在時下比較功利浮躁的環境中,她能夠踏踏實實做人、安安心心做學問,這與梁實秋對她的影響和薰陶不無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事梁實秋研究對她來說,實在是一種幸運。
玉紅將倫理理性作為梁實秋人生哲學、文藝思想與藝術創作的靈魂,對其作了較為透徹的研究,也是貫穿全書的主線。而梁實秋的倫理理性批評在玉紅的批評實踐中又產生過影響。她贊同梁實秋提倡的健康的人性,從倫理理性批評的角度寫過一篇批評陳染創作的文章(編按:參閱本書附錄),頗為尖銳。其實這篇文章也是對這些年來創作中出現的倫理失衡、誤以為人性即性創作傾向的針砭。由此也可以看出梁實秋的某些看法在當下的借鑑意義。
關於梁實秋與魯迅的論爭,客觀地說,既不能離開當時的具體情境,違反歷史唯物主義,任何論爭都有現實針對性;另一方面,又可以突破歷史的局限,站在今天的高度,以更大的歷史時空予以觀照。對這樁公案,學術界重新作了評價,但在重評的基礎上,看法也不盡相同。我十分贊同何其芳的觀點,學術問題上不要把意見限定在人人都能通過的範圍。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是可以並存的。
玉紅對梁實秋是激賞的、偏愛的,但在學術研究上,又力求將科學性放在第一位。由於激賞偏愛,可以發現研究對象更有價值的東西;但另一方面,對研究對象的局限和某些短處可能會說得不足。也許這是一種苛求,因為對一本書的評價,首先要看它提供了什麼,而不是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苛求它沒有寫什麼。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希望玉紅再接再厲,在學術研究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序 常文昌
梁實秋在大陸一度處於被遮蔽的地位,一般讀者並不真正認識他,瞭解他。
改革開放後,對他開始了重新認識和評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特別是在他逝世以後,大陸更興起了一股梁實秋熱,學術界對其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頗豐。馬玉紅教授的這本著作,作為一家之言,在某些具體問題的看法上,有自己的觀點,但也大體上代表了近年來對梁實秋的總體評價。
時至今日,即使在某些具體問題的看法上褒貶不一,但是對梁實秋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其貢獻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首先,作為著名的文學批評家,梁實秋的新人文主義...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倫理理性的思想源泉
第一節 白璧德的人文主義
第二節 孔子的儒家思想
第三節 奧勒留的斯多噶派哲學
第二章 倫理理性的人生境界
第一節 儒雅為業的人生智者
第二節 美善厚重的人生晚境
第三章 倫理理性的文藝思想
第一節 美好光明的人性說
第二節 倫理理性的文學觀
第三節 清醒穩健的批評觀
第四章 倫理理性的文學實踐
第一節 簡潔典雅、純正幽默的散文藝術
第二節 忠誠信實、踏實有恆的《莎士比亞全集》翻譯
第五章 倫理理性的魯梁比較
第一節 對文學人性與階級性思考的牴牾與互補
第二節 反抗絕望與超越絕望的生命哲學比較
第六章 倫理理性的散文觀照
第一節 苦澀、歡愉、溫雅——與周作人、林語堂散文比較
第二節 質樸自然、典雅節制——與朱自清散文比較
附錄
倫理批評實踐:對驚奇的迷戀與道德的缺失——論陳染小說
後記
引言
第一章 倫理理性的思想源泉
第一節 白璧德的人文主義
第二節 孔子的儒家思想
第三節 奧勒留的斯多噶派哲學
第二章 倫理理性的人生境界
第一節 儒雅為業的人生智者
第二節 美善厚重的人生晚境
第三章 倫理理性的文藝思想
第一節 美好光明的人性說
第二節 倫理理性的文學觀
第三節 清醒穩健的批評觀
第四章 倫理理性的文學實踐
第一節 簡潔典雅、純正幽默的散文藝術
第二節 忠誠信實、踏實有恆的《莎士比亞全集》翻譯
第五章 倫理理性的魯梁比較
第一節 對文學人性與階級性思考的牴牾與互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