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巫兒童文學獎
這不是關於某個皇帝、皇后、總統、獨裁者或任何大人物的故事,而是「我們」的歷史。
從十五萬年前,甚至在更早之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我們經歷過戰亂、病痛和災難,也創造出許多改變世界的事物,帶來驚奇和美好。我們之中有衝突,也有關懷。我們有時幸福快樂,有時哀傷難過,而我們懂得用藝術、音樂和舞蹈來表達這些感受。不論是什麼性別、做什麼工作、住在哪裡,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這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共同的故事。
本書特色★ 按時間順序,平行呈現世界各地、從古到今的「我們的故事」。
★ 從更全面的角度欣賞與認識人類文明。
★ 繪本式的圖像與文字,容易閱讀、理解。
★ 書末附六大頁歷史人物介紹,讓歷史脈絡更立體。
獻給「我們」,以及如今仍正在延續發展的「我們的歷史」。
「我們」是誰?從哪裡來?
如果「我們」共同源自十五萬年前的非洲祖先,
為什麼從以前到現在,世界上總是有各種理由,
將「我們」區分成不同的人群,彼此對立呢?
《我們的歷史》的細膩文字與圖畫,呈現了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的轉變,
不強調人名與事件因果,而是盡可能全面呈現每一段時間的各地面貌。
說一個不同於過往世界史框架的人類的故事,邀請讀者找到自己的觀點與詮釋。
本書常用「我們」為主詞,以第一人稱描述各民族文化以及戰爭中的觀點,在精鍊的九十頁篇幅中,暗示人類文明和各民族立場帶來的問題。書中也提及一般世界史較少著墨的澳洲、非洲、東南亞早期發展。
全書文字簡潔易讀,擁有圖畫書的文句韻律;而圖像則多有大畫面細緻構圖,交織展現各地環境與文明精采之處;亦有巧妙設計,嘗試在單一頁面內比較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發展。書末更有六大頁的歷史人物介紹,讓讀者可依年代把人物對應到正文內容,更加充實本書的知識層面。這本大開本的歷史繪本,不只是從史前、古文明娓娓敘說至現代的世界史,更是帶讀者思考何謂「歷史與文明」的哲思作品!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夫.伊拉.索梅斯Christophe Ylla-Somers/著
法國歷史學家,專門研究中世紀歷史,還是一位歌手與DJ。克里斯多夫還有一個身分是伊凡的女婿,他為這本書做了初步規畫,並提供一些資料重點好讓伊凡整理出重點中的精華。
伊凡.波默Yvan Pommaux/著繪
法國童書大師,1946年生於維希。他的作品體裁多元,總是帶有嚴謹的背景架構與精緻繪畫風格,曾獲巴黎市政廳獎和法國龔古爾童書獎。為了感謝他帶給孩子的閱讀樂趣,法國有三所學校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伊凡的一個劇本創作(現在還收在抽屜裡)中,有一個角色夢想成為歷史學家,希望「研究全世界的歷史」!
妮可.波默Nicole Pommaux/繪
伊凡的妻子,為伊凡的諸多作品上色,一起合作過多本精彩作品。
譯者簡介:
邱瑞鑾
知名法文譯者、臺灣作家,譯有《第二性》與《潛水鐘與蝴蝶》等文學經典,以及《世界建築自己做》與《老鼠郵差來了!》等童書,並著有《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期望透過閱讀、翻譯和寫作,繼續為大小朋友開啟更多認識世界的窗。
審訂
陳慧宏
臺大歷史系副教授。美國布朗大學藝術史系博士,研究領域為近代歐洲藝術文化及海外擴張,耶穌會和後宗教改革研究,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等。
章節試閱
―西元前 800 年―
很久、很久以前,非洲的撒哈拉並不是沙漠,
有湖泊、青翠草原和許多種類的動物,也有不少人定居。
不過,大約在這時期,長期乾旱使這裡成了荒原,人們又耗盡資源。
於是,當地居民被迫遷居。
撒哈拉南邊的土地貧瘠,那裡的人也需要遷移,找尋肥沃的土地。
他們和來自撒哈拉內部的人都看上同一塊土地,雙方爆發了衝突。
從非洲西海岸來的班圖人擁有鐵製武器,很快就征服大部分的非洲地區。
他們的語言也傳播到各處,發展出多種近似的語言。
人們馴服駱駝以後,便能跨越沙漠,
非洲南部和北部因此恢復貿易往來。
在非洲許多地區,人們每天都要為生存搏鬥,因此很難發展城市或建立國家。
那裡到處都見得到猛獸。還有毒蛇、毒蜘蛛和吸血蚊蟲,
因為牠們不容易辨認,反而比野獸更可怕。
人們連汲取河水,都得冒著生命危險。
河岸邊有許多帶有傳染病的蚊子,要是被叮就會得重病。
―西元前 700 年―
這個時候,我們在世界上大約有一億人。
雖然我們來自相同的起源和祖先,
但因為居住在不同地區,氣候和環境不同,所以彼此也有些不一樣。
一群人有相同的語言、習俗、
生活方式,便會漸漸形成一個民族。
每個民族都想要擁有自己的領土。
各民族間的關係複雜,
有時彼此衝突,有時互相合作;
長久以來,
我們總是把其他民族當成「他們」,
而不是「我們」。
歷史人物
我們是歷史舞臺上的演員,也是創造歷史的作者。到目前為止,我們創造的歷史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歷史仍不停往前推進,永不停息。在這過程中,我們有些人冒出頭來,表現出色,有人施展政治長才,有人擁有科學、藝術,或文學方面的才華。
我們向來需要領袖和英雄,需要菁英以及典範。這些人的生平、作為和作品,經常占據舞臺中央的位置,成為「歷史」,而我們就安靜的從舞臺上隱形了。
這裡列出幾位出色的歷史人物,你可以依他們的年代先後,對照本書前文的歷史時期閱讀。你也可以找找關於他們的其他資料,你將會發現更多和他們相關的歷史重要人物。這樣你便能在世界的大歷史裡,挖掘出千百個歷史故事。
這些人物中,有些你大概已經很熟悉了,因為每個民族都有「他們」景仰的偉人;有些你大概還不認識,不妨趁這個機會認識世界其他地方的「我們」。
―西元前 800 年―
很久、很久以前,非洲的撒哈拉並不是沙漠,
有湖泊、青翠草原和許多種類的動物,也有不少人定居。
不過,大約在這時期,長期乾旱使這裡成了荒原,人們又耗盡資源。
於是,當地居民被迫遷居。
撒哈拉南邊的土地貧瘠,那裡的人也需要遷移,找尋肥沃的土地。
他們和來自撒哈拉內部的人都看上同一塊土地,雙方爆發了衝突。
從非洲西海岸來的班圖人擁有鐵製武器,很快就征服大部分的非洲地區。
他們的語言也傳播到各處,發展出多種近似的語言。
人們馴服駱駝以後,便能跨越沙漠,
非洲南部和北部因此恢復貿易往來...
推薦序
【導讀】在「國家」和「文明」之外的人類的故事
文/陳慧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歷史就是一種故事,寫歷史的人也就是說故事的人,但是人類過去的經驗無窮無盡,為了說清楚多面向的事件,常需要概念分析或定義詞彙。「國家」及「文明」就是寫作世界歷史常見的兩種概念,方便說故事的人區別民族、地區、或文化等,給讀者一個容易理解的圖像。然而,如果拿掉這類詞彙,人類的故事還可以說嗎?又要如何描述?《我們的歷史》在這方面就做了大膽的嘗試。
首先,本書出發點是人類在這個世界的共同發展。「我們」是貫穿全書的主詞,而開頭第一句話「我們不知道我們的歷史從哪裡起源」,後接宇宙起源的科學解釋,清楚表明我們的歷史從世界生態的源起書寫。這樣對生命同源的重視,也逐漸消弭國家、文明或文化區別的概念。正文開端從生命的發生,動、植物演化敘述至智人出現,與傳統思維「人類歷史從文字出現才開始」不同。「我們」是始於與大自然的交流,而非必然與知識菁英或統治階層掌控的文字有關。且本書對人類征服環境的過程及技藝演進著墨,也增添人類與自然互動和生活面向的色彩,讓「我們」二字的意義更加親近。書中對人類開創性的關懷,亦可以從敘述篇幅看出──上古時代到西元前為止,占全書的一半。和一般歐洲史觀不同,本書直到中間才講述羅馬帝國的滅亡。
從文字的精鍊,可以看出作者必有自己的角度,本書作者雖是法國人,全書視角卻多能呈現非歐洲中心的觀點,有許多頁面都在描繪非洲、美洲和中國三個地區。書中也相當關注在基督宗教起源和中古的地中海貿易史中,歐洲與亞洲的互動交流。對中國的比較觀點,貫穿全書:從文字、上古青銅文明、武器和孔子的哲學,到中國漢、唐的絲路,和元、明、清朝的強大帝國──這些都是對照世界其他地區的重要指標。
本書有一個相當顯著的歷史時期幾乎沒有著墨:義大利文藝復興。在西元1350年到1550年間的敘述,作者的重心是在歐洲海外擴張和非洲,在稍後的第63頁,僅簡略提到義大利藝術家的出色成就。作者降低文藝復興意義的做法,跟一般歐洲歷史的架構中,文藝復興至為重要的觀點,形成強烈對比。書中反而關注同時期的美洲阿茲特克人和印加帝國,讓他們的故事成為這段時期的聲音。
再者,本書對非洲的著墨,從世界史角度而言,別有特色。在過去的書寫中,除了埃及,非洲的意義大多來自歐洲人的解讀。本書很開明的探討書寫非洲時必然會提到的奴隸制度,表現出歐洲人的偏見,並和同時亦是由歐洲人開啟的啟蒙思想互相對照。在歐洲帝國主義的殘害下,非洲發展出的種族主義讓當地文化產生深遠變化,而這個敘述也顯示出世界史中歐洲人的自大野蠻,如何暴力的影響著非歐洲地區。
除此之外,作者從西元前開始談澳洲和美洲,也是相當「非傳統」歐洲史甚至世界史的方法,因為這兩地在西元前的發展鮮為人知,大多是因歐洲殖民才知道它們的歷史。作者試圖平衡的在全書的編年架構下提到這兩個地區,不僅能呈現一個非歐洲視野的人類世界舞臺,更能提醒讀者,各個地區和文化的發展本來就可能有先後和環境差異。西元前五百年,澳洲人可能還在打獵和採集,鄰近太平洋島嶼的人們還過著簡單生活,但阿拉伯半島南部卻已出現富裕城市,之後不到五十年,地中海東岸甚至已能看到希臘的文明成就。作者試圖讓讀者體悟,我們無法以單一的文明標準來寫作世界各地的發展。
本書正文之後,歷史人物列表的前言意味深長,並且點出「我們的歷史」親和的另一面:雖然我們之中少數幾位在各方面的成就,值得聽故事的人多多注意,但「我們」都是「創造歷史的作者」。歷史與人類的關係非常親近,寫歷史和說故事,也從不是任何人的專利。這份列表呈現多位歷史人物,能增補正文精簡架構中不及之處。
全書運用大量的圖像和建構歷史場景的彩繪,帶領讀者一邊讀故事,一邊進入視覺想像。文字並不深澀難讀,甚至圖像經常擔任主要敘述,因此閱讀此書是很愉悅輕鬆的歷史之旅。這本圖文並茂的簡明人類世界史,適合中小學以上各年齡層閱讀。還有,沒有國別及文明區劃,「我們」的故事更見老少貴賤平等的親民性格。人類身在同此地球村,既曾經同為一體,相信要再一起作為「我們」並不難。
【導讀】在「國家」和「文明」之外的人類的故事
文/陳慧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歷史就是一種故事,寫歷史的人也就是說故事的人,但是人類過去的經驗無窮無盡,為了說清楚多面向的事件,常需要概念分析或定義詞彙。「國家」及「文明」就是寫作世界歷史常見的兩種概念,方便說故事的人區別民族、地區、或文化等,給讀者一個容易理解的圖像。然而,如果拿掉這類詞彙,人類的故事還可以說嗎?又要如何描述?《我們的歷史》在這方面就做了大膽的嘗試。
首先,本書出發點是人類在這個世界的共同發展。「我們」是貫穿全書的主詞,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