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除了告訴你學前教育有多麼重要,同時也讓你了解,
做好學前教育並不難,只要先經營好家庭關係,孩子自然會跟著健康成長。
父母從現在開始照著做,很快就能體驗美好的教養成果,
並享受和諧快樂的家庭氣氛。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性格養成的影響將是一輩子。
★吳娟瑜的教養心法
‧孩子說「不」,是他尋求獨立成長的第一步,當他開始對你搖搖頭時,表示你們之間需要好好溝通,找個中間平衡點了。所以,鼓勵孩子勇敢地說「不」,大人才有機會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
‧孩子的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需要別的「愛」去取代。如果他們因此而哭,也千萬不能責罵或取笑;責罵或取笑,往往會傷害他的自尊心,甚至打擊他的信心。
‧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是負面的,是有傷害性的,大人若能掌握「開放」、「關門」、「介入」這三大原則,就能將「破壞性衝突」轉換為「建設性衝突」。
‧引開孩子的注意力,主要是為了避免親子之間卡在情緒性的對立上,如果能「耐心」加上「技巧性」的互動,就可帶動孩子進入「怎樣做會更好」的成長領域。
‧不管什麼類型的哭,大人一定要容許孩子可以哭出來,千萬不可以用威脅的口吻要他們停止哭,這樣對解決他們的問題並沒有幫助。需知哭泣也是一種治療的方式,人在哭過以後,心靈會慢慢沉澱,情緒也可以慢慢撫平。重要的是,必須適時拉他們一把。
‧不打不罵,是一種笨方法,但卻是一種好方法,它確實使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很慶幸,我們堅持用了這樣的方法。雖然,偶爾也會有沮喪,但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地越變越好,就感到很值得了。
本書特色:
公視「爸媽冏很大」親子溝通顧問吳娟瑜
海內外演講超過5000場、輔導個案超過10,000案例以上
以最真實、最具說服力的教養經驗,要帶領你突破教養觀念的障礙,跟著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教養方法,除了愛,還有其他!
‧我的孩子不聽話
‧我的孩子生活不規律
‧我的孩子很被動
‧我的孩子不用功
‧我的孩子很瘦弱……
其實所有孩子的「不好」,身為父母的你要負起完全責任!
作者簡介:
吳娟瑜
◆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坡里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現職:演說家、作家、泰山文化基金會董事。
華人頂尖的演說家,經常受邀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大陸等地,海內外演說已超過5000場,同時也是廣播、電視節目的顧問和專家來賓,並有專欄遍及各大報紙與雜誌。著作已有二十多本,本本暢銷。
在親子溝通方面,更是眾所周知的專家,多年來協助成千上萬的家庭解決無數個親子教養問題,是最具人氣、最令人信服的教養專家。
章節試閱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對一個學前的兒童來說,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往往是他的生活重心,也是他最想討好的人,爸爸媽媽對他們疏離,自然造成他很大的遺憾,於是從生氣、反抗、不合作裡反射回來。
很多年長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在吵吵鬧鬧中,感覺黏黏的,但一溜煙,孩子就長大了,慢慢地,不想跟你玩,從依賴轉為獨立;又慢慢地,他覺得你很煩了,他想要體驗各種歷練和挑戰。
小孩的青春期,起始因人而異,有的從十歲就開始了。英國的統計:男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平均年紀,為十二歲;女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平均年紀就比較輕,為十一歲半(參Teenagers, Aidan Macfarlane & Ann Mcpherson 著,新苗文化出版)。意思是,你可以親密的跟兒女黏在一起的年數,只有區區個位數而已。而這段小孩子最依賴你的時間,也正是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黃金時光。
爸媽絕不能用「忙」當藉口
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只可惜很多父母或者忙於事業,或者忙於生計;甚至因為要繳貸款,而忙於加班或兼職,以致於常常忽略了與子女相處的時間。
當這些爸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也經常是自己情緒最不好的時候。於是一邊孩子殷勤的希望與父母親互動,另一邊爸媽卻因此感到很煩躁,兩邊的落差太大,往往造成孩子的失落感,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們。事實上,對一個學前的兒童來說,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往往是他的生活重心,也是他最想討好的人,爸爸媽媽對他們疏離,自然造成他很大的遺憾,於是從生氣、反抗、不合作裡反射回來。
為彌補你無法整天陪他的缺憾,我建議父母親,儘可能的找出時間來陪他們,
「很忙」,常常只是藉口,沒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忙到無法照顧自己的小孩。
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必須跟孩子兩地相處,也需要儘可能找出時間,跟他們相處,否則你可能會盼到一個陌生的小孩,彷彿走錯家門似的回到你的身邊。
這裡,有位媽媽的例子值得大家深思。
與父母疏離的孩子,問題多!
當大女兒從婆家回到巧雲(化名)身邊時,她有許多的不解。
大女兒六歲了,生活習慣和她格格不入。做媽媽的她,常自責為何當初以事業為重,錯過了親手養育的機會,使得兩人如今彷彿姑姪、姨甥,而不是母女般的親密。
當媽媽向我提出疑惑時,她說:「我和二女兒就溝通無障礙,二女兒還常和我摟摟抱抱,可是大女兒就是天天躲著我。」
媽媽曾經嚐試補償女兒,想對大女兒好一點,可是畢竟大女兒還是小孩子,她不懂得要把握機會,甚至臭臉相向。一次、兩次之後,媽媽看不到好的回應,心冷了,也就算了。
「如果從小親自帶大,她熟悉妳身體的味道,適應妳的情緒反應,也知道家裡的生活規矩,大家相處起來,自然配合度高、親密感夠;如今,一切要從頭來,難怪需要時間和方法來謀合。」我這樣告訴她。
經過這樣提醒後,媽媽終於明瞭女兒不是故意的,只因童年的疏遠而不知如何和媽媽親密。
很多研究均顯示:與父母疏離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差,產生的問題也越多,例如急躁和暴力傾向等等。這種現象,相信不是那些疏於照顧的父母們所樂意見到的。
解鈴還需繫鈴人。人家常說:不怕慢,只怕站。就從今天開始,每天騰出一段時間,親密的跟孩子相處,把自己最好的情緒和耐心留下來,和自己的寶貝親親,你會見到一個重拾燦爛笑容的兒童,迎著你而來,而這時,一切的疲憊,將一掃而空。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
孩子希望的親密感,爸媽如何建立?
一‧爸媽請蹲下來和我說話。
二‧爸媽摟抱我的時候,請讓我感到放鬆和被愛的感覺。
三‧爸媽餵我吃東西的時候,請更有耐心等候我咀嚼完成。
四‧爸媽講故事給我聽的時候,請不要哈欠連連。
五‧爸媽聽到有別人誇獎我的時候,請不要客氣地否認。
六‧爸媽若要外出,請不要一聲不響地突然不見人影了。
孩子該學些什麼?
強迫一個兒童學習超過他能力的科目,實在有些過急,因為他還沒準備好。這樣做,正似揠苗助長,很可能扼殺了他將來的學習興趣。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傍晚,在速食店的一角,一個華人母親字正腔圓的用英文在教一個約小一的小朋友分數、百分比。這個小孩很聽話,似懂非懂的認真的學著。
我在一旁觀察,他不是一個頂尖聰明的小孩,學這些超齡2.三位數的分數,對他來說,似乎太難了,因此,他一算再算,很少答對。
他的母親有點不耐煩了,情急之下,脫口而出中文:「你有沒有認真的聽我教?這一題我已經講了五遍了,你怎麼還不記得?真是氣死我了,你給我再算一遍!」
別急,小孩還沒準備好!
小孩很委屈,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得照母親的意思,繼續算著。
從這位母親的談吐,可知她受過高等教育;從她英文流利的程度,可知她若不是英文老師,就是在外商公司上班,或至少從事外事的工作。只是她為什麼這麼急呢?
首先,速食店裡人多嘈雜,是為解決吃的地方,不是理想的學習環境。學習的環境,應該是一個安靜而氣氛好的地方。
其次,2.三位數的分數教學,對特殊資賦的兒童可能不是問題,但對一般的小一而言,卻有其實質上的困難。從那位小朋友幾乎每題都算錯,可知他根本就沒有這個能耐,強迫一個兒童學習超過他能力的題目,實在有些過急。她想證明什麼呢?
如果她想證明:自己的小孩子比人家優秀,用那樣來滿足一己的虛榮心,對小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因為他還沒準備好,這樣做,正似揠苗助長,很可能扼殺了他將來的學習興趣。
別再說:孩子,你要贏在起跑點!
如果她聽信那句廣告詞:「孩子,我不要你輸在起跑點上。」那我就要為她擔心,雖然有些在社會上表現出色的人,確實從小就表現優異,但也不要忽略「小時了了」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涵:很多小時候聰明的小孩,卻「大未必佳」。更何況人生是一個長途賽跑,不是百米競速,剛開始跑在前面的人,未必能跑完全程,或率先抵達終點。
除非父母親太忙,或因為上班時間的關係,否則我實在不太贊成,放學後就把孩子送到安親班、英文班、才藝班,提早過多的學習,往往影響他日後的學習意願,好比餵小孩吃太多,往往影響他下一餐的食慾。
更何況,華人的家長太重視孩子的功課了,以至於常埋沒他的其他才藝。我們很難想像,王建民如果當初被逼著去考試、升學,今天會是什麼模樣?還會有這麼多人會喜歡棒球,喜歡美國的洋基隊嗎?從電視臺有王建民出場才現場立即轉播,但今天只要有洋基隊就現場立即轉播,每年Live一百六十場以上,各位可以想像他所創造的相關商機嗎?
孩子的潛力無窮,過早為他指示一條(也是唯一的一條)明路,父母親的用心不可不謂良苦,這也是父母親的經驗法則。但環境已然變化了,多元工作的社會將逐漸形成,對小孩一成不變的期待,必將有人逐漸落空。是改變的時候了。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
為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
爸媽可秉持以下3大原則,來引導孩子樂於學習。
1.創造一個接觸的機會。
2.創造一個快樂學習的氛圍。
3.創造一個被鼓勵的情境。
獨生子女的6大迷思
電視畫面正播放著一群十來歲的中學生,有男生,也有女生,他們穿著制服、踩著一致的步伐,就如此在清晨時分出發,在烈日當空下揮汗,大家悶不吭聲地一直跑、一直跑……
他們是中國許許多多家庭的希望,是許許多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寶貝。他們被送進「行動學校」培訓,無非是希望在規律的生活作息、在嚴格的體能訓練中學到自動自發、熱愛學習、尊敬感恩家人等等。
然而,這批一胎化政策下的寵兒,這些家庭裡的獨生子、獨生女卻讓父母頭痛極了。
「妳可以少理我啊!誰叫妳一直講我……」
鏡頭裡正拍到一位「行動學校」的女學生,約莫十六歲,她非常不耐煩地對著媽媽「吼叫」。
沒錯!她真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著媽媽發出憤怒的聲音,這時,她的媽媽在鏡頭真實的拍攝下,也被獨生女兒激怒了,立刻反唇相譏:「我不管妳,誰管妳……」
儘管媽媽的嗓門拉大了,然而我注意到她快速地用左手正在抹去眼角的淚水……
媽媽哭了。
媽媽傷心地掉淚了。
媽媽多麼希望從小呵護備至的心肝寶貝乖巧懂事、成績優異,還能考個好大學,如今,不但不聽話,還大聲頂嘴,這怎麼不令她心急又心痛啊!
獨生子女很難教?
在我經常到中國各城市巡迴演講的接觸裡,聽到許許多多爸爸媽媽的心聲,他們多數把獨生子女教得非常懂事而且彬彬有禮,有的才5.六歲的男娃兒、女娃兒,個子小、聲音小,可是走到講台上和我互動,一點都不怯生,還時有驚人之語,讓台下的聽眾們忍不住地給予熱烈的掌聲。
然而,有滿意的爸爸媽媽,當然也有不滿意的爸爸媽媽。最近我應邀到長春主講「中國移動VIP論壇」(2008.8.16)的會場裡,接收到許多爸爸媽媽的提問卡,以下提供三則供大家參考。
問題之一,「我家女孩今年八歲了,升學二年級,我面臨的困惑是──孩子的自尊心極強,力求完美,但又不敢面對挫折,受不了失敗,我該如何幫她克服?」
問題之二,「我家孩子虛榮心很強,總愛爭強好勝,愛炫耀,愛爭第一,這是好現象嗎?家長應該怎麼辦?支持他嗎?」
問題之三,「我的兒子16歲,初中二年級就離開學校,他現在很貪玩、很懶惰,我很煩惱,不知道怎樣安排他?」
類似這些提到「自尊心極強」、「不敢面對挫折」、「虛榮心強」、「愛炫耀」、「愛爭第一」、「貪玩」、「懶惰」……似乎點出了這個時代裡獨生子女的人格特質和行為表現。
在談到如何解決獨生子女所帶給爸爸媽媽的困擾之前,其實應該先了解獨生子女是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氛圍,還有,可能大人有了那些對獨生子女的迷思,以致掉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親子糾結。
迷思之1
錯誤: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作伴,好可憐喲!
正確:獨生子女如果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關係良好,一樣可以享受到團隊作伴的互動。
這是有些獨生子女為什麼在進入幼兒園、進入學校後,常讓父母師長頭痛的起源。因為當周邊大人常帶著同情憐憫的眼神或口吻看著小娃,然後說:「你好可憐喲!怎麼都沒有人陪你玩?」
久而久之,獨生小孩會自憐自怨起來,當帶到校門口之前,他們緊摟著大人就是不肯進教室;當看到心愛的玩具,哭著要買就是要買,獨生小孩的心裡已經起了變化,那種感覺就是:「我很可憐,你們應該補償我。」
想想看,在這樣成長的過程中,這些獨生子女怎麼不會越要越多,越吵越大聲呢?也就是這樣,他們會養成了「不敢面對挫折」、「虛榮心強」,或「依賴性極重」等個性特質。
我建議大人們要改掉「可憐」獨生子女的心態,換一個正面「平常心」的感覺來和他們互動。越是一般性地教導孩子,越是正常化的建立遊戲規則,獨生子女在「一視同仁」的感覺中,反而更有自律性、更有自我期許,才不會覺得爸爸媽媽對他(她)有所虧欠。
迷思之2
錯誤:獨生子女比較任性
正確:只要父母教養獨生子女的過程,不要毫無原則的「讓步」,獨生子女一樣可以學到「尊重」和「分享」。
有對夫妻曾來求助,他們碰到的困擾是唸初中一年級的女兒非常驕縱,媽媽的說法是:「女兒從小長得漂亮可愛,我愛人把她當『公主』寵愛,什麼都依她,有時候女兒打他,他還笑嘻嘻地無所謂;我要管女兒時,愛人還跟我吵架,說我管太嚴了。」
「公主」的爸爸一臉懊惱地告訴我:「女兒小時候真的很可愛,嘴巴又甜,她如果犯錯,我都不忍心罰她,但是現在長大了,她變得任性,講話口氣又很兇,讓我們夫妻倆都很頭痛……」
我建議他們夫妻倆要重新溝通清楚、建立共識,才能對女兒有明確的規範,讓她學到分寸拿捏、適度的自我約束。
一般而言,獨生子女的任性行為,為人父母也要負起大部分的責任,有時候就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特別寶貝,以致獨生子女有恃無恐、為所欲為。等到獨生子女的偏差行為出現了,才懊悔莫及啊!
為了避免獨生子女任性,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團體活動,例如:在公園的遊樂區、在書店的閱覽區、在同事聚餐的家裡、在幼兒園的教室裡等等,讓獨生子女學會和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學到分享的方法和經驗,那麼,獨生子女的熱忱、開朗、積極、創意、合群……各種優良的個性特質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了。
迷思之3
錯誤:獨生子女吃不了苦
正確:父母不要為子女做太多,獨生子女一樣可以得到磨練的機會。
說來也值得深思,當有些父母在怪罪獨生子女太依賴他們時,卻沒想到一切可能是自己本身太「依賴子女」所造成的。子女吃不了苦,可能是我們做父母的提前幫獨生子女打理一切了。
曾經有位離婚少婦提及媽媽和她的關係,她說:「我在結婚的前一晚,媽媽哭了一整個晚上,就是捨不得我嫁人,她說擔心我吃不了苦。婚後,我也三天兩頭往娘家跑,後來我真的受不了婆家的生活,乾脆離婚回到媽媽身邊,可是現在變成我媽媽一天到晚還在管我,讓我受不了。」
這位離婚少婦碰到的困難就是「母女黏結太深了」,媽媽不論在生活上、在情感上都非常依賴獨生女兒,連她要結婚都捨不得,這使得獨生女兒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沒有學會和愛人過好新家庭的生活,沒有學會認清生命中的角色,已經從「女兒」,逐漸要走向「老婆」和「媽媽」的角色。
當離婚少婦的生命角色又退回只做「女兒」時,她卻依然不快樂。這也就是所有獨生子女父母的警惕,你的放手,孩子才有展翅高飛的成長機會;你的放心,孩子才有相信自己的力量。
至於獨生子女的爸媽如何做到不要依賴子女,當然,你要練習自我成長,要有自己的生活圈,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目標。當你和孩子的關係是親密又獨立的時候,孩子才能勇往直前、迎向人生,不怕吃苦了。
迷思之4
錯誤:獨生子女逆反心理特別大
正確:大人若能充份理解孩子的身心需求,又用對溝通技巧,獨生子女就不會用「頂嘴」或「不理不睬」的方式回應。
不是每個孩子一定會有逆反心理,獨生子女也一樣。
所謂的「逆反」心態,它的因素有三:
◆父母權威、子女反彈
有的父母習慣用教訓的口吻、用負面的語詞來責怪孩子,當孩子有極深的挫折感時,終將忍不住地想解釋、想爭辯,結果這樣的行為一出現,父母又認為孩子不聽話,孩子頂嘴了。
◆父母嘮叨、子女反彈
不少的爸爸媽媽把全付心力放在獨生子女身上,舉凡生活作息、課業學習、同學往來等都在密切的關注下,這時,不免以重重覆覆的提醒、嘮嘮叨叨的語詞,希望孩子快速配合、快速做到。
然而,這個時代的孩子自主性特強,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做法,尤其他們不喜歡被當做小娃娃般地照顧,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父母一再叮嚀時,獨生子女在不耐煩之餘立刻出言不遜或不理不睬,結果就讓父母難堪失望了。
◆父母不理解、子女反彈
生活在網路時代的獨生子女,藉由MSN、藉由線上遊戲,他們很容易交到網友,也很容易學到一些國際資訊,這對父母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獨生子女的爸媽可能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和陌生網友聊得這麼熟悉,卻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獨生子女的爸媽也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可以在電腦世界裡樂此不疲,可是叫他們好好學習卻相應不理。
當爸媽不理解時,火氣大了,口氣也不好了,這時,這些得天「獨」厚的孩子不好受,自然也就產生讓爸媽看來是「逆反行為」的表現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人父母多少要接觸一下網路世界,多少要理解獨生子女的興趣,這樣,在有共同話題、共同學習的前題下,孩子不致於因為被批判、被指責而和爸媽關係緊張。
迷思之5
錯誤:獨生子女「三千寵愛集一身」,要什麼有什麼
正確:不勞而獲,往往讓孩子失去「自立更生」的動力;獨生子女的父母給得慢、給得少,掌握「夠就好了」的原則,孩子就會有力爭上游,凡事靠自己的認知。
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爸媽由於生活在物質比較缺乏的環境,如今,條件好多了,各方面都比較有能力,不知不覺會想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東西,例如:買昂貴的玩具、海外旅遊,或上名貴的私校等等。
這是因為自己童年無法擁有,就會想補償孩子;加上,孩子只有一個,不給他(她),又要給誰呢?於是不知不覺「三千寵愛集一身」,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沒有讓孩子學到「努力才能擁有」的過程。
甚至我還看到有些獨生子女的爸媽,自個兒穿著打扮是極盡儉樸,可是孩子卻穿名牌、上名校,他們就是要讓孩子擁有最好的一切。一方面我心疼這些爸爸媽媽的努力付出,一方面我也為他們的付出捏一把冷汗。
因為長期習慣享受的獨生子女,當有一天資源不足的時候,當必須獨當一面完全靠自己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怨怪起爸爸媽媽給太少,或者怨怪周遭一切對不起他(她)。
所以,建議掌握「夠就好了」的原則,讓獨生子女學到「延遲享樂」的習慣,讓獨生子女得到「感恩惜福」的學習,這樣爸爸媽媽創造的基業留得到,獨生子女也不至於予取予求了。
迷思之6
錯誤:獨生子女問題特別多
正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成長環境,孩子會有不同需要面對的「挑戰」。
常聽到有些爸爸媽媽問到:「吳老師,是不是我的孩子是獨生孩子,所以問題特別多?」
這應該是說──過去老一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都是比較傳統的、權威的,或因為忙碌而讓孩子凡事自個兒來;如今,大家生活條件好多了,社會上能提供給獨生子女進名校、到好企業上班的機會卻又僧多粥少,這也是為什麼獨生子女的爸媽拼命想栽培自家孩子,希望他(她)一帆風順,一生幸福快樂。
關注多了,要求多了,看起來就顯得「獨生子女的問題特別多」。其實,每個時代、每個階段,本來就會有各種不同的孩子教育問題、身體調養問題、生活環境問題等等。獨生子女的爸爸媽媽需要有「個人成長」、「夫妻成長」、「親子成長」、和「家庭成長」諸如此類的成長意識,才能快速修正過去不合時宜的教養觀念和方法,同時「接受」所有從親子互動所衍生的「問題」,這些看似「問題」,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應該視為幫助全家更和諧相處,更能共同成長的「挑戰」。
當正面的思考出來的時候,當正面的態度出現的時候,隨著獨生子女在不同階段的成長,就會有欣然接受、勇於挑戰的勇氣和智慧了。
獨生子女的教育在目前中國社會是被熱切關注的一個區塊,在全球「少子化」的時代趨勢下,更是眾所關心的話題。
如何讓獨生子女得到「多生子女」家庭一般的機會教育?
如何讓獨生子女懂事貼心、自動自發、樂於學習,又勇於溝通,相信是千千萬萬爸爸、媽媽心中的期盼。
「要有什麼收穫,就要看怎麼栽種」這句古來名言,到獨生子女時代仍是管用,建議各位爸爸媽媽持續成長、持續努力,相信在很快的日子裡,您會發現教養獨生子女,將是得心應手而且開心愉快!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對一個學前的兒童來說,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往往是他的生活重心,也是他最想討好的人,爸爸媽媽對他們疏離,自然造成他很大的遺憾,於是從生氣、反抗、不合作裡反射回來。
很多年長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在吵吵鬧鬧中,感覺黏黏的,但一溜煙,孩子就長大了,慢慢地,不想跟你玩,從依賴轉為獨立;又慢慢地,他覺得你很煩了,他想要體驗各種歷練和挑戰。
小孩的青春期,起始因人而異,有的從十歲就開始了。英國的統計:男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平均年紀,為十二歲;女孩子步入青春期的平均年紀就比較輕...
目錄
Chapter1 最舒服的三代關係 ──有點黏又不太黏
養育,是為了幫孩子脫離我們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你不可以!?」/大人們,該放手了!
可解決所有問題的「三代關係圖」 祖孫三代關係圖/夫妻關係圖/親子關係圖
三代和樂,教養沒問題!
隔代教養,是好是壞?/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
大人的教養觀不一致,怎麼辦?/孩子蠻橫不講理,怎麼教?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爸媽絕不能用「忙」當藉口/與父母疏離的孩子,問題多!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希望的親密感,爸媽如何建立?
孩子該學些什麼?
別急,小孩還沒準備好!/別再說:孩子,你要贏在起跑點!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為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
獨生子女的6大迷思
獨生子女很難教?
‧迷思之1: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作伴,好可憐喲!
‧迷思之2:獨生子女比較任性!
‧迷思之3:獨生子女吃不了苦!
‧迷思之4:獨生子女逆反心理特別大!
‧迷思之5:獨生子女「三千寵愛集一身」,要什麼有什麼!
‧迷思之6:獨生子女問題特別多!
Chapter2 在孩子和大人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寶寶的聽覺啟發
讓寶寶「聽」表演/嬰兒的聽敏度已接近成人/ 寶寶最愛聽「α波」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啟發寶寶聽覺的5招/啟發寶寶聽覺的3大好處
寶寶的情緒引導
孩子需要關心,你知道嗎?/孩子正在表達怒氣/「建設性憤怒」溝通模式
大人之間的互相支援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寶寶發脾氣時,大人3「要」
孩子說「不!」的時候
一旦產生對立,沒有人是贏家!/ 皮爺的No教育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不」的5個生命訊息:害怕、獨立、玩耍、拒絕、不被瞭解
孩子的健康,一次都疏忽不得!
讓大人急壞的緊急狀況!/除了自責,大人還能做什麼?/寶寶的規律生活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維持孩子健康的3項黃金定律
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畫面
改變一種方式,得到另一種結果/給一個畫面比給一句命令有效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你的孩子是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
孩子的分離焦慮,要好好處理
「兩段EQ帶動過程」/有媽媽味道的棉被和錄音機/孩子的感覺還沒發洩完
用別的「愛」去取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爸媽媽的成長寶典
訓練孩子交朋友的能力
一起玩好嗎?/樂於和別的小朋友互動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4個招式讓孩子從小快速建立人際關係
兩個孩子,該如何教養?
照顧小的,又能兼顧大的/有弟弟(妹妹)一起玩,真好!
不公平是爭執的起因
孩子養成好習慣,就有大未來!
吃飯不安分,怎麼辦?/不收玩具,怎麼辦?/不刷牙,怎麼辦?
小事做好,大事難不倒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兩歲以前,孩子需要學會的5大好習慣
轉移孩子的暴力意識
引發暴力的意識情境,消除!/有點調皮卻不搗蛋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兒童暴力的起源
快樂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事 孩子是靠遊戲成長的/孩子的遊戲,自有其洞天/一起玩耍的參與感 玩出更多有趣的遊戲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什麼是「兒童遊戲權」?/爸媽,你做對了嗎?
Chapter3 避免情緒性的對立──耐心+技巧性互動
孩子的衝突管理 破壞力極強的負面教材/在衝突中學會自我調適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有建設性的衝突
孩子愛閱讀,教養超省力
逛書店的樂趣/睡前的閱讀習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閱讀與神經元的關係
交叉學習,孩子更有創意 孩子和單一的對象相處/互換相處的對象/孩子愛尖叫,怎麼辦?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交叉學習」與「單一學習」之比較
如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拉麵媽媽的啟示/轉移孩子注意的技巧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引開注意力3大技巧
孩子在怕些什麼?
小孩有很多怕怕!/陪著孩子一起訓練勇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探討「兒童恐懼情緒」
感性又知性的寵物世界
從遊戲中學習/寵物的知性功能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養寵物的好處有「6多」
叫孩子起床的方法
好的選擇與不好的方法/睡姿看情緒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睡前「3要」
教養,需要彈性且急不得!
呷緊弄破碗!/不要立刻說「不」!/柔軟的互動方式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也需要彈性空間
運動是教養最佳幫手之一
在大人的鼓勵之下/大人的心態影響孩子的意願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兒童運動的5大好處
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要從小培養/學習絕佳時機,不可錯過!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兒童社交禮儀的6項引導
孩子的自然小教室
可刺激腦力的有趣學習/養動植物的條件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養寵物的3個遊戲規則
Chapter4 無條件的愛和信任──給孩子安全感
建立歸屬感,很重要!
分開住就有不同的歸屬感/養兄弟姊妹互相幫忙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什麼是「失落的歸屬感」?
不打不罵的正面管教法
打,對管教沒幫助!/讓孩子學會內化自我管理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善用「意識教育」啓發孩子內化自我管理
機會教育,絕對成功!
有遊戲就有規則/事先約法三章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的自我省思
好玩又好學的大賣場經驗
學會精打細算和控制預算/超市是最佳學習場所
孩子想要的,你真的懂嗎?
發出內心的聲音/展現迷人的天分/被了解、被支持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陪他下樓,再帶他上樓」的同理心
孩子最怕被遺棄!
提供無條件的愛/我們出去找媽媽!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給孩子10項愛的保證(5個「絕不」,5個「絕對容許」)
爸爸媽媽為什麼不愛我了?
孩子無辜卻自責/媽媽是無可取代的!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如果爸媽離異,有3件事必須做到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
孩子為什麼半夜大哭?/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夜驚現象
孩子在哭什麼?
不要放任不管/了解哭聲代表的意義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當孩子哭個不停時,大人的「2句話」對策
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
孩子還沒準備好,不去勉強他/爸爸媽媽的先期作業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不喜歡上學的孩子類型
Chapter5 引導式教養與學習──創造共同的經驗
孩子的才藝與美感
美感應從小培養起/美感可以改善小孩的氣質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讓孩子樂於學習才藝
培養與異性朋友相處的能力
孩子有了性別差異的觀念/學習兩性彼此尊重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如何從小學習異性相處的經驗?
絕不可少的休閒生活
讓孩子像衛星一樣環繞在大人身邊/腳踩在泥土地上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平衡式成功」的7大項目
創造與孩子共通的話題
不要壓抑孩子的好奇心/大人也需要不斷學習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爸媽需避免的5個語句:
1.你為什麼這麼囉嗦,一直問東問西呢?
2.我已經告訴你多少遍,你怎麼還在問呢?
3.我正在忙,你去問別人吧!
4.我不懂,你別來煩我。
5.再說吧!我現在可沒答應你!
幽默感的養成,其實不難!
時時處處皆學問/幽默是可以學習的
不要小看品德教育的影響力
世風真的日下?/志之士的薦言/美德,美德,心安理得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需要那些品德教育?孩子目前做到了嗎?
每天卡通看多久?
一小時內最好/給時間訂個下限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你家有「電視兒童」嗎?
很乖,還是很懂事?
如果孩子過份的乖/引導正面的舉動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乖巧和懂事的比較
孩子的飲食,均衡就健康
自己偏食,不要影響小孩/找類似的營養取代/菜單要多變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3~6歲孩子,每周該吃40種以上食物
Chapter1 最舒服的三代關係 ──有點黏又不太黏
養育,是為了幫孩子脫離我們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你不可以!?」/大人們,該放手了!
可解決所有問題的「三代關係圖」 祖孫三代關係圖/夫妻關係圖/親子關係圖
三代和樂,教養沒問題!
隔代教養,是好是壞?/別讓孩子因兩代共教養而受害/
大人的教養觀不一致,怎麼辦?/孩子蠻橫不講理,怎麼教?
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爸媽絕不能用「忙」當藉口/與父母疏離的孩子,問題多!
【娟瑜老師的教養妙招】孩子希望的親密感,爸媽如何建立?
孩子該學些什麼?
別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