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一窩蜂擠進熱門行業是不對的!應該要有「人家不做的我來做」這種精神。我具有這種精神,所以我做蚊蟲研究。 ──連日清
你可以坐著抱怨,但抱怨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你可以批評,但唯一能改變現狀的,就是捲起袖子,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嚴長壽
本書收錄八位勇於開創新局的人物故事,包括無懼逆境、以謙遜姿態探索血液中無盡智慧的伍焜玉院士;為藝術世界留住綺麗多變的畫家李錫奇先生;穿梭於濕氣瘴癘之地、全心投入病媒蚊研究的連日清教授;以女性之姿寫下全球科學界多項第一的王瑜院士;縱橫學術與實務之間、引領臺灣經濟前行的薛琦教授;讓知識與實作接軌、扭轉臺灣未來的陳良基教授;從基層做起,勇於顛覆傳統、尋找自我優勢的臺灣觀光教父嚴長壽,以及獻身中國傳統戲曲研究與推廣的曾永義院士。他們的學思歷程,是前輩人生智慧的結晶,也是年輕世代展望未來的一盞明燈。
作者簡介:
伍焜玉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國際知名血液學權威,研究專長為血管與幹細胞生物學、血液學,以及腫瘤學。
李錫奇
現代版畫會創始人之一,國家文藝獎藝術家得主。創作風格多變,反映當代社會各方潮流衝擊,但始終強調「本位」概念。
連日清
臺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日治時代末期即投入蚊蟲研究,致力於臺灣病媒蚊防疫工作,並協助海外友邦抗瘧成功,受到國際間高度肯定。
王瑜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以無機化學與結晶學研究享譽國際。亦專注於過渡金屬與特有鍵結之銓釋研究。
薛琦
世新大學、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曾任臺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參與臺灣多項經濟決策。
陳良基
教育部政務次長,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重視研究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帶領實驗室設計出六吋晶圓,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做出重大貢獻。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臺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自年輕時代起便把「藉各種管道與世界為友」當成職志,到今天仍不改初衷。
曾永義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長年從事戲曲與民間文學藝術的維護與研究工作,並多次率團前往海外進行文化交流。
章節試閱
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嚴長壽(摘錄)
傳遞溫暖,看見工作的價值
我在二十三歲時做了美國運通的傳達小弟。
我每天都很早到公司,其他職員9點上班,我8點就到了。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很多工作機會,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讓我有所突破最重要的一點。那份工作一天要往返郵局四趟,起初我不明白為何要跑這麼多趟,後來才知道美國運通在全世界有八百間分公司,由於那個時代通訊非常困難,但是只要你購買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或使用美國運通的信用卡,那麼不管你身在何方,世界各地的美國運通分公司就是你的收信地址,對於旅行者這是個很大的便利。郵差一天只送一次信,但美國運通的服務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收取郵箱中的信,因此專門設有Messenger一職,負責郵局的收送。因此我一天要往返郵局四趟,一大早、中午以前、下午三點以及結束營業前都要各一趟,因為旅客隨時會來公司查看是否有信件。對旅客來說,當他需要時,最好能立即給他最新消息。每次我從郵局回來,一踏進辦公室時,總會看到一群外國人立刻站起來,看向我手上的信件,想知道是否有自己的信件。
當時它給了我兩個感想:我1971年進入美國運通工作,那年臺灣退出聯合國,原先我認為臺灣已成為世界的孤兒,但在美國運通開幕時,我赫然發現還是有很多外國人來臺灣,有的是求學、有的是洽公,我才發覺其實我們並沒有變成世界的孤兒,只是在政治方面斷絕了關係。另外一點是,原來我那份小小的工作,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這些離鄉背井的外來者,都殷切地盼望來自家人的消息!因此當我看到工作背後的目的時,我就會特別積極地投入工作。
那時有些國際旅客經常在星期六、日對我說:「小嚴,我知道你下午休假,但你可不可以再替我去一趟郵局?我沒有看到我的信。」「小嚴,明天是禮拜天,而我下午就要離開臺灣了,你可不可以再替我去一趟郵局?」我從未拒絕他們,對我而言這只是舉手之勞,但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封殷殷盼望的家書或情書。這讓我在無形之中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個週末都會回到辦公室、去一趟郵局。在那份工作中,我看到了工作的價值,我可以帶給一位旅人溫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當你能用這種態度看待任何一份渺小的工作時,你的成就感自然會完全不一樣。
我常常替客人轉信,在客人離開後,我自己掏腰包將他的信件轉至第二站。有一天,老闆拍著我的臂膀說:「Stanley,我聽說你在替客人轉信?」我說:「是啊!你怎麼知道?」他說:「你看,有位客人寫信來告訴我,公司裡有一位傑出的員工,熱情且熱心地對待客人。」這件事之後,老闆開始改變了對我的看法,於是他告訴人事單位:「下一次徵人時,對外公告的學歷要求還是『限大專畢業』,不過Stanley不受限於學歷門檻,若有機會,他可以直接向上升遷。」
我在工作過程中開始認真學習英文,英文能力慢慢進步,甚至可以和同事們聊天、談話。在學校不想學的知識,因為職場需要而在校外努力學回來。那位女同學可說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她就像一面鏡子般立在我眼前,使我無所遁形,以前是跟我平起平坐的同學,但現在她已經遙遙領先在我之前,於是我開始努力地追趕。我每天都在辦公室留到很晚才回家,有時甚至睡在辦公室裡,我抱持這種心情與態度在後方追趕。
由小處做起,不輕言放棄
1973年,我升為公司的業務代表之一。當時德國漢諾威正在籌辦世界工作母機展,所以邀請世界各國的廠商參展,總經理將這份工作交給我後說:「你去聯絡機械公會,請他們報名參加。」美國運通是那次展覽的全球總代理,每個想參加的國家都必須向美國運通報名。結果臺灣機械公會和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去歐洲。」我接著問:「不去歐洲?那你們都去哪裡呢?」他說:「我們都是去日本。」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臺灣人日文都很流利。於是我只好回來向總經理報告臺灣機械公會不去歐洲,總經理表示:「好吧!這表示臺灣市場尚未成熟,你寫一篇報告結束這件案子。」
過了一個星期,我愈想愈不甘心,這個「不甘心」是另外一個策動我工作熱忱的力量。於是我又撥電話給機械公會總幹事,詢問他:「您下一次的董事會是什麼時候?我可不可以當面向大家解釋?」他說:「好吧,你要來就來吧。」當天我到了之後在外面等了一個多小時,後來總幹事將門開了一道縫和我說:「小嚴,進來吧!不要講太久!」我立刻進去報告:「各位前輩,聽說你們的機械都是向日本人學的?因此你們的日文都很厲害。這樣說起來,日本人算是你們在機械方面的老師,但日本人又是跟誰學的呢?」一位前輩回答說:「當然是德國啦!全世界最厲害的就是德國了!」我接著說:「那麼德國人可以算是日本人機械方面的老師,既然這樣的話,這次參展是要帶你們到老師的老師那裡學習,你們為什麼不去呢?歐洲這麼進步,我們不能永遠跟在日本後面,我希望你們這次去參展,不僅僅是去看德國,還能認識歐洲文化。」接著我列舉出很多他們都沒去過的歐洲國家和地方,例如義大利、羅馬等等。最後我說:「若超過十五人,我們可以得到一張免費機票,公司會派人陪同參與。」他們聽完之後似乎有些心動,但還是說:「好,你先回去,我們商量一下。」口氣不太和善,我心想應該沒希望了。
幾個星期過後,總幹事打電話給我:「小嚴,你真夠厲害!現在有二十三人報名耶!」我一聽,趕緊去向總經理報告,總經理說:「這個案子我已經結案了!他們真的要去嗎?」我說:「是真的,有二十三人!不過我答應他們,超過十五人,公司會派人陪同參展。」總經理注視了我良久後說:「小嚴,你居然有辦法將死馬當活馬醫,就由你負責帶他們去吧!」於是我只好加緊惡補歐洲各方面的歷史與文化。
帶他們到漢諾威後,我發現自己的工作太簡單了,因為他們都是行家。他們看到最進步的技術後不禁嘆為觀止,於是都要我幫忙和他們講價。例如有一套自動斬鋼機,它可以先用電腦設定刻度,然後自動將鋼材輸送進機器裡,接著就能打出一塊塊需要的尺寸。有位林老闆看完之後說:「這個好厲害,你可不可以替我問問看,是否能單買最後那個切割鋼材的機器?」對方原先婉拒,後來我說:「這是臺灣人第一次參展,以後很可能會是你們長久的客人,你詢問看看總公司。」來回溝通之後,總公司居然答應了!我已不記得實際的金額,例如本來整套斬鋼機要價一百萬元,最後以六十萬元成交,而且還省下不少運費!這些團員後來常常定期聚會,林老闆曾玩笑話地對我說:「這臺機器替我賺好多錢,我一定要請你吃飯。」只是到現在還沒請過就是了。
經過這一件事,我的成就感不只來自於替公司爭取到一筆生意,也絕非林老闆說要請我吃飯,而是我在1973年將臺灣機械業的視野擴大至德國及歐洲,這是讓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我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些人的角色似乎非常卑微,但一切端看你如何看待自己、以何種態度面對自己這個角色。你可以將它做得非常平庸,有所交代就夠了,但你也可以做一點額外向前多跨一步(one extra mile)的努力,這會讓一切變得不同。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若有任何的改變,都是因為仰賴這個信念。
藉各種管道與世界為友
我不甘心臺灣在沒有聯合國作為舞臺後,逐漸走向封閉。我看見公務人員開始走向閉塞,因為以前我們有八、九十個邦交國,每個部會都要派人到聯合國參加會議,因此各個部會都設有國際關係部門,裡面有很多外文人才;與各國頻繁來往的同時,他們又都有大使派駐臺灣。但自從退出聯合國後,我們就失去了這個機會。
所幸當時我們送了很多人到國外讀書,特別是臺大!那些到美國求學的人,大多都只買了單程機票到異地努力生存、努力扎根,過著非常辛苦的日子,但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留在美國是他們與家庭的脫貧之路,於是留在那裡結婚、生子、工作,一直往上爬,大多數人最後都獲得非常資深的職位。而這時臺灣的經濟正好從農業轉型到製造業,再走向高科技產業,突然之間,這些本來認為自己沒有機會貢獻故鄉的人,都回來臺灣了!他們發現自己可以無縫接軌地回來臺灣工作,例如原本在惠普工作的就回臺灣惠普、原本在IBM的就回臺灣IBM,他們成為臺灣留在外面最重要的人才存糧,使臺灣能夠與世界無縫接軌。但是那個繁花綻放的1980、1990年代已不復存在,也不會再回來了,因為再也沒人願意到美國待幾十年,再也沒有機會遇到完全封閉的中國大陸,那個臺灣可以恣意發揮、與全世界來往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我一直認為,臺灣可以藉由其他各種管道與世界為友。1980年代,臺灣舉辦了很多展覽,但臺灣有展無會,於是我向政府提出建議,我們應該利用展覽進一步舉辦國際會議,增加與世界各國交流的機會。當時,連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專程來臺灣了解世界電腦的發展趨勢,臺灣幾乎是世界電子產業的領頭羊,那我們為什麼不藉這個機會學習德國的作法呢?我常常帶領臺灣的業界到國外推廣,因此我非常了解德國、英國或美國等重要國家正在發展的事情,我一直不明白為何我們不藉機將臺灣變成亞洲的會展中心?一旦舉辦展覽,各國公司都會拿出自己最優秀的成果,趁此同時彼此討論、相互學習,這對臺灣而言是個最棒的前進機會。若我們有策略、有預算地推行這件事,不論是世界的牙醫協會、婦科協會或核能會議,伴隨會議而來的所有設備與新知,都能讓臺灣向上提升、向前一大步,我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旅館業擁有推廣臺灣的資源,我在亞都飯店時,將旅館業的這項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在這段時間,我參加了很多組織,例如青年總裁協會,我甚至是臺灣的創會會員,後來我還成為亞太區的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理事,我也爭取到1987年在臺灣舉辦亞太區會議、1992年在臺灣舉辦世界大會(兩個大會我都擔任主席職位)。那個時候必須透過很多關係,才能說服這些人到臺灣開會,但我只是想證明給政府官員看,臺灣是做得到的!
我一直想證明,即使沒有了政治的舞臺,我們依然可以與世界為友;也因為沒有政治的舞臺,我們需要創造更多與國際來往的管道,我必須讓年輕人與下一代看見世界的樣貌。但一路以來,這似乎成為我的個人秀,因為當我不做的時候,就再也看不到這種努力了。幾年前,經濟部突然來找我:「我們現在有一筆預算,可以開始發展會展事業了!」我心想,現在上海、蘇州及深圳處處都是會展中心,臺灣現在才要發展會展事業已經太遲了。會展的人才培訓相當困難,必須培養出翻譯以及各領域的人才。沒有聯合國作為舞臺後,整個社會變得缺乏相關歷練,因此政府、領導者以及管理者的思維,都停留在尋找最簡單、最快速可以致富的方法,而沒人願意朝著永續發展的方向耕耘。
從教育開始改變社會
離開美國運通後,我到亞都飯店任職,因為飯店老闆周志榮先生的信賴,我得以自由運作這間飯店。2003年,我借助飯店資源開創一項公益活動,與胡乃元共同舉辦「Taiwan Connection」(TC)音樂節,結合國外與臺灣的音樂家,至校園與臺灣每個角落推廣音樂。TC音樂節的目標是想影響更多人做同樣的事情。我一直在尋找下一個胡乃元,也在思索下一個嚴長壽在哪,還有哪個旅館業者願意免費贊助這種活動?但我都看不見新的志願者,因此我覺得社會需要經過一段考慮與沉思的時間,重新思考我們究竟需不需要這樣的音樂散播者?
我不認為請到一位傑出的大師來表演,就算是臺灣的藝術素養;我也不認為邀請大師至偏鄉演唱,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聆聽,這樣就叫做欣賞音樂。這些都只是煙火式的表面工夫,這筆經費其實可以用來做更多藝術的扎根工作。
追本窮源,跳脫束縛
我可能無法改變這個社會,或者在我的有生之年看不到改變,但有一件事我可以做:回到一切的源頭,從偏鄉教育開始。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這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唯一可以改變這個現況的方法,就是重新關懷弱勢,讓貧窮的人找回自信,讓富有的人自願付出。若能夠做到這種境界,至少社會會走向一個新觀念。於是我說服了一些企業家做後盾支持我,走向偏鄉,在第一線行走修行之路,我知道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回顧臺灣過去的發展軌跡,當時臺灣代工製造NIKE球鞋、聖誕燈飾以及iPAD等物品時,美國是設計的頭腦,臺灣則是製造的雙手;等到臺灣經濟起飛後,中國大陸變成製造的雙手,臺灣則成為接單的雙手;但是再過一段時間,中國一定會成為接單的雙手,屆時所有設計師和工程師都將到中國發展。臺灣上一世紀所仰賴成功的範式已在最後關頭,必須要有新的產業政策,若我們再不覺醒,勢必會面臨到新危機,現在即使李國鼎先生今日再世,也無法改變現況。
心繫土地,回饋社會
雖然我的學歷乏善可陳,但我的經驗卻是無限豐富。在過去幾年中,我走到自己以為不可能達到的高度,我看見的都是美麗的人,看不見社會的勾心鬥角以及報紙上的亂象;我只看見很多有心人出錢、出力或挪出時間支持公益活動,我看見很多願意改變社會的人。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選擇,一切端看你用何種態度面對。我曾經擔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的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的世界大會主席,我到過半島酒店等各種世界五星級飯店,他們有時以總統套房接待我、有時以私人飛機迎接我,但我現在住在一個很小的房間,依然非常滿足。當我離開從前那些環境時,一點都不覺得懷念與不捨。我們要時常回頭看看自己的初心,我來到現在這個年齡時,發現生命中有過的最大成就不在於我分內做了多少事,而在於我分外能為社會做多少事,我最大的成就感來自為別人無償付出時,所得到的溫暖的鼓勵。若你們都用這種心態面對未來,臺灣將會有希望,你們就是改變的機會!
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嚴長壽(摘錄)
傳遞溫暖,看見工作的價值
我在二十三歲時做了美國運通的傳達小弟。
我每天都很早到公司,其他職員9點上班,我8點就到了。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很多工作機會,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讓我有所突破最重要的一點。那份工作一天要往返郵局四趟,起初我不明白為何要跑這麼多趟,後來才知道美國運通在全世界有八百間分公司,由於那個時代通訊非常困難,但是只要你購買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或使用美國運通的信用卡,那麼不管你身在何方,世界各地的美國運通分公司就是你的收信地址,對於旅行者這是個很大...
作者序
楊泮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培養品格健全、學問紮實、具備社會關懷與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是臺大一貫的教育方針。為此,在培育學有專精的人才之時,本校亦致力於通識教育,希冀透過開放、彈性的多元園地,帶動更多角度的思想刺激,期使學子都能養成獨立思考的性格,成為懷抱熱情、專才與通才兼具,能夠實現跨域整合的優秀人才。
傳統校園以知識傳承為重,但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裡,教室內的學習已經趕不上外在的變化,能否跟著世界脈動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以開拓思考的空間,是當代學子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而去廣納多元人才以建構更好的學習環境,則是身為教育者沒有終點的挑戰。
臺大不僅只是學習的場域,也是資源的分享站。「我的學思歷程」系列講座開辦至今已十八年,邀請超過百位社會賢達,親身闡述寶貴的經驗與省思,提供青年擘劃生命藍圖之參考。除講座開放各界參與外,大眾亦可經由臺大演講網或《我的學思歷程》系列書籍,獲知主講者起伏多變的人生旅程及豐富的學習體驗。
本書收錄科學界、藝術界、經濟界、文學界等多位先進的學思經歷。透過〈謙沖自牧的血液學權威〉,看伍焜玉院士無懼逆境,以謙遜姿態探索血液中的無盡智慧;在〈臺灣現代藝術的伴行者〉裡,我們驚嘆基隆碼頭上一次踟躕猶豫,卻為藝術世界留住綺麗多變的畫家李錫奇;〈搏命防疫的蚊子博士〉,投身病媒蚊研究的連日清教授,穿梭於濕氣瘴癘之地,幾歷生死仍堅守防疫最前線;〈平凡與傑出兼具的女科學家〉,王瑜院士以女性之姿寫下科學界多項第一,但她超越性別的研究成績,才是頂上最耀眼的桂冠;〈一個經濟系學生的告白〉,看薛琦教授縱橫學術與實務之間,拿捏談判與退讓的學問,領導臺灣經濟前行;〈秉持良師興國使命的教育家〉陳良基教授深信培養擁有創業精神的學生,讓知識與實作接軌,才能扭轉臺灣的未來;〈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從傳達小弟做起,飯店教父嚴長壽期許青年顛覆傳統思維,探索深層的想望、尋找自己的優勢;〈闡揚「人間愉快」之戲曲學者〉,曾永義教授獻身中國傳統戲曲研究與推廣,卓著的學術成就,使他榮膺中研院第一位戲曲院士。
這些懷抱夢想的人物,就是臺灣土地上最珍貴的寶藏。展讀本書,感受諸位講者追求生命價值的不懈努力,也能薰染其不凡的人格特質;相信他們巍峨的身影,足以作為青年的指標,鼓舞學子的未來也能寫下一頁輝煌。
楊泮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培養品格健全、學問紮實、具備社會關懷與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是臺大一貫的教育方針。為此,在培育學有專精的人才之時,本校亦致力於通識教育,希冀透過開放、彈性的多元園地,帶動更多角度的思想刺激,期使學子都能養成獨立思考的性格,成為懷抱熱情、專才與通才兼具,能夠實現跨域整合的優秀人才。
傳統校園以知識傳承為重,但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裡,教室內的學習已經趕不上外在的變化,能否跟著世界脈動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以開拓思考的空間,是當代學子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而去廣納多元人才以建構更好...
目錄
序 楊泮池
謙沖自牧的血液學權威──伍焜玉
臺灣現代藝術的伴行者──李錫奇
搏命防疫的蚊子博士──連日清
平凡與傑出兼具的女科學家──王瑜
一個經濟系學生的告白──薛琦
秉持良師興國使命的教育家──陳良基
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嚴長壽
闡揚人間愉快之戲曲學者──曾永義
序 楊泮池
謙沖自牧的血液學權威──伍焜玉
臺灣現代藝術的伴行者──李錫奇
搏命防疫的蚊子博士──連日清
平凡與傑出兼具的女科學家──王瑜
一個經濟系學生的告白──薛琦
秉持良師興國使命的教育家──陳良基
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嚴長壽
闡揚人間愉快之戲曲學者──曾永義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