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晉紀三十八(西元四一一年)至宋紀五(西元四四一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一百十六(節錄)
晉紀三十八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 西元四一一年),盡閼逢攝提格(甲寅 西元四一四年),凡四年。
【題 解】本卷寫晉安帝義熙七年(西元四一一年)至十年共四年間的東晉與各國的大事。主要寫了劉裕部將劉藩、孟懷玉破殺徐道覆於始興,盧循南攻番禺,被孫處與沈田子內外夾攻,大破之;繼而又追擊大破盧循於蒼梧、鬱林,盧循逃入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盧循於龍編,盧循自殺,送首建康,多年的國內戰亂從此平息;寫了劉毅為荊州刺史,為報舊時受辱之仇而陵虐江州刺史庾悅至死,又打擊報復劉敬宣;劉毅由不服劉裕,發展到拉幫結派,陰謀倒劉裕;劉裕先殺了劉毅一黨的劉藩、謝混,以王鎮惡、蒯恩為先行,統兵討劉毅;王鎮惡等假冒劉藩西上,迅速攻入了江陵城,劉毅逃到牛牧寺,自殺,荊州被劉裕所據。劉裕入江陵後,對荊州實行了一系列安民措施,荊人悅之;寫了劉裕自江陵返回京城,在其親信劉穆之等人的協助下狡猾而又極其虛偽地殺了諸葛長民與其親屬;寫了朱齡石奉劉裕之命西取成都,叛賊譙縱城破自殺,部將譙道福被巴民俘獲送斬於軍門,西蜀遂告平定;寫了荊州刺史司馬休之與劉裕的矛盾尖銳,前景眼看不妙;寫了秦主姚興寵幸其子姚弼,姚弼結黨於朝,以傾太子姚泓;姚弼乘姚興生病圖謀作亂,餘子姚裕、姚懿、姚諶等欲起兵討之;姚興病好,諸子皆進言姚弼奸惡事,姚興遲遲不予處理;寫了西秦主乞伏乾歸被其子乞伏公府所弒,太子熾磐討殺乞伏公府,即位稱河南王;乞伏熾磐攻破休官族,多次大破吐谷渾,秦將又以隴西降之,勢力強大,乘南涼主禿髮傉檀出兵討伐乙弗諸部之隙,乘虛襲破其京城樂都,滅其國;禿髮傉檀所率外出之軍自行潰散,禿髮傉檀歸降於乞伏熾磐,被乞伏熾磐所殺,南涼自此被滅,乞伏熾磐又自稱秦王;此外還寫了夏主赫連勃勃的勢力強大,為人殘暴,建築統萬城極其堅固,製造器械又極其精良,以及北涼主沮渠蒙遜遷都於姑臧,自稱河西王等等。
安皇帝辛
義熙七年(辛亥 西元四一一年)
春,正月己未1,劉裕還建康。
秦廣平公弼2有寵於秦王興,為雍州刺史,鎮安定3。姜紀諂附於弼,勸弼結興左右以求入朝4。興徵弼為尚書令、侍中、大將軍。弼遂傾身結納朝士,收采名勢,以傾東宮5。國人惡之。會興以西北多叛亂,欲命重將鎮撫之。隴東6太守郭播請使弼出鎮。興不從,以太常索稜7為太尉、領隴西內史8,使招撫西秦。西秦王乾歸遣使送所掠守宰9,謝罪請降。興遣鴻臚拜乾歸都督隴西、嶺北、匈奴1、雜胡諸軍事、征西大將軍、河州牧10、單于、河南王,太子熾磐為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興命羣臣搜舉11賢才。右僕射梁喜曰:「臣累12受詔而未得其人13,可謂世之乏才。」興曰:「自古帝王之興,未嘗取相於昔人14,待將於將來15,隨時任才16,皆能致治。卿自識拔不明,豈得遠誣四海17乎?」羣臣咸悅。
秦姚詳屯杏城18,為夏王勃勃所逼,南奔大蘇19。勃勃遣平東將軍鹿弈干追斬之,盡俘其眾。勃勃南攻安定,破尚書楊佛嵩于青石20北原,降其眾四萬五千。進攻東鄉21,下之,徙三千餘戶于貳城22。秦鎮北參軍王買德奔夏,夏王勃勃問以滅秦之策,買德曰:「秦德雖衰,藩鎮猶固,願且蓄力以待之。」勃勃以買德為軍師中郎將23。秦王興遣衛大將軍常山公顯24迎姚詳,弗及,遂屯杏城。
劉藩帥孟懷玉等諸將追盧循至嶺表,二月壬午25,懷玉克始興,斬徐道覆。
河南王乾歸徙鮮卑僕渾部三千餘戶于度堅城26,以子敕勃為秦興太守以鎮之。
焦朗27猶據姑臧。沮渠蒙遜攻拔其城,執朗而宥28之,以其弟拏為秦州刺史,鎮姑臧。遂伐南涼,圍樂都,三旬不克。南涼王傉檀以子安周為質,乃還。
吐谷渾樹洛干29伐南涼,敗南涼太子虎臺30。
南涼王傉檀欲復伐沮渠蒙遜,邯川護軍31孟愷諫曰:「蒙遜新并姑臧,凶勢方盛,不可攻也。」傉檀不從,五道俱進,至番禾32、苕藋33,掠五千餘戶而還。將軍屈右曰:「今既獲利,宜倍道34旋師,早度險阨。蒙遜善用兵,若輕軍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道也。」衛尉35伊力延曰:「彼步我騎,勢不相及。今倍道而歸則示弱,且捐棄資財,非計也。」俄而昏霧風雨,蒙遜兵大至,傉檀敗走。蒙遜進圍樂都,傉檀嬰城固守,以子染干為質以請和,蒙遜乃還。
三月,劉裕始受太尉、中書監36。以劉穆之為太尉司馬,陳郡殷景仁為行參軍37。裕問穆之曰:「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者?」穆之舉前建威中兵參軍38謝晦。晦,安兄據之曾孫也,裕即命為參軍。裕嘗訊囚39,其旦,刑獄參軍40有疾,以晦代之。於車中一覽訊牒41,催促便下42。相府多事,獄繫殷積43,晦隨問酬辨44,曾無違謬。裕由是奇之,即日署刑獄賊曹45。晦美風姿,善言笑,博贍多通46,裕深加賞愛。
盧循行收兵47至番禺,遂圍之。孫處拒守二十餘日。沈田子48言於劉藩曰:「番禺城雖險固,本賊之巢穴,今循圍之,或有內變。且孫季高49眾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賊還據廣州,凶勢復振矣。」夏,四月,田子引兵救番禺,擊循,破之,所殺萬餘人。循走,田子與處共追之,又破循於蒼梧50、鬱林51、寧浦52。會處病,不能進,循奔交州53。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寫晉安帝義熙七年(西元四一一年)一年間的大事。主要寫了劉裕部將劉藩、孟懷玉破殺徐道覆於始興,盧循南攻番禺不下,被孫處與沈田子內外夾攻,大破之;繼而又追擊大破盧循於蒼梧、鬱林,盧循逃入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盧循於龍編,盧循自殺,送首建康,多年的國內戰亂從此平息;寫了劉裕始受太尉之職,以劉穆之為太尉司馬,以謝晦為參軍;寫了劉毅為荊州刺史,為報舊時受辱之仇而陵虐江州刺史庾悅至死;寫了夏主赫連勃勃攻殺秦將姚詳,又破殺秦將楊佛嵩;西秦主乞伏乾歸攻取秦之略陽、南平;寫了秦主姚興治下的姚弼攬權,以傾太子姚泓,為以後的內亂埋下伏筆;此外還寫了北涼主沮渠蒙遜攻得姑臧,又大破禿髮傉檀,圍南涼之樂都,取質而歸;柔然可汗送馬求婚於北燕主馮跋,馮跋勤於政事,燕人悅之等等。
【注 釋】1正月己未 正月十二。2廣平公弼 即姚弼,姚興之子。3安定 郡名,郡治在今甘肅涇川縣北,這裡也是後秦雍州的州治所在地。4入朝 其意在於篡取政權。5東宮 指太子姚泓。6隴東 郡名,郡治涇陽,在今甘肅平涼西北。7太常索稜 為太常之職者姓索名稜。太常是朝官名,也稱「奉常」,九卿之一,掌管朝廷禮儀。8領隴西內史 兼任隴西郡的內史。隴西是諸侯國名,級別相同於郡,郡治在今甘肅隴西縣東南,當時屬乞伏乾歸的西秦。內史是諸侯國的行政長官,級別相當於郡太守。9所掠守宰 指去年破南安、略陽、隴西三郡所虜去的郡太守與所屬縣的縣令。10河州牧 河州刺史。河州的州治枹罕,在今甘肅臨夏東北。11搜舉 尋求、推薦。12累 屢次。13未得其人 找不到您所需要的良才。14取相於昔人 往古代去找宰相。15待將於將來 等到日後有了良將再任用。16隨時任才 根據現時的需要擇人而用。17遠誣四海 指梁喜所說的「世之乏才」。18杏城 在今陝西黃陵西南。19大蘇 在今陝西黃陵南。20青石 即青石原,又名青石嶺,在當時的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城北。21東鄉 約在安定附近。22貳城 在今陝西黃陵西。23軍師中郎將 既是軍師,又是侍衛軍的長官。24常山公顯 即姚顯,姚興之弟。25二月壬午 二月初五。26度堅城 在乞伏乾歸前所退守的度堅山上,在今甘肅榆中。27焦朗 魏安(今甘肅武威東南)人,禿髮傉檀為沮渠蒙遜之逼,由姑臧南遷樂都後,當地人遂推焦朗為首,據姑臧自立。事見本書卷一百十五義熙六年。28宥 寬赦。29樹洛干 人名,吐谷渾部落的首領。30虎臺 禿髮傉檀之子。31邯川護軍 邯川地區的軍事長官。邯川在今青海貴德、尖扎二縣之間。護軍,朝廷所派的監督該地軍隊的官員。32番禾 郡名,郡治即今甘肅永昌。33苕藋 地名,在今甘肅張掖東。34倍道 猶言「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35衛尉 護衛皇宮的部隊長。36中書監 中書省的最高長官,負責給帝王起草文件、制定條例。37行參軍 暫時充當太尉劉裕的參謀。行,臨時充當,正式任命前的試用階段。38建威中兵參軍 建威將軍的中兵參軍。孟昶自殺前任建威將軍。39訊囚 審問罪犯。這裡指到關押犯人的地方視察。40刑獄參軍 劉裕手下分管刑獄的人員。41訊牒 指有關犯人的案卷。42催促便下 立刻拿出處理意見。催促,猶言「倉促」、「立即」,極言其處理問題之快。43獄繫殷積 指上報的案卷和關押的人犯眾多。44隨問酬辨 劉裕問到什麼,謝晦都能立即回答,並隨即分別處理妥當。45刑獄賊曹 即負責審問盜賊的刑獄參軍。46博贍多通 學問淵博,知道的事多。47行收兵 一面前進,一面擴大隊伍。48沈田子 劉裕的部將,正受命進兵嶺南,追擊盧循。49孫季高 即孫處,字季高。50蒼梧 郡名,郡治即今廣西梧州。51鬱林 郡名,郡治在今廣西桂平西。52寧浦 郡名,郡治在今廣西橫縣南。53交州 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北。
【校 記】1匈奴 原無此二字。據章鈺校,甲十一行本、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二字,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同,今據補。
【語 譯】安皇帝辛
義熙七年(辛亥 西元四一一年)
春季,正月十二日己未,劉裕返回京師建康。
後秦廣平公姚弼深受其父後秦王姚興的寵愛,姚興任命姚弼為雍州刺史,鎮守安定。善於諂媚的智囊人物姜紀依附於姚弼,他勸說姚弼結交秦王姚興身邊的當權人物,以謀求回朝篡奪朝政大權。後秦王於是將姚弼徵調回京師長安,任命姚弼為尚書令、侍中、大將軍。姚弼遂費盡心機結交朝廷大小官員,樹立自己的聲譽,培植自己的勢力,企圖壓倒東宮太子姚泓。朝廷內外官員都很厭惡他。正遇上秦國的西北部發生了多起叛亂事件,姚興想派一名有聲望的將領前去鎮壓叛亂、安撫民眾。擔任隴東太守的郭播遂請求派姚弼到西北部鎮守。姚興不同意,他任命擔任太常的索稜為太尉,兼任隴西郡內史,令索稜招撫西秦。西秦王乞伏乾歸派遣使者把去年攻破南安、略陽、隴西時所俘虜的郡守、縣令送回後秦,並向後秦道歉,請求投降。姚興派擔任鴻臚的官員前往西秦的都城苑川,任命乞伏乾歸為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征西大將軍、河州牧、單于、河南王,任命西秦太子乞伏熾磐為鎮西將軍、左賢王、平昌公。
後秦王姚興命令群臣為朝廷搜求人才、舉薦賢能。擔任右僕射的梁喜說:「我已經多次接受詔命,卻始終沒有找到您所需要的良才,看來當今之世缺少人才。」姚興批駁說:「自古以來,帝王的興起,從來不可能從古人當中挑選宰相,也不會等到日後有了良將再任用,而是根據現時的需要擇人而用,都能使國家得到治理。你自己缺乏識別人才的頭腦,怎能汙蔑四海之內沒有人才呢?」群臣都很悅服。
後秦安遠將軍姚詳率軍駐紮在杏城,他不堪忍受夏王劉勃勃的軍事壓力,遂向南撤退到大蘇堡。夏王劉勃勃派遣平東將軍鹿弈干率軍追趕,將姚詳斬首,姚詳的部眾全部被夏軍俘虜。劉勃勃乘勝率軍南下攻取安定,在青石北原擊敗了後秦擔任尚書的楊佛嵩所率領的後秦軍,楊佛嵩的四萬五千名部眾向夏王投降。劉勃勃繼續率軍攻打東鄉,將東鄉攻克,把東鄉的三千多戶居民遷移到貳城。後秦擔任鎮北參軍的王買德投奔了夏國,夏王劉勃勃向王買德詢問如何才能滅掉後秦,王買德說:「後秦的國力雖然有些衰落,然而藩鎮的實力仍然很強大,希望能夠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劉勃勃任命王買德為軍師中郎將。後秦王姚興派遣擔任衛大將軍的常山公姚顯迎接安遠將軍姚詳,卻晚到一步,姚顯於是留在杏城防守。
劉藩率領孟懷玉等諸將追趕叛將盧循,一直追到五嶺以南,二月初五日壬午,孟懷玉率軍攻克了始興,將徐道覆斬首。
河南王乞伏乾歸將鮮卑族僕渾部落的三千多戶遷徙到度堅城,乞伏乾歸任命自己的兒子乞伏敕勃為秦興太守,鎮守度堅山。
焦朗仍然佔據著姑臧城。北涼張掖公沮渠蒙遜率軍攻佔了姑臧,活捉了焦朗,後來又將焦朗釋放,任命自己的弟弟沮渠拏為秦州刺史,鎮守姑臧。沮渠蒙遜趁勢攻伐南涼,包圍了南涼的都城樂都,一連攻打了三十天,也沒有攻克。南涼王禿髮傉檀把自己的兒子禿髮安周送給北涼充當人質,北涼才解除了對樂都的包圍,撤軍而回。
吐谷渾慕容樹洛干率軍討伐南涼,打敗了南涼太子禿髮虎臺。
南涼王禿髮傉檀想再次出兵討伐北涼沮渠蒙遜,擔任邯川護軍的孟愷勸阻說:「沮渠蒙遜剛剛吞併了姑臧,兇猛的勢頭正在旺盛階段,不可以去攻打他。」禿髮傉檀沒有接受孟愷的勸告,他兵分五路,同時向前推進,一直推進到番禾、苕藋,劫掠了五千多戶居民而回。將軍屈右說:「今天已經獲得勝利,就應該倍道兼程班師回國,早點度過險要。沮渠蒙遜很善於用兵作戰,如果他率領輕裝部隊突然趕到,我軍外面受到敵軍的逼迫,擄掠的居民在內部叛變,那可就非常危險了。」擔任衛尉的伊力延說:「沮渠蒙遜的軍隊是步兵,而我軍是騎兵,無論如何他們也追不上我們。如果倍道兼程撤軍,就等於向他們示弱,而且還要丟棄許多財物,這不是好主意。」不久,天色便昏暗下來,而且風雨大作,沮渠蒙遜的大軍隨後追到,禿髮傉檀兵敗逃回。沮渠蒙遜乘勝率軍包圍了南涼的都城樂都,禿髮傉檀趕緊在四周布防堅守,他把自己的兒子禿髮染干送到北涼作人質,請求與北涼講和,沮渠蒙遜這才撤軍而回。
三月,劉裕開始接受晉安帝司馬德宗封任的太尉、中書監職務。劉裕任命劉穆之為太尉司馬,任命陳郡人殷景仁暫時充當參謀。劉裕向劉穆之詢問說:「孟昶身邊的那些僚佐,有誰可以到我的太尉府任職?」劉穆之遂向劉裕舉薦了在前建威將軍孟昶手下擔任中兵參軍的謝晦。謝晦,是謝安哥哥謝據的曾孫,劉裕立即任命謝晦為參軍。劉裕曾經親自提審囚犯,當天早上,擔任刑獄參軍的人生了病,劉裕就讓謝晦臨時代替刑獄參軍的職務。謝晦在前往法庭的途中,在車上把所有有關犯人的案卷看過一遍之後,立即就能拿出處理意見。宰相府的事務性工作很多,上報的案卷和關押的犯人都很多,劉裕問到什麼,謝晦都能立即回答,並隨即分別處置妥當,竟然沒有發生任何差錯。劉裕對此感到非常驚奇,當天就任命謝晦為負責審問盜賊的刑獄賊曹。謝晦長得很帥氣,很有風度,又喜歡談笑,學問淵博,知道的事情很多,劉裕對他越來越欣賞和喜愛。
東晉叛將盧循一面向南撤退一面招集人馬,到達番禺之後,便把番禺團團包圍。東晉建威將軍孫處在番禺城內已經堅守了二十多天。振武將軍沈田子對兗州刺史劉藩說:「番禺城雖然很險要、堅固,但原本是叛賊盧循的老窩,如今盧循將番禺包圍,恐怕會引發番禺城內的變亂。而且孫處的部眾人少力弱,不能堅持很久,如果讓叛賊盧循再度佔據了廣州,其兇惡的氣焰就會再次囂張起來。」夏季,四月,沈田子率軍救援番禺,向盧循軍發起攻擊,將盧循擊敗,殺死了盧循一萬多人。盧循逃走,沈田子與孫處一同出兵追擊,又在蒼梧、鬱林、寧浦等地多次擊敗盧循。然而,因為孫處此時患病,不能率軍繼續前進,盧循因此得以逃脫,投奔交州。
卷第一百十六(節錄)
晉紀三十八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 西元四一一年),盡閼逢攝提格(甲寅 西元四一四年),凡四年。
【題 解】本卷寫晉安帝義熙七年(西元四一一年)至十年共四年間的東晉與各國的大事。主要寫了劉裕部將劉藩、孟懷玉破殺徐道覆於始興,盧循南攻番禺,被孫處與沈田子內外夾攻,大破之;繼而又追擊大破盧循於蒼梧、鬱林,盧循逃入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盧循於龍編,盧循自殺,送首建康,多年的國內戰亂從此平息;寫了劉毅為荊州刺史,為報舊時受辱之仇而陵虐江州刺史庾悅至死,又打擊報復劉敬宣;劉毅由不服...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六冊
卷第一百十六 晉紀三十八 西元四一一至四一四年 一
卷第一百十七 晉紀三十九 西元四一五至四一六年 七五
卷第一百十八 晉紀四十 西元四一七至四一九年 一三三
卷第一百十九 宋紀一 西元四二○至四二三年 二○五
卷第一百二十 宋紀二 西元四二四至四二七年 二七九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紀三 西元四二八至四三○年 三六一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紀四 西元四三一至四三五年 四三一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紀五 西元四三六至四四一年 五○七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六冊
卷第一百十六 晉紀三十八 西元四一一至四一四年 一
卷第一百十七 晉紀三十九 西元四一五至四一六年 七五
卷第一百十八 晉紀四十 西元四一七至四一九年 一三三
卷第一百十九 宋紀一 西元四二○至四二三年 二○五
卷第一百二十 宋紀二 西元四二四至四二七年 二七九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紀三 西元四二八至四三○年 三六一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紀四 西元四三一至四三五年 四三一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紀五 西元四三六至四四...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