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13億人內心痛點的人生開悟書
在這個趨利的時代,你怎麼定義自己,世界就怎麼對待你★甫一上市,狂銷150,000冊
★中國「當當網」心理勵志暢銷榜NO.1
★網路好評不斷,突破15,000則善良,是一種選擇
但善良不該等同妥協或吃虧
缺乏標準的善良
會為難自己,又慣縱了他人
就因為你很善良,底線應該更高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你是真的善良,還是習慣了妥協?
*你那麼好說話,是不是其實是沒有原則
*你沒有挺身而出,會不會是因為懦弱
*你看起來一視同仁,難道只是學不會說「不」
當你——
習慣吃虧
習慣沉默
習慣委曲求全
習慣不拒絕所有人
久而久之,你會忘記你其實可以——
建立你的態度
表達你的觀點
展現你的能力
擁有從容的生活
作者慕顏歌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她慧黠又有態度的觀點與文字,經常一語道破世道困境,為千萬人指引迷津,屢屢成為網路瘋傳的金句語錄。她最直指人心的觀點,就是在這時代,為「善良」寫下新的定義,破解許多人心中長久的兩難糾結。她認為,想要讓別人看見你的良善,你得用自己的光彩照亮自己。善良是一種選擇,不要習慣了容忍和退讓,結果慣縱他人,為難自己。
本書收錄36段人生場景,層層剝開36種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心理與生活真相。作者在這些情境中,或苦口婆心、或當頭棒喝,解析引導,讓我們看穿人際的困境,重拾力量,找到適切的出口,她說:
——人生會有各種遭遇,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好人還是爛人,你總會在某個時間點遇上。倘若你無力承擔,沒人能代替你承擔,你無法跟執著於個人觀念而傷害你的人理論,你只能努力讓自己不被打倒。
——在你能力範圍之內,你可以伸手幫忙;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果斷拒絕。這是一種對風險和責任的確認,沒有人應該為了成全別人的慾望而委曲求全。
——生活就是不操這心,就得操那心的愛恨糾葛。遇上了一個捨不得讓你受苦的男人,如果他沒能力怎麼辦?如果他落魄了怎麼辦?如果不做好面對真實生活的準備,突然遇上了世界的殘忍,你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犧牲,都是一種多餘的付出,往往會成為雙方的情感重負。
——你應該堅強地面對一切,但你也有權不委曲自己,到最後達到的最好狀態大概是,你懂得了如何愛自己。那時,你不再犧牲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打拚別人眼中輝煌的未來。
——先己後人。也許聽起來很冰冷,但它會幫我們和這個世界好好地相處。
她提醒大家,越是善良的人,待人底限要越高。散發出鋒芒的人,才能兼顧人情與智慧,真正活得自在!
◆成熟人格的善良法則
*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
*越是善良,待人底限要越高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
*醜話先講在前頭,一點也不醜
*照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顧好
*做人要學著適度零容忍
*你的善良,只留給善待你的人
*吃虧就是吃虧,被占了便宜哪來的福
*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好是因為自己甘願
*一昩胸懷天下,只會讓自己不爽
*有時候,你沒有逼自己,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本書特色】
◎一本戳中億萬人隱藏痛點的心靈開悟書
真實而尖銳的熱議話題,寫給億萬在這個趨利時代堅守底線的人,不管我們走在人生哪段旅程,都能獲得情感共鳴並幡然醒悟。
◎一部直接面對普世人生困境的誠意之作
生活中有太多「低智商」的善良,困擾你我他——家庭、工作、愛情、婚姻、人際的36個典型場景中,許多隱心理和慘真相被一一揭穿,相對於那些溫暖的雞湯,我們也許更需要這樣一盆醍醐灌頂的冷水。
◎一種恰到好處的正能量和處世智慧
深諳世故而不世故,無畏付出但不無謂付出,真正的大善智慧獻給那些善良如你我的人,讓每個人從中獲得從容生活的祕訣,找到恰到好處的幸福。
作者簡介:
慕顏歌
一個選擇擁抱世間溫暖的心理諮詢師,一個行走在文字世界裡的靈動舞者,感情細膩、喜歡思考、長期致力於心理研究,著述和譯作頗多。
作品包括:
《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這一生為自己而活》
《人生有多殘酷,你就該有多堅強》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林育聖 「每天來點負能量」
律師娘(林靜如)
名人推薦:【感動推薦】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林育聖 「每天來點負能量」
律師娘(林靜如)
章節試閱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問題在於,我們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不得不將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瞭解,透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設置的障礙。總有一些人似乎站著說話腰不疼,毫不顧及自己的言論其實只能讓壞人更加無所顧忌,讓好人明哲保身,活生生地將善良逼成了怯懦。
於是,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群好人欺負另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的現象。比如:醫患間的緊張關係,讓許多本性善良的醫生只好選擇少做少錯,處理病情時瞻前顧後,醫術也沒有提高,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利於病人的及時救治。
前
一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關於產婦憂鬱症的文章。發文者講了一個患憂鬱症的產婦殺死孩子之後,絕望自殺的悲劇。看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隨後看到有一堆人轉貼,其中夾雜了各種無意義的指責。
有人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嗎?哪來那麼多事?當初,我不知不覺就生了。」
有的人責備自殺的產婦心理變態,因為她當初生孩子感覺很快樂。
面對這些人和他們的言論,我真的很無語,本來大家要討論的是產前/產後憂鬱應該關注的話題,引導大家關心這群人。沒想到引來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確來反證產婦的錯誤,也許他們是正確的,但是,從中卻反映出對生命的漠視,恰好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我從中看到的還有更大的悲哀。首先,不能武斷說這些人就是本性壞,不是好人,有可能這些人完全無法明白別人的感受。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當事人生活中所經歷的某些困境和打擊,對這些評論者來說或許並不是雞肋,因此,他們會推測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會造成多大的實質性傷害,所以他們對產婦的行為表示不理解。
於是,他們動不動就評論:「那些事情我也經歷過啊,沒那麼難啊!」、「我們也感受過啊,沒那麼痛啊!」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感受,如果別人的感受與他們不同,反應太過強烈,便認為人家有病,表現得軟弱了,便認為人家矯情。本來我還想說個兩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產後憂鬱這個現象,而不是對產後憂鬱的人橫加指責,一想到那些人的極端、偏執,便覺得多說無益,就放棄了。
透過這件事,我也在反思,為什麼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從未真正解決的沉默困局。
按理說,中國人的聰慧從來不遜於其他種族,其中難免魚龍混雜,一些生存智慧,除了向來我們引以自豪的勤勞能幹、善良包容,還不難發現一些市儈哲學、投機思想。比如,韜光養晦,這本是一個具有智慧的詞語,現在卻變成了該怒吼時不怒吼,該出手時不出手的犬儒主義代名詞。
我也是其中一員,所以明明看到了那個論壇的謬論,最後還是選擇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從
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都普遍存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講規則,肆無忌憚,真正善良的人反而不能說話。因為一說話,不管對不對,都會遭到排擠。
我們選擇趨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沒有錯,問題在於,我們逐漸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比如,看到馬路上一位美豔的女司機被男人歐打,你身為路人該怎麼辦?看到一個老實的孩子被同學圍毆,你身為路人又會怎麼想?
雖然被問到這類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毫不費勁地把自己代入那個情境,去想像自己的情緒反應和生理反應,然後給出一個傾向道德標準的回答。然而事實是,大多數人會保持沉默。沒遇到事情時,一切都不是問題,一旦身臨其境,可能所有的節操都支離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經得起壓力的考驗,正如電視劇裡的叛徒說:「雖然我失去了尊嚴,但是我還活著。」(而烈士則會說:「雖然我死了,但還保有尊嚴。」)
當你越常選擇明哲保身,就不要怪你在別人的眼中漸漸地喪失了立場。好好先生的評語,也許是朋友、同事對你的誇讚。本來你覺得還不錯,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馬路上那個被追打的女人是你妻子,校園裡那個被圍毆的孩子是你兒子,你是不是還要裝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會上這種好好先生少一些?
我相信,每個人內心肯定有一個壓抑的自己,他一定在渴望:行事但求無愧於心。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一世,不論一時。
你那麼好說話,其實是沒原則
你那麼容易受人指使,其實是錯把沒原則的寬容當胸懷。
你從小被人稱讚:「性格好、沒脾氣、文文靜靜。」雖然你沒有很喜歡,但也不會想太多。等你工作了幾年,在人際交往中一次次地受傷,你可能會覺得,還是本性善良、但個性鮮明又會發脾氣的人,過得比較好。
雖然你儘量避免與他人起衝突,雖然你的朋友也不少,雖然有些事在別人看來就該生氣,而你卻覺得沒什麼,但是你終於慢慢地發現,這樣的你讓別人不知道你的原則在哪裡,而變得不再重視你、珍惜你。
季
小堂打電話給前同事,前同事說:「真懷念你啊!你走了,天氣這麼熱,都沒有人幫我買可樂了。」
這一句話讓季小堂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季小堂剛進公司的時候,為人熱情大方,大家都喜歡找他幫忙,而季小堂從來都是來者不拒。平時他總是早早地就到公司,打掃辦公室。聽到誰說一句:「我沒吃早餐,好餓呀!」他就會主動拿出自己的餅乾送過去。有時,假日還會幫同事收快遞或處理工作。炎炎夏日,他經常帶冰鎮的可樂來公司分給大家喝。
隨著工作量漸漸地增多,季小堂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幫同事了,抱怨聲卻隨之而來,有的人還當面尋他開心:「小堂堂,趕緊去倉庫領一包影印紙,我們等著用!」礙於情面,季小堂還是默默地照做了。
後來,主管開始吩咐季小堂做一些工作之外的雜事。比如,去車庫幫他搬東西。結果,季小堂才剛出辦公室大門,就被出差回來的經理撞了個正著。經理問季小堂去幹什麼。為了不給主管添麻煩,季小堂就說去購買辦公用品。結果經理不知從哪裡知道了事情真相,就把季小堂叫去辦公室訓了一頓,說他身為人事部行政人員,連誠信兩字都做不到,又怎麼能管理其他人呢。
季小堂無言以對,遞交了辭職,背著好人二字的他,丟了工作。
人在職場,很多人也會遭遇到類似有苦難言的情景。上司把很多跑腿的事情交給你,你會糾結於,他是重視你、想跟你親近呢,還是覺得你好說話?同事故意說話刺激你,你會想他是覺得你好脾氣、不會生氣呢,還是利用你好欺負,發洩他的憤懣?
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自己:說好聽點,是性格好、沒脾氣,說得難聽點,就是沒主見。
你在任何場合都微笑示人,人家可能覺得你沒個性,下意識地就開始輕視你。你對朋友有求必應,放棄自己的安排,滿足他們的邀請,等下次你不答應的時候,人家便覺得你不夠意思。你心無城府,多次借錢給同事也不好意思催帳,結果他們習以為常,你倒是被逼入兩難的境地,要錢嘛,怕傷感情;不要錢嘛,又白白遭受損失……
就像季小堂,他那麼容易被人指使,無非是錯把沒原則的寬容當胸懷,所以不懂得拒絕。他是喜歡照顧別人來確定存在感的那種人,所以往往既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又害怕被別人拒絕。於是,心裡想說「不」的時候,卻言不由衷地冒出「好」,生怕直接說出「不」,會傷了自己的自尊,也對不起別人。
其實,自尊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接納和喜歡自己。不願意說「不」、害怕傷害別人的人,通常也很在意被別人拒絕。這類人容易把被拒絕,理解成別人對自己不喜歡、不重視,甚至不尊重,更糟糕的是,隨後也會覺得自己似乎沒那麼重要或者沒那麼好。而這種拒絕激起的無力與無能感,隨之引發憤怒、傷心的情緒。他們總是寧願委曲自己,成全別人,難怪會活得那麼糾結。
這樣委曲自己,強迫自己的背後,並非真正心甘情願,而是隱藏著一個「你也不要拒絕我」的心理期望。因為害怕被別人拒絕,所以不敢拒絕別人。又因為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不被拒絕的善意,於是我們開始失去原則,無底線地向身邊的人和事妥協,甚至最後我們也開始討厭太過殷切關心他人的自己。
就這樣,你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原則,被別人發好人卡,你越來越難以把握哪些事是必須堅持的,哪些事是可以寬容的。然後,不敢說「不」,不好意思說「不」,不會恰當地說「不」,你被所謂的本性善良裹挾前行,變得看不清事情,沒主見。
寬容不等於沒原則,你應該有心胸,也要守住底線。當你能夠從容地拒絕別人,你就會知道大多數時候拒絕並不是有意傷害,相反的只是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回想一下,不管是家人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對你提出大大小小的要求時,你有說不的時候嗎?即便嘴上沒說,但心裡卻不樂意嗎?你是否認為,如果你拒絕了他們,就說明你不愛他們或者不在乎他們嗎?
反過來想也一樣,別人即使在某件事情上拒絕了你,並不等於他們不在意或不看重你,只是他們真的不願意或根本無法做到。
允許自己拒絕別人,才能真正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拒絕,就如同認定自己有罪的人更懂得寬恕一樣。一個人懂得尊重自己的意願,也常常願意把這樣的尊重給別人。
難以拒絕,可能是因為你覺得只有不斷地順從別人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習慣透過別人來肯定自己,也就活在別人的眼裡和嘴裡。當來自別人的肯定成為必須,與其說我們是在肯定自我,不如說是在否定自我,到最後,你會發現,你已經沒有肯定自己的力量。
建立個人的邊界,確立自己的原則,敢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意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我們在剛開始與他人交往時產生不愉快,但是只要我們足夠真誠、態度堅定,他們遲早會認可和尊重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
在不觸碰底線的前提下,一切對錯、好壞、喜歡不喜歡都可以接納、包容、理解。你要做一個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欣賞的好人,而不是濫好人。
善良,有時不過是弱者的擋箭牌
什麼時候,善良變成了不用講道理的擋箭牌?
做一個善良的人,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鬆。
雖然世上很多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我發現身邊很多人,完全不問事情的起緣,就自顧自地站在看上去比較弱勢的那一方,動不動就標榜善良,然後給別人套上「你應該善良一點」的枷鎖。
下
面的場景,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甚至親身經歷過。
你買東西的時候一個年長的人插隊,當你和他理論,身邊就有這種人站出來說,做人不要太斤斤計較,又沒什麼,讓他一下不就好了。你的工作夥伴事情沒做到位,給你帶來很大的困擾,當你因此發飆的時候,她流淚飛奔出去。那麼,不用半天,你得嘴不饒人、把人活活罵哭的名聲可能就傳遍全公司,然後有一群這樣的人會來告訴你,都是同事,你應該大器一點。
「他都那麼可憐了,你就不能善良一點?」
「我已經給你賠笑臉了,你還想怎麼樣?」
真奇怪,什麼時候善良,變成了不用講道理的擋箭牌?
當年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與人一起合租。合租的那位算是富家女,據說上大學之前都是住在家裡,連垃圾都沒有倒過。所以從合租的第一天開始,她從不打掃房間,不叫瓦斯、不付水電費、不洗碗,更不用說刷馬桶,簡直就像住旅館一樣,她是一位傲驕的公主,而我就是她的服務生。
後來我生病了,在床上躺了一週,她就讓垃圾在家裡堆了一個禮拜。我實在忍無可忍了,爬起來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扔掉了所有的垃圾,把堆在水槽裡的碗盤全洗了。結果她帶了外賣回來,吃完之後,照樣杯筷碗盤全堆在水槽裡。
我一下子怒火中燒,發了飆。結果她四處跟人說,我多麼不近人情,她那麼可憐,長這麼大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本來就什麼都不會,而我從小就獨立生活,什麼都會,卻不肯對她包容一些。於是也有同學來勸我:「你應該寬容一點、善良一點。」我哭笑不得。你可以想像,我除了無語,還能解釋什麼?
後
來我出了社會工作,我發現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有些人,根本就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站在看上去可憐的那一邊就好了,多麼簡單!我想,他們之所以標榜善良又給別人套上善良的枷鎖,只是因為做一個善良的人,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鬆。
我有個好朋友,談戀愛的時候男友劈腿。幾年之後,前男友和新歡結了婚,似乎過得不幸福,而且還不幸得了病。反正結果就是他來找我的朋友借錢,說是要救命用的。我朋友不假思索就拒絕他了。然後,也有人跑來勸她:「你應該善良一點,無論以前發生過什麼,現在畢竟是救一條命。」
跟我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朋友敲著桌子大罵起來。我知道她為什麼要罵。那年,因為他劈腿,兩個人分手,萬念俱灰之下她自殺了,還好家人及時發現,送她進醫院搶救了回來。她自己這條命,也是命!
現在互聯網發達,看得多了,你自然也就明白了。那些新聞評論裡總有人說:「如果有錢,誰會去搶劫呢?」其實這些見別人被搶劫、被欺騙、被背叛、被壓榨,號稱仍舊應該寬容的人,當自己利益被觸犯的時候,往往是最跳腳的那些人。
他們希望這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不懂得據理力爭,這樣等他們想要不講道理的時候就沒人反抗了。有些人覺得反正被傷害的又不是他們,正好可以借機宣揚一下,自己有多麼深思熟慮和心懷慈悲。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問題在於,我們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不得不將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瞭解,透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設置的障礙。總有一些人似乎站著說話腰不疼,毫不顧及自己的言論其實只能讓壞人更加無所顧忌,讓好人明哲保身,活生生地將善良逼成了怯懦。
於是,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群好人欺負另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的現象。比如:醫患間的緊張關係...
作者序
得到的是僥幸,失去的是人生
一個人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一生,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的聲音指指點,時間久了,會忘卻初心,失去獨 立思考和堅持自我的能力。比起一句句溫柔的安慰,我想我們更需要一盆冷水。它會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自己的小格局、自己的低EQ,還有我們自己看不清,而別人看得一清二楚、卻不願意告訴我們的一切問題。
在寫這本書的那些日子裡,我一遍遍地重覆播放張懸的那首〈關於我愛你〉:
我懂活著的最寂寞,我擁有的都是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正如這首歌的歌詞所說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心境其實是相似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死角,藏著最深的祕密。
隨著我們長大,越不信賴溫柔的安慰;我們越長大,越覺得直白和坦誠更重要。同樣的,在這本書裡我想說的是,雖然全是老道理,但對於你來說,也許都是新的問題。如果你看了幾篇之後,覺得這裡面有自己的影子,也不足為奇。當你困頓、迷惘時,如果你恰好看到這本書,希望你能從這本書的文字裡汲取力量,不要向這個世界繳械投降。
張愛玲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非走不可的彎路〉。她站在青春的路口,她的母親攔住她說:「此路走不得,我以前走過。」她不信,覺得母親能從那條路上走過來,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她堅持走上那條路,母親只好嘆息:「一路小心。」
當她真的走上那條路時,發現母親沒有騙她,那條路真的難走。最後,當她拚了命努力,一路堅持,終於走出來的時候,看到一個年輕人正站在自己當年站的那個路口,她忍不位像母親那樣喊:「那條路走不得!」年輕人跟當年的她一樣,非走不可,於是她也說一句:「一路小心。」
我所寫的也是這樣的一本、只告誡卻不勸阻,最後只說一句「一路小心」的書。、文字讀來通俗簡單、易懂,每個人隨時都可以停下手邊的工作讀上兩頁。內容也許沒有許多朗朗上口類似格言警句的話,但無論你是誰,我希望總有那麼一兩個句子能夠點破你的處境,刺痛你的心,鞭打你的神經。
那也許正是一種得到的僥幸,一種深諳世事而不世故的智慧。
在那篇文章中,張愛玲還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踫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麼練出鋼筋鐵骨,又怎能長大呢?」
人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成長也不例外。該做些什麼、走什麼樣的路,每個人都遵循著內心的聲音,一步步摸索著。摔倒了,爬起來;撞破頭,往後退;走岔路,走回來;迷路了,停下來……面對年輕人,過來人不要患上「攔路癖」,因為攔住他也沒有用,只能跟他說一句:「一路小心。」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自己過,每個人都有需要自己獨立去完成的人生功課。因為經歷,所以懂得。
願天下所有不懂和懂得的人,成長不止,善良依舊!
前言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美國,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
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
我有一個在北京做幼教的朋友,經常一大早就要奔波在不同的城市跑業務。這天一大早,我習慣性地開微信,果然他早早地就發了一篇文。
然後,我看到了這麼一段文字:
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趕上最早的一班列車,後背全濕透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一位年過八旬的爺爺已經坐在那裡。
「爺爺,這個座位不是您的吧?」
「嗯,走得急,我買的是站票。趕上哪裡就坐哪吧。」
「爺爺,您到哪兒下車啊?」
「沒多遠,石家莊。運氣不錯,車都快開了,這個座位還沒人。」
我欲言又止,默默地離開,就讓爺爺安心地坐著吧。
人性中蘊藏著柔軟而有力量的情愫──善良,可以讓缺乏信任的陌生人放下心中的戒備。正如羅佐夫所說的:「人類感人肺腑的善良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善良是一種良知、一種本性,它立足於道德之上。然而,我也不只一次見到過一些場景。比如,老師給學生的評語是「他很善良」,沒有想到,家長不以為意地回應:「現在這個社會,善良有什麼用啊?最沒本事的人才善良呢!」
我想說的是,不是善良不好,是我們今天對待善良的方式不對,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微信朋友圈流傳愛默生的名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兒鋒芒,否則就等於零。」一下子就戳中了那麼多人的痛點。
我認識一家人。他們從不跟人起正面衝突,也從不輕易開口找人幫忙,卻習慣於幫助他人。他們把「我理解,我懂」當作口頭禪,對他人的要求從不拒絕,結果往往是慣縱了他人,為難了自己。所以,我對「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的理解是,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
我再說一個朋友的故事。
她在證券行工作,人看起來很溫婉,溫婉當中卻又藏著一股力量。她做事認真,為人處世也異常得體。比如,遇到同事向她尋求幫助,她會先瞭解具體的情況,然後說:「我很想幫你,但是要是我幫你,是害了你。這些事都是你必須要學的。所以,你可以自己處理,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態度誠懇,語氣也十分真誠,同事聽了之後絕不會怪怨她,反而事後很感激。遇到有人向她借錢,一般情況下,她在不瞭解對方意圖之前,會不緊不慢地說:「這樣啊,我先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好嗎?」
等瞭解了具體情況之後,如果對方是想搞投資,她會回絕:「抱歉,我對你做的投資實在不懂,我只能拿出一點點錢,實在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而且,我們家裡的情況你也知道,有老有小,必須要留儲備金,沒有餘力幫你太多。我相信你也會理解的。」一般對方都不會再糾纏,也不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如果對方真的是遇到急事了,她會答應借錢。還會事先就跟對方講好還款的期限和方式。她認為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是負責任的做法。我知道她當初借錢給她在墨爾本的妹妹買車的時候,也是先幫妹妹做了一個還款規劃,告訴她什麼時候應該換新工作,然後什麼時間開始存錢,在什麼時間開始還錢。她認為這樣既幫了妹妹,也是協助妹妹的成長。
一開始,有一些同事、同學或親友或許會覺得,她這個人過於冷靜和理性,不是那麼率真、爽快,有的人甚至覺得她待人有些冷淡。
但是,我卻觀察到她這樣做是對的。這些年來,雖然她也拒絕了一些人的要求,可是人緣一直很好。身邊的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可靠的人,非常值得信賴,所以遇到困難都願意向她求助。完全不同於我認識的那家人,一昧善意助人卻費力又不討好。
你可以善良,但是請不要無謂的善良。如果經過歲月的磨練,你稍微修練出一些鋒芒,反倒可能游刃於人際,更從容地生活。我已經明白了,所以我希望更多善良的人,都能懂得善良的智慧。否則我們只能把自己憋成內傷。因為這個世上,有太多所謂的低能善良。
比如,缺乏常識的善良──好心的老太太為生病的人推薦各種「偏方」、心懷慈悲的人把海龜帶到公園的池塘去放生……
比如,不同情受害者只同情弱者的善良──你有一個不做家務、亂丟垃圾的嬌室友,你忍無可忍發飆之後,別人卻勸你要對室友寬容一點。
比如,用妥協忍讓的方式表達「都是為你好」的善良──某人的丈夫喝酒賭博,還沙文主義,有一天他出軌了,卻有人來勸她說:「好歹夫妻一場,還是原諒他吧。」
比如,無止境的幫助卻帶來反效果的善良──升米恩,斗米仇,不願將醜話說在前頭,結果不斷借錢給親戚幫他們渡過難關,卻在要回借款的時候與他們反目成仇。
我不能為善良下一個定義,但是,善良不善良,你要自己學會去選擇。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你越退縮,喘息的空間就越少;日子也不是用來將就的,你越卑微,幸福就離你越遠。
你無須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太低。屬於你的,就要積極爭取;不屬於你的,也請果斷放棄。不想做的事,不必勉強自己去做;忍了很久的事,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下去。不要再讓別人來踐踏你的底線。一昧地忍讓或取悅,那不是善良,而是你不想承認的懦弱。也別做著別人不喜歡、不會感激,你自己做不好也不愛做的所謂善行。
只有挺直了腰,世界才會給你屬於你的一切。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對世界察言觀色,然後滿足於眼前的苟且,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忽視你的存在,如果你的被認同是靠委曲求全,那麼請記住: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得到的是僥幸,失去的是人生
一個人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一生,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的聲音指指點,時間久了,會忘卻初心,失去獨 立思考和堅持自我的能力。比起一句句溫柔的安慰,我想我們更需要一盆冷水。它會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自己的小格局、自己的低EQ,還有我們自己看不清,而別人看得一清二楚、卻不願意告訴我們的一切問題。
在寫這本書的那些日子裡,我一遍遍地重覆播放張懸的那首〈關於我愛你〉:
我懂活著的最寂寞,我擁有的都是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正如這...
目錄
作者序 得到的是僥倖,失去的是人生
前言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Chapter 1 你以為的善良,其實只是懦弱
如果你習慣了吃虧,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委曲自己,習慣了不拒絕別人,你便會忘記其實你可以有態度,可以有觀點,可以有能力,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你那麼好說話,其實是沒原則
善良,有時不過是弱者的擋箭牌
醜話講在前頭,並不醜
做人要學會適度的零容忍
善良是一種選擇,需要的是智慧
Chapter 2 說好的「吃虧就是占便宜」呢
你無須將姿勢擺得太低。屬於你的,要積極地爭取;不屬於你的,也請果斷放棄。
現實這麼殘酷,拿什麼裝無辜
你以為你的付出,是你以為的嗎?
請將你的善良,只給善待你的人
以愛之名滿足的,不過是你的野心
別用所謂的善意,去強迫他人
吃虧是福,但總吃虧哪來的福
Chapter 3 你多餘的犧牲,他看不懂也不心疼
老天爺的事你管不了,別人的事與你無關。請守護好你的親密距離,不要越俎代庖,也不要被越俎代庖。
多餘的犧牲都是情感的重負
沒了自己,就只是為別人而活
有一些好,永遠不會被感激
除了你,誰也沒資格打擊你
請守護你的親密距離
Chapter 4 你有多好,他就有多壞
有時候,我們要對自己殘忍一點,不能縱容自己傷心失望。有時候,我們要寬容,但切勿縱容,要學會說「不」。
可以寬恕,但不能忘記
縱容他人是對自己殘忍
想給他人力量,先讓自己發光
不抱怨,不過別人嘴上的人生
照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顧好
不懂得拒絕,慢慢地你就被毁了
Chapter 5你沒那麼堅強,只能獨自堅強
傷害你的人從來沒想過要幫助你成長,真正讓你成長的是你的痛苦和反思。經歷本身沒有特殊的意義,讓它變得有意義的是你的堅強。
學著「示弱」,別憋出內傷
太在乎別人,就只能自己受苦
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巫師
你當堅強,而且善良
不要像你不喜歡的人那樣生活
有所缺憾,才能走向更完美
Chapter 6 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活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何必用疲備的身心來愉悅別人
做人要懂得留一點愛給自己
無畏付出,不無謂付出
做自己,別讓世界改變你
我們活得都是自己的選擇
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
作者序 得到的是僥倖,失去的是人生
前言 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Chapter 1 你以為的善良,其實只是懦弱
如果你習慣了吃虧,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委曲自己,習慣了不拒絕別人,你便會忘記其實你可以有態度,可以有觀點,可以有能力,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你那麼好說話,其實是沒原則
善良,有時不過是弱者的擋箭牌
醜話講在前頭,並不醜
做人要學會適度的零容忍
善良是一種選擇,需要的是智慧
Chapter 2 說好的「吃虧就是占便宜」呢
你無須將姿勢擺得太低。屬於你的,要積極地爭取;不屬於你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