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取材自作者多年來在國內、外大學院校從事教研工作及工廠實務經驗之彙整,旨在分享個人這26年來在成大管院教學、研究、輔導、行政及推動國際化等方面的心得與經驗。盡量將個人教研心得中有價值的思維方式及實踐之道傳授給下一代;希望對國內外大專院校師生暨關心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人士有所助益。全書共分九章二十八節,內容包含:回首25年來的研究路、教學品質保證的實踐之道、導師輔導經驗分享、我的求學經過、旅美十年工作經驗談、統計人員在工廠品質保證扮演的角色、亦師亦友的陳之藩教授、陳之藩文物搶救計畫之專訪、企業高階主管的經營哲學與決策智慧、孫子兵法與六標準差管理的比較分析、製程品質的改善及服務品質管理的變革與趨勢等。
作者簡介:
潘浙楠
現任
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系暨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學歷
德州理工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士
德州理工大學工業工程系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理學士
經歷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會士(fellow)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高雄市分會理事長(2012-2016)
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2004-2013)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所長(2009-2012)
國立成功大學統計系系主任(2001-2004)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2000,2005)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兼任教授(1987-1989)
加州泰勒達(Teledyne)公司統計品管經理
加州李奇(Leach Corporation)公司首席統計學專家
Roberts Consolidated Industries/I.T.T.品管工程師
American Pharmaseal Corporation工業工程師
章節試閱
壹
個人之重要簡歷
潘浙楠教授係成功大學管理學院統計系教授暨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合聘教授。1984年底取得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工業工程博士學位後,曾先後通過美國品質學會「品質」及「可靠度」兩類工程師考試(CQE, CRE)。於1985至1991年擔任洛杉磯市李奇(Leach)公司航太機電廠資深品管工程師、首席統計學家期間,因推動全面品管制度及培訓員工,將公司之報廢率顯著地降低而多次獲獎。亦曾於1986至1989年任教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南加大(USC)等校,擔任工程統計、作業研究、數量方法等課程兼任教授。
潘教授於1992年8月返台任教成功大學統計系所,負責籌畫成立並擔任成功大學統計科技諮詢中心(為全國首創)召集人。2000及2005年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s/Professors)。2001至2004年擔任成大統計系所主任,修訂各項系所務規章,推動與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二校師生的交流與互訪並設立品質量測及工業統計實驗室等。2004至2013年擔任成大管理學院副院長負責推動AACSB國際商管學院認證、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含雙學位計畫)、國際學程、籌辦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化事務。成大管院已於2011年12月順利取得AACSB認證。另於2006年成立學院國際交流中心,每年選派十餘位碩士生赴美國南伊大(SIUC)、加州州立大學商學院修讀雙碩士學位並與香港城市大學、英國Lancaster大學、德國洪堡大學、美國普渡大學、澳洲Monash大學、加拿大McMaster大學及日本大阪(Osaka)大學等17所學校簽訂學術交流與合作(含雙學位計畫)之備忘錄,進行學生交換等活動。2009、2010年負責籌辦第12屆(與浙江省浙江大學合辦)、第13屆(與廣東省中山大學合辦)兩岸中華文化與經營管理研討會;2009、2011年則負責籌辦成大管理研究論壇暨第14、15屆亞太管理研討會(APMC)。潘教授於2009至2012年間亦擔任成大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所長,於任內國經所博士班及碩士班學程分別通過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認可審議委員會」認證。同時,完成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IIMBA)英文版之博、碩士修讀規章,行政人員工作職掌、系所務規章、成立各委員會及外籍生工作分配會議等,為國經所建立了行政作業標準化的典章制度。2009年國經所有來自全球35個不同國家含237名外籍博、碩士生及79名本籍IMBA學生(含台北班)成為當時全國最大之全英語授課研究所。
潘教授自1992年應聘成大迄今一共指導了100位研究生,包含4位博士生,13位國經所(IMBA)碩士生及23位高階經營管理在職專班(EMBA)碩士生,除發表了78篇國內外期刊論文含32篇SCI/SSCI期刊文章外,另著有《預防性品質保證》及《品質管理:理論與實務(三版)》 兩本專書。目前擔任《品質學報》(Journal of Quality)、Journal of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Science(JPSS)、《管理與系統》(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Systems)及《亞太管理評論》(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 APMR)等期刊編輯委員。個人曾獲頒多項國內外學術獎項:2006、2009及2013年榮獲管理學院研究優良教師獎;2008年榮獲管理學院教學優良及成功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2014年獲頒成功大學優良導師獎。2009年第4度榮獲中華民國品質學會頒發品質論文獎;2015年獲頒亞洲品質年會(ANQ)最佳論文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擔任中華民國品質學會高雄分會理事長。2016年籌辦國際品質管理研討會(ISQM)擔任大會副主席及論文委員會主任委員,2016年11月榮膺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會士(fellow)。
自2003年國經所創立以來,個人便一直擔任企業決策方法(Business
Decision Management, BDM)課程的授課老師;這門課也是我擔任管理學院副院長兼國經所所長時申請AACSB國際商管學院認證時的示範課程。2018年1月8日 企業決策方法(BDM)的最後三堂課是期末報告(Final Project Presentation)。共有28位同學修習這門課,其中有來自印尼、越南、泰國、美國、尼加拉瓜、捷克、布吉那法索、蒙古等世界各地的十多位外籍生與我們的在職專班學生合作分成六組進行期末專題的口頭報告。看到同學們的認真與努力,心中頗感欣慰。我們一起合影留下退休前值得回憶的紀念!
壹
個人之重要簡歷
潘浙楠教授係成功大學管理學院統計系教授暨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合聘教授。1984年底取得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工業工程博士學位後,曾先後通過美國品質學會「品質」及「可靠度」兩類工程師考試(CQE, CRE)。於1985至1991年擔任洛杉磯市李奇(Leach)公司航太機電廠資深品管工程師、首席統計學家期間,因推動全面品管制度及培訓員工,將公司之報廢率顯著地降低而多次獲獎。亦曾於1986至1989年任教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南加大(USC)等校,擔任工程統計、作業研究、數量方法等課程兼任教授。
潘教授於1992年8月返台任教成功...
作者序
自序
個人於1980年與1984年獲得德州理工大學工業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在美累積了十餘年的工廠實務及教學經驗後於1992年8月返台任教即負責籌劃成立並擔任統計科技諮詢中心召集人。2001至2004年間擔任成大統計系所主任。2004至2013年擔任管理學院副院長兼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所長期間負責推動AACSB國際商管學院認證、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含雙學位計畫)、國際學程、籌辦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化事務。這本書全名為《管理薪傳:教研生涯回顧集》。主要是想分享這26年來在成大管院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及推動國際化等方面的心得與經驗。盡量把有價值的思維方式及實踐之道傳授給下一代,以誌不忘當初返國服務奉獻社會的初心!
回顧集中第壹、第貳部分係簡述個人之重要學經歷暨學術行政之重要事蹟。第參部分「回首二十五年來的研究路」總結了我在品質管理、可靠度分析及環境風險評估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教研生涯回顧集的第肆部分「教學品質保證的實踐之道」是記錄個人在擔任管院副院長任內推動教學品質保證(Assurance of Learning)取得AACSB國際認證的經驗與心得。至於第伍部分「導師輔導經驗分享」則包括我在每次導談為啟迪學生的人生智慧、協助他們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所提供的資料以作為學生們勵志的參考。內容涵蓋「成功人生要做好的五種管理」、「我的求學經過」、「旅美十年工作經驗談」及「統計人員在工廠品質保證扮演的角色」等。回顧集的第陸部分則蒐錄了我在成大任教期間為《成大研發快訊》、《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品質月刊》、《科學月刊》等雜誌所撰寫較具代表性的專文,如「亦師亦友的陳之藩教授」、「陳之藩文物搶救計畫:專訪潘浙楠教授」、「企業高階主管的經營哲學與決策智慧」、「孫子兵法與六標準差管理方法的比較分析」、「製程品質的改善」、「服務品質管理的變革與趨勢」等。第陸部分另蒐錄了我在擔任品質學會高雄分會理事長四年任內所舉辦年會的致辭稿以及擔任副院長九年期間在成大EMBA、IIMBA畢業典禮上致辭的中英文講稿暨擔任亞太管理學術研究會(APMC)大會主席、代表院長出席「統計與工程對話國際研討會(ICISE)」時在開幕典禮上致辭的英文講稿。第柒部分則蒐錄了我在擔任副院長任內為籌辦兩岸「中華文化與經營管理研討會」多次前往杭州、廈門、廣州等地與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洽商學術交流合作與共同舉辦研討會的部分心得報告。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之邀參加「數量方法在商務中的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QMBA)」。在刁錦寰院士主持的場次中發表30分鐘的演講;介紹成大管院的現況及管院如何在空間、經費、課程規劃等方面支援統計系、國經所/IMBA、EMBA等學程暨成大統計系調查統計中心如何運作等。
另外個人在擔任副院長期間亦曾多次藉由出席國際研討會之便,與當地主辦學校洽談並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MOU),例如2009年代表院長參加第14屆亞太管理學術研討會(APMC)時與印尼ITS及Airlangga大學簽訂五年的學術合作備忘錄。2007年在參加第13屆APMC時與澳洲墨爾本的Monash大學簽訂5年的MOU。在擔任副院長九年期間平均每年出國參加國際及兩岸的學術研討會多達4次以上。不但豐富了個人的國際視野;且在與世界各地一流的學者交談中獲得靈感的啟發,進而展開了有意義的教學與研究。回首在成大26年教學相長的生涯中一直從事自己所鍾愛的教研工作,並在成大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能夠發揮所學的專長回饋養育我的國家社會,實在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 真所謂「滿園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在即將屆齡退休之際,個人要感謝與我共事多年的同仁、所有我指導過的學生們以及這麼多年來無怨無悔支持我把教書當作一生志業的家人。更要感謝吳萬益及張有恆兩位前院長的賞識、信任與支持,讓我得以在長達9年擔任成大管理學院副院長的日子裡為管院殫精竭慮、發揮所長、貢獻智慧。謹以這本「教研生涯回顧集」致上最誠摯的謝忱!
自序
個人於1980年與1984年獲得德州理工大學工業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在美累積了十餘年的工廠實務及教學經驗後於1992年8月返台任教即負責籌劃成立並擔任統計科技諮詢中心召集人。2001至2004年間擔任成大統計系所主任。2004至2013年擔任管理學院副院長兼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所長期間負責推動AACSB國際商管學院認證、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含雙學位計畫)、國際學程、籌辦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化事務。這本書全名為《管理薪傳:教研生涯回顧集》。主要是想分享這26年來在成大管院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及推動國際化等方面的心得與經驗。盡量把有...
目錄
推薦序一/馮達旋
推薦序二/張有恆
推薦序三/吳萬益
自序
壹 個人之重要簡歷
貳 學術行政重要事蹟
參 回首二十五年來的研究路:品質、可靠度與環境表現評估之系列研究
肆 教學品質保證的實踐之道:成大管院AACSB認證過程的經驗分享
伍 導師輔導經驗分享
伍之一、我的求學經過
伍之二、旅美十年工作經驗談
伍之三、統計人員在工廠品質保證扮演之角色
陸 專文及演講致辭系列
陸之一、亦師亦友的陳之藩教授
陸之二、陳之藩文物搶救計畫綜合座談
陸之三、陳之藩文物搶救計畫:專訪潘浙楠教授
陸之四、企業高階主管的經營哲學與決策智慧
陸之五、孫子兵法與六標準差管理方法的比較分析
陸之六、製程品質的改善
陸之七、服務品質管理的變革與趨勢
陸之八、中華民國品質學會高雄市分會年會致辭
陸之九、2016國際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序言—編者的話
陸之十、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會士當選感言
陸之十一、成大EMBA畢業典禮致辭(2012、2013)
陸之十二、成大IMBA畢業典禮致辭(2010、2012)
陸之十三、第14屆亞太管理學術研討會(APMC)開幕典禮致辭
陸之十四、第15屆亞太管理學術研討會(APMC)開幕典禮致辭
陸之十五、2012統計與工程對話國際研討會(ICISE)開幕典禮致辭
柒 專書序言及出國報告書
柒之一、品質管理:理論與實務(2016第三版)專書自序
柒之二、成大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出國報告書
柒之二(1)2008兩岸經貿與管理學術研討會
柒之二(2)2009兩岸中華文化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心得報告
柒之二(3)2010數量方法在商務中的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心得報告
柒之二(4)第14屆亞太管理學術研討會(APMC)出國報告書
捌 歷年來指導之博碩士/EMBA/IMBA論文一覽表
玖 其他文章及新聞剪報等
玖之一、哭二哥
玖之二、海外學人的心聲與建言:敬函教育部李煥部長
玖之三、從國家現代化談大學教授的評鑑及升等制度
玖之四、成大統計科技諮詢室成立之回顧與展望
玖之五、新聞稿及剪報
推薦序一/馮達旋
推薦序二/張有恆
推薦序三/吳萬益
自序
壹 個人之重要簡歷
貳 學術行政重要事蹟
參 回首二十五年來的研究路:品質、可靠度與環境表現評估之系列研究
肆 教學品質保證的實踐之道:成大管院AACSB認證過程的經驗分享
伍 導師輔導經驗分享
伍之一、我的求學經過
伍之二、旅美十年工作經驗談
伍之三、統計人員在工廠品質保證扮演之角色
陸 專文及演講致辭系列
陸之一、亦師亦友的陳之藩教授
陸之二、陳之藩文物搶救計畫綜合座談
陸之三、陳之藩文物搶救計畫:專訪潘浙楠教授
陸之四、企業高階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