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治療首先要懂得收心;其次要懂得修心;再次要懂得用心。只有心不亂,才能使自己從最本質的根源開始康復,才能找到一席快樂之地,使一切正面積極的情緒重新回到我們心靈當中。
本書羅列了一些治療心病的「藥方」,從靜心,保持平常之心,到心境之謙遜、誠信、堅持,讓你在美文的引導下,感受最直接、最簡單的淨化心靈的方法。
作者簡介:
奕誠
心理學研究者,專欄作家,出版數本暢銷勵志圖書,受到社會各層面讀者的熱捧。有媒體評論他的文章稱:「以定力抵制誘惑,是對人生最深切的告誡」。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心是人類的本源力量,佛說:心善則為之善,心惡則為之惡。你想要怎樣的世界?想要怎樣的生活?想要怎樣的快樂?你是否還遊走在光明與黑暗,積極與頹廢,大愛與大恨的邊緣?要真的快樂與幸福,想要積極健康地發展,想要達到內心深處一直期盼的完美,想要實現夢想,就必須遇事「不亂」。這樣才能使自己從最本質的根源開始康復,使一切正面的積極情緒重新回到我們心靈當中。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心是人類的本源力量,佛說:心善則為之善,心惡則為之惡。你想要怎樣的世界?想要怎樣的生活?想要怎樣的快樂?你是否還遊走在光明與黑暗,積極與頹廢,大愛與大恨的邊緣?要真的快樂與幸福,想要積極健康地發展,想要達到內心深處一直期盼的完美,想要實現夢想,就必須遇事「不亂」。這樣才能使自己從最本質的根源開始康復,使一切正面的積極情緒重新回到我們心靈當中。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靜心修身,不染塵埃
古人云:「靜以修身」,提高自身的修養,不斷地沉澱自己,尋找內心的寧靜,保持平靜淡泊的心態,使得我們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大喜大悲。淡定從容是我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它使我們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生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心如寧湖,不染泥垢塵埃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不習慣讓自己處於寧靜的狀態,這些人喜歡熱鬧的環境,渴望人來人往的繁華,但是喧囂過後,他們會發現內心開始變得空虛起來。其實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內心寧靜才不會讓人沾染俗世的塵埃,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空虛和煩躁的消極情緒之中。
一座古寺中,僧徒眾多。有一個年紀非常小的和尚,資質也是寺中最差的,他整日苦思如何才能改變自己,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出路在什麼地方,所以心情變得越來越憂鬱,愁苦得很。
有一天這個小和尚終於鼓起了勇氣,來到師父面前,把自己內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聽完小和尚的訴說,師父並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帶著小和尚來到了寺院後山的竹林之中。師父指著竹子和地上的蕨菜緩緩地對小和尚說:「你看這些竹子和蕨菜,都是我在幾年前栽種下來的。剛剛種下它們的時候,蕨菜很快就長得鬱鬱蔥蔥起來,但是竹子卻沒有一點要露出頭來的意思。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年年如此,但是我始終給它們澆水施肥。」
小和尚不解,師父於是又說道:「就這樣一直等到第五個年頭,竹子才破土而出,嫩綠色的芽看起來是那麼的柔弱。但是僅僅過了幾個月的時間,他們便長得和我一樣高了。竹子用五年的時間來紮根,才有了今日的蒼翠,人亦如竹,你只要心靜如竹,定性紮根,方可有所造化。」小和尚聽了之後如醍醐灌頂,頓悟到了師父的教誨。
正如小和尚師父所說的那樣,一個人要有心靜如竹,才不會為外在的「塵埃」所蒙蔽,才會專心打基礎,在寧靜之中孕育巨大的人生動力,為今後的破土而出積攢無限的生機和精力。
生活中我們面對紛繁的俗事,難免會有心煩氣躁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儘快讓自己的心寧靜下來,如平靜的湖面那樣,沒有一點點的漣漪。正如佛家所言的那樣,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只有在這種境界之下,我們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才不會被外界的種種喧囂所誘惑。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寧靜。寧靜能夠讓人擺脫外界的虛名浮利的誘惑,內心裝滿太多的寧靜,人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句話說得好:事無淨土,皆因心無淨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假如認定這個世界上處處都是塵埃,那麼心靈也會處處塵埃,會讓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無法照射出生活幸福的本來面目。所以一個人只有常常讓自己處於寧靜之中,才能擦拭掉心靈上的塵埃。
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心靈寧靜下來。內心不寧靜的人,常常會導致情緒上的失控,往往會把生活搞亂,把事情辦砸了。《孫子兵法》云:「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的心靈時常處於一種寧靜的狀態。無論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都要保持內心的寧靜,保持良好的情緒,而不要讓壞情緒控制了我們。
古時候有個人參見射箭比賽,在最初的時候,這個人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只要再得幾分便可穩拿冠軍,成為神箭手了。
到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他張弓瞄準,準備一箭射中靶心。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弓箭上,於是他停下來,揮手將蒼蠅趕走了。可是當他拉開弓再一次準備射箭的時候,那隻蒼蠅又飛回到弓箭上來了,他在觀眾的笑聲中再一次鬆下弓弦驅趕蒼蠅。這隻討厭的蒼蠅破壞了他原本寧靜的心,讓他的好情緒喪失殆盡。而且更為糟糕的是,蒼蠅好像是有意跟他做對一樣,他一拉開弓弦,它就又飛回到弓箭上來,引得周圍的觀眾哈哈大笑。
這個人的情緒惡劣到了極點,原本波瀾不驚的內心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失去理智,憤怒地用弓箭去擊打蒼蠅,弓箭意外地射了出去,裁判判定弓箭射出,他因此失去了一輪機會,而且他因為這一變故而方寸大亂,導致連連失利,而他的對手則愈戰愈勇,得分趕上並超過了他,最後奪走了冠軍桂冠。第二天早上,人們在河裡發現了這個人的屍體,他竟投河自殺了!
一隻小小的蒼蠅,竟然讓一個人失去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冠軍,甚至最終丟掉了性命!可見內心喪失了寧靜沾染上壞情緒,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這也深刻地提醒我們:假如我們想要讓自己夢想成真,做出一番大事業,擁有一個非凡人生的話,就要學會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寧靜,不要沾染上塵埃,這樣我們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所為,有所不為。
治心箴言
內心寧靜,人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專一而為。一個內心喧囂的人,很容易被一些誘惑引誘,從而在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以至於悔恨終身。所以聰明的人知道,內心寧靜才能掌握好生活幸福的方向盤,會刻意讓自己溫習寧靜味道。
心清靜則自在從容
眾所周知,靜能生智,即在長期的平靜安寧之中增長了智慧,心清淨,意清淨,那麼智慧就會湧現而出。正所謂「水靜極則形象生,心靜極則智慧生。」從古至今,大凡成就大事業的人心中都存在著靜氣,蓋因靜能生智慧。現在社會,面對浮躁的環境,很多人心中都失去了靜氣,以至於在生活和工作中說話辦事急功近利。心不能靜,人則會迷茫,對人生和未來不知所措。
一休禪師的一個信徒因為欠了別人很多錢,生活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唯一能選擇的就是自殺。於是這個信徒找到了一休禪師,請求禪師在他死後一定要超度他的靈魂。一休委婉地謝絕了這個信徒的請求,並問他,除了死亡之外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嗎?信徒堅定地說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去死。
一休聽了之後示意信徒安靜下來,和他一起靜坐,打算在靜坐中幫助這個信徒想個辦法。半個時辰之後,一休禪師腦中靈光乍現,他建議那位信徒找一個乘龍快婿,這樣就有人幫他還債了。那位信徒聽到這樣的建議,近乎絕望地說:「師父啊,我只有一個八歲的小女兒,怎麼能嫁人呢?」一休禪師說:「那你把女兒嫁給我吧。」信徒大驚失色,說:「這個怎麼可以,您是我的師父,怎麼能做我的女婿呢?」但是一休禪師胸有成竹地說:「我已經靜思過了,一點問題也沒有,讓我做你的女婿,幫你還債,你回家之後就宣佈這件事情吧。」
於是一休想要娶妻的消息一下子轟動了整個城市,到了迎親的那天,幾乎所有的人都前來看熱鬧。當到達信徒門口的時候,一休要來文房四寶,寫起字來。那些來看熱鬧的人看到一休優美的字,都欣賞得如癡如醉,爭相購買,以至於忘了原本來的目的。就這樣,不一會兒的功夫,一休禪師身後的籮筐裡就堆滿了錢。一休問信徒:「這些夠你還債了吧?」信徒歡喜地流下淚來,連說:「夠了,夠了!」
一休微笑著說:「遇事需要靜心才能生智慧,不要總想著自殺。好了,問題解決了。我女婿也不做了,還是做你的師父吧。」說完一休禪師長袖一揮,飄然離去。
正如一休禪師所說的那樣,遇事需要靜心才能生智慧。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是在生活中能夠踐行的卻不多。遇到看似解決不了的為難題,要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這樣才能心生智慧,在看似絕望的處境中找到一條生路,解決問題,獲得希望。
有個人丟了一塊非常名貴的手錶,是妻子送給他的定情之物,這個人非常著急,身邊的朋友們也幫著找,儘管翻箱倒櫃,但是還是找不到那塊錶的蹤跡。到最後大家都累得筋疲力盡,停下來休息。見丟失手錶的人心裡非常難過,有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自告奮勇說自己一定能找到丟失的手錶,這個年輕人走進房間裡面,沒有翻動任何東西,只是坐在了地板上,一動不動,就如高僧入定了一般。
大家看到年輕人這個樣子,都覺得奇怪。他進入房間是要找一塊手錶,怎麼卻坐在地板上一動也不動呢?於是大家都好奇地看著房間中的年輕人,猜測他這麼做的目的。那個年輕人坐了一會兒,突然站了起來,鑽到了床下,當他再鑽出來的時候,手裡拿著那塊貴重的手錶,他真的找到了。大家都驚奇地問他:「你怎麼就知道手錶在床下呢?」他說:「當我靜坐在房間的地板上讓自己的內心寧靜下來時,我聽到了手錶的『滴答』聲,所以我知道手錶就在床下的某個角落裡面。」
是啊,當我們靜下心來的話,就能聽到外界的很多聲音,有嘈雜的汽車聲,還有高空中飛行的飛機聲,一些平時聽不到的蟲鳴聲,也在這個時候湧入了我們的耳蝸……因為我們內心寧靜,聽覺就會比往常靈敏得多,這樣一來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就歷歷在心了。假如我們能夠在這寧靜之中多用心,那麼智慧就會產生,這也就佛家常說的正念、正定。
生活中,我們能夠保持淡泊的心態其實就是一種「靜」。我們的淡泊不是冷漠,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很多時候面對功名利祿,地位和權勢,我們需要始終保持一種寧靜之心。只有心如止水,我們才能看清自己面前的道路,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應該拋棄的。
靜心才能生智慧,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要在生活中多為自己創造安靜的環境,讓心靈時常沐浴在寧靜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無暇重溫寧靜,而是我們刻意地忽視了寧靜的存在和價值。生活再累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讓自己靜思,工作再忙也要給心靈擠出休息的時間,這樣我們才能變得越來越有智慧。
治心箴言
心清淨則般若生,這是佛家為我們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人生之路上,要時刻提醒自己,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境和挫折,也要讓內心保持清淨。正所謂清淨之人必是智慧之人,內心寧靜了頭腦中才會包羅萬象。
氣定神閒是一種境界
現今社會很多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樣子:走路急匆匆,騎車玩命蹬,開車喇叭響個不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悄然發生了變化,一切都變得「速成」起來:速成教育、速成訓練、速凍餃子、速凍包子……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向匆忙靠攏,失去了原本應該懷有的安寧平和,達不到一種氣定神閒的境界。
齊白石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一生只願做閒人。生活中,讓自己養成氣定神閒的境界,寫點閒字,畫點閒畫,說點閒話,寫點閒文,也是一種超然的享受和境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一種平和寧靜的心態,也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一個人不管面對什麼境遇,始終能夠讓保持氣定神閒的心態和境界,那麼生活將是非常輕鬆的,再大的困難也可以戰勝。
道樹禪師修建了一座寺院,和一個道士的廟宇為鄰。那位道士容不下自己的道觀旁有一座寺院,所以每天都裝神弄鬼嚇唬寺廟中的僧侶,想要把他們全部嚇走。很多年輕的和尚都害怕起來,於是離開了寺廟。但是道樹禪師卻在這座寺廟中一住就是十多年,一點也沒害怕的意思。
到了最後,那個道士能夠想得出來的伎倆都用遍了,可是道樹禪師還是不走,道士沒有辦法了,只得放棄了自己的道觀,搬到別的地方去了。有人問道樹禪師:「道士時常裝神弄鬼,很多和尚都被嚇走了,您為什麼不害怕呢?「道樹禪師回答道:「我沒有什麼方面能勝過他,要是勉強地說一個方面的話,那就是勝在一個『無』字上。」那人不解,追問道:「用一個『無』字怎麼能夠取勝呢?」道樹禪師回答道:「他能夠裝神弄鬼,有伎倆,『有』是有限的,會窮盡的;而我沒有什麼伎倆,『無』是無盡、無量、無限、無邊。我堅持以不變應萬變,最後還是靠著不變戰勝了他的萬變。」
道樹禪師所指出的「無」,其實就是一種氣定神閒的境界,他沒有被外在環境擾亂了內心的寧靜,而是堅持自己的心,始終讓自己處於一種寧靜的狀態。正因為道樹禪師的氣定神閒,他才能笑到最後,戰勝了用盡心機的道士。
氣定神閒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一種境界,很多運動員水準相當,在同一賽場上競技,為什麼有的人發揮超常,有的人卻會發揮失常呢?站在領獎臺上的往往不是技術最好的那一個,而是心理素質最好的那一個。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由此可見,不管是修身還是治學,都應該做到平和寧靜,氣定神閒。而要做到氣定神閒,讓自己的心態平和寧靜,就要有我們在生活中有所求亦無所求,面對生活中的悲喜能夠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活出一種氣定神閒的境界,讓自己的生活從容而又美好。人生之路漫漫其修遠,有了氣定神閒的生活境界,我們也就多了輕鬆自在,少了煩惱憂愁。
從前有一個國王特別喜歡畫,有一天他詔告天下,誰可以畫出最能代表氣定神閒意境的畫,就重重地獎賞他。於是全國上下的畫師們都各展才能,紛紛將自己的得意之作送進皇宮,請國王鑑賞。國王十分認真地看了每一幅畫,其中有安靜的山莊,寧靜的小溪,靜默的湖水,閒適的品茗者……
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國王最終選中的卻是一幅烏雲翻滾、閃電雷鳴、狂風大作、雷雨籠罩群山的畫作,一眼看去,給人一種地動天搖的感覺,何來什麼氣定神閒的境界呢?在國王重重獎賞了那位畫師之後,一頭霧水的大臣和畫師們紛紛表達自己不解之情,他們都認為此畫與國王要求表現的氣定神閒意境沒什麼關係。國王微笑地聽著大臣和畫師們一個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最後他讓他們每個人再仔細地看一看那幅畫。原來在雨幕中,在嶙峋山石的崖下有一個小縫隙,裡面有一個鳥窩,一隻小鳥正蹲在窩中,一副安詳閒適的樣子,好像外面翻天覆地般的閃電雷鳴,絲毫也沒有影響到它。
後來國王對大臣們講:「氣定神閒並非僅在寧靜祥和的環境中才能表現出來,也並非要到沒有噪音、沒有人生活的地方才能找得到。其實氣定神閒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態,一種境界。當一個人身處逆境也能保持心中的澄澈,才是氣定神閒的真諦呀!」
正如畫中鳥兒在風雷交加的環境中還能保持安詳和寧靜一般,一個人只有始終保持氣定神閒的心態,才能讓自己的內心祥和寧靜,才能做一個謙謙君子,才會在現今喧囂複雜的社會中找到真實的快樂源泉。而且讓自己保持氣定神閒的境界也非常簡單,只要我們能夠在名利面前不過分計較,在得失之中不十分在意,在動盪挫折與成功勝利之時從容淡定,就可以用平和寧靜的心來迎接生活中的紛紛擾擾了。
千萬不要讓自己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丟掉氣定神閒的心態和境界,假如一個人只知道急匆匆,不知道把自己的心境放平和,那麼前進的道路上必定會碰得鼻青臉腫。唯有氣定神閒,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之路上,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價值。
治心箴言
不管我們的生活現狀是平淡還是壯烈,苦澀還是甜蜜,我們都應該讓自己保持一種氣定神閒的狀態,在大喜大悲面前保持心靈的寧靜祥和。人生需要一份平淡,更需要淡泊的心態,唯有如此,我們前進的腳步才會從容有力。
第一章 靜心修身,不染塵埃
古人云:「靜以修身」,提高自身的修養,不斷地沉澱自己,尋找內心的寧靜,保持平靜淡泊的心態,使得我們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大喜大悲。淡定從容是我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它使我們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生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心如寧湖,不染泥垢塵埃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不習慣讓自己處於寧靜的狀態,這些人喜歡熱鬧的環境,渴望人來人往的繁華,但是喧囂過後,他們會發現內心開始變得空虛起來。其實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內心寧靜才不會讓人沾染俗世的塵埃,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空虛和煩躁的消...
作者序
心是人類的本源力量,佛說:心善則為之善,心惡則為之惡。現代物質文明給予了我們富足的生活,但我們卻常常迷失於此。有名的將相可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可是回到家裡,有時候連妻子、兒女都沒有辦法和諧相處。而有的人能把家庭管理得很好,可是自己內心的貪、瞋、愚癡、邪念等等,卻沒有辦法控制,常常為了心裡的七情六慾而苦惱。我們的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怨懟、仇恨、抱怨和嫉妒。可以說,我們的心已開始向負面偏轉,在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的同時,負面的情緒正在悄悄侵佔我們大多數人的心靈空間。
你想要怎樣的世界?想要怎樣的生活?想要怎樣的快樂?你是否還遊走在光明與黑暗,積極與頹廢,大愛與大恨的邊緣?要真的快樂與幸福,想要積極健康地發展,想要達到內心深處一直期盼的完美,想要實現夢想,就必須遇事「不亂」。這樣才能使自己從最本質的根源開始康復,使一切正面的積極情緒重新回到我們心靈當中。
心靈的治療首先要懂得收心。王陽明先生說得很好:「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山寨裡的土匪強盜容易抓,心裡的土匪強盜很難抓。想要真正抓住內心,就必須要收心。佛教說:「所謂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所以我們要精神修身,保持平常之心,常有信心,來收攝我們的心,不要讓它亂跑。
其次要懂得修心。生活中桌子壞了,把它修理一下就可以再用;衣服破了,把它縫補一下也可以再穿;房子漏水,修理一下就不會再漏水了。我們的心中若是充滿貪慾、瞋恨、愚癡、驕傲,那就是心亂了,也應該把它修理一下。而唯有淨化了心靈,看淡人世雜事,才能保持心境的純正。
再次要懂得用心。所謂心為形役,我們的心常被五慾六塵左右,被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所左右,因而引起貪念及憎恨。所以我們要懂得用心,才不會被外物擾亂心緒。禪宗講「明心見性」,其實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要清楚當下的每一刻,並能根據心境來堅持,這樣才能夠明心見性,凡事也就容易看開。只有這樣,心才不會被外物所干擾,更不會被自己的心緒擾亂生活,心靜之後的努力便更為專注,而人也就更加能夠奔赴成功。
只有心不亂,才能使自己從最本質的根源開始康復;只有擁有一顆健康的心,才能找到一席快樂之地,使一切正面積極的情緒重新回到我們心靈當中,從而完成自我救贖。本書羅列了一些治療心病的「藥方」,從靜心,保持平常之心,到心境之謙遜、誠信、堅持,讓你在美文的引導下,感受最直接、最簡單的淨化心靈的方法。通過小故事借鑑別人經驗,引發你的思考,並結合自己的實情,取其精華,最終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漸漸懂得收心、修心、用心的道理,重獲心靈的幸福感覺。
心是人類的本源力量,佛說:心善則為之善,心惡則為之惡。現代物質文明給予了我們富足的生活,但我們卻常常迷失於此。有名的將相可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可是回到家裡,有時候連妻子、兒女都沒有辦法和諧相處。而有的人能把家庭管理得很好,可是自己內心的貪、瞋、愚癡、邪念等等,卻沒有辦法控制,常常為了心裡的七情六慾而苦惱。我們的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怨懟、仇恨、抱怨和嫉妒。可以說,我們的心已開始向負面偏轉,在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的同時,負面的情緒正在悄悄侵佔我們大多數人的心靈空間。
你想要怎樣的世界?想要怎樣的生活?...
目錄
第一章 靜心修身,不染塵埃
古人云:「靜以修身」,提高自身的修養,不斷地沉澱自己,尋找內心的寧靜,保持平靜淡泊的心態,使得我們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大喜大悲。淡定從容是我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它使我們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生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心如寧湖,不染泥垢塵埃
心清靜則自在從容
氣定神閒是一種境界
怒海無邊,心靜才可通達彼岸
靜心淡泊,才能修行更遠
心浮躁人生會失去很多
放下煩惱,美麗就在你身邊
不急躁,才能彰顯品味
學會沉澱,修行得幸福人生
第二章 常保信心,功德無量
面對生活,堅定我們的信仰,心懷良善與樂觀,在困境中尋找希望的所在,給予自己肯定,滿懷信心,以充滿激情的進取心腳踏實地地邁向已定的目標,你會發現,生活會回饋給我們一個豐盛的人生。
信仰需要堅持,才是通往幸福的明燈
常信常有,不信皆無
執念,是一種修行
持堅定的心,才能走上幸福的路
相信善良,善者共登極樂
決絕悲觀心魔,樂觀則業障不生
信心是苦難裡的明燈
心有希望,才能飛越絕望
信念需要進取心支撐
第三章 平常心,非常道
持一顆平常心,學會取捨,放棄那些貪念,不攀比、不強求,知足常樂,才能學會珍惜當下擁有的;持一顆平常心,盡情享受追求過程中我們痛快淋漓的努力,體驗苦辣酸甜鹹的生活,看淡結果,一切盡力就好;持一顆平常心,笑對人生的苦難與流言蜚語,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壯。
持平常心才得清淨心
笑看雲卷雲舒
知足常樂,拒絕貪婪
享受過程,看淡結果
聚散隨緣,平常心態
貪求多了,便生煩惱
人生短暫,何必處處計較
學會取捨,是人生的一大境界
第四章 心境謙虛,淡看沉浮
心懷謙虛,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才能獲得更高的能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認真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以謙虛的心態面對事業,才能不被以往的輝煌所羈絆,才能不斷向前。生活中心懷謙虛,行事低調,才能領略生活的大智慧。
謙虛是一種大智慧
謙虛的六個境界
人生大病只一「傲」
人譽我謙增美人生
虛心受教的智慧
再大的成功也會成為過去
低調生活是一種人生修行
大智若愚,吃虧是福
第五章 誠信人生不妄語
不管這個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誠信都是個人生存的基礎。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誠信的人能夠讓生命活出色彩來,能夠得到周圍人的認同和接納。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用真誠的心給自己增加色彩,誠信做人,只有這樣,我們最終才能修成正果,觸摸到幸福的大門。
真誠裝點大智慧
謹守誠心成就無惑人生
誠心待人,善報無量
誠信做人,通達真我
誑語是為人處世的戒律
信人顯己之誠
守信能拉近心之距離
打碎誠信,破鏡難圓
無誠心難得正果
第六章 無量包容能豁達
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管走到哪裡,總是受人歡迎的。正所謂包容的心能夠容納下整個天空,懂得包容的人能夠常愉常樂,大度地包容周圍的人和事,人生處處充滿禪意的生活智慧。所以我們有必要讓自己豁達起來,給自己的心靈開闢出一塊快樂的田地。
包容世間萬物,度己修身
包容是一種頓悟
悅納自身不完美
心間容他人,清寧自在一輩子
釋恩怨,得人心
大度,才是真境界
不念舊惡,珍惜當下
以德報怨,換來溫暖
第七章 持恒心,得圓滿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恒心是功夫的基礎,以恒心應對所有的事情,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而有恒心,也必將有耐心和毅力,而這三個就是成事的基礎,也是安心對待世上雜事的必須。有恒心的人能夠衝破事物阻隔,按部就班地順勢而為,成就一番事業。
持恒心,修得圓滿
不棄求索,才能成功圓滿
淺嘗輒止,難取幸福真經
未來需要我們用心擁抱才美好
恒心作舟安渡苦海災厄
持恒心得見靈山
數十載苦行乃得真經
修行非一朝一夕,彼岸只是一步之遙
第八章 心懷感恩,菩提常萌
感恩,是一種認同,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需要有感恩之心,這樣才能彼此認同,有溝通。感恩之心,就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因為隨感恩而來的是可以感受到的溫暖、自信、堅定和善良等美好的人際關係。有了感恩之心,生活便處處是風景。
感恩是幸福的袖套
滿足源自感恩
感激悠悠親情
滴水恩當湧泉報
感謝你的對手
以感恩之德,敬他人之惡
感謝苦難造就了你精彩一生
第一章 靜心修身,不染塵埃
古人云:「靜以修身」,提高自身的修養,不斷地沉澱自己,尋找內心的寧靜,保持平靜淡泊的心態,使得我們能夠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大喜大悲。淡定從容是我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它使我們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生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心如寧湖,不染泥垢塵埃
心清靜則自在從容
氣定神閒是一種境界
怒海無邊,心靜才可通達彼岸
靜心淡泊,才能修行更遠
心浮躁人生會失去很多
放下煩惱,美麗就在你身邊
不急躁,才能彰顯品味
學會沉澱,修行得幸福人生
第二章 常保信心,功德無量
面...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