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國家致富和社會進步的根本源泉,尤其是當人類社會進入以知識為主導的全新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由強調對物的管理轉向強調對人的管理,把人看作是使組織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充滿蓬勃生機的特殊資源,並努力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企業更富有活力,從而達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本書以此為立足點,探討人資管理,深入淺出,便於讀者吸收與應用。
推薦序
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國家致富和社會進步的根本源泉,尤其是當人類社會進入以知識為主導的全新經濟時代, 企業管理由強調對物的管理轉向強調對人的管理, 把人看作是使組織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充滿蓬勃生機的特殊資源, 並努力調動人的積極性, 使企業更富有活力, 從而達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企業中, 員工個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之間是交互作用的。 組織針對不同個體的行為表現而表現出的行為, 影響甚至決定著員工行為。 新員工作為企業的新生力量, 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其能力、技能和知識都將是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要素。 為了使企業能夠持續發展並富有創新能力, 創造和維持企業的人力資源競爭優勢, 企業都需要招聘新員工。然而, 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 往往容易因其預期與真實角色不相符, 而受到現實衝擊並且難以適應組織環境, 這些問題很容交互視角下員工心理契約及勞動關係協調研究易使新員工在工作中感到焦慮, 從而導致企業員工的高離職率。 研究表明, 員工離職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組織社會化的不完善。 Allen (2004) 通過研究發現, 美國企業員工在其職業生涯中平均每人更換八個工作, 美國企業新員工或大學畢業生在第一份工作中的前18 個月自願離職情況甚為嚴重。 組織社會化是新員工融入、適應、認同企業文化的必經過程, 它影響員工的離職意圖、組織承諾, 以及對組織中心價值與模範基準的認同(Bauer et al., 1998)。
對於組織社會化過程中新員工的信息尋找行為, 許多學者都提出新員工可以主動向其他組織人員尋找信息, 借以達成社會化的目的。 雖然在國外關於組織社會化過程中的新員工信息尋找行為的研究已近成熟, 但是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缺乏, 代表性的成果僅有石金濤、王慶燕(2007), 他們提出, 新員工在進入企業組織時傾向於採取主動尋找信息的行為; 新員工沒有因為工作時間不同、工作經驗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信息尋找行為反應或尋找不同的信息內容, 但是在信息尋找戰術上有顯著差異; 公開戰術和觀察戰術是新員工最傾向於採用的信息尋找戰術, 並且對於獲取各類信息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國家致富和社會進步的根本源泉,尤其是當人類社會進入以知識為主導的全新經濟時代, 企業管理由強調對物的管理轉向強調對人的管理, 把人看作是使組織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充滿蓬勃生機的特殊資源, 並努力調動人的積極性, 使企業更富有活力, 從而達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企業中, 員工個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之間是交互作用的。 組織針對不同個體的行為表現而表現出的行為, 影響甚至決定著員工行為。 新員工作為企業的新生力量, 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其能力、技能和知識都將是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義 /3
二、研究目的及內容 /3
(一) 研究目的 /3
(二) 研究內容 /4
三、基本觀點及創新點 /6
(一) 基本觀點 /6
(二) 創新點 /7
第二章 文獻綜述 /8
一、心理契約研究綜述 /8
(一) 心理契約概念與內涵研究 /9
(二) 心理契約內容及維度研究 /10
(三) 心理契約違背研究 /12
二、組織社會化研究綜述 /16
(一) 組織社會化概念與內涵研究 /16
(二) 組織社會化內容研究 /19
(三) 組織社會化戰術(策略) 研究 /21
(四) 組織社會化程度研究 /24
三、組織社會化過程中的員工信息尋找行為研究 /25
(一) 信息尋找行為概念與內涵研究 /25
(二) 信息尋找來源研究 /26
(三) 信息尋找方式研究 /27
(四) 信息尋找內容研究 /28
四、組織社會化過程中新員工心理契約相關研究 /29
五、心理契約與職業倦怠相關文獻研究 /31
(一) 職業倦怠研究 /31
(二) 心理契約與職業倦怠相關關係的文獻
研究 /35
六、勞動關係及其預警協調機制的相關研究 /36
(一) 勞動關係及其特徵研究 /36
(二) 勞動關係預警機制研究 /38
(三) 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研究 /42
七、文獻研究小結 /44
第三章 基於心理契約的員工與組織行為交互的博弈
分析 /46
一、模型假定 /46
二、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8
(一) 博弈過程 /48
(二) 博弈順序 /49
三、員工與組織行為選擇及其條件分析 /50
四、博弈均衡求解 /52
五、研究結論與管理啟示 /53
第四章 個體信息尋找與組織社會化戰術交互作用下的新
員工心理契約研究 /55
一、研究設計 /55
(一) 研究思路及對象 /55
(二) 研究方法 /57
(三) 問卷設計及數據收集 /57
二、研究假設 /59
(一) 組織社會化的影響因素 /59
(二) 個體信息尋找行為的影響因素 /65
(三) 心理契約的影響因素 /67
(四) 組織社會化戰術和個體信息尋找行為對
新員工心理契約的影響 /70
(五) 組織社會化戰術與個體信息尋找行為交互
作用對新員工心理契約的影響 /72
三、描述性統計分析 /74
(一) 變量描述性統計 /74
(二) 組織社會化項目描述性統計 /75
(三) 個體信息尋找行為項目描述統計 /80
(四) 心理契約的項目描述統計 /83
四、實證分析 /86
(一) 組織社會化的影響因素研究 /86
(二) 個體信息尋找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94
(三) 心理契約的影響因素研究 /98
(四) 組織社會化戰術對心理契約的影響
研究 /100
(五) 信息尋找行為對心理契約的影響分析 /102
(六) 組織社會化戰術與員工信息尋找戰術交互
作用對心理契約的影響 /104
第五章 心理契約對員工離職意向的影響研究 /107
一、研究背景及現狀 /107
二、問卷設計 /109
(一) 員工心理契約的測量項目 /109
(二) 員工離職意向的測量項目 /111
三、實證分析與討論 /112
(一) 人口統計變量對各研究變量的差異性
分析 /112
(二) 心理契約與離職意向的相關分析 /113
(三) 心理契約與離職意向的實證分析 /114
四、研究結論 /114
第六章 心理契約視角下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研究 /116
一、研究現狀 /117
(一) 公務員職業倦怠的相關研究 /117
(二) 心理契約與職業倦怠相關研究 /118
二、概念模型 /119
(一) 基本概念 /119
(二) 研究模型與假設 /121
(三) 總體研究結構 /125
三、問卷設計及研究 /126
(一) 初始調查問卷的形成 /126
(二) 前測分析 /128
(三) 正式調查問卷的形成 /136
四、研究結果分析 /136
(一) 樣本的發放與回收 /136
(二) 樣本描述 /137
(三) 三維結構驗證 /139
(四) 相關分析 /139
(五) 迴歸分析 /142
(六) 調節作用分析 /144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150
(一) 主要結論 /150
(二) 管理建議 /152
第七章 企業勞動關係預警機制研究 /163
一、企業勞動關係預警指標設置 /163
二、企業勞動關係預警運作主體 /166
三、企業勞動關係預警運作系統 /168
第八章 新員工心理契約管理策略及勞動關係協調機制
創新 /171
一、交互視角下企業新員工心理契約管理策略 /171
(一) 有效運用組織社會化戰術策略 /171
(二) 將新員工組織社會化與組織激勵相
結合 /173
(三) 充分認識和把握新員工信息尋找內容與
戰術 /173
(四) 重視新員工入職前及社會化過程中心理
契約的維護和管理 /174
二、實行新員工心理契約的分類管理 /175
(一) 側重薪酬與激勵的交易維度管理 /175
(二) 側重培訓與職業發展的發展維度管理 /177
(三) 側重情感維繫和企業文化的關係維度
管理 /178
三、基於積極心理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179
(一)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員工招聘策略 /179
(二)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員工培訓策略 /180
(三)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員工績效考評策略 /181
(四)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企業激勵制度設計
策略 /181
四、創新企業勞動關係協調機制 /182
(一) 深化企業民主管理制度 /183
(二) 完善勞動用工誠信評價制度 /183
(三) 健全職工利益協調機制 /184
(四) 暢通職工訴求合理表達機制 /185
(五) 優化勞動爭議處理機制 /185
參考文獻 /186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義 /3
二、研究目的及內容 /3
(一) 研究目的 /3
(二) 研究內容 /4
三、基本觀點及創新點 /6
(一) 基本觀點 /6
(二) 創新點 /7
第二章 文獻綜述 /8
一、心理契約研究綜述 /8
(一) 心理契約概念與內涵研究 /9
(二) 心理契約內容及維度研究 /10
(三) 心理契約違背研究 /12
二、組織社會化研究綜述 /16
(一) 組織社會化概念與內涵研究 /16
(二) 組織社會化內容研究 /19
(三) 組織社會化戰術(策略) 研究 /2...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