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1800
優惠價: 88 折, NT$ 158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關於「臺中學」:
地方學能完整描述地區的獨特歷史發展脈絡,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因此,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對「台中學」書系的策劃,選擇台中市具代表性的生活面指標為主題,發掘臺中地區最具本土性、獨特性的特色,運用柔性的筆觸與豐富的圖像,期能讓本地市民更親近、關注自身的生活脈絡,也提供外地大眾了解在地文化的媒介。
2018「臺中學」01:《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
話說先民開發史,以血淚落筆成書,先披荊斬棘,後砌築建造,須得大破大立,嶄新的安身立命堡壘方能成形。臺中東勢的慶東里為背山面海的丘陵地形,開墾初時茅草叢生,一片荒埔,舊稱「大茅埔」。大茅埔庄為客家聚落,凝聚著客家族群開闢草萊的硬頸精神,建立村落家園,開鑿圳水灌溉良田,生活漸趨穩定。大茅埔庄客家人信仰以三山國王為中心,至今依舊矗立庄內的將爺寮是當地人最佳的精神衛護。因先天地理位置與泰雅族人為鄰,族群間的衝突、碰撞與融合輪番上演交織。滄海桑田,大茅埔庄物產與住民結構逐漸變遷,儘管在種種未知面前,那把奮勇向上的令旗仍將繼續迎風飄曳。
2018「臺中學」02:《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
攤開史冊,洋洋灑灑卷帙浩繁,歷史不斷重複,有時勢成就英雄,也有英雄造就時勢,那麼說到這位「臺灣獅」又是如何?出身臺中清水,本為佃農之子的楊肇嘉,被命運揀選成為地主養子,赴日求學打破視野疆界,少年楊肇嘉屢屢無畏強權直言不懼,扭轉大時局的堅毅性格展露無遺。日治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如火如荼,楊肇嘉膽識過人、折衝厭難的身影奔走於米穀管理案、領導東京新民會、肩負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戰後又出任公職為國效命,其間縱有浮沉,始終不改其志。「六然居士」楊肇嘉,一生繫結著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盡心竭力資助與關懷藝文及鄉土,以「毅然、藹然、嶄然、澄然、冷然、泰然」自立,風範長存。
2018「臺中學」03:《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
達達的馬蹄聲傳來,一聲又一聲落入心底,彷彿正訴說:我攜來的是美麗,不是錯誤的感傷,歸人曾是過客,過客是某人久候的歸人。文獻記載,臺灣的土地上極早出現馬的蹤跡,日治時期因作戰需求引軍馬入臺,沒有詩人筆下的浪漫情懷,馬兒以軍備英姿與臺灣結成命運共同體。為了推廣馬事思想,賽馬曾是方案之一,群馬疾馳為庶民生活帶來另類的娛樂。建於1938年的后里馬場是臺灣唯一的官方畜馬場地,受惠於獨特的自然人文條件,肩負著如精密科學般的養馬任務,到了戰後政策大轉變,它的角色也隨之多變。馬場黃塵雖不似昨日飛揚,新的可能卻正悄然萌發。
2018「臺中學」04:《願社平和:和平鄉原住民聚落》
泰雅族為臺灣原住民中分布較廣的民族之一,有兩大語群,臺中市的泰雅族大部分屬於澤敖利亞(Tseole)語群族,除了遷移到都市的族人外,主要分布在和平區,清代以「北勢蕃」來稱為此群族人,以當時的武榮社為中心,北屬於北勢群,南屬南勢群,但分布界線不是以大甲溪為界;北勢群分布在今日的苗栗泰安與臺中和平境內,以大安溪兩岸為居住地點,南勢群群則以大甲溪兩岸,一直延續到南投境內,大甲溪上游的則有Slamaw群;由於經歷過清代土地、拓墾,日治時期日警的「討伐戰爭」、「隘勇線推進」、「集團移住」、「戰後都市化遷移」與「九二一地震」的多重影響下,臺中境內泰雅族早已打破傳統生活界線與領域,離散又聚合在新的地方,而和平原名為「稍來坪」,是大甲溪北岸的一狹長河階地,乃「稍來社」移住此地後出現的地名。
2018「臺中學」05:《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
臺中縣市合併後,舊稱「阿罩霧」的霧峰被納入屯區,化身為「城南文化之心」。頭銜其來有自,非速成班,竄起前是悠遠漫長的歲月沉住氣的醞釀與沉澱。踏入霧峰,文化由抽象變具體,文藝氣息撞你個滿懷,整個小城都是你的博物館,一步是國定古蹟,兩步有安藤忠雄在臺首作,三步走到歷史建築,四步佇足自然地理,五步聆賞樂音交響,每一跨步都充分體驗新舊交盪的震撼。豐饒之地當然孕育出香米,菇類王國實至名歸,友善、共好的田園夢,怎可少了自然農法這股清流。說到社區營造,紫錐花、貓頭鷹,只要有心,萬物都可以是著力點。新世紀的文藝復興,要推倒牆的阻隔,營建起在地人文客廳,不單打獨鬥,歡迎多元共創。
2018「臺中學」06:《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
八千成林,聚林為仙山。嵐霧氤氳,晨曦微光穿透濃綠瀉下絲絲和暖,旅人啟程探尋,跟隨熱愛且熟知八仙山的精靈們深度走訪,發現時光腳步緩緩,不只走成一片深邃的林,更走成一段深遠的史。最初,八仙山由泰雅族人原始守護,後來國家軍隊步步推進,山林最終成為國家掌控的資源。歷史的必然,揭開了八仙山神祕的面紗,歷經日治、戰後國府時期賡續開發,半世紀以來林木經濟興盛勃發,神聖地位無可動搖。回顧林業教育、機關車的山城夢與黏車、抽樹皮、抽甘蔗等點點滴滴,已鐫刻為一段曾經。如今育林、造林有成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搖身一變成了綠色樂園,這內蘊與含氧量等高的蓊鬱世界,靜靜等待旅人們一探究竟。
作者簡介:
○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陳介英
現任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擔任副教授、庶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於東海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並針對臺灣中小型企業進行多年田野調查及訪談;學術專長主要在經濟社會學與社會文化發展等相關領域之研究,長期致力於產業文化、教育文化與公民文化轉型之促進,並發表多篇相關之期刊論文。近年著重臺灣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案例之田野調查與資料建檔及研究,並嘗試探討社區文化與地方政治之關聯,及地方產業與社會經濟之議題。
○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林德俊
暱稱兔牙小熊,學生眼中的「小熊老師」,在課堂上樂於讓「遊戲」與「分享」當主角。周遊在文學編輯、大學講師、專欄作家等多重身分。長年為《國語日報》、《聯合報》、《幼獅少年》、《幼獅文藝》、《明道文藝》雜誌撰寫論評、教育專欄。曾獲五四文藝獎、林榮三文學獎、帝門藝評獎等。著有《成人童詩》、《樂善好詩》、《遊戲把詩搞大了》、《玩詩練功房》,編有《愛的圓舞曲:聯副60 個最動人的故事》等書。策畫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詩引子」裝置展、阿罩霧文學節等多項文創活動。現為霧峰「熊與貓咖啡書房&樸實文創」主人。
○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林慶弧、郭双富
林慶弧
現任修平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兼任副教授;擔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審查委員、交通部觀光局領隊與導遊訓練講師、政府機構與民間社團「國際禮儀」講座 。曾獲2003年、2004年教育部全國績優學生社團指導老師「特優獎」、2007年、2010年、2011年修平科技大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2017年「祿公獎」第一屆得獎人等。編著有:《近代臺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研究所推甄與面試禮儀寶典》、《臺灣民俗與文化》、《國際禮儀》、《飲食文化與鑑賞》、《在他面前不出糗》等書。
郭双富
曾任臺中市鄉土文物學會總幹事、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及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暨南大學、靜宜大學、朝陽科大歷史學諮詢委員。現任大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臺中教大、逢甲大學歷史系諮詢委員、埔里地方文化館營運發展委員,及臺灣古文書學會常務理事。對於臺中市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有深入研究,擅長文物年代及真偽之鑑識、紙質文物修復,並收藏珍貴古文書籍、契約、照片等文物,常提供各學術單位展覽,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道卡斯古文書展」、外埔鄉圖書館「古文書展」、中研院史語所「臺灣教育資料展」、臺中市文化中心「宗教符咒特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百年臻藝:郭双富前輩畫作收藏展」。曾榮獲97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三屆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蘇全正合著)。
○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蘇全正、林景淵
蘇全正
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宗教史、臺灣史、文化資產保存。1990年代參與臺中市文化資產義工培訓、社區總體營造藝文調查,並擔任地方文史工作室開創工作者。曾任臺中市政府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直轄市)、雲林縣政府遺址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郭双富合著)。
林景淵
臺南縣下營人,臺中師範學校畢業,早稻田大學學士、筑波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博士。著有:《讀書物語》、《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館事業》、《日出江花紅勝火:日本近現代作家》、《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與曾得標合著);譯有《知識誕出的奧秘》、《大日本印刷》;編有《讀書樂》、《胡長青將軍:日記.家書……追念》、《望鄉三千里:臺灣少年工奮鬥史》;編譯《扶桑書物語》。
○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蔡金鼎、管雅菁
蔡金鼎
現任臺灣東鯤文史協會長工,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東海大學社會所博士班輟學生。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多年,出版作品包括:《臺中市政府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史》(2007年),為地方災難史留下珍貴的史料。《一個雲雨飄蕩的歲月:雲林蘇家傳記》(2011年),記錄白色恐怖時期「蘇東啟事件」相關人士的訪談;《征憶:高砂義勇隊與國共戰爭時期原住民軍人口述歷史》(2015年),本書獲第40屆金鼎獎政府優良出版品推薦書籍。2016年以後,陸續出版《衛武藝揚: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建史》、《大道之行:中山高速公路建設人員口述印記》等基層工程人員口述史書;2018年,開始以庶民口述史與地方社會學為研究標的,協助臺中市梧棲區下寮社區編輯《漁寮囝仔討海網》乙書,為國家重大建設(臺中港)歷史提供庶民立場的另類史觀。
管雅菁
現任臺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總幹事,畢業於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後回到石岡從事社區營造工作,從一個返鄉青年變成返鄉壯年。現擔任《石岡人社區報》總編輯,長期進行田野調查,並推動客家、人文、歷史、生態、旅遊及導覽等工作。田調出版作品包括:《林鐵尋跡:尋找消失的五分車,八仙山森林鐵路》(2008年)、《神佑石岡好寶地:山城信仰滿客鄉 》(2013年)等書。
○願社平和:和平鄉原住民聚落/鄭安睎
1972年出生於臺灣屏東,從大學時期開始,喜歡登山活動,先後完成百岳60座,曾調查過清代蘇花、八通關、關門、崑崙凹、浸水營、阿塱壹等古道,以及踏查日治時期隘勇線與理蕃道路,足跡遍佈全臺。目前任職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曾出版或合著過《瀰濃山下的時光》(2016年),《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2016年)、《臺灣登山史:總論》(2013年)、《臺灣登山史:裝備》(2013年)、《臺灣舊版地形圖選錄》(2013年)、《烏來的山與人》(2009年)、《臺灣最後祕境-清代關門古道》(2000年)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陳介英、蘇全正、林景淵、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林德俊、蔡金鼎、管雅菁
優惠價: 88 折, NT$ 1584 NT$ 18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關於「臺中學」:
地方學能完整描述地區的獨特歷史發展脈絡,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因此,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對「台中學」書系的策劃,選擇台中市具代表性的生活面指標為主題,發掘臺中地區最具本土性、獨特性的特色,運用柔性的筆觸與豐富的圖像,期能讓本地市民更親近、關注自身的生活脈絡,也提供外地大眾了解在地文化的媒介。
2018「臺中學」01:《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
話說先民開發史,以血淚落筆成書,先披荊斬棘,後砌築建造,須得大破大立,嶄新的安身立命堡壘方能成形。臺中東勢的慶東里為背山面海的丘陵地形,開墾初時茅草叢生,一片荒埔,舊稱「大茅埔」。大茅埔庄為客家聚落,凝聚著客家族群開闢草萊的硬頸精神,建立村落家園,開鑿圳水灌溉良田,生活漸趨穩定。大茅埔庄客家人信仰以三山國王為中心,至今依舊矗立庄內的將爺寮是當地人最佳的精神衛護。因先天地理位置與泰雅族人為鄰,族群間的衝突、碰撞與融合輪番上演交織。滄海桑田,大茅埔庄物產與住民結構逐漸變遷,儘管在種種未知面前,那把奮勇向上的令旗仍將繼續迎風飄曳。
2018「臺中學」02:《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
攤開史冊,洋洋灑灑卷帙浩繁,歷史不斷重複,有時勢成就英雄,也有英雄造就時勢,那麼說到這位「臺灣獅」又是如何?出身臺中清水,本為佃農之子的楊肇嘉,被命運揀選成為地主養子,赴日求學打破視野疆界,少年楊肇嘉屢屢無畏強權直言不懼,扭轉大時局的堅毅性格展露無遺。日治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如火如荼,楊肇嘉膽識過人、折衝厭難的身影奔走於米穀管理案、領導東京新民會、肩負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戰後又出任公職為國效命,其間縱有浮沉,始終不改其志。「六然居士」楊肇嘉,一生繫結著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盡心竭力資助與關懷藝文及鄉土,以「毅然、藹然、嶄然、澄然、冷然、泰然」自立,風範長存。
2018「臺中學」03:《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
達達的馬蹄聲傳來,一聲又一聲落入心底,彷彿正訴說:我攜來的是美麗,不是錯誤的感傷,歸人曾是過客,過客是某人久候的歸人。文獻記載,臺灣的土地上極早出現馬的蹤跡,日治時期因作戰需求引軍馬入臺,沒有詩人筆下的浪漫情懷,馬兒以軍備英姿與臺灣結成命運共同體。為了推廣馬事思想,賽馬曾是方案之一,群馬疾馳為庶民生活帶來另類的娛樂。建於1938年的后里馬場是臺灣唯一的官方畜馬場地,受惠於獨特的自然人文條件,肩負著如精密科學般的養馬任務,到了戰後政策大轉變,它的角色也隨之多變。馬場黃塵雖不似昨日飛揚,新的可能卻正悄然萌發。
2018「臺中學」04:《願社平和:和平鄉原住民聚落》
泰雅族為臺灣原住民中分布較廣的民族之一,有兩大語群,臺中市的泰雅族大部分屬於澤敖利亞(Tseole)語群族,除了遷移到都市的族人外,主要分布在和平區,清代以「北勢蕃」來稱為此群族人,以當時的武榮社為中心,北屬於北勢群,南屬南勢群,但分布界線不是以大甲溪為界;北勢群分布在今日的苗栗泰安與臺中和平境內,以大安溪兩岸為居住地點,南勢群群則以大甲溪兩岸,一直延續到南投境內,大甲溪上游的則有Slamaw群;由於經歷過清代土地、拓墾,日治時期日警的「討伐戰爭」、「隘勇線推進」、「集團移住」、「戰後都市化遷移」與「九二一地震」的多重影響下,臺中境內泰雅族早已打破傳統生活界線與領域,離散又聚合在新的地方,而和平原名為「稍來坪」,是大甲溪北岸的一狹長河階地,乃「稍來社」移住此地後出現的地名。
2018「臺中學」05:《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
臺中縣市合併後,舊稱「阿罩霧」的霧峰被納入屯區,化身為「城南文化之心」。頭銜其來有自,非速成班,竄起前是悠遠漫長的歲月沉住氣的醞釀與沉澱。踏入霧峰,文化由抽象變具體,文藝氣息撞你個滿懷,整個小城都是你的博物館,一步是國定古蹟,兩步有安藤忠雄在臺首作,三步走到歷史建築,四步佇足自然地理,五步聆賞樂音交響,每一跨步都充分體驗新舊交盪的震撼。豐饒之地當然孕育出香米,菇類王國實至名歸,友善、共好的田園夢,怎可少了自然農法這股清流。說到社區營造,紫錐花、貓頭鷹,只要有心,萬物都可以是著力點。新世紀的文藝復興,要推倒牆的阻隔,營建起在地人文客廳,不單打獨鬥,歡迎多元共創。
2018「臺中學」06:《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
八千成林,聚林為仙山。嵐霧氤氳,晨曦微光穿透濃綠瀉下絲絲和暖,旅人啟程探尋,跟隨熱愛且熟知八仙山的精靈們深度走訪,發現時光腳步緩緩,不只走成一片深邃的林,更走成一段深遠的史。最初,八仙山由泰雅族人原始守護,後來國家軍隊步步推進,山林最終成為國家掌控的資源。歷史的必然,揭開了八仙山神祕的面紗,歷經日治、戰後國府時期賡續開發,半世紀以來林木經濟興盛勃發,神聖地位無可動搖。回顧林業教育、機關車的山城夢與黏車、抽樹皮、抽甘蔗等點點滴滴,已鐫刻為一段曾經。如今育林、造林有成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搖身一變成了綠色樂園,這內蘊與含氧量等高的蓊鬱世界,靜靜等待旅人們一探究竟。
作者簡介:
○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陳介英
現任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擔任副教授、庶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於東海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並針對臺灣中小型企業進行多年田野調查及訪談;學術專長主要在經濟社會學與社會文化發展等相關領域之研究,長期致力於產業文化、教育文化與公民文化轉型之促進,並發表多篇相關之期刊論文。近年著重臺灣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案例之田野調查與資料建檔及研究,並嘗試探討社區文化與地方政治之關聯,及地方產業與社會經濟之議題。
○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林德俊
暱稱兔牙小熊,學生眼中的「小熊老師」,在課堂上樂於讓「遊戲」與「分享」當主角。周遊在文學編輯、大學講師、專欄作家等多重身分。長年為《國語日報》、《聯合報》、《幼獅少年》、《幼獅文藝》、《明道文藝》雜誌撰寫論評、教育專欄。曾獲五四文藝獎、林榮三文學獎、帝門藝評獎等。著有《成人童詩》、《樂善好詩》、《遊戲把詩搞大了》、《玩詩練功房》,編有《愛的圓舞曲:聯副60 個最動人的故事》等書。策畫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詩引子」裝置展、阿罩霧文學節等多項文創活動。現為霧峰「熊與貓咖啡書房&樸實文創」主人。
○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林慶弧、郭双富
林慶弧
現任修平科技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兼任副教授;擔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審查委員、交通部觀光局領隊與導遊訓練講師、政府機構與民間社團「國際禮儀」講座 。曾獲2003年、2004年教育部全國績優學生社團指導老師「特優獎」、2007年、2010年、2011年修平科技大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2017年「祿公獎」第一屆得獎人等。編著有:《近代臺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研究所推甄與面試禮儀寶典》、《臺灣民俗與文化》、《國際禮儀》、《飲食文化與鑑賞》、《在他面前不出糗》等書。
郭双富
曾任臺中市鄉土文物學會總幹事、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及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暨南大學、靜宜大學、朝陽科大歷史學諮詢委員。現任大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臺中教大、逢甲大學歷史系諮詢委員、埔里地方文化館營運發展委員,及臺灣古文書學會常務理事。對於臺中市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有深入研究,擅長文物年代及真偽之鑑識、紙質文物修復,並收藏珍貴古文書籍、契約、照片等文物,常提供各學術單位展覽,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道卡斯古文書展」、外埔鄉圖書館「古文書展」、中研院史語所「臺灣教育資料展」、臺中市文化中心「宗教符咒特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百年臻藝:郭双富前輩畫作收藏展」。曾榮獲97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三屆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蘇全正合著)。
○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蘇全正、林景淵
蘇全正
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宗教史、臺灣史、文化資產保存。1990年代參與臺中市文化資產義工培訓、社區總體營造藝文調查,並擔任地方文史工作室開創工作者。曾任臺中市政府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直轄市)、雲林縣政府遺址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著有《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與郭双富合著)。
林景淵
臺南縣下營人,臺中師範學校畢業,早稻田大學學士、筑波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博士。著有:《讀書物語》、《日據時期的臺灣圖書館事業》、《日出江花紅勝火:日本近現代作家》、《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與曾得標合著);譯有《知識誕出的奧秘》、《大日本印刷》;編有《讀書樂》、《胡長青將軍:日記.家書……追念》、《望鄉三千里:臺灣少年工奮鬥史》;編譯《扶桑書物語》。
○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蔡金鼎、管雅菁
蔡金鼎
現任臺灣東鯤文史協會長工,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東海大學社會所博士班輟學生。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多年,出版作品包括:《臺中市政府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史》(2007年),為地方災難史留下珍貴的史料。《一個雲雨飄蕩的歲月:雲林蘇家傳記》(2011年),記錄白色恐怖時期「蘇東啟事件」相關人士的訪談;《征憶:高砂義勇隊與國共戰爭時期原住民軍人口述歷史》(2015年),本書獲第40屆金鼎獎政府優良出版品推薦書籍。2016年以後,陸續出版《衛武藝揚: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建史》、《大道之行:中山高速公路建設人員口述印記》等基層工程人員口述史書;2018年,開始以庶民口述史與地方社會學為研究標的,協助臺中市梧棲區下寮社區編輯《漁寮囝仔討海網》乙書,為國家重大建設(臺中港)歷史提供庶民立場的另類史觀。
管雅菁
現任臺中市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總幹事,畢業於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後回到石岡從事社區營造工作,從一個返鄉青年變成返鄉壯年。現擔任《石岡人社區報》總編輯,長期進行田野調查,並推動客家、人文、歷史、生態、旅遊及導覽等工作。田調出版作品包括:《林鐵尋跡:尋找消失的五分車,八仙山森林鐵路》(2008年)、《神佑石岡好寶地:山城信仰滿客鄉 》(2013年)等書。
○願社平和:和平鄉原住民聚落/鄭安睎
1972年出生於臺灣屏東,從大學時期開始,喜歡登山活動,先後完成百岳60座,曾調查過清代蘇花、八通關、關門、崑崙凹、浸水營、阿塱壹等古道,以及踏查日治時期隘勇線與理蕃道路,足跡遍佈全臺。目前任職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曾出版或合著過《瀰濃山下的時光》(2016年),《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2016年)、《臺灣登山史:總論》(2013年)、《臺灣登山史:裝備》(2013年)、《臺灣舊版地形圖選錄》(2013年)、《烏來的山與人》(2009年)、《臺灣最後祕境-清代關門古道》(2000年)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