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理解生態學的理論、環境及產業應用。
★以簡潔扼要的方式,清楚說明、重點整理。
★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化、互補化與趣味化。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生態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關係人類的生存,具有高度理論歸納、演繹及前瞻性。重視理論研究又注重實際應用。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資源的損耗日益加劇,人類對環境品質的渴望不斷提高,無論國家生態安全,或區域生態文明,生態學都具有迫切的需求
本書內容大致分為理論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及產業應用生態學三大部分。理論生態學闡述生態學的原則和原理,包括緒論、個體、族群、群落及生態系統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部分,包括環境、微生物、陸域、水域、森林、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產業應用生態學包括景觀、城市、人類、建築、農業、復育、生態資源管理、生態批評、生態旅遊、臺灣生態狀態、全球環境變遷、生態學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顧祐瑞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博士
經歷: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研究員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Forensic Chemistry Center訪問學者
著作:
《中醫護理學》(華騰,大專用書)
《中醫食療與養生》(禾楓,大專用書)
《中藥品質管制學》(文興,大專用書)
《馬兜鈴酸事件》(文興)
《藥學的第一堂課》(書泉)
《健康食品停看聽》(五南)
《常用中藥藥材及方劑學》(五南,大專用書)
《藥物學》(五南,大專用書)
《何食能安心:擁抱當令鮮蔬果》(書泉)
《圖解生物學》(五南)
《圖解藥理學》(五南)
《圖解公共衛生學》(五南)
《老人用藥安全》(揚智,大專用書)
《圖解食品衛生與安全》(五南出版社)
《圖解藥事行政與法規》(五南出版社)
《圖解衛生行政與法規》(五南出版社)
《創意藥膳養生料理》(五南出版社)
《圖解流行病學》(五南出版社)
章節試閱
生態學概述 1-1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互動的科學,生態學(ecology),包含了eco與ology,分別代表家(home)及學問(study)的意思,為研究生物個體與其所處自然環境兩者間的一門科學。生物與自然界環境關係錯綜複雜,藉由對生態學的研究,歸納出一些原則與條理,進而知道生物體如何調適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以及預測環境改變後對生物的影響。
生態學的歷史
1. 生態學建立的前期:由西元前2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特點是認識到生物和季節、氣候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係,在一些著作中記載了生態學的基本知識。
2. 生態學的成長期:從16世紀到20世紀1940年代。特點是提出生態學名詞並建立了生態學。
3. 現代生態學的發展期:從描述性科學走向實驗科學研究,重點從個體水準轉移到族群和群落,進而發展至以生態系統研究為中心的生態學原理。
依傳統的分類法,可將生態學分為兩大領域:
1. 個體生態學:研究各生物體與環境之關係,包括個體與族群的生態學,如生理生態學、行為生態學、族群生態學等。
2. 群體生態學:研究生物群體與環境之關係,亦即以多個生物種的族群為探討對象,如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生態學。
生態系的概念
生態系就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作用,彼此經由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訊息交換,形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自然整體。
生物包括多種生物的個體、族群和群落,其生存環境包括光、熱、水、空氣及生物等因子。生物與其生存環境各組成部分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靜止不動或偶然聚集在一起的,它們息息相關、相互關聯、相互制約,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並處於不斷變化之中。
各個生態因子不僅本身作用,且相互間發生作用,既受周圍其他因子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其他因子。其中一個因子發生了變化,其他因子也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此,生物因子之間、非生物因子之間,以及生物與非生物因子之間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在自然界中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自然綜合體。
現代生態學一般分為兩大類
1. 理論生態學(theoretical ecology):理論生態學研究生命系統、環境系統和社會系統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建立關係模型,並據此預測系統的未來發展變化。
2. 應用生態學(applied ecology):將理論生態學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規律和關係應用到生態保護、生態管理和生態建設的行動中,使人類社會推行符合自然生態規律的措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永續發展。
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1-2
分子生態學(molecular ecology)
以分子生物學方法(主要是分子遺傳標記檢測)研究分子進化、族群遺傳、物種形成與進化等生態學效應與規律。這是生態學走向微觀發展的重要領域。
個體生態學(autecology)
以生物個體為研究對象,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及其原理。藉由控制條件下的實驗研究,檢驗生物對各種環境因子的要求、耐受和適應範圍。個體生態學的核心是生理生態學,在現代生態學理論和應用中的重點。
族群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
研究棲息於同一地區,同種生物個體的集合體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族群的年齡組成、性比例、數量變動與調節等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研究族群生態學有利於保護和利用生物資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
群落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
群落生態學研究棲息於同一地域中所有族群集合體的組合特點、他們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群落的形成與發展等。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維護有賴於對群落生態學的研究。
生態系統生態學(ecosystem ecology)
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與其棲息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整體。生態系統生態學主要是研究特定環境中的生物組成特徵,以及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調節機制,是現代生態學的主流與核心。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
以具有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的集合所組成的景觀層次為研究對象稱為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包括景觀結構(景觀組成單位、空間關係及形成機制)、景觀生態過程(景觀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方式與相互作用,包括物流、能流等)、景觀動態(景觀結構與生態過程隨時間而變化的特點與規律)及景觀資源的保護與管理。
生物圈生態學(biosphere ecology)
生物圈(biosphere)或稱生態圈(ecosphere)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與之發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環境的總和。其範圍大體上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以及整個水圈和土圈。
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1. 原地觀測:指在自然界原棲地對生物與環境關係進行考察。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長期觀測和原地實驗等不同方法。
2. 受控實驗:在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受控生態實驗系統中,研究單項或多項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對族群或群落影響的方法技術。
3. 生態學的綜合方法:指對原地觀測或受控生態系統實驗的大量資料和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分析,研究各種變數之間的關係,反應生態規律性的方法技術。
生態學發展趨勢 1-3
以往生態學研究主要是以生物為主,研究各種自然環境中的生態現象和規律,很少涉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人口增長和生產活動增強對環境與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人類迫切需要以生態學原則來調整人與自然、資源及環境的關係,必須在發展經濟和保護生存環境之間,得到協調和永續發展。因此,現代生態學發展至今,不僅是生物科學中揭示生物與環境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而已成為指導人類對自然的行為準則的一門學科。
現代生態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在研究層次和尺度上逐漸由個體—群落—生態系統,向區域—國家—全球規模轉變。
2. 在研究對象上由傳統以自然生態系統為主,逐漸向自然-社會-經濟複合生態系統轉變。
3. 研究目的的轉變:現代生態學從學術走向社會,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加強。
4. 在研究方法方面,由傳統的蒐集、觀測、描述、統計到現代的全球生態網路和「3S」技術的廣泛應用。
5. 研究層面擴大:由獨自研究到大範圍多層面的合作、全球性和合作性研究。 這是由於現代生態學日益拓展的時空尺度擴大的關係。
現代生態學研究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它除保持原有的研究領域外,還出現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熱點問題,包括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學、景觀生態學、脆弱與退化生態學、恢復與重建及保護生態學、生態系統健康、生態工程與生態設計、生態經濟與人文生態學等新興的研究領域。
1972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的《人與生物圈計畫》(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主要研究人類各種活動對生物圈各類生態系統的影響。1986年的《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目的在於瞭解控制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作用過程。
美國生態學會於1991年發表了《可持續的生物圈動議》(Sustainable Biosphere Initiative)報告,提出以下三個方面是優先研究的領域:
1. 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包括氣候、大氣、陸地和水域變化的生態學原因和後果。
2.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決定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因子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全球性和區域性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3. 可持續的生態系統(sustainable ecosystem):探討可持續生態系統的生態學原理和策略,以及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的原理和技術。
以上三個優先研究領域說明了生態學優先發展的領域和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在科學上並不僅僅取決於生態學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其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特別是政府管理部門的決策。但生態學所具備核心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義,是生態學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
生態學概述 1-1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互動的科學,生態學(ecology),包含了eco與ology,分別代表家(home)及學問(study)的意思,為研究生物個體與其所處自然環境兩者間的一門科學。生物與自然界環境關係錯綜複雜,藉由對生態學的研究,歸納出一些原則與條理,進而知道生物體如何調適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以及預測環境改變後對生物的影響。
生態學的歷史
1. 生態學建立的前期:由西元前2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特點是認識到生物和季節、氣候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係,在一些著作中記載了生態學的基本知識。
2. 生態學的...
作者序
序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人口皆迅速地發展,人類活動的空間不斷擴大,需求日益增加,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且同時,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消耗、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人類對各種生態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
人類活動對於環境或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問題,已經成為現代生態學的焦點,對於「生態」、「生態學」,人人朗朗上口,生態問題早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全球變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崩壞等議題,隨著極端氣候的到來,感覺上已經不是那麼遙遠了。
生態學作為生物學中的一支科學,與其說經由生態學來思考環境對策的關鍵,不如說,生態學的研究內容是要避免人類踏上滅絕之途。
生態學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本書內容大致分為理論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及產業應用生態學三大部分。理論生態學闡述生態學的原則和原理,包括生態學緒論、個體生態學、族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及生態系統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部分,係以我國重要的環境領域做說明,包括環境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陸域環境、水域環境、森林環境、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產業應用生態學將理論生態學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規律和關係應用到建築、復育等方面,使人類社會實踐符合自然生態規律。產業應用部分包括景觀生態學、城市生態學、人類生態學、建築生態學、農業生態學、復育生態學、生態資源管理、生態批評、生態旅遊、臺灣生態狀態、全球環境變遷、生態學研究方法。
序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人口皆迅速地發展,人類活動的空間不斷擴大,需求日益增加,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且同時,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消耗、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人類對各種生態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
人類活動對於環境或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問題,已經成為現代生態學的焦點,對於「生態」、「生態學」,人人朗朗上口,生態問題早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全球變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崩壞等議題,隨著極端氣候的到來,感覺上已經不是那麼遙遠了。
生態學作為生物學中的一支科學,與其說經由生...
目錄
1|生態學緒論 PART
生態學概述 1-1
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1-2
生態學發展趨勢 1-3
生態學的規律 1-4
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1-5
分子生態學概述 1-6
2|個體生態學 PART
天擇與演化 2-1
個體的適應 2-2
物種形成 2-3
避敵與防禦 2-4
生活史 2-5
3|族群生態學 PART
族群生態學概述 3-1
族群的數量動態 3-2
族群的增長 3-3
族群的調節 3-4
生物競爭 3-5
生態位 3-6
4|群落生態學 PART
群落生態學概述 4-1
群落的種類 4-2
群落的結構 4-3
群落的演替 4-4
物種多樣性 4-5
食物鏈、食物網 4-6
5|生態系統生態學 PART
生態系統概述 5-1
基因流動 5-2
物種流動 5-3
能量流動 5-4
物質循環 5-5
資訊流動 5-6
6|環境生態學 PART
環境生態學概述 6-1
生態因子 6-2
地球上的環境 6-3
棲地的種類與特性 6-4
太陽輻射的生態作用 6-5
溫度的生態作用 6-6
水分的生態作用 6-7
大氣的生態作用 6-8
土壤的生態作用 6-9
7|微生物生態學 PART
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調整 7-1
微生物的分布 7-2
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7-3
植物與微生物 7-4
8|陸域環境 PART
土壤 8-1
優勢植物 8-2
草原 8-3
沙漠化 8-4
9|水域環境 PART
海洋 9-1
湖泊 9-2
河流 9-3
珊瑚礁 9-4
底棲生物 9-5
光線與營養鹽 9-6
海洋酸化 9-6
10|森林生態 PART
森林生態學概述 10-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 10-2
森林演替 10-3
林業生態工程 10-4
11|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PART
海岸生態學 11-1
濕地生態學 11-2
紅樹林 11-3
潮間帶 11-4
12|景觀生態學 PART
景觀生態學概述 12-1
景觀結構 12-2
景觀生態學理論 12-3
格局、過程和尺度 12-4
都市廊道 12-5
道路生態工程 12-6
遙感、地理資訊系統 12-7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12-8
景觀生態干擾 12-9
13|城市生態學 PART
城市生態學概述 13-1
生態城市168 13-2
城市環境生態規劃 13-3
城市化發展對區域氣候影響 13-4
城市景觀 13-5
環境承載力 13-6
生態足跡 13-7
低碳城市 13-8
14|人類生態學 PART
人類生態學概述 14-1
人口理論 14-2
良性的人口轉型 14-3
人口遷移 14-4
人類與環境 14-5
適度人口 14-6
臺灣人口變遷 14-7
15|建築生態學 PART
生態環境建設 15-1
生態工程 15-2
生態建築 15-3
生態節能 15-4
綠建築 15-5
16|產業生態學 PART
產業生態學概述 16-1
產業生態學的關鍵問題 16-2
貿易與環境 16-3
永續生產與消費 16-4
生態工業園區 16-5
17|農業生態學 PART
農業生態學概述 17-1
農業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 17-2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 17-3
城市型生態農業 17-4
農業生態工程 17-5
永續農業 17-6
18|復育生態學 PART
退化生態系統 18-1
生態系統復育 18-2
生物入侵 18-3
生物多樣性保護 18-4
自然保護區 18-5
汙染環境修復與治理 18-6
滅絕 18-7
生態補償 18-8
汙染與生物復育 18-9
19|生態資源管理 PART
生態系統服務概述 19-1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 19-2
生態系統服務的分類 19-3
生態系統健康 19-4
生態系統管理 19-5
20|生態批評 PART
生態批評概述 20-1
生態審美 20-2
生態文學 20-3
21|生態旅遊 PART
生態旅遊概述 21-1
生態旅遊管理 21-2
生態旅遊主體 21-3
生態旅遊開發 21-4
生態旅遊承載力 21-5
社區生態教育 21-6
綠色旅遊 21-7
22|臺灣生態狀態 PART
臺灣的生態系 22-1
臺灣的海洋生態 22-2
臺灣的溪河生態 22-3
臺灣的森林生態 22-4
臺灣的環境變遷 22-5
臺灣生態保育的現況 22-6
23|全球環境變遷 PART
全球變暖 23-1
極端氣候 23-2
海洋汙染 23-3
酸雨危害 23-4
24|生態學研究方法 PART
生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24-1
生態模型 24-2
生態抽樣技術 24-3
生態風險評估 24-4
1|生態學緒論 PART
生態學概述 1-1
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1-2
生態學發展趨勢 1-3
生態學的規律 1-4
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1-5
分子生態學概述 1-6
2|個體生態學 PART
天擇與演化 2-1
個體的適應 2-2
物種形成 2-3
避敵與防禦 2-4
生活史 2-5
3|族群生態學 PART
族群生態學概述 3-1
族群的數量動態 3-2
族群的增長 3-3
族群的調節 3-4
生物競爭 3-5
生態位 3-6
4|群落生態學 PART
群落生態學概述 4-1
群落的種類 4-2
群落的結構 4-3
群落的演替 4-4
物種多樣性 4-5
食物鏈、食物網 4-6
5|生態系統生態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