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就有「機」!由金融投資受害者,轉成受益者,從閱讀本書開始!
◎從貨幣發行體制到中央貨幣政策對金融及經濟體系的影響,系統性整合金融知識,並普及前沿的金融知識。
◎證券交易市場、債券及利率交易市場、外匯市場、商品交易市場……完整解析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與交易智慧,學會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控制。
◎介紹個人投資者使用不同資產配置法,配合自己的投資須要靈活應用主要交易資產的特性,建立適合自己財務須要的投資組合。
本書不只教你投資,更教你全方位、全系列的金融工程;
本書不只教你進場,也教你避險,更教你如何在危機中布局,在波段裡進退,
最後在全民瘋狂中落袋為安!
而這,需要一位身經百戰、深受市場洗禮的老師,才能現身說法,打開本書,
你將少走許多冤枉路,不用再拿自己的青春、財富與血淚去換取經驗!
每一次金融市場出現重大的危機,伴隨的往往是巨大的獲利機會。
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已經持續上升了十多年,很多投資者都知道逢低買進即能獲利,卻很少再有人提風險控制及危機意識。
2018年尾全球金融市場上演了一次逃生演習;2019年3月美國的國債孳息率亦出現了倒掛。也許過早談危機並不合時宜,可萬一金融市場週期性大波動啟動時,是風險還是機會,就看你是否懂得如何把握與部署!
你眼中看到的只有市場的波動,投資人看到的卻是引起波動的本質。
不懂金融,卻熱衷交易,是風險的最大源頭!
為了幫新一代的投資人少走一些彎路,較有系統的學習金融投資知識與交易智慧,學會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控制,保護自己手中得來不易的財富,本書沒有稀奇古怪的創新觀點,但系統性的將金融知識整合到一本書之中,把較前沿的金融知識普及化。
當你想投資一個金融投資項目並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你是否了解最大損失可能?有什麼投資工具可以應用?有什麼交易策略可以進行風險控制?這就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
【本書五大核心價值】
★閱讀本書後你會知道
-貨幣其實有什麼價值支持
-金融市場的大週期
-驅動長期股票上升的因素
-拆解股市盈利與估值上升動能
★建立風險意識
-為何越賭越窮,越窮越賭
-投資者獲利後不久往往陷入虧損漩渦
-歷史上重大的投機失誤
-警剔市場閃崩事件
-建立金融投資的風險意識
-了解各種投資工具的陷阱
-如何事前把最大損失進行鎖定
★了解歷史上的投機泡沫
-1987閃崩股災
-1997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能夠解讀金融資訊
-債券孳息曲線的衰退警號
-從引伸波動率的解讀風險
-外匯市場的遠期啟示
★思考房地產與投資
-日本的地產崩潰歷史
-購買力與金融槓桿
-人口增長與地價
-負資產的警惕
作者簡介:
黃融
80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會計碩士。資深個人投資者,投資於國際股票,衍生產品,外匯,槓桿式交易等不同的金融工具。經歷過2008國際金融危機,擁有十多年的豐富投資經驗。曾因為過度自信而深陷險境,非常重視投資風險管理。作為一名專業的教育者,思考與閱讀是個人最大的興趣。
個人網址
http://www.alphainvestor.net
章節試閱
CH01金融市場基本原理
金融市場核心動力
金融市場有著把不同資產進行證券化的功能,能令各種實體資產證券化重新組合成不同的金融交易工具,並能以很低的交易成本在全球主要交易市場中流通。在古代我們的祖先能投資的不外乎身邊房子及田產,現代的投資者在投資帳戶下達一個指令,就可把資本騁聘在國際資本市場,以在同一天內買入美國的蘋果公司、中國的茅臺、日本的豐田汽車、韓國的三星電子。金融交易的好處是低交易成本、高效率,不過同時也因為複雜性而陷阱處處。你可以買到穩健的中短期美國國債、中國國債,獲得穩健的資本增值。可是海外的投資者也可能因為證券化,不幸地在金融危機前買入美國的住房抵押債務(CDO)的相關投資而蒙受重大損失。證券化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你捕捉全球機會,也可以令投資人承受意想不到的損失風險。
理論上資產是指一項能令我們獲得將來收入的經濟資源,實際上只要買入後將來賣出能獲得持續或一次性現金流的都可以算是資產,比如零息國債等等。金融交易體系有一只巨大的無形之手。手中持有貨幣的機構或個人,考慮手持現金買入合適資產以獲取更高的預期資本增值,就會增加金融資產的需求。已經持有金融資產的人如果想賣出資產換成貨幣,以等待機會去投資另一項更佳回報的資產,就會增加金融資產的供給。當一段時間內金融資產的需求上升幅度大於供給,資產的價格就會上升。而這個由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組成的買入、賣出行為,就形成了推動全球金融交易市場運轉的核心力量。
只要投資項目獲得的收益率超過通膨率,投資者就能通過金融投資在將來獲得更多商品及服務獲取更多購買力。有興趣認真的理解金融市場的讀者們,讓我們一起由貨幣開始認識金融市場的運作。
認識貨幣
貨幣這種人類發明出來的東西最大的作用是促進交易可能。在以物易物的社會,我們須要直接用實物交易,沒有了貨幣作為交易媒介參與其中,許多的交易便無法實現。比如你想用薯仔去換一條魚,而擁有一條魚的交易對手只想要麵包,交易就無法達成。貨幣是現代經濟體系中最主要的交易的媒介(Medium of Exchange),替代了沒有效率的以物易物交易。我們可以簡單地以貨幣購買所需的物品及服務,而不須要背負沉重的糧食或其他實物去尋找願意交易的對手。貨幣的出現促進了社會的複雜分工(Division of labour)並提升了生產力,因為生產者只需專注於生產一種自己較擅長的物品或服務,便可以賺得貨幣買到其他生活所需,社會總體能生產出更多物品及服務,促進經濟成長。
貨幣除了用作購買商品及服務,亦可以作為儲存價值以及作為金融資產的交易用途。人們除了直接儲存沒有利息的現金,也可以存放在銀行裡,如果當時央行沒有推行負利率偶爾還可能收到一點利息。投資者亦可以把貨幣用作購買房地產等的實體資產或股票債券等的金融資產。當資產價格上升時就可以賣出部分資產獲利,投資者就可以用賺到的錢購買更多物品及服務促進經濟成長,這就叫作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不過如果投資者在金融交易賺到的錢,只是用來不斷的追逐更多的帳面數字的財富增值,這種紙上財富並沒有改善投資人生活的水平,必需捨得花錢消費才能真正地改善生活水平。大家要理解到純粹金融交易是不能促進社會的生產及服務增加的。但金融交易會間接幫助企業發行股票或債券獲得須要的資金,養活許多創投基金去鼓勵新企業成立和發展。個人逐利的投資行為卻間接地促成了社會及經濟的發展。
金本位制
金融交易的基礎是現金貨幣與不同資產之間的轉換,沒有貨幣就沒有金融交易的可能,所以簡單認識貨幣十分重要。現代的主流貨幣都是信用貨幣,簡單的來說就是沒有任何實質的物品去支持貨幣的內在價值。你相信貨幣的價值是源自貨幣發行國的生產力量,個別國家貨幣是以整個國家或採用相同貨幣地區(如歐元)生產的物品及服務的價值背書貨幣的信用。大家天天上班很辛苦去賺的錢,中央銀行印出來便有了,理論上想印多少都可以。但沒有大家工作所創造的物品及服務的價值支持,貨幣其實只是一張廢紙。所以優秀的中央銀行會視經濟情況決定貨幣的供應增減並以利率作調節,確保經濟暢旺時提供足夠的貨幣作實體經濟交易,不會引起物價的太大波動。
在1870年後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曾經流行一時。在金本位制下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理論上發行的紙幣都必需有充足的黃金支援其價值,國家的貨幣發行總量直接與黃金掛鉤。流通的貨幣價值必須要黃金儲備的一定倍數。國際收支平衡(主要為對外貿易淨收益以及資本淨流入)以黃金為結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滙率是固定的,按各自貨幣兌換黃金的比率去定價,央行不能隨意增加貨幣供應。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國際收支順差,就會有黃金流入其中,引起貨幣增發,最終會引起通膨並導致出口的競爭力下降。同樣地,如果一個國家出口不濟,經常進口大於出口出現國際收支逆差,黃金會流出,令其國家貨幣總量下跌,引起物價持續下跌的通縮狀態。物價下跌會令國家的競爭力重新回升。理論上這種黃金的流動可以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平衡。但實際上當時的央行主要利用改變利率已改變國際收支平衡的問題。因為只要利率上升便可以吸引海外資本流入,因為持有貨幣的利息回報會更高,改善國際收支中的資本流入問題。同時高利率也會壓抑消費及投資,令國內物價下跌。但是即使在金本位制下,實際上國與國之間的大額黃金實物流動並不常見。
金本位制於1934年美國大蕭條時代被取消,因金本位制並不適應政府須要用強力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刺激的衰退年代。一旦經濟陷入衰退,金本位制也會制約政府刺激經濟的能力。例如政府想在經濟放緩時以發行公債加大公共建設速度以提升社會總需求,央行卻無法提供發債所需的貨幣以作支持。大家理解到採用金本位制其實制約了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的靈活性,經濟復甦所須要的時間就會大大加長。金本位制產生的貨幣政策僵化問題與1930年代的大蕭條與當年的錯誤有重大的關係。美國聯儲局有大量研究承認當年犯了重大錯誤,任由地方性銀行倒閉而不作迅速的支援,令很多無辜存戶損失畢生積蓄,銀行體系受到重挫。直到今天聯儲局的決策者仍牢記當年的教訓,面對危機他們決不再會選擇袖手旁觀。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採用各種激進的貨幣刺激去挽救銀行間的流動性,這部分我們在後面會再加討論。
金本位制亦不適合經濟活動加速的年代,因為一旦經濟增長較快,生產力有所提升,而貨幣總量受黃金制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擴張須要,貨幣的購買力就會不斷上升,可能形成通貨緊縮。由於黃金的開採速度是相對有限,而經濟生產的物品及服務卻增長較快時。黃金或等值的貨幣持有者就能什麼也不做地增加購買力,他們可以不斷付出更少的錢去獲取同等的生產物品及服務,勞動者的收入相對黃金而言卻會不斷萎縮。人們不願花手中的貨幣去購物,商業投資因而減少,這會很大程度制約一個國家的長遠經濟發展。
布雷森林體系與信用貨幣
美國在二次大戰末1944年建立了布雷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作為金本位制的變相延續。美聯儲保證其他國家央行可用持有的美元以官方價格兌換成等值黃金,成員國的本國貨幣和美元直接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這令美元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貨幣,所以美元也曾被稱為美金。但是布雷森林體系下並沒有要求美國發行美元時必需以足夠黃金支援,當時美元發行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等值的黃金支持。美國只準備部分數量足夠供其他國家平常存取便算了,但如果同時間有很多海外國家都想拿美元轉換成黃金,美國的黃金就不夠應用了。
在1960年代開始美國不斷流失黃金儲備,美國開始想辦法減少他國想提取的黃金。最終1971美國尼克森總統決定停止按照35美元對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兌換體系內其他國家的美元,正式中止了布雷森林體系,並引發了當時美元相對主要貨幣的大幅眨值。這導致當時美元的利率須要大幅度上升以控制通膨,超高的市場利率水平令美國股市在1970年代初受到重挫。
法定信用貨幣
目前全球的主要經濟體系都採用了沒有實物或內在價值的信用貨幣(Fiat Money)作為本國的法定貨幣。由於法定信用貨幣並沒有發行限制,相對金本位制有較大的政策彈性,在有須要時可以大幅調節利率,並發行充足的貨幣以刺激經濟生產活動,可以更好地支援經濟發展。採用信用貨幣制並能更有效保障以本國貨幣為主要存款構成的銀行體系應對危險的彈性。沒有了金本位制的約束,令貨幣政策更靈活,中央銀行就能隨心所欲地隨時印錢,便能接管資不抵債銀行的資金缺口,政府直接接管銀行營運,因為沒有人須要擔心本國的大型銀行會因缺乏本國貨幣出現銀行體系崩潰。只有銀行原有股東的資本完全被蒸發掉而損失慘重,銀行將來被國家接管或注入本幣資本,而銀行體系內的客戶存款及貸款狀態則能保持不變。
前面提過美聯儲有大量關於1930年代大蕭條的研究,吸收了當年貨幣政策不靈活的教訓,他們會在任何主要銀行出現危機下毫不猶疑的為銀行體系提供充足的資金。這樣做的代價是可能引起通膨升高,可是2008年後央行的印錢行為卻一直沒有引發一般物價通膨,因為一般民眾不能直接受惠於央行的印鈔行為,實質工資根本沒有什麼上升,真實的影響只是引起了包括股票、房地產資產價格的暴漲,工資遠遠追不上資產上升幅度,形成了全球資產財富的擁有權更集中。
放棄布雷森林體系而採用信用貨幣的另一好處,是自由浮動的匯率會協助調節國際間的不平衡。比如貿易逆差太多的國家較容易出現貨幣貶值,卻會重新因為貶值改善出口的競爭力,再次達到對外收支的平衡。即使某些體量較小的國家想濫發貨幣亦會因為本國貨幣會在外匯市場出現大幅貶值而受到制約。但在信用貨幣制下採用固定匯率的國家,一旦濫發貨幣並且過度舉債,尤其借入了大量的外幣債務,就會非常危險。當一國出現外債累積後仍繼續嘗試把匯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在短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在長期必然是不可能的任務,並很可能會引起區域性的金融危機,比如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權衡性利弊後,幾乎目前全世界的央行都是採用信用貨幣制。我會在本書有關外匯交易的部分再加以解釋,濫發貨幣對國際匯率的影響。
創造錢的機構――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的角色
中央銀行就是一個國家的本國貨幣發行及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他們可以發行貨幣以增加貨幣供應或者收回貨幣以減少貨幣供應,以影響經濟生產活動及金融交易活動。中央銀行最重要使命就是必需維持物價穩定以及幫助經濟持續成長。由於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是採用信用貨幣制,理論上想印多少錢就可以印多少錢。實際上制約中央銀行印錢行為的最大考慮因素就是通貨膨脹。因為一旦物價開始不受控制上升,央行必需收縮貨幣供應並提高利率以避免出現貨幣失去購買力而淪為廢紙,並引發因社會生產及交易無法有效進行下出現的經濟崩潰。
通膨與通縮
通膨是指一般物價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上升。一般理想的通膨率是1~3%之間,因為溫和的通膨率有利刺激消費和投資。當消費者預期物價會慢慢增加,會傾向即時消費有利促進經濟生產活動。
通貨緊縮則是指一般物價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下跌,對經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試想消費者認為想買的產品會越來越便宜,很多人就會選擇延遲消費,等等再買更便宜嘛。生產商更難賣出貨物,投資成本因為越賣越平而難以收回。商業投資也會因而減少,伴隨的代價往往是失業率上升,薪資較大幅度減少甚至裁員,升高失業率。所以央行會利用一切他們可用的金融工具去嘗試把通膨控制在目標範圍,避免出現通縮或高通膨。
當社會的生產活動須要更多錢時,央行就應該提供經濟體系足夠的貨幣,以促成更多商品及服務的交易活動。而當經濟活動出現過熱時,比如大量公司使用借貸投資一些很難回本的投資項目,大眾借入許多超越個人還款能力的信貸以作短期消費。中央銀行就應該收緊貨幣政策以減低經濟過熱風險。因為家庭和企業部門的債務負擔超越還款能力,將來會形成大量潛在銀行及信貸體系的壞帳風險。
央行的貨幣性政策工具
對中央銀行而言,控制通膨及物價穩定是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通膨過高,央行就會嘗試收縮貨幣政策(如加息)等工具去收緊信貸,冷卻經濟活動。如果經濟出現通縮,即一般物價持續下跌,會影響消費信心及商業投資,央行會推行刺激性貨幣政策(如降息)及量化寬鬆(即間接印錢投放到金融市場)等方法,去提升信貸支持經濟活動擴張。
調控政策性利率
為了防範信貸風險以及控制通膨,央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調整政策性利率,比如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理論上利率是借用貨幣的成本,同時亦會影響了儲蓄的回報。當市場利率上升後,會鼓勵更多人去儲蓄,因為存款的利息回報率在上升。私人消費開支好像借錢買新車、買新房,就會因為借貸成本上升而減少。而商業投資也會因借貸成本上升而減少新增的投資項目。社會總需求因為加息而受壓後,通膨壓力一般就可以緩解。當然大家會明白實際的央行政策利率並不等於社會的存款及貸款利率,銀行借貸利率和我們的存款利率亦明顯的有利息差距,我們會在貨幣市場的章節再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如果央行任由通膨加劇,就有可能引起惡性通膨,一旦通膨失控嚴重可以引起貨幣崩潰,社會經濟陷入動盪,這是一般社會付不起的沉重代價。所以防範惡性通膨也是中央銀行一般情況下首要的使命。當經濟過熱或有潛在過熱風險時就會加息,直至達到中性利率狀況,即是利率對經濟沒有刺激作用,減少引起經濟過熱的風險。但在某些金融危險時期或經濟動盪時間,央行很可能以刺激經濟為最優先考慮而容忍通膨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一般3%上限的目標。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除了加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還有調整存款準備金,這樣可以間接影響貨幣供應。存戶每存入100元到銀行,銀行必要保留最低的存款準備金水平以應付客戶正常提取須要。存款準備金降低後銀行可以保留更少儲備,借出更多手中的儲備作貸款,刺激經濟運作。降低儲款準備金等於間接增加貨幣供應。不過投資者必需留意,央行有沒有其他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措施,如收回一些短期貸款資金,我們要留意的是新增貨幣的淨投放影響。其實現代金融體系中的貨幣政策非常多類性,有很多不同的定向放貸工具。比如中國央行的各種稱為「麻辣粉」類定向信貸投放,即是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或指定目標借款可從中央銀行獲得特惠貸款利率。歐洲央行在2014年推出了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argeted 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TLTRO)其目的也是令銀行貸款流向指定目標群體,令銀行向指定目標放貸能更有效刺激實際經濟,而非純粹把資金買入金融資產或房地產價格,銀行因為貸款利率的誘因也會有動機借出更多定向貸款。
讀者會疑問,為什麼中央銀行不直接對特定的群體派錢,要間接向銀行體系輸送資金?因為銀行在進行放貸時必需考慮到借款者能否還款,不會胡亂放貸給沒有充足抵押品又沒還款能力的對象,否則要承擔壞帳的損失。而派錢則很可能引起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即是借款人借入資金後根本沒有打算還款,反正拿了錢花了才算。歷史上一些央行試過採用直接印錢給政府支持財政政策的行為,幾乎無一倖免地引起了金融及經濟混亂。試問錢印出來就有,有什麼政府還會自我約束財政紀律?想花就花,當然會變得非常慷慨。問題是由誰來真實地生產商品及服務,如果須要從外國輸入商品,大家可以想像沒過多久該國的貨幣在外匯市場就會出現大幅貶值。引發通膨升溫,經濟及生產活動陷於混亂之中。
量化寬鬆及直昇機撤錢
2008金融危機後許多國家的央行推行了激進的貨幣政策,比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即中央銀行大量印錢,在二手債券市場中從銀行手上買入長期國債券壓低長期借貸利率,同時令銀行體系有更多超額儲備資金可供貸款予消費及投資。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企業及政府進行長期融資的成本,並且鼓勵更多長期投資行為。央行大量創造信用貨幣後卻並沒有明顯拉升通膨率。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國家仍然有一定的財政紀律,比如歐洲國家的負債水平在2011年歐債危機後已有一定的改善。而且各地的銀行也不敢胡亂借貸以免再次由壞帳引起自有資本的重創。反而美國的財政赤字卻不斷擴大,尤其川普推出了稅改後可見美國的財赤不斷加大,美國最終有可能走上貨幣財政之路,使用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曾提出過的直昇機派錢(Helicopter Money)的選項,即是美聯儲直接印錢支持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美國政府可向全民派發現金福利或支持大量的公共服務擴張,最初的效果總是美好的,結局往往是殘酷的,要麼是令通膨上升過快逼使央行中止政策,要麼美元兌主要貨幣出現大幅度貶值令美元不再成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
濫發貨幣還想要保持匯率穩定,除非美國央行能邀請全球央行一起參與這個瘋狂印錢派對,全球貨幣在主要央行一起濫發下,匯率反而可能出現異常的穩定狀態。直至某一大國率先結束派對收緊貨幣政策,引起其他國家匯率出現相對的大幅貶值,可能再次觸發全球金融震盪。對於這種前所未見的可能情況,估計太多的劇情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只是如果真的發生,大家只能盡量持有實物背書的資產保值,股票及房地產等名義價格也許會繼續上升,購買黃金及商品也能在一定程度對抗超級貨幣濫發風險。不過如果做了長期銀行定存,或買了長年期國債的朋友應該哭暈在地上,因為那些產品如果一直持有在產品到期後估計都沒有什麼購買力了。
CH01金融市場基本原理
金融市場核心動力
金融市場有著把不同資產進行證券化的功能,能令各種實體資產證券化重新組合成不同的金融交易工具,並能以很低的交易成本在全球主要交易市場中流通。在古代我們的祖先能投資的不外乎身邊房子及田產,現代的投資者在投資帳戶下達一個指令,就可把資本騁聘在國際資本市場,以在同一天內買入美國的蘋果公司、中國的茅臺、日本的豐田汽車、韓國的三星電子。金融交易的好處是低交易成本、高效率,不過同時也因為複雜性而陷阱處處。你可以買到穩健的中短期美國國債、中國國債,獲得穩健的資本增...
作者序
前言
沒有人天生就會投資。掌握投資技能不外乎透過學習或實際經驗累積。可是成長中很少有長輩跟我們討論金融投資,更不用說有系統的傳授我們有用的投資經驗與智慧。許多人都是出來社會工作有儲蓄後才接觸投資,靠的往往是網上一些片段式的資訊或幾本炒股祕笈,就開始了金融交易的各自修行。金融投資的經驗往往須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才能獲得,甚至很多人因個人虧損經歷,視金融交易市場為洪水猛獸,連提也不想再提起。學習投資免不了要犯錯,可是犯錯後獲得的經驗法則往往在將來的市場環境下是無效的。沒有一定深度的學習去掌握金融市場運行的一些規律,很難應付市場環境變化以及應對投資偏好的切換。
這本書的編寫目的是為了幫新一代的投資人少走一些彎路,較系統的學習金融投資知識與交易智慧,學會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控制,保護自己手中得來不易的財富。金融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從股票、債券、外匯、金融商品,以至你的銀行存款也是金融市場的一部分。沒有什麼人可以遠離金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數的個人及機構在進行金融投資時曾遇上了重大的風險,有一些甚至破產倒閉。然而金融的歷史教訓總是被投資者所遺忘。個人投資者總是認為這次不一樣。不懂金融,卻熱衷交易,是風險的最大源頭。機構投資者犯下的錯誤並不比一般人少,比如許多的航空公司因為期油對沖出現數以百億計的累計虧損。還有因為外匯對沖損失上百億的中資機構,因為過度相信金融定價模型而倒閉的長期資本公司(LTCM)等例子。建立系統性的金融知識,理解金融資產的風險及回報特性,做好風險控制,才能在金融市場上長久生存並獲利。沒有知識,不懂金融,短期在市場中也能獲得厚利。滿倉操作,浮盈加倉,牛市來的時候你帳戶的帳面資金往往就一飛沖天了。不過不懂得如何控制風險,保護得來不易的資本,帳戶中所有的利潤乃至你自己投入的本金,終將隨風而散。
許多個人投資者主要只交易一至兩種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和貨幣基金(餘額寶等)。除了投資人可能會錯失更廣泛的投資機會,不去理解其他資產市場運作亦會錯失金融市場發出的重要交易訊號。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轉現象,成功的預測了由1970年代以來美國發生的全部經濟衰退,美國的10年期國債與3個月短期國債孳息率在2019年3月出現了最新一次的倒掛(Inverted Yield Curve)現象,大家必需相對警惕資產價格進入週期尾部出現停滯或下跌的風險。有危就會有機,如果真的有危機來臨,而你卻能在下跌前保存實力將來低位建倉,這可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投資機會。當然我們無法事前評估危機的持續時間及深度,所以在危機時參與交易必需先有資本進行長期投資,而且不可以去估底,當估值下跌至非常吸引水平時,可考慮分階段吸納可以長期持有而不會在資本市場寒冬中消失的的資產,比如分段買入主要國家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一些投資人進行投資時,考慮的主要是消息面,以及觀察圖表及資產價格的變化。資深的投資者,還會參考金融市場,的價格與基礎價值之間的距離去判斷風險與回報,並且會認真參考金融市場用真金白銀生死博奕交易出來的預測並加以利用。比如前面提過債券市場的孳息曲線變化可以預視經濟週期衰退的風險,外匯市場的遠期外匯變化則告訴你市場對外匯走勢的判斷。這些都是金融機構用資本交易出來的真實預測,判斷錯誤、定錯價位就會被別的機構加以利用,可以造成巨額虧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只是多數大眾喜歡聽到的是免費的即時市場評論,而很少去嘗試聆聽這些金融市場真實參與者冒上巨大風險交易出來的訊息。
期權及波動率市場的變化可以告訴你市場預測長期持股的風險。有時候全球股市出現上升,反映波動性風險的期權短期引伸波幅,卻可以異常地出現短期較長期大幅便宜(價跌)的情形。簡單來說是賣出股票下跌(放空?)保險的機構大幅上調長期保險費。當然這並不代表市場必然下跌,而是風險上升。這代表期權市場認為當前股票市場的體質並不健康,長期出現風險事件的風險非常高。這種機構預計市場未來的波動率上升風險的聲音你懂得如何聆聽嗎?如果不懂,是時候買這本書認真學習金融市場的生存之道。市場中沒有必勝之法,機構的預期也可能是錯的。但無視市場發出的強烈警告訊號,一意孤行滿倉交易,虧了錢只是認為自己沒有運氣,每天研究無序波動的短線圖表,看多一百年也不會有太大進步。因為眼中看到的只有市場的波動,投資人看到的卻是引起波動的本質,這是根本性的投資水平差異。
我入讀大學的成績是全經濟系一百多名新生入學成績的最前幾名,按理來說並不算笨。但當我畢業後真正參與金融市場時,才發覺我從書本上認知的概念用在市場上並沒有什麼實戰價值,有時甚至錯誤連連引起重大的虧損。我是在市場上當過無數次大笨蛋,看過數之不盡的財經類書籍,喝了很多金融投資書籍的毒雞湯,用上了早已過時的投資策略,犯上了許多的錯誤,經歷了非常痛苦的真實虧損體驗,才寫成了這一本書。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能成為新一代金融投資者學習金融知識的起點,尤其是宏觀經濟策略部分,紮實地學習一些基本功。萬事起頭難,但投資者總得先建立投資知識的基本框架,才更容易在市場中實踐並累積經驗。
金融市場總是不斷在循環,並沒有什麼新鮮事,每一次金融市場出現重大危機,無論是1929年大蕭條時代,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伴隨的往往是巨大的獲利機會,無論是1932至1935年低位升幅達3倍的見底大反彈,還是2009至2010年回升超過50%的報復性反彈。危與機總是連結在一起的。尤其當今中央銀行更積極的介入危機,令危機的持續時間很可能比以往縮短。當然投資者是否能在危機中獲利就視乎買入在較高還是較低的價位?選擇的資產是否優質能捱得過資本寒冬?危機交易的困難之處是我們很難事前知道低位在那,而且投資者是否有信心在困難的日子作出長期堅守,等待到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這本書也沒有稀奇古怪的創新觀點。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嘗試把系統性的金融知識整合到一本書之中,把較前沿的金融知識普及化。當你想投資一個金融投資項目並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你是否了解最大損失可能?有什麼投資工具可以應用?有什麼交易策略可以進行風險控制?這就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期望讀者能保持懷疑精神,對新學會的方法及知識先行驗證才去應用,最終把知識化為自己的投資能力,能在變幻無常的國際資本市場中有所收獲。為了方便大家進一步深化學習,書中會提及許多著名投資者的名字及相關的參考書籍名稱。有興趣深入學習的朋友可以作參考,並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要記住,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因應自己的風險承受力,選擇貨幣及債券類投資的讀者,以及未來準備好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實踐的年輕讀者朋友,學習投資並觀察市場行為也是一門可以陪伴終身的興趣,希望你們能在閱讀本書時能獲得知識增長的樂趣。
黃融
前言
沒有人天生就會投資。掌握投資技能不外乎透過學習或實際經驗累積。可是成長中很少有長輩跟我們討論金融投資,更不用說有系統的傳授我們有用的投資經驗與智慧。許多人都是出來社會工作有儲蓄後才接觸投資,靠的往往是網上一些片段式的資訊或幾本炒股祕笈,就開始了金融交易的各自修行。金融投資的經驗往往須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才能獲得,甚至很多人因個人虧損經歷,視金融交易市場為洪水猛獸,連提也不想再提起。學習投資免不了要犯錯,可是犯錯後獲得的經驗法則往往在將來的市場環境下是無效的。沒有一定深度的學習去掌握金融市場運...
目錄
前言
危與機
關於本書結構
CH01金融市場基本原理
金融市場核心動力
認識貨幣
金本位制
布雷森林體系與信用貨幣
法定信用貨幣
創造錢的機構――中央銀行
通膨與通縮
央行的貨幣性政策工具
銀行體系與貨幣供應
總貨幣供應
通膨與購買力損耗
名義回報與實質回報
經濟增長
經濟週期
理解金融交易的本質
信貸與資產價格
信貸週期、股市週期與金融危機
通膨與實質資產回報
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與國際金融危機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限制性
外幣貸款與地區性金融危機
資產泡沫是否一定會爆破
CH02個人投資者的角色
個人交易者的角色
主動交易者很易迷失
閱讀與投資
金融交易沒有必勝之法
交易虧損漩渦
持倉壓力
貪婪與自信是風險的源頭
賭徒陷阱
波段交易的風險
預測與無知
紙上談兵
認知與偏見
全職交易難以維生
投資前制定交易計劃
對投機者的一點建議
資本市場蘋果園
CH03股票投資
證券交易前言
股市沒有祕笈
什麼是股票
普通股與優先股
同股不同權股票
證券投資的回報,風險與現金流
現金流及流動性分析
開立證券帳戶的種類
開始進行股票買賣
股票交易的場所
市場上不同的交易者
一般證券交易所接受的訂單種類
功能性交易訂單服務
股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股價上升時的交易盤面
價格下跌的盤面狀態
做市商與個股莊家
限價單與市價單對盤面的影響
股市快速下跌的盤面狀況
被動交易與極端盤面
跌停機制
活用盤面運作進行交易部署
個股的長期核心驅動力量
新股上市與創投
首次公開發售
員工持股與禁售限制
新股發行與分配
IPO投資也是高風險投資
投資新股的風險與考慮
借殼上市
非流通股與禁售期
配股集資與分拆業務上市
證券交易常識
交易成本,稅收對交易行為的影響
退休金投資稅務優惠
遺產稅與財富傳承
股份停牌及除牌
上市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從上而下,從下而上
經濟週期與股市
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基本分析
每股銷售收益指標
股東應占溢利
商譽(Goodwill)
通用與非通用會計準則( GAAP & NON-GAPP)
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
現金流分析
股票現金流或股息折現估值
公司倒閉與現金流風險
每股盈利(EPS)
市盈率(P/E)
週期調整市盈率(CAPE Ratio)
市盈率相對增長比率 (PEG)
資產負債表分析
股本報酬率(ROE)
負債比率
公司如何美化負債率
資產回報率(ROA)
速動指數(Quick Ratio)
市帳率(P/B Ratio)
公司的業務模式分析
再好的業務模式也可能是壞投資
公司主要股東結構與總市值
基本分析的作用
市場資金流向與股價沒必然關係
基本估值與股價關係撲朔迷離
基本面投資者的參考資訊
基本面資訊的重要性
參考投資銀行的分析報告
股市的合理區間
看看金融市場用腳投票的變化
分析員、策略師與經濟學家
經濟分析對投資決策的有效性
股票市場技術分析
投機原理
技術分析與超額獲利
K線圖(陰陽燭)
K線圖的使用價值
移動平均線與趨勢分析
特定圖表形態分析
中線階段性見頂形態
下跌形態
中線階段性底部的形態
技術量化指標分析
技術分析的限制及陷阱
股票牛市
牛市中的噴泉熱點效應
牛市調整與熊市的分別
股票熊市
滾動式熊市
熊反彈/熊挾
熊市中的短期綠洲效應
市場橫行震盪
交易訊號陷阱
投資價值與長線投資策略
無風險利率水平與股市估值
公司利潤增長與估值
思考交易策略
優質組合,合理價買入,等待時間成長
平庸的組合,特價買入,等待均值回歸
出現技術革命,長期買入相關市場指數投資等待升值
牛市下頂級股王,若股價透支有限,局部加配跟進
長期收息組合策略
垃圾股交易
順勢交易策略
逆勢交易策略
擺動交易
區間突破跟進交易
事件性交易
套利或錯價交易
量化交易
高頻交易
相機裁決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的共通盲點
投資者必需有自己的判斷
CH04組合式股票投資
組合式股票投資
認識股票指數
股票基金投資
如何買賣基金
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
基金投資風格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貝塔係數(Beta)
阿爾法係數(Alpha)
評估主動型基金的表現
夏普比率(Sharpe Ratio)
R平方(R Square)
國際市場投資回報的收益拆解
中國A股的主要指數及相關交易工具
認識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及相關交易所買賣基金
影響長遠股指表現的因素
外匯對沖型股票基金
時機交易的投資組合
CH05對沖、投機、期貨及衍生工具交易
理解投機和對沖交易
對沖交易策略
股票融資融券交易
放空
股指期貨
期權交易
影響期權價值的因素
影響期權交易的盤面因素
認購期權(Call Option)
認售期權(Put Option)
賣出認售期權的巨大風險
期權作為風險規避工具的特性
期權組合的交易策略例子
認識VIX波動率指數
股票衍生產品相關交易工具
股票掛鉤票據(Equity Linked Investment,ELI)
累計期權合約(Accumulator)
累沽期權合約(Decculmator)
期權市場的預測能力
對沖與停損
對沖持倉風險
買強空弱策略
槓桿買賣對沖策略應用
對沖與投機的警惕
對沖基金
股票及衍生產品市場的生態系統
未來潛在的超級黑天鵝情景
CH06貨幣、利率與債券市場交易
貨幣市場前言
認識銀行間的基準利率
貼現率與基準利率
貨幣交易市場
債券市場
認識債券的基本條款
孳息率(Yield)
債券到期日剩餘時間(Time Left to Maturity)
信貸評級與違約風險
信貸違約掉期(CDS)
債券市場直接投資
債券投資的理論定價
修正存續期
債券凸性
債券投資的風險與價格變化
被動與主動式債券投資
主動式債券交易的獲利空間
債券到期剩餘時間的影響
違約風險上升的情形
市場利率變化風險
市場利率下降
負利率債券
貨幣政策對債券價值的影響
債券的分類
按發行條款的債券分類
債券投資與破產清算次序
白武士與債轉股
稅收與債券投資的關係
利率期貨與利率預期變化
孳息曲線
債券基金投資
CH07外匯交易市場
外匯市場
外匯的報價
外匯交易的方式
外匯掉期
參考遠期外匯及衍生工具定價
外匯價格形成機制
外匯市場的特性
國際收支平衡與利率在外匯市場的影響
外匯市場的基本面供求分析
不同貨幣的特性
避險貨幣
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均衡匯率與市場匯率
浮動匯率、資本管制與貨幣政策
大國的貨幣政策也難有獨立性
過度干預匯率反而是最大的外匯風險
外匯市場的事件性交易
外匯市場的技術面因素
外匯交易的閃崩事件
外匯市場閃崩案例
人民幣國際化與其匯率定價演變
主動外匯交易一般並不適合一般投資者
CH08商品交易市場
商品交易市場
原油市場
油價的再平衡週期
理解原油市場的交易面因素
原油市場的巨虧案例
黃金市場
黃金的避險功能
黃金與匯率
黃金的週期性變化
CH09房地產與金融市場
房地產與金融市場
房地產投資的價值構成
房地產投資的現金流與財務槓桿
房地產與房屋政策
房地產與信貸
利率水平與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相關的稅項與法例
房地產證券化
日本的房地產泡沫與爆破
房產泡沫與金融危機
CH10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的理論演變
現代投資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
風險平價(Risk Parity)資產配置
板塊切換資產配置(Sector Rotation Asset Allocation)
風險因素為本資產配置(Risk Factor-Based Allocation)
簡單的資產配置方式
全球資產配置(Global Asset Allocation)
投資組合再平衡策略
相機裁決的主動型資產配置
股票投資配置的考慮因素
債券投資配置考慮
貨幣類投資配置考慮
商品類投資配置考慮
外匯類投資配置
全天候資產配置
純阿爾法交易策略(Pure Alpha)配置
大道至簡
CH11投資者的個人修養
投資者的個人修養
金融投機與人性
1637年的荷蘭鬱金香狂熱
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
英國的南海泡沬
泡沫投機的共通特質
面對必需品投機
理財目標與財務自由
留有餘地的哲學
擁有更多財富的目的
後記
附錄
統計學上的常態分布與資產波動性
現金流折現計算模型(Discount Cash Flow Model)
股利增長模型(Gordon Growth Model)
債券價格現金流折現模型
期權定價模型(Black-Scholes Calculator Option Pricing)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
前言
危與機
關於本書結構
CH01金融市場基本原理
金融市場核心動力
認識貨幣
金本位制
布雷森林體系與信用貨幣
法定信用貨幣
創造錢的機構――中央銀行
通膨與通縮
央行的貨幣性政策工具
銀行體系與貨幣供應
總貨幣供應
通膨與購買力損耗
名義回報與實質回報
經濟增長
經濟週期
理解金融交易的本質
信貸與資產價格
信貸週期、股市週期與金融危機
通膨與實質資產回報
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與國際金融危機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限制性
外幣貸款與地區性金融危機
資產泡沫是否一定會爆破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