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申論題的作答沒有辦法拿高分的主因有三:一是「深度不夠」、二是「篇幅不夠」、三是「舉例不夠」。深度不夠的原因在於理論基礎不穩,沒有辦法用理論解釋題目所問的現象;篇幅不夠的原因在於唸書時只背標題,而缺乏論述,故就算標題正確,但內容論述往往空泛;舉例不夠的原因在於對我國或國際時事無涉獵,導致沒有辦法以適當的例子放在結論加分。因此,本書特色在於「理論」、「論述」、「實例」三者的結合,提供同學考試時豐富的作答材料。
作者簡介:
芊佳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三等一般行政及格
筆者一直認為政治學是很好得分的天堂科目,但是對同學而言似乎是一個拉分的地獄科目,歸納其原因,或許在於同學的「地基」(理論基礎)不穩,因此希望透過本書,把各位的地基打穩,把政治學從導致落榜的地獄科目變成幫助上榜的天堂科目。
章節試閱
Chapter 1 政治學導論
Section 1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壹、何謂「政治」?
一、政治的意義
1 政治即政府的活動
照一般人看來「政府」與「政治」同義。有許多政治學家也採取了同樣的看法,只是說法比較複雜一些。例如,學者伽瑪爾(J. Gamer)認為: 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動,學者格拉西亞(Alfred de Grazia)的說法則是:「政治」就是「包括了發生在政府決策中心四周的事件。」換言之,政治就是國家活動的現象。此說的缺點在於,無法解釋「國際關係」及「反統治行為」,且忽略了「人」才是政治領域中最主要的主體。
2 政治即權力的衝突
學者拉斯威爾(H.D. Lasswell)與卡普蘭(A.Kaplan)在《權力與社會》一書中強調:「政治行動乃是某人完成權力效果的事。」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政治就是人際間的權力關係。這個界說的彈性大、範圍廣,只要是有權力關係或衝突的情境,就可以視之為政治;也就是說,政治學家可以名正言順地研究工會、公司、非洲部落、立法或行政機關的事務。此界說的範圍失之過大,不易與其他學科劃分界限。
3 政治即權威性的價值分配
伊斯頓(David Easton)認為:政治就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the 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 for a society)。此定義認為只有與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有關的事物,才是政治學研究的範圍。此種定義下的「政治」不像前述第一種界定這麼狹隘,但也不像第二種界定這麼廣泛;對於政府以外的利益團體、政黨、民意等現象仍加以重視,屬於折衷的解釋。
二、政治學的研究主題與範圍
1 制度
傳統派的政治學者著重制度(institution),其研究政治時重視公法(尤其是憲法)與政府的組織。國家機關(state)與正式的政治制度為其研究的主題。
2 權力
有一派學者認為政治學應為「權力」的研究。持此觀點的學者中最重要者為拉斯威爾(Harold D. Lasswell),他曾指出:「權力也許是政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政治過程乃是權力的形成、分配與運用。」拉斯威爾對當代政治學的影響頗大,他把權力作為政治研究核心概念的主張,使政治學從專注公法條文的形式主義中解放,而且擴充了研究的範圍。
Chapter 1 政治學導論
Section 1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壹、何謂「政治」?
一、政治的意義
1 政治即政府的活動
照一般人看來「政府」與「政治」同義。有許多政治學家也採取了同樣的看法,只是說法比較複雜一些。例如,學者伽瑪爾(J. Gamer)認為: 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動,學者格拉西亞(Alfred de Grazia)的說法則是:「政治」就是「包括了發生在政府決策中心四周的事件。」換言之,政治就是國家活動的現象。此說的缺點在於,無法解釋「國際關係」及「反統治行為」,且忽略了「人」才是政治領域中最主要的主體。
2 政治即權力的衝突...
作者序
作者序
政治學,對非本科系的國考考生而言,一直都是棘手且難以準備的科目,其原因在於他的理論抽象、制度運作複雜、出題靈活、牽涉議題廣泛,因此同學很難用「背」的來「背」出高分,導致通常會變成兩種結果,一種是花更多時間在「背誦」這科,而拿到普通不太難看的分數,但是也壓縮了其他科目唸書的時間導致落榜;另一種是直接放棄本科,拿到慘慘的分數,最後成為落榜關鍵。
因此,很感謝學稔出版社的邀稿,讓筆者有機會可以將這幾年的政治學學習心得濃縮在這本《一本搞定政治學》當中,這本書總共36萬餘字(驚),對同學而言算是不小的負擔,不過先別看到這就把它放回書架了,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政治學」,而在「一本搞定」,這本書包含了學習政治學的三大重點,「理論」、「論述」、「實例」。首先,這本書裡面有滿滿的的政治學理論,套一句某藝人出軌之後講的話,這一本書的理論一直都是滿滿的、滿滿的……(囧)。學習理論的好處之一在於碰到不同題目常常都可以用同一套理論去解釋,且用理論回答的考卷,架構及解釋上也會比較完整及嚴謹;再者,這本書是用「論述」方法完成,筆者比較坊間許多國考用書發現,為了怕書過厚造成同學負擔,許多內容的論述都很簡單、甚至只有標題而沒有論述,這樣的缺點在於同學看到題目可能會把標題寫出來,但是內容卻缺乏論述而導致篇幅不夠,因此本書有許多「論述」,能夠轉化為同學考卷上的文字。最後,本書也用了很多「實例」去驗證理論,讓同學在考卷結論時能夠將實例帶出來,有加分效果。
本書因為頗有份量,因此其適合的對象,是仍有四到六個月以上準備期的考生,如果僅剩一兩個月就要上戰場的考生,可能就不太適
合。再者,本書在編排上,仍是依循傳統教科書的編排方式(依循王業立老師主編的《政治學》做章節安排),但是在使用上,筆者建議同學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因此可以從第二章的憲政體制開始讀,讀到第六章之後在回頭讀第一章的研究方法與意識形態,效果可能會比較好,不過這只是筆者的建議,主要還是依同學個人的習慣。
本書的內容部分,正文都是綜合整理自各校政治系所使用的教科書,以及一些筆者在碩士班所閱讀的期刊論文,因此在完整度上非常足夠,所以才叫「一本搞定」,此外,整理上筆者盡量將其教科書語句完整呈現使同學理解來龍去脈,一些翻譯著作筆者也盡量將語句改得較為通順好讀,並且在下面都有引註標明出處來源,同學如果有興趣,當然去翻翻原著會更完整。筆者碎碎念部分,就是筆者個人的學習心得或是要提醒同學釐清觀念之處,同學要特別注意。最後,本書得以出版,要非常感謝學稔團隊的幫助,感謝曉玉主編的邀稿,感謝肇昌辛苦的校稿及提醒本書缺漏部分,使本書得以更加完整的呈現給同學。(鞠躬)
於108年8月
芊佳
作者序
政治學,對非本科系的國考考生而言,一直都是棘手且難以準備的科目,其原因在於他的理論抽象、制度運作複雜、出題靈活、牽涉議題廣泛,因此同學很難用「背」的來「背」出高分,導致通常會變成兩種結果,一種是花更多時間在「背誦」這科,而拿到普通不太難看的分數,但是也壓縮了其他科目唸書的時間導致落榜;另一種是直接放棄本科,拿到慘慘的分數,最後成為落榜關鍵。
因此,很感謝學稔出版社的邀稿,讓筆者有機會可以將這幾年的政治學學習心得濃縮在這本《一本搞定政治學》當中,這本書總共36萬餘字(驚),對同學而言算是不...
目錄
Chapter 1 政治學導論 ‧1-1
Section 1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1-3
壹、何謂「政治」? ‧1-3
貳、政治學的發展脈絡 ‧1-6
Section 2 政治的意識形態 ‧1-23
壹、意識形態的基礎概念與定義 ‧1-23
貳、自由主義 ‧1-27
參、保守主義 ‧1-36
肆、社會主義 ‧1-42
伍、無政府主義 ‧1-56
陸、法西斯主義 ‧1-58
柒、女性主義 ‧1-62
捌、宗教基本教義主義 ‧1-66
玖、多元文化主義 ‧1-70
拾、意識形態的發展 ‧1-74
Section 3 政治經濟學 ‧1-76
壹、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題—政治與經濟的兩種關係 ‧1-76
貳、經濟影響政治發展的觀點 ‧1-76
參、 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政治現象—公共選擇與理性抉擇學派 ‧1-83
Chapter 2 政治運作 ‧2-1
Section 1 憲政體制的類型 ‧2-3
壹、憲政體制的分類概說 ‧2-3
貳、總統制 ‧2-4
參、議會內閣制 ‧2-14
肆、混合制 ‧2-23
伍、委員制 ‧2-34
Section 2 政黨 ‧2-36
壹、政黨的基本概說 ‧2-36
貳、政黨的類型 ‧2-43
參、政黨體系 ‧2-46
肆、政黨重組 ‧2-57
伍、政黨的持續與蛻變 ‧2-58
Section 3 選舉制度 ‧2-65
壹、選舉制度概論 ‧2-65
貳、總統的選舉制度 ‧2-70
參、國會議員的選舉制度 ‧2-72
肆、政黨體系、選舉制度與社會分歧 ‧2-91
伍、我國與法國的選舉制度對憲政體制運作的影響比較 ‧2-93
Section 4 利益團體 ‧2-96
壹、利益團體概說 ‧2-96
貳、利益團體的活動 ‧2-99
參、利益團體的評價—利益團體是否會損及公共利益? ‧2-106
肆、利益團體的模式 ‧2-111
Chapter 3 政府部門 ‧3-1
Section 1 行政部門 ‧3-3
壹、行政部門概說 ‧3-3
貳、行政權的擴張—「行政國理論」 ‧3-11
參、官僚組織 ‧3-13
Section 2 立法部門 ‧3-23
壹、立法部門概論 ‧3-23
貳、代議理論 ‧3-29
參、立法部門的類型 ‧3-34
肆、立法部門的組織 ‧3-37
伍、我國國會之立法程序 ‧3-44
陸、立法部門的其他權力 ‧3-46
柒、立法部門的式微 ‧3-49
Section 3 司法部門 ‧3-52
壹、司法權概論 ‧3-52
貳、司法獨立原則 ‧3-53
參、司法審查 ‧3-54
肆、我國的司法審查制度 ‧3-55
伍、司法改革及其他相關重要議題 ‧3-59
Chapter 4 民主與獨裁 ‧4-1
Section 1 民主政治 ‧4-3
壹、民主政治的意涵 ‧4-3
貳、民主政治理論 ‧4-7
參、民主政治的類型 ‧4-11
肆、民主政治的條件 ‧4-26
伍、民主政治實踐的兩種觀點 ‧4-28
Section 2 政治民主化 ‧4-31
壹、第三波民主化 ‧4-31
貳、民主轉型 ‧4-35
參、民主化的解釋觀點(民主化的因素) ‧4-40
肆、民主化的類型 ‧4-46
伍、民主鞏固 ‧4-47
Section 3 獨裁政治 ‧4-56
壹、獨裁政治 ‧4-56
貳、極權獨裁 ‧4-56
參、威權獨裁 ‧4-62
Section 4 憲法與人權 ‧4-67
壹、憲法的概念 ‧4-67
貳、人權 ‧4-75
參、我國憲法對基本人權之保障 ‧4-79
Chapter 5 政治過程 ‧5-1
Section 1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5-3
壹、政治文化 ‧5-3
貳、政治社會化 ‧5-15
Section 2 民意與政治溝通 ‧5-20
壹、民意 ‧5-20
貳、政治溝通(政治傳播) ‧5-34
Section 3 政治參與與投票行為 ‧5-59
壹、政治參與 ‧5-59
貳、政治暴力(革命) ‧5-69
參、投票行為 ‧5-79
Chapter 6 國家與國際政治 ‧6-1
Section 1 國家理論 ‧6-3
壹、國家 ‧6-3
貳、民族 ‧6-14
參、主權 ‧6-20
肆、國家體制 ‧6-24
伍、國家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的危機 ‧6-28
陸、國家當前所面臨的挑戰 ‧6-29
Section 2 全球化 ‧6-31
壹、理解全球化 ‧6-31
貳、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 ‧6-35
參、全球不平等發展 ‧6-40
肆、全球環境政治 ‧6-46
Section 3 國際政治相關議題 ‧6-54
壹、國際關係的主流理論 ‧6-54
貳、冷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重建—後實證主義學派 ‧6-64
參、國際組織 ‧6-69
肆、國際政治經濟學 ‧6-72
伍、國際政治的「單極」與「多極」體系 ‧6-81
參考資料 ‧R-1
Chapter 1 政治學導論 ‧1-1
Section 1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1-3
壹、何謂「政治」? ‧1-3
貳、政治學的發展脈絡 ‧1-6
Section 2 政治的意識形態 ‧1-23
壹、意識形態的基礎概念與定義 ‧1-23
貳、自由主義 ‧1-27
參、保守主義 ‧1-36
肆、社會主義 ‧1-42
伍、無政府主義 ‧1-56
陸、法西斯主義 ‧1-58
柒、女性主義 ‧1-62
捌、宗教基本教義主義 ‧1-66
玖、多元文化主義 ‧1-70
拾、意識形態的發展 ‧1-74
Section 3 政治經濟學 ‧1-76
壹、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題—政治與經濟的兩種關係 ‧1-76
貳、經濟影響政治發展的觀點 ‧1-76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