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民族理論、民族文學、民族藝術等三面進行了研究。民族理論方面,對當代民族研究的核心問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其培育研究綜述,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民族志田野調查的視角態度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民族文學方面,主要對南方口頭傳統與儀式敘事關係,口頭敘事與文獻敘事的互證,侗臺語民族祈雨儀式的口頭敘事隱喻,兄弟的隱喻,苗族古歌的對比敘事,從蠶馬神話到盤瓠神話的演變,過山瑤史詩《盤王大歌》研究述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民族藝術方面,對貴州民間美術色彩,布依族楓香印染技藝及其紋樣造型的意蘊,黔南苗族銀飾的美學特點及文化特性,毛南族婦女服飾的流變,水族豆漿染的文化價值及傳承,布依族舞蹈——「雯當姆」的藝術與審美特徵,水族曲藝「旭早」的源起及嬗變,「旭早」與水家人的社會生活,苗族蘆笙文化的交流與影響,貴州龍里巫山岩畫人物頭飾藝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書對於系統了解西南少數民族文學與藝術提供了詳實的田野調查資料。
作者簡介:
吳紅梅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執行主編,管理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政策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二項,參加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在《社會主義研究》《浙江社會科學》《社會保障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出版專著《包容性發展背景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整合研究》一部。
目錄
目錄
民族理論研究
我們如何面對歷史——當代民族研究的核心問題 納日碧力戈 003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其培育研究綜述 李靜、施曉瑞 015
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 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汪小麗 033
民族身分認同與文化遺產保護——苗族史詩《亞魯王》田野調查劄記 吳正彪 045
民族志田野調查的視角態度——以《苗族社會歷史調查》和《貴州苗夷社會研究》為例 楊培德 069
脫域與嵌入:另類的多點民族志——關於一項法律人類學的研究反思 張曉紅、胡鴻保 077
民族文學研究
儀式大詞:口頭傳統與儀式敘事關係探析——以納西族「哲作」(tşer⁵⁵dzo³¹)為個案 楊杰宏 093
口頭敘事與文獻敘事的互證——論《張秀眉起義史詩》的史料價值 吳一文 115
侗臺語民族祈雨儀式的口頭敘事隱喻——以壯族史詩《布伯》與泰國神話《青蛙神的故事》的比較為例 李斯穎 131
論苗族古歌的對比敘事 吳一文 147
兄弟的隱喻——中國西南地區同源共祖神話探討 高健 165
從蠶馬神話到盤瓠神話的演變 吳曉東 179
論水族民間文學的分類 石尚彬 191
論莫友芝散文的地域特徵 李朝陽 205
過山瑤史詩《盤王大歌》研究述評 胡鐵強、何雅如、李生柱 217
論貴州苗族老虎故事的結構 張鈞波 233
「苗族楊姓不吃心」故事的演變與習俗的起源 吳曉東 245
民族藝術研究
挖掘黔南民間工藝 傳承本土民族文化 楊坤 265
貴州民間美術色彩初識 丁文濤、丁川 277
布依族楓香印染技藝及其紋樣造型的意蘊探源 王科本 289
黔南苗族銀飾的美學特點及文化特性 田愛華 297
貴州毛南族婦女服飾的流變 孟學華、劉世彬 307
水族豆漿染的文化價值及傳承現狀淺議 潘瑤 317
布依族舞蹈——「雯當姆」的藝術與審美特徵 樊敏 325
論水族曲藝「旭早」的源起及嬗變 石尚彬、商韻 333
「旭早」與水家人的社會生活——水族音樂系列研究之「旭早」 李繼昌 351
苗族蘆笙文化的交流與影響 文毅、馮耘、覃亞雙 365
貴州龍里巫山岩畫人物頭飾藝術 牟孝梅、張麗娜 373
目錄
民族理論研究
我們如何面對歷史——當代民族研究的核心問題 納日碧力戈 003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其培育研究綜述 李靜、施曉瑞 015
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 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汪小麗 033
民族身分認同與文化遺產保護——苗族史詩《亞魯王》田野調查劄記 吳正彪 045
民族志田野調查的視角態度——以《苗族社會歷史調查》和《貴州苗夷社會研究》為例 楊培德 069
脫域與嵌入:另類的多點民族志——關於一項法律人類學的研究反思 張曉紅、胡鴻保 077
民族文學研究
儀式大詞:口頭傳統與儀式敘事關係探析——以納西族「...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