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讓孩子學得更好!心理學家爸爸的教養法第2彈來囉~
大腦很神奇,靈活愛玩,又喜新厭舊。該怎麼正確學習,才能愛上學習?
就讓心理學家爸爸用科學證據和親身實證的經驗告訴你,孩子的大腦喜歡這樣學! 「擔心孩子不愛學習,跟不上同儕嗎?」
面對學習,特別是孩子的學習,很多父母和師長都因囿於迷思而感到焦慮。
於是,在本書中心理學家爸爸黃揚名開篇就先破除大家對於學習的三大迷思,
然後帶領讀者認識學習是什麼,以及大腦是怎麼學習的。
在介紹原理之外,也規劃了
34款遊戲,結合示範影片,讓爸爸媽媽陪孩子輕鬆玩出學習力。
並且在每個章節後面特別設計
【單元小任務】做為給家長的學習單,
方便爸爸媽媽檢核自己的理解,把內容應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上。
接著提出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學習(有些可能會讓讀者非常意外),
要讓孩子真正樂在其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精神與能力,有哪些關鍵性重點。
做為家有二寶的科學奶爸,同時也是邏輯縝密的科學研究者和老師,
在書中教大家善用這些因素,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總歸一句話:「
行為科學可以改變所有的孩子!」
只要搞懂大腦的運作節奏,提升關鍵能力,
讓孩子樂在學習,其實一點都不難!
【專家口碑】
這是一本讓您家孩子在歡樂中學習、歡笑中成長的好書!
——孫易新(心智圖法權威專家)
孩子的天性與學習動機各有差異,重要的是父母的適性引導。本書作者身歷其境,面對兩個成長的孩子,所提出的學習原則與建議,不但有趣而且相當實際。要孩子愛上學習,絕非只是吆喝就可成功,如何見招拆招,本書是絕佳選擇。
——秦夢群(政治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
做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科學奶爸結合理論與實務的育兒實戰故事,令我感同深受也無限佩服!這不只是一本很「好」讀又實「用」的育兒秘笈,不只是寫給「樂於花時間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家長」,也激勵了讀者探索自我與內在覺察的動力,隨著書中的分類和章節「學習」最美「力」的自己。
——曾敬梅(山景童盟村總顧問、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副教授)
這是一本不只是給家長看的書。我很喜歡揚名學長用科學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邏輯,也喜歡這本書建議的一些小遊戲讓家長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實驗。我也感激揚名學長在這本書的最後提醒大家,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能夠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才能更接受自己,也更能找出幫助自己的方式。希望你跟我一樣, 在這本書中找到幫助自己學習的能力。
——耿嘉琪(芬蘭瓦薩大學學術英語副教授)
【好評推薦】
王心怡 北投國小專任輔導老師
林瑋 國語日報家庭版主編
孫易新 心智圖法權威專家
秦夢群 政治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
耿嘉琪 芬蘭瓦薩大學學術英語副教授
陳學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曾敬梅 山景童盟村(Taiwan STEAM Academy) 總顧問
賴以威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臺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簡介:
黃揚名
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著作:《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
▍「學術富二代」
博士師從艾倫.巴德利(Alan Baddeley),工作記憶模型之父、認知領域奠基者級別的大師;博士後師從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Lisa Feldman Barrett, Ph.D.),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情緒研究方面的領軍人物。
▍「資深科學傳播者」
熱中於科普推廣(心理學、育兒、銀髮族),喜歡把心理學融入生活,改善使用者經驗。做科研之餘,建立心理學網站「認知與情緒新聞網」、「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銀髮心棧」,在泛科學、元氣網、康健名家觀點等設有專欄。是邏輯縝密的科學研究者和老師,講臺下則是萌萌的米飛兔頭號粉絲。
▍「科學奶爸」
兩個兒子的爸爸,老大9歲,老二5歲。在和孩子「鬥智鬥勇」中累積了豐富的育兒實戰經驗,自稱「沒有原則的爸爸」,卻時時體察孩子的小心思,給予無條件的情感支援,是孩子成長中的心靈守護者。
▍「愛貝睿家長教練」
在大陸愛貝睿(公眾號:ibrainbaby)開設兒童注意力、兒童大腦發育課程,得到上萬家長的肯定。溫和又風趣,一口軟糯的「臺式國語」,每次直播課或現場演講都圈得一票媽媽粉。
■ 心理學博士陪你輕鬆育兒|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dparenting/
■ 心理學家爸爸黃揚名|個人網站 http://psyphdparenting.com
■ 愛貝睿|官方網站 http://www.ibrainbaby.com/
相關著作:《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揭秘兒童大腦發展規律,用腦科學遊戲讓孩子學習有效率,養成好品格和生活好習慣》
章節試閱
第二章 逼孩子努力,不如給他學習力
大腦的發育和孩子的學習是息息相關的,但是,你真的了解大腦是怎麼運作的嗎?我想先簡單測試一下,請大家回答幾個問題:
⑴你是否相信人類大腦只有10%被開發了?
⑵你是否相信所謂的右腦開發?
⑶你是否相信聽莫札特音樂就能提升孩子的腦部運作?
如果這三件事情,你都相信,那麼就有點麻煩了。
因為你被騙了,這些資訊都不正確。我暫時不一個一個說明為什麼這些資訊是錯誤的,就先談談為什麼很多人會相信這些腦科學的謬論吧。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對於大腦的運作都不熟悉,在面對這些偽科學的時候,完全沒有招架能力。而我們又都希望自己或孩子可以有更好的發展,既然有人提出來一個做法,就會擔心自己如果沒有跟著做,是不是就會輸給別人了。
這樣的焦慮是難免的,但是用了錯誤的方法,可能只是勞民傷財,頂多降低了焦慮感,實際上什麼幫助也沒有,甚至會帶來傷害。所以,接著我要告訴大家最正確的資訊,讓你了解大腦的運作,知道要怎麼搭配大腦運作的節奏,來提升孩子的學習力。
▍大腦的發育特性
大腦和很多身體的器官一樣,在孩子出生時都還沒有發育完全,但是大腦的發育有幾個特殊性,包括可塑性強,有敏感期,區域發展的差異性,以下分別說明:
#可塑性強
可塑性的「塑」,就是塑膠的「塑」,強調有很多變化的可能性。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天生內定的規劃之外,也受到很多後天因素的影響。科學家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就可以說明這點。同卵雙胞胎,就是大家看到那些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他們的基因完全一樣。有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如果在不同環境成長,大腦的發育會有所不同。
大腦之所以要有那麼強的可塑性,可以說是一個演化而來的禮物,因為環境隨時會有變動,如果負責主宰人類行為的器官──大腦,沒有辦法彈性調整,就很容易面臨生存的危機。
過去的研究認為大腦的可塑性只發生在孩子身上,但隨著研究技術的進步,最新研究已經證實,即使在老年人身上,大腦也會展現可塑性,顯示只要後天的環境持續給予刺激,大腦就有機會做出改變。
不過,這樣的可塑性也不是能夠無限上綱的,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是源自於天生就具備的限制。
很多證據都顯示,腦的運作在二十五歲左右(甚至更早)達到了高峰,之後就開始下滑,只是每種能力下滑的速度不一,每個人下滑的情形也不一樣。在孩子年紀越小的時候,大腦越容易因為經驗而發生改變;而隨著年紀的增加,要發生改變的成本越來越高。如左頁那張圖所顯示的,黑線就是大腦的可塑性,藍色的線是要發生改變的難度。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加,改變的難度是越來越大。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好,所以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困境,想一股腦兒把所有東西都塞給孩子。在知道大腦有那麼強的可塑性之後,更加覺得有其必要性,因為給的資訊越多,孩子的大腦就會發育得更好。但是這樣的做法會有幾個問題:
第一、大腦的運作相當耗費能量,如果讓大腦承載過多資訊,又無法補充足夠多的能量,反而會造成疲勞,甚至影響大腦正常運作。
第二、將資訊一股腦兒丟給孩子,學習成效會很差,因為神經元持續在活動,很難有效率的形成有意義的新連結,學習也就很難發生。
第三、當大腦中的資訊越多的時候,大腦運作的速度會受到一些影響。
所以,學習絕對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在對的時間,給予適量的素材。
說到提供素材,我想再來談談另外兩個關於促進大腦發展的迷思。第一個就是我們大腦是否只用了10%呢?
首先,10%這件事情過於誇張,即便只是做一件很簡單的任務,例如活動手指,做手指操,大腦中活動的部分都遠遠超過10%。其實不管大腦究竟用了多少,我們都還有進步的空間。大家更需要知道,是否有辦法幫孩子開發潛能,讓孩子更聰明。
第二個迷思就是坊間盛傳有研究發現聽莫札特音樂會讓孩子變聰明、更有創造力。甚至有業者看準商機,用了一個詞彙「莫札特效應」來說明這個效果,推出很多CD。
但究竟有沒有效呢?雖然最初的研究確實發現聽莫札特的音樂,會提高空間思維的能力,但後來很多想要重複這個研究的嘗試都失敗了,沒辦法得到同樣的結果。
甚至有研究發現,不論是聽莫札特的音樂,或是讀偵探小說,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後心智功能都會有所提升。換言之,關鍵不是莫札特音樂,而是讓孩子做他喜歡、有興趣的事情,他之後的表現就會比較好。不過如果只是讓孩子聽點音樂,陶冶性情,聽聽古典音樂倒是還不錯的做法。
#有敏感期
相信爸爸媽媽在一些才藝班的廣告中都聽過一個說法,學習要趁早,否則孩子就學不會了。這樣的說法是從大腦發育有關鍵期的觀點出發,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就沒有辦法發育特定的能力。
過去確實有一些研究證據比較支持關鍵期的論述,但是隨著儀器設備的進步,以及我們對於大腦可塑性的理解,關鍵期的觀點逐漸式微。就拿學習外語來說,有人認為學習外語要趁早,否則孩子就學不會。但是有證據顯示,語言的發展不是過了學齡前這段時間就不會發生,很多人都是成年以後才開始學習外語,也能夠達到很精熟的程度。
雖然說學習不是錯過某個時間點就不會發生,但不同能力的學習是有發育敏感期的,也就是說,個體在某段期間對於學會某項能力最為敏感。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不同能力發育的敏感期,在對的時間給予相關的刺激,才能幫孩子的學習加分。不過要提醒大家,雖然敏感期是存在的,但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敏感期仍有一定程度的個別差異,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可以告訴大家,什麼時間點是某個能力的發育敏感期。
坊間有些機構把孩子發育的敏感期分得很細,但實際上並沒有支持的證據,多數能力的發育都有蠻長的一段區間。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二○○○年出版關於兒童早期發展的專書中,以神經元的突觸當作依據,發現視覺、聽覺能力,突觸的高峰大約是出生後半年,但會持續修正,直到五歲左右,孩子的突觸數目會和成年人接近。而語言相關的突觸,數量的高峰約在出生後八個月,然後也是到大約五歲,會接近成年人的突觸數目。相對的,高層次的認知能力,突觸數量的高峰就發生得比較晚,要到青春期左右,才會和成年人的突觸數目是接近的。
與其執著於敏感期,我更建議爸爸媽媽參考孩子發育的里程碑,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上的兒童發展連續圖(https://reurl.cc/QpyVnZ)就是一個好的參考指標。你可以依據建議的發展里程碑來引導孩子,並且依孩子的特性彈性調整(例如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較超前,就給予難度較高的刺激,讓他的語言能力可以更上層樓),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是最好的。
#區域發展的差異性
除了孩子大腦的發育有個別差異,在同一個孩子身上,不同腦部區域的發育也有所差異。感官能力(如視覺、聽覺能力)的發育是最早完備的,這也不難理解,因為要能夠處理感官資訊,他們才有辦法存活下來。基本上,與生存越直接相關的能力,就會比較早發育。此外,除了先天內定的發育規律,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像是前面提到過的,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塊區域主要負責處理視覺訊息,但是對於天生看不見的人來說,那塊腦部區域可以做很多別的事情,比如處理觸覺、聽覺有關的資訊,這種改變很明顯是後天學習到的,用來彌補先天的不足。這就是後天因素對大腦發育的改變。
談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大腦的發育存在著區域發展的差異性,那到底是左腦先發育,還是右腦先發育?
其實這不是值得糾結的問題。有一個科學團隊就研究過一至三歲孩子的大腦,發現三歲以下的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做的時候,右腦比左腦的活動要多;過了三歲之後,左腦就比右腦活躍一些。但是,後來的研究又表明左腦的發育是比較早的,所以這問題在科學界仍沒有定論,我們家長如果還執著於要先刺激孩子哪一個腦的發育,恐怕也沒有什麼意義。
說到左腦右腦,大家可能很快就想到,有些幼教機構就是在宣傳這種差異性,要給孩子做右腦開發之類的。這源自於過去很多人都聽過的一個說法,說左腦是管運算和邏輯思維的,而右腦是管藝術和創造力,然後說右腦比左腦容量大一萬倍等等。
這絕對是對腦科學的誤解!
對於任何能力來說,或許有所謂側重於左腦,或是側重於右腦的狀況。但是,側重的意思並不表示只有左腦負責這個特定的能力,右腦就完全置身事外,通常關鍵在於左右腦啟動的快慢。
當我們說某項能力主要由左腦負責的時候,意思是左腦會優先啟動與這項能力相關的機制。在多數的情形下,左右腦都會共同活動,來負責完成某項任務。
也就是說,「側重」不意味著「完全掌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全腦」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左右腦的協作;縱使某項能力的發育,在早期側重於左腦或是右腦,當我們在訓練孩子的時候,很難做到只訓練左腦,或是只訓練右腦。最重要的是,要在對的時間給予大腦所需要的訓練。
另外,還有一個相關的迷思就是性別對大腦發展的影響。人們會認為女性左腦發展比較好,所以語言能力較好;男性則是數學能力好。實際上,男性跟女性在能力上的差異沒有明顯不同,腦部的發展也沒有明顯差異。附帶一提,左腦、右腦到底哪一個和邏輯思維,哪一個和藝術、創造力比較有關係,也是沒有定論的。
總的來說,要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除了了解先天上的發育敏感期之外,就是多給予適當的刺激,並且在對的時間點給予刺激,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以視覺發育為例,因為發育的敏感期是出生至六個月大,就該在這段時間多給予符合難度的視覺刺激,像是黑白對比的大方塊,就能促進孩子視覺腦部區域的發育。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刺激」,不是什麼電擊或是什麼驚險的項目,而是環境給孩子提供的學習機會。例如一首歌,甚至一個音符,就是對聽覺的刺激;一項運動,或是一個動作,就是對大腦中運動系統的刺激。
請大家千萬要記得,大腦的發育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所以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狀況來做調整,不是看到書上說幾個月大是什麼能力發育的敏感期,就只針對那個能力去做學習。書上所列的標準只是幾千幾萬個孩子的平均水準,一個孩子可能會低於這個水準,而另一個則可能會高於這個標準。你的孩子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現不夠標準,但是另一方面會遠遠高於平均水準,這些都是不一定的。我們一定要了解到,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如何提升大腦運作效能
在前面我提到了大腦發育的特性,也強調要在對的時間給予孩子適當的刺激,對於孩子大腦的發育最有幫助。而除了促進大腦的發育之外,我們還能夠透過一些做法:多做練習和使用正確的策略,來提升大腦運作的效能。
#多做練習
熟能生巧可以說是一個優良傳統了,這個辦法對於提升大腦運作非常有效,原因是重複練習可以強化神經元之間連結的形成。我在第一章也提到過,學習的效果就體現在腦細胞之間形成連結,而這種連結越強,就能讓大腦的運作更有效率。就好像要搭捷運去某個目的地一樣,如果捷運路線有越多交錯點,你就不需要繞遠路,而是可以透過轉乘,快速抵達目的地。
但是多做練習並不表示要一直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那樣做不僅沒什麼成效,而且容易厭倦,降低興趣。正確的做法是:用不同的方式來重複學習同樣的東西,以及分散練習。
˙用不同的方式重複學習同樣的東西˙
就拿學古詩來說,當我們要教孩子學一首古詩,不是反覆讓孩子背誦,然後強迫他認識詩中的字。我們可以先念詩給孩子聽,或者讓他朗讀出來。因為大腦天生對節奏敏感,透過念詩的方式,詩的節奏感和韻律可以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腦。此外,還可以用唱歌,或者打節拍、比動作的方式,熟悉古詩的節奏,幫助記憶。背詩的時候,也可以用玩遊戲或是給孩子出題的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自然學習。
等孩子大一些了,再去深入了解詩中的字和領悟文字之美。這些做法都重複了孩子對古詩的認識,但是用了不同的媒介,一舉多得。因為孩子一方面對於古詩有了更多認識,而不是單純機械式記憶;另一方面,孩子每次的學習都調動了許多感官,能夠讓他對於學習詩歌更有興趣。
˙分散練習˙
所謂分散練習,就是把時間切割成區塊來學習。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如果長時間的練習,不僅容易疲勞,孩子在幾分鐘後也可能完全無法專注,根本無法達成預期的效果,而分散練習可收到比較好的學習成效。分散練習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是和記憶有關。把學習時間切割成好幾塊,這樣每次學習都會在不同的情境中。就拿前面背詩的例子來說,在念詩環節拍著手打節拍,在唱詩的時候播放音樂,這些都是不同的情境資訊,能給孩子不一樣的刺激。以後你每次拍手或播放那首歌,孩子就會想到當時念的那首詩。這其實是一個記憶策略,背後的原理會在後面有關記憶的章節中詳細介紹。
分散練習和要用不同的方式練習,原理都是類似的,都希望透過更多元的經驗,來穩固學習的成效。
#正確的策略
除了多做練習之外,另一個很根本的做法就是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策略,也就是說引導孩子該怎麼學習,該怎麼面對生活的各種狀況。更通俗來講,就是教孩子怎麼做事情,例如怎麼整理東西、怎麼做行程規劃、如何烹飪等等。
其實我很理解爸爸媽媽們的想法,教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太熟練一件事情,要教導別人去做這件事情時,往往會忽略一些小細節,造成別人沒有辦法學會。這是因為教導者和學習者之間的知識落差太大,導致會有這樣的狀況。而做為成年人,我們和孩子的落差肯定更大,孩子對於很多事情都還不理解或者沒有辦法理解,以至於要引導孩子做事情的時候,需要很多解釋。不過,只要多從學習者(孩子)的出發點來思考,你就能夠引導他學習正確的策略。
舉例來說,教孩子數數的時候,你有沒有讓他去數東西呢?
比如孩子眼前有很多蘋果(如上圖左),他很自然的會一個一個數,數錯了又要從頭來。這樣的做法很容易犯錯,而且相當沒有效率。如果我們先把蘋果排列好(如上圖右),孩子在數有幾顆蘋果的時候,就記得住從哪開始到哪裡結束。只是這樣一個小舉動,就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還符合他的記憶能力。
■心理學家爸爸之單元小任務
在這個單元中,介紹了大腦的發育特性,請你回想一下,回答下面的問題:
【是非題】
( ) 1人類大腦只開發了10%。
( ) 2孩子如果到青少年期才開始學習外語,就不能達到很高的熟練度了。
( ) 3某些能力會側重於用到左腦,或是側重於用到右腦。
( ) 4某些能力只會用到左腦,或是只會用到右腦。
( ) 5熟能生巧的意思是要多做練習,只有一直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才能學會。
…………………………………………………………………
知覺力遊戲③【小偵探】
隨時隨地都能玩,創造刺激豐富的環境,讓孩子盡情探索
準備材料:任何東西,比如小玩偶、文具、球類等
鍛鍊能力: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創造力
難易度:●○○
給孩子特定的感官線索(像是摸起來黏黏的),並且準備一些物品(橡皮筋、鐵尺、抹布等)讓孩子探索,請孩子找出符合這個屬性的東西(在這個情境下,孩子要選擇橡皮筋)。
一開始提供的感官線索可以比較常見。比如讓孩子去找摸起來毛絨絨的東西,孩子可能會從玩具箱拿起一隻米飛兔。當孩子掌握遊戲規則後,你就可以發揮創造力把難度提高,給孩子描述一些他不熟悉的感官線索,比如搖晃時會有聲音(如鈴鐺、萬花筒等);用手壓下去會覺得黏黏的(如麵糰、餃子肉餡、水彩顏料等)。
〔進階〕多感官線索和混淆物 難易度:●●○
如果孩子比較熟悉遊戲了,可以嘗試一次給超過一個線索,並且準備一些混淆的物品(就是只符合其中一個線索的物品)增加遊戲的樂趣。比如線索是「圓圓的,扔在地上會發出砰的一聲」,然後給孩子各種球類玩具來選,備選答案有乒乓球、礦泉水瓶、氣球、網球。
正確的答案是「網球」。如果孩子的答案是乒乓球,你可以引導他想想看,「乒乓球扔在地上是什麼聲音?聲音大嗎?是清脆的,還是沉悶的?」
注意哦,如果你的寶寶年齡還小,這些備選答案都需要是實物,實際呈現在孩子身邊,讓他能真正地去感受。寶寶答對了以後,你可以給他一個抱抱,或者用大拇指在他的額頭上蓋個章。
假如你家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你可以直接告訴他備選答案,或者畫出來,讓他回想這些物品帶來的各種感受。如果孩子答對了,你可以給他加10分,看看孩子一共能加多少分。
最後要提醒的是,這個遊戲有一個風險,當孩子對各種物體的屬性越來越了解後,他可能會反過來給你出題,準備接招吧!
…………………………………………………………………
知覺力遊戲⑦【小小記錄家】
在家裡進行,文字、繪畫或圖片,記錄形式不拘
準備材料:筆、紙,幫助孩子理解身體感覺的圖片(如冷、熱、痛、暈、睏等)
鍛鍊能力:平衡感和內省感,精細動作
難易度:●●○
請孩子記錄自己或是爸爸媽媽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例如剛運動完,可能是「肌肉酸痛,肚子有點餓,不過心情感覺很愉快」。
孩子如果還沒辦法一次記下那麼多資訊,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多準備一些表達感受的圖片,比如痛、暈、睏等,以及一些描述情緒的圖片,讓孩子用選擇圖片的方式做記錄,並鼓勵他多記錄不同感官的感受。
你也可以在跟孩子玩遊戲以後,問他感覺怎麼樣,引導他把感受畫出來。有段時間老二很喜歡玩【老鷹捉小雞】,玩過以後我就會問他:「感覺怎麼樣?」有時候他會說「真開心」,然後要求接著玩。這時他只描述了情緒感受,沒有說出自己的身體感受。
我接著問他:「我剛剛聽到你肚子咕咕叫了,你的小肚子是什麼感受呢?」
他會告訴我肚子有點餓,這就是對內省感的描述。我就讓他把「餓」的感覺畫出來。他畫了一個小人,肚子上畫了好多圈圈。
有一次,老二很開心地追著老大跑,跑了一圈又一圈,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我抱起他,問他為什麼哭。老二委屈地跟我說他「太累了」。
我說:「是不是覺得腿很累,跑不快了?」
老二:「追不上哥哥了。」
我說:「你跑太久,身體很累,就跑不快了。你現在是不是覺得腿酸疼,嘴巴乾乾的,身體流了很多汗?遇到這種情況,就是身體在提醒你,要喝水休息一會兒啦。」
老二點點頭。我鼓勵他把現在的感受畫出來。他畫了一個噴火的小人,頭上有很多點點表示汗水,腿上還畫了亂七八糟的圈圈。
畫完後,我在旁邊寫上「跑累的老二」。孩子往往是靈魂畫手,如果沒有文字輔助,過一陣子再看這幅抽象畫,可能就完全忘記當時發生了什麼。寫上字後,這張圖片就成了一張感受卡片。
下次你再和孩子回顧這種感受,拿出「跑累的老二」問他,還記不記得「累」是什麼感覺的時候,可以指著噴火的嘴巴、頭上的汗水和畫著圈圈的腿提示他。這些都是對身體狀態的描述。不斷地記錄後,孩子對身體的感受會理解得越來越好。
…………………………………………………………………
記憶力遊戲③【中文字刮刮樂】
在家裡進行,讓孩子自己開獎對答案超好玩
準備材料:紙、筆,覆蓋膜或卡片、貼紙
鍛鍊能力:記憶的編碼與提取,識字
難易度:●●○
前面介紹的【文字接龍】和【字牌】遊戲,雖然都能夠提升孩子的記憶力,不過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欠缺挑戰性。再分享我最近常跟老大玩的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叫做【中文字刮刮樂】,就像買刮刮樂一樣,刮了就馬上知道結果,非常刺激。
我家老大經常寫錯字,針對這個問題,我就發明了這個遊戲:在紙上寫下幾組同音字,每組同音字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比如其中一組是「打扮」和「打伴」。「打扮」是正確的,另一個「打伴」的「伴」,是「夥伴」的「伴」。我在正確答案「打扮」旁邊畫個圈,用覆蓋膜封上,然後讓老大猜答案。他每猜一個答案,就要刮掉對應的灰色膜,看自己有沒有答對。
〔變化〕就地取材也能玩漢字揭秘 難易度:●●○
如果沒有用覆蓋膜,也可以用卡片或小貼紙,把圈出來的答案遮住,改成玩【漢字揭秘】遊戲。
當老大猜中一個後,我會跟他說:「確定嗎?如果確定的話,可以拿開卡片看看。」
老大就會興奮地去開獎。如果看到圓圈,他會非常開心;沒有看到圓圈,我也會為他講解字的意思,讓他明白為什麼是這個組合。
還是拿「打扮」來舉例吧。比方說,我會告訴老大:「人字旁的『伴』通常和人有關,比如你的小夥伴,是陪著你玩耍的小朋友。而『打扮』需要動手,所以是提手旁的『扮』,是裝飾、化妝的意思,你在幼兒園曾經扮過孫悟空,就是這個『扮』。」這種解釋就是給漢字編碼的過程。
一旦我們將這些資訊轉化為孩子大腦可以理解的信號,孩子往往就會對兩組同音字有更深的認識,多重複幾次以後他就懂了。
刮刮樂也好,卡片揭秘也好,自己開獎這環節非常吸引孩子,我家老大超愛玩這個遊戲,也因此減少了很多老寫錯字的問題。
第二章 逼孩子努力,不如給他學習力
大腦的發育和孩子的學習是息息相關的,但是,你真的了解大腦是怎麼運作的嗎?我想先簡單測試一下,請大家回答幾個問題:
⑴你是否相信人類大腦只有10%被開發了?
⑵你是否相信所謂的右腦開發?
⑶你是否相信聽莫札特音樂就能提升孩子的腦部運作?
如果這三件事情,你都相信,那麼就有點麻煩了。
因為你被騙了,這些資訊都不正確。我暫時不一個一個說明為什麼這些資訊是錯誤的,就先談談為什麼很多人會相信這些腦科學的謬論吧。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對於大腦的運作都不熟悉,在面...
目錄
〔推薦序〕全面啟動學習力 曾敬梅
〔推薦序〕為未來準備的全球學習力 耿嘉琪
〔前 言〕破除學習三大迷思
Part 1|你真的認識學習嗎?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學習很難?
學習是什麼?
我們是怎麼學習的呢?
第二章 逼孩子努力,不如給孩子學習力
大腦的發育特性
如何提升大腦運作效能
Part 2|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力?
──親子小遊戲,玩轉學習腦
第三章 知覺力:學習的觸發器
知覺是什麼?
知覺與學習的關係
如何提升孩子的知覺力
✔多元的感官體驗
✔感官資訊整合
- 知覺力遊戲❶ 猜猜這是什麼
- 知覺力遊戲❷ 找一樣的東西
- 知覺力遊戲❸ 小偵探
- 知覺力遊戲❹ 探索達人
- 知覺力遊戲❺ 靜坐體驗
- 知覺力遊戲❻ 玩偶生病了
- 知覺力遊戲❼ 小小記錄家
- 知覺力遊戲❽ 模仿大賽
第四章 注意力:保持長時間高效學習的利器
注意力是什麼?
注意力對學習的影響
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在對的時間,注意該注意的東西
✔訓練收放自如的注意力
- 注意力遊戲❶ 聽媽媽講故事
- 注意力遊戲❷ 數字迷宮
- 注意力遊戲❸ 撲克牌排順序
- 注意力遊戲❹ 手指小推車
- 注意力遊戲❺ 趣味跳圈
- 注意力遊戲❻ 氣球大作戰
第五章 記憶力:為什麼孩子能記住動畫細節,卻記不住課本知識?
記憶是什麼?
記憶與學習的關係
如何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讓孩子樂在其中
✔幫孩子建立記憶策略
- 記憶力遊戲❶ 文字接龍
- 記憶力遊戲❷ 字牌
- 記憶力遊戲❸ 中文字刮刮樂
- 記憶力遊戲❹ 生活中學古詩
- 記憶力遊戲❺ 分類記憶
- 記憶力遊戲❻ 找朋友
- 記憶力遊戲❼ 還需要什麼
- 記憶力遊戲❽ 照片裡是誰
第六章 思維力:我們理解世界的底層演算法
思維力是什麼?
思維力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如何提升孩子的思維力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的小遊戲
- 思維力遊戲❶ 小寶當家
- 思維力遊戲❷ 提意見
- 思維力遊戲❸ 不一樣的繪本
- 思維力遊戲❹ 兩兩配對
- 思維力遊戲❺ 猜猜我是誰
- 思維力遊戲❻ 國王的規則
第七章 規劃能力:讓孩子生成自己的學習地圖
什麼是規劃能力?
規劃能力與學習的關係
如何提升孩子的規劃能力
✔訓練按照步驟完成任務
✔鍛鍊解決突發狀況
- 規劃能力遊戲❶ 按指令搭積木
- 規劃能力遊戲❷ 按指令找東西
- 規劃能力遊戲❸ 餐桌小管家
- 規劃能力遊戲❹ 天平傾斜了
- 規劃能力遊戲❺ 破壞大王拆拆樂
- 規劃能力遊戲❻ 準備去兜風
Part 3|要讓孩子樂在學習,你可以選擇這樣教小孩!
──運用行為科學養成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第八章 沒有動機,怎麼可能學得好
不同類型的動機
專家都說外在動機不好,真的嗎?
該怎麼激起孩子的內在動機?
接受每個孩子都有其極限
第九章 幫孩子培養一些好習慣,讓他們受用一輩子
保持主動學習的心
串聯知識點
事前預習,事後複習
第十章 管好自己的情緒,學習更高效
讓孩子開心學習就足夠了嗎?
打造愉悅的學習體驗
如何協助孩子管好自己的情緒
第十一章 有好的生活習慣,是學習最棒的養分
飲食對學習的影響
運動對學習的影響
冥想對學習的影響
睡眠對學習的影響
第十二章 培養學習力是一生的事
影響學習力的人
影響學習力的物
幫孩子打造專屬的學習方案
〔寫在最後〕對於學習的六個建議
✔第一個:多考試
✔第二個:寧願懶惰也不要勤快
✔第三個:善用潛意識
✔第四個:玩弄感情
✔第五個:把自己當成一個失憶的人
✔第六個:勇敢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附錄:單元小任務–表單範例、答案與說明
參考文獻
〔推薦序〕全面啟動學習力 曾敬梅
〔推薦序〕為未來準備的全球學習力 耿嘉琪
〔前 言〕破除學習三大迷思
Part 1|你真的認識學習嗎?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學習很難?
學習是什麼?
我們是怎麼學習的呢?
第二章 逼孩子努力,不如給孩子學習力
大腦的發育特性
如何提升大腦運作效能
Part 2|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力?
──親子小遊戲,玩轉學習腦
第三章 知覺力:學習的觸發器
知覺是什麼?
知覺與學習的關係
如何提升孩子的知覺力
✔多元的感官體驗
✔感官資訊整合
- 知覺力遊戲❶ 猜猜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