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益智小說心情閱讀的科普書,一起輕鬆探索這個未知的天空。
◎作者以其理工基礎加上多年自學研究,提出對宇宙運行理論之研究心得與獨特分析。
◎全書穿插作者繪製的宇宙天文相關圖表,搭配文字閱讀,讀者更能體認宇宙的運動意涵。
◎書中涵蓋各項天文物理知識,簡單易懂,能輕鬆閱讀,值得宇宙天文愛好者參考。
★作者繼《地球運轉論》(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1988,與戴明國合著發表)後,又一科普好書!
★以「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的理論出發,探討「磁」和「磁力感應」對宇宙生命循環的關係!
一切星團的運動,都是由於「磁力感應」――磁場相推斥力與相吸引力的作用,相推斥力使原礦物質產生靜止的平衡,相吸引力使星體物質產生有規律的星際運動;由於大爆炸的發生,產生向外的強大推力,造成了星團的旋轉運動,旋轉運動使星團的中心,產生了巨大的內聚壓力,而形成「黑洞」,產生巨大的「單向磁力」,成為星團磁場的中心,吸引著星團內所有的恆星(系)往中心移動,同時將黑洞所產生的星塵物質,從上下兩側推向星團的外圍,聚集形成擾動的星雲,又在星雲裡面誕生了恆星;恆星從誕生到死亡,死亡後再生,使星團的質量不滅,循環不止而生死不息。
作者在研究「萬有磁力感應運動」時,曾設計製作的「多功能地球行星儀」和「月態活動轉盤」,兩件作品都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的「中華民國第一屆教育展覽會」,
被列為教具類「佳作」,作品並獲得中華民國、美國和德國專利。
1988年,作者將研究所學整理成《地球運轉論》一書,二十多年來亦持續投入研究,將新增的內容與電腦繪圖重新編著為此書,以「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的理論為出發,進而啟發科學的新思想,開展科學的新層面,創造科學的新領域。期待能對後學者有所幫助,繼續「尋找過去」與「探索未來」。
作者簡介:
曾水潭
籍貫:臺灣‧彰化
年齡:68歲(民國41年生)
通訊信箱:zenstan1@hotmail.com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宇宙星團的「萬有磁力感應運動」
主張:宇宙星團的運動與生命,都是由於「磁力感應」作用,所產生的循環與演化。
開宗明義:一切星團的運動,都是由於「磁力感應」――磁場相推斥力與相吸引力的作用,相推斥力使原礦物質產生靜止的平衡,相吸引力使星體物質產生有規律的星際運動;由於大爆炸的發生,產生向外的強大推力,造成了星團的旋轉運動,旋轉運動使星團的中心,產生了巨大的內聚壓力,而形成「黑洞」,產生巨大的「單向磁力」,成為星團磁場的中心,吸引著星團內所有的恆星(系)往中心移動,同時將黑洞所產生的星塵物質,從上下兩側推向星團的外圍,聚集形成擾動的星雲,又在星雲裡面誕生了恆星;恆星從誕生到死亡,死亡後再生,使星團的質量不滅,循環不止而生死不息。
前言:當宇宙剛開始,「大爆炸」發生之後,造成了「大分裂」(在第二章〈宇宙的誕生〉中詳述),龐大的物質,瞬間被往四面八方成放射狀快速的推開,使宇宙成為一個圓球狀的樣貌。物質由於運動而產生能量,運動更使質量互相的推拉壓擠,各自形成許多個獨立旋轉運動的集團,也因為有旋轉才能不停的往外移動,各個集團的外圍因旋轉而產生了吸力,沿途將周圍的太空塵埃物質,和本身的恆星物質及外圍的星塵物質向內部吸入,產生向中心的擠壓力量,形成黑洞,成為一個個有生命循環而且是獨立的星團。
爆炸的物質由於被大爆炸的力量快速的推開,產生旋轉運動沿途繼續的吸入塵埃物質合併成為星團;外圍的塵埃物質和星塵物質被旋轉的星團吸入,形成一團團擾動的星雲,物質在星雲裡面互相的合併(碰撞、聚合、加大),恆星於是成形而誕生,在星團外圍的星雲裡面,不斷的誕生無數新的恆星;同時星團的旋轉亦產生強大的內聚力,向中心推擠產生壓力,啟動了黑洞的「反核熔反應」,產生有兩條以上,大小大概相等,而且平衡對稱的「單向磁力帶」的磁場,(在圖二中,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星團裡面,有明顯的R、S、T三條單向的磁力帶),星團的正面就類似一個雙面飛盤,磁力帶就像是運送恆星的「輸送帶」,又像是一條緩慢流動的河流一樣,吸引並固定住所有的恆星系,往星團的中心「黑洞」方向前進。
由於星團就像飛盤一樣的在自轉,所以在「恆星輸送帶」上的恆星,和「星塵輸送帶」上的星塵物質,除了往內或往外的移動,同時也隨著星團在轉動,行進的路徑就都成為一條曲線。
「單向磁力帶」,就是星團的黑洞進行「反核熔反應」時,所產生的能量,當恆星進入黑洞後,物質的熱和光都被黑洞的壓力所吸收,能量被轉換成為星團的「單向磁」磁場,產生「單向磁力」,才能夠不斷的感應吸引著所有的恆星(系),往星團的中心「黑洞」來移動;剩下來的恆星物質,被「單向磁力」產生龐大的重力「壓縮冷卻」,爆裂分解成為具有「原生磁」,而且是冰冷的「星塵物質」,從黑洞的上下出口被推斥排擠出去,往星團的外圍飄散聚集成為星雲,又在星雲裡面不斷的誕生了恆星,這個黑洞「反核熔反應」的機制,使星團的恆星系,從誕生到死亡,然後又再生,形成一個不停的星體生命循環。
一、「磁力感應運動」
(一)「物質磁性」的產生與「磁力感應」的方式
在宇宙間存在著三種不同「物質磁性」的「自然磁」:
1.「原礦」的磁
塵埃物質和星塵物質在「絕對零度」狀態下自然產生的「原生磁」;「原生磁」是物質冷卻失去熱量到「絕對零度」時,爆裂成圓球體透明結晶的「原礦」自然所產生的「磁」,這種磁力線呈放射狀正極在內負極向外,都是屬抗磁性的,具有「相推斥」的性質,使「原礦」會彼此互相推斥,不會互相融合,不會產生相互運動,所以能一直保持著靜止平衡的狀態。
2.星團的磁
星團黑洞「反核熔反應」所產生的「單向磁」;「單向磁」對恆星磁場產生往黑洞單向的吸力,對星塵物質產生往星團外圍單向的推力,使星團的物質進行單向循環運動,如心臟壓縮使動脈與靜脈血管進行單向輸送血液的情形一樣。
3.恆星的磁
恆星「核熔反應」所產生的「雙向磁」;「雙向磁」成正負兩極,磁力線環列,正負極相接續,與行星磁場產生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磁力感應」,使星際和萬物之間產生鎖定、聯結與運動,就像太陽系一樣。
宇宙不是「無中生有」;大爆炸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質量也不會「無限的膨脹」。
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必先有一個「大熔合」的醞釀,然後在產生「大爆炸」的同時,也造成了「大分裂」,於是宇宙就同時誕生了數十億個大小不等的星團……醞釀「大熔合」的壓力與產生「大爆炸」的張力是對等的,沒有「大熔合」形成的壓力,就沒有足夠的張力產生「大爆炸」。如果沒有「大爆炸」的發生,星團不會向外飛散開去,星體不會產生運動,宇宙就不會繼續的膨漲加大,萬物也不會出現生命。
「宇宙」是由於「大爆炸」誕生數十億個星團而開始的,而星團是因為有了旋轉運動,才產生「黑洞」進行「反核熔反應」,才能使星團的生命不斷的循環下去,直到永遠。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曾歷經了大約140億年的時間進行著「大熔合」,不斷的積累質量和蘊釀它的爆炸能量。
第一章 宇宙星團的「萬有磁力感應運動」
主張:宇宙星團的運動與生命,都是由於「磁力感應」作用,所產生的循環與演化。
開宗明義:一切星團的運動,都是由於「磁力感應」――磁場相推斥力與相吸引力的作用,相推斥力使原礦物質產生靜止的平衡,相吸引力使星體物質產生有規律的星際運動;由於大爆炸的發生,產生向外的強大推力,造成了星團的旋轉運動,旋轉運動使星團的中心,產生了巨大的內聚壓力,而形成「黑洞」,產生巨大的「單向磁力」,成為星團磁場的中心,吸引著星團內所有的恆星(系)往中心移動,同時將黑洞所產生的星塵物質...
作者序
創造,皆由於「靈動而生」;生活中每一件事物的創新,都會讓人耳目一新,愛惡立判;然而一個創新的理論,是前所未有,書上不曾見,老師也沒教過,總是會讓人一時難以置信,不能輕易的被接受。要使一個人能夠堅持創造力,單獨的前進,的確很孤寂,需要有能力,更要有勇氣和堅定的耐心!
當初作者只憑著高工木模科的粗淺所學,畢業後進入南隆鋼鐵,學習冶煉鋼鐵的技術,退伍後進入永輝興電機,從事生產馬達的品質管制、電腦製圖設計和生產線的管理等工作,對於機械零件製造的加工技術、機器結構的設計原理、電動機及發電機等基本電學和磁的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些從實際的工作經驗中,所得到的理論基礎和設計能力,幫助我在研究「地球自轉軸心直立、繞日運轉軌道傾斜」,及宇宙星團「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等論述時,能夠設計製造出「多功能地球行星儀」,以模擬太陽系行星運行的形態及地球四季的形成,用來引證「磁力感應」對宇宙運作的正確性。這些年來創新理論的研究歷程,作者的確感到很孤寂!
一直以來,人們都是站在地球上觀察太陽和其他行星的繞行,所看到的結果是「將地球繞日運轉的軌道面設為水平、使地球自轉軸心成為傾斜23.5°」,因此未能被廣泛的推廣出去。在這幾百年以來,地球儀都被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作解說,它必須被製作成自轉軸心為23.5°的傾斜支架,才能方便解釋地球四季日照的變化,所以傾斜23.5°的地球儀,就一直被沿用至今,以為地球就是傾斜的在運轉;其實地球是被太陽磁力浮托鎖定,懸浮於太空中,當地球在做繞日的旋轉運動時,與太陽同極磁力的相推斥力,使地球同時也產生軸向的移動,因此形成一個與地球赤道成23.5°的傾斜軌道,這正是「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的結果。
有科學家在2010.11.29 Discovery《宇宙有道理》電視節目中指出:在十年前(西元2000年以前)科學界還不知道有「暗物質」,產生「暗能量」在影響著宇宙的運作;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不知道「暗物質」、「暗能量」是什麼?
作者認為:科學家們所謂的「暗物質」,就是帶著「原生磁」的「塵埃物質」和「星塵物質」,就是「原礦」;而所謂的「暗能量」,
就是:「原礦」所帶的「原生磁」,即「原礦」的「磁」,宇宙的任何物質都帶有「磁」;磁,藉由「感應」,可以「接續」物質和空間的磁場,產生引力(重力)、相推斥力(浮力)和磁力線的相切割(扭力),能鎖定物體並帶動物體,感應物體產生動能,使物體產生運動;整體而言:這就是「宇宙的磁力感應運動」;在二十多年前(1988年),作者就已經在《地球運轉論》著作中提到,宇宙星團的「萬有磁力感應系統」的論述,主張:宇宙中星際間的運動,都是由「磁力感應」作用所產生的循環。
作者這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研究,與曾宜雯繼續的探討與辯證,增修了部分的章節內容,用通俗的敘述,並以電腦製圖,繪製成許多的圖說、表列,重新編著,以「萬有磁力感應運動」的理論為出發,作為貫穿宇宙生命循環的主軸,讓讀者們能夠更清楚的理解「磁」和「磁力感應」,對宇宙生命循環的關係,進而能「啟發科學的新思想,開展科學的新層面,創造科學的新領域。」更期待能使「後學者,更先進」,一起繼續的「尋找過去」與「探索未來」。這本書的創作目的,主要是要讓讀者對天文產生興趣,不會再繼續的對天文知識感到害怕,希望讀者能以讀一本益智小說的心情,輕鬆的來探索這個未知的天空;其次是能給天文愛好者作為參考。
創造,皆由於「靈動而生」;生活中每一件事物的創新,都會讓人耳目一新,愛惡立判;然而一個創新的理論,是前所未有,書上不曾見,老師也沒教過,總是會讓人一時難以置信,不能輕易的被接受。要使一個人能夠堅持創造力,單獨的前進,的確很孤寂,需要有能力,更要有勇氣和堅定的耐心!
當初作者只憑著高工木模科的粗淺所學,畢業後進入南隆鋼鐵,學習冶煉鋼鐵的技術,退伍後進入永輝興電機,從事生產馬達的品質管制、電腦製圖設計和生產線的管理等工作,對於機械零件製造的加工技術、機器結構的設計原理、電動機及發電機等基本電學和磁的...
目錄
作者序
◎第一部
第一章 宇宙星團的「萬有磁力感應運動」
一、「磁力感應運動」
二、「黑洞」
三、太陽的家族成員
四、恆星系的一生
五、恆星系的磁感應(太陽系的磁感應)
六、行星的磁感應
七、地球運行軌道的「遠日點」與「近日點」
八、恆星輸送帶上太陽移動曲線,對地球傾斜軌道的影響
九、「尋找過去」與「探索未來」
十、恆星系的形成(恆星的兩雄相爭)
十一、衛星
十二、結論
第二章 宇宙的誕生
一、大爆炸前的「大熔合」
二、「大爆炸」發生大分裂
三、結論
第三章 地球的運轉
一、日磁場的產生
二、地球磁場的產生
三、日磁感應值(Sm)
四、地球運行軌道的形成
五、地球的四季
六、地球「極軸」的改變
七、地球外殼變化
八、結論
第四章 月亮的運行
一、月亮的運行軌道
二、「閏」的由來
三、日蝕與月蝕
◎第二部
附說:主要論述
附說一、磁的特性
附說二、發現「原礦」,給「原礦」下定義
附說三、「磁力感應」對「物質運動」的限制
附說四、「時間」與「空間」
附說五、「時空」的範圍
附說六、「磁」和「宇宙的生命」的關聯
附說七、光、電、磁和磁的「磁振效應」
附說八、恆星的「核熔反應」與黑洞的「反核熔反應」
附說九、太陽內部的鐵質核心
附說十、有關「重力場」
附說十一、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
附說十二、地球的繞行曲線
附說十三、科學不是胡說八道
附說十四、恆星的軌道與行進速度
附說十五、宇宙大爆炸與星團的誕生
附說十六、宇宙的探索
附說十七、恆星系的形成(恆星的兩雄相爭)
附說十八、地球「極軸」的改變
附說十九、從地球觀測銀河星空,來確認太陽系的位置
附說二十、「磁力感應運動」的運用
附說二十一、上帝粒子
附說二十二、流星的出現
附說二十三、解釋名詞與雜記幾則
附說二十四、對「宇宙八大未解之謎」的解釋
附說二十五、後記
獻給讀者的話
附錄、陰曆四百年間增閏表
作者序
◎第一部
第一章 宇宙星團的「萬有磁力感應運動」
一、「磁力感應運動」
二、「黑洞」
三、太陽的家族成員
四、恆星系的一生
五、恆星系的磁感應(太陽系的磁感應)
六、行星的磁感應
七、地球運行軌道的「遠日點」與「近日點」
八、恆星輸送帶上太陽移動曲線,對地球傾斜軌道的影響
九、「尋找過去」與「探索未來」
十、恆星系的形成(恆星的兩雄相爭)
十一、衛星
十二、結論
第二章 宇宙的誕生
一、大爆炸前的「大熔合」
二、「大爆炸」發生大分裂
三、結論
第三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