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面對人眼中不可能的情況,人才會完全將「不可能」交託在上帝手中。
1865年6月,戴德生以10英鎊開設名為「中國內地會」的戶頭,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卻承載了上帝滿滿的應許。在戴德生充滿活力的領導下,內地會宣教士進入遼闊的中國並深入內陸宣揚福音,致力「將福音遍傳中國」。作者賴恩融如實記錄中國內地會第一個一百年(1865-1965)的奇妙經歷:他們無償事奉,卻從不負債;他們雇用了數以百計的同工,卻從未承諾任何薪酬;他們從未募款或開口要錢,卻得到超過百萬英鎊的奉獻。
本書獨特之處在於,提供了1905到1950年代初期中國整體教會的歷史,見證中國教會逐步成熟和中國教會領袖的興起,這也是中國歷史中劇烈動盪的時期。本書不僅是宣教史,也是少見的差會史,幫助我們看見上帝掌權的手如何在人類歷史中運作。
上帝的工作通常有三個步驟:從「不可能」,到「困難重重」,最後——「成了」。
——戴德生
作者簡介:
賴恩融(Leslie T. Lyall)
1905年生於英國切斯特。父親為佈道家,帶著家人到印度等地傳福音,傳福音及宣教的經歷深深印在賴恩融心中,最終上帝呼召他去到中國。
賴恩融於1929至1951年以內地會宣教士的身分在中國服事,期間深受楊紹唐影響,也曾與宋尚節配搭服事。1936年,他與第三代宣教士祝美蘭結婚。抗戰期間,賴恩融夫婦遷往貴州安順,接觸許多因戰爭遷往大後方的大學生,並帶領多人信主。戰後,賴恩融一家到了北京,繼續學生事工。直到1951年,因政局變化,他們被迫撤離中國,結束了三十多年在中國的服事。賴恩融回到英國繼續宣教工作,此一階段,因著他熟悉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的歷史,贏得「內地會先生」的稱號。
賴恩融寫過多部關於中國教會歷史的著作,除了本書外,另有:《中國教會三巨人》(Three of China’s Mighty Men)、《風雨中的教會》(Come Wind, Come Weather)、《萬有主宰》(God Reigns in China)等。
譯者簡介:
顧華德
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圖資所、達拉斯神學院碩士。現專職翻譯。
章節試閱
第1章
航向惡水
……不久前才取得醫師資格的戴德生無法忘懷他在中國見到的景象,以及中國百姓的愁苦與精神上的迷茫。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未曾聽過耶穌基督的好消息。那天早上,教會裡歡欣喜悅的基督徒和中國垂死的數百萬人形成的強烈對比,讓他感受到無法承擔之重。
幾個星期以來,他一直知道上帝正呼召他邁開大步,把福音傳給那幾百萬未得之民。然而,他整個人怯於承擔這個責任。他無法想像,一個他這樣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既沒有任何機構支持,也沒有任何富人資助,怎麼可能嘗試這種不可能成功的作為。他內心的衝突非常劇烈,甚至他的身體也吃不消。一個朋友邀約他到柏萊頓短期休假,希望海風對他有所幫助;但釋放他心中壓力的不是海風。那個星期日早晨,戴德生降服在上帝面前,接受祂賦予的使命,帶領一個先遣團隊,前往當時沒有任何新教徒和宣教士的中國11個內地省分和蒙古。旁觀的人可能會看到沙灘上那個孤單的身影突然停下腳步,走向一個座位坐下來。他在那裡打開隨身攜帶的聖經,閱讀〈約伯記〉19章23節:「惟願我的言語現在寫上,都記錄在書上。」接著他在頁面上緣寫下:「為24位甘心而能幹的工人禱告。柏萊頓,1865年6月25日。」在降服上帝的旨意後,戴德生緊接著做了這個禱告,毅然決然委身於這條不尋常的順服道路。多年後,戴德生提筆談到這件事時,說:
當我孤單在沙灘上,靈裡承受極大痛苦的時候,主馴服我不信的心,於是我降服了,獻上自己服事主。我告訴祂,一切的問題和後果都由祂承擔,因為身為祂僕人的我,責任就是順服與跟從祂,祂要指示、眷顧、引導我以及那些與我同工的人。
戴德生是在1853年首次奉派前往中國, 那時年僅21歲的他從利物浦啟程參與中國傳道會(Chinese Evangelisation Society)的事工。七年後,結婚成家了的他返回英國調養身體。他在療養期間,不但完成英國皇家外科學院(M. R. C. P)的研究工作,也把新約聖經翻譯成寧波方言。然而,在不得不返鄉的幾年間,他對中國百姓的深切關心絲毫未減。當時在中國的新教宣教士僅有91人,大多數都來自北美,分別屬於20個差會。他們的工作範圍僅限於12個沿海城市以及揚子江上游的漢口。戴德生竭力讓幾個英國差會關注龐大的中國福音工作,但終歸徒勞。這一切的工作量非常沉重,而且缺乏支持這麼龐大事工所需的財務資源。1865年4到6月這段期間,中國的需要更加迫切。難道真的一籌莫展?真的沒有任何人看到數百萬尚未信主的人即將滅亡,然後願意扛起這個重擔?如何才能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使命?上帝要他怎麼做呢?就這樣,到了6月25日這個關鍵日期。
戴德生回到倫敦的第二天,壓力一掃而空,他的太太幾乎認不出他。他在星期二前往倫敦市郡銀行(London and County Bank)。
他告訴櫃台行員:「我想開戶。」
「好的,先生。請告訴我您的姓名!」
「我不是為自己開戶,而是為中國內地會開戶。」
這就是「中國內地會」這個名稱首次出現,此一名稱簡潔的描繪出這個剛萌芽的差會未來的活動。
「您打算存多少錢呢?」
「就10英鎊,謝謝。」
行員或許會感到有點意外,但他一點也不知道這個從來不曾聽說過的組織,在面對這麼重大的使命時,根本沒有任何人力資源。正如已故陶恕博士(Dr. A. W. Tozer)的形容:「信心就是重新調整我們的眼光……信心就是在經歷生命中任何境遇的時候,定睛仰望那沒有難成之事的至高神。」
接下來幾個月,戴德生受邀到伯斯和都柏林舉行的代表大會以及北倫敦的密爾美會議中心(Mildmay Conference Center),他以中國為主題發表演講。愛爾蘭在1859年的大復興,已經預備好當地基督徒的心承擔這樣的挑戰。他徵召宣教士的禱告,逐漸得到回應。許多人響應他情詞迫切為中國的呼求而獻上自己。凡看似具備必要條件的弟兄姊妹逐一被挑選出來。雖然一般認為,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成為宣教士的要件,然而戴德生的需要非常大,因此他願意接受那些「資質平庸且才能有限的人」,前提是他們的品格和靈命符合要求……
戴德生夫婦在1868年將他們的總部從杭州遷移到大運河畔的揚州。13世紀蒙古忽必烈大帝在位時,馬可波羅曾擔任揚州總督。關於「洋鬼子」的最荒唐謠言迅速蔓延開來:傳說中,他們吃嬰兒,並且使用屍體的不同部位施行妖術。某個星期六,24名兒童失蹤的消息不脛而走。接著立刻有一群暴徒衝向差會……
英國的風暴卻方興未艾。一篇激烈反對宣教的文章出現在《泰晤士報》。在下議院的一場辯論中,基督教差會遭到正反雙方的猛烈攻擊與強烈辯護。薩默賽特公爵(Duke of Somerset)在上議院對各個差會發動激烈的攻擊;麥基主教(Bishop Magee;編按:主教一詞為聖公會用法,負責管理教區之事務。本書多次出現主教一詞,或許因聖公會為英國國教,而英國為早期宣教大國)在議院精彩的首次演說中做出壓倒性的反駁,主張任何英國人都有權利把聖經帶到中國,就跟棉花—或者鴉片一樣!他也提倡在條約下,宣教士應該具有跟商人同等的權利,得到同樣的保護。因此,這個從倫敦碼頭啟程,由無名小卒組成的默默無聞的團隊,在極短時間內就出乎意料的一砲而紅,名揚整個不列顛群島。這場暴動成為報刊的頭條新聞,而戴德生的名聲幾乎跟新任閣員一樣響亮。但是對他來說,整個事件讓他感到既痛苦又難堪。戴德生在當時以及事後,始終不曾要求對方賠償差會生命財產的損失。他根本沒有提出要求,也不樂見砲艇的保護。此舉只會傷害基督教的福音工作。然而,他對此已經無能為力。因此,當家鄉父老為此爭辯不已的時候,遠在揚州的戴德生正繼續禱告與籌劃下一階段的宣教工作。
第1章
航向惡水
……不久前才取得醫師資格的戴德生無法忘懷他在中國見到的景象,以及中國百姓的愁苦與精神上的迷茫。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未曾聽過耶穌基督的好消息。那天早上,教會裡歡欣喜悅的基督徒和中國垂死的數百萬人形成的強烈對比,讓他感受到無法承擔之重。
幾個星期以來,他一直知道上帝正呼召他邁開大步,把福音傳給那幾百萬未得之民。然而,他整個人怯於承擔這個責任。他無法想像,一個他這樣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既沒有任何機構支持,也沒有任何富人資助,怎麼可能嘗試這種不可能成功的作為。他內心的衝突非常劇烈...
作者序
序
為什麼學和如何學《金剛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佛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金剛經》。這個課程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透過逐字逐句學習《金剛經》經文,來如實地傳達理解《金剛經》的法義;第二,我們不僅僅局限於《金剛經》,要藉講《金剛經》的這個機會,完整系統地梳理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全面講解大乘佛法的理論體系和修證體系。達到這兩個目的,實現這兩個目的,在語言表達上通俗易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佛教誕生於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位當之無愧的思想偉人。近代德國有一位存在主義哲學家叫雅斯貝爾斯,這位先生是「軸心時代」這個命題的提出者,他總結過去三千年人類文明史──誰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力最大?影響力最深遠?他得出的結論是有四位聖者,對人類的文明影響最深遠。哪四位呢?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和耶穌。特別是到了近代,當大量的佛教典籍被翻譯成西方的語言文字之後,佛教對近代西方哲學、西方思想的演進,對一些思想大師,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在叔本華、胡塞爾、海德格爾、沙特、維特根斯坦這些哲學大師的著作、思想當中,都會清晰地看到佛教的影響。透過維特根斯坦,佛教對上世紀後半期產生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後現代主義的非本質主義,就深深地受到了大乘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思想影響。更應該強調的是,在當今,佛教的影響範圍還在不斷地擴大──從亞洲到歐洲到美洲,信徒的數量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也在穩步地增加。雖然佛教誕生了兩千五百多年了,但是他依然生機勃勃。
佛教徒當然要對釋迦牟尼的思想有個全面完整的理解,這是必須的;即便不是佛教徒,並不信仰佛教,但是對這樣一位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想家和佛教這樣一個思想體系,也應該有所瞭解,這是必要的。因此,我們要透過這次學習《金剛經》的課程,與廣大佛教徒和廣大愛好佛教的朋友們結個善緣,願大家一切吉祥。
下面我們就開始進入《金剛經》的學習。
序
為什麼學和如何學《金剛經》
從今天開始,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佛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金剛經》。這個課程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透過逐字逐句學習《金剛經》經文,來如實地傳達理解《金剛經》的法義;第二,我們不僅僅局限於《金剛經》,要藉講《金剛經》的這個機會,完整系統地梳理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全面講解大乘佛法的理論體系和修證體系。達到這兩個目的,實現這兩個目的,在語言表達上通俗易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佛教誕生於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位當之無愧的思想偉人。近代德...
目錄
〔序一〕反對勢力中的契機 戴繼宗著/吳望華譯
〔序二〕述說差會的歷史 /魏外揚
前言
歷史背景
第1章 航向惡水
第2章 芥菜種般的信心
第3章 往未知之地前進
第4章 信心的賞賜
第5章 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第6章 新世紀悲劇
第7章 後續發展
第8章 帝國崩潰
第9章 紅星升起
第10章 大撤退
第11章 「 進攻!」
第12章 復興
第13章 無法隔絕
第14章 危機
第15章 猶如一支大軍
第16章 有能力的不多
第17章 萬族
第18章 久攻不克
第19章 重重難關
第20章 阿拉之外別無真神
第21章 另一道曙光
第22章 反攻
第23章 走路的鞋
第24章 向標竿前進
附錄
一、附注
二、參考資料
三、譯名對照
〔序一〕反對勢力中的契機 戴繼宗著/吳望華譯
〔序二〕述說差會的歷史 /魏外揚
前言
歷史背景
第1章 航向惡水
第2章 芥菜種般的信心
第3章 往未知之地前進
第4章 信心的賞賜
第5章 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第6章 新世紀悲劇
第7章 後續發展
第8章 帝國崩潰
第9章 紅星升起
第10章 大撤退
第11章 「 進攻!」
第12章 復興
第13章 無法隔絕
第14章 危機
第15章 猶如一支大軍
第16章 有能力的不多
第17章 萬族
第18章 久攻不克
第19章 重重難關
第20章 阿拉之外別無真神
第21章 另一道曙光
第22章 反攻
第23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