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共學力,培養孩子無限的創造力!
放學後除了讓孩子上安親班,
其實還有其他的選擇!
讓主播夏嘉璐與共學老師黃于瑄,
分享課後共學的親身經驗,
告訴你如何打造邊玩邊學的共學環境,
提供超有創意的教案:
寶藏巖實境遊戲解謎之旅──讓孩子到現場場勘、規劃遊戲關卡,
遠到屏東的阿塱壹古道──一場鍛鍊身心的跋山涉水之旅
……
翻開本書就會發現,
孩子在共學的環境裡,
不僅學會如何與同伴相處溝通,
還能發掘自我優點,激發無窮的創造力!
從共學活動設計、探索自我、接觸大自然等學習內容,讓孩子在生活裡培養素質與創造力;作者更不藏私分享許多學團運作資訊,如學團費用與師資,親、師、生三方如何溝通、獲得平衡,提供家長一個嶄新的課後學習選擇。
本書特色
◆超用心!提供親師生都共好的教育觀念
夏嘉璐與黃于瑄以輕鬆的對談方式,分享從成立共學團以及運作過程中的教養理念,透過孩子間、親師間、甚至家長們之間的衝突與事件,學習如何溝通、建立共同理念等,給孩子正要上小學的雙薪家庭,一個全方位的教養參考。
◆超實用!不藏私分享共學團運作祕辛
本書清楚地寫出共學團運作的祕辛,如費用如何計算、怎麼找帶團老師與學伴,皆不藏私分享,讓你不踩雷、迅速掌握經營法則,為孩子撐起一片新天地。
◆超創意!教案設計大解析
提供創意教案的詳細規劃與活動過程,讓你也能帶著孩子一起做!例如學期計劃的寶藏巖實境解謎遊戲、自製臺灣歷史桌遊,甚至透過寒、暑假期間,規劃一趟金門自由行、阿塱壹古道之旅……從裡到外,好好充實小孩的體力與心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夏嘉璐
自2003年投入新聞工作,多次參與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採訪,也曾主持旅遊行腳、政治評論、人物訪談、議題探討等類型節目,現為TVBS晚間新聞主播、好消息「真情部落格」節目主持人,也擔任論壇、大型活動主持人,因為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對教育議題特別關注。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aChiaLu/
作者簡介/黃于瑄
1992年生,宜蘭人。大學唸美術,擅長從混亂中找本質,對小孩比對大人有耐心,喜歡跟小孩一起工作、研究玩具、不看食譜直覺式做點心、手縫衣、撿自然素材創作、玩墨汁等等,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小孩所有的可能,就如同藝術滋養我一樣,沒有對錯、好壞的價值判斷,我看見自己,看見每個孩子的需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光莒——小實光實驗教育校長
施以諾——知名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陳安儀——親職書籍作者/作文班老師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臺大電機系教授
劉清彥——童書作家/兒童節目主持人
劉慈惠——親子教養學者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李光莒——小實光實驗教育校長
施以諾——知名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陳安儀——親職書籍作者/作文班老師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臺大電機系教授
劉清彥——童書作家/兒童節目主持人
劉慈惠——親子教養學者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推薦序
推薦序
找回屬於自己的童年小時光
曾經,我很抗拒成為一個老師。沒想到後來我成為一個校長,一個在實驗教育體系裡辦學的校長。因著這樣的緣分認識了嘉璐和她的孩子,以及「學團」裡的老師。並且驚訝地發現,她竟是一手推生這個「共學團」的「團主」!在實驗教育浸淫多年,「共學團」之於我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早年在實驗學校裡,親師端常以「同村共養」(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概念將我們手邊的孩子帶大。但是看到這些年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共學團,更是看到家長對於傳統教養觀念的轉變。
嘉璐這本書無疑是一本組建「共學團」的「Guide Book」。透過她自己親身走過的歷程,真誠無保留地向您述說一個媽媽對於孩子教育的甘苦談。透過與于瑄老師的「真情對話」,Step by step 地帶著讀者,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心目中的「共學團」。(這真像建一個實驗學校)
一路讀來,可以看見年輕的于瑄老師。如何帶著孩子「共玩」、「共學」、「共好」。我彷彿也跟著文字神遊孩子的「寶藏巖攻略」、「阿塱壹走讀」。看著于瑄老師雲淡風輕述說學團裡孩子的衝突糾紛,如何排憂解患。看見她陪著孩子成長為孩子自己的樣貌,在時光流瀉的童年時光,閃耀著繽紛的色彩。這一切都源自於嘉璐的起心動念,想為孩子保留下最美麗的童年。我相信這一定可以給正在看此書的您一個動力,來吧~一起為孩子找回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小時光。
小實光實驗教育校長──李光莒
別叫海豚去唸老鷹學校
海豚跟老鷹,各是海洋與空中的佼佼者,但若讓一隻海豚去唸了老鷹學校,他一定會唸得灰心喪志、自卑滿溢,因為他就是不會飛。想一想,我們身邊有多少的人,曾經因為被放錯了位置、接受了錯誤的期待眼光,而導致他們總是「不及格」,看似是他們無法展翅翱翔,實則是旁人欠了他們一片水域。反之亦然。
這本《共學,共好:夏嘉璐的親師協力教養主張》,正是還給海豚一片水域、還給老鷹一片天空的好書!我所認識的夏嘉璐,親切、和善,但卻又觀點獨到,這本書的筆觸完全反映了我所認識的她,她在這本書中所談的理念有幾個讓我非常感同身受,包括人生不該「只為追逐分數而努力」、「乖,不該是家長對孩子最重要的期待,眼界才是」,這些都是傳統科舉文化中所缺乏的視野。當然,要堅持這些美好的視野並不容易,是以需要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走。
這本書的內容看似是講到許多「共學」的經驗與方法,但其實目的是要「共好」,是要大家一起變好,一起活出自己獨特的美好。而這種大家都一起變好的胸襟,在傳統孜孜計較於分數與排名競爭的教育觀中,很難見到,也著實珍貴。祝福看到這本書的所有讀者們,願我們的下一代都一起變好。
知名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施以諾
圓一個孩子不上安親班的夢
在教授「論說文」寫作課程時,我曾給學生出過一個題目:「小學生該不該上安親班?」結果孩子們是一口同聲的反對;還有一次我在粉絲團徵求「不寫評量卷、測驗卷」的安親班,也引起了無數家長的共鳴、讀者來信詢問。我想,下課後能讓孩子自由閱讀、接觸大自然、不用寫重複的評量卷……是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夢想。因此這些年來,有很多家長積極籌組課後的「共學團」,也有像「雅德賽思」這樣的平台,努力媒合家長和帶團老師,希望能為孩子圓一個「不上安親班」的學習夢。
像嘉璐和于瑄老師這樣能「以孩子為主體」設計規劃,徹底放下成績包袱、一路行來有始有終的共學團,真的如鳳毛麟角、十分不容易!她們以無比的寬容、耐心的溝通與付出,最終能體會「共學共好」的結果,不但令人佩服,也點出了共學要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放下一己擔憂,成就孩子的自我。
本書非常詳實地由親師兩方共同記錄,將組課後共學的步驟、技巧、注意事項,還有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溝通與磨合,十分坦誠地跟所有讀者分享,讓有興趣籌組課後共學的家長,能夠按圖索驥、減少執行上的困難,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參考。看著嘉璐和共學團的孩子在養分中成長的點滴,無論是山上尋寶闖關、歷史桌遊、外宿學習……都讓我十分感動:好幸運的孩子呀!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擺脫課後重複抄寫、責打怒吼的學習困境,擁有愉快的課後生活。
親職書籍作者、作文班老師──陳安儀
給予父母新的教育觀點與啟發
每個人,都一定有幫自己買衣服的經驗。一開始我們毫無主見,掛在商店架上的衣服,只要看起來不是很突兀,就買來穿了。但隨著一次又一次,我們照著鏡子,在探索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式與風格,最終並建立自己的品味與特色。
等到我們成家,有了孩子,看著他們進了學校,每天日復一日,上學,安親班,回家看3C,睡覺。奇怪的是,似乎被這個社會所制約,我們不再像挑選衣服,會嘗試著探索自己與孩子的「品味與特色」,反而大部分時候,只希望孩子跟其他人都一樣,下課去安親班,把功課寫完,然後考試不要搞砸。
在嘉璐這本《共學,共好:夏嘉璐的親師協力教養主張》書中,我們看到了她在育兒中的反思歷程。回憶她自己的童年,在罐頭式教育體系下長大的諸多無奈,如今當了媽,仍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女兒,下課後只有安親班可以去。在這本書中,她分享了經過各種嘗試之後,她找到了適合自己女兒特色的「安親共學團」。
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嘉璐並不是要藉由這本書,企圖呈現安親共學團的制式範本。事實上,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家長必須要費盡心思,才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並且招聚志同道合的家長與孩子,組成自有風格的共學團,才能讓孩子有歸屬感。對於家有小學階段孩子的父母,這本書或許可以帶給你替孩子組共學團新的啟發。
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黃瑽寧
持續學習,永保年輕
「人只要停止學習便老了。不管二十或八十歲,只要持續學習,就能永保年輕。」──亨利‧福特(Henry Ford)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腦中頻頻浮現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的這句話。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是知名主播夏嘉璐小姐,和課後共學團老師于瑄之間非常理性客觀的對話,剖析她們對小孩課後共學團的理念、課程設計與操作方式,還有她們對教育的觀點和想法。然而我在閱讀過程中,彷彿只看見了一群孩子,一群滿懷熱情、充滿好奇,而且積極主動求知學習的小孩子和大孩子。
他們盡情奔馳山野海濱,穿梭市街巷弄,去尋找、發現和探詢各種新奇有趣的事物,看見問題,尋求解答;他們絞盡腦汁,發揮創意設計各種方案,互相挑戰,從中爬梳知識,整理思緒,運用推理和思考,以堅持和毅力去達成目標;他們甚至認真地做著一些「蠢事」,在嘻嘻哈哈的遊戲中,學習各種生活與生存技能。儘管過程中會抱怨、碰撞和衝突,但他們也會把握契機去反省,學會和好、包容和尊重。透過這樣的學習歷程,大孩子滿足了童年的欠缺重新長大一次,小孩也琢磨鍛鍊出各種素養和能力,逐漸發展為獨立自主且具有思考力的個體。
這是一本談學習的書。談孩子如何在課後學習,老師如何學習帶領共學團,也談家長如何和小孩與老師在這當中一起「共學」,然後一起「共好」。這樣的學習不僅填補了制式教育無法完成的拼圖,也創造了親子間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童書作家、兒童節目主持人──劉清彥
營造可貴的學習路徑
一口氣讀完本書,心中浮現「好幸福」三個字;對共學的孩子,也是對選擇共學的爸媽。要為這小群不怕起步麻煩、不畏過程挫敗的爸媽喝采!面對諸多不確定的變數與挑戰,依然勇敢踏出,只因單純想要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下課時光,只因看重「積極慢活」的學習價值及教養,為孩子開啟了放學後得以跳脫「緊湊與制式」學習步調的一扇窗。
這個共學團在親師互信的協力下,非十全十美、也非一帆風順,但為孩子營造了可貴的3H學習路徑(動腦Head、動心Heart、動手Hand),過程中大人的苦水與汗水都值得了,因為幾年下來誠然幫助學習的主人,一點一滴培育了帶著走的人生真正重要軟實力,諸如自主思考、觀察判斷、策劃合作、問題解決、口語表達、人際關係、情緒覺察與管理等,這些能力都在真槍實彈的平實、平時生活體悟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洗禮與模塑。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一轉眼他們就長大了。什麼叫做「好」?什麼是「成就」? 什麼是「相對重要」?什麼是「絕對重要」? 父母面對教養諸多觀點的定義與態度,深深影響孩子後續的發展。在教養專業上三十多年,深感這看似簡單但重要的問題在在考驗愛孩子的爸媽,否能從孩子長遠的需要去做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抉擇與投資。
「唉,孩子下課後除了安親班,還有什麼另類的選擇嗎?」孩子在國小中低年級的爸媽,但如果這曾是浮現你腦海中的困惑,絕對不要錯過這本輕鬆易讀、作者實戰經驗下對於共學團的Why、What和How的精采分享!
親子教養學者──劉慈惠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推薦序
找回屬於自己的童年小時光
曾經,我很抗拒成為一個老師。沒想到後來我成為一個校長,一個在實驗教育體系裡辦學的校長。因著這樣的緣分認識了嘉璐和她的孩子,以及「學團」裡的老師。並且驚訝地發現,她竟是一手推生這個「共學團」的「團主」!在實驗教育浸淫多年,「共學團」之於我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早年在實驗學校裡,親師端常以「同村共養」(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概念將我們手邊的孩子帶大。但是看到這些年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共學團,更是看到家長對於傳統教養觀念的轉變。
嘉璐這本書無疑是一本組建「...
作者序
寫在前面/夏嘉璐
曾經我很抗拒當媽媽,現在我發現,當媽媽很好!隨著孩子成長不同階段,得要應付面對不同挑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當媽逾十年,從勞力到勞心,覺得自己愈來愈堅強(昂首握拳狀),某種程度也是一種自我成就達成!而說到孩子進入學齡後的這幾年,最讓我想要給自己拍拍手的「成就」,這個安親共學團絕對排名很前面,每次和其他家長聊天時,話題都不知不覺就導向「我們學團如何如何」,常常,我看到對方滿臉問號,對於安親共學是甚麼,顯然從未聽說,總讓我想起當年自己第一次聽到「安親共學團」的概念時,那種BINGO的興奮心情!
一直覺得很可惜,這幾年我們自己經歷了共學團帶給孩子們的各樣好處,但是大多數家長對於安親共學團卻相當陌生,也有很多家長聽了我的分享後就直喊太麻煩,直接放棄!隨著我們學團漸入佳境,身邊雖然開始有朋友受到激勵,為孩子在自家學區找人組團,但是一路走來卻顛簸辛苦,勉強撐一年就黯然解散;不久前也和另外一位家長閒聊間談起彼此的學團經驗,才知道當初他們的安親共學團也才兩個家庭(一家各兩個孩子)就出現理念不合的問題,只運作了一學期就拆夥。
當然我們自己經營學團也並不容易,但隨著時間累積,親師生也培養出專屬於我們學團的默契。在學團進入到後期準備收尾階段時,我就開始思考,安親共學團這麼好的教育概念,為什麼我們團能走這麼長的一段路,但很多團卻紛擾不止落得逃難般的結束?操作的過程中是因為我們做了、或沒做些甚麼,以至於最後出現不同結果?於是開啟了或許可以把這幾年的經歷整理出版的想法,希望把這本書能分享給像我一樣,不想把孩子送進安親班,又不知該怎麼安排他們課後生活的家長們有個參考,想告訴大家「除了安親班,我們還是有其他的選擇」。
雖然並非市場主流,但其實這幾年安親共學團已經愈來愈多,也有專門幫忙媒合學伴、訓練老師的機構,但是一個學團能順暢運作,關鍵還是在於學團內部的親師合作,基於同樣的概念,這本書我也邀請我們學團的老師,瑄老,一起合力完成。在有了把學團經歷出版的念頭後,我找了瑄老以親師對話的模式一起參與,並且在本書的最後章節也邀請其他家長與帶過團的教師分享回饋,希望提供讀者更多元的角度,來了解共學團是甚麼,能為孩子帶來怎樣的改變,更為關鍵的,是因為對我來說,共學團就是一個以孩子為核心,親師間必須不斷對話、齊心協力的團體,所以我們能夠一起共學,也共好,對於我們這一團的大人小孩,這都是滿有學習的一段路程!
起點/黃于瑄
為什麼是共學?我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知道過去因為工業社會需求,需要培養優秀精熟的工程師,教育走向了填鴨和灌輸,才能在短時間內累積龐大知識量,留下來的後遺症是人跟自然、生活情境脫節,而這些問題及影響在近年也浮出水面,引發各界對於教育改革的重視,直到去年新課綱終於上路,無疑也間接證明了課後共學的價值──在「生活裡」養出小孩自主學習的能力。
假若我們不刻意安排活動探索,帶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小孩到戶外健走,他自然就會表現出懼怕的樣子,並非是擔心走不完步道,真的令他裹足不前的是電視新聞上曾播放過毒蛇或山區土石流奪命的畫面,都還沒真的看到、聽到就被想像綁架,於是眼前的路就愈來愈狹窄、人也愈來愈脆化,基於這樣的看見所推的行動,相信都不會離共學的概念太遠。
在這個人人都能當老師的年代,有各種不同性質的共學團體,看得人眼花撩亂,其共同的特點是一起玩、一起學,但如果我們用心去看,就能看出差別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還是把孩子當客人,大人(父母、老師)才是主體,前者開展出來的內容就像一個有機體,會不斷靈活變動,不變的是本質裡有文化、知識及經驗的傳承,在裡頭我們看見前人在困境裡的人性光輝,進而去反思自身的獨特性,我要用什麼方式回應社會,以至於能夠開創未來。
回到自身,我不是一個教育權威專家,究竟可以給人帶來甚麼不同的視野與生命經驗,又剛好能夠切合共學路上的需要,那就是我自由地成為我自己,而這個自由的特質和我成長背景有絕對密切的關係,十五歲以前的我被家人嚴格軍事化管理,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十五歲以後的我就完全被家人野放,不在升學主義的脈絡下,讓我真的可以按興趣學習,自由的自己,也是我在帶共學努力想傳遞給孩子的教育方式,以此作為書寫的出發點,不敢說能寫得很完善,但我盡力表達。
寫在前面/夏嘉璐
曾經我很抗拒當媽媽,現在我發現,當媽媽很好!隨著孩子成長不同階段,得要應付面對不同挑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當媽逾十年,從勞力到勞心,覺得自己愈來愈堅強(昂首握拳狀),某種程度也是一種自我成就達成!而說到孩子進入學齡後的這幾年,最讓我想要給自己拍拍手的「成就」,這個安親共學團絕對排名很前面,每次和其他家長聊天時,話題都不知不覺就導向「我們學團如何如何」,常常,我看到對方滿臉問號,對於安親共學是甚麼,顯然從未聽說,總讓我想起當年自己第一次聽到「安親共學團」的概念時,那種BINGO的興奮...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01成立共學團之前
希望孩子的童年是甚麼顏色?
童年的缺口也是入口
為甚麼不選擇安親班?
嘉璐給家長的錦囊妙計:安親共學團停看聽
課後共學的價值
進學團要學習的事
接學團該教孩子甚麼?
于瑄給老師的錦囊妙計:共學老師該注意的大小事
Chapter02共學路上的好夥伴
透過各種管道找學伴
家長、老師共同編織支持網
從找老師到學團獨立運作
接下共學團後的新開始
親師間要建立彼此的信任
大家都是合作好夥伴
教育現場的監視器
發生了一起「霸凌」事件
當學團裡的孩子打架
在衝突事件裡練習溝通
Chapter03創意無限延伸的教案
學期計劃:爬山家庭日
創意是玩出來的
學期計劃:寶藏巖實境解謎遊戲
父母一同體驗孩子的解謎之旅
學期計劃:自製臺灣歷史主題桌遊
窩在基地也可以很好玩
暑期外宿:長征阿塱壹古道
學著放手、學會信任
暑期外宿:金門自助行
童年點滴都是美好回憶
Chapter04共學團結束以後
曲終人散情猶在
別叫魚去爬樹
放學後的另一個好選擇
彼此是最好的共學夥伴
從安親班走向共學團
太平洋彼端的學伴
從小孩身上長出來的立體感
當共學老師的日子
我們用心玩,學更多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01成立共學團之前
希望孩子的童年是甚麼顏色?
童年的缺口也是入口
為甚麼不選擇安親班?
嘉璐給家長的錦囊妙計:安親共學團停看聽
課後共學的價值
進學團要學習的事
接學團該教孩子甚麼?
于瑄給老師的錦囊妙計:共學老師該注意的大小事
Chapter02共學路上的好夥伴
透過各種管道找學伴
家長、老師共同編織支持網
從找老師到學團獨立運作
接下共學團後的新開始
親師間要建立彼此的信任
大家都是合作好夥伴
教育現場的監視器
發生了一起「霸凌」事件
當學團裡的孩子打架
在衝突事件裡練習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