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是人際交往的依據和有效溝通的指導,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就會處處碰壁,就會時時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質疑和責問。只有靈活而恰當地為人處世,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才能夠在錯綜複雜、荊棘叢生的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自由暢遊。本書立足於人情世故的必需與必然,從心理、性情、說話、辦事、人情以及學會拒絕、把握分寸等諸多方面入手,講例論證,以不斷拓展讀者的人脈圈,讓讀者抓住機會,贏得人生旅途的順利與成功。
作者簡介:
馮麗莎
大學歷史學專業畢業,資深圖書策劃人,長期從事文史、養生、經管、勵志、兩性心理、家教、傳記等多種題材的策劃撰稿工作,對圖書市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曾經參與出版的圖書主要有《要想有機會,就別慢半拍》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一本現代人必看的人情世故之道,一套社會人必知的做人做事法則。
名人推薦:一本現代人必看的人情世故之道,一套社會人必知的做人做事法則。
章節試閱
第十二章 不可忽視的人情禁忌
人情投資不可過度
一位女士結婚不久就離婚了,離婚的原因聽起來卻像天方夜譚。用她丈夫的話說:“她對我們太好了,我們都覺得受不了。”原來這位女士非常喜歡關心照顧別人,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務,色括買菜、做飯、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人包辦,別人絕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覺得好像住在別人家裡一樣。好事幾乎都被這位女士做盡,久而久之,全家人對這位女士忍無可忍,終於提出讓這位女士離開這個家庭。
互惠定律告訴人們,人們對別人給予的好處,總想進行同等程度的回報。但是互惠定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對別人適度地好,可能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如果對別人過度地好,送出過多的人情,別人將無法回報。這叫做“交往適度定律”。
在廣告公司上班的李某為人本分老實,工作勤懇。一天,他忽然對同事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我盡心盡意地對別人好,事事為別人著想,到頭來,卻不如自私的人受歡迎。”這個道理看似難懂,其實簡單。人有一種慣性,對一個人好,只能對這個人越來越好,加倍的好,這似乎是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對一個人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這個人可以理直氣壯地享受這種好。這樣一來,如果有一天對這個人的好不能讓這個人滿意,哪怕是一點點的不滿意,這個人的情緒就會發生強烈變化,之前為這個人所做的一切有可能被抹殺掉,這個人能記住的可能就是別人對這個人所做的那點不好。當一個人的好來得太容易,容易到這個人不懂得珍惜時,別人給這個人的好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天天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在這個眼裡也就一點都不值得珍惜。相反,當一個平日裡很冷漠的人突然表現出熱情的時候,往往可以讓人喜出望外。
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人情過度投資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第一,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生活和付出感情是個人成長的需要。處理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滿足這種需要,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一樣,就是人們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多於付出的。
人際交往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符合平衡原則。當一個人付出多而得到少時,就會想辦法讓對方補償,如果給別人的恩惠和人情太多時候,對方會覺得無法償還得到的恩情。於是就會產生“大恩不言謝”的想法,會想著某一天也要送類似的恩情。但是在沒有報恩之前,有可能會選擇暫時離開,因為對方一時承受不起這份未還的恩情。所以初入社會的人常犯好事一次做盡的毛病,以為自己全力以赴為對方做事會使雙方關係更融洽、更密切。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此與人交往人情投資不可過度,要留有餘地,要適當保持距離。愛付出的太多,會給對方增加壓力。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孩子卻一點不領情,其實是孩子承受過多壓力所致。與人交往也是如此,所以別把好事一次做盡,要給對方喘氣的機會,這樣雙方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第二,人情投資過度,會令對方對這種恩情感到麻木,時間久了,就不覺得自己對對方有多好。俗話說,“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說,對對方適度的好,對方會感激不盡,也會主動給予回報。
夫妻之間也是如此。有時妻子對丈夫太好,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事都對丈夫百依百順,反而讓丈夫輕視妻子的感情。因為人們對於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懂得珍惜。而對對方付出的不珍惜,反過來會引起對方的怨恨,結果在感情上形成了惡性循環,非常不利於夫妻感情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愛情關係中,一個人不要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而應該適當地向對方提出索取要求,以保持感情付出的平衡。只一味地付出,肯定會讓對方承受不了,這也是上述案例中那個女士被趕出家門的原因。
在公司工作也有這個規律。有的老闆一開始比較仁慈,給員工發較高的薪資。可是市場風雲變幻,在生產發展不順利,公司財務吃緊時,只好又降低員工的薪資,導致員工抱怨。作為老闆,應該在開始的時候就不能把員工薪資定得太高,因為提高員工的薪資員工當然高興,一旦降低員工薪資,員工自然就要抱怨。為了鼓勵員工的積極性,可以許諾年底發獎金,但那要以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為前提。
第三,一個人人情投資過度,對別人太好,容易讓別人覺得這個人心太軟。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之輩,讓自己有點威嚴,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也讓自己更有影響力。如果總對別人太好,會讓別人覺得這個人善良而軟弱,容易被人利用。作為領導者,要懂得運用恩威並施的手段,既要有軟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
在送人情的過程中,不要進行過度投資,不要對別人過分的好,那樣只會讓自己付出太多而得不到回報。
不以利益大小定親疏
廉頗被免官回故鄉時,門下的賓客都走光了;等他重新做官時,賓客都回來了。廉頗說:“你們不是都走了嗎?”賓客說:“唉!你怎麼才看出來?當今天下結交朋友如同做生意,你有權有勢,就跟著你,你無權無勢,就離開你。世道本來就是如此,你何必這樣生氣呢?”廉頗聽後頗有感慨,從此交友警惕謹慎起來。
人與人相聚、相處是緣分,可偏偏有些人與人交往純粹為了個人利益,有利可圖的朋友就去交,無利可圖的朋友就不交,難怪人們說人走茶涼。那些在職的官員,有權的時候與他交往的人很多,到了他退居二線或者退休後,他身邊的朋友就很少了,然而正是這為數不多的朋友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可有的人不這麼想,一個人有權有勢的時候朋友多,卻從不想一想這些朋友為什麼如此熱衷於親近自己,等到這個人失勢的時候,這些朋友便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其實問題還是出在這個人身上,這個人有權有勢的時候為什麼不對這些朋友進行審查呢?審查時應該分析一下,哪些是為利而來的朋友?哪些是真心敬佩自己的朋友?哪些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自己不為利益大小而親疏朋友,那就與自己是否有權有勢無關。只要堅持自己的擇友標準,即使只有一個朋友,也不感到寂寞。魯迅說:“得一知己而足矣!”這樣的交友出發點,是不會以朋友多少來衡量自己的處世成敗的。
呂布是讓人一說就搖頭的人,他雖然是天下無雙的一流武將,曾在虎牢關大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又一人獨鬥曹操手下六員大將,可是他還是沒有得到好的社會評價,問題就出在他是個勢利小人。他先認丁原為乾爹,後來董卓封他高官,他心一橫,就把丁原給殺了。又跟在董卓屁股後面,認董卓為義父。接著王允用美女貂蟬為誘餌,設下連環計,控制了呂布,呂布便又殺了董卓,成為王允的乾兒子。呂布就這樣成了“三姓家奴”,弄臭了自己的名聲。
《文中子》中說:“為權勢結交成朋友的,勢力沒有了,交情也就斷絕了;因利益而結成朋友的,利益沒有了,交情也就淡忘了。君子不與這類的人結交。”
與人相處,完全做到迴避利益那是很難的,也大可不必,但以利益大小來擇友,有利者親之,無利者疏之,就是對人際交往的踐踏了。
不在朋友背後玩假
真正的朋友應當是形雖離而神相通。有詩曰:“君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有的人儘管與朋友關係不錯,可當朋友不在面前的時候,就隨便議論朋友,甚至把朋友的秘密或隱私公佈於眾,結果造成兩人關係的破裂。
“平等”二字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不容易。當面說朋友之間平等,可一分開就不平等了,這種“平等”是畸形的、虛偽的。要談平等,朋友之間就要始終如一地維護對方的利益。當有人誹謗和曲解朋友的時候,雖然朋友不在,自己就應該站出來為朋友講一句公道話。
人生最難得的就是有真心朋友,與人交往,要明白這個道理。朋友之所以將他的隱私告訴某人,目的就是為了贏得某人的同情、愛憐,要某人及時幫助他出點子、想辦法。但這些隱私被人知道的範圍不能大,只能你知、我知。
朋友把他的隱私告訴某人,即使沒叫某人為他的隱私保密,也證明他對某人的信任。對此某人只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而熱衷於傳播朋友隱私,就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許多矛盾,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把事情搞糟,甚至使某人失去朋友,失去周圍同事對這個人的信賴,最終使這個人成為孤家寡人。
馬克思在巴黎的時候,與詩人海涅之間的友誼達到了“只要半句就能互相瞭解”的地步。海涅思想相當進步,寫下很多戰鬥詩篇,夜晚他就到馬克思家中朗誦自己的新作。馬克思和燕妮就一起為海涅加工、修改、潤色,但馬克思從不在別人面前“洩露天機”,直到海涅的詩作在報章上發表。海涅稱馬克思是最能保密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為世人所羡慕,所稱頌。
當朋友不在身邊的時候能處處為朋友著想,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朋友。
除了不說朋友的隱私外,還不說朋友的不是,儘管那些不是是客觀存在,也不要亂說,以防傳到朋友耳朵裡,會讓朋友覺得在說他的壞話,放大他的缺點。
朋友之間有話當面說,背後半句也不要說,除非是在背後誇獎朋友、宣傳朋友,如果誇獎和宣傳被朋友知道了,朋友一定會非常感動。
多好的朋友也要分清你我
有句古話說:“親兄弟,明算帳。”朋友交往,有的人很講義氣,不分你我,我花你的錢,你隨便用我的東西,像一個人似的。可是發展到後來都是因為扯不清的經濟帳而心存芥蒂,甚至分道揚鑣。到了算帳那一天,又要爭出個高低,豈不傷害感情嗎?
所以多好的朋友也要分清你我,這是做人的經驗,你是你,我是我,才是正常的與人性化的。朋友之間的利益有重合的方面,也有不能重合的方面。
即使是相愛的戀人也要分清你我,你的時間、你的事業、你的隱私,我的想法、我的空間,你我之間劃清界限是為了讓愛情保持新鮮。愛情是一種感受,產生愛情沒有固定的模式,留住愛情卻有許多規律可循,適時劃清界限是愛情和婚姻的保濕因數。在愛情中保持清醒頭腦的確不容易。不妨給自己定個“約法三章”,提醒自己:“凡事不能過;熱戀也要保持冷靜;要有自己的朋友。”
1. 財產要分清
夫妻也有離婚的時候,也有為花錢吵鬧的時候,更何況朋友之間,再好的朋友財產也要分清。有這樣一首詩:“你是一團泥,我也是一團泥,兩團泥搓在一起,你裡面有我,我裡面也有你。”在教堂舉行的婚禮上,神父說:“你們以後是一體了。”男人對心愛的女人說:“我的東西都是你的。”女人對男人說:“我是你的。”不幸,愛情消失了,兩個人或其中一個人不想再成為對方的一部分,覺得這是一個負擔,認為這是分清你我、劃清界限的時候,於是說:“與其要一段破碎的婚姻,不如保存兩個完整的人。”男人女人所追求的,向來都是合二為一,感情如是,身體也如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兩個完整的人。實際上,如果要保持自己完整,便應該有所保留。
朋友間同樣如此,關係親熱得願意把頭砍下來送給對方的時候,要特別冷靜,想想以後如何相處,因為日子長著呢,不如從一開始就你是你我是我,反而更好些。消費上與其每次為買單做一番“苦思”,不如實行AA制。
2. 各人的角色要分清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思。話說在很久以前,26個英文字母還未被人編排先後次序時,以字母S、字母B、字母T和字母E這四個字母感情最要好。
一天,這四個好兄弟聚在一起聊天。大夥兒聊得興起,突然有隻小螞蟻經過,便打岔問道:“你們四兄弟感情那麼好,到底誰是老大誰是老小啊?”四個好兄弟一直以來相處和睦,不分你我,倒還未認真考慮彼此長幼先後次序的問題。小螞蟻突然這麼一問,弄得四兄弟待了片刻,竟未能即時答上話來。
字母B片刻後似乎想到了什麼。他立即說:“T代表Tolerance(寬容),平時總是包容我們的過錯,能有如此偉大美德的人應該當我們的老大。S就是Smart(精明能幹),還有E就是Elegant(優雅),應該當老二及老三。至於我,B就是Bottom(最後),顧名思義應該當老小。”
大家聽了B的建議後,都沉默了一會兒,隨即不約而同地有了共識。T、S和E很有默契地一致認為B就是他們的老大,因為他們最珍惜的是B代表的Brotherliness(兄弟情誼),而不是Bottom。結果,T以他偉大的包容心選擇當老小,S則認為E的優雅要重過自己的精明,於是當了老三。就這樣他們四兄弟依先後次序排出了“BEST”這個最佳組合,後來“BEST”也就自然代表著“最佳”的意義了。
小螞蟻聽了他們的解說和安排後,終於明白了兄弟間最重要的是什麼。它興奮地跑回去將這個資訊傳達給螞蟻兄弟們。從此螞蟻兄弟也受了這個資訊的影響,大家總是一條心地在一起工作。
3. 你的朋友與我的朋友要分清
朋友的朋友並不必然可以成為自己的朋友。小章有位朋友是知名畫家,另一位朋友是外企白領。畫家與白領並不相識。一天白領得知小章有位畫家朋友,便想去結交,纏著小章上門拜訪。這可難為了小章,他知道畫家朋友不想多交朋友。在白領一再催促下,小章只得把白領帶去見畫家。畫家果然不高興,寒暄了不長時間他們就離開了畫家的家。畫家後來對小章說,你隨時都可以到寒舍來,但不要隨便帶別人來,哪怕是你的朋友。
4. 活動圈子要分清
自己的那些朋友如果不是一個圈子或同一層次的人,那麼在交往中還得注意彼此的活動範圍,不能把張三帶到李四活動的地方去,也不能把李四帶到張三活動的地方去。因為張三不一定習慣李四的活動環境,另外,李四也不一定歡迎張三。打個比方,自己老家有位朋友進城了,他的身分、學歷和生活方式,不適宜和自己一起去上流社會活動場所。否則不是為老鄉開眼界,而是讓老鄉陷入難堪的境地。另外,老鄉過多地瞭解自己在社交圈子裡的情況,有可能產生負面作用,因為老鄉對外介紹自己或許會變味。李某有個朋友,是搞證券諮詢的,與李某結交幾年來,李某一直沒到搞證券諮詢的朋友圈子裡去,因為李某不玩股票,去了也沒意思,朋友和李某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是恰到好處地分清了彼此的活動圈子。
第十二章 不可忽視的人情禁忌
人情投資不可過度
一位女士結婚不久就離婚了,離婚的原因聽起來卻像天方夜譚。用她丈夫的話說:“她對我們太好了,我們都覺得受不了。”原來這位女士非常喜歡關心照顧別人,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務,色括買菜、做飯、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人包辦,別人絕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覺得好像住在別人家裡一樣。好事幾乎都被這位女士做盡,久而久之,全家人對這位女士忍無可忍,終於提出讓這位女士離開這個家庭。
互惠定律告訴人們,人們對別人給予的好處,總想進...
作者序
同樣身處一片藍天下,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卻很大。深諳人情世故的人飛黃騰達、吃香喝辣,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窮困潦倒、一事無成。
那麼什麼是人情世故呢?人情世故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它屬於社會知識的範疇。這些社會知識更多的是來源於與不同人群的社會交往實踐,也來源於處理社會矛盾與參加社會發展的切身實踐。在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通曉人情世故能夠幫助人們緩和與他人之間的矛盾,讓人們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不要以為人情世故就只是一個簡單的人際交往,而意識不到人情世故的重要性。無數事實告訴人們: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人情世故,這個人的最終結局肯定不會太好。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碌碌無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什麼是人情世故,為什麼要懂得人情世故。人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社會,如果不想處處碰壁,就必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技巧,適時地“來事”,靈活地“處世”。
因此本書並不是教人違心、虛偽地迎合別人,讓人鑽漏洞、佔便宜,而是告訴人們,在真誠、寬容的基礎上,掌握做人、做事的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智慧靈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這些,就會減少很多煩惱,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會帶來很大裨益。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不要讀死書、死讀書,而要讀懂人世間這本無字之書;不要認為只有去一流大學念書才能成才,而要自覺地融入最能使人增長智慧的社會大學,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活到老學到老,既學文化知識,又學人情事理;既懂科學理論,又懂為人處世的道理。如果能把這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人生自然就會走得更順暢。
同樣身處一片藍天下,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卻很大。深諳人情世故的人飛黃騰達、吃香喝辣,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窮困潦倒、一事無成。
那麼什麼是人情世故呢?人情世故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它屬於社會知識的範疇。這些社會知識更多的是來源於與不同人群的社會交往實踐,也來源於處理社會矛盾與參加社會發展的切身實踐。在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通曉人情世故能夠幫助人們緩和與他人之間的矛盾,讓人們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不要以為人情世故就只是一個簡單的人際交往,而意識不到人情世故的重要性。無...
目錄
第一章 人情世故不簡單
初入職場,面對人情冷暖
人際關係比想像的要重要
欲取之先予之
讓人感受到交往的善意
要學會接受“人情債”
自己有本事,別人才會對自己感興趣
不應總讓社會適應自己
第二章 從瞭解人心入手,瞭解人情世故
從揣摩對方的心理需求入手
看穿別人心靈的方法
讀懂他人的虛榮心
察言觀色是辦好事情的前提
從對方眼神中觀察對方的想法
從面部動作觀察對方心理活動
與人交往先要瞭解對方的心理
洞察面前這個人的性格
第三章 學會沉穩,保留意見
有些話要點到但不要點破
委婉表達,效果更好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不要在意嘴頭上的勝負
冷靜應對對方的激動情緒
秘密掌握在自己手裡才可靠
第四章 把話說到人的心坎裡
說話要三思而後“言”
做一個善解人意的聽眾
尖酸刻薄,害人害己
掌握愉快寒暄的要訣
口不擇言容易讓人反感
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
直率不等於直接
爭辯只會激化矛盾
“嘴”下留情博好感
第五章 掌握辦事得心應手的策略
甘當綠葉不做紅花
用雙贏取代兩敗
讓才幹顯現出來
花花轎子人抬人
佔領成功的高地
把對手變成朋友
一句“對不起”的妙用
第六章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任何時候都不要自命不凡
關鍵時刻別拆他人的台
不要輕易貶低人
一定要給人留足面子
不要看別人的笑話
態度謙和贏人心
第七章 會送禮才能表達情意
以土特產作為媒介
送禮之前要找個好理由
送禮要把握好時機和場合
懂一點送禮心理學
送禮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為求人,送禮要到位
恰到好處地表達心意
送禮也有禁忌
第八章 拒絕的分寸要把握得當
剛柔並濟,靈活處事
一定要給對方臺階下
拒絕上司,要講究方式方法
適當拒絕,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不傷感情又能取得諒解
不同情況用不同拒絕方法
和和氣氣地拒絕
不容忽視的拒絕禁區
拒絕需要運用靈活的藝術
第九章 不斷擴展自己的人脈圈
以點帶面交朋友
處好與各種老鄉的關係
廣結人脈要講規則
攀附也要講究方法
不能只憑個人好惡辦事
掌握不同領域的人脈資源
建立優勢互補的人脈關係
第十章 求對方辦事,貴在講究人情
不妨先讓被求者欠下人情
無論事情辦成與否都要感謝對方
彎腰求人才好辦事
先讓對方嘗到甜頭
央求不如婉求
用家鄉話敲開求人的大門
同鄉好辦事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站在對方立場想問題
第十一章 講究人情才能抓住機會
放長線釣大魚
巧妙說出自己的期待
讓穿著給人留下好印象
抱怨越多,機會越少
為別人提供援助要恰到好處
讓對方樂於接受援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第十二章 不可忽視的人情禁忌
人情投資不可過度
不以利益大小定親疏
不在朋友背後玩假
多好的朋友也要分清你我
為他人辦事不拖延
別人“領地”不可輕易闖入
不能亂開“空頭支票”
說話不要傷人心
千萬別把人情當買賣
第一章 人情世故不簡單
初入職場,面對人情冷暖
人際關係比想像的要重要
欲取之先予之
讓人感受到交往的善意
要學會接受“人情債”
自己有本事,別人才會對自己感興趣
不應總讓社會適應自己
第二章 從瞭解人心入手,瞭解人情世故
從揣摩對方的心理需求入手
看穿別人心靈的方法
讀懂他人的虛榮心
察言觀色是辦好事情的前提
從對方眼神中觀察對方的想法
從面部動作觀察對方心理活動
與人交往先要瞭解對方的心理
洞察面前這個人的性格
第三章 學會沉穩,保留意見
有些話要點到但不要點破
委婉表達,效果更好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