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作為一個價值範疇,在市場經濟中客觀存在。加強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無論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是對提高國民經濟效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須首先從理論上充分認識成本的經濟實質。
馬克思指出,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件商品的價值為:w=c+v+m。
如果減去剩餘價值m,那麼,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耗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c+v只是補償商品使資本家自身耗費的東西, 所以對資本家來說,這就是商品的成本價格。馬克思在這裡稱商品的「成本價格」的那部分價值, 指的就是商品成本。
成本會計是隨著商品經濟的形成而產生的。生產成本產生於資本主義的簡單協作和工場手工業時期,完善於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生產階段。資本主義簡單協作的發展,引起了工場手工業的產生,這時各種勞動的結合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完善,對生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對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和支出更加注意核算,因此生產成本核算被提出來。
成本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會計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則,採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進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由於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成本會計也可以分為狹義成本會計和廣義成本會計。狹義成本會計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分配,計算出有關成本計算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並加以分析和考核。狹義成本會計側重於產品成本的核算。廣義的成本會計即現代成本會計,是成本會計與管理的直接結合。
它按照成本最優化的要求,採用現代數學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建立起數量化的管理技術,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源耗費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價值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現代成本會計從經營著眼,從技術著手,著眼於規劃未來、控制現在、核算與考核過去。它貫穿於成本管理的全過程,促使企業合理利用內部有限資源,降低成本, 以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優化運轉,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章節試閱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和組織
一、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是保證成本會計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不重視基礎工作,成本會計工作就不能順利開展,難以保證工作質量,也就無法完成預期的任務。
(一) 健全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指按照規定的格式,對企業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具體事實所做的最初書面記載。它是進行各項核算的前提條件,是編製費用預算、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支出的重要依據。成本會計有關的原始記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反應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化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2) 反應活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3) 反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的原始記錄。
(4) 其他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一切核算的基礎,成本核算也不例外。因此,原始記錄必須真實正確、內容完整、手續齊全、要素完備,以便為成本計算、控制、預測和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
(二) 建立適合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往往會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勞務等。為了分清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明確各單位工作業績以及總體評價與考核的需要,應制定企業內部結算價格。制定結算價格的主要依據有:
(1) 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為內部結算價格;
(2) 材料物資、勞務等也可以以市場價格為基礎, 雙方協商定價, 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議價」,作為內部的結算價格;
(3) 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內部轉移時,可以用標準成本或計劃成本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4) 在原有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利潤(即一定利潤率計算)作為內部的價格。除上述計價方法外,企業也可以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以及結算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其合理的結算價格。
(三) 健全存貨的計量、驗收、領退和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入庫材料物資數量與質量,必須搞好計量與驗收工作。準確的計量和嚴格的質量檢測是保證原始記錄可靠性的前提。為了保證領、退的材料物資準確無誤,必須及時辦好領料和退料憑證手續,使成本中的材料費用相對準確。由於材料物資等存貨品種、規格多,進出頻繁,儘管管理嚴格,但帳面不符的現象還是經常存在,所以對材料物資還得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進行帳面調整,以保證庫存材料物資的真實性,確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費用更加準確。
(四) 實施有效的定額管理
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規定的數量標準。科學先進的定額,是對產品成本進行預測、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據。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消耗定額,主要包括:工時定額,產量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額,有關費用的定額如製造費用的預算等。消耗定額服務於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現為不同的消耗水準。當企業編製成本計劃時,消耗定額是根據計劃期內平均消耗水準所制定的;當定額作為分配實際成本的標準時,其是以能體現現行消耗水準的定額為依據來衡量的;當企業為實現預期利潤而控制成本時,消耗定額是將企業實現預期利潤必須達到的消耗水準作為衡量的尺度的。定額制定後,為了保持它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還必須根據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行不斷的修訂,使它為成本管理與核算提供客觀的依據。
(五) 頒布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企業為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而制定的有關制度、章程和規則。規章制度是人們行動的準繩,是實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證。企業內與成本會計有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計量驗收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職位責任制度、考勤制度、質量檢查制度、設備管理和維修制度、材料收發領用制度、物資盤存制度、費用開支規定以及其他各種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的具體內容應隨著生產的發展、經營情況的變化、管理水準的提高等,不斷改進,逐步完善。
二、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
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主要包括:設置成本會計機構, 配備必要的成本會計人員,制定成本會計制度等。
(一) 設置成本會計機構
成本會計機構是指企業從事成本會計工作的職能單位,是企業會計機構的組成部分。設置成本會計機構應明確企業內部對成本會計應承擔的職責和義務,堅持分工與協作相結合、統一與分散相結合、專業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
一般而言,一個單位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往往取決於下列各因素:
(1) 單位規模的大小。一個單位的規模,往往決定了這個單位內部職能部門的設置,也決定了會計機構的設置與否。一般來說,大中型企業和具有一定規模的事業行政單位,以及財務收支數額較大、會計業務較多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經濟組織,都應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如會計(或財務)處、部、科、股、組等,以便及時組織本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核算,實行有效的會計監督。
(2) 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繁簡。經濟業務多、財務收支量大的單位,有必要單獨設置會計機構,以保證會計工作的效率和會計信息的質量。
(3) 經營管理的要求。有效的經營管理是以信息的及時準確和全面系統為前提的。一個單位在經營管理上的要求越高,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就相應增加,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要求也越高,從而決定了該單位設置會計機構的必要。企業內部各級成本會計機構之間的組織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兩種方式。
(1) 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會計工作中的核算、分析等各方面的工作,主要由廠部成本會計機構集中進行。車間等其他單位中的成本會計機構和人員只負責登記原始記錄和填製原始憑證,對它們進行初步的審核、整理和匯總,為廠部進一步工作提供資料。
(2) 分散工作方式,亦稱非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會計工作中的核算和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分散由車間等其他單位的成本會計機構或人員分別進行。廠部成本會計機構負責對各下級成本會計機構或人員進行業務上的指導和監督,並對全廠成本進行綜合的核算、分析等工作。
(二) 配備成本會計人員
在企業的成本會計機構中,配備足夠數量、能夠勝任工作的成本會計人員,是做好成本會計工作的關鍵。成本會計人員應該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遵守職業道德,堅持原則,遵紀守法,正確行使自己的職權。
成本會計職位職責如下:
(1) 審核公司各項成本的支出,進行成本核算、費用管理、成本分析,並定期編製成本分析報表。
(2) 每月末進行費用分配,及時與生產、銷售部門核對在產品、產成品,並編製差異原因上報。
(3) 進行有關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工作。進行成本的匯總、決算工作。
(4) 協助各部門進行成本經濟核算,並分解下達成本、費用、計劃指標。收集有關信息和數據,進行有關盈虧預測工作。
(5) 評估成本方案,及時改進成本核算方法。
(6) 保管好成本、計算資料並按月裝訂,定期歸檔。
(三) 制定成本會計制度
成本會計制度是指對進行成本會計工作所做的規定。它的內涵與外延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在不斷發展變化。商品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的成本會計制度內容包括成本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計算、分析和考核等的有關規定,指導著成本會計工作的全過程。這也被稱作廣義的成本會計制度。
成本會計制度是組織和處理成本會計工作的規範,是會計制度的組成部分。企業應根據會計基本準則、有關具體準則、行業會計制度、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和生產經營的特點制定企業內部成本會計制度。其基本內容包括:
(1) 關於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分工及職責權限。
(2) 關於成本定額、成本預算和計劃的編製方法。
(3) 關於存貨的收發領退和盤存制度。
(4) 關於成本核算的原始記錄和憑證傳遞流程。
(5) 關於成本核算的規定,包括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成本核算帳戶和成本項目的設置,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的方法,在產品計價方法等。
(6) 關於成本預測的制度,包括預測的資料收集要求,一般方法與必要程序等。
(7) 關於成本控制的制度,包括有關原始憑證的審核辦法,有關費用的開支標準和審批權限, 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差異信息的反饋程序與時間限制,控制成本業績的考核與奬懲辦法等。
(8) 關於成本分析的制度,包括成本的一般方法、指標種類及計算口徑等。
(9) 關於成本報表的制度,包括成本報表的種類、格式、編製方法、傳遞程序、報送日期等。
(10) 關於企業內部勞務、半成品、材料轉移價格的制定和轉帳結算的方法。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和組織
一、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是保證成本會計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不重視基礎工作,成本會計工作就不能順利開展,難以保證工作質量,也就無法完成預期的任務。
(一) 健全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指按照規定的格式,對企業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具體事實所做的最初書面記載。它是進行各項核算的前提條件,是編製費用預算、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支出的重要依據。成本會計有關的原始記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反應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化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2) 反應活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推薦序
前言
成本會計是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成本會計是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存在於經濟工作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經濟越發達,會計越重要,與成本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成本會計也越來越重要。本著「理論夠用,突出操作,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融通」的原則,本書突出學歷證書教育與初級會計師證書教育的雙重功能,力求做到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趣味化。本書在具體內容設計上,結合了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規定的內容,依託案例分析, 具有以下特色:
1. 以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
本書採用合作方式編寫,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參編人員, 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再補充相應的案例教學。書在每章開始都設計了最新的和典型的案例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便於師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互動。學生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可以掌握理論,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案例教學充分體現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充分體現了應用型的特點,滿足成本會計實際工作職位的需求。
2. 內容新穎,緊跟新準則、新政策
本書以最新的《企業會計制度》為依據編寫,及時更新內容、 例題和習題。本書根據2013年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和2014年7月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 的要求,用「預付帳款」代替「待攤費用」,用「其他應付款」代替「預提費用」,使學生學習內容不陳舊、不落後。
3. 教學內容與財務會計有效銜接,增加會計電算化內容
本書結合財務會計的內容,將成本會計的計算結果與財務會計中的會計分錄相結合,更有利於學生對成本會計的理解。會計專業新增了成本會計實訓課程,其書內容編寫結合電算化的內容,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能夠滿足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能夠滿足學生走入社會後的實際工作需要。
4. 任務驅動,指導性強
本書將理論教學內容與更多的配套例題和習題相結合,以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每章都設計了相應的例題和習題,破解了學生在學習空洞的理論後不會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難題,做到在「學中做,做中學」,以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從容地面對工作環境,能夠利用成本會計電算化的知識規範企業的運作,對成本核算進行規範管理, 帶動產、供、銷的最優化整合,達到對企業資源最優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5. 實現「教-學-考」一體化
本書編寫者擔任了多年會計學專業學生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培訓教師,經驗豐富,能將書內容與歷年考試真題相結合,將真題作為例題和練習穿插到對應章節的知識點中,便於學生自學和理解,從而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對此課程的學習興趣。
本書由江正峰提出編寫思想,擬訂全書的提綱和撰寫方式。各章具體分工如下:
江正峰編寫第一、四、五、九章,湯小芳編寫第六、七、八章,鐘小茜編寫第二、十二章,易三軍編寫第三、十一、十四章,毛萬虎編寫第十、十三章,最後由江正峰總撰和定稿。全書在編寫和統稿的過程中,得到了出版社的支持,在此一併致謝!本書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謹在此向相關作者深表謝意!
編者
前言
成本會計是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成本會計是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存在於經濟工作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經濟越發達,會計越重要,與成本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成本會計也越來越重要。本著「理論夠用,突出操作,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融通」的原則,本書突出學歷證書教育與初級會計師證書教育的雙重功能,力求做到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趣味化。本書在具體內容設計上,結合了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規定的內容,依託案例分析, 具有以下特色:
1. 以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
本書採用合作方式編寫,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參編...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成本的經濟實質和作用
第二節 成本會計的含義和對象
第三節 成本會計的職能和任務
第四節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和組織
【思考練習】
第二章 成本核算原理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第三節 生產費用的分類
【思考練習】
第三章 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第二節 燃料和動力費用的分配
第三節 職工薪酬的歸集與分配
第四節 折舊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思考練習】
第四章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
第二節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思考練習】
第五章 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製造費用的內容
第二節 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思考練習】
第六章 廢品損失的歸集與分配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廢品及廢品損失
第二節 廢品損失的歸集與分配
第三節 停工損失的歸集和分配
【思考練習】
第七章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及在產品之間的歸集與分配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在產品數量的確定及清查核算
第二節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及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
【思考練習】
第八章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概述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企業的生產類型及其特點
第二節 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產品成本計算的影響
第三節 各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實際應用
【思考練習】
第九章 產品成本核算的品種法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品種法概述
第二節 品種法舉例
【思考練習】
第十章 產品成本核算的分批法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分批法概述
第二節 分批法舉例
第三節 簡化的分批法
【思考練習】
第十一章 產品成本核算的分步法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分步法概述
第二節 逐步結轉分步法
第三節 平行結轉分步法
【思考練習】
第十二章 產品成本核算的分類法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分類法概述
第二節 分類法舉例
第三節 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計算
【思考練習】
第十三章 產品成本核算的定額法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定額法概述
第二節 定額法舉例
【思考練習】
第十四章 成本報表的編製與分析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成本報表的編製
第二節 成本分析
【思考練習】
第一章 總論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成本的經濟實質和作用
第二節 成本會計的含義和對象
第三節 成本會計的職能和任務
第四節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和組織
【思考練習】
第二章 成本核算原理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第三節 生產費用的分類
【思考練習】
第三章 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案例導入】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第二節 燃料和動力費用的分配
第三節 職工薪酬的歸集與分配
第四節 折舊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思考練習】...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