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開始,人生可以是自己的,
你想好要怎麼過了嗎?
年輕時,追求的是獲得和擁有,
中年後,用付出與分享過日子。
50+的心靈翻轉,
活出更喜樂、有方向的人生新旅程。50歲之後,我們都知道身體上的養生非常重要,其實,心靈上的養生才是掌握美好生活的關鍵。想要避免中年空巢及老年憂鬱的最好方式,就是培養快樂的心境,而這樣的心境,是從肯定自己、分享自己開始。
在本書中,盧牧師提出一種「分享」的生活態度,他以自己與書中的許多人物為例,他們有些已經退休、有些還在職場,但都擁有非常精彩的生活。這些激勵人心的真實範例,將帶領我們及早思索50後的生活方式。
除了盧牧師對工作與生活的獨特觀點之外,本書也告訴讀者如何準備面對退休、如何在離開職場後依然擁有充滿活力與熱情的人生,進而找回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
想要擁有美好的50+生活,絕不是存夠退休金就萬事俱全。跟隨盧牧師上完這25堂心靈課,讓50後的生活沒有不安,只有豐富。
作者簡介:
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目前在民視電視台主持《這些人,這些事》與《邁向十字架之路》等節目,同時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以及長老教會總會「兒少營教材」及「兒童繪本」總策劃。
帶領八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相關著作:《伸出你的手:為生命灌注愛與意義的33堂課》《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在盧牧師的導航下,面臨退休,可以不再充滿接近人生終點的焦慮與無奈,而是一個自世俗羈絆中解放出來,回歸簡單純淨、重新活出豐盛人生的好機會。
──李慧穎,執業律師
讓我們從盧牧師書中所學,用心生活,活出愛,或可證明熟年依然可以精彩,如人所言:「我們雖然不能使生命多一些日子,卻可以使日子多一點生命。」
──吳秀英,金甌女中退休老師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壽命的長短,盧牧師不是要我們做大事、賺大錢、追求名利與地位,因為在上帝眼中,人都是有限的,只要盡力去做就好。
──林逸民,五福眼科院長、羅東長老教會退休長老
50歲之後的日子若能進一步打開心扉靠近弱勢者,成為他們的朋友,向他們學習,也許能讓自己忘卻50歲之前的追求,得以看見更寬闊美麗的世界。
──姚孟昌,輔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本書中所談論的生活態度很獨特,所介紹的一些人物都擁有精彩的退休生活。我期待本書的讀者,因為追隨耶穌所演示愛上帝、愛人的生命腳蹤,而有豐豐富富的生命,使自己的人生能夠精彩到最後。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本書內容絕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對於面臨五十歲的讀者是很實際的建議。對於自己生命有所期待的讀者們,一定可以透過此書找到最適合自己、建構豐盛生命的下一步。
──陳惠卿,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主任
名人推薦:在盧牧師的導航下,面臨退休,可以不再充滿接近人生終點的焦慮與無奈,而是一個自世俗羈絆中解放出來,回歸簡單純淨、重新活出豐盛人生的好機會。
──李慧穎,執業律師
讓我們從盧牧師書中所學,用心生活,活出愛,或可證明熟年依然可以精彩,如人所言:「我們雖然不能使生命多一些日子,卻可以使日子多一點生命。」
──吳秀英,金甌女中退休老師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壽命的長短,盧牧師不是要我們做大事、賺大錢、追求名利與地位,因為在上帝眼中,人都是有限的,只要盡力去做就好。
──林逸民,五福眼科院長、羅東長...
章節試閱
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最後一封信
在台灣,幾乎所有醫院的病房都裝設了有線電視,讓病人可以選台看。如果住院的時候剛好遇到選舉期間,病人在電視上看到選情激烈,或是發現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陷入困境,就會心跳加快、血壓飆高,護理人員要趕緊告訴主治醫師,開出藥單給病人服用,才能及時把血壓降下來,以免發生危險。
其實,那藥是不必要的,只要關掉電視,等些時候血壓就會降下來了。可惜的是,即使是所謂的教學醫院,也沒有重視傳播媒體帶來的影響,而是放任第四台入侵醫院病房,這是令人十分無奈的事。
在醫院探訪病人時,我常對住院病人說:不要看電視,也不要一直滑手機,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多休息,也會多出很多空閒,不利用這段時間省思一些平常沒機會思考的事,不是很可惜嗎?特別是那些過去纏繞在內心深處的遺憾與創傷,趁這個機會好好整理一番,以後才有修復和療癒的可能。
當然,這種事情不是生病、住院了才可以做,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若要問我的意見,我認為「中年以後」或「臨近退休」都是很好的時間點,因為在那之前我們為了工作、家庭、孩子而忙碌,甚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的事,等到孩子大了、自己也即將從職場退下來,就可以把我們人生的上半場做個回顧和整理,以便更好地迎接人生下半場。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自己從有記憶以來還記得住的事,都慢慢回想一遍。不管那些事是否確切,可能印象和事實之間已經有了一些差距,也沒有關係。將自己有印象的事都回顧完之後,把這些事逐一寫下來,即使是片片斷斷的也可以,因為這不是在寫傳記,而是讓自己留下一些可貴的生命回憶。
▌母親的心情筆記
有一個母親因為癌症末期而入院治療。在得知自己日子不多之後,我告訴她,可以趁著手腳、思路都還清楚時,寫下自己的心思,特別是她想要給孩子知道的事。於是,這個母親用一本筆記簿,寫下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並把它放在病床的枕頭下。她離開之後,她的孩子在整理病房的物品時,發現了母親所留下的最後一封長信,寫了滿滿一本筆記簿。
他翻閱其中幾頁,眼淚隨即湧出,一路看下去,幾乎哭到不能自己。後來,他將其中幾段文字印在告別禮拜的程序表中,作為留念。這位母親這樣寫著:
盧牧師要我將心裡想到的事寫下來,我覺得很有意思。正準備要寫的時候,我
的孩子剛好從學校下課來病房看我。
從這孩子小時候,我就會在他睡覺前讀故事書給他聽,沒有讀,他就睡不著,會一直吵。年紀小的時候,都是讀繪本,上了國小,我開始讀童話書,每讀完一篇,他都要我在那篇故事放一張書籤,他要自己再讀一次。每天晚上讀完,跟孩子說「晚安」之後,我會低頭在他的臉頰上輕吻一下。
他讀國小一年級的一個晚上,我照樣讀完一篇故事,夾好書籤,跟他說「晚安」,也照例在他臉頰上輕吻一下,沒有想到他竟然用手在臉上擦了擦,這樣的反應讓我嚇了一跳。我心裡這樣想著:是不是自己有口臭,才使原本很乖順的孩子聞到臭味而不喜歡?其實我知道,應該不是,而是他自己覺得長大了……
今天孩子照往例,下課後騎著摩托車來看我。他知道我越來越虛弱。他在我耳邊輕輕地問說:「媽媽,要不要起來走一走?」其實,我已經沒有力氣走路,他沒有來,我幾乎都是躺在床鋪上。
我跟孩子說:「好,可是我可能無法走喔。」孩子竟然回說:「沒問題,我扶著你。」他伸手要扶我起來時,有一股奇異的暖流從我的脖子竄流到我全身,我突然感覺自己好像很有力道的樣子。我站著,孩子要拿走路輔助器給我,我竟然跟他說「不用」。就這樣,孩子攙扶著我,我的另一支手扶著點滴架,雖然是舉步維艱,卻因為孩子雙手攙扶著我,讓我感覺全身都有熱騰騰的暖流在到處流竄著。
只走了半圈護理站,孩子就發現我喘得很厲害,便問說:「媽,是不是很喘?要不要回病房休息?」我說「好」,於是我們慢慢地走回病房。我正要躺回去時,孩子突然用他的雙手抱著我躺上床,我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溫暖和滿足感。孩子坐在床邊,我假裝要睡覺,其實是眼睛半閉偷瞄著他。他也知道我沒有睡,過了一陣子,他在我耳邊輕聲說:「媽,我去上課,下課後會回來陪你。」我說「好」並且提醒他騎車要小心些,他回說:「知道,不用擔心。」就在這時,他突然低下頭,在我臉頰上輕輕地吻了一下。
哇,怎麼了?這是第一次耶!入院這麼久,這是第一次換他吻了我。我好滿足,滿足到那天一直想要把他給我的那吻留著,不要擦掉,也不想洗臉。
這孩子辦完母親的告別式後,拿了一份印有她母親心情筆記的程序表,專程到醫院來找我。他紅著眼眶,忍住淚水跟我說:「盧牧師,真謝謝您,若我知道媽媽這些心裡的話,我一定每天晚上都要親吻她一下。現在說這些都太遲了,但還是要謝謝您,讓我媽媽留下非常珍貴的回憶。」
▌給女兒的信
除了寫下想對孩子說的話以及自己的生命回憶之外,我也會跟病人建議,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來寫下自己住院時聽到、看到以及親身體驗到的事,一定很有幫助。
例如,寫下醫生來查房時怎樣解說你的病情、護理人員的態度如何,或是記下自己每天的身體感受與心情變化等,或許哪一天就可以作為治療上的參考,或是留給孩子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有一位在國中教數學的女老師,也因為癌末住院,進進出出醫院多次。她聽
了我的鼓勵,就開始用平版電腦寫下給四歲女兒的信。
她一共寫了十六封信,是依照女兒每年生日的順序而寫的,她每次要寫一封,
就開始想像女兒當時是幾歲了,應該會有怎樣的情景,包括會喜歡什麼玩偶、吃什麼、穿什麼等等。這讓她即使在身體狀況最脆弱的時刻,看起來也依然精神抖擻,更重要的是她忘了自己即將臨終,她說:「因為寫信時要想像女兒的發育、成長,我竟然都沒有想到『死』這件事。」
當這些信都寫好後,她告訴先生,在每年女兒生日時,就把她依照年齡所寫的信印出來給女兒看。她也寫信給她先生,並且當著我的面告訴她先生,一定要等她走了才可以打開信件。她的先生舉起右手發誓:「絕對遵守這個諾言。」
一個月後,這位女老師安息了。她先生跟我說:「謝謝盧牧師,還好有你幫助我太太將注意力放在寫信的事上,否則她總是無法放下心來。」
▌對自己生命的反省
上述幾個例子,讓我們知道了記錄自己的生命、寫信給家人親友的重要。然而,寫給自己也是同樣重要的。在所有生命回憶的記錄中,我認為最美好的,就是寫下對自己生命的反省。
這一生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做出一些當時並不覺得有錯,但年紀大了之後(或是知道反省以後)就會發現自己做錯了的事情。這些事不一定是什麼很大的壞事,但可能對別人有所虧欠,因此,將這些反省的事都寫下來,對療癒心靈的傷口是相當有幫助的。因為寫下來的這些,兒女們一定會看見,也會幫忙傳達。
我知道有一位母親,就寫下了給三個兒女的心裡話,當中有一段是寫給大女兒,內容是這樣子的:
孩子,對你,媽媽真的非常抱歉,當年你愛上這個男孩子,可是我就是感覺很奇怪,看了就不是很喜歡。你要我說出不喜歡的理由,我卻只能說「就是不喜歡」,因為這樣,你也賭了一口氣,還搬離家裡自己到外面去租屋,決定此生不婚。不論任何親友來介紹,不婚就是不婚!
因為自己錯誤的感覺,結果害你終生單身,這是我這一生無法原諒自己的過錯,可是我又沒有勇氣在你面前說「對不起,我錯了」。在生命最後的這時刻,我本來想要親口跟你說「請你原諒我」,但每次你來醫院探望我時,我就講不出來了。我只能藉著祈禱,向上帝懇求寬恕我的無知。如今也只能寫在這裡跟你說:「請原諒我吧!」
在舉行告別禮拜的前一天晚上,我到這個家庭去帶領親友家庭禮拜。我留了一些時間,讓參加的親友說說他們對故人的懷念。大女兒說她回家整理媽媽的東西,發現媽媽的抽屜裡有一封寫給兒女們的信,長達好幾頁,她決定唸出媽媽寫給她的段落,也就是上述這一段。
她讀到一半就已經泣不成聲,最後,她對著母親的相片大聲地說:「媽,您沒有錯,只是我和您的看法不同而已。我沒有結婚也不一定是不好,我現在還是過得好好地,也很自在。媽,您放心,我真的已經不在意那件事了。」
孩子會長大,父母會漸老,且老去的便不會再回來,這是生命的事實。要留給孩子什麼東西,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這也沒有標準。但是,把心裡想說的話仔細記錄下來,留給孩子,絕對比只留下金錢財產要好得多。要注意一點:文字的力量與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更深。
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最後一封信
在台灣,幾乎所有醫院的病房都裝設了有線電視,讓病人可以選台看。如果住院的時候剛好遇到選舉期間,病人在電視上看到選情激烈,或是發現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陷入困境,就會心跳加快、血壓飆高,護理人員要趕緊告訴主治醫師,開出藥單給病人服用,才能及時把血壓降下來,以免發生危險。
其實,那藥是不必要的,只要關掉電視,等些時候血壓就會降下來了。可惜的是,即使是所謂的教學醫院,也沒有重視傳播媒體帶來的影響,而是放任第四台入侵醫院病房,這是令人十分無奈的事。
在醫院探訪病人時,我常對住院病...
目錄
Part.1 豐盛生活正要開始
01 「退而不休」的人生
02 少一道菜,多一分愛
03 兩件事,創造更精彩的50+生活
04 培養第二專長,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05 即使活到百歲,也不要孤單一人過日子
06 讀一本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07 遠離憂鬱症的特效藥
08 凝聚家人的心,不再擔憂中年空巢期
Part2 心靈的養生,比補品更重要
09 祈禱不是用來治病的
10 人生中最不該留下的兩樣事物
11 守護生活,從破除迷信騙局開始
12 品味聖經,品出甘甜好滋味
13 為50+準備的每日心靈操練
14 理財,要「理」天上的「財」
15 留給孩子的最棒禮物
16 學習生命之愛,心靈再升級
17 真的有天堂或地獄嗎?
18 受洗,不是上天堂的絕對門票
Part3 人生最重要的一門課
19 安然面對生命終結的力量
20 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最後一封信
21 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命功課
22 預先交代後事,從四十歲開始
23 用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說再見
24 比盛大告別式更重要的事
25 生命的最終,都歸於愛
Part.1 豐盛生活正要開始
01 「退而不休」的人生
02 少一道菜,多一分愛
03 兩件事,創造更精彩的50+生活
04 培養第二專長,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05 即使活到百歲,也不要孤單一人過日子
06 讀一本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07 遠離憂鬱症的特效藥
08 凝聚家人的心,不再擔憂中年空巢期
Part2 心靈的養生,比補品更重要
09 祈禱不是用來治病的
10 人生中最不該留下的兩樣事物
11 守護生活,從破除迷信騙局開始
12 品味聖經,品出甘甜好滋味
13 為50+準備的每日心靈操練
14 理財,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