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若把中國歷史當成全人類歷史的一部分處理,就是垃圾堆裡也可以找出寶貴的史料出來----由一堆枯骨、一片破陶、一塊木炭到最完整的鐘鼎彝器,由最落後的區域的陋俗到最崇高社會的禮節,由窮鄉僻壤鄉人的土語到最時髦社會的演說詞----這些都成了史學家的原始資料。」
對日抗戰期間,面對內心的多次掙扎,李濟與中研院史語所考古團隊仍堅守崗位,在安陽殷墟進行多次發掘,收集大量考古資料,為研究商代歷史提供重要證據,終於打破疑古派的假說,使得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更標誌著中國上古史正式進入科學考古的時期。
本書收錄李濟關於安陽殷墟的多篇論文,可以窺見在克難環境下中國第一代考古學者所做出的研究,也是研究殷商時代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李濟堅持以第一手的材料作為立論依據,並主張考古遺物的分類應根據可定量的有形物品為基礎。他從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詮釋考古資料,以全部人類文化史為背景思考中國考古學的研究問題,考古學家張光直曾說:「就中國考古學而言,我們仍活在李濟的時代。」
作者簡介:
李濟(1896-1979)
原名順井,字受之,改字濟之,湖北省鐘祥縣人。於清華學堂畢業後留美,1923年取得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學位,為第一位取得相關學位的華人。曾任教於南開大學、清華大學,1928年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最著名的工作為主持「河南安陽殷墟」的考古挖掘工作。1949年後遷居台灣,創設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並任該系系主任,1955接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畢生發表考古學相關專書、著作、發掘報告約150種,同時培育了大量的考古學、歷史學的人才,對考古學的理論及方法、中國上古史研究都有卓著的貢獻,被尊稱為「中國考古學之父」。
目錄
李濟考古學論文集
目次
上冊
殷商陶器初論
小屯與仰韶
民國十八年秋季發掘殷虛之經過及其重要發現
俯身葬
安陽最近發掘報告及六次工作之總估計
殷虛銅器五種及其相關之問題
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一 城子崖發掘報告序
小屯地面下的先殷文化層
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上篇 容器的形制
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中篇 鋒刃器
殷虛文字甲編 跋彥堂自序
豫北出土青銅句兵分類圖解
殷虛有刃石器圖說
跪坐蹲居與箕距
下冊
殷虛白陶發展之程序
由笄形演變所看見的小屯遺址與侯家莊墓葬之時代關係
笄形八類及其文飾之演變
侯家莊第二本1001號大墓序
殷商時代裝飾藝術研究之一
中國考古報告集新編 古器物研究專刊發刊辭
中國考古報告集新編 古器物研究專刊第一本序
殷商時代青銅技術的第四種風格
斝的形制及其原始
安陽發掘與中國古史問題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殷虛陶器研究報告序
論「道森氏‧曉人」案件及原始資料之鑒定與處理
黑陶文化在中國上古史中所佔的地位
華北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類別分佈與編年
Notes on Some Metrical Characters of Calvaria of the Sheng Dynasty Excavated from Houchiachuang, Anyang
Importance of the Anyang Discoveries in Prefacing Known Chinese History with A New Chapter
Diverse Backgrounds of the Decorative Art if the Yin Dynasty
Pottery and Bronze of the Yin-Shang Period
Hunting Records, Faunistic Remains and Decorative Patterns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pecimens of Anyang
The Tuan Fang Altar Set Reexamined
李濟考古學論文集
目次
上冊
殷商陶器初論
小屯與仰韶
民國十八年秋季發掘殷虛之經過及其重要發現
俯身葬
安陽最近發掘報告及六次工作之總估計
殷虛銅器五種及其相關之問題
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一 城子崖發掘報告序
小屯地面下的先殷文化層
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上篇 容器的形制
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中篇 鋒刃器
殷虛文字甲編 跋彥堂自序
豫北出土青銅句兵分類圖解
殷虛有刃石器圖說
跪坐蹲居與箕距
下冊
殷虛白陶發展之程序
由笄形演變所看見的小屯遺址與侯家莊墓葬之時代關係
笄形八類及其文飾之演變
侯家莊第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