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與變-打開故事的老街溪」以一套三冊的專書出版品,記錄老街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書寫內容涵蓋河川文史與地方發展過程,從農墾時代的埤圳灌溉系統、工商業社會的用水需求、未來城市的親水生活等面向中,看見人與水的互動關係的更迭,也見證桃園治水思維的轉變,第一冊《上游-溯源,探尋水文的歷史記憶》聚焦於老街溪早年文史,包括水系成因與農墾時期的用水型態等。
章節試閱
一、水往哪裡來
(一) 獨特的老街溪源流
要談起老街溪的前世今生,講述這條河川在漫長時空中的流變,或許可以先從它的身世說起。這條貫穿南桃園臺地中央地帶的河流,流經龍潭、平鎮、中壢及大園四個地區,主流全長約三十六點七公里,流域面積達八十一點五九平方公里,是南桃園流量最大的河川,最終在大園區的許厝港流入大海。與臺灣島嶼上多數呈現東西走向的河川不同,老街溪的獨特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南北縱走的流向,且水流的源頭,與造就臺灣許多河川的五大山脈並無關係,它與桃園臺地上其他幾條身世相近的河川一樣,都是因遠古地形變遷造成的「斷頭河」。而這段往事,我們得攤開北臺灣的地圖,將時間線回溯至距今五百萬年前。
大約在三百萬年以前,地球曾發生非常劇烈的地殼變動,當時的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強力碰撞擠壓,板塊交界處的地殼隆起,把一度已沉沒在海底的古臺灣島擠壓出水面,稱為「蓬萊造山運動」。這個地質史上被分類為「第三紀」中「上新世」的「蓬萊造山運動」,促使臺灣島嶼新生,奠下現有形貌的根基。
古臺灣島在海底累積多年的沉積地層,受到擠壓浮出水面的同時,產生了許多皺褶,在島嶼地表上形成有著豐富高山與丘陵的地形景觀。因板塊擠壓方向,臺灣島南北狹長,主要山脈皆也呈南北走向,而源自山區的河流則東西分流。臺灣的東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是高山和丘陵,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中央山脈、臺東海岸山脈由東北向西南平行,像五條巨龍伏臥在臺灣。其中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至鵝鑾鼻,是臺灣島的脊梁,也是臺灣島東、西部河川的分水嶺。
臺灣是世界著名的高山之島,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二百餘座,以玉山主峰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最高,是臺灣最為重要的地標及象徵,其他海拔五百公尺以上的山地則占了臺灣約百分之四十五的面積。由於做為最大分水嶺的中央山脈分布位置偏東,使得主要的河川大多分布在西半部,河川沖積平原自然也集中於此。其中,西南部的嘉南平原是臺灣面積最大的平原,也是農業最重要的生產中心。
群山之中,雪山山脈北起新北市的三貂角,南迄南投縣的濁水山,呈現東北至西南走向,是臺灣最北方的山脈,也是影響北部地形最多的的大山。因冬季為臺灣迎風面、接受水氣最多的地方,降雪量也最多,因而命名為雪山。此外,北臺灣還有大屯山、觀音山火山群等活力旺盛的火山活動,噴發的岩漿一波波覆蓋在原來的丘陵之上,不斷地為周邊丘陵增高添土,直到約兩百多萬年前,因菲律賓板塊持續向歐亞板塊推擠,造成歐亞板塊向下彎曲,才使火山活動逐漸消停。但也因此造就了北臺灣,呈現多山、多丘陵、少連續平原的地貌。
也正是因為這樣有著許多丘陵的北臺灣,孕育著老街溪的前身大河「古大漢溪」誕生了,與當時的古大漢溪相伴的,還有另一條名為「古新店溪」的河川,這兩條如今在地圖上已連接匯流的大河,在歲月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因河川沖積與襲奪作用,孕育了現今的桃園臺地與老街溪。
一、水往哪裡來
(一) 獨特的老街溪源流
要談起老街溪的前世今生,講述這條河川在漫長時空中的流變,或許可以先從它的身世說起。這條貫穿南桃園臺地中央地帶的河流,流經龍潭、平鎮、中壢及大園四個地區,主流全長約三十六點七公里,流域面積達八十一點五九平方公里,是南桃園流量最大的河川,最終在大園區的許厝港流入大海。與臺灣島嶼上多數呈現東西走向的河川不同,老街溪的獨特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南北縱走的流向,且水流的源頭,與造就臺灣許多河川的五大山脈並無關係,它與桃園臺地上其他幾條身世相近的河川一樣,都是因遠古地形變遷...
作者序
溯源老街溪,探尋水文的歷史記憶
河流孕育文明,流淌出聚落、產業、信仰、記憶與故事,與人類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桃園的臺地地形因水而生,也影響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使用水的方式,當地文、水文與人文在漫長時光中不斷互動、交互影響,便逐漸形塑出桃園這座城市獨特的地景與文化。2018年我首次嘗試分享這片土地上的水文故事,因而有了《大漢溪水紋巡禮》一書,但關於桃園水文還有許多未盡之言。
老街溪做為南桃園最重要的溪流之一,經歷過農墾、城鎮發展、污廢水汙染、加蓋與開蓋,以及當下的整治再生,正是在這段曲折的發展過程,醞釀了本次的「流與變—打開故事的老街溪」套書,所要講述的,不僅是河川在空間上的流動與變化,也是時間軸中,大河與人類關係的流變。而在第一冊《溯源,探尋水文的歷史記憶》中,我將從老街溪上游流域開始,探索河流的成形、周邊的聚落演進,以及運用水源的各種變化,看見湧泉、埤塘、水圳與河川的交錯匯流,是如何構成了我們如今的生活。我期待生活在桃園的我們,能在看著今日的龍潭大池或八字圳時,想起它們過去的故事,從而更珍惜此刻的模樣。
水是生命的泉源,一座親水近水的城市,才能成長為一座蓬勃繁盛的城市,自我有幸擔任市長以來,除了河川整治工程,也持續推廣環境教育,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與城市相生相依的河川。因此這一次,我將深入到老街溪空間與時間交織而成的流變中,與大家一起傾聽潺潺流水聲所訴說的,關於人與水互動共生的故事。
溯源老街溪,探尋水文的歷史記憶
河流孕育文明,流淌出聚落、產業、信仰、記憶與故事,與人類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桃園的臺地地形因水而生,也影響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使用水的方式,當地文、水文與人文在漫長時光中不斷互動、交互影響,便逐漸形塑出桃園這座城市獨特的地景與文化。2018年我首次嘗試分享這片土地上的水文故事,因而有了《大漢溪水紋巡禮》一書,但關於桃園水文還有許多未盡之言。
老街溪做為南桃園最重要的溪流之一,經歷過農墾、城鎮發展、污廢水汙染、加蓋與開蓋,以及當下的整治再生,正是在這段曲折的發展過程...
目錄
一、 水從哪裡來
(一) 獨特的老街溪源流
(二) 古大漢溪襲奪與桃園臺地成形
(三) 俯瞰老街溪水系流域
二、 人往哪裡去
(一) 平埔族時代
(二) 當漢人移民到來
(三) 埤塘、水圳、湧泉的故事
(四) 守護水的三界爺與伯公
三、 人與水的激盪
(一) 日本時代的埤圳系統公共化
(二) 改變桃園的桃園大圳
(三) 石門大圳與石門水庫
一、 水從哪裡來
(一) 獨特的老街溪源流
(二) 古大漢溪襲奪與桃園臺地成形
(三) 俯瞰老街溪水系流域
二、 人往哪裡去
(一) 平埔族時代
(二) 當漢人移民到來
(三) 埤塘、水圳、湧泉的故事
(四) 守護水的三界爺與伯公
三、 人與水的激盪
(一) 日本時代的埤圳系統公共化
(二) 改變桃園的桃園大圳
(三) 石門大圳與石門水庫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