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與變-打開故事的老街溪」以一套三冊的專書出版品,記錄老街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書寫內容涵蓋河川文史與地方發展過程,從農墾時代的埤圳灌溉系統、工商業社會的用水需求、未來城市的親水生活等面向中,看見人與水的互動關係的更迭,也見證桃園治水思維的轉變,第三冊《下游-想像親水生活的未來藍圖》梳理呈現老街溪全流域整治計畫這幾年的重要成果,並進一步展望未來親水城市的生活藍圖。
章節試閱
一、面向河流的新視野
(一)放眼全流域整治
老街溪流經漫長歲月、走過波折變動,終於在治水思維的轉變下,重建人與水之間的新關係;我有幸能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中,帶領升格後的桃園,與這座城市的居民一起,用一種更開闊、更全面的視野面對老街溪,回首過往也展望未來,攜手繼續書寫老街溪的故事篇章。
2015年,桃園市升格為六都之一,準備朝向成為宜居宜業國際都市的方向邁進,在該年上任後的第一次桃園市議會定期施政報告中,我即鄭重宣示,要帶領桃園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力加強在產業、文化、教育、環保等領域的建設,積極推動如航空城、鐵路地下化、捷運、快速道路、河川整治、下水道系統等建設,讓桃園成為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其中,綠能與親水生活的打造是重要目標,不僅是進行河川整治,更要以放眼全流域的視野,進行多元化治理,以「不淹水」、「不缺水」、「要親水」為核心方向,整合各項城市基礎建設,包括河岸的防洪防災功能、改善河川水質並打造生態景觀工程、污水廠興建進度、公共污水下水道的接管普及率、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循環等等,都是積極施政的重點。而老街溪做為南桃園的主要河流,流貫人口密集的城區,陪伴著市民們度過日暮晨昏,與生活品質密不可分,因此老街溪流域的整體規劃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述我曾經提及,為了實現全流域範圍的整治計畫,市府團隊必須克服許多難題,我們首先爭取中央「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兩項計畫經費補助,將國家對整體水環境的思考與規劃,結合桃園的城市藍圖,加速推展河川全流域的整治建設,也展現城市所具有的前瞻性與執行力。對桃園而言,老街溪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案例與模範。自2001年老街溪中壢段完成開蓋工程後,如何在這個基礎上持續推進河川整治,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目標。除了與開蓋最相關的提升防洪安全標準外,景觀、休閒、生態、教育功能的加強,以及水質的持續淨化,都是缺一不可的配合規劃,在上個章節我們談過的新勢礫間水質淨化設施,以及中壢地區污水下水道案的錯誤修正與重啟,即是例子之一。
老街溪全流域整治並非單一計畫,而是由多個部會合作、官方與民間力量協力,以數個計畫相互配合協調,幾年間不斷滾動調整而成。正如一座城市的偉大不只是源於創新,更要有過去歲月的不斷累積,在2020年的今日,我們回顧近五年的成績,終於能看見老街溪流域親水生活的基礎逐漸建成,並朝向未來鋪展為更大的藍圖。在本冊中,我也希望與關心老街溪的各位,分享這些年市府團隊在全流域的整治過程中,所累積的成果和故事。
老街溪雖得名自中壢老街,但發源於龍潭,流經平鎮與中壢,最後在大園出海,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質與需求,但也同時相互串聯影響,必須透過全流域的視野,才能兼顧整體水環境的營造。並在硬體的基礎建設上,也不能缺失軟性的人文思維,如透過文化類活動的舉辦,將民眾帶回親水場域,就能更直觀、更深刻的體會到水環境改善效果與生活間的關聯。
因此,我們以人口密集的老街溪開蓋段為中心,將整治計畫往上下游延伸,並各自回應不同治理議題與需求。上游龍潭區域,以水質整治為重點,例如源頭支流大坑坎幹線,早年深受工業廢水污染影響,除了加強管控與污水處理外,市府也在2018年與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合作開發「移動式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備」,透過更有效率的採樣、檢測及數據傳送,達成時時水質監控。而龍潭大池更是重中之重,面對來自埤塘、養殖場以及四方林地區污水的排入,我們規劃了「四方林排水水質淨化工程」、「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與「龍潭污水下水道系統新建計畫」,用這幾個計畫來全面改善老街溪上游水質。此外也結合景觀橋的建造,及與客家文化密切結合,恢復龍潭大池划龍舟的傳統活動,滿足親水場域的需求。
在平鎮的部分,則透過「老街溪平鎮鐵騎歷史走讀計畫」涵蓋水文景觀與人文底蘊,透過「平鎮鐵騎風光工程」、「伯公潭二岸人行道串連工程(新光吊橋)」、「八角塘周邊環境改善工程」、「石門大圳休憩路廊串連工程」、「伯公潭客家信仰圈水利景觀工程」等幾個工程項目,串聯平鎮地區的歷史地景,展現桃園獨有的客家族群文化特色,更沿著河岸規劃打造自行車與步道網絡,讓民眾能感受水岸、走讀地方歷史。
大家較為熟悉的中壢流域,是現有整治段的核心地帶,必須強調市民生活的方便性和親近性,不只是完成硬體工程,更要提高工程的細緻度、美感及質感,如加強夜間照明與增加植栽綠美化,打造能停留休憩的場域,吸引更多願意親水的民眾。同時,橫跨中壢與大園的青埔地區,將重點推動「青埔水都計畫」,不僅與航空城都市規劃結合,也納入綠帶與水岸等民眾的居住需求,內容包括堤防綠地規劃及打造自「環北橋」到「領航南路」的水岸林蔭自行車道等。
至於下游大園近出海口的許厝港地區,則有以「國家重要濕地」為核心發展的一系列計畫,將濕地生態復育列為最優先項目,並配合長期的景觀保存與環境教育規劃,希望讓野鳥、潮間帶生物與市民,能共存、共享水域,也讓許厝港生態濕地成為桃園未來的水文亮點。
當然,親水生活的打造並非只透過一個又一個計畫的階段性執行就能達成,政府如何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深化,並能與民眾達成更多溝通、配合、累積更多延伸能量,都是我們將要持續努力的目標。在這套講述老街溪故事的作品中,我們共同走過了老街溪數百年的流與變,終於來到充滿希望的新章節,以全流域的視野為起點,接下來我將分享更多的細節、畫面、成果的喜悅,以及對未來的想像藍圖。
一、面向河流的新視野
(一)放眼全流域整治
老街溪流經漫長歲月、走過波折變動,終於在治水思維的轉變下,重建人與水之間的新關係;我有幸能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中,帶領升格後的桃園,與這座城市的居民一起,用一種更開闊、更全面的視野面對老街溪,回首過往也展望未來,攜手繼續書寫老街溪的故事篇章。
2015年,桃園市升格為六都之一,準備朝向成為宜居宜業國際都市的方向邁進,在該年上任後的第一次桃園市議會定期施政報告中,我即鄭重宣示,要帶領桃園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力加強在產業、文化、教育、環保等領域的建設,積極推動如航空...
作者序
打造親水生活,收穫成果與更多想像
隨著時光的積累,每座城市都有著屬於自身、融合地文水文與人文的故事,而桃園因獨特的地形條件,無論是哪個世代,都必須學會與水互動共存。因此我認為,認識桃園的第一步,要從追尋水流的腳步開始。
經過第一冊對老街溪的溯源了解,以及第二冊老街溪「加、開蓋」事件的反思,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河川價值與在地連結,也因此能以更全面的眼光,來檢視桃園目前的治水思維,以及為老街溪所制定的全流域整治規劃。在第三冊《想像,親水生活的未來藍圖》中,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不僅是目前政策施行的階段性成果,也是以這些成果為基礎,未來仍將不斷延續的願景與展望。老街溪全流域整治規劃涵蓋廣泛,包含多個部會與多項計畫,在不同階段分別執行如河川安全、水質改善、水環境營造三大主軸工程,將老街溪沿岸打造成桃園親水綠帶。
為了讓桃園的「水文化」永續流動,除了具體建設之外,我認為治水思維的改變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透過傾聽與回應,執行親水並符合民眾需求的工程。例如在規劃「老街溪青埔水都計畫工程」時,我們謹記歷史的提醒,與在地居民溝通、舉辦生態調查與說明會,將河川生態與民眾生活需求,納入城市規劃的核心,在環境與發展兩者兼顧下,串接起桃園高鐵站、桃園捷運、青埔地區與老街溪河岸廊道,為水與人的互動帶來嶄新的可能性。我曾坐在許厝港濕地許久,眼前飛過一群又一群候鳥,心中思考著老街溪百年後的流變,願我們能維持河水的川流不息,與它共生共榮。
打造親水生活,收穫成果與更多想像
隨著時光的積累,每座城市都有著屬於自身、融合地文水文與人文的故事,而桃園因獨特的地形條件,無論是哪個世代,都必須學會與水互動共存。因此我認為,認識桃園的第一步,要從追尋水流的腳步開始。
經過第一冊對老街溪的溯源了解,以及第二冊老街溪「加、開蓋」事件的反思,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河川價值與在地連結,也因此能以更全面的眼光,來檢視桃園目前的治水思維,以及為老街溪所制定的全流域整治規劃。在第三冊《想像,親水生活的未來藍圖》中,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不僅是目前政策施行的階段性...
目錄
一、 面向河流的新視野
(一) 放眼全流域整治
(二) 龍潭大池水質淨化
(三) 平鎮鐵騎歷史走讀
(四) 老街溪河岸公園
(五) 許厝港生態濕地
二、 追求水與人的永續和諧生活
(一) 地方創生—老街溪旁新生活
(二) 水岸巡守-守護環境的力量
(三) 公私協力-青埔水都的規劃
三、 勾勒親水的未來想像
一、 面向河流的新視野
(一) 放眼全流域整治
(二) 龍潭大池水質淨化
(三) 平鎮鐵騎歷史走讀
(四) 老街溪河岸公園
(五) 許厝港生態濕地
二、 追求水與人的永續和諧生活
(一) 地方創生—老街溪旁新生活
(二) 水岸巡守-守護環境的力量
(三) 公私協力-青埔水都的規劃
三、 勾勒親水的未來想像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