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全書
國學經典 原味呈現
先秦學說集大成者
內容繁雜「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乃至「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是一部綜合百家之言,博采眾家之長的書籍。
《呂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紀有紀首一篇和論文四篇,共計六十篇。八覽各覽有論文八篇,《有始覽》缺一篇,共計六十三篇。六論每論有六篇,共計三十六篇。秦國丞相呂不韋的賓客所作。
該書內容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歷史、道德、軍事、醫學、天文曆法、教育、音樂、禮制等諸多領域,引用了《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以及諸子百家的眾多典籍,保存了大量可貴的先秦學術資料。全書以儒家、道家學說為主,匯合了法、墨、農、兵、陰陽等各家學說。班固的《漢書》將它歸入雜家。
《呂氏春秋》全書體例一致,文章結構完整。雖因出於眾人之手而風格不一,但其中大部分文章短小精練,明朗犀利,故事與議論互相結合,以事說理,頗為生動。書成之後,呂不韋曾將它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可見這部書當時在秦國已經佔據了某種文化權威的地位。
作者簡介:
呂不韋(西元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等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呂不韋死於秦始皇十二年(西元前235年)。此書十二紀之末有「序意」一篇的殘餘。首稱「維秦八年」,當西元前239年。由此可見成書的年代。
章節試閱
◎卷一 孟春紀第一
題解
孟春紀為「十二紀」之首,由孟春紀、本生、重己、貴公、去私五篇組成。其中孟春紀為《禮記•月令》之一,記述了正月的天象、物候、氣候,君王的衣食住行,國家針對農業生產發佈的政令以及應當注意的諸多事項,其中涉及生態保護的內容,今天仍然值得我們重視。本生篇、重己篇為陰陽家的學說,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養生之道。貴公篇、去私篇分別為伊尹學派、墨家的學說,論述了國君貴在公正、去除私心的主題。
原文
孟春紀
孟春之月①,日在營室②,昏參中③,旦尾中④。其日甲乙⑤,其帝太皞⑥,其神句芒⑦。其蟲鱗,其音角⑧,律中太蔟⑨。其數八⑩,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戶,祭先脾。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候雁北。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輅,駕蒼龍,載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乃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無有不當。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忒,無失經紀,以初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參於保介之御間,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大夫九推。反,執爵於太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無用牝。禁止伐木,無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無麛無卵,無聚大眾,無置城郭,掩骼霾髊。
注釋
①孟春:夏曆春季第一個月。
②③④營室、參、尾:星宿名。均為二十八宿之一。
⑤其日甲乙:古代 以十天干紀日,十日一循環。古代的陰陽五行學家將十天干分屬五行,以為甲乙屬木行;將四季分屬五行,以為春季屬木行。因此甲乙日被認為是春季最為重要的代表日。
⑥太皞(ㄏㄠˋ):即伏羲氏。傳說中上古東方部落首領,死後被尊為東方之帝,於五行則為木帝。
⑦句(ㄍㄡ)芒:傳說中上古另一部落首領少皞氏之子,名重,因輔佐木帝即太皞有功,死後被尊為木神。又為木星名。
⑧角: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古人將五音與四季、五行相配,以角配春,配木。
⑨太蔟(ㄘㄨˋ):古代樂律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個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此太蔟也為正月的別稱。
⑩其數八:指春月之成數。據說五行排列順序之數,即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分別加五即為五行的成數,如水的成數是六,火的成數是七,木的成數是八。春季屬木,故春月的成數為八。
臭(ㄒㄧㄡˋ):氣味的總稱。
戶:此處指戶神。
蟄(ㄓˊ)蟲:指冬眠的動物。
獺(ㄊㄚˇ)祭魚:水獺將捕到的魚陳列在水邊,有如祭祀。獺,哺乳動物,腳短,趾間有蹼,體長七十餘公分。晝伏夜出,善游水,食魚、蛙等。
青陽左個:周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稱明堂,東向堂謂之為青陽;堂各有左右房,稱個。
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時太史掌記載史事、編寫史書、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和天文曆法等。
齋:齋戒。古人祭祀之西元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不與妻妾同寢,以示虔誠莊敬,稱為齋戒。
三公:周代三公有兩說。一說司徒、司馬、司空為三公,一說太師、太保、太傅為三公。為共同負責軍政事務的最高長官。九卿:古代中央政權的高級官吏。各代九卿不一,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以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周之九卿。
宿離:指日月經行的軌道。忒(ㄊㄜˋ):差錯。
經紀:這裡指天文進退遲速的度數。
初:舊。
耒耜(ㄌㄟˇ ㄙˋ):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也用做農具的統稱。
保介:站在車右側的警衛。
籍田:古代天子、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禮記•祭義》:「天子為籍千畝,諸侯為籍百畝。」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要在籍田上進行示範性的耕作,以示對農業的重視。
反:通「返」。
爵:盛酒的禮器。形似雀,青銅製,三足。用以溫酒或盛酒,盛行於殷代和西周初期。太寢:祖廟。
牝(ㄆㄧㄣˋ):雌性的鳥或獸,與「牡」相對。
麛(ㄇㄧˊ):幼鹿。也泛指幼獸。
霾(ㄇㄞˊ):通「埋」。髊(ㄘ):肉未爛盡的骸骨。
譯文
春季正月,太陽運行到營室宿一帶,黃昏時參宿出現在南方天空的正中,黎明時尾宿出現在南方天空的正中。這個月的日子以甲乙為主日,太皞為天帝,句芒為天神。這個月,代表動物為披著鱗片的龍,五音中的角音與之相配,樂律中的太蔟與之應和。這個月的成數是八,人們感覺到的味道是酸,聞到的氣味是膻。這個月,祭祀的神是戶神,祭品要先用動物的脾臟。這個月,東風吹化了冰凍,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魚類躍到水面的薄冰上,水獺將捕到的魚陳列水邊如祭祀,候鳥大雁正在北歸。天子居住在明堂的青陽堂左側室,出巡時乘坐裝飾有鸞鈴的車輛,駕名為蒼龍的青色駿馬,車上插青色的龍旗,天子穿青色的衣服,佩戴青色的玉珮,吃的食物是麥子和羊肉,使用的器物上鏤刻著疏而通達的花紋。
這個月立春。立春前三天,太史拜見天子說:「某日立春,春天的盛氣在木。」天子於是齋戒。立春這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迎接春天的來臨。返回後,在朝中賞賜公卿、諸侯、大夫。又命令三公宣佈德政,頒發命令,慶賀施惠,下及百姓。慶賀賞賜於是順利進行,沒有不當之處。於是命令太史謹守典則,奉行法度,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其位置和經行軌道的觀看測量不得出差錯,不要漏記其運行的度數,要以傳統的觀看測量方法為常法。
這個月,天子擇取吉日向上帝祈求五穀豐登。於是選擇吉利的時辰,天子親自運載耒耜,將其放在站在車右側的警衛與駕車人之間,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自耕作籍田。天子推耒耜三次,三公推耒耜五次,卿、諸侯、大夫推耒耜九次。返回來後,天子在祖廟舉行宴會,三公、九卿、諸侯、大夫都陪侍飲酒,命名為「勞酒」。
這個月,命令主管樂舞的樂正進入學宮教習舞蹈。修訂祭祀典章,命令祭祀山林川澤,祭祀的牲畜不得用母獸。禁止砍伐樹木,不得顛覆鳥巢,不得捕殺幼蟲、小獸、飛鳥,不得抓捕小鹿、掏取禽蛋,不得聚集大眾,不得修築城郭,要掩埋枯骨腐屍。
本 生
原文
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天子①。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則失所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備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則亦失所為修之矣。
今有聲於此②,耳聽之必慊己③,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己,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己,食之則使人喑④,必弗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⑤,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貧賤之致物也難,雖欲過之,奚由?出則以車,入則以輦⑥,務以自佚⑦,命之曰「招蹶之機⑧」。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靡曼皓齒⑨,鄭衛之音⑩,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貴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誇以名也,為其實也。則此論之不可不察也。
注釋
①攖(ㄧㄥ):觸犯。
②今:假使;如果。
③慊(ㄑㄧㄢˋ):愉悅;滿足;愜意。
④喑(ㄧㄣ):嗓子啞,不能出聲;失音。
⑤性:性命。
⑥輦(ㄋㄧㄢˇ):古代用人拉的車,秦漢後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車。
⑦佚:通「逸」。逸樂。
⑧蹶(ㄐㄩㄝˊ):顛仆;跌倒。
⑨靡曼:纖弱柔美。
⑩鄭衛之音:春秋戰國時鄭衛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於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
譯文
賦予萬物生命的是天,養育萬物使之生長的是人。能養育天賦生命之萬物而不加觸犯的人是天子。天子的所作所為,以保全天性為本意。這是國家設置官吏的根本原因。設置官吏是為了保全生命。今世的糊塗君主,設立很多官職反倒禍害生命,這就違背了設立官職的本來意義。比如建設軍隊,本來是用來防備外來侵略的,現在建設軍隊反倒用來自相攻擊,這就失去了建設軍隊的初衷。
假設這裡有一種音樂,聽到後一定使自己感到愉悅,但聽過它後就會使人耳聾,就一定不要去聽;假設這裡有一種色彩,看到後一定會感到愉悅,但看過它後就會使人眼瞎,就一定不要去看;假設這裡有一種吃的東西,吃到後一定會感到愉悅,但吃過它後就使人失音,就一定不要去吃。因此聖人對待音樂、色彩、食物,利於生命的就接受,損害生命的就捨棄。這是保全生命的宗旨。
富貴卻不明白養生之道,就足以引起禍患,反而不如貧賤的人。貧賤的人得到東西很難,雖然想奢侈,又哪裡有物質條件呢?出門坐車,進門乘輦,非要使自己安逸享受,這些車輦便可叫做「引發腿腳無法正常行走的機器」。肥肉醇酒,非要用這些滋補自己,這些酒肉便可叫做「爛腸的食物」。纖弱美貌的女人,鄭衛的亂世之音,非要用這些來取樂,這種聲色便可稱為「砍傷性命的斧子」。以上三種禍害,都是由於富貴引起的。所以古代有不願意富貴的人,是因為看重生命;不是為了追求虛名,而是為了實在的好處。如此,富貴禍福之關係不可不明察啊。
重 己
原文
倕①,至巧也,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愛昆山之玉、江漢之珠②,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璣③,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生不復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使烏獲疾引牛尾④,尾絕力勯⑤,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其棬⑥,而牛恣所以之,順也。世之人主貴人,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聖人必先適欲。
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陽;多陰則蹶⑦,多陽則痿⑧。此陰陽不適之患也。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台,味不眾珍,衣不熱⑨。熱則理塞⑩,理塞則氣不達;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以此長生可得乎?
注釋
①倕(ㄔㄨㄟˊ):人名。相傳為中國上古堯舜時代的一名巧匠,善作弓、耒、耜等。
②昆山之玉:崑崙山的美玉。 江漢之珠:長江和漢水一帶出產的明珠。
③蒼璧:含石成分多的玉。 璣(ㄐㄧ):不圓的珠子。
④烏獲:戰國時秦國的大力士。
⑤勯(ㄉㄢ):竭盡。
⑥棬(ㄑㄩㄢ):牛鼻環。
⑦蹶(ㄐㄩㄝˊ):中醫病名。主要症狀為暈眩倒地,失去知覺。
⑧痿:中醫病名。主要症狀為肢體痿弱無力。
⑨燀(ㄔㄢˇ)熱:過分熱。,熱。
⑩理:指脈理。
中:指腹內。 鞔(ㄇㄢˊ):通「懣」。悶脹。
譯文
倕,是手藝最巧的工匠,人們不愛倕的手指,而愛自己的手指,是因為它們能為自己所使用。人們不愛昆山的美玉、長江和漢水出產的明珠,卻愛自己成色不純的玉石、形狀不圓的小珠,是因為它們可以為自己利用。現在,我的生命歸我所有,給我帶來的好處也很大。論其貴賤,即使貴為天子,也不足以和我的生命相比;論其輕重,即使富有天下,也不能和我的生命交換;論其安危,一旦失去了它,就一生再也不能得到。這三個方面,是有道之士慎重考慮的事情。
如果讓大力士烏獲用力拉牛尾巴,即使將牛尾巴拉斷,力氣用盡,牛也不可能被拉動,因為這違背了牛的天性。如果讓五尺孩童牽著牛鼻環,牛就會任他牽到要去的地方,因為這順從了牛的天性。世上的君王、公卿,無論聖賢還是庸人,沒有不想長生不老的,卻每天違背養生之道,想要長壽又於事何益呢?大凡長壽,就要順從養生之道;不順從養生之道的原因是欲望。因此聖人必須先適度地節制欲望。
房子太大就會陰氣過多,亭台過高就會陽氣過盛。陰氣過多會讓人患蹶病,陽氣過盛會讓人患痿病,這是陰氣陽氣不適度的禍患呀。所以古代君王不住太大的房屋,不建太高的廳台,不吃過多的美味,不穿過暖的衣服。穿得過暖就會使脈理阻塞,脈理阻塞就會使血脈不通;吃過多的美味就會使胃部充滿,胃部充滿就會使腹中極度悶脹,腹中極度悶脹就會氣血不通。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能長壽嗎?
◎卷一 孟春紀第一
題解
孟春紀為「十二紀」之首,由孟春紀、本生、重己、貴公、去私五篇組成。其中孟春紀為《禮記•月令》之一,記述了正月的天象、物候、氣候,君王的衣食住行,國家針對農業生產發佈的政令以及應當注意的諸多事項,其中涉及生態保護的內容,今天仍然值得我們重視。本生篇、重己篇為陰陽家的學說,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養生之道。貴公篇、去私篇分別為伊尹學派、墨家的學說,論述了國君貴在公正、去除私心的主題。
原文
孟春紀
孟春之月①,日在營室②,昏參中③,旦尾中④。其日甲乙⑤,其帝太皞⑥,其神句芒⑦...
作者序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成書於秦始皇八年(西元前239年),由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與屬下門客集體編纂。作者意在總結歷史經驗,為行將出現的統一全國的專制中央政權提供長治久安的治國方案。其書系統龐大,內容繁雜,「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乃至「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是一部綜合百家之言,博采眾家之長的書籍,在先秦學術史和哲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地位。
呂不韋(?~西元前235),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人。先為陽翟大商人,後被秦襄公任為秦相。秦王嬴政幼年即位,呂不韋繼任相國,號為「仲父」,掌秦國實權。秦王嬴政親理政務後,被免職,貶遷蜀郡,憂懼自殺。
《呂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紀有紀首一篇和論文四篇,共計六十篇。八覽各覽有論文八篇,《有始覽》缺一篇,共計六十三篇。六論每論有六篇,共計三十六篇。十二紀末有《序意》一篇。該書內容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歷史、道德、軍事、醫學、天文曆法、教育、音樂、禮制等諸多領域,引用了《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以及諸子百家的眾多典籍,保存了大量可貴的先秦學術資料。全書以儒家、道家學說為主,匯合了法、墨、農、兵、陰陽等各家學說。班固的《漢書》將它歸入雜家。
《呂氏春秋》全書體例一致,文章結構完整。雖因出於眾人之手而風格不一,但其中大部分文章短小精練,明朗犀利,故事與議論互相結合,以事說理,頗為生動。書成之後,呂不韋曾將它「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可見這部書當時在秦國已經佔據了某種文化權威的地位。
本書是為普通讀者提供的通俗讀本,在不改變原著體例的前提下,選取了其中的精華部分。原文以1991年中華書局影印經訓堂原刻畢沅輯校本為底本,注釋和譯文參考了陳奇猷的《呂氏春秋校釋》、管敏義《呂氏春秋譯注》等書。個別易引起混淆的字詞,如「余」與「餘」;「余」與「於」;「后」與「後」等,在原文中加以區別。因各卷各篇自成體系,為方便讀者閱讀,注釋有重複之處。譯文盡量做到準確、明白、流暢,一般為直譯,個別語句實在不好直譯的稍做變通。由於譯注者水準有限,難免有錯誤與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張玉玲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成書於秦始皇八年(西元前239年),由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與屬下門客集體編纂。作者意在總結歷史經驗,為行將出現的統一全國的專制中央政權提供長治久安的治國方案。其書系統龐大,內容繁雜,「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乃至「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是一部綜合百家之言,博采眾家之長的書籍,在先秦學術史和哲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地位。
呂不韋(?~西元前235),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人。先為陽翟大商人,後被秦襄公任為秦相。秦王嬴政幼年即位,呂不韋繼任相國,號為「仲父」,掌...
目錄
前言 /
讀《呂氏春秋》(代序)(胡適) /
卷一 孟春紀第一
孟春紀 /
本生 /
重己 /
貴公 /
去私 /
卷二 仲春紀第二
仲春紀 /
貴生 /
情欲 /
當染 /
功名 /
卷三 季春紀第三
季春紀 /
盡數 /
先己 /
論人 /
圜道 /
卷四 孟夏紀第四
孟夏紀 /
勸學 /
尊師 /
誣徒 /
用眾 /
卷五 仲夏紀第五
仲夏紀 /
大樂 /
侈樂 /
適音 /
古樂 /
卷六 季夏紀第六
季夏紀 /
音律 /
音初 /
制樂 /
明理 /
卷七 孟秋紀第七
孟秋紀 /
蕩兵 /
振亂 /
禁塞 /
懷寵 /
卷八 仲秋紀第八
仲秋紀 /
論威 /
簡選 /
決勝 /
愛士 /
卷九 季秋紀第九
季秋紀 /
順民 /
知士 /
審己 /
精通 /
卷十 孟冬紀第十
孟冬紀 /
節喪 /
安死 /
異寶 /
異用 /
卷十一 仲冬紀第十一
仲冬紀 /
至忠 /
忠廉 /
當務 /
長見 /
卷十二 季冬紀第十二
季冬紀 /
士節 /
介立 /
誠廉 /
不侵 /
卷十三 有始覽第一
有始 /
應同 /
去尤 /
聽言 /
謹聽 /
務本 /
諭大 /
卷十四 孝行覽第二
孝行 /
本味 /
首時 /
義賞 /
長攻 /
慎人 /
遇合 /
必己 /
卷十五 慎大覽第三
慎大 /
權勳 /
下賢 /
報更 /
順說 /
不廣 /
貴因 /
察今 /
卷十六 先識覽第四
先識 /
觀世 /
知接 /
悔過 /
樂成 /
察微 /
去宥 /
正名 /
卷十七 審分覽第五
審分 /
君守 /
任數 /
勿躬 /
知度 /
慎勢 /
不二 /
執一 /
卷十八 審應覽第六
審應 /
重言 /
精諭 /
離謂 /
淫辭 /
不屈 /
應言 /
具備 /
卷十九 離俗覽第七
離俗 /
高義 /
上德 /
用民 /
適威 /
為欲 /
貴信 /
舉難 /
卷二十 恃君覽第八
恃君 /
長利 /
知分 /
召類 /
達鬱 /
行論 /
驕恣 /
觀表 /
卷二十一 開春論第一
開春 /
察賢 /
期賢 /
審為 /
愛類 /
貴卒 /
卷二十二 慎行論第二
慎行 /
無義 /
疑似 /
壹行 /
求人 /
察傳 /
卷二十三 貴直論第三
貴直 /
直諫 /
知化 /
過理 /
壅塞 /
原亂 /
卷二十四 不苟論第四
不苟 /
贊能 /
自知 /
當賞 /
博志 /
貴當 /
卷二十五 似順論第五
似順 /
別類 /
有度 /
分職 /
處方 /
慎小 /
卷二十六 士容論第六
士容 /
務大 /
上農 /
任地 /
辯土 /
審時 /
前言 /
讀《呂氏春秋》(代序)(胡適) /
卷一 孟春紀第一
孟春紀 /
本生 /
重己 /
貴公 /
去私 /
卷二 仲春紀第二
仲春紀 /
貴生 /
情欲 /
當染 /
功名 /
卷三 季春紀第三
季春紀 /
盡數 /
先己 /
論人 /
圜道 /
卷四 孟夏紀第四
孟夏紀 /
勸學 /
尊師 /
誣徒 /
用眾 /
卷五 仲夏紀第五
仲夏紀 /
大樂 /
侈樂 /
適音 /
古樂 /
卷六 季夏紀第六
季夏紀 /
音律 /
音初 /
制樂 /
明理 /
卷七 孟秋紀第七
孟秋紀 /
蕩兵 /
振亂 /
禁塞 /
懷寵 /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