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無法久住,即使是佛身也無法例外。
唯有勤精努力,永離生死輪迴,才能得大安樂!
跨越歷史長河300多年,清乾隆至嘉慶15年的摹刻,
流佈最廣的佛傳圖文史詩!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卷四》★請佛入滅、金剛哀戀、金棺自舉、法華妙典、聖火自焚、均分舍利……佛以自身涅槃,讓世人知道一切諸行無常之理。
★源於唐朝,流傳千百年佛陀傳記中的經典之作。
★清乾隆時,歷時15年精緻摹刻版刷,傳佈最廣的佛教圖畫書籍。
※傳承千百年的佛傳代表作,新編最佳珍藏本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全系列共四卷《娑婆》、《度化》、《妙法》、《涅槃》,計二百零八則故事,詳細記載了佛陀釋迦如來的生平故事。
此故事版本最早源於唐王勃所撰的《釋迦如來成道記》,之後歷經各朝代的增修潤補。
目前廣泛流傳的版本是清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和碩豫親王裕豐以明代刊本為底本,摹刻版印,歷時十五年刊成(由鎮國公永珊重撰繪製),此版本經文物專家鑑定,認為此書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籍圖書,本系列即以此版本為底,期許能使現代人感受古人閱讀佛傳的韻味,另一方面,也讓更多對漢傳佛教有興趣者,能飽覽漢譯佛典之精萃。
※全新撰文考證修圖編整,絕對不一樣的佛傳圖文史詩
♦集結70餘部佛教典籍中50則故事,敘述佛陀入涅槃的事蹟,以及入滅後的付法傳承。
♦保留了古書的原始圖文,更加入了易於閱讀的白話文故事敘說。
♦每張圖均有簡要的說明,可進一步了解繪圖的意涵。
♦呈現局部圖,讓主題更明確,版面更活潑。
♦附上名詞註解,以說明文章的原始經文出處,補充原始經典故事內容,簡說相關的佛教專有名詞。
♦經典雕版畫作全新修整,鐫刻精美,形象塑造保留了古典韻味。
※世間無常,佛入涅槃展現無限光明,傳法世間
第四卷主要敘述佛陀入涅槃的事蹟,首篇以〈法華妙典〉點出《妙法蓮華經》,彰顯法華三乘同歸一乘的精神,令眾生成就「入佛知見」之意旨。除此之外,第四卷也多收錄涅槃經典,如《涅槃經》、《涅槃經後分》、《大般泥洹經》等,多取其中的經典故事為主。
除佛陀的涅槃精神,第四卷也有一部分特色在付法傳承上,此傳承系譜為漢傳佛教各教派法脈傳承的主要史料依據。
此卷也選取了《長阿含經》、《阿育王傳》、《處胎經》裡記載重要的史事,如琉璃王滅釋迦族、八王均分舍利、結集法藏、育王起塔等。此外,還有其他人物、護法等故事。
※圖文並呈,在連環圖文故事中領會佛陀的智慧
第四卷輯錄了釋迦佛傳故事208則中的50則,每則配以插圖,形象鮮明地向讀者展示了釋加如來從降世因緣、誕生、出家、修行、成道、說法、涅槃,以至佛法流入中國的整個過程。整部書緊密地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而展開,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為順序,內容精采傳奇,十分好讀。
所並呈的圖畫,刻印精美,人物鮮明,表情舉止多樣,形象塑造完全符合文字敘說,在清代人物版畫中,堪稱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
重撰繪製∕清.永珊
《釋迦如來密行化跡全譜》是2005年時被發現的一部四冊古籍圖書,書中文前安置了〈釋迦如來成道記〉作為序文,可見此書最早是源自於唐王勃所撰的〈釋迦如來成道記〉;又據此書序文〈重繪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緣起〉的內容來看,確認是清朝乾隆年間鎮國公永珊,對《釋氏源流》(明寶成編)進行了重新撰寫和繪圖而成書的版本。
企劃 / 柿子文化
柿子文化依清朝永珊的版本做了全新的企劃、整理再版,不僅保留了古書的原始圖文,更加入了易於閱讀的白話文。不僅每張圖都做了整理修補,篇後更附上註解說明,使現代人能感受古人閱讀佛傳的韻味,也讓更多對漢傳佛教有興趣者,能飽覽漢譯佛典之精萃。
撰文 / 黃健原(淼上源)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東和宗教學院博士。
學術研究論文:〈以天臺禪觀的理論為基礎探討校園禪修課程的開展〉、〈智顗禪觀教學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運用〉、〈南傳佛教之「四念處、內觀和動中禪」初探〉等。
福報文學散文獎作品〈割愛〉、忠義論文獎作品〈關公信仰的心性修練─論《明聖經》之「心性論」〉。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悲心及綿遠,舍利光煒燁。獨我生後時,餘波幸霑涉。—唐.太原王勃
歸命釋迦尊,圓滿清淨覺。—清.鎮國公永珊
***
惠敏法師 /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常真法師 / 祖師禪林住持
猶記得三十年以前學佛初始,有日偶然翻閱古籍版畫《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圖文並茂,人物鮮明,但文字深奧,很難閱讀理解佛陀的生平故事。法緣和合,遇緣則應。感謝柿子文化與撰文者黃健原博士的善用其心,歡喜推薦古今創新融合,企劃與修復的新版本《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閱讀佛傳、認識佛陀在人間的傳奇與一生的故事,信願行圓滿生命清淨覺。—明毓法師 /世界佛教聯盟署理會長
初次拿到出版社寄來的佛傳圖畫書文稿,心中甚是驚喜,這才知道原來明清時期的古代人是以這樣的方式來了解佛傳與佛史,這不僅讓人想到古代人對於品德教育推廣,處處皆是用心,那份熱誠使人不知不覺中,因為相應而感動不已。縱然此時已不見佛陀身相,但隨著此書,我尋覓著佛陀的步履,反覆思索著祂如何抉擇每一個人生關鍵,也反思著自己的生命,雖然身為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深感弘揚正法任務的艱鉅,在推動品德教育的工作上更是步步艱辛,但一步一腳印,卻也步步蓮花,一點一滴淬鍊出自己內心的菩提宿願。也因而對於這份用心的著作出版品,末學更有著一份相知相惜。—眾印法師 /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佛恩蓮社住持
***
故事是最容易感化人心,佛典故事亦然,透過《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一系列圖文並茂的白話敘事,看佛陀從出生到成道、遊化人間感人的教化,將得以淨化人心、啟迪智慧,值得所有佛教徒的流通典藏。—林建德 /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
看到這套書,就覺得很精彩,用淺顯的故事述說佛陀的一生,讓一般讀者都能清楚體會。更精彩的是,配上清朝乾隆年間流傳的摹刻版,這原本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書,現在能重新整理出版,我個人認為光是這些摹刻圖,就值得珍藏了。—呂應鐘 / 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釋迦牟尼佛涅槃至今已有2600年,現今佛法融雜多元思想與派別,而閱讀此書,讓靈魂穿越時空重返唐朝,與古代佛教聖賢一同浸淫釋迦牟尼佛的靜謐圓滿,還元返本於佛法精神中。—宇色 / 「我在人間系列」作家、靈修、瑜伽士
龔詩文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嚴愛群 /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副教授
簡易濤 / 大千佛教文化社會企業公司董事長
葉樹姍 / 大愛電視副執行長兼廣電媒體總監
黃運喜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系主任及教授
陳英善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黃苡菱 / 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總營養師
黃子佼 / 跨界王
曾文昌 / 《做鐵工的人》作者
陳蔡慶 / 慈濟大學英語中心講師
陳怡銘 / 「中華經絡智慧養生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恬儀 / 輔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涂政源 / 《52個覺醒的練習》等書作者
香草尼克 / YouTube頻道「talk2herb」創作人
孟庭葦 / 著名經典歌手
林聰明 / 南華大學校長
江昇翰 / 覺無憂藝術公司總監
上官昭儀 / 療癒科學教育督導,美力系統創辦人
名人推薦:悲心及綿遠,舍利光煒燁。獨我生後時,餘波幸霑涉。—唐.太原王勃
歸命釋迦尊,圓滿清淨覺。—清.鎮國公永珊
***
惠敏法師 /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常真法師 / 祖師禪林住持
猶記得三十年以前學佛初始,有日偶然翻閱古籍版畫《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圖文並茂,人物鮮明,但文字深奧,很難閱讀理解佛陀的生平故事。法緣和合,遇緣則應。感謝柿子文化與撰文者黃健原博士的善用其心,歡喜推薦古今創新融合,企劃與修復的新版本《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閱讀佛傳、認識佛陀在人間的傳奇與一生的故事,信願行圓滿生命清淨覺...
章節試閱
◎承古鑠今,全新佛傳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一書,又名《釋迦如來密行化跡全譜》,本書主要是以漢傳經典編篡而成的佛陀傳記,及佛教史資料(於佛滅後到佛法傳入中國之間),可以說是一種流通於漢地民間的佛傳與佛史圖書。
據此書序文〈重繪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緣起〉內容來看,此書應是清朝乾隆年間鎮國公永珊,對《釋氏源流》(明寶成編),進行了重新撰寫和繪圖而成書的版本。考古專家認為此書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籍圖書,而該書為雕版印刷,應是以清乾隆五十八年清和碩豫親王裕豐,以明代刊本為底本,再摹刻上版,於嘉慶十三年刊成。
本書依據古籍版本,切分成四卷,第一卷從本生故事,到兜率天降生、入母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第二卷為佛陀在成道之後的度化事蹟,以漢傳「五時說法」開展,因此首篇為〈華嚴大法〉,其後則與佛陀教化事蹟;第三卷的佛傳有濃厚的漢傳佛教特色,除了獨特的人事物的描述,還對漢譯大乘經典有輪廓性的概說;第四卷則以敘述佛入涅槃事蹟為主,並敘述佛滅後,法的付囑,成為漢傳各宗的祖師傳承之依據。
本次的整理再版,不僅保留了古書的原始圖文,更加入了易於閱讀的白話文。每一張圖除了整理修補,亦有簡要的說明,以了解繪圖的意涵。此外,又附上註解,以說明文章的原始經文出處,或補充原始經典故事內容,或簡說相關的佛教專有名詞。希望透過此書的再刊,使現代人感受古人閱讀佛傳的韻味,另一方面,也讓更多對漢傳佛教有興趣者,能飽覽漢譯佛典之精萃。
◎佛救釋種
波斯匿王想娶釋迦族的女子為妃,但釋迦族並不願將釋迦族女子嫁給波斯匿王,長者摩訶男就想了一個辦法,將家中婢女所生的女兒裝成公主,嫁給波斯匿王為王后,即稱末利夫人。
之後,末利夫人的第二個兒子流離,八歲時來到迦維羅衛國探親。城中剛建好一座莊嚴的講堂,準備要請佛說法,無知的流離太子竟坐上了講堂的獅子座,釋族中人發現了他,急忙把他抓下來摔在地上,指著他罵:「這是婢女生下的東西。」流離太子對這個恥辱十分懷恨,他對好苦梵志說:「我所受的這番恥辱,以後我一定要報復。」
流離太子長大登上王位後,馬上率領兵馬想要滅掉所有釋迦族人。佛得知此事,曾坐枯樹下勸說流離王,他被佛所感化,想帶兵返回,但之後瞋恨與殺心又起,再次出兵。佛見業報已成熟,便對目犍連說:「這是釋迦族人過去所種下的業因,果報已成熟,此次劫數難逃。」
釋迦族雖然一向箭術精湛,但均已皈依受戒,所以他們並不會傷害他。流離王感於此,打算退兵,但好苦梵志卻勸說:「陛下,釋族人都持五戒,不傷害生命!此刻前進,必能滅釋迦族。」於是他們繼續前進。這時,城中只有一釋迦族少年奢摩在城門外抵抗,殺害了許多敵兵,但釋迦族不願他殺生,便叫奢摩離開。流離王在城外大喊開門,釋迦族打開城門後,流離王立即大開殺戒,抓了五百釋族女子,還砍去手足丟到深坑中。之後,又殺死了祇陀太子。佛對眾比丘說:「釋迦族人償還了業報,死後轉生天界,而流離王七日後當會滅亡。」流離王大怒,但心中恐懼,熬到第七天,一切平安無事,於是他高興地率領眾人前往河邊歡娛。忽然間狂風暴雨,流離王及隨眾皆為大水漂流,死後墮入無間地獄,城中宮殿則都被雷火焚燒。
[原典]
長阿含經。波斯匿王。欲娶釋種女。摩訶男。畏其暴惡。以婢生女。嚴飾送往。遂立為夫人。後生太子。名曰流離。八歲詣外家。值新起講堂。莊嚴請佛。流離私坐師子之座。釋種捉下撲地。共罵婢生之物。時流離懷恨。令好苦梵志識之。後流離立。即率兵往滅釋種。遇佛坐枯樹下。相語有感而還。俄復進兵。佛告目連。釋種宿緣已宿。今當受報。諸釋逆流離於一由旬中。遙射不令傷害。流離感此慈心。復欲還師。梵志白王。釋種持戒。不傷生命。宜速進雪辱。會釋種童子。奢摩大敗。流離殺人甚眾。釋種因其殺生。故令去國。恐多殺戮。即開城門。流離遂盡殺釋種人民。刖五百釋女手足。著坑中。又殺祇陀太子。時佛告諸比丘。祇陀與釋種。皆生天上。流離七日後當滅。流離聞之大怒。數至七日頭。乃喜率眾。往詣阿脂羅河側娛樂。忽風雨大作。王及兵眾。皆雷震水漂。命終墮阿鼻獄。城內宮殿。悉被焚燒。
原典註解
①流離:即琉璃王,又作琉璃王。滅釋迦族一事,據《增一阿含經》所載,世尊得知流離王帶兵前往征討釋迦族的消息,便獨自一人走到他們行軍的路途,坐在一棵沒有枝葉的樹下。當時,流離王從遠處見世尊,下車走去頂禮而問:「世尊,您何故選擇此枯樹底下坐?」世尊回答:「親族之蔭涼,釋種出於佛,盡是我枝葉,故坐斯樹下。」意思是說,釋迦族是世尊在世間祖國,以大樹來比喻,釋迦族是這棵樹的枝葉。世尊從小受惠於祖國之恩,如他坐大樹底下,受到樹葉庇蔭。所以希望流離王能看在祂的面子上,放過釋迦族的性命。
雖然,一連三次,世尊都勸退了。但第四次流離王出兵時,佛陀已知這是釋迦族人的共業,無法避免。流離王攻入城中,釋族的摩訶男走了出來,對流離王說:「這樣吧,我現在跳進水裡,在我還沒出來之前,你要答應我不准殺害任何一個人。」流離王心想這水中憋氣時間很短,便答應了。但沒想到,摩訶男一跳進水裡,就不再出來了。流離王派人下水一探,才發現摩訶男將頭髮緊繫在水底的樹根,讓族人有足夠時間逃難。
流離王有些後悔,之後他來到了尼拘留園,被抓來的五百名釋迦族女關在此地。他伸手捉了一名女子想要親吻她,但女子抵死不從,罵道:「我怎麼可能和婢女所生的兒子發生關係!」這話使流離王大怒,交代群臣:「把這女子手腳給砍去,丟到深坑!」其他女子也不從,於是都是一樣的命運。世尊以天耳聽到釋迦族女的哭嚎,便帶領諸比丘到了城中,請天神變食,讓這些女子飽餐一頓,然後為她們說法,使她們轉生天界。之後,琉璃王被大水給沖走,死亡後墮入地獄。
世尊對比丘說此宿世因緣,過去有一魚村人民,因飢餓,前往池中捕魚充飢。當時,水池中有兩條魚被捕獲,發願來世要復仇,當時的村人就是釋迦族人前生,那條魚就是流離王的前生,而另一條魚就是好苦梵志的前生。
◎請佛入滅
魔王來到佛所,他裝著恭敬的樣子,向佛頂禮說:「還記得以前我曾勸您入涅槃的事嗎?那時您對我說,您所要度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還未具足,是不會入涅槃的。但現在您的四眾弟子都具足了,所要度化的眾生也都已經得度了,唯願世尊您就速入於涅槃吧。」
這時世尊對魔王波旬說:「波旬,我入涅槃的事,就用不著你來操心了,但我可以明白地告訴你,在三個月後,我將入於涅槃。」魔王聽佛親口說過三個月後將入涅槃,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向佛禮拜後,便回到了魔宮。
佛已向魔王說,三個月後將入涅槃,即便捨無量之壽,以神通力,住世間三個月壽命。這時大地六種震動,日月昏暗無光,風雨異常。天龍八部都非常驚駭,他們各個來到了佛所,向佛請示。佛便把三月後即將入涅槃的事,告訴了眾人。
阿難禁不住向佛問:「世尊不是曾經說過修習四神足的人,能住壽一劫,或長或短,可隨意自在,為何如來不久住於世間,而要示現與一般人相同的壽命呢?」佛說:「阿難,我所以這樣做,就是要使人們警覺,讓他們知道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無法久住,即使是佛身也無法例外,如此才能使他們生起勇猛精進心,不放逸懈怠。」阿難聽了之後,悲泣而不能自勝,深深地自責。
[原典]
摩訶摩耶經云。爾時魔王波旬。即來佛所。稽首禮足。而白佛言。我於往昔。勸請世尊入於涅槃。於時世尊而答我言。我諸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未具足故。所以未應入於涅槃。世尊今者。諸四部眾。皆悉具足。所度已畢。唯願善逝。速入涅槃。爾時世尊。即答魔言。善哉波旬。當知如來。卻後三月。入於涅槃。時魔波旬。見佛許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頂禮佛足。還歸天宮。爾時如來既許天魔。卻後三月。當入涅槃。即便捨於無量之壽。以神通力故。住命三月。於時大地六種震動。日無精光。風雨違常。天龍八部。莫不駭怖。來至佛所。遍塞空中。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常說四神足人。則能住壽一劫住世。若減一劫。隨意自在。云何如來不久住世。同於諸行。佛言。阿難當知。一切諸行。法皆如是。不得常存。阿難聞已。迷悶懊惱。不能自勝。悲號涕泣。深追悔責。
原典註釋
①請佛入滅:這一典故載於《長阿含經》中,佛陀於毗舍離結夏安居時,示現病苦,全身疼痛。某日,佛陀與阿難獨處,佛告訴阿難:「諸有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阿難!佛四神足已多修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如來可止一劫有餘,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這意思是佛已經證得四神足,是可自己決定是否要住世超過一劫,這是給阿難的暗示,佛延長住世時間,是需要被眾生勸請的,但是阿難只是默然聽著,並沒有任何回應,於是佛陀一再重複,提示了三遍,然而,阿難受到天魔障蔽,心識晦暗,無法領悟佛陀的意思,因而未把握因緣,請佛住世。佛陀知因緣如此,便讓阿難退去。
不久,魔王波旬現身在佛前,請佛快入涅槃,佛只好在宣告三個月後涅槃。這時阿難才又回來問佛,您不是說,佛已經證得四神足,可以住世超過一劫之久,饒益一切人天嗎?佛陀告訴阿難:「先前,你怎麼不勸請如來住世、不要滅度呢?現在勸請,為時已晚。因為我已允諾魔王將捨壽離世,一言既出,覆水難收,佛是不打妄語的。」
這四神足,又稱四如意足,也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包括: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而關於阿難錯失請佛住世的機緣,後也遭到其他比丘的苛責,認為是他的過失。
◎純陀後供
拘夷那竭國有位純陀長者。他和五百位長者的弟子,聽說佛將入涅槃,他們非常憂愁,於是一起來到佛前頂禮,淚流而下,對佛說:「但願世尊能憐憫眾生,接受我們對您最後的供養,讓世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解脫。」
世尊說:「純陀,我接受你們最後的供養。你不要憂傷,應該高興才是!你也不必請如來住世。你應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所有切眾生都不例外。」接著,佛說一段偈語:
正使久在世,終歸會當滅。雖生長壽天,命亦要當盡。
事成皆當敗,有者悉磨滅。壯為老所壞,強者病所困。
人生皆有死,無常安可久,妻子及象馬,錢財悉復然。
世間諸親戚,眷屬皆別離。唯有生老苦,病死之大患。
純陀聽了,禁不住地痛哭,他流著眼淚再次向佛請求:「請世尊能久住世間,悲憫眾生。」佛回答說:「純陀,你就別再哭啼了,這樣只會擾亂自己的心。你應該好好思維,要知道世間任何的有為之法,這一切現象,沒有永久而堅固的。」
純陀說:「如來如果不哀憫眾生,久住世間,這世間就變得空虛而不實,眾生也沒有希望了,我們如何不悲傷呢?」佛說:「純陀,我正是因為憐憫一切眾生,才要入涅槃的。因為有為之法,終究是生滅的,即使是佛的肉身也無法例外。」
[原典]
大般泥洹經云。拘夷那竭國。有長者名曰純陀。與五百長者子俱。心懷憂戚。為佛作禮。淚下如雨。合掌白佛。惟願世尊。哀受我等最後供養。當令我及一切眾生。悉蒙解脫。世尊告純陀言。當受汝請。最後供養。汝今純陀。莫生憂惱。應大歡喜。汝今勿請如來。長住此世。當觀世間。皆悉無常。一切眾生。性亦如是。正使久在世。終歸會當滅。雖生長壽天。命亦要當盡。事成皆當敗。有者悉磨滅。壯為老所壞。強者病所困。人生皆有死。無常安可久。妻子及象馬。錢財悉復然。世間諸親戚。眷屬皆別離。惟有生老苦。病死之大患。純陀悲號流淚。而復啟請。願哀久住。世尊告曰。純陀。汝莫啼哭。自亂其心。當正思惟。當知有為。無有堅實。純陀白佛。如來不哀住世。世間空虛。我等那得而不啼哭。佛言。純陀。今我哀汝。及諸眾生。而般涅槃。諸佛法爾。有為之法。一切皆然。
原典註釋
①純陀:又作準陀、准陀、淳陀、周那等。為佛世時中印度波婆城的鐵匠,乃最後供養佛陀者。據《長阿含遊行經》載,純陀以旃檀樹耳供養佛陀。《長阿含經》卷三:「時有工師子,名曰周那,聞佛從彼末羅來至此城,即自嚴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佛漸為周那說法正化,示教利喜。周那聞佛說法,信心歡喜,即請世尊,明日舍食。時,佛默然受請。周那知佛許可,即從座起,禮佛而歸……(略),周那尋設飯食供佛及僧,別煮旃檀樹耳,世所奇珍,獨奉世尊。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與。」佛受供後,率眾繼續往前行,但途中突患背痛(或有說患嚴重血痢,劇痛幾乎瀕於死,但佛攝心自持,忍受而無任何怨言),其後佛便取涅槃。故阿難曾白佛言︰「周那設供,無有福利,所以者何?如來最後於其舍食,便取涅槃。」然佛告阿難︰「勿作是言!勿作是言!今者周那為獲大利,為得壽命、得色、得力、得善名譽,生多財寶,死得生天,所欲自然。所以者何﹖佛初成道,能施食者;佛臨滅度,能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由此,可知佛的慈悲。有關純陀所供養的旃檀樹耳,為菌類之一種,又稱木耳。有些學者解釋為「豖肉」。
◎金剛哀戀
世尊入涅槃時,密跡金剛力士見佛滅度,悲惱垂淚說:「如來已經捨我,而入於寂滅,從此以後,我們無可歸依,也沒有了守護。哀惱的災患瞬間頓集,憂愁的毒箭,也深入了我心。這金剛寶杵,從此還要保護誰呢?不如就丟了吧。從今以後,我還能奉侍誰呢?誰又能慈憫訓誨我?何時還能再目睹如來的尊顏呢?」
金剛力士說著說著,卻越說越傷心,越加悲痛,而無法制止。天帝釋勸慰金剛力士說:「你如此思念如來,何不想想如來的教導,佛常說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長久存在的,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不能被這表面所蒙蔽,而認為他們是實在的東西,這一切都是眾緣和合而有,也終歸散滅,有合也會必有離,有生必死。
「這一切現象,就像在水面上作畫,瞬間而滅,又好像水上的泡沫,草上的露珠,都無法永久停留下來。如海市蜃樓的城,暫時為眼睛所見,但並非真實存在。人生在世,也只有數十年光陰,快速如射箭飛逝。
「我們應當醒悟,一切無常的壞滅。況且佛已經示現於此世間,本願為了度生,如果度眾之事尚未圓滿,自然是不會入滅的,如今度眾之事都已經完成,乃入涅槃,並將佛法付囑天人等。所以我們當依佛的教誡,勤修正法,斷盡所有的苦本,從此更不受生輪迴。你就別再大憂惱了。」
[原典]
金剛力士哀戀經云。爾時世尊。初入涅槃時。密跡金剛力士。見佛滅度。悲哀懊惱。作如是言。如來捨我。入於寂滅。我從今日。無歸無依。無覆無護。衰惱災患。一旦頓集。憂愁毒箭。深入我心。此金剛杵。當用護誰。即便棄擲。自今已往。當奉侍誰。誰當慈愍。訓誨於我。更於何時。得睹尊顏。說種種言。戀慕如來。時天帝釋。語力士言。汝今何不憶念世尊少語。佛言諸行無常。無得住者。不可體信。是變易法。一切聚集。皆歸散滅。高者必墮。合會必離。有生必死。一切諸行。猶如河岸。臨峻之樹。亦如畫水。尋畫尋滅。亦如水泡。如草頭露。不得久停。如乾闥婆城。暫為眼對。人命迅速。疾如射箭。速行天下。疾如日月。人命速疾。過於是天。無常敗壞。應當解知。若於佛事。有不足者。不入涅槃。佛事周訖。乃入涅槃。以此佛法。付囑天人。諸有苦盡。更不受生。汝等不應生大憂惱。
原典註釋
①金剛力士哀戀經:一卷,全稱《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又稱《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佛入涅槃哀戀經》、《力士哀戀經》,為前秦(西元三五一至四三一年)年間所譯,失譯人名。內容敘述佛將入涅槃,金剛力士見佛滅度,而悲哀欲絕,並讚歎如來,猶如生死大海中大船師,卻將捨眾生等而入滅,金剛力士哀戀不息,以至昏厥,時大地震動,山崩星落,後由帝釋慰止之,令其思維佛宣說諸行無常之理。
◎金棺自舉
拘尸城人民,為佛製作了金棺,並以七寶莊嚴,香花幡蓋,一路來到佛所,以最深切的敬心,扶如來金身於金棺中。但他們只是為了貪圖一些福報,希望能藉此獲得殊勝的功德,因此,不願讓天人及一切大眾同舉佛棺。於是派遣了四位勇壯大力士,想把如來金棺抬入城中自行來供養。
可是當這四位大力用盡氣力,卻完全無法移動,於是他們又增派了八位大力士,乃至增加到十六位力士,也都無法移動一分一毫。樓豆便對他們說:「縱使你們讓城內所有人民一起來舉如來的聖棺入城,也是無法移動的,何況你們這些人。」
這時,世尊為了使世間人人可以平等獲福,便於娑羅林中,使金棺自己舉了起來,並升入虛空中,約有七顆多羅樹之高,徐徐飛空,從拘尸城四門出入,經過了七遍。
如來金棺入城時,所有大眾都悲泣哽咽,各各都持微妙香花來供養。四天王及一切諸天眾,也都各持著天上的寶香供養。寶棺漸漸飛行到荼毗火化處,才徐徐而下,放置於七寶床上,又經過了七日,讓一切大眾都前來頂禮供養,悲泣之聲,震動世界。
[原典]
涅槃經後分云。爾時拘尸城內人民。即作金棺。七寶莊嚴。香花旛蓋將至佛所。深重敬心。扶於如來入金棺中。貪福心故。總欲攝取如來功德。不令天人。一切大眾同舉佛棺。遣四力士。壯大無雙。舉請聖棺。欲入城中。自伸供養。盡其神力。不能令動。復遣八大力士。至十六力士。皆不能動。爾時樓豆語言。縱使盡其城內人民。舉如來棺。欲入城內。亦不能得。何況汝等。而能移動如來棺耶。時世尊大悲普覆。令諸世間得平等福。於娑羅林。即自舉棺。升虛空中。高七多羅樹。徐徐乘空。從拘尸城四門。輾轉出入。經於七匝。如來寶棺。當入城時。一切大眾。悲號哽咽。各持微妙香花供養。時四天王。及諸天眾。各持天上寶香。悲哀供養。大聖寶棺。漸漸空行。至荼毗所。徐徐而下。安七寶床。復經七日。一切大眾。頂禮供養。悲號之聲。震動世界。
原典註釋
①荼毗所:位在大涅槃寺東方約一點五公里處,有一座荼毗塔,又稱安加羅塔(Angara Chaitya),當地人稱為蘭巴爾(Rambhar)。建塔時間已不可考,為佛陀入滅後,火化的地方,基壇的直徑約四十六公尺,高度大約十五公尺,長滿了雜草樹木。原塔中物品已被掘盜一空。《大唐西域記》:「城北渡河三百餘步,有窣堵波,是如來焚身之處。地今黃黑,土雜灰炭,至誠求請,或得舍利。」
◎承古鑠今,全新佛傳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一書,又名《釋迦如來密行化跡全譜》,本書主要是以漢傳經典編篡而成的佛陀傳記,及佛教史資料(於佛滅後到佛法傳入中國之間),可以說是一種流通於漢地民間的佛傳與佛史圖書。
據此書序文〈重繪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緣起〉內容來看,此書應是清朝乾隆年間鎮國公永珊,對《釋氏源流》(明寶成編),進行了重新撰寫和繪圖而成書的版本。考古專家認為此書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籍圖書,而該書為雕版印刷,應是以清乾隆五十八年清和碩豫親王裕豐,以明代刊本為底本,再摹刻上版,於嘉慶十三年刊成。
本...
目錄
釋迦如來成道記 唐.王勃
重繪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緣起 清.永珊
總序
第四卷 前序
推薦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全系列目錄
法華妙典
法傳迦葉
飯王得病
佛還覲父
殯送父王
佛救釋種
為母說法
囑累地藏
最初造像
姨母涅槃
請佛入滅
佛指移石
囑分舍利
付囑國王
付囑諸天
付囑龍王
請佛住世
天龍悲泣
魔王說呪
純陀後供
度須跋陀
佛現金剛
如來懸記
最後垂訓
茶毗法則
臨終遺教
雙林入滅
金剛哀戀
佛母得夢
昇天報母
佛母散華
佛從棺起
金棺自舉
佛現雙足
凡火不然
聖火自焚
應盡還源
均分舍利
結集法藏
育王起塔
迦葉付法
雞足入定
商那受法
毱多籌筭
蜜多持幡
馬鳴辭屈
龍樹造論
天親造論
師子傳法
大法東來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全系列各篇原始經典與主要譯者
《大般泥洹經.長者純陀品》偈文
釋迦如來成道記 唐.王勃
重繪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緣起 清.永珊
總序
第四卷 前序
推薦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全系列目錄
法華妙典
法傳迦葉
飯王得病
佛還覲父
殯送父王
佛救釋種
為母說法
囑累地藏
最初造像
姨母涅槃
請佛入滅
佛指移石
囑分舍利
付囑國王
付囑諸天
付囑龍王
請佛住世
天龍悲泣
魔王說呪
純陀後供
度須跋陀
佛現金剛
如來懸記
最後垂訓
茶毗法則
臨終遺教
雙林入滅
金剛哀戀
佛母得夢
昇天報母
佛母散華
佛從棺起
金棺自舉
佛現雙足
凡火不然
聖火自焚
應盡還源
均分舍利
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