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觀照中華上下五千年,從歷史寫到當代,勾畫其中的連續性,揭示中國歷史的內在邏輯。又作出理論建構、歷史敘述和文明對比,希望有助於讀者理解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之間的延續和發展關係。
作者認為,歷史中國數千年來天下型定居文明和天下型經濟體固有潛力的爆發,成就了當代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巨大進步。了解歷史中國的脈絡和邏輯,有助於對當代中國的解釋和預測。
作者簡介:
文揚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早年在中國海軍服役,艦載武器系統工程專業研究生,曾任海軍司令部參謀。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著有:《中國力》(2009年與寒竹合著)、《人民共和國》(2018年)。
章節試閱
一、幾個基本概念
從基本概念開始展開一個新的理論,作為一種論述方式有利有弊:不好之處在於枯燥的概念定義和關係建構容易使讀者感到厭倦,沒有興趣讀下去;好處在於後續章節不必每次都重新開頭,頻繁引入新概念。為了盡可能讓行文保持流暢,本書採取折中的辦法,在定義部分盡量簡化,餘下的內容放在後面的論述中。
近年來,本人在觀察者網等媒體上發表的文章,一直在交替使用以下幾個概念來說明中華文明的唯一性:一個是唯一延續的文明,另一個是「廣土巨族」,再一個是天下型定居文明。第一個概念是流行已久並流傳很廣的定論,第二和第三個概念是本人近幾年創造出來並嘗試用於理論建構的。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論述中三個概念會交替使用,但在邏輯上這三者卻不是並列的。在我的概念體系中,前兩個其實是後一個的結果—「廣土巨族」是中華文明的空間特徵,五千年延續未中斷是中華文明的時間特徵,它們歸根結底都源於天下型定居文明這個本質。因為是天下型定居,所以最終形成了廣土巨族;因為是天下型定居,所以生存下來並發展至今。概言之,天下型定居文明是中華文明區別於所有其他文明的一個本質性的特徵。
為了清楚地論述這個問題,需要界定以下一些基本概念:
1. 定居與遊居
在人類學和考古學意義上,定居(sedentism 或sedentariness)一詞的定義,可以指一種狀態,即「在一個地方長時間群體居住的生活方式」;也可指一個過程,即「從遊居社會向永久留在一個地方的生活方式的轉變過渡」。在英文裡,相關概念有sedentary,settlements,sedentarization,fixed habitat,sedentary lifestyle 等。與定居(sedentism)相對的英文詞是nomad。這個詞本來的定義是指所有「沒有固定居住地的人群社團」,並不專指遊牧社會,也指沿貿易路線遊走的商隊或過着流浪生活的吉卜賽手藝人等,所以應該相對於漢語的「定居」翻譯為「遊居」。實際上,根據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研究,原始人類社會最早的狀態都是遊居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狩獵採集部落。從追隨動植物變遷一起遊居的狩獵採集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為永久留在一個地方從事農耕和養殖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個很重大的轉變,也是文明朝向複雜性發展的一個大的跨越。關於這個跨越對於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已有大量研究,在此不再贅述。重要的是,遊牧這種生產生活方式,實際上出現在定居農耕生產生活方式之後,是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原因從後者分離出來的。因此,遊居並不等同於遊牧,遊牧社會只是遊居社會中的一種,而且還是文明演化中相對於狩獵採集社會更為成熟和精細的一種。在英文中,與nomadic概念相關的有hunter-gatherers,pastoral nomads,tinker,trader nomads 等,而遊牧則專指沿着固定遷徙路線隨季節往返於同一個區域內並且擁有固定畜群的遊居社會。
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遊居社會都可以轉變為定居社會。由於從遊居轉為定居需要一系列外部和內部條件以及必需的資源,因此對於那些人口規模較小、所處自然環境較差的遊居社會來說,很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甚至永遠都不能過渡到定居社會。正如人類學和歷史學所確認的,在人類文明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定居社會並不是人類社會的主流,遊居社會的數量和總體人口規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大大超過定居社會。人類的大部分乃至絕大部分都轉為定居、進入城市,是很晚近的變化。實際上,直到今天,世界上仍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遊居社會。
一、幾個基本概念
從基本概念開始展開一個新的理論,作為一種論述方式有利有弊:不好之處在於枯燥的概念定義和關係建構容易使讀者感到厭倦,沒有興趣讀下去;好處在於後續章節不必每次都重新開頭,頻繁引入新概念。為了盡可能讓行文保持流暢,本書採取折中的辦法,在定義部分盡量簡化,餘下的內容放在後面的論述中。
近年來,本人在觀察者網等媒體上發表的文章,一直在交替使用以下幾個概念來說明中華文明的唯一性:一個是唯一延續的文明,另一個是「廣土巨族」,再一個是天下型定居文明。第一個概念是流行已久並流傳很廣的定論,第二...
目錄
繁體版自序 I
第一章 廣土巨族
一、幾個基本概念 002
1.定居與遊居 002
2.文明與野蠻 004
3.秩序與運動 007
4.共生與競爭 010
5.天下與列國 011
二、中國人的「廣土」 015
1.「六大塊」「八大塊」 016
2.「嶽鎮海瀆」 018
3.「小九州」「大九州」 020
4.黃河和長江 023
5.大歷史與大地理 027
三、中國人的「巨族」 031
1.五千年長成的巨族 031
2.世界上唯一的巨族 040
3.西方世界史觀不承認廣土巨族 044
四、定居文明 048
1.定居生活方式的誕生 052
2.大歷史理論 058
3.真社會性 062
4.兩種共生 065
5.早期的生存危機 069
第二章 天下型定居文明
一、巨大的「文明叢體」 079
二、從「叢體」到「天下」 090
1.定居文明圈的擴大 096
2.與其他古文明的對比 099
三、獨特的政治和經濟 107
1.二元社會 108
2.基本經濟區 114
3.天下型經濟體 119
四、作為「他者」的草原遊居社會 126
1.遊牧社會的出現 128
2.居國與行國 133
第三章 文明的成長
一、第一次大一統 140
1.周朝創立了甚麼? 143
2.「德治」的由來 148
3.先秦諸子都在爭論甚麼? 152
二、看不懂春秋戰國,就看不懂中國和世界 160
1.春秋戰國時期貫穿了三大歷史進程 162
2.西方學者至今看不懂春秋戰國 168
三、秦漢大一統 174
1.秦朝的建立是一場反貴族專制的革命 176
2.漢朝的建立是下層社會的崛起 182
第四章 文明的鍛造
一、郡縣與封建 190
1.郡縣制的實行 191
2.兩種制度的利弊之辯 192
二、事業與商業 198
1.問題從商周之變開始 198
2.利弊總盤點 200
3.幾種變異的情況 204
三、打天下與坐天下 208
第五章 文明的衝撞
一、與西方文明相遇 225
1.「大分流」 233
2.海上民族作為遊居社會的一種 242
二、兩種「天下」和兩種「霸政」 249
1.海洋「天下」的歷史演化 251
2.中原「天下」的歷史演化 255
3.秩序主義與運動主義 260
三、科學發現與工業革命 264
1.十字軍東征使西方獲得了發展科學的起點 267
2.地理大發現讓西方率先進入了現代科學領域 271
3.運動主義在中國的醞釀 285
第六章 文明的維新
一、「偉大的中國革命」 307
1. 救國運動 310
2. 中國的現代性 315
3. 中國的工業革命 321
二、中國特色發展主義 337
1.中國經濟起飛的理論解釋 344
2. 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 350
三、中華文明的再次復興 355
1. 文明衝突的陰影 361
2.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67
繁體版自序 I
第一章 廣土巨族
一、幾個基本概念 002
1.定居與遊居 002
2.文明與野蠻 004
3.秩序與運動 007
4.共生與競爭 010
5.天下與列國 011
二、中國人的「廣土」 015
1.「六大塊」「八大塊」 016
2.「嶽鎮海瀆」 018
3.「小九州」「大九州」 020
4.黃河和長江 023
5.大歷史與大地理 027
三、中國人的「巨族」 031
1.五千年長成的巨族 031
2.世界上唯一的巨族 040
3.西方世界史觀不承認廣土巨族 044
四、定居文明 048
1.定居生活方式的誕生 052
2.大歷史理論 058
3.真社會性 062
4.兩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