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在以大屠殺為背景的故事中,席斯小心描繪人們妖魔化他者所造成的可怕後果,亦突顯人類的共通性,兩者之間拿捏得宜,令人著迷。」──《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將一個非凡的生命歷程,以令人難忘、扣人心弦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美國《柯克斯書評》星級評價 (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細膩精緻的繪圖、層層堆疊的視覺效果,加上滿滿的崇敬之意。」──美國書評網站BookPage星級評價 (BookPage starred review)
「彼德席斯用獨特的天賦和我們分享一位無名英雄的真實故事。故事傳遞的訊息對當今世界尤為重要。像施展煉金術一般,圖像讀起來像詩歌;文字像是歌頌高貴品格的宣言。兩者結合,寄出一封獻給人性光輝的動人情書。」 ──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凱迪克獎得主、《雨果的祕密》作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兩段純真童年與戰時經歷的並置 ❖
和孩子談論大屠殺適合嗎?彼德席斯將敘事著重於兩位主角的童年、尼奇的善舉、薇拉的逃離,而非直視暴行的殘忍,或許是合適的切入方式。首先登場的是尼奇。念書時,他喜歡數學、集郵、攝影、擊劍,尼奇是養鴿子的擊劍高手;在納粹入侵前,薇拉住在布拉格旁的小鎮,只要看到流浪貓,她都會收留,薇拉是貓咪的女王。不像城市中的人們清楚意識到納粹的壯大與擴張,薇拉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毫不知情,對隨後分離也來不及反應;尼奇則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他能力所及的救援行動。
戰事蔓延,尼奇安排孩子的列車,薇拉則是搭上列車的孩子。兩個看似平行的人生,此時產生了交集。車站一幕,巨大的火車,對比薇拉孤獨的身影。背影裡鑲嵌的圖像,是她遺留在家鄉的人事物:爸爸、媽媽、小鴨、樹林、小馬,和貓咪。全書雖無直接描繪大屠殺的殘暴,但從薇拉的倉促逃跑、抵達英國車站、寫日記,到戰後返鄉、得知家人死訊,絲毫沒有避開她一路上的不安、恐懼與心痛。藉由兩段童年與戰時經歷的並置,緩緩帶出令人心碎的真相,讓小讀者能連結自身生活外,也認識到大屠殺背景下不一樣的生命歷程。
❖「無人知曉」的英雄,帶出倫理議題 ❖
溫頓拯救了669個孩子,卻從未向他人透漏,連自己的妻子也不知情。很多孩子所知的訊息,僅是當年父母送他們上列車,隨後便來到英國。如此低調的英雄,在好事壞事都可「公諸於世」的當代情境,更顯獨特且珍貴。溫頓謙遜表示自己從未身處危險,並不是什麼英雄。溫頓的善行感動許多人,也包括席斯,他說:「我總是嚮往著名的探險家、發明家及夢想家,卻不曾留意那些無名英雄。我們看到一個發現錯誤,能挺身修正的人,而他從未自詡為英雄。」故事中也傳遞尊重多元價值的重要,亦呈現不同種族間的融合,例如:「薇拉家是鎮上少數的猶太家庭,但他們和大家沒什麼不同。大家都是朋友。」閱讀《溫頓列車》能讓我們看見勇氣、正義、行動之間的高貴選擇,反思「要是你,你會怎麼做」的倫理議題,理解面對眼前的不公,能做「對」的事,是相當可貴的。
❖ 豐富的視覺編排,具現童年回憶、戰時經驗,與移民經歷的多元視角 ❖
除了結構上的巧妙安排,翻閱書頁時會發現鳥瞰圖、剖面圖、畫框、地圖、分鏡圖……等,可見席斯於畫面編排上的用心。為了呈現薇拉童年的重要元素,席斯以鳥瞰視角讓讀者看見小鎮是由水與樹林環繞著;藉剖面圖看見薇拉家中屋頂藏著好多貓咪;圓圈小圖則如註解般介紹她的行程。水彩渲染著的圖騰,連接蜿蜒道路,迷宮一般,讓讀者沿路串起薇拉整個童年的記憶。
在孩子搭上列車的畫面中,湛藍的夜空下,8字型迴旋的車廂,從捷克流轉到英國,繁星點點,星座圖騰中,有馬兒、信件、國王、兔子、貓咪,船隻、香菇、男女……等,一個個閃爍著。因為對戰爭的不知情與對異國的未知,每位孩子都帶著不同的想像搭上列車。湛藍星圖是孩童的純真視角,也是夢境與想像力的結合,捕捉了童年經驗中迷幻詭譎、瞬息萬變的特質。
德軍入侵捷克的畫面中,一台台小小的坦克車,整齊劃一地往右行,上方是一排排人龍,與牆面上一張張孩子的身分資料,上下兩者並排著。戰爭是如此逼近孩子們,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趨勢。而在描繪尼奇平靜的一生時,像是電影分隔畫面:與妻子相識、求婚、工作、生子、中年、老年,以16格分鏡完整呈現,一目了然。沒人猜得到,在這看似平凡的一生,竟然藏了如次深邃的秘密與善行。全書夢囈般的圖像,宣言般的簡潔文字,多層次的視覺呈現,定能讓讀者不禁為之著迷,為之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