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獻給需要與內在小孩和解的你,
練習為自己的傷心舉手,
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
「憂鬱、低谷或黑暗,其實並不困難,
真正的困難是──你以為他們很可怕。」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脆弱之處;
有些痛,需要正視才能獲得療癒。
心理諮商師羅子琦,
透過自我經驗的分享,
諮商室裡百種人生故事的曲折,
告訴我們:
生活總有大大小小的低潮期,
困惑、傷心、不安都是正常情緒,
練習接納自己的軟弱與傷痛,
走過黑暗,才能開拓出更亮眼的自我!
感動推薦
賴念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本書特色
◆透過心理師自我經驗分享,引導我們接納傷痛
心理師也是人,與每一個諮商者的生命交會,也改變了他們對生命的體會。諮商師羅子琦首度剖析個人故事,以心理師角度出發,審視自我經驗的傷痛。因為傷過、痛過,所以更要告訴你:傷心並不可怕,唯有接納才能重獲勇氣。
◆多篇個案分享,學習在不同情境中擁抱傷痛
書中透過多篇諮商個案分享,從婚姻關係、親子互動、校園霸凌、工作認同、自我肯定等多種情境出發,引導讀者如何面對並調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與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羅子琦 諮商心理師
從小成績不佳、渾噩度日,卻在九二一地震後,立志成為助人者。在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執業、未來Family合作作家、員工培訓講師等。
諮商邁入十七年,陪伴許多青少年、成人與家庭走過低潮,專長為憂鬱情緒、失落、伴侶與家庭議題等,也期待透過書寫,陪伴你走一段生命的旅程。
臉書粉絲頁:百香綠 百相遇
章節試閱
別讓童年的人際創傷,成為永遠的停留
正視童年霸凌在人生裡留下的影響,溫柔地接納並理解自己,才能重新出發。
童年,因為家庭的緣故,我在國小階段轉學過兩次,第一次從A校轉到B校,第二次再轉回A校,雖然是轉回同一個班級,卻沒有因此受到歡迎,我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無法打進任何一個女孩小圈圈。為了顯示自己還是有圈圈的,我總是在旁邊用笑臉參與……直到一位「圈外同學」對我說:「羅子琦,妳不想笑,就可以不用假笑啊!」那一刻,至今難忘,提醒著我在追尋群體認可的過程中,要丟掉自己的本心,是多麼容易的事情啊!
後來,我和那位「圈外同學」成為好朋友,至今始終保持聯絡。成年後,在許多社交或人際場合,我其實仍舊無法如魚得水,但我愈來愈清楚這就是自己的樣子,在不突兀與保有初心之間,學習成為我自己。
童年被霸凌的經驗影響日常
從事諮商工作以來,不少當事人剛開始是因為憂鬱或焦慮來談,就像接下來要和你們分享的故事,他們多數都在成長的某個階段中,曾遭遇被霸凌的經驗:
國中生阿強,因為不斷出現自傷行為,父母為此感到擔憂、苦惱,經學校社工轉介來見我。當我試著了解他的狀況時,他總是非常不耐煩地回應,甚至在某次會談時大聲怒吼:「妳很煩!」我淡定地告訴他:「蠻好的,你終於說出口了!」像刺蝟的他,瞬間變得溫柔,說:「沒有人這樣對我說過。學校那些同學的行為,大人只是叫我忍耐、不要理……」
大學生小婷,上課的時候,常常有個衝動是讓自己大吼或出醜,這種念頭讓她非常焦慮,主動尋求諮商。小婷說自己國小的時候,經常被同學捉弄,老師冷眼旁觀,回家和母親哭訴,母親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大學生如軒,長期睡不好,說話聲音很小聲,非常用功、成績好,但總是獨來獨往。常常一開口就是停不住地輕咳,沒辦法好好說完一句話,夜裡的輕咳更嚴重且總是影響睡眠。這些都是他在國中曾遭遇同儕汙衊、師長誤解而有苦難言的影響……
上班族小圓,有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能帶來優渥薪水的工作,每每見她都是帶著精緻的妝容出現。她告訴我,每隔幾年總會想要在臉上不同部位動刀整型,家人不斷說她這樣是生病,而她自己心裡也清楚,有些經驗就是抹不去又深深影響自己……她總覺得自己一直還是童年那個被同學欺侮的小胖子!
創業小老闆阿德打扮新潮、身上有幾處刺青,我留意到他身上的痕跡,沒等我開口,他便主動說起:「我國中就開始割自己,剛開始用指甲畫,也用過原子筆尖、毛夾,後來開始用美工刀,現在出社會工作,我盡量畫在衣服遮得住的地方……因為高中的我很胖,暗戀一個女生告白被拒絕,還被同學們不斷嘲諷,搞得我常常很焦慮,愈焦慮就愈被笑,只有割幾下才能釋放那些焦慮。」
他們的故事裡都有共同的交集:在成長歷程都曾經遭遇被霸凌的經驗。挪威學者丹.奧維斯(Dan Olweus)將霸凌定義為:「一個人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人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而霸凌都不是偶發事件,是長時間且多次發生的經歷。同時,霸凌的形式也不只是肢體或言語的霸凌,團體中的排擠或人際中的對立、運用網路社交軟體、媒體散播特定訊息等,都算是一種霸凌行為。
隨著時代演進、科技進步,當事人遭遇的霸凌手法愈來愈多元,而那些被霸凌的經驗,雖然未必會持續發生到現今,但霸凌,卻在生命中展現各種影響,總在日常中備受牽制。
沒有道歉也不被記得的傷害
我的童年經驗亦是如此,國小那段長期被冷落的「圈外人經驗」,我總是強裝沒事,那偽裝的笑臉是想告訴大家:「我才不在乎、我很強壯的!」企圖掩飾被圈外的經驗,其實讓我感覺自己是不被人喜歡、不受歡迎的。於是,當年的我,用那樣的偽裝撐了過來,以致於成年後許多人際場合,即使感到不舒服,我也要讓人看不出來,卻往往隔出了一道城牆,阻隔了和他人的真實接觸與交流。幾年前,因緣巧合再度進入國小通訊群組,當年發生過什麼,除了自己,未必有人記得。
這樣的傷,通常,沒有人會跟你道歉,長大之後,人們甚至不記得他們曾經傷害過你,當年那些痛苦,沉入你的心底深處,沒有人懂,也可能不被允許說出來。對一個孩子來說,得到重要他人的支持與保護,是很大的療癒力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這樣的理解與
支持力量。即便如此,成年後的你,其實就是自己童年的重要他人,那麼,你願意試著學習支持與保護自己嗎?
1.覺察那些霸凌經驗如何影響自己
有幾句老話很適合用來形容創傷的影響,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驚弓之鳥」等等,霸凌的影響之所以容易被當事人與親友忽略,是因為常被看成是一種成長中的小事或常態,應當是不足掛齒的過往,卻可能是當事人在成年後亟欲抹去的一段記憶。然而,霸凌行為對於自尊的傷害性是不容小覷的,對於一個人的自我價值與自我概念的發展往往影響深遠。
以小婷為例,她曾經試圖向老師求助、向父母訴苦,被認為小婷大驚小怪,被認為僅是孩子之間的玩笑而已;諮商中,她回想起小學的那幾年,是根本不願再記起的內容,當年的她,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要再讓別人有機會這樣對我!」於是,她努力用功讀書,積極投入各種競賽,在同儕面前,總是一副很行的樣子,這些彷彿是面對霸凌後的武裝盔甲,好藏起當年受傷的自己,好讓她對於傷害視而不見。
2.理解霸凌在日常的影響
當小婷覺察過往的霸凌經驗如何存在於此刻、如何影響自己後,她發現那些讓自己焦慮的「出醜的衝動念頭」,居然也是武裝盔甲的一部分,像是在告訴自己:「與其讓別人欺負我,不如我先讓自己當眾出醜。」要實踐她當年對自己許下的誓言:「我絕對不要再讓別人有機會這樣對我!」小婷對自己的發現驚訝不已。
其實,每個影響的背後,都是一次次呼喊著:「我好受傷!」
如果,你也一樣曾經遭遇過霸凌的傷害,試著探索那些創傷經驗的影響;如果,有個孩子,就像當年的你一樣,同樣的年紀,遭遇過同樣的經驗,感受著同樣的委屈、無助與受傷,你會對這孩子說些什麼?你覺得這個孩子,需要聽見大人對他說什麼?什麼話對這孩子來說是重要的、是可以支持他的?試著將這樣的溫柔、理解也告訴自己吧。
小婷理解自己,她告訴自己:「妳沒有不好,妳要忍受那些真的很難,妳撐過來了!」
(未完待續)
分手失落:快點好起來!
一段有意義的關係結束了,允許自己的傷心失落,學習善待自己,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
「心理師,我希望自己趕快好起來!」這句話,很常在遭遇情感分手失落議題的當事人口中聽見,他們在分手後,面對強烈的失落情緒,不只是感到心痛,其實也很擔心就此失控。於是,期待透過諮商來使自己盡快好起來,是他們決定踏入諮商室的主因。
多數時候,我不會直接保證諮商能夠讓他趕快好轉。畢竟,一段真實存在過的情感,面臨分手失落後的情緒,自然是無法輕易被消除。通常,我們愈努力想要好轉,愈刻意想要遺忘自己還很在乎,就很難說何時才真正的走出來,也許,你根本還沒有真正開始啊。
銘瑜,眾多來談者中,因著分手失落來接受諮商服務的當事人之一。他告訴我,自己原本和前女友一起創業,他負責產品研發,對方負責行銷與業務的部分,他們曾經夢想著將公司經營至一定規模後,便要買房子、結婚。然而,正在一切看似步入軌道的時候,女友卻向他提出分手;對方告訴他,這幾年的生活累了,更要求將公司結束營業,這突如其來的變卦,對銘瑜而言,猶如世界瞬間崩塌一般,難以招架也無力反抗
。
最怕聽到「你還好嗎?」
分手後,好長一段的時間,銘瑜總是將自己關在房間裡,他說:「不是我不想出門,也不是我不想見人,是很怕朋友問我『你還好嗎?』我就是不好啊,但他們知道了又能怎麼樣?要不是一臉尷尬地轉移話題,就是安慰我天涯何處無芳草;父母年紀大了,我也不願意讓他們替我擔心。公司結束營運後,頓時間我也好像失去人生方向一樣,我其實覺得自己需要一點時間,但連父母問我『好點了嗎?』我都會覺得有壓力,感覺是要我盡快振作起來。」
然而,分手帶來的改變,從來就不只是關係的結束而已,家庭諮商大師薩提爾(Stair)將分手心碎比擬為「心理的開大刀」,意味著其深深影響著生命各個層面,包含關係中親密連結的斷落、未來生活規劃的殞落、自我認識的某部分失去等等。臨床實務上,更有不少當事人因為遭遇分手失落,成為引發憂鬱症的重大壓力來源之一。
只是,分手在我們的社會文化裡,往往是沒有被認同的失落經驗,它不如親人死亡、離婚等失落議題,能被認同與理解。所以,當身旁的親友問「你還好嗎」時,之所以難以面對,甚至想要迴避這些問題,關鍵還是和自己有關。是我們無法接受此刻的自己,可能真的不太好,但也很難接納這樣不OK 的自己,也就無法裝作若無其事地說:「沒事啊!」然後,我們會更刻意地想疏離原本的人際網絡、避免和親友互動,也可能透過忙碌的約會活動,企圖沖淡分手的傷痛。
落入自我質疑的迴圈之中
一段感情走到盡頭,特別是被分手的一方,很容易落入自我質疑的迴圈中。一邊對於關係的失去感到不捨,一邊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反覆想著,如果當初不這麼做、早一點發現……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呢?甚至,有的人會有很深的羞恥感,認為自己是被拋棄的一方,對自我價值與自尊產生很大的挑戰。
心理學家認為失落會引發連續性的影響,以銘瑜為例,有三個層次的影響,正在發生且全部都在經歷中。首先,是初級的失落(Primary loss),就是所謂的情感分手;再來,是因分手而帶出次級的失落(Secondary loss),銘瑜因為分手而失去事業、兩人之間共同的朋友等;最後是象徵性失落(Symbolic loss),因為分手而失去歸屬與安全感、因為結束公司而失去成就感等。而初級失落常會引起一系列的次級失落,因而更加重一個人的悲傷反應。
因此,分手不是單一事件,它會帶來許多連續性的失落影響,讓人很難不去懷疑人生,讓人不免落入自我質疑的迴圈之中。
時間是良藥,更需學習和自己相處
還記得當年我的碩士論文,探討的就是分手失落的主題,當時的某位受訪者告訴我,時間是復原歷程中的良藥,需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才能慢慢走出來。確實,時間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卻無法單靠時間就能化解一切。你一定也曾聽過有人因為一段感情的受傷,花了數年來療傷,有如古語所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蛇」一般,所以,在時間是基本要素的前提之下,仍然需要開始練習,好好和自己這樣相處:
1.對自己的友善程度,決定你的復原速度
一段關係的結果,都是互動出來的,絕對沒有誰應該承擔起所有感情不如預期的責任,自然也不會是你不夠好或做錯了什麼,才會導致分手。更重要的是,分手之後的你,得開始適應少了伴侶的生活,在內心裡去適應單身的轉變,這時候你會更需要練習這三點,才能幫助自己走得更省心力一些:
․停止自貶自責:特別是初期,請試著停止檢討自己的過錯,每段感情都有自己可以學習的課題,但這和用檢討來自貶自責不同,這不會帶來自我的成長與蛻變。
․接納情緒:如同前文提到的,分手往往不只是關係的結束,牽動的影響層次都是接踵而來,你可能會有止不住的淚水、深夜夢醒的哭泣、平日獨處時的孤單、被拋下的生氣與不被理解的委屈等等;這時候,可能影響了工作表現、工作專注力不足等,請理解與接納自己,這些狀況都是正常的反應,是因為你真正愛過使然。
․投入當下:試著讓自己做些事情,可以是你一直在學習或鍛鍊的運動,可以是你曾經很想體驗卻還沒有機會去試試的活動,也可以是你原本就不擅長也陌生的手藝,重點是給自己一個能夠專注與投入其中的事情。像是銘瑜,內心裡他只想盯著電腦打線上遊戲,什麼事情都無精打采、失去動力,但他開始要自己重拾韓文課本、替自己報名韓文課程、準備韓語能力檢定;為自己發展一個重心,陪伴自己度過難熬的情緒歷程。
2.「該不該再有聯繫?」是學習怎麼對自己比較好的功課
分手後,還能不能當朋友呢?許多當事人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問我,而我也總反問當事人:「你覺得現在怎麼做,對你自己比較好?會比較適合你?」我們會開始一起去思考此刻的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其實也在幫助我們,從關係中走出來,練習看見自己的所在、需要、學習照顧自己的歷程。所以,能不能做朋友、該不該再有聯繫的這類問題,本身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分手初期的你、熬過分手幾個月的你、分手一年後的你……不同的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決定,因為當下的你,早已今非昔比。
當然,有個提醒是你需要知道的:我們什麼時候完全接受失落的事實,也許有的人會形容是什麼時候死心,我們就在那一刻才真正開始踏上分手失落的療癒之路。
(未完待續)
別讓童年的人際創傷,成為永遠的停留
正視童年霸凌在人生裡留下的影響,溫柔地接納並理解自己,才能重新出發。
童年,因為家庭的緣故,我在國小階段轉學過兩次,第一次從A校轉到B校,第二次再轉回A校,雖然是轉回同一個班級,卻沒有因此受到歡迎,我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無法打進任何一個女孩小圈圈。為了顯示自己還是有圈圈的,我總是在旁邊用笑臉參與……直到一位「圈外同學」對我說:「羅子琦,妳不想笑,就可以不用假笑啊!」那一刻,至今難忘,提醒著我在追尋群體認可的過程中,要丟掉自己的本心,是多麼容易的事情啊!
後來,...
推薦序
推薦序
老師請舉手──接受學生優於我的勇氣
閱讀完這本書,最大的反思就是「我要面對學生優於我的勇氣」,原來這是為師的功課,也是長者的作業。因此,我想寫封信來回應子琦,更想讓你們認識我心中的子琦──細膩道出每一個故事的本書作者。
親愛的子琦,
謝謝妳邀我為這本書寫序,好像獲頒奧運金牌般,可以先一睹為快,同時還可藉機在書上留下我對妳說的話。
妳優秀、幹練、絕佳執行力、在妳身上幾乎沒有難成的事,是每一位認識妳的人,都會認同我的形容。然而,妳在我眼裡,是擁有一顆不輕易展現卻豐沛又動人的那份「愛」,無論是在妳的學習、工作、家庭、以及和妳相遇的人都能感受到,我就是其中之一。謝謝上帝,祂讓我有機會成為妳的老師、同事、共創願景的好友。
閱讀「心理師也是人,也會受傷」時,我串起了好多故事,當年大家都說我很嚴,妳卻勇於挑戰成為我的第一個研究生。過程中,妳總是在時限內完成超乎我所求所想的進度與內容,事後才知道,妳總是帶著萬分的焦慮、無數夜晚的挑燈夜戰、戰戰兢兢卻一定使命必達!看似不服輸堅強的妳,其實回首重看,我感受到妳的用心與在乎,盼望我們的關係可以更靠近、更連結。所以,最想對妳說的是:「子琦,老師也是人,不是什麼都知道。」
當年,妳離職想歇會兒,我的一通電話,妳二話不說就來國北心理諮商中心共事打拚。當讀到「和不同生命相遇:理解那些傷心的人們」,想起我們曾經陪伴過好多生命的成長,有好多時刻卻是在與生死線拔河,我們從沒放棄過。妳總是盡心盡力的為他們的生命找到出口,帶來盼望與相信,「和不同生命拔河:試著找回希望」。妳不怕苦,不喜歡抱怨,因為妳看重每一個生命,妳不多說卻是能讀懂每個生命內在的不容易與苦毒;妳在乎每一份關係,是因為關係是療癒的關鍵;妳用心呵護每一個生命,因為妳打從內心相信他們值得被如此對待。除了「有妳真好」外,最想對妳說的是:「子琦,妳就是那位值得被用心呵護、被關注、被在乎、被看重、被疼愛的心理師。」
從校園走進社區「天使心」,妳全然付出,願意走出治療室和社工、愛奇兒父母共創服務模式,做跨領域的高難度合作,更珍貴的是妳「用生命影響生命」。因著妳的付出、倡議、推廣,讓愛奇兒家庭走出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那片藍天,誠如妳所說「傷心,是需要練習舉手的」,當願意把這隻手舉起來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才不會孤單。最想對妳說的是:「子琦,需要,也是要練習舉手的。」
這本書給了我好多的反思,讓我明白「老師請舉手──接受學生優於我的勇氣」。最珍貴的是,和妳的「心」有更多的連結,最想對妳說的是:「子琦,請舉手,因為妳就是這麼棒!」
祝生日快樂!
愛妳的念華上 20210803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賴念華
推薦序
老師請舉手──接受學生優於我的勇氣
閱讀完這本書,最大的反思就是「我要面對學生優於我的勇氣」,原來這是為師的功課,也是長者的作業。因此,我想寫封信來回應子琦,更想讓你們認識我心中的子琦──細膩道出每一個故事的本書作者。
親愛的子琦,
謝謝妳邀我為這本書寫序,好像獲頒奧運金牌般,可以先一睹為快,同時還可藉機在書上留下我對妳說的話。
妳優秀、幹練、絕佳執行力、在妳身上幾乎沒有難成的事,是每一位認識妳的人,都會認同我的形容。然而,妳在我眼裡,是擁有一顆不輕易展現卻豐沛又動人的那份「愛」,...
作者序
走過黑暗,才能看見光亮
執業邁入第十七年,一路從大專校園的專任心理師、社區社福機構的跨專業家庭關懷服務,到現在以自費諮商為主的工作。我始終認為助人工作者的視角,是包含個人──家庭──社區──社會文化各層面的,是相互連結又彼此影響的系統,所以,二○一八年開始在粉專寫文章,也是想讓自己那個推廣心理健康的靈魂,有個安放之處。
二○一五年~二○一九年間,我正經歷生命幾個重大失落的低潮時期,有來自職場的壓力、家人逝去的失落,也有對人或世界的失望與困惑;助人工作者對於人性與世界或許也有著較高的期待,一旦在現實中遭遇挫折時,也會敏銳又強烈的知覺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雖然,那段日子鮮少對親友訴說,但當我選擇直視失落與低潮的衝擊挑戰時,也更加懂得那些在諮商室裡一籌莫展的無力感有多深,更加理解那種渴望跳脫負向處境有多麼的急切。更重要的是,因為曾經走過黑暗、無助時刻,我相信,只有我們願意去經歷與面對,才有看見光亮的時候!就像這句經文:「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
當二○二○年初收到出版邀約時,我一方面驚訝這頂多一個月更新一篇文章的粉專,真的有人在看呀;一方面也有種被理解的感受,那份希望透過文字去陪伴更多人、更多家庭,且又能促進社會友好的心,被懂得了!
實務工作中,我很喜歡前輩形容心理療癒的歷程是:「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改變雖然非一蹴可幾,要持續堅信前行也很難熬,有時甚至不足為外人道,但只要願意開始做一些微小的改變,都有可能讓自己擁有走過陰霾的契機,這也是我決心動筆的初衷。
本書從「心理師也是人」開始,用自身經驗分享生命深刻也重大的議題,希望閱讀的你能看見一份真實與誠心的邀請,一同進入生命旅程的探索;第二篇「和不同的生命相遇」,嘗試將十七年的實務經驗歸納,模擬諮商情景來進入各種傷心故事的敘說,讓生命彼此相遇,傳遞理解與自我陪伴的練習,如果你感到相似與共鳴,希望你知道自己
並不孤單。
最後,在「傷心,是需要練習舉手的」中,邀請你一起練習舉手吧!
羅子琦
走過黑暗,才能看見光亮
執業邁入第十七年,一路從大專校園的專任心理師、社區社福機構的跨專業家庭關懷服務,到現在以自費諮商為主的工作。我始終認為助人工作者的視角,是包含個人──家庭──社區──社會文化各層面的,是相互連結又彼此影響的系統,所以,二○一八年開始在粉專寫文章,也是想讓自己那個推廣心理健康的靈魂,有個安放之處。
二○一五年~二○一九年間,我正經歷生命幾個重大失落的低潮時期,有來自職場的壓力、家人逝去的失落,也有對人或世界的失望與困惑;助人工作者對於人性與世界或許也有著較高的期待,一旦在...
目錄
推薦序 .老師請舉手──接受學生優於我的勇氣
作者序 .走過黑暗,才能看見光亮
Chapter01 心理師也是人,也會受傷
面對生活,我們都帶傷上陣
愛會消失嗎?別以為孩子都不懂!
保護自己,才有機會保護其他人
壞事的不是嫉妒與競爭,而是否認
誰會陪我最久?手足關係的調整與學習
是家,也是枷
我的軟肋,讓我受苦了
想念,沒關係的啊!
傷心的人,請舉手
Chapter02和不同的生命相遇:理解那些傷心的人們
帶著憂鬱前行,有天會看見前方的光
性別暴力:親愛的,這不是你的錯
關係暴力:你為何不離開他?
別讓童年的人際創傷,成為永遠的停留
成為夠好的自己
解鈴,還需繫鈴人?
生涯探索:我的工作沒有意義
分手失落:快點好起來!
夫妻溝通:關係中,從你到我們
婚內失戀,於是婚外遇見那個人?
離婚失落:原來還是會傷心
父母的盡心照顧,我卻得很用力才能呼吸
身心障礙者的手足議題:面對接手時的選擇權
Chapter03 傷心,是需要練習舉手的
安頓不完美,繼續走在路上
每個人都需要的內功:自我覺察
負面情緒有時像顆苦茶糖
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懂得運用資源
失落與陪伴都是生命的功課
推薦序 .老師請舉手──接受學生優於我的勇氣
作者序 .走過黑暗,才能看見光亮
Chapter01 心理師也是人,也會受傷
面對生活,我們都帶傷上陣
愛會消失嗎?別以為孩子都不懂!
保護自己,才有機會保護其他人
壞事的不是嫉妒與競爭,而是否認
誰會陪我最久?手足關係的調整與學習
是家,也是枷
我的軟肋,讓我受苦了
想念,沒關係的啊!
傷心的人,請舉手
Chapter02和不同的生命相遇:理解那些傷心的人們
帶著憂鬱前行,有天會看見前方的光
性別暴力:親愛的,這不是你的錯
關係暴力:你為何不離開他?
別讓童年的人際創...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