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吳明益京極夏彥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三采暢銷精選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矽島民防小書痴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修養與批判:跨文化視野中的晚期傅柯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何乏筆

評價
3收藏
8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422 NT$ 4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購買電子書(流動版型)
65 312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當代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晚期由知識、權力、倫理三角度切入「自我修養」(culture de soi, self-cultivation, Selbstkultivierung)的主題,對精神修養的觀念提出反省,並且藉由「通古今之變」,探尋修養哲學的困境與潛力。傅柯串連批判精神與修養實踐、美學與創造性,敞開人生修養的跨文化視野,對傳統的修養觀提供了批判性反思的獨特契機。
  「自我修養」本是古代歐洲哲學的主要領域,而傅柯晚年特別著重「修養」與「美學」的關係,對於修養哲學提出革新和現代轉化。這樣思想的轉折,在1978年前後已可見端倪。他先是以「治理性」的概念補充,甚至取代「權力」;再則透過基督教「牧師權力」的分析,切入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探索。
  何乏筆教授以深入歐洲古典哲學研究等方式,檢驗傅柯晚年思想的諸多論說,企圖弔詭地以投入傅柯思想的方式,擺脫傅柯所代表的「現代性」牢籠。他也將「美學修養」視為當代跨文化哲學的共同問題,把傅柯思想與當代漢語哲學熟悉的本體、工夫、境界等概念加以連結,以展開晚期傅柯修養觀的內在批判。
  在何乏筆教授的論述中,自我修養(以及「修身」、「修己」等)的相關話語和實踐,已成為穿越古今東西之間的重要文化通道。《修養與批判》表面上探索歐洲哲學的問題,深層處卻已貫穿跨文化的混雜交織,一方面藉由中國文人美學的資源,豐富歐洲文化在同一面向的貧乏;另一方面則探究傅柯式美學修養的長處,以界限經驗的概念突破中國哲學及美學研究的刻板觀念,以實際的哲學工作,展現出當代漢語哲學的跨文化潛力。

作者簡介:

何乏筆 (Fabian Heubel)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碩士、德國達姆施塔特科技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著有Das Dispositiv der Kreativität (《創造性的部署》)、Chinesische Gegenwartsphilosophie zur Einführung(《中國當代哲學導論》)、Gewundene Wege nach China. Heidegger–Daoismus– Adorno(《曲通中國:海德格—道家—阿多諾》)、Was ist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Kritische Perspektiven(《何謂中國哲學?批判性的視角》)等,譯有《傅柯考》等,編有Dimensionen der Selbstkultivierung(《自我修養的向度》)、《若莊子說法語》、《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治學範圍涉及跨文化哲學、修養哲學、當代歐洲哲學、歐美漢學、儒道經典詮釋、美學等。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