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由各種時空背景與文化交錯融合的結果。一個事件的發生必然有跡可循,同時,我們也可見其對後世所帶來的影響。
本書收錄自明末至晚清的各項歷史大事,從內政到外患、從西方列強到周邊東方國家。作者透過視角的轉換,詳盡的將前朝的衰退、戰亂的興起及後世的建立以環環相扣的方式,完整呈現每個歷史事件的樣貌。
此書不僅可供教學之用,也可作為課外閱覽讀物。書前附上明、清兩代紀年略表,書末亦整理中國近代重要條約表及中國近代大事表,以便查考。
作者簡介:
黃大受(1920~2001)
江西省宜黃縣人。他是著名史學家,曾任臺灣中興大學、臺灣大學、輔仁人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遠東學院、美國費城田莆大學等任教五十多年。
主要著作:
《臺灣史要略》、《中國通史》、《中國現代史論集》、《中國上古史論集》、《中國近代史論集》、《中國近古史論集》、《中外關係史論集》,以及《中國近代史》(上中下三冊)、《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共九冊)等,並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章節試閱
第一節 晚明的政治與流寇
明的中衰 明太祖百戰之後,統一中國,所定制度,頗為詳備。
邊防規模,也很宏遠。有盛世重開的氣象。成祖繼起,內勤政務,外拓疆土,國內同樂昇平,聲威廣被四夷。仁宗宣宗兩朝,政治清明,倉庫充實,民眾安居樂業,稱為治世。可惜好景不常,從英宗起,歷朝都有宦官干政;如英宗信任宦官王振,掌握大權,挑動蒙古也先入寇,王振勸帝親征,結果做了俘虜。憲宗時信任汪直,殺害忠良。武宗時,劉瑾弄權,矯詔將三百多官員關入牢獄。政治日見腐敗,社會經濟困窘。對外則北有蒙古,南有倭寇,鬧個不停,沒有根本解決的辦法。
張居正的法治 武宗以後為世宗,中年迷信神仙,百事不問。幸得名將輩出,掃平倭寇。世宗死後。穆宗繼位,張居正、高拱相繼為相,北邊蒙古的勢力也被阻抑,從此不再犯邊。穆宗在位六年而死,神宗幼年即位,張居正輔政。張居正有綜覈之才。史書上說他當國政的時候,一紙文書,「雖萬里之外,無敢不奉行維謹」的。當時吏治敗壞,又承累朝的奢侈,國計民生,都感困難。他裁減用度,刷新庶致,整飭兵備,剿撫兼施,在相位十年,大有中興氣象。惟作風嚴厲,結怨很多。死後竟遭奪官籍沒。實屬不幸。
明神宗的荒怠 張居正死,後繼無人,政治更加混亂,加上明代的君主,視朝本不甚勤。世宗有二十多年不視朝。神宗親政以後,愛好酒色,綱紀廢弛。用軟弱者為相。不視朝達三十年之久,百官出缺不補,無人處理政務。皇帝既不管事,群臣就結黨相攻。當時顧憲成講學無鍚東林書院,常常批評時政和人物,朝士也有相附的。忌之者稱他們東林黨,相敵對的朝臣,便稱做非東林黨。互相攻擊,黨爭激烈。同時,日本侵略朝鮮,明朝出兵救援,和日本兵打了七年,費餉不少,朝野交因。神宗晚年,女真人又崛起東北,只有加兵應付。為了應付外患,派宦官主持開礦,加鹽茶稅、增加收入。那知宦官惜端敲詐,流毒天下。
明熹宗的腐敗 神宗死後,光宗做了短期的皇帝,便死去了。熹宗繼立,東林黨當政,排除非東林黨。熹宗年幼糊塗,乳媽客氏和宦官魏忠賢狠狽為奸,盜權弄勢。非東林黨人,便勾結魏忠賢,殺死或排除東林黨人,朝廷裏的正人君子,一掃而空。內外官員,盡是忠賢黨羽,國本動搖,民心瓦解。東北方面,新興的後金汗國,不斷攻明。立功的邊將,不是遭黨派的牽制,但是遭魏忠賢的排擠。熊廷弼防守有功,反遭冤殺,陝西、山西發生旱災,還是催征稅收不已。思宗即位,放逐魏忠賢,死於途中。其黨羽亦分六等清除。可是思宗為人多疑,不能用人,大局遂無法挽救。
流寇大起 政治日見腐敗,賦稅不斷加重,對東北的戰爭,逐漸擴大。弄得民不聊生,沒法生存。思宗祟禎元年(一六二八),陝西大旱,饑民吃草根樹皮和白土,陝西駐軍欠餉,固原州兵士搶刼州庫。社會秩序沒法維持,群盜大起。安塞馬賊高迎祥,聚眾作亂號稱閻王。米脂人李自我,也率眾參加,號稱闖將。延安人張獻忠佔據十八寨,號八大王。各盜到處搶刼。祟禎二年,山西、陝西、甘肅等處官兵,先後譁變,和群盜合流,共有二十多萬人。四處流竄。那時,明廷裁撤驛卒,失業的驛卒,也加入盜群。當時地方官吏意見不一,時剿時撫,流寇勢
力日大。幾年間竄遍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崇禎九年,高迎祥被捉處死,李自成繼為闖王,進擾甘肅。強獻忠走湖北。
崇幀十一年,張獻忠兵敗,投降。李自成也被困陝西、河南邊界,流寇很有平定的希望。
流寇瘋狂搶殺 流寇和東北的清軍,互相配合。當明軍努力清剿流寇時,清兵一再攻進長城,明軍被迫調往北方,保衛北京。祟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張獻忠在湖北叛變,李自成也死灰復燃。第二年,李自成攻進河南,適逢河南大鬧饑荒,難民群起加入流寇。舉人李信和牛金星是李自成的謀士,勸他收取民心,造出「迎闐王,不納糧」的謠歌。連陷洛陽、開封。同時,張獻忠也攻破武昌、長沙;再進四川,打下重慶、成都,佔據全川。於祟禎十七年,在成都自稱大西國王。這兩群流寇所到地方,無不瘋狂槍殺,成了恐怖世界。張獻忠尤以殺人為樂事,想出種種酷刑,濫殺無罪民眾。四川全省,幾被殺盡滅絕。
李自成殺進北京 李自成在黃河南北,搶殺不停。思宗祟禎十六年,攻陷襄陽,改名襄京,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不久攻破潼關,進據西安,沿途毫無阻攔。祟幀十七年(一六四四),李自成在西安設立政府,建號「大順」,有步兵四十萬,騎兵六十萬。李自成率眾渡河,東陷太原,分兵攻真定。自領大兵攻下大同,進陷宣府。親宮攻擊居庸關。沿途監視太監和守將紛紛迎降。京營漬散,太監開北京城門投降,思宗出走不能,只得回宮命皇后自殺,遣走王子,登煤山自縊殉國。李自成遂進入皇宮,縱兵大事搶刼。明臣死難的有四十多人。投降求榮的百官,為數更多,居然要朝賀李自成,李自成不見,賊眾侮辱他們,卻不敢動。真是自作自受。可鄙可恥!
第二節 後金汗國的建立
清人的源流 清人的先世是女真人,本屬東胡族的一支,生活在中國東北地方。周秦時稱為肅慎。隋時有靺鞨族。唐時,其中一支粟末靺鞨曾建立渤海王國,模倣唐代制度,盛極一時。五代時,契丹佔渤海地方,另一支黑水靺鞨亦歸屬契丹;其在南部的歸籍契丹,號熟女真,在北部的不歸契丹籍,號生女真。生女真住在混同江東北,其首領受遼官職。到十二世紀初年,宋徽宗政和年間,首領阿骨打叛遼稱帝,國號大金,滅遼與北宋。以後金為蒙古所滅。元朝分為五萬戶府,設官治理,在三姓附近,以漁獵為主。明太祖崛起,蒙古人退回沙漠,女真人原想乘機建國,因明太祖因兵迅速,遼東遼西全為明有,只得於明成祖初年,向明朝歸順。
建州女真的分裂 明成祖時,女真人分為三部分,在松花江下游,設建州衛,授他們的頭人為指揮。在松花江上游,設有海西衛;在黑龍江下游,還有野人女真。後來建州女真,向南遷到現在的安東附近,明廷也在建州衛以外,又分建了建州左衛租右衛,這三衛都離興京不遠,接近明邊、靠明朝的糧食接濟;向明朝進貢些人參貂皮,換取布帛農具。
左衛首領被殺 左衛的首領覺昌安,明人稱為叫場,清朝後來尊為景祖,和兒子塔克世,明人稱為他失,清朝後來尊為顯祖,都附屬明遼東總兵李成粱。建州右衛首領王杲,恃強攻明邊地,被李成梁打敗。
覺昌安父子逼王杲逃到海西女真的哈達部,被捉送明軍殺了。王杲的兒子阿臺,住在古埒城(吉林城西南五百五十里),為報父仇,出兵攻哈達部。當時蘇克素護河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做李成梁響導,進攻阿臺。阿臺是覺昌安的孫婿,覺昌安父子前往古埒城解救,並進城勸阿臺投降。尼堪外蘭卻假言招撫,阿臺部下開始投降,明兵進城殺阿臺,覺昌安和塔克世,也被明亂兵殺死。塔克世的兒子努爾哈赤,年少英俊,指責明邊吏,明邊吏把他父祖的屍體還給他。授給官職。
第一節 晚明的政治與流寇
明的中衰 明太祖百戰之後,統一中國,所定制度,頗為詳備。
邊防規模,也很宏遠。有盛世重開的氣象。成祖繼起,內勤政務,外拓疆土,國內同樂昇平,聲威廣被四夷。仁宗宣宗兩朝,政治清明,倉庫充實,民眾安居樂業,稱為治世。可惜好景不常,從英宗起,歷朝都有宦官干政;如英宗信任宦官王振,掌握大權,挑動蒙古也先入寇,王振勸帝親征,結果做了俘虜。憲宗時信任汪直,殺害忠良。武宗時,劉瑾弄權,矯詔將三百多官員關入牢獄。政治日見腐敗,社會經濟困窘。對外則北有蒙古,南有倭寇,鬧個不停,沒有根本解...
作者序
前言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筆者於四川省成都市東方文化月刊,刊有「論國史之編纂」一文,力主分工合作,彙編「圖史長編」,並為適應不同人士,另編數種節本簡編。
三十餘年來,筆者在中華民國復興基地—臺灣,擔任大學教授,講授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等課程,達三百數十遍,曾對中國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三書,擬編撰分量較多各數百萬言者,以供教師參考或學子研究之用。二十七、八年前,已完成中國近代史三冊,
一百八十萬言。惟當時參考資料不足,有待改進之處不少,擬他日重加編撰。中國史、中國現代史,已搜集資料甚多,尚未編撰完成。
至節本簡編,則有多種問世,其以供大學生為教本者,有中國史綱五、六十萬言(即將完成),中國近代史綱二十餘萬言,中國現代史綱三十餘萬言。以供大專學生為教本者,有中國史要略、中國近代史要略、中國現代史要略,各二十萬言上下。以供專科學生為教本者,有中國史綱要、中國近代史綱要、中國現代史綱要;各十二萬言上下。以供高中、高職學生升學考試或普考丙種特考者,有中國史大綱、中國近代史大綱、世界史大綱,各約九萬言上下。各書程度有深淺,內容有繁簡,使教者學者均可量力適時而選用。
另有以評論要事為主者曰論綱,以說故事方式透徹敘述要事為主者曰講話或史話,亦各有三書,以供專家研究或一般閱覽之用。
筆者所以不憚心力,從事上項各類方式,以編撰三種中國史籍,旨在推廣國史教育,冀能發揚民族精神,認識中華文化,重振中華雄風。
本書為中國近代史綱,可供大學教本之用,自明末迄於晚清,究其本源,搜其細微,取材務求廣博,行文務求簡約,俾得綱舉目張,收精確簡明之效。既可供為教學,亦可用於閱覽。書前附明、清兩代紀年略表,書末收中國近代重要條約表及中國近代大事表,以便查考。
筆者所參考書籍,詳見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出版之拙編中國近代史下冊之「參考及引用書目」。時賢諸書,亦用以比勘。謹於此向原編著者致謝。
本書於民國四十九年完成,曾印行問世。近復加以修訂,以應各方需要。內容如有不周之處,敬希 學人君子,指正是幸。
黃大受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十六日於臺北市
前言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筆者於四川省成都市東方文化月刊,刊有「論國史之編纂」一文,力主分工合作,彙編「圖史長編」,並為適應不同人士,另編數種節本簡編。
三十餘年來,筆者在中華民國復興基地—臺灣,擔任大學教授,講授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等課程,達三百數十遍,曾對中國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三書,擬編撰分量較多各數百萬言者,以供教師參考或學子研究之用。二十七、八年前,已完成中國近代史三冊,
一百八十萬言。惟當時參考資料不足,有待改進之處不少,擬他日重加編撰。中國史、中國現代史,已搜集資...
目錄
目錄
前言 (3)
第一章 引言 001
第二章 中西接觸與中國近代化的遲誤 005
第一節 近代史的序幕 006
第二節 基督教的東來 009
第三節 中國近代化的遲誤 012
第三章 明的衰亡與清的興起 017
第一節 晚明的政治與流寇 018
第二節 後金汗國的建立 020
第三節 明朝覆亡與清室入主 023
第四章 民族革命的抗清運動 027
第一節 南明諸王與三藩的抗清 028
第二節 鄭氏的抗清 032
第三節 抗清運動的不停 036
第五章 清朝的盛極而衰 043
第一節 清朝對內部的統治 044
第二節 清朝對邊疆的經營與海外的發展 048
第三節 清代的制度與社會經濟 054
第四節 乾嘉的由盛而衰 058
第六章 俄國東侵與清初的中外貿易 065
第一節 俄國東侵與尼布楚條約 066
第二節 俄國侵略範圍的擴大 069
第三節 外商紛紛來華 072
第四節 清初的中外貿易 074
第七章 中英鴉片戰爭 079
第一節 英使與商務監督的來華 080
第二節 禁煙問題的發生 082
第三節 不名譽的戰爭 085
第四節 萬年和約及其影響 088
第八章 英法聯軍 091
第一節 英法對中國的衝突 092
第二節 修約戰爭與天津條約 096
第三節 換約戰爭與北京條約 100
第九章 俄國的侵略東北 109
第一節 俄國垂涎東北 110
第二節 俄國再度東侵 112
第三節 璦琿條約 115
第四節 天津條約 118
第五節 北京條約 121
第十章 太平天國與捻亂 125
第一節 大變亂的原因 126
第二節 太平天國的興起 128
第三節 太平天國的敗滅 131
第四節 捻亂的起滅 135
第十一章 回亂與俄侵西北 139
第一節 雲南與西北的回亂 140
第二節 俄侵西北藩屬與邊地 144
第三節 俄佔伊犁的交涉 147
第四節 伊犁條約的重訂 152
第十二章 晚清的政局 157
第一節 道咸間的內政 158
第二節 同治朝的轉危為安 160
第三節 兩宮的垂簾聽政 162
第十三章 邊藩的侵削 167
第一節 法浸越南 168
第二節 中法越南戰爭 171
第三節 馬嘉理案與英侵緬甸 174
第四節 西南邊藩的喪失 178
第十四章 自強運動 181
第一節 從海防到洋務 182
第二節 自強運動的成績 185
第三節 海防建設與西學介紹 190
第四節 自強運動的阻力 195
第十五章 中日交涉與甲午戰爭 199
第一節 中日的訂約與遣使 200
第二節 日侵臺灣與吞併琉球 202
第三節 朝鮮問題的發生 204
第四節 日本挑動戰爭 207
第五節 馬關和約的損失 210
第十六章 列強在中國的角逐 215
第一節 中俄密約的簽訂 216
第二節 從列強角逐到門戶開放 218
第三節 列強在中國的權利 222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與自立軍的奮起 229
第一節 中日戰爭前後的政局 230
第二節 變法思想的疊起 232
第三節 百日維新與戊戌政變 235
第四節 自立軍的奮起 238
第十八章 排外與八國聯軍 243
第一節 排外與仇教 244
第二節 義和團事變 248
第三節 辛丑和約 250
第十九章 邊疆新危機 253
第一節 俄國強佔東三省 254
第二節 東三省的撤兵交涉 256
第三節 日俄合侵東三省 259
第四節 外蒙的危機 263
第五節 西藏的危機 266
第二十章 清末的政局經濟社會與教育 269
第一節 光緒朝晚期的變法與立憲 270
第二節 宣統朝的政局與清帝退位 273
第三節 清代與清末的經濟 276
第四節 清末的社會 280
第五節 清未的教育 283
中國近代重要條約表 289
中國近代大事表 297
目錄
前言 (3)
第一章 引言 001
第二章 中西接觸與中國近代化的遲誤 005
第一節 近代史的序幕 006
第二節 基督教的東來 009
第三節 中國近代化的遲誤 012
第三章 明的衰亡與清的興起 017
第一節 晚明的政治與流寇 018
第二節 後金汗國的建立 020
第三節 明朝覆亡與清室入主 023
第四章 民族革命的抗清運動 027
第一節 南明諸王與三藩的抗清 028
第二節 鄭氏的抗清 032
第三節 抗清運動的不停 036
第五章 清朝的盛極而衰 043
第一節 清朝對內部的統治 044
第二節 清朝對邊疆的經營與海外的發展 048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