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這30個國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從歷史、地理、社會、文化等角度切入,還原曾經璀璨奪目的文明古國現今的中國,不僅包括我們所認識的中原國家,還包括那些先後出現的文明古國。本書獨闢蹊徑,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將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的文明古國分為四個區域:西域、西南、漠北、南方,共計30個。這些文明古國以不同的方式,讓我們重新思考自身對中國的認識,可以讓我們的心靈震撼不已,成為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
◎ 它們在歷史上存在著,卻從此在地圖上消失……難道你不想知道沉睡千年的樓蘭美女到底是何人?難道你不想知道聞名於世的汗血寶馬出自何方?難道你不為龜茲的天籟之音所陶醉?難道你不為金庸小說中的大理而著迷?難道你不想品嘗甘甜精絕的美酒?難道你不想觀賞敦煌壁畫上的飛天……所有這些,本書都將完整呈現,使讀者充分感受文明古國的偉大之處。
◎ 附上古國精簡地圖,瞬間掌握其國都或遺址位置本書於每篇正文之前均附上古國地圖,方便讀者查找古國位置,並且瞭解其與附近城市的地緣關係,有助於幫助讀者加深印象,獲得更全面的資訊與知識。
作者簡介:
張超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曾經從事記者與編輯工作,目前為資深圖書企劃,擅長心理學、人際交往、勵志、經營管理等領域,著作有:《不計較的活法》、《弘一法師:淡定的智慧》、《靜心的活法》。
章節試閱
樓蘭古國:大漠舊影今何在
在綿延的天山山脈南麓,廣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的邊緣,曾經有一個新疆境內最大的湖泊——羅布泊。兩千多年以前,在這裡流傳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位國王和七位美麗的公主生活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然而有一天夜裡狂風驟起,黃沙瀰漫天地之間,當第二天的太陽如往日一般升起時,這個美麗的王國卻永遠地消失……這裡再也沒有炊煙裊裊,再也沒有駝鈴聲聲,只有一片沉睡的大漠。從此再也沒有人記得這裡,只是偶爾有人翻起長長的史卷,才會發現一個陌生而神祕的名字——樓蘭。
斯文‧赫定發現古城樓蘭
斯文‧赫定,1865年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891年在德國柏林大學留學期間受教於著名的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並且在其影響指導下學習歷史地理學和古生物學,逐漸成為一位著名的探險家兼考古者。後來在一次來中國救援杜特雷依的行動中,他被塔克拉瑪干深深地吸引。
斯文‧赫定曾經先後六次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藏北無人區探險,1899年9月的那次探險過程中,在找尋遺失鐵鏟的時候,嚮導奧爾德克發現一些房屋和雕著美麗花紋的木板,這引起斯文‧赫定極大的興趣。但是由於補給的限制,那次他並沒有立即發掘那座古城。
1900年,在做出充分的準備之後,斯文‧赫定帶著他的哥薩克保鏢切爾諾夫和維吾爾族嚮導奧爾德克等人重返羅布泊荒漠,向著那些神祕的房屋和那座神祕的古城出發。
他們首先考察奧爾德克,發現木雕殘片的廢墟,在那個廢墟中,他們發掘出佛塔和周圍的三個殿堂。這讓斯文‧赫定一行人非常興奮,在接下來的挖掘中他們先後挖出:中亞希臘化藝術風格的木雕建築構件、木雕塔剎刻有帶翼獸的木雕板、蓮花紋木雕板、金剛像木浮雕、小陶碗、五銖錢以及一封佉盧文書信。在挖掘的過程中,斯文‧赫定發現這是一所寺院,而且還是一個大寺院群中的一所。
在後來的挖掘中,果然驗證斯文‧赫定說的話,他們在這個佛寺遺址的附近接連又發現三座寺院的遺跡,也發掘出更多的文物。除了寺院、文物之外,這支探險隊還在這片廢墟東南一線發現許多烽火台,它們構成一條戍守古代東西交通要道的烽燧線,一直向東延伸,直到羅布泊西岸一座被風沙半沒的古城。
隨著挖掘的進展,逐漸重見天日的還有錢幣、陶片、毛氈、髮辮。除了這些物品之外,還有大批的韓文和佉盧文木簡。斯文‧赫定既興奮又好奇,他不知道這些都是誰留下來的,也不知道這些東西的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祕密。但是,有一點他非常清楚——這些廢墟和物品的背後,一定有輝煌的歷史和複雜的過去。
斯文‧赫定把他挖掘的文書帶回德國,交給德國威斯巴登的語言學教授卡爾‧希萊姆做研究,希萊姆經過數月研究,終於確認這個古城就是漢代史書中所提到的樓蘭。不久希萊姆去世,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其他考古教授繼續對這批文書進行研究,並且在1920年將其公諸於世,一時之間轟動世界的學術界和考古界,清末中國學者羅振玉、王國維就是根據這批文書寫出傳世之作《流沙墜簡》。
最初的樓蘭古國
雖然樓蘭是古代西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國家,但是在中原的歷史文獻中對它的記載到了西元前2世紀才出現,而且資料相當少。最早提到樓蘭的是匈奴王冒頓單于西元前176年寫給漢文帝的一封書信,這封信被司馬遷抄錄於《史記‧匈奴列傳》中。信中冒頓單于向漢文帝炫耀武功,他說:匈奴軍隊大敗北方草原的大月氏人,「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其中,樓蘭就是地處水草豐美的羅布泊地區。
由於樓蘭地處東西交通要道,不僅中國的史家提到樓蘭,而且西方的古典作家也對樓蘭有所記述。西元2世紀,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的名作《地理志》將樓蘭稱作khauranai。這個名稱來自活躍於絲綢之路的粟特商人,粟特語文書將樓蘭拼作krwr'n,粟特商人及漢代史家所謂的「樓蘭」大概都來自這個樓蘭語地名,其名屬於樓蘭土著居民講的原始吐火羅語方言,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名字的意義是什麼。
當冒頓單于寫信給漢文帝的時候,漢朝君臣還不知道樓蘭在什麼地方,樓蘭的具體位置是出使西域的使者張騫最先報告的。張騫的西域見聞錄被司馬遷和班固分別抄入正史。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寫道:「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就是說,由於樓蘭和姑師國差不多,都有城郭,位置靠近羅布泊,而樓蘭國國都就在羅布泊沿岸的樓蘭城裡,所以稱為「樓蘭國」。
其統治地域主要是在今天新疆東南部的羅布泊荒原上,離河西走廊最近。具體位置就是在今天的敦煌以西、阿爾泰山以北、庫魯克山之南,西至尉犁一帶,差不多有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算相當遼闊。
經考古學家的發掘和研究,發現早在7,000年以前的石器時代,羅布泊地區就有人類存在。這個古老的地方先後經歷新舊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並且還出現半耕半牧的小部落。羅布泊地區發現的數以百計的細石器也證明樓蘭人過著游牧生活。
直到西漢年間,樓蘭人放棄游牧生活,開始定居生活。漢時的樓蘭國,有時候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候歸附於漢,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漢朝不能越過這個地區攻打匈奴,匈奴不借助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所以漢朝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西漢勢力的滲入
張騫前後三次出使西域,極大地促進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往和貿易交流,此時強大的匈奴國為了隔絕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往來,命令樓蘭國王出兵劫殺漢朝使臣。面對強悍的匈奴,樓蘭國王只有唯命是從,但是他對於匈奴的「聽命」卻激怒更加強大的漢王朝。
在漢朝使節不斷遭到匈奴及其附屬國的劫掠和殺戮後,漢帝國為了保證通往西域的道路暢通無阻,派出從驃侯趙破奴率領屬國騎兵及從邊境各軍抽調來的數萬軍隊,打得匈奴節節敗退。作為嚮導而且吃盡西行苦頭的漢使節王恢率700輕騎攻破樓蘭國。為了表示對大漢朝的臣服,樓蘭國王將其長子送到長安做人質。
但是匈奴並沒有善罷甘休,在漢軍撤走後迅速捲土重來。為了自保,樓蘭國王把第二個兒子送到匈奴國做人質。
後來,漢武帝為了大宛國的汗血寶馬舉兵進入西域,此時樓蘭國王通知匈奴在國內屯駐的伏兵,激怒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並且將樓蘭國王押解至長安。當漢武帝質問樓蘭國王的背叛時,樓蘭國王坦率地回答:「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漢武帝覺得樓蘭國王言之有理,就沒有過多地苛責他,只是讓他提供匈奴的情報並對其進行監視。
西元前92年樓蘭國王死去,召在漢朝做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但是由於王子在漢朝犯法,被處以宮刑,所以未能回樓蘭即位。因此,由在匈奴國做人質的二王子即位,新樓蘭國王也是將兩子分別送到漢、匈做人質。不久,新國王病死,又是由在匈奴當人質的王子即位,這就是樓蘭歷史上第一位有確切名字的樓蘭國王——安歸。安歸因受到匈奴的禮待,由此願意效忠匈奴。漢武帝聞此非常震驚,就派使者前往勸誘安歸至漢朝廷,欲扣為人質,但是未能成功。
此後兩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衝突,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各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遂經常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嚮導和飲用水,卻因漢使屢次虐待嚮導,所以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國之間關係惡化。
漢昭帝即位之後,在西元前77年派傅介子刺殺安歸。後來漢朝廷立在長安城做人質的樓蘭之子——安歸的弟弟屠尉耆為新的樓蘭王,並婚配一名美姬做夫人,還派遣大量漢朝士卒為其護駕,並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進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各國獲得主動權。
從樓蘭國到鄯善國
新即位的樓蘭國王尉屠耆看到自己處境的艱難,以前幾代樓蘭國王都是身處漢、匈兩強之間尋求平衡,結果卻賠上性命。唯一可以使自己擺脫困境的辦法就是兩強之間選其一,尉屠耆雖然想要依附漢朝,但是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遠漢而近匈,而且是漢朝和西域的交通路口,所以十分忌憚強大的匈奴國。
離開長安之前,尉屠耆對自己的地位、形勢和應對措施都做出實在的分析。在面見漢朝天子的時候,他坦率地說明自己的想法:他說自己離開樓蘭已經很久,一直身在長安,在樓蘭沒有自己的勢力,現在回去恐怕是孤身犯險。所以他請求將樓蘭的都城遷到阿爾金山腳下的抒泥城,並改國名為鄯善,重新開始樓蘭人的生活。這個請求得到漢王朝的允准。
抒泥城在遼闊而又交通困難的羅布荒漠的南端,匈奴騎兵難以到達,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很快就成為鄯善的政治中心,這裡的土地雖然比不上樓蘭城土地肥沃,但也有若羌河可以灌溉,有許多沙漠也可以開墾出來,從阿爾金山東行可以到達河西走廊;向東北方向沿著羅布泊的東岸行走,進入疏勒河谷後,就可以直達敦煌;由抒泥城進入阿爾金山,經過南羌,進入祁連山,也可以到河西走廊。抒泥城仍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交通樞紐。
抒泥城東面緊鄰源自阿爾金山的米蘭河的出山口處,因為處於米蘭河下游,所以這裡地勢比較平坦,土壤較為肥沃,可以開發耕種。漢朝的時候稱這裡為伊循,漢廷在此駐軍、屯田,這個做法充分顯示漢朝對鄯善國的重視,所以許多原來搖擺不定的人逐漸倒向樓蘭新國王——尉屠耆。
伊循屯田的士兵後來逐漸增加,漢朝就開始設置都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伊循城不僅是一處屯田基地和農業生產中心,還成為一個新的政治軍事中心。
雖然樓蘭國改了國號,遷了都,但是不可否認,樓蘭舊城仍然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漢王朝沒有讓匈奴占便宜,在此地另駐紮一支新的軍隊,並且進行屯田生產。這種做法不僅解決漢朝使節路過羅布泊地區糧草供應的困難,還使此地的駐軍與伊循城的駐軍相呼應,可謂一舉兩得。
在漢朝的鼎力支持下,鄯善國的政局逐漸穩定,各項發展進展得很順利,經濟實力有所增強。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漢朝政治危機的出現,無暇西顧,鄯善國受到野心膨脹的莎車國攻打,在向東漢光武帝求救無果後,走投無路的鄯善國又依附於匈奴。
後來又經過班超、班勇父子兩代人的努力,漢朝終於打敗匈奴,使鄯善國歸附漢朝,並且穩定西域的政治格局,鄯善國也被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這種局面一直到三國時期都沒有大的變化。
消逝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鄯善國
東漢結束以後,中原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先後經歷三國、兩晉、南北朝,各地豪強割據,因此中原與西域的交往再次被迫中斷,但是因為鄯善國較為靠近河西走廊,所以仍舊與中原保持關係。到了西元5世紀,鄯善國開始走向衰敗,並最終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地消失。
鄯善國的衰敗起先是受到由漢化的匈奴建立的北涼政權與北魏政權戰爭的禍及。這場戰爭後,北涼政權慘敗,為了重組政權,原北涼王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派兵攻擊鄯善國,雖然鄯善國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取得勝利,但是鄯善王比龍卻棄國逃跑。後來沮渠無諱在高昌重建政權,並封鄯善世子真達為鄯善王。後來鄯善王真還因聽從沮渠政權的命令,關閉絲綢之路的南道,此舉激怒北魏政權,派兵攻打鄯善國。鄯善國不打自敗,投降北魏。
自此之後,雖然絲綢之路的貿易達到高潮,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綠洲變成東方最為富庶的地方之一,但是鄯善國的國力卻不斷下降,進而成為周邊國家掠奪的對象,其中以北方草原的柔然人和高車人為甚。
西元470年,柔然人大舉南下塔里木盆地,北魏被迫從西域撤軍,並把原來設在鄯善國的軍鎮遷往西平郡(今青海省樂都),仍然稱鄯善鎮。西元490年,高車王阿伏至羅派使者到北魏,表示願意代替北魏把柔然人趕出西域,替北魏奪回這個地區的統治權。西元492年,高車人首先攻占柔然統治下的高昌,然後從高昌南下,向柔然發動爭奪塔里木盆地的戰爭。鄯善國的災難在所難免,南朝益州刺史劉悛派去西域的使者江景玄,正好看到鄯善國在高車軍隊的攻擊下敗亡的場面,並記錄在《南齊書‧芮芮虜傳》中,其中有這樣的描述:「道經鄯善、于闐。鄯善為丁零所破,人民散盡……丁零僭稱天子,勞接景玄使,反命。」此後,鄯善國不復存在,只是一個歷史的名詞而已。
後來,來自青藏高原的吐谷渾人兼併鄯善國的原有疆域。從西元6世紀初以後,無論是古國樓蘭還是鄯善國都走出中國史籍,難覓它們的蹤跡。樓蘭城變成一片廢墟,鄯善國人民四散飄零,後來考古學家發現,樓蘭遺民曾經在一個叫做阿不旦的漁村生活大概兩個世紀。後來由於河道乾枯,阿不旦村成為無人領養的「棄嬰」。
在20世紀初,衰敗至極的阿不旦村只剩下十幾戶人家,絲路古國樓蘭最後的遺民只得再次遷到米蘭等地。今天的阿不旦漁村已經是一片廢墟,羅布泊早已乾涸,這片大地也早已變成一片沒有生命的荒漠,樓蘭人的後代更不知道再去何方,才可以找到他們夢中的家園。
古國遺址面面觀
樓蘭古城遺址西元6世紀後,中國的史籍中再難覓樓蘭、鄯善人的蹤跡,人們逐漸把它遺忘。但是從斯文‧赫定發現樓蘭遺址起,整整一個世紀,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在樓蘭、鄯善地區的浩瀚沙海中發現多處古城遺址,正是有這些遺址,我們才可以窺見昔日絲路明珠的繁華。
在這些遺址中,最具規模的有樓蘭古城、米蘭遺址和尼雅遺址。
樓蘭古城: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岸,確切位置為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在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1900年,斯文‧赫定最早將其公諸於世。今天的樓蘭古城已經是一片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風蝕地。既有隆起的土丘,還有深溝,城牆也只剩下斷垣殘壁。城郭是一個不太規則的正方形,東面牆長333.5公尺,南面牆長329公尺,西面和北面同長,為327公尺,總面積105,240平方公尺。樓蘭城中的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修補,但是依舊可以從它身上看出漢代的建築風格。古城四處的城牆厚達8公尺。雖然已經多處坍塌,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它曾經堅固的程度。
米蘭遺址:米蘭是一個面積廣大的區域,遺址主要包括米蘭城郭、兩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牆、佛寺的牆基處,東一個西一個刨挖的大坑隨處可見。米蘭,屬古樓蘭國的地域,中國漢代曾經在這裡屯田,一種有爭議的說法認為這裡是樓蘭國遷都後的新國都。這裡曾經發現過具有「印度文化特徵的絕妙壁畫」——帶翼天使,尼雅遺址以及西元8~9世紀的吐蕃藏文木牘;這裡是揭示樓蘭古國神祕興衰的重要史蹟,是佛教東傳由新疆進入內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記中少見的吐蕃與西域交流的證明。
尼雅遺址:尼雅遺址位於民豐縣城以北150公里的尼雅河尾閭的一片已經被黃沙埋沒的古綠洲上。這裡有眾多的房屋廢墟分布在乾涸的尼雅河兩岸。尼雅遺址是在1901年首先被英國人斯坦因發掘的,他先後四次來到這裡,盜走無數的出土文物。尼雅遺址是漢晉時期絲路南道上一處交通要塞,經多數學者考證是《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的「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的「精絕國」故地,東漢後期為鄯善國所併,後來受魏晉王朝節制。
樓蘭古國:大漠舊影今何在
在綿延的天山山脈南麓,廣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的邊緣,曾經有一個新疆境內最大的湖泊——羅布泊。兩千多年以前,在這裡流傳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位國王和七位美麗的公主生活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然而有一天夜裡狂風驟起,黃沙瀰漫天地之間,當第二天的太陽如往日一般升起時,這個美麗的王國卻永遠地消失……這裡再也沒有炊煙裊裊,再也沒有駝鈴聲聲,只有一片沉睡的大漠。從此再也沒有人記得這裡,只是偶爾有人翻起長長的史卷,才會發現一個陌生而神祕的名字——樓蘭。
斯文‧赫定發現古城樓蘭
斯文‧赫定,...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西域古國全知道:昔日大漠孤煙中的繁華
樓蘭古國:大漠舊影今何在
精絕古國:滄海一粟的小國
吐谷渾古國:曾經媲美唐朝的草原王國
西夏古國:一個盛名猶在的王朝
車師古國:飽受戰亂的國度
大宛古國:汗血寶馬的故鄉
龜茲古國:「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高昌古國:吐魯番不寂寞的古老王國
烏孫古國:流血的天堂
于闐古國:大漠邊緣的萬方樂奏
第二篇 西南古國全知道:邊陲映射不朽的傳奇
大理古國: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古蜀王國:鮮為人知的國度
夜郎古國:因為「夜郎自大」而知名的古國
古格王朝:一個最接近天空的神祕古國
象雄古國: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大國
吐蕃古國:格桑漫野的王國
南詔古國:多民族聚居的邊陲小國
庸國:開啟中國古史寶藏的國度
第三篇 漠北古國全知道:草原上傳來鐵蹄聲
匈奴古國:稱霸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
渤海古國:毀於一場大火的國度
契丹古國:一個剽悍勇猛的國度
東胡古國:翱翔在科爾沁草原上空的雄鷹
烏桓古國:雄風威震中原的「天下名騎」
鮮卑古國:引人遐思的游牧部落
通古斯古國:謎一樣的古國
第四篇 南蠻古國全知道:荒茫之地誕生的文明
九黎古國:生存在傳說中的古國
東夷古國:古老的東方帝國
良渚古國:無限風光背後的記憶
閩越古國:隱藏眾多不為人知的祕密
南越古國:與中原王朝抗衡的國度
前言
第一篇 西域古國全知道:昔日大漠孤煙中的繁華
樓蘭古國:大漠舊影今何在
精絕古國:滄海一粟的小國
吐谷渾古國:曾經媲美唐朝的草原王國
西夏古國:一個盛名猶在的王朝
車師古國:飽受戰亂的國度
大宛古國:汗血寶馬的故鄉
龜茲古國:「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高昌古國:吐魯番不寂寞的古老王國
烏孫古國:流血的天堂
于闐古國:大漠邊緣的萬方樂奏
第二篇 西南古國全知道:邊陲映射不朽的傳奇
大理古國: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古蜀王國:鮮為人知的國度
夜郎古國:因為「夜郎自大」而知名的古國
古格王朝:一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