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是人人的想望,所以在食衣住行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我們仍要不斷追求,但有形無形的成就,似乎都只是偽答案,無法真正企及我們心中那難以言喻渴望的美好。因為我們並非由這世界生,乃是有靈的受造,除非得到創造者的指引,靈魂安頓在祂的同在中,否則我們在世上恐怕都要失望而終。作者從「怎樣活得好」這個探問切入,帶領讀者回到本源——生命創造者的使用說明書,在逐步的查考中,答案也渾然現形。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到世上,經歷人的軟弱,試探與苦痛。為解決人類的問題,祂發出問題,讓我們停下來,靜下來,轉向祂,因祂那攸關亙古永恆的大哉生之問。
本書有耶穌發出的56道提問,全知的主知道我們的景況,點明我們的問題;同時,祂要賜給我們信心,跟隨祂的帶領,走十架的道路,卻得更豐盛的生命。
準備接受耶穌生之問的挑戰嗎?翻開書頁,或許您能覓得那終極答案!
作者簡介:
于中旻
治文史哲學及神學,致力於文字宣道事奉,曾任教於新加坡神學院。
曾任美國福音文宣社社長兼總編輯,著述宏豐,編譯寫作四十餘冊,載道文字數百萬言。
章節試閱
良莠並存
“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從哪裏來的稗子呢?...
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
在耶穌的天國比喻中,田主的僕人發現麥田裏有了稗子混 雜。主藉僕人的口設問:“哪裏來的?”“怎麼辦?”正視事 態,當作嚴重問題處理。 今天教會的問題,也難免沒有稗子。有時是外面人發現, 以興師問罪的口氣來質問:“你們裏面怎麼有稗子?”有時是 裏面人發問:“我們預備好田,播下好種,中間怎麼有稗子?” 既然發現有了“稗子”,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大家都承認;現 在是必須面對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好種未必收好果,惡事必出於惡人。
在處理方式上,有不 同意見。有人說:“薅出來!”快刀斬亂麻,似乎是合理的簡 單處分。可是該想到,那播散壞種的惡者,也是聰明的棋手; 它會想到下一着:如果你薅稗子,臨近的麥子,盤根錯節,糾 纏在一起,動手拔起會造成怎樣的混亂!那正是它樂見的,正好墜入其彀中。試看今天的情形,豈不是 那樣嗎?確實是有人稗販邪說,為害主的麥 田;不過,聽見田主的決定。他聽見僕人的 報告和請示:“你要我們去薅出稗子嗎?” 主人說:“那可不是個好主意!我的工 人是種麥子,要愛惜麥子,保護麥子,盡量 有好收成;除害草只是手段,有一定的時 候,可不是目的。你們的工作,是要完成我 的目的。
現在你們去熱心大肆作除莠運動, 好像那是你們的使命,有些天真熱心的人, 輕易被鼓動加入,把麥田搞得一團糟,剛好 是仇敵所願意見到的光景!它會派忠實的爪 牙來義務幫忙,扛着“分別”,“整肅”的旗 號,叫囂衝突,從田裏搞到庭中,把本來可 以豐產的良田,弄到翻天覆地,才合它的惡 意。健壯的工人們,受挑激參與鬨鬧鬩鬥, 把力量用於互相攻伐,弄得傷殘疲敝,無暇 顧及麥折穗焦。可曾想到,他們得勢得利, 那對我的莊稼有甚影響?”順命的好僕人, 不用思想多久,就能體會主人的旨意。 “那稗子該怎麼辦呢?” 不是閉上眼佯作不見,甚或誇飾:“凡 我的都是好的!”要誠實的承認現實。
稗子是定要處分的,但不是現在,要順天時;待麥秋來到,秀穗滿熟,收割的季節到了,不用說,那 也是稗子長成的時候。我要差遣收割的工人,將麥子稗子一起 割下,但不同收;那時才作區分:把麥子收在倉裏,稗子分別 出來,丟在火裏燒掉。這就是最後的結局—義人要被收藏, 歡喜進入榮耀的永恆裏去;惡人要被丟進永遠的火湖裏。 今天的教會,誠然有良莠並存的現象。
不信的人,也引以 為批評的話柄。我們自己認清比較好得多。其實,從起初就如 此。這是仇敵的作為,它也知道這會使主的工作受虧損;但良 莠並存,也是主的允許。教會當然要慎選,不要讓莠雜混入, 更不要讓其混入領袖組。不過,也不該批評成性,凡與我意見 不同的,就是錯的,看作“非我族類”,以為是不屬靈;更不 要結合政治,排斥異己。麥田有稗子不假;但不可忽略的事 實,教會有更多麥子,而在正常情形下,是正在長大,存有成 熟豐收的希望。
良莠並存
“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從哪裏來的稗子呢?...
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
在耶穌的天國比喻中,田主的僕人發現麥田裏有了稗子混 雜。主藉僕人的口設問:“哪裏來的?”“怎麼辦?”正視事 態,當作嚴重問題處理。 今天教會的問題,也難免沒有稗子。有時是外面人發現, 以興師問罪的口氣來質問:“你們裏面怎麼有稗子?”有時是 裏面人發問:“我們預備好田,播下好種,中間怎麼有稗子?” 既然發現有了“稗子”,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大家都承認;現 在是必須面對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好種未必收好果,惡事必出於惡人。
在處...
作者序
前言
多年前,美國的基督教人士流行在車牌邊框上加一行字:“基督是答案”。後來,有人也造出:“甚麼是問題”。說來有意思,最後兩者都不見了。概以為沒有問題可能才是問題。
林放問孔子“禮之本”(論語“八佾”)。孔子給答前,先稱其“大哉問!”然後指出:外表的禮儀樂舞,關係更根本的倫理,要發自內心。
神的兒子主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到世上來,經歷了人間的路程。祂愛世上的人,首先,祂問得好,點明了問題,更進而解決他們的問題。祂教訓人如何面對塵污,踏過崎嶇和危難,走十字架道路,引向勝利和光明。
我們的旅程,不論遠近,都有個目的。遠來自天上的神子,自然有更高的目的—解決人類的問題。因此,耶穌宣告:“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一○:10)祂說:“叫人得生命”。其實,我們能聽,能看,會說會道,豈不自然就有生命了?但真正生命的意義,不是死亡;沒有死亡,也就是永遠的生命,是從耶穌來的。還說:“得的更豐盛”。這也是人前所沒有的,惟獨從耶穌來。甚麼是豐盛的生命呢?就是生活有自由,有目標,有意義;不是蒼白貧乏的活着;而是從新生開始,走到永遠榮耀。
人生的問題有很多;有些還不知錯在哪裏,更難決定何從問起,也就難免不知所措。全知的主耶穌,明白人真正的需要,叫人不要急於向錯誤方向奔跑;叫人停下來,靜下來,略作思考。
英國詩人文涵(Henry Vaughan, 1621-1695)有首詩就叫作“人”:先說到有些物的堅定和諧;然後,再對人加以描述:
人卻一直煩擾,有思慮,
他沒有根,也不繫定一處,
永不會安息,也沒有規律,
在地上奔勞往返來去;
他知道有個家,卻說不上在哪裏。
他說,是那麼遙遠,
以至他忘卻怎箇覓回家的路。
你說,這不像“正經人”。可不正是自然人的境況嗎?你是這樣的人嗎?耶穌到世上來,就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把他們帶到天父家中。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首先問到:“人的主要目的是甚麼?”答是:“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神,永遠以祂為樂。”這是最簡明正確的申述,在徬徨的人生中,指引我們的方向,唯一正確的方向。願我們靠主立定心志作奔向錫安大道的人,“因為耶和華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八四:11)
因此,耶穌給人發出了一些問題,更該稱為“大哉生之問”!不是死和喪葬禮儀,而是啟發我們思想,活出超越倫理標準,幫助我們有答案,能夠活得好,克服人生路上的困難,進入永生。希望大家不僅是滿足於過小康的好日子,而能成就主的旨意,在今世,以至永世,都有豐盛的永遠喜樂。切祝虔祝讀者都能滿足。
前言
多年前,美國的基督教人士流行在車牌邊框上加一行字:“基督是答案”。後來,有人也造出:“甚麼是問題”。說來有意思,最後兩者都不見了。概以為沒有問題可能才是問題。
林放問孔子“禮之本”(論語“八佾”)。孔子給答前,先稱其“大哉問!”然後指出:外表的禮儀樂舞,關係更根本的倫理,要發自內心。
神的兒子主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到世上來,經歷了人間的路程。祂愛世上的人,首先,祂問得好,點明了問題,更進而解決他們的問題。祂教訓人如何面對塵污,踏過崎嶇和危難,走十字架道路,引向勝利和光明。
我們的旅程,不論遠近,...
目錄
目錄
01 交託之信(太九:28)
02 良莠並存(太一三:27,28)
03 有耳當聞(太一三:51)
04 落實信心(太一四:31)
05 誡命應遵(太一五:3)
06 免債知恩(路七:42)
07 明始能訓(太一五:16)
08 惠及衆人(太一五:34 可八:5)
09 領教宜慎(太一六:8-11)
10 天啓宣認(太一六:23,15 可八:27,29)
11 魚備稅銀(太一七:25)
12 代求責任(太二0:21)
13 甘苦同分(可一0:38 太二0:22)
14 明所遵循(太二0:32 可一0:51)
15 嬰孩單純(太二一:16)
16 權威質問(太二一:25 可一一:30 路二0:3,4)
17 言誠行真(太二一:31)
18 佔園圖侵(太二一:40 路二0:15)
19 或立或棄(路二0:17)
20 穿主義衣(太二二:12)
21 雙重國籍(太二二:20 可一二:16 路二0:24)
22 唯一根基(太二二:42)
23 愛鄰良師(路一0:26,36)
24 殿是身體(太二四:2)
25 逾越筵席(路二二:11 太二六:17-29 可一四:12-25)
26 新的開始(路二二:35)
27 儆醒片時(太二六:40)
28 人棄神離(太二七:48 可一五:34)
29 神國能力(可九:16)
30 婚姻問題(可一0:3)
31 路上爭鬩(可九:33)
32 黑暗統治(可一四:48)
33 思天上事(路二:49)
34 人的價值(路八:30)
35 能源鑰匙(路八:45)
36 有財無知(路一二:14)
37 盼望啓示(路二四:17,19)
38 靈界檢視(路二四:38,41)
39 登天有梯(約一:50)
40 主時何期(約二:4)
41 健全生計(約五:6)
42 人飢己飢(約六:5)
43 前途決志(約六:67)
44 誰的後裔(約七:19)
45 真正安息(約七:23)
46 塗抹無跡(約八:10)
目錄
01 交託之信(太九:28)
02 良莠並存(太一三:27,28)
03 有耳當聞(太一三:51)
04 落實信心(太一四:31)
05 誡命應遵(太一五:3)
06 免債知恩(路七:42)
07 明始能訓(太一五:16)
08 惠及衆人(太一五:34 可八:5)
09 領教宜慎(太一六:8-11)
10 天啓宣認(太一六:23,15 可八:27,29)
11 魚備稅銀(太一七:25)
12 代求責任(太二0:21)
13 甘苦同分(可一0:38 太二0:22)
14 明所遵循(太二0:32 可一0:51)
15 嬰孩單純(太二一:16)
16 權威質問(太二一:25 可一一:30 路二0:3,4)
17 言誠行真(太二一:31)
18 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