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讓你輕鬆讀懂數位媒體互動設計!
複雜的原理簡單化✕枯燥的理論生動化✕相關設計案例具體化
►首先,什麼是媒體?
•具備承載並傳遞資訊功能的物體
•儲存、呈現、處理、傳遞資訊的實體
▎傳統媒體
電視、廣播、雜誌、報紙等,用某種形式完成資訊的傳播。
▎數位媒體
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位媒體技術,完成資訊的加工與傳播。
►那麼,什麼是互動?
在現代語言環境下,隨著電腦和數位媒體的發展,
「互動」在這一領域中,特指人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互動設計的命名
互動設計作為一門關注互動體驗的新學科在1980年代產生,
由IDEO的創辦人比爾‧摩格理吉在1984年的設計會議上提出,
一開始命名為Soft Face,後改名為互動設計。
▎互動設計的定義
互動設計,指一個產品如何根據使用者的行為而產生互動,
以及如何讓使用者透過一些控制器去控制產品。
►關於數位媒體互動設計
──你該知道的六大應用領域
▎數位網路
•電子商務
以資訊網路技術為基礎,以商品交換為目的的商務活動。
•遠距教學
利用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資訊技術進行教學的新型教育模式。
•即時通訊
允許兩人或多人使用網路即時傳遞文字訊息、檔案,
利用語音與影像進行交流的一種終端服務。
▎虛擬實境
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先進的電腦使用者介面技術,
透過電腦對複雜資料進行視覺化操作與互動的全新方式。
▎數位遊戲
數位遊戲是數位媒體互動技術的綜合運用,
在數位娛樂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數位電視
•網路電視
電視節目從錄製、播出、接收等過程,
全部採用數位編碼與數位傳輸技術,
具有互動功能是數位電視最大的優點。
•手機電視
在手持設備上接收訊號收看電視節目,
或以行動網路觀看即時電視節目或其他影音,
具有行動性、個人化、互動性三大特點。
▎數位電影
數位電影有三種實現方式:
(一)透過電腦生成;
(二)用高畫質攝影機拍攝;
(三)用膠片攝影機拍攝後,透過數位設備轉換成數位電影格式。
▎數位出版
•網路出版
具有合法出版資格的出版機構,以網路為載體和流通管道,
出版並銷售數位出版物,供大眾閱讀、使用或下載的傳播行為。
•手機出版
手機出版服務提供者利用文字、圖片、音訊、影片等表現形態,
將自己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製作成數位化出版物,
透過網路供使用者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傳播行為。
★本書特色
本書將精心挑選的符合行業標準的經典案例巧妙地融入教學內容中,盡可能結合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專業特點,採用合理的圖文混排形式將教學內容生動、有效的展示給學生,也使學生在得到一本教材的同時擁有了一套具有較強專業性和收藏性的資料集。
作者簡介:
師濤,互動媒體產學研究負責人、互動媒體試驗創作平臺責任人、獨立遊戲製作人。曾獨立編著《遊戲美術製作流程》、《遊戲美術策劃與製作》等多部教材。策劃與製作獨立游戲《盜墓日記》、《水果連連看》、《偷天換日之盜畫日記》、《尋龍記》等。
章節試閱
1.1.1 媒體與數位媒體
1. 媒體
媒體是指傳播資訊的載體,即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人類用來傳遞資訊與獲取資訊的工具、管道、載體、媒介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是將資訊傳遞到整個過程中的載體和工具。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具備承載並傳遞資訊功能的物體,二是指儲存、呈現、處理、傳遞資訊的實體。
2. 媒體的劃分
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一個分會)從技術層面上把媒體分成五類:感覺媒體、表示媒體、顯示媒體、儲存媒體、傳輸媒體。
(1)感覺媒體(Perception Media)
感覺媒體指能夠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使人產生直接感覺(視、聽、嗅、味、觸覺)的媒體,常見的感覺媒體分為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訊和影片幾大類,如人類的各種語言、文字、音樂,自然界的其他聲音,靜止的或活動的圖形、圖像等資訊。
(2)表示媒體(Representation Media)
表示媒體就是資訊的表示方法。資訊本身是無形的,如果要使資訊能被人理解和接受,必須將資訊透過一定的方式表示出來。例如語言文字就是一種表示媒體。在沒有經過表示媒體的「表示」之前,表示媒體並不能讓外界事物獲得任何資訊。
表示媒體就是指為了傳送感覺媒體而人為開發研究的媒體,借助這一媒體可以更加有效地儲存感覺媒體;或者是將感覺媒體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外一個地方的媒體,它是傳輸感覺媒體的中介媒體,即用於資料交換的編碼,如圖像編碼(JPEG、MPEG等)、文本編碼 (ASCII、GB2312等)和聲音編碼等。在電腦中使用不同的格式來表示媒體資訊。
(3)顯示媒體(Presentation Media)
顯示媒體是指呈現感覺媒體的設備,也是指進行資訊輸入和輸出的設備。顯示媒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輸入顯示媒體,如話筒、攝影機、光筆以及鍵盤等;另一類為輸出顯示媒體,如揚聲器、顯示器以及印表機等,可以使電訊號和感覺媒體之間產生轉換。
(4)儲存媒體(Storage Media)
儲存媒體是指用於儲存表示媒體的載體,即存放感覺媒體數位化後的代碼的媒體。簡而言之,是指用於存放某種媒體的載體,如磁片、光碟、磁帶等。
(5)傳輸媒體(Transmission Media)
傳輸媒體是指傳輸訊號的物理載體,傳輸媒體的物理介質,有同軸電纜、光纖、雙絞線以及電磁波等。
3. 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是指以數位化的形式紀錄、處理、傳播、獲取資訊的載體。這些媒體包括數位化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像、動畫以及表示這些感覺媒體的編碼等,統稱為 「邏輯媒體」,以及儲存、傳輸、顯示邏輯媒體的實物媒體。數位媒體不僅包括純粹的數位化內容,還包括為數位化內容提供支援的各類理論、技術與硬體設備。數位媒體技術為數位媒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援,促進了數位媒體技術的應用、發展與創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廣義數位媒體的概念。廣義數位媒體,是指利用數位技術、網路技術,透過網路、寬頻區域網路、無線通訊、衛星等管道,以及電腦、手機、數位電視機等終端,向使用者提供資訊和服務的傳播形態。數位媒體是資訊科技與媒體產品的緊密結合,是媒體傳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數位媒體定義為:數位媒體是數位化的內容作品,以現代網路為主要傳播載體,透過完善的服務體系,分發到終端和使用者進行消費的重要橋梁。這一定義強調了網路化是數位媒體傳播過程中最顯著和最關鍵的特徵,也是媒體發展 的必然趨勢。
1.1.2 數位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係
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指電視、廣播、雜誌、報紙等,用某種形式完成資訊的傳播。而數位媒體是在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位媒體技術,完成資訊的加工與傳播的一種方式。數位媒體技術的運用讓人們對平面媒體資訊獲取的枯燥性、延遲性、非互動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改善,運用數位技術、無線技術和網路技術改善資訊冗雜以及資訊品質殘損的缺點,使在保證資訊量的基礎上讓多個受眾族群得到及時的交流溝通與回饋,形成了市場──閱聽人──市場回饋的良好循環模式,更大程度地清除了資訊的冗餘,增加了資訊的有效性。
與傳統媒體相比,數位媒體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內容方面,數位媒體比傳統媒體提供的內容豐富,很多內容可以由使用者自己提供;其次,數位媒體更為精準、個人化,有更多互動空間;再次,數位媒體與傳統媒體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其包含了技術成分,技術人員可以透過一種表現方法、表現形式等進行配合。
隨著數位技術、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廣播正向數位廣播、網路廣播、多媒體廣播方向發展;傳統電視正向數位電視、高畫質電視、超高畫質電視、網路電視、行動電視、次世代電視方向發展;電影正向數位電影、立體電影、互動電影方向發展;廣播電視網也正向著數位、雙向、智慧、多功能、全業務方向發展,網路技術為數位媒體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平臺。
1. 傳統媒體與數位媒體對比 : 自身的不足
傳統的三大媒體中,報紙以文字傳播為主,比如記者在報導複雜的新聞事件時只能採取單一的、線性的報導方式,對客觀的新聞事件需要做抽象的概括,難免與客觀真實有所差別;受版面限制,新聞資訊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聞價值的資訊,編輯主觀篩選適合大多數人閱讀的資訊,因而缺乏個性化,不能全面滿足各種閱聽人的閱讀需要;受出版時間的限制,報紙新聞的更新速度只能以「天」為單位,雖然可以以號外(報社在遇有重大突發事件所臨時印發的新聞報紙)的方式補充重要的新聞資訊,但在資訊時代,報紙的時效性和新聞含量遠落後於網路;發行量受閱聽人數量和地域的限制,導致新聞源和傳播涵蓋面有限;印刷報紙的程序繁瑣,檢索查詢更是勞心費力。以上種種弊端導致傳統媒體已經呈逐漸退化的趨勢。
廣播主要以聲音傳播為主,聲音稍縱即逝,不易記錄和保存;在視覺上缺乏直觀、生動的形象;廣播是線性的傳播方式,聽眾只能按照電臺的播出順序收聽,而且不能重複;電臺發射的電波訊號受天氣、接收方位和其他電臺相近頻率的電波等條件的干擾,可影響聽眾的收聽效果。
電視雖具備了聲畫結合的特點,但其表現形式仍較為單一,電視新聞受節目時間的嚴格限制,只能在規定的節目時間內傳播相應的資訊,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是30分鐘,那就只有30分鐘的時間來傳播新聞資訊,在播出其他形式的電視節目時,即時的新聞資訊只能以字幕的方式出現在螢幕上,此種形式可影響傳播效果,而且以這種方式出現的新聞資訊往往無法滿足閱聽人對該條新聞的更具體、更全面的需求;電視受制於地域和電視臺的新聞觸角,觀眾並不能自主地選擇接收的新聞內容;而且,電視和廣播一樣,是線性的傳播方式,不能反覆收看。
另外,這三大媒體的資訊傳播方式都是單向傳播,觀眾不能隨意地切換自己想看的時段,沒有互動的娛樂方式,只能被動地接受節目資訊,而且缺少自主選擇的權利與資訊回饋的途徑。
2. 數位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
數位媒體以其自身的傳播優勢不可避免地對傳統媒體造成巨大的衝擊。網路將世界連成一體,使其真正成為一個「地球村」。面對螢幕,整個世界如同搬進了家中,沒有距離感, 突破了時空限制,數位媒體透過網路可以使使用者隨時隨地從網路獲取全球的資訊。
數位媒體突破了時空限制,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隨時可獲取資訊,關注重大事件的發展過程,數位媒體的強時效性使資訊的傳遞不受任何時空限制,一件事情發生不到兩分鐘即可透過網路媒介傳遞給閱聽人,數位媒體可以做到即時傳播、同步傳播、連續傳播。傳統媒體在如今的環境下已滿足不了閱聽人的求知欲。對於新聞的製作和發布,傳統媒體在經過寫稿、排版、校樣、印刷等組織處理過程之後,還要借助媒介傳播,這讓新聞時 效性遠遠滯後於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的互動功能突破了媒體的限制,使網友既是新聞資訊的接收者,又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和發佈者。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向任何一個擁有網路傳輸設備的人提供資訊,網友按動滑鼠,就可以與其他使用者進行交流。可見數位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交流更方便、更及時、更接近,在傾聽讀者呼聲、接收回饋等方面都比傳統媒體要更勝一籌,這為人們互相交流,製造、利用各種資訊資源,開闢新的事業提供了極大方便。
1.1.1 媒體與數位媒體
1. 媒體
媒體是指傳播資訊的載體,即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人類用來傳遞資訊與獲取資訊的工具、管道、載體、媒介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是將資訊傳遞到整個過程中的載體和工具。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具備承載並傳遞資訊功能的物體,二是指儲存、呈現、處理、傳遞資訊的實體。
2. 媒體的劃分
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國際電信聯盟ITU的一個分會)從技術層面上把媒體分成五類:感覺媒體、表示媒體、顯示媒體、儲存媒體、傳輸媒體。
...
推薦序
前言
近20年來,隨著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數位化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數位媒體領域不斷繁榮。數位媒體互動設計在以電腦與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推動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內涵廣闊的新興產業。在當代的社會背景下,各種類型的公司對實用型數位媒體互動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教學機構也越來越關注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人才培養與理論研究。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人才培養已經進入發展最迅速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將大力推進數位媒體行業的發展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市場,此行業的蓬勃發展必將使市場對人才的渴望日趨緊迫。
現如今,隨著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以及各國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關注,數位媒體產業將得到大力支持,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將日趨緊迫。
反觀目前數位媒體互動設計領域格局,數位媒體互動設計作為一個跨學科的交叉研究領域,學科綜合性較強。在互動設計的大概念下每個學校以及團體對互動設計都有自己的理解,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研究在人機互動方面的技術相對成熟,但數位媒體互動的教學方式較為薄弱。再加上畢業生知識結構與實踐經驗的缺陷,使其一時不能迅速轉變思維模式,融入職場中。這個現象不僅對數位媒體互動設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挑戰,也為互動設計教育工作者和從業人員提供了機遇。巨大的行業需求等待著更多的具備設計專業素養的人才去研究與探索。
本書作為高等教育藝術類專業教材,課程的知識點緊密圍繞數位媒體互動設計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這兩個重點進行設計。編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數位媒體互動設計創作和教學經驗,從實用型人才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自身學習的特點進行編纂。在理論上深入淺出,將複雜的原理簡單化,枯燥的理論生動化,相關設計案例具體化。
本書將精心挑選的符合行業標準的經典案例巧妙地融入教學內容中,盡可能地結合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專業特點,採用合理的圖文混排形式將教學內容生動有效地展示給學生,也使學生在得到一本教材的同時擁有了一套具有較強專業性和收藏性的資料集。
本書為滿足不同條件的專業學生與數位媒體互動設計愛好者的需求,在每個章節後面都安排了具體的作業練習,幫助學生對所學章節知識及時進行自學與鞏固,使學生在具備充分理論知識素養的基礎上,注重鍛鍊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他們成為企業需要的實用型、複合型專業人才。
希望本教材能夠更進一步地豐富數位媒體互動設計教學領域的理論成果,為有志於學習數位媒體互動設計並立志於投身設計行業的學員的職業生涯鋪設前景光明的道路。
前言
近20年來,隨著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數位化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數位媒體領域不斷繁榮。數位媒體互動設計在以電腦與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推動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內涵廣闊的新興產業。在當代的社會背景下,各種類型的公司對實用型數位媒體互動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教學機構也越來越關注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人才培養與理論研究。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人才培養已經進入發展最迅速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將大力推進數位媒體行業的發展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市場,此行業的蓬勃發展必將使市場對人...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數位媒體概述
1.1 數位媒體的概念
1.2 數位媒體的技術分類
第二章 互動設計概述
2.1 互動設計的內涵
2.2 互動設計的相關技術
2.3 互動設計的範疇
2.4 互動設計的理論探索者
第三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概述
3.1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內涵
3.2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主要特徵
3.3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傳播模式
第四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應用領域
4.1 數位網路
4.2 虛擬實境
4.3 數位遊戲
4.4 數位電視
4.5 數位電影
4.6 數位出版
第五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方法和流程
5.1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方法
5.2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流程
5.3 介面式數位媒體互動設計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學
6.1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6.2 格式塔心理學在視覺流程中的作用
第七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作品賞析
7.1 網站介面圖形使用者設計賞析
7.2 軟體產品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設計賞析
7.3 手持行動設備使用者介面設計賞析
7.4 遊戲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設計賞析
7.5 行動通訊軟體介面設計賞析
7.6 智慧家電產品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設計賞析
7.7 多媒體影音產品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設計賞析
7.8 車載設備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設計賞析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數位媒體概述
1.1 數位媒體的概念
1.2 數位媒體的技術分類
第二章 互動設計概述
2.1 互動設計的內涵
2.2 互動設計的相關技術
2.3 互動設計的範疇
2.4 互動設計的理論探索者
第三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概述
3.1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內涵
3.2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主要特徵
3.3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傳播模式
第四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應用領域
4.1 數位網路
4.2 虛擬實境
4.3 數位遊戲
4.4 數位電視
4.5 數位電影
4.6 數位出版
第五章 數位媒體互動設計的方法和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