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六○年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New Music Composition after 60's in the 20th Century 本書雖然重點在於對一九六O年代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風格的探究,在出版資料與文獻均十分匱乏的情況下,作者以珍貴的第一手田野採訪材料為主,對九位重要作曲家和二十五部代表作品做了全面介紹與較為深入的分析,進而對六0年代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的風格特徵概括出一條清晰的發展線索,尤其可貴的是在這個部分做了具藝術特質的分類,例如: (1)六0年代是現代音樂的萌芽時期 (2)七0年代是「傳統」與「創新」的省思時期 (3)八0年代是前衛多元時期 (4)九0年代是「創新」與「回歸」傾向共存的時期。 該書並分別從西方傳統作曲觀念和結構、中國傳統音樂和文化思維、西方近代作曲技法對台灣新音樂創作的影響,以及作曲家個別風格等不同的側面進行專題梳理與研究。這是一個較全面的思維模式與探討角度,同時也具一定難度,作者卻概括的簡鍊而準確,思路清晰而有說服力。其中諸多提法頗有新意,例如"中國詩學之聲音意象"、"諸宮調的內涵"、"借用曲牌連綴之思維"等。有關台灣作曲家的評述,作者將音樂風格區分為國民樂派--晚期浪漫--傳統技法的有限突破--無調性、音色音樂、數理邏輯等不同類型,亦有充分的論據與觀點。 二十世紀六○年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研究-目錄導覽說明 給台灣音樂學家更多的掌聲 I 音樂研究作為現代音樂發展的後盾 III 自序 VI 再版說明 XI 前 言 17 (一)新音樂 17 (二)現代音樂 18 (三)研究現況 20 (四)本書研究範圍與結構概述 23 第一章 台灣新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及其發展軌跡 25 第一節 新音樂在台灣之沿革 26 壹、新音樂首度傳入(1624-1662) 26 貳、新音樂流傳之中斷(1662-1858) 29 參、新音樂二度傳入(1858-1895) 30 第二節 日據時代興起之新音樂(1895-1945) 33 壹、日據時期新音樂的教育概況 34 貳、台灣第一代新音樂作曲家 37 第三節 台灣光復以後新音樂的發展(1945-) 45 壹、專業音樂人才的培育 45 貳、新音樂創作的背景與風格 48 第四節 台灣「現代音樂」運動發展的前期 (1960-1973) 54 壹、台灣現代音樂的肇始 54 貳、現代音樂之推展 57 參、民歌採集活動 60 肆、「中國現代樂府」與「省交研究部」 63
作者簡介:
簡巧珍,出生於台灣南投縣,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中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等。求學期間深受指導教授許常惠先生之影響,研究方向以民族音樂為主,近年重心放在新音樂發展以及台灣作曲家之研究。曾主持與參與之研究項目包括「西洋音樂之國內樂人、樂團、書、譜、影音出版品資料蒐集暨數位化計畫」(文建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影音資料詮釋與數位化」(文建會),「客籍作曲家之作品資料考察與現況調查」(客委會)、「國家音樂廳作曲家手稿展」(兩廳院)---等。除教學及研究工作外,多次參與兩岸音樂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並為國內音樂雜誌、報刊撰寫短文、樂評及系列性文章。專書包括《南管戲陳三五娘「益春留傘」之音樂研究》、《台灣客籍作曲家》、《王沛綸--音樂辭書的先行者》、《蕭而化--孤芳眾賞一樂人》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簡巧珍
優惠價: 88 折, NT$ 352 NT$ 400
限量商品已售完
《二十世紀六○年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New Music Composition after 60's in the 20th Century 本書雖然重點在於對一九六O年代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風格的探究,在出版資料與文獻均十分匱乏的情況下,作者以珍貴的第一手田野採訪材料為主,對九位重要作曲家和二十五部代表作品做了全面介紹與較為深入的分析,進而對六0年代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的風格特徵概括出一條清晰的發展線索,尤其可貴的是在這個部分做了具藝術特質的分類,例如: (1)六0年代是現代音樂的萌芽時期 (2)七0年代是「傳統」與「創新」的省思時期 (3)八0年代是前衛多元時期 (4)九0年代是「創新」與「回歸」傾向共存的時期。 該書並分別從西方傳統作曲觀念和結構、中國傳統音樂和文化思維、西方近代作曲技法對台灣新音樂創作的影響,以及作曲家個別風格等不同的側面進行專題梳理與研究。這是一個較全面的思維模式與探討角度,同時也具一定難度,作者卻概括的簡鍊而準確,思路清晰而有說服力。其中諸多提法頗有新意,例如"中國詩學之聲音意象"、"諸宮調的內涵"、"借用曲牌連綴之思維"等。有關台灣作曲家的評述,作者將音樂風格區分為國民樂派--晚期浪漫--傳統技法的有限突破--無調性、音色音樂、數理邏輯等不同類型,亦有充分的論據與觀點。 二十世紀六○年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研究-目錄導覽說明 給台灣音樂學家更多的掌聲 I 音樂研究作為現代音樂發展的後盾 III 自序 VI 再版說明 XI 前 言 17 (一)新音樂 17 (二)現代音樂 18 (三)研究現況 20 (四)本書研究範圍與結構概述 23 第一章 台灣新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及其發展軌跡 25 第一節 新音樂在台灣之沿革 26 壹、新音樂首度傳入(1624-1662) 26 貳、新音樂流傳之中斷(1662-1858) 29 參、新音樂二度傳入(1858-1895) 30 第二節 日據時代興起之新音樂(1895-1945) 33 壹、日據時期新音樂的教育概況 34 貳、台灣第一代新音樂作曲家 37 第三節 台灣光復以後新音樂的發展(1945-) 45 壹、專業音樂人才的培育 45 貳、新音樂創作的背景與風格 48 第四節 台灣「現代音樂」運動發展的前期 (1960-1973) 54 壹、台灣現代音樂的肇始 54 貳、現代音樂之推展 57 參、民歌採集活動 60 肆、「中國現代樂府」與「省交研究部」 63
作者簡介:
簡巧珍,出生於台灣南投縣,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中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等。求學期間深受指導教授許常惠先生之影響,研究方向以民族音樂為主,近年重心放在新音樂發展以及台灣作曲家之研究。曾主持與參與之研究項目包括「西洋音樂之國內樂人、樂團、書、譜、影音出版品資料蒐集暨數位化計畫」(文建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影音資料詮釋與數位化」(文建會),「客籍作曲家之作品資料考察與現況調查」(客委會)、「國家音樂廳作曲家手稿展」(兩廳院)---等。除教學及研究工作外,多次參與兩岸音樂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並為國內音樂雜誌、報刊撰寫短文、樂評及系列性文章。專書包括《南管戲陳三五娘「益春留傘」之音樂研究》、《台灣客籍作曲家》、《王沛綸--音樂辭書的先行者》、《蕭而化--孤芳眾賞一樂人》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