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我們憶及此案是因為記取了教訓,而不是記得彼時眾人的沉默【二○二二年新版】
特別收錄幸佳慧推薦文
曾經浮上檯面的校園性平案件中,二○一一年爆發的特教學校集體性侵案令人感到尤其驚愕。這所學校在兩年之內發生上百起案件,涉案學生高達七十多人,出事地點包括教室、廁所、浴室、宿舍、圖書館、老師家、火車及校車。這些案件多半是學生對學生的性騷擾或性侵害,而非教師對學生,許多孩子曾是受害人,後來又成為加害人,其間的關係纏繞糾結,極為複雜。
究竟是哪些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這樣普遍的受害狀況?作者陳昭如寫作《沉默》一書,就是為了在媒體熱度消退之後,能夠進一步理解真相、完整記錄事實,而對這一連串案件進行深入調查報導。
本書於二○一四年初次出版,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對這些事件背後原因的討論,以及後續相關的改進。《沉默》是臺灣調查報導的指標性作品,是人性與體制思辨的困難之作,也開啟了作者隨後數本從不同角度探討性、障礙與性侵相關議題的寫作。新版除了收錄幸佳慧女士的推薦文字,也增加一篇新的後記,以及作者與處理本案的關鍵人物張萍的對談,讀者可從中更為完整瞭解事件全貌。
作者簡介:
陳昭如
臺大人類學系畢業,曾任職首都報社、自立早報、超級電視臺等媒體,現為自由撰稿人。
著有《CALL IN!地下電臺》《歷史迷霧中的族群》《活在拜物星球》《福爾摩沙愛情書》《被遺忘的一九七九:臺灣油症事件三十年》《沉默:臺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無罪的罪人:迷霧中的校園女童性侵案》《被搶劫的人生:蘇炳坤從冤枉到無罪的三十年長路》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委)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吳念真(導演)
林志潔(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番紅花(作家)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推薦語
《沉默》初版至今已過了整整八年,書中希望直球對決的結構性問題,在現實中卻因為僵化體制的避重就輕、實問虛答而持續揮棒落空。對於如何凝視他人之痛苦,臺灣社會也似乎依然缺乏傾聽與理解的能力。
期待《沉默》的重新出版能夠再度提問:請問這個社會何時才能走出刻板偏見、學會傾聽理解?請問僵化體制何時才肯面對事實真相、踏出改革步伐?請問還要再過多久,我們才會真正瞭解,保持沉默已是對於受害孩子的最大傷害。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傷害為何經年累積?受暴者何以成了施暴者?陳昭如犀利與溫柔兼具的調查寫作,讓我們看見受損的人,軟弱的人,掩耳避開的人,睜眼無視的人,和教育機構的背叛與失能。此事揭露、此書面世之後,至今仍未得到教育部的真誠回覆,卻湧來了許多臆測和惡意。寧可相信陰謀論,也不願直面一樁長遠而大規模的侵害?《沉默》十年新版,再次提醒我們:無人性往往是因為太人性了,竟因此掩蓋了發自血肉的呼聲。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委)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吳念真(導演)
林志潔(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番紅花(作家)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推薦語
《沉默》初版至今已過了整整八年,書中希望直球對決的結構性問題,在現實中卻因為僵化體制的避重就輕、實問虛答而持續揮棒落空。對於如何凝視他人之痛苦,臺灣社會也似乎依然缺乏傾聽與理解的能力。
期待《沉默》的重新出版能夠再度提問:請問這個社會何時才能走出刻板偏見、學會傾聽理解?請問僵化體制何時才肯...
章節試閱
夢魘的開始
1.
事情發生的時候,沒有徵兆,沒有預告,一切像在一瞬之間就發生了。
她的世界在一瞬之間就此瓦解。
二○○五年秋天,南臺灣小鎮充斥著逼人的暑氣,將近三十度的高溫,熱得人直冒汗。
早上七點鐘不到,婉柔(化名)獨自坐在教室裡,因早起的疲倦而感到些許睡意。她趴在桌上,看著窗外尤加利樹枝頭上的葉子隨風搖晃,靜靜感受著悶熱微風帶來的溫度,不知不覺便睡著了。
半夢半醒之間,窗外的風似乎變大了。她模模糊糊睜開雙眼,站起來想把窗子關上,突然被人蒙住面孔與嘴巴,一路跌跌撞撞被拖進教室外的男廁。
空蕩蕩的走廊上沒有半個人。
她嚇得渾身發抖,不敢直視對方眼睛。對方將廁所的門反鎖,捉住她的肩膀,將她拉近自己。她害怕得想大聲尖叫,不知自己是否叫出聲。對方摀住她的嘴,連打她幾個耳光,用腳踢她肚子,使勁把她的褲子往下扯……
她身後鎖著的門外,宛如另外一個世界。
事後,她呆坐在廁所地上,像個被撕爛的破布娃娃,腦子裡一片空白,什麼也記不起來。唯一記得的,只有壯碩的男同學臨去前惡狠狠的眼光,以及手語比出的威脅:如果你敢告訴別人,我就找黑道把你全家殺光光!
被強暴的驚嚇,被毆打的痛楚,被威脅的恐懼,不知所措地在心裡亂竄,找不到出口。她好想鑽到媽媽懷裡大哭一場,訴說自己受到的屈辱,可是卻也不免擔心,萬一對方真的叫黑道把爸媽殺掉,怎麼辦?
她默默整理好衣服,雙眼浮腫地爬起來走回教室。她沒有對任何人提起,覺得自己永遠都不會說出來。那些細節實在是太不堪了,她連回憶都不敢。
白天上課時,她硬打起精神,裝作若無其事。到了晚上,不安和恐懼卻一次次席捲而來:對方掐她的脖子,反綁她的雙手,臨走前威脅的眼神,像是無聲影片在腦海不斷倒帶重放,倒帶重放。隔天早晨,她帶著熟悉的恐懼醒來,模糊記起那惡夢一般的場景,感到羞恥驚慌。
十六歲,正是青春歡快的歲月,她應該快樂的,然而她的感覺卻背叛了她,不聽自己使喚。她變得病懨懨的,虛弱乏力,像是放棄抗拒意志的小動物。媽媽幾次探問是不是學校發生什麼事,她總是頑強地否認說沒有,一溜煙跑開了。她是真怕媽媽會被黑道給殺掉。
那日班導A老師不知何故,在批改日記時特地寫下:「有事一定要跟老師講,我會幫你處理!」
A老師在特教系求學時期主修智障,對手語懂得不多,只會簡單的問好及打招呼。婉柔很喜歡她,總是自告奮勇權充手語翻譯,協助老師與其他同學溝通。看到這段突如其來的留言,婉柔興奮告訴自己,老師要來救我了!當天夜裡,她立刻在日記上寫道:
他來說,要不要上床,跟我做愛,我說不好!……我說:不要帶我去上床。別煩我,頭痛,疼。
第二天,日記交出去了,可是發還時並沒有批改的字樣。婉柔有些困惑,但她告訴自己,老師一定是太忙了,沒時間改日記。
從此,那位叫大文(化名)的學弟不時纏著她,騷擾她,強迫她與他發生關係。每一次,她都害怕得叫不出來,因驚懼而動彈不得,只得咬緊牙關,試著什麼也不想。每一次,她都覺得好無助,因為她知道,就算使出全身力氣嘶叫,也沒有人會來救她,因為同學跟她一樣,什麼也聽不到。
原來,她是相信有神仙或菩薩的,現在她覺得,除了惡魔以外,沒有人在身邊。
她變得沉默,愈來愈沉默。
夢魘的開始
1.
事情發生的時候,沒有徵兆,沒有預告,一切像在一瞬之間就發生了。
她的世界在一瞬之間就此瓦解。
二○○五年秋天,南臺灣小鎮充斥著逼人的暑氣,將近三十度的高溫,熱得人直冒汗。
早上七點鐘不到,婉柔(化名)獨自坐在教室裡,因早起的疲倦而感到些許睡意。她趴在桌上,看著窗外尤加利樹枝頭上的葉子隨風搖晃,靜靜感受著悶熱微風帶來的溫度,不知不覺便睡著了。
半夢半醒之間,窗外的風似乎變大了。她模模糊糊睜開雙眼,站起來想把窗子關上,突然被人蒙住面孔與嘴巴,一路跌跌撞撞被拖進教室外的男廁。
空蕩...
推薦序
憐憫,值錢嗎?讀《沉默》
文/幸佳慧
某天,先生下班帶著一個包裹進門,一開口就笑說我有小禮物,是臺北敦化路寄來的。我頭沒回,只低沉應:「喔,我正在想這包裹。它應該是……」聽完,他只「喔」的一聲便不再回話。爾後連續兩天,我除了幾度因「太重了」、「太冷了」、「太可惡」各種心理因素而中斷了密集閱讀,得去一旁穿衣、擦淚、深呼吸外,我試著保持些冷靜,在書上做了不少記號跟筆記。那幾天,我異常寡言,用餐時只對他的工作進度打發幾句,便無心應對;他問我書讀得如何,我只切齒一句:「我確定我更痛恨大人了。」他看著我臉上的猙獰,知道我被「性侵事件」吞噬著,也不語了。
直視傷口,是為了找到理性探討的基石
所謂的標記跟筆記,除了標出情緒上,對涉及事件的一些公務員、教師的說法感到震驚髮指,或對兒童受害的行為與自述感到不捨的難以吞忍外,也在作者陳昭如的敘述間,圈記能拼出事件大貌的相關證據、證詞等因果關聯,試著兜出一個能讓自己感性、理性都有所落腳的觀照圖。
換個位子說,面對這麼錯綜的社會醜聞,任何人在決心涉入此事,為之報導寫書時,就必須扛起這趟旅程裡情感與理智的極致挑戰。我不知道作者怎麼辦到的?我不認為目前的我有這種能力做到,但就我讀來,她很理解這些不同角色與情境的需求,幾乎顧全了。這讓我很佩服。
作者以這次處理案子的人本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作為引線,在蛛絲馬跡中帶我們層層進入黑洞的底層。
這事,當初我光是讀新聞剪輯的字句就夠不堪了,要進到腐爛傷口裡直視附骨的蛆蟲,並與之對抗,得有份超乎常人的正義勇氣。最勇猛的當屬張萍,數年前她衝在前面開山闢路,才有今天這本書(張萍披荊斬棘的心路歷程又是另一章話了)。但陳昭如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書的流轉與長存,讓更多人知道,要本段歷史不被健忘的社會輕易抹去,況且,這事恐怕都還在暗處發生著。
雖然張萍跟陳昭如都秉著那份正義之勇在揭發天地不容的事,但作者得扮演另一個角色,她不像張萍知道要救的、要攻的分別是誰,她只能假想一群模糊的大眾,而且是一群無知、無感或無力的大眾。所以,她比較像是登山嚮導,帶著我們這群老弱婦孺登山。
大多時候,她對路上景物與生物的判讀解說,有其專業信心︱這是來自她資深記者的專業。而有時,在她咬牙登完一座險山,交代完一個事件的環節後,一句極為節制而簡潔的提問,也讓我意會到她並沒有臨高冷望,她跟著我們一起踉蹌跌進河裡猛吃水,為一口氣掙扎翻攪著。
因為,面對這黑暗,任何有良心的人都要跌跤的。但我認為,她讓讀者直視見血也不掉淚的橫肉與血淋不止的傷口,是為了喚出讀者的情感強度,是為了要確定同感同悲的人性存在,好讓「事情不該這樣」的氣憤,找到理性探討的基石。
於是等她轉入另一個曲折洞口,要找出教育體制下如此扭曲變態的始因時,她又小心假設應對,找當事人訪問、記者會紀錄、監察院報告、協調小組協調報告等文件紀錄交叉分析,讓讀者看清該追究的肇事源頭,究竟是出在不健全的制度,還是不健全的人心?
比起在黑暗裡因恐懼而哭泣,我覺得要在黑暗裡找到光源,更是艱難。但作者做了很多功課,提供不少中外相關案例論述,一路對情感已被蹂躪的我們吶喊,撐著我們走完這一程。
覺知廉價的憐憫,才能長出監督事情的心
老實說,閱讀過程有幾度我竟恍惚以為手上拿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者寫的、企圖要拿下布克獎的小說,實在是因為惡勢一方的手法太細膩、戲劇性,而受害一方的情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願,這真的只是一本等著要拿獎、警醒世人的虛構小說而已。
而讀到最後,我已不知道怎麼分類自己在事件裡與報導外的心情了,因為我覺得作者彷彿心疼讀者,還是在結尾處丟了個出口讓我們爬出來,只是那希望之口,是來自一個受害小女孩珊珊(書中化名)的簡訊。那時,我感覺作者、讀者、受害者彷彿融為一體,感受難以分別你我了。
但回到讀者身分後,再次被震驚的是,我們想要自救,還得順著小女孩受傷而模糊的血肉爬出來。頓時,兩行淚又落下,不知該為她喜?還是為己悲?
何榮幸以一名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身分,以〈凝視他人之痛苦〉為題為之作序(編按:見二○一四年舊版),談他閱讀這本報導文學的心情。這標題,當是呼應十年前影響我甚大的一本書:蘇珊.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何榮幸的意思是,這書給我們的機會,不只旁觀這事件,更是「凝視」他人苦痛。
十年前,蘇珊.桑塔格寫那本書,揭發了我二、三十年來如何使用「憐憫」的真面貌。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只教會我們將憐憫視為美德,並沒有教我們怎麼審視與面對「憐憫之心」生成與演化的心理機制。於是,它漸漸膚淺,在社會文化裡退化成一片薄薄的「遮羞布」,當醜陋的面貌攤在我們眼前時,我們若非別過頭去,也是迅速拿這塊潔白的憐憫布幕蓋上難堪,頂多再灑上幾朵帶血色的香檳玫瑰,掩飾我們的慘白,然後便抬頭轉身說笑去了。
這樣的憐憫,於是,成為一種自我遮羞的安慰與欺騙眾人的儀式。
閱讀《沉默》這本書,再次的,我先被事件發生的細節脈絡震撼,然後感受到那些受害者,也就是「他人」的痛苦,而產生了此種同情憐憫。但十年前桑塔格教會我知覺這種廉價的憐憫,伴隨憐憫而生的是監督它的羞恥心,於是我拒絕心裡有任何類似「我們無法做什麼」這種聲音浮現,因為那只會陷入旁觀者與憐憫者的內在矛盾,直趨人格分裂的終點,猶如這場性侵悲劇裡的劊子手,那些見死不救、掩蓋事實、為自己利益說謊的公教人員,他們說:
「他們的認知系統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本來就有病,為何要大驚小怪?」(意思是聽障生有缺陷,才會被性侵或性侵別人)
「沒有人告訴我們要通報,現在為何要怪我們?」
「我只負責教書,不懂法律,也不會調查,而且通報的話我壓力會很大,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不關我的事。」
「你不知道這種事很常見嗎?有女學生在入學前,家長就先帶她去把子宮拿掉了!」
「你們這樣追究校方,是嚴重打擊教師士氣,抹煞教師心血。」
「我們也要賺錢養家,沒有太多選擇……大家為何要苛責老師?」
「我顧慮的跟人本不一樣,你們想的是學生,我顧慮的是公務員……」
「你們人本拚命幫小孩打官司,小孩以為被性侵還有錢可以拿耶!」
這些說話者包括特教老師、校長、教育部主任、大學教授、專家、律師等。很難想像,他們吼著我以為是惡獸發出的恐嚇,讓人既難懂也不敢置信。因為這惡,讓人對夾在掠奪者利齒縫裡的碎肉,更加憐憫了。
讓憐憫化作對抗的力量,打破沉默
但這憐憫,值錢嗎?
蘇珊.桑塔格說:「憐憫只是不穩定、不可靠的情緒,它必須轉譯成行為,要不然它只是凋萎……漸漸的,那個人逐漸感到麻木、犬儒、無感。」
我想說的是,不是醜惡的社會事件數量變多,導致我們無能為力;是我們無動於衷的被動,讓我們的憐憫之情病態,而終於廉價,甚至一文不值。而我能做的,是猶如張萍與昭如對醜陋的揭發、對責任的追究。亦即,繼續讓這股憐憫加強自己反抗眼前臺灣系統性問題體制的力度,不能沉默。
我很希望我的分享能推薦成功,讓人願意找這書來讀,因為我們的社會,真的很需要將這種廉價憐憫,轉譯為聲音與行動。臺灣當下有許多困境亦不如此?能沉默嗎?
寫於美國波士頓
編按:本文原發表於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幸佳慧個人臉書。二○一九年幸佳慧不幸病逝,本文由家屬授權予以轉載。
憐憫,值錢嗎?讀《沉默》
文/幸佳慧
某天,先生下班帶著一個包裹進門,一開口就笑說我有小禮物,是臺北敦化路寄來的。我頭沒回,只低沉應:「喔,我正在想這包裹。它應該是……」聽完,他只「喔」的一聲便不再回話。爾後連續兩天,我除了幾度因「太重了」、「太冷了」、「太可惡」各種心理因素而中斷了密集閱讀,得去一旁穿衣、擦淚、深呼吸外,我試著保持些冷靜,在書上做了不少記號跟筆記。那幾天,我異常寡言,用餐時只對他的工作進度打發幾句,便無心應對;他問我書讀得如何,我只切齒一句:「我確定我更痛恨大人了。」他看著我臉...
目錄
憐憫,值錢嗎?讀《沉默》/幸佳慧
Ⅰ序幕
夢魘的開始
Ⅱ震耳欲聾的沉靜
一、航行於冰山之間
二、遮蔽的天空
三、國王的新衣
四、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
Ⅲ人性的試煉
一、潘朵拉的盒子
二、旁觀者的痛苦
三、沉默之罪
四、邪惡的庸常性
Ⅳ受傷的蘆葦
一、在微光之中
二、丈量良心的尺度
Ⅴ一座孤獨的島嶼
一、咫尺天涯
二、大衛與歌利亞
尾聲
我心有所愛,不忍讓世界頹敗:二○二二新版後記
《沉默》之外:張萍與陳昭如對談特教學校性平事件大事記
特教學校性平事件發生場域統計
憐憫,值錢嗎?讀《沉默》/幸佳慧
Ⅰ序幕
夢魘的開始
Ⅱ震耳欲聾的沉靜
一、航行於冰山之間
二、遮蔽的天空
三、國王的新衣
四、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
Ⅲ人性的試煉
一、潘朵拉的盒子
二、旁觀者的痛苦
三、沉默之罪
四、邪惡的庸常性
Ⅳ受傷的蘆葦
一、在微光之中
二、丈量良心的尺度
Ⅴ一座孤獨的島嶼
一、咫尺天涯
二、大衛與歌利亞
尾聲
我心有所愛,不忍讓世界頹敗:二○二二新版後記
《沉默》之外:張萍與陳昭如對談特教學校性平事件大事記
特教學校性平事件發生場域統計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