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在於定義的困難,也不在於內容的複雜,更多是在於其範圍的廣泛,信仰群體成長的過程漫長,以及每個時代學習模式不斷的演變,基督教教育的方式和管道需要適時的更新調整,保持靈活度的主要祕訣在於熟悉基督教教育本身的基礎,其最終的目的、過程、方法、管道、困難、對象、場景等等。
這本書的完成是盼望所有關心教會弟兄姐妹成長的人,能夠更多的發現教會裡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帶領這個成長的過程,藉著十個關鍵的理念,開闊並且深化過去對教會裡教育的刻板印象,可以更活潑和自由地塑造適合弟兄姐妹的教育模式。
作者簡介:
彭怡珍
彭怡珍博士,來自台灣台南,初中時和家人移民至美國南加州,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心理學學士、台灣正道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美國百歐拉大學塔伯爾神學院教育博士。曾參與宣教、教會牧養、福音機構的服事,現從事神學教育,任教於美國正道神學院,教授教育研究和靈修課程。喜歡在心理學、神學、教育、靈修學領域之間探索。著有《靈性操練入門:從心跟隨耶穌--馬可福音靈修信息》;Youtube頻道「華時珍的心靈咖啡館」。結婚十六年,兩個孩子,一個高中,一個初中。
章節試閱
當我們提到「基督教教育」,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基督教學校,那些私立的基督教大學、中學,或是幼兒園;當我們問到「教會裡的教育」,我們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主日學,有成人主日學,也有兒童主日學。這些肯定都是教育,並且是非常清楚和專注的教育管道,但若是以一個剛剛相信耶穌的人的學習角度來看,他獲得教育的管道就不只這些了,因為他的學習不一定是在教室裡,也不一定是靜態的,他對信仰內容的學習、對信仰生活的體驗,還有他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群體中觀察和互動中漸漸發現和領受的。一個基督徒的成長過程,是有好多環節裡人和聖靈的工作,絕對不是只有在主日學的教室裡,也絕對不是只有透過某一位牧者或教師。在這一章裡,我們將認識基督教教育的多元性,探討基督教教育的含意、管道,也認識基督教教育裡的兩大區塊:門徒訓練和靈命塑造。
一、基督教教育的多元性
或許我們也可以回想我們自己,我們是如何從不認識耶穌的一種狀態到成為一個跟隨耶穌、服事教會的人,在這當中是誰教導你的?是誰帶領你的?是誰幫助你的?你可能可以說出幾位比較關鍵、對你影響很大的屬靈前輩,但是你也可能會發現還有好多間接影響你的人和環境,包括教會的環境和教會以外的環境。當你更多的回想,你會看見有些時候正式的教導給你建立了不少信仰的基礎,而有些時候非正式的交流也開啟你很多信仰裡的生活困惑,還有些時候一些從來沒有太多往來的教會裡的屬靈前輩不知不覺地成為了你想要效法的榜樣。當我們這樣去思想的時候,會發現教育的範疇變得很複雜,或者說教育的管道很多元,更好的說法是教育的空間很廣泛、很靈活,它不需要是一個單一的模式,也不一定是某一種層面的學習而已。
耶穌在傳道的三年半裡很自然地進行了關於神國救贖的教育,祂教導群眾,祂也教訓法利賽人文士,更多的時間祂訓練十二個門徒,祂也期待祂的門徒去建立更多的門徒(太廿八19-20)。因此,我們領受大使命時,我們也領受了建立門徒的使命;門徒訓練,這是教育。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裡不斷地教導教會,教導他們正確的教義,勸勉他們合宜的生活態度,堅固教會的純正與合一,他對跟隨耶穌的人的期待是生命的更新與成熟,是滿有主耶穌的形像(林前十一1;弗四24;西三8-10);靈命的塑造,這是教育。在出埃及的歷史裡,神藉著神蹟奇事讓祂的百姓看見祂的偉大,立下西乃之約感受祂的慈愛和信實,透過律法誡命,學習敬畏和順服神,這是信仰指導,生活規範,這是教育。教育的模式與呈現多元,可透過下列幾個方面的探討來更寬廣的思考教育真正的意義為何?
二、基督教教育的含意
著名的美國教育學者巴默爾(Parker J. Palmer),在他的《未來在等待的教育:從創造生命的空間開始》一書中,為教育提出了一個整體的方向:「所謂教學,便是創造出一方空間,讓真理的群體在其內踐行。」1 這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論點,他挑戰了原來的教育模式對知識的定論,我們面對知識不應當只有求知,求知的目的也不應當只是為了某些附帶利益的動機,而是去愛這些知識,因為這些知識使我們可以與這個世界有更和諧的關係,也因此教育和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理性的層面而失去了情感,我們需要為教育的過程中打開更大的空間給予情感的發展,讓所學習的知識可以和我們的情感結合,可以產生和諧的關係。2 這個論點開闊了人的認知系統,進而在教育的應用上可以打開神原來創造人、賦予人的各樣特質,讓學習的過程更富有人性地讓人探索發展和想像。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思維,雖然沒有直接表明他的信仰,但是能夠感受到他所詮釋的教育本身是有靈性的,那個靈性是給創造主和被創造者空間,讓人去探索、去體會、去建立關係;與世界的關係、與人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還有與神的關係。這是值得所有參與基督教教育、參與教會教育裡的每一位所反思的,我們是否帶給人更大的成長空間去愛造物主和這個世界?去活出神所創造的樣式?還是期待他照單全收我們所傳遞的知識,活出和我們一樣的樣式?
當我們從這樣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教育,似乎也給我們一個比較大的空間來看待教會裡的教育,讓我們具體的來思考教會裡的教育的含意。基督教教育與其他教育的區分在於它是奠定在聖經神學的基礎上,它所致力的目標和內容是與聖經當中神在基督裡的救贖計畫是一致的,所以在我們思考基督教教育的時候必須思考基督的救贖在人身上的工作和目的,但是我們同時也必須對人的學習過程和內在心理以及社會層面有較深入的認識,因為教育是為了使人改變,不是一個系統,不是一個架構,也不是一套的教材,而是能夠幫助人學習的一個過程,是使人產生學習的一個過程,也因此基督教教育是建立在聖經神學的基礎上,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結合社會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科的概念。另一位美國著名的基督教教育學者邁可.安東尼(Michael J. Anthony),
為基督教教育訂下了一個定義:「Christian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those who have experienced a personal spiritual rebirth i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od partner with the indwelling Holy Spirit to grow in the image of Christ.」3這個定義是合宜的,基督教教育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有重生經驗的基督徒與聖靈同工的過程,是長成基督形像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有很多的環節,可以有各樣不同的活動,但是主軸的內涵和目標是固定的,我們必須掌握固定的內涵和目標,但是進行過程中的管道和活動則是可以靈活運用的。
三、基督教教育的管道
教育的管道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種類:正式的、半正式的、非正式的。正式的教育主要指的是有清楚的規畫、固定的形式、正式的制度的教育場景,參加的人是有清楚的目標以及會固定出席的,例如學校、學院、各樣的訓練班等等;半正式的教育指的是有簡單的規畫、短期的目標、不固定的制度的教育場景,參加的人是自願出席的,例如社區講座、網路上的教育影片、技能訓練營等等;非正式的教育指的是那些沒有刻意規劃的教育場景,包括傳遞教育的人和被教育的人都是在一些沒有刻意規劃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教育場景,例如人與人之間的言談、私人的聚會、旅遊的過程等等。這樣的分類,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教會裡的教育管道,讓我們發現其實每一個來到教會的人都經歷許多不同的教育場景。Mark Maddix和James Riley Estep Jr.建議可以將教會裡的教育活動分為下列三大類4:
以上的分類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教會裡所提供給弟兄姐妹的教育形式和過程,當我們只專注於某一兩樣教育管道的時候,可以整體去思考,或許弟兄姐妹也同時經歷透過其他的教育形式得到不同方面的造就和鼓勵。另外一個有幫助的地方,就是或許有一些教育的內容適合用非正式的教育來進行,而並非所有我們認為很好的信仰內容都要透過正式或是非正式的教育管道,因為當你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非正式的基督教教育其實是佔去最大部分基督徒的學習管道。而每一個教育的活動又可以按著個別進行的方式做簡單的分析,更好的去了解以及規劃我們的教育活動,不是讓某一種教育活動達到所有教育的目標;反之,可以綜合不同的教育管道,更好的去加強每一個教育活動的過程和目標。表1-2是三種性質的教育活動的分析,可以此類推將其他教會裡的教育活動也做相同的分析。
四、建立門徒的教育
教會裡的教育有一個重點是建立門徒。基督徒哲學家魏樂德(Dallas Willard)強調:作耶穌的門徒,就是熱切渴望透過聖靈得到內在的更新,被耶穌的人格和生命吸引,被聖靈的工作滲透,漸漸地看見屬靈成長的果子,這個過程不只是門徒訓練,更是靈命塑造5。研究門徒訓練的新約學者Michael Wilkins認為門徒訓練可視為廣義的基督徒成長經驗,越來越像耶穌基督的過程,在這個世界裡與耶穌基督聯合,活出一個圓滿的人生並且滿有基督的形像6。建立門徒的過程中,非常強調帶領者與被帶領者的關係,許多的門訓教材都強調門訓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合乎聖經的門訓,方法就是藉著一個能夠深入關係的環境。建立門徒可說是一種事工,也可以說是一種關係,更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就如同大使命是一個命令,也是一個責任,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建立門徒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有許多大使命的傳承和期待,包括傳福音的使命和繼續帶領門徒的使命,大部分關於建立門徒的書籍都會強調這方面的目標,這是執行大使命的過程中帶來的理想外在動力,也就是一代一代的門徒會繁衍傳承下去,讓傳福音和建立門徒的過程不斷的重複:有更多的人起來跟隨耶穌、更多的教會被建立、更多的人繼續教導更多的門徒。
門徒訓練比較會有時間性的目標,在某一個時段內完成,培養被帶領的門徒有系統性信仰的認知,跟隨耶穌的態度,付代價的委身,還有領受大使命的心志等等,過程結構性強,目標性也強。在門訓的關係裡,帶領者除了委身於教導門訓的教材、聖經的話語,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在事奉中給予鼓勵和引導,同時可以加強帶領門徒在個人與神親密的關係體驗,幫助門徒學習一些深入內心的屬靈操練,也在門訓的過程中幫助門徒能夠更深的自我認識,包括過去的經驗、性格裡的幽暗面、內心的渴望和恐懼等等,這或許會延長原來所設計的建立門徒的過程,但是對門徒生命的深度和穩固性會有長久的幫助。
五、靈命塑造的教育
所有教會裡的教育必須有靈命塑造的功能和目標,基督徒的靈命塑造是從關係裡建立的,是從三一神與被救贖的罪人的關係中建立的,靈命塑造的過程就體現在這個關係的更新。成聖的開始是與神恢復關係,這是救贖身分的確認也是迎向成聖的進程階段7。我認為,要注意的是這個關係是必須刻意培養的,如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4至5節裡,耶穌要門徒常在祂裡面:「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在基督、在聖靈裡與神和好的關係是一個新的關係,與其他的人還有與其他的被造物(約壹三2;弗二14、19、22),同時也代表了聖靈已經賜給我們,祂會恢復在我們裡面屬神的形像。在親密的屬靈關係裡,基督徒不斷的被聖靈更新和建造,表現有愛的能力還有離開罪的自由。
到底在靈命塑造的過程中,人的哪些方面被塑造了、被改變了?成聖,改變了一個人的全人,包括認知、情緒、意志、靈性,還有身體8。基督信仰裡所描述的人的本質與屬性,表示了人被造的時候本來是好的,但因著始祖的墮落被汙穢了,又在基督裡被救贖了。一個被救贖受造的人逐漸地在成聖的過程被更新,一直到最後榮耀的時候被恢復到原來的完全。所以,基督徒的成聖改變了一個人的全人,那是一種逐漸的改變,可以在人的靈性、情緒、關係、智力、工作、身體健康,還有管理上看得見的9。基督徒的靈性轉變是從心的改變開始,特別是最深層心裡的內容10。這個改變並非只是思想,而是全部,包括渴望、情感,還有熱情。靈命塑造的基督教教育是引導人在與神和好的關係中更深的進展,是全人被更新的一個過程,不只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不只是知識和行為的層面,更是情感和關係層面的成長。
結論
基督教教育是存在在教會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環節裡,參與牧養和教導的同工需要常常帶著教育的眼光來觀察教會生活裡的環節、弟兄姐妹的成長和需要,更好的平衡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的方式,引發弟兄姐妹內在的學習動力;不一定要把每一個教育活動設計的非常正式才算為教育,可以找到並創造出更適合弟兄姐妹的教育管道和方式,透過多種管道的教育環境和過程達到培育靈性全人成長、建立門徒承接使命的效果,看見聖靈的工作和基督救贖的大能。
▲▼▲▼▲▼▲▼▲ 思 考 或 問 題 討 論 ▲▼▲▼▲▼▲▼▲
1. 回想你的信仰生命的過程,哪一種教育的活動或是過程帶給你靈性成長最大的幫助?
2. 在你所服事的職位裡,你觀察到哪些教育的管道,能分別帶給弟兄姐妹們哪方面的學習?請舉例說明。
3. 你是否發現在你服事的教育環節裡,有什麼是可以更寬廣、更深入地帶給弟兄姐妹成長的空間?
4. 在你所看見教會裡的教育活動當中,是否有一些可以彼此配合、增加合作,讓共同的效果倍增的可能性?
當我們提到「基督教教育」,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基督教學校,那些私立的基督教大學、中學,或是幼兒園;當我們問到「教會裡的教育」,我們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主日學,有成人主日學,也有兒童主日學。這些肯定都是教育,並且是非常清楚和專注的教育管道,但若是以一個剛剛相信耶穌的人的學習角度來看,他獲得教育的管道就不只這些了,因為他的學習不一定是在教室裡,也不一定是靜態的,他對信仰內容的學習、對信仰生活的體驗,還有他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群體中觀察和互動中漸漸發現和領受的。一個基督徒的成長過程,是...
作者序
作者序
這本書裡所呈現的十個關鍵理念都是在神學院課堂裡的教學成果,有我自己在服事和觀察中許多的反思,也有許多傳道人和神學生所提出的困惑和挑戰,實戰的教育過程是不容易的,面對不斷世俗化的主流文化,人的內心有許多的破碎和扭曲,如何忠實的堅持基督信仰,讓教會新的一代被激勵進入深刻與三一神的親密關係,這些目標常在我們的心裡,帶給我們的不是壓力,而是更強的動力,去創造出心意更新而變化的教育動力。我所期待的是開啟有心或是正在教會裡參與牧養教導的同工們的眼光和心胸,這是一個拋磚引玉的著作,希望藉著這十個課題帶來更多教會事工的反思,讓我們的教育更能夠為弟兄姐妹帶來實質的幫助和引導,讓聖靈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更自由的建造每一位耶穌的門徒,恢復教會裡教育的生命力。
作者序
這本書裡所呈現的十個關鍵理念都是在神學院課堂裡的教學成果,有我自己在服事和觀察中許多的反思,也有許多傳道人和神學生所提出的困惑和挑戰,實戰的教育過程是不容易的,面對不斷世俗化的主流文化,人的內心有許多的破碎和扭曲,如何忠實的堅持基督信仰,讓教會新的一代被激勵進入深刻與三一神的親密關係,這些目標常在我們的心裡,帶給我們的不是壓力,而是更強的動力,去創造出心意更新而變化的教育動力。我所期待的是開啟有心或是正在教會裡參與牧養教導的同工們的眼光和心胸,這是一個拋磚引玉的著作,希望藉著這十個課題帶...
目錄
陳序/3
鄒序/7
蕭序/9
作者序/11
第1章 思考什麼是基督教教育/15
第2章 發現聖經裡的基督教教育圖畫/29
第3章 涉略一些有關學習的理論/45
第4章 不要忘記基督徒成長的原則/61
第5章 用心認識教會裡的群體/75
第6章 致力於門徒訓練是教育的關鍵/89
第7章 設計教會裡的教育活動/103
第8章 成為一個靈活有目標的教師/117
第9章 忠於聖經傳遞生命的信息/133
第10章 期待靈命的成長/149
結語/167
參考書目/169
陳序/3
鄒序/7
蕭序/9
作者序/11
第1章 思考什麼是基督教教育/15
第2章 發現聖經裡的基督教教育圖畫/29
第3章 涉略一些有關學習的理論/45
第4章 不要忘記基督徒成長的原則/61
第5章 用心認識教會裡的群體/75
第6章 致力於門徒訓練是教育的關鍵/89
第7章 設計教會裡的教育活動/103
第8章 成為一個靈活有目標的教師/117
第9章 忠於聖經傳遞生命的信息/133
第10章 期待靈命的成長/149
結語/167
參考書目/16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