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享受本書帶來的視覺震撼,並從中獲得網路上無法獲取的資訊!
◎ 孔雀魚的歷史、身體結構、品系介紹、飼養管理、繁殖……等,均有詳細圖文介紹
◎ 超過一千張精美圖片,搭配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
◎ 對初學者及玩家均極具參考價值
孔雀魚是家喻戶曉的人氣魚種,牠飼養簡單,不用太多複雜的設備。只要用心照顧通常可以在一個月內享受到欣賞魚的天倫之樂。是與孩子建立好關係的好寵物,只要家裡空間允許,一個小魚缸,就是與孩子最好的溝通橋樑。養魚的孩子不會變壞,因為只要賦予使命,可以培養責任感、對小動物的愛心。現代人精神壓力都非常大,一個小魚缸,簡單水草佈景搭配美艷的孔雀魚就是最佳的療癒幫手。
章節試閱
孔雀魚的歷史
Julius Gollmer先生,一位居住在委內瑞拉的德國藥劑師,一直沉迷於他的業餘愛好生物學研究,並引以為豪。1857到1858年間,他曾數次將其在委內瑞拉親自採集到的各種不同物種的昆蟲、動物、魚類以及植物運往德國國內,收件人中包括柏林動物博物館、柏林動物園和柏林植物園。柏林博物館方面很快便確認收到了Gollmer先生首次運來的貨品。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博物館負責人對隨後寄來的61條新奇魚種卻沒有重視,只給了Gollmer先生幾句言不由衷的讚揚和極少的酬金,馬上就將這些標本封存起來,沒有再與Gollmer先生聯繫。這些魚兒是Julius Gollmer先生於1856年在拉美國家委內瑞拉(Venezuela)首都加拉加斯(Caracas)自家附近的里約咕也喏河(Rio Guayre)中捕獲的。對於這件事,Gollmer先生自然很不高興。在隨後數年中,Gollmer先生與博物館的聯繫也逐漸減少,直至他1861年逝世。
1857年,德國魚類學者Wilhelm CH Peters(1815-1883)接替了同年去世的Heir Liechtenstein出任柏林博物館的館長。直至1859年,W. Peters才著手研究這些在檔案館封存許久的魚類標本,並首次給出了該魚的生物學描術。這種美麗的小魚看起來和花鱂(Poecilia)屬的魚類很相像,所以Wilhelm CH Peters就將其命名為Poecilia reticulata。拉丁文reticulata的意思是網狀的花紋,意指該魚身上部分重疊的鱗片形成的蕾絲般的圖案。Poecilia reticulata直譯成中文就是“網紋花鱂”。Wilhelm CH Peters是世界上最早對這種小型淡水魚進行了描述的科學家,但令人費解的是對雌魚進行了描述,而Gollmer先生卻是將雄魚和雌魚成對地送回德國的。
網紋花鱂Poecilia reticulata,這個學名聽來陌生而晦澀。百年後的今天,在世界的東方,這種美麗的小魚卻有著一個家喻戶曉而又非常好聽貼切的名字---孔雀魚。
1861年,西班牙的Senior Filippi得到一些來自巴貝多(Barbados)的孔雀魚標本,由於他沒看到Peters曾經做過的描述,而誤認為自己發現了新的魚種。Senior Filippi也發現這種魚看上去和花鱂(Poecilia)屬的魚十分相似,於是將它稱作Lebistes poeciloides。
幾乎是與此同時,1866年,英國生物物種收藏家、傳教士Robert John Lechmere Guppy(1836-1916)從特立尼達(Trinidad)向倫敦博物館寄運了一些孔雀魚的標本,經大英博物館的Albert Gunther博士鑑定此標本為新的物種,將它們命名為Giradinus guppyi。有趣的是,A. Günther並沒有承認先前Peters的命名,因為Peters只是給出了雌魚的生物學描述。為表彰Robert John Lechmere Guppy的功勞,遂以Guppy作為該魚的英文俗名。由此,孔雀魚的名字便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了。
在柏林博物館,當年Gollmer先生寄去的孔雀魚只有雌魚被命名為Poecilia reticulata,而同時裝有雄魚的兩個標本瓶則最終貼上了Giradinus guppyi的標籤。很明顯,這些標籤是在1866年以後被人貼上的。世人一直無法瞭解Peters遲遲不對雄孔雀魚進行生物描述的確切原因。眾所周知,Gollmer先生是將孔雀魚的雄魚和雌魚裝在同一個瓶罐中運回德國的。按一般推理,由於Gollmer先生並不是魚類專家,當他捕獲這種魚時,他理應注意到雌雄魚的明顯的體色差異而很容易誤認為它們是不同種類的魚,進而會用不同的瓶子分裝雌雄魚。可Gollmer先生的做法卻剛好相反。且不說孔雀魚的雄魚和雌魚被裝在同一個瓶罐中這一事實,以Peters這位受過魚類學高等科班教育的生物學家,也肯定應該知道花鱂(Poecilia)科魚的同種異態性,因為早在1848年,Heckel就已經對綠劍尾魚(XipHopHorus helleri)的雌雄異態性進行過生物學上的描述。Gollmer先生在運輸瓶上的標籤、Gollmer先生與柏林方面的缺乏溝通以及Peters根本就不知道雄魚也屬於卵胎生鱂魚的推測可能都使得這個本來就很容易混淆出錯的鑑別工作變得越發錯綜複雜。至於孔雀魚是卵胎生鱂魚這一事實,直到後來水族愛好者們開始飼養此魚後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到1853年為止,英國、法國、德國和許多其它國家的動物園都興建了水族館,這些水族館逐漸演變為動物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1853年到1859年的數年間,很多人都聲稱首次「發現」了孔雀魚,眾多稀奇古怪的由這些發現家們命名的孔雀魚的名字也就隨之而來。
1908年,Siggelkow首次將活體孔雀魚以Giradinus guppyi魚的名義進口至德國。隨後幾年中,孔雀魚及其俗名Guppy也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了。
到了1913年,當Regan開始將孔雀魚的所屬科修正為Poecilidae時,在柏林和倫敦的那些魚標本也被確認為屬於同一種魚,並被重新命名為Lebistes reticulatus,並承認Peters的工作為第一次有效的生物學鑑定。
1963年,Rosen和Bailey對孔雀魚的分類又作了進一步的修正,變更其種屬名為Poecilia reticulata,他們也對Peters於1859年對該魚的生物學描述的有效性再次給予了承認。
不幸的是這個命名故事還沒完。沒隔多久,Poecilidae的名字再次受到重新核定,並「返古」般用回以前的Lebistes reticulatus,對於孔雀魚,這一名字似乎更加貼近。但是誰又知道,孔雀魚命名的命運就是那麼撲朔迷離,一些其它國家的科學家們竟然鬼死神差地又將孔雀魚重新命名為Poecilia Gollmer,據稱此舉是為了紀念Gollmer先生最初的貢獻。
不管怎樣,網紋花鱂(Poecilia reticulata)這個最初的學名直到今天還在使用。Gollmer先生被公認是孔雀魚的發現者,他生前恐怕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他發現的這種美麗小魚在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居然會產生那麼多形態各異的變種,而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歡迎,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熱帶觀賞魚品種之一。
孔雀魚的名字來源是一段比較複雜並且很長的故事,不過瞭解了這一段歷史只是為了幫助我們能更深入的瞭解孔雀魚,最重要的還是飼養出健康漂亮的孔雀魚。 孔雀魚命名的變遷: 不管怎樣,網紋花鱂(Poecilia reticulata)這個最初的學名直到今天還在使用。Gollmer先生被公認是孔雀魚的發現者,他生前恐怕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他發現的這種美麗小魚在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居然會產生那麼多形態各異的變種,而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歡迎,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熱帶觀賞魚品種之一。
為了便於大家對孔雀魚命名過程中這一段有趣而熱鬧的歷史有個較為具體的印象,我們把孔雀魚使用過的不同學名一起列在下面以供參考:AcanthopHacelus guppii、AcanthopHacelus reticulatus、Girardinus guppii、Girardinus reticulatus、Haridichthys reticulatus、Heterandria guppyi、Lebistes poeciloides、Lebistes reticulatus、Poecilia reticulatus、Poecilioides reticulate等等。
孔雀魚的歷史
Julius Gollmer先生,一位居住在委內瑞拉的德國藥劑師,一直沉迷於他的業餘愛好生物學研究,並引以為豪。1857到1858年間,他曾數次將其在委內瑞拉親自採集到的各種不同物種的昆蟲、動物、魚類以及植物運往德國國內,收件人中包括柏林動物博物館、柏林動物園和柏林植物園。柏林博物館方面很快便確認收到了Gollmer先生首次運來的貨品。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博物館負責人對隨後寄來的61條新奇魚種卻沒有重視,只給了Gollmer先生幾句言不由衷的讚揚和極少的酬金,馬上就將這些標本封存起來,沒有再與Gollmer先生聯繫。這些魚兒是Ju...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