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周遭,到處都是自戀狂!
最全面最詳實的極端自戀者介紹指南極端自戀者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唯我獨尊,彷彿世界只為他們存在,
這樣的人,你我的生活中總會出現一兩個,但也許你從來沒認出他們來……
‧聚會時,總是談論自己,硬要讓自己成為全場焦點
‧不管任何問題,「都是別人的錯!」
‧自以為什麼都懂,永遠在展現他高人一等的理解力,永遠準備要分享他的智慧
‧動不動就嫉妒別人,酸言酸語沒有好話
‧什麼事都要計較輸贏,想當永遠的贏家
‧開會時,無視他人的意見,但是做決定時,卻擺出「不聽我的就滾」的態度
你可能從來沒想過,
這些無視你、貶低你、攻擊你的行為,
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或是你為人處事有問題,
而是他們都是「極端自戀者」,你只是他們的無辜受害者……
每10個人,就有1個人是極端自戀者!
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都有可能是極端自戀者。他們會做出各種令人無法忍受的行為,更無法用理性和邏輯溝通。過度的自我感覺良好和缺乏同理心是他們的顯著特徵。
當你遭受極端自戀者無理對待時,痛苦程度常常會讓你懷疑人生。或許我們無法迴避這些不可理喻的人,但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察覺他們,如何化解他們帶來的種種危險,以及如何與這些人相處而不被逼瘋。
這些全球知名人士都是極端自戀者!
萬事通型自戀者──史蒂夫‧賈伯斯
賈伯斯以二元法對事物分門別類。人要不是「有知識」就是「傻瓜」。萬一你成了後者,他完全不把你當一回事,他會嘲笑你,罵你笨,或者故意在你面前讓你難堪。賈伯斯跟被他視為不如他的人在一起時,都會忍不住炫耀他那冷酷、令人畏縮的聰明才智。
自戀型父母下的產物──老虎‧伍茲
伍茲從小被父親培育成好鬥的競爭者,追求遠大夢想,但卻不曾學習過謙卑,以及顧及他人的感受。伍茲展現了兩個極端自戀的清楚特徵──膨脹的妄自尊大感和漠視他人的感受,以及伴隨第二個特徵而來的:傲慢、特權感和利用他人的態度。
浮誇型自戀者──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創辦人朱利安.艾桑吉(Julian Assange)
艾桑吉支持真相、透明,以及個人接觸政府祕密情報的權力,他看似是一位替小人物奮鬥的無私倡議者,結果證明他只是一個浮誇型自戀者。比起追求真相,他更感興趣的是公眾的喝采,享受他「搖滾巨星」的地位。他像是在找尋敵人,感受迫害和遭受背叛,讓自己像個烈士,把他自己跟有類似際遇的重要歷史人物連結了起來。
自以為是型自戀者──唐納‧川普
川普從踏入職場起,就有一種明顯誇大的傾向,為了製造他想要給別人的印象,常把事實擺一旁。無論在哪個場合,他總是在競爭,總是專注在如何讓他做的事比之前任何人所做的看起來更大、更棒。當他輸了,他會說他贏了;當他贏了,他會說贏得更多。當事情發展不如他的意時,他就像火山大噴發,尖叫,飆髒話,罵人懶惰和無能。
極端自戀者八種型態徹底分析
‧霸凌型自戀者:我是贏家而你是輸家
‧自戀型父母:我從來都不想跟你一樣/我一直都想跟你一樣
‧挑逗型自戀者:我要你需要我
‧浮誇型自戀者:我是世界之王
‧萬事通型自戀者:我有好多事要告訴你
‧自以為是型自戀者:我才對,你錯了
‧懷恨型自戀者:敢質疑我,我就傷害你
‧成癮型自戀者:藥物比你對我更重要
本書深入介紹八種極端自戀者的行為表現和成因,並提供完整的因應之道,讓你在面對極端自戀者的各種情緒攻擊時,提前將傷害減至最低。
同時,也將告訴你,如何控制我們偶爾會展現的自戀傾向,尤其是會擾亂我們個人生活和造成人際關係麻煩的自戀行為。
極端自戀者徹底分析,讓你一窺自戀狂的內心世界!
【國外好評推薦】「一本針對各類型自戀者和其行為的指引,睿智、新穎而且寶貴,針對如何應付或避開他們,提供生命與靈魂救贖的建議。」
──《放棄的力量》(Mastering the Art of Quitting)作者佩格.史翠普(Peg Streep)
「超棒的書!布爾戈博士寫出了探索極端自戀者極為有趣、清楚的書。他揭櫫了保護你的情感健康與自我價值的有效策略,免於遭受他們令人不知所措,常具有毀滅性行為的傷害。我高度推薦這本適時且重要的書。」
──《父母會傷人》(Toxic arents)、《母愛創傷》(Mothers Who Can't Love)作者蘇珊‧佛沃博士(Susan Forward, PhD)
「一本有趣、見解深刻的書,談論幾乎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挫折的問題:自戀者與自戀人格障礙。隨著世界開始理解有效對付自戀者的重要性,本書將成為入門書之一。它描述了廣泛的自戀者不正常的動力,並揭露許多他們童年的創傷。布爾戈博士的筆觸,融合了謹慎與同理心──對自戀者以及熟悉他們的人皆然。」
──《別等到被欺負了才懂這些事》(It's All Your Fault at Work: Managing Narcissists and Other High-Conflict People)共同作者比爾.艾迪(Bill Eddy)
「布爾戈博士探索了自戀型人格的多種面貌,包括最少人研究和最不為人知的精神病學症狀。他用淺白語言描述了自戀的不同亞型,大膽提出冷漠且不討喜的浮誇型自戀者的刻板印象。同時他也提供了如何應付身邊自戀者的指引。」
──《愛你,想你,恨你:走進邊緣人格的世界》(I hate you,don’t leave me ----understanding the Borderline Personality)共同作者傑洛.柯雷斯曼醫學博士(Jerold J. Kreisman, MD)
「引人人勝又精準無比!布爾戈博士解釋了極端自戀者的眾多面貌,以及為了遠離麻煩,你應該知道的事。」
──《為何主角都是你?自戀的7個要命徵兆》(Why Is It Always About You?The Seven Deadly Sins of Narcissism,暫譯)作者桑迪.霍奇基斯(Sandy Hotchkiss)
「針對惱人自戀風潮的嶄新洞見,幫助我們辨識自戀者的徵兆,消除『身邊自戀者』造成的傷害。在一切強調自我的文化下,重要專家寫的這本好看、適時的書,提供了應付那些自顧自的人的真實指引。高度推薦!」
──《我們都錯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UnSelfie)作者蜜雪兒.玻芭博士(Michele Borba, PhD)
「約瑟夫.布爾戈幫助我們辨識自戀的各種不同面貌。透過揭露極端防衛行為背後的早年傷痛與創傷,他不僅讓我們了解那些傷腦筋,並且經常是很殘酷的行為背後原由,也讓我們對於出自絕望,以至於有那些行為的人寄予同情。它是你在了解生命中的極端自戀者時,一本清楚、有用的指引。」
──《情感缺席的母親與創傷療癒》(The Emotionally Absent Mother and Healing From Trauma,暫譯)作者潔斯明.李.柯利(Jasmin Lee Cori)
作者簡介:
約瑟夫‧布爾戈博士(JOSEPH BURGO, PH.D.)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臨床心理治療師。
他在心理治療方面有三十多年的實踐經驗,擅長將乏味與難懂的心理專業知識,轉化成大眾容易接受且易懂的文字。曾經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今日美國》(USA TODAY)等媒體撰稿。
譯者簡介:
蔡文英
東吳大學畢業,主修日文,輔修英文。喜歡翻譯。譯作有《發現我的天才》、《遊習世紀》、《媒體新勢力》、《野心與願景》等。
章節試閱
(節錄)
第七章 我有好多事要告訴你──萬事通型自戀者
幾年前,我為了孩子而出席一場頒獎晚宴,跟其他父母同坐一桌。我跟其中一些家長很熟,也遇到一對剛認識的夫妻切特和莫妮卡,他們的女兒跟我的兒子就讀同一個年級。切特任職於一家商業銀行,莫妮卡在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當主管。莫妮卡的長指甲上塗了指甲油,中分的頭髮在臉頰處整齊地捲曲,讓我聯想到一九七○年代的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她習慣性地用長指甲將往前滑到臉上的頭髮往後撥。
莫妮卡大概從頒獎典禮開始前就不停地說話。她看起來並不焦慮,而且她是人力資源專家,我認為她跟不熟的人說話時應該挺自在的。然而,她的工作是去了解員工,處理他們在工作上遇到的難題,但看起來似乎對於提問的環節不太熟悉。事實上,莫妮卡對同桌的家長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是從頭到尾說個不停,完全沒有停下來喘一口氣。
她在我就座不久後對我說:「我很喜歡那件襯衫!我先生有一件很相像的,就在他的衣櫥裡。現在我看了看,我想它可能真的就是同一件。他是在我們去巴哈馬的時候買的。那趟旅行真的棒極了!」之後,莫妮卡說了一大堆在巴哈馬首都拿騷(Nassau)買翡翠的事,不時提到她付了多麼高的價錢,還講到她喝了多少杯鳳梨可樂達(piña coladas)的感想,讓人聽得一頭霧水。她對於自己說的故事笑得很大聲,儘管故事不算特別有趣。
要是我們當中有人試圖改變話題的話,莫妮卡很快就能把話題再繞回到她身上。她笑著說:「你的小女兒上埃斯特斯山小學?我們有個好朋友剛在那個地區買了房子。事實上,是我幫他們找到房子,因為我一直都很注意城裡的房地產市場。我已經幫好幾個朋友找到房子,我想你們可以說我是某種房地產的媒人。」我給了同桌另一位家長一個心照不宣的表情,他是在我們這個區域耕耘多年,備受敬重的一位房地產經紀人。
果然,除了房地產之外,莫妮卡也懂得其他許多事,非常大方地跟當晚困在同一桌的所有人分享。莫妮卡根據觀看《廣告狂人》(Mad Men)電視劇的經驗,看起來似乎比其他人都懂廣告,包括一位長期在紐約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從事電視廣告工作的男性都比不上她。她對於我們學區的了解程度,更甚於坐在我右邊的那位學校董事會的董事。莫妮卡的知識範圍真是令人畏懼。
你可能在聚會上或是工作的地方,遇過像莫妮卡那樣的人。也許你社交圈的某個人,甚至你的家人中,就有這種萬事通型自戀者,永遠都在展現他高人一等的理解力,永遠都準備好要分享他的智慧,給你多餘的建議。
有時候,這種人只是煩人、自吹自擂而已,但如果他們完全主導某個社交活動,像我參加的那場宴會那樣,就令人不快了。
萬事通型自戀者雖然不像本書介紹的其他自戀者那麼極端,仍然可能成為你世界裡的一股破壞力。你可能把他們看成社交場合的討厭鬼,只專注於自己的事,不顧及他人,但事實上,他們對我們的剝削,可能跟其他極端自戀者沒什麼兩樣。莫妮卡需要有觀眾見證她知識淵博、洞察力過人,要我們把她看成贏家。同時,由於她對世界的了解遠比其他人厲害得多,相較之下,她讓我們變成了輸家,也就是知識大不如她的人。換言之,如同所有極端自戀者,萬事通型自戀者以我們為代價,去支撐他們膨脹的自我感覺。
這些人在孩童時期通常學業表現優異,可能看起來智力早熟,受到家人的讚許。這種具有天賦的孩子,比同學知道得更多、成績更好,能讓孩子本身避免羞恥感,有時就連父母也能因此避免羞恥感,甚至父母會感到一種自戀的驕傲。早熟讓孩子能夠「駁倒」(disprove)對於受傷害、感覺渺小和自卑的恐懼。第六章中提到的妮可的夢境:聰明科學家的實驗袍下隱藏著髒尿布,就描繪出這種早熟以及背後隱藏的東西。
你一定記得學生時代遇到的萬事通型自戀者,他就是那個老是在舉手,每當他開始說話,其他學生都會嘆氣或翻白眼的學生。
喔,不! 他又來了。
這些人長大後,在職場上會成為難以共事的同事。就像莫妮卡一樣,他們傾向要主導對話,拒絕其他同事的想法,並在做決策時,擺出「不聽我的就滾蛋」的態度。由於他們通常在說話之前會先想好要說什麼,可能聽不進別人有用的意見。他們被視為唐突、挑釁,或甚至蔑視他人,很快就否決其他人的觀點,跟同事漸行漸遠。萬事通型自戀者不是好的團隊成員,總是想要當老大。
並非所有萬事通型自戀者都像莫妮卡那麼愛現,很多人會用比較細膩的方式,不經意地在對話中展現過人的豐富知識。而且,「萬事通」不代表隨時都掌握所有事實,他可能幸運地有管道能接觸到掌權者或重要人士,並因為這種熟悉的關係而讓他這個知情者顯得特別,使得他的意見比你的更有分量。他也可能是因為更了解其他國家,而比你更世故、更有經驗。他也可能在書籍、音樂、電影或電視節目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知識,彷彿他跟得上時代,而你卻不是。
這種萬事通型自戀者可能運用名人來墊高自己的身價,在談話過程中一再提到一些你沒有個人交情的卓越人士或具影響力的人。他可能不經意地提及你沒去過的一些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或是一些他參加過的派對(很顯然你沒受邀)。他可能談到自己去過最新潮的餐廳或俱樂部,強力推薦你一定要去看看。最終,萬事通型自戀者往往都是勢利鬼,無論是用露骨或含蓄的方式,都想把自己抬到高人一等的位置,證明他有特殊管道接觸到的人物、地點或潮流,讓他比他的聽眾更優越。
拚命想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那些人,通常在另一個層面對自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想要隱藏那樣的感覺。Pretentious(炫耀的)這個字,傳遞了隱藏其中的意思:它意味著這個人用某種方式,想假裝他擁有的比實際上更多。萬事通型自戀者常常在跟核心羞恥感(即無意識的缺陷感、自卑感或醜陋感)對抗。像莫妮卡那樣的人,不停地執行他們的防衛性身分,來完全隱藏羞恥感,讓自己和他人都看不到,但如果你認識他們夠深的話,經常可以發現潛藏在他們身上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懷疑。(……)
與眾不同的想法
與史蒂夫.賈伯斯密切共事的人,對於他將自己的願景強加於他人的神奇能力,有一種特別的說法。他在蘋果公司的同事引用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影集早期一集的內容,稱它為「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麥金塔電腦開發小組成員之一安迪.赫茲菲爾德(Andy Hertzfeld),形容它是「很吸引人的修辭風格、不屈不撓的意志、為求眼前的目的而去扭曲事實的熱忱,所融合出的一種令人困惑的混合物」。根據傳記作者華特.艾薩克森的說法,賈伯斯「在堅稱某件事,可能是在說世界歷史或敘述某人在會議上表達的意見時,甚至不會考慮事實的真相為何。他的話語故意蔑視事實,這不僅是對其他人,也包括對他自己」。
史蒂夫.賈伯斯發現,要承認他的員工或許也有創意點子這件事很困難;他經常盜用他們的建議,然後把功勞算在自己頭上。麥金塔開發小組的另一位成員巴德.崔波(Bud Tribble)曾提到賈伯斯「如果你告訴他一個新點子,他通常會告訴你,他覺得那個點子很無聊。然而,如果他真的喜歡那個點子,一個星期後他會找你,把你提出的點子再提給你,彷彿那是他想出來的」。賈伯斯身為最高級的萬事通型自戀者,相信自己比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懂得更多。他自認腦袋的聰明程度不輸愛因斯坦,同時他也跟甘地或是他在印度遇見的大師一樣,是靈性開悟的人。
史蒂夫.賈伯斯「以二元法對事物分門別類。人要不是『有知識』,就是『傻瓜』」。萬一你掉到分類中的後者,他就完全不把你當一回事,會嘲笑你,罵你笨,或者故意在同事面前讓你難堪。賈伯斯「幾乎是存心處世不圓滑」,而且跟那些被他視為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時,就忍不住炫耀他那冷酷、令人畏縮的聰明才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自戀固有的比較輸贏動力,強加在科技創新者的世界裡。賈伯斯自認是第一名的贏家,經常讓身邊的人感覺自己像是輸家。
蘋果公司前員工喬安娜.霍夫曼(Joanna Ho_man)準確地捕捉到這一股動力。她說:「他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清楚你的弱點所在,知道什麼會讓你自覺渺小,讓你卑躬屈膝。那是具魅力者常見的一種特性,他們知道如何去操縱人,也知道撞擊你的話,就會讓你覺得變脆弱,並且渴望得到他的認同,然後他可以拉抬你,讚美你,把你收歸己有。」許多熟悉史蒂夫.賈伯斯的同事都同意,他有一種想控制他人與周圍活動的需求,那是他的人格中最顯著的一個特徵。有時,他將別人美化,誘使對方照著他的吩咐行事;或者,更常見的情況是他霸凌他們,讓他們屈服。
就跟其他的極端自戀者一樣,史蒂夫.賈伯斯認為,一般規範不適用於他。在他進小學後沒多久,就可以清楚看出他「不打算接受權威」。他嘲弄規定,反抗老師,但他的父母不曾因為他違法而處罰或訓誡他。成年後,他開著沒車牌的汽車上路,把車子停在殘障人士專用車位。有一次,他因開車時速超過一百英里(約一百六十公里)而吃罰單,警察警告他,下次再超速被逮的話,就要送他進大牢,但當警察一離開,他馬上將時速加快到一百英里。賈伯斯也對管理社會互動的普通規範嗤之以鼻:他不去參加原定要出席的會議,不請自來地跑去朋友家,預期他們會請他吃晚餐,他還會在半夜打電話給同事,討論一個緊迫的想法。
華特.艾薩克森形容,史蒂夫.賈伯斯的「缺乏同理心」遠近馳名。他跟一位名叫蒂娜.蕾榭(Tina Redse)的女性交往並同居五年,她告訴艾薩克森,「愛上一個如此自私自利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深情關懷一個看似沒能力關懷他人的人,更是如身處地獄般痛苦,她不希望別人有相同的遭遇。」多年後,她偶然在一本精神疾病手冊上看到自戀型人格違常的描述,覺得用它來形容賈伯斯最恰當不過了。「我想,問題在於同理心,欠缺同理的能力。」
跟史蒂夫.賈伯斯共事多年的戴爾.尤康(Del Yocam)認為他缺乏同理心,而且他想要完全掌控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欲望,直接源自於他一出生就被棄養的事實。」賈伯斯的生母喬安.史齊波(Joanne Schieble)就讀研究所時,儘管她已經懷孕,父母仍反對她嫁給來自敘利亞的穆斯林助教阿布杜拉法塔.詹達利(Abdulfattah Jandali)。
喬安.史齊波在極度的高壓下,將孩子出養(雖然後來她還是跟詹達利結了婚)。賈伯斯第一個認真交往的女朋友克莉絲安.布安娜(Chrisann Brennan)說,被送養這件事,讓賈伯斯的「內心充滿破碎的玻璃」。
安迪.赫茲菲爾德的看法也相同:「史蒂夫為什麼有時無法控制自己,本能地表現冷酷,傷害了某些人,最主要的問題……追溯到他一出生就被遺棄。史蒂夫一生真正的根本問題,就是遺棄這個主題。」(……)
如何應付萬事通型自戀者
像莫妮卡那樣的自私鬼,很輕易就可以辨識出來,通常也容易閃避(除非他是你的家人);要是你無法逃離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變得愈來愈不友善或是充滿敵意。你可能想「駁倒他們」,例如我出席那場冗長的宴會時,最後發現自己大多時候都不同意莫妮卡所說的話,因為她一直認定她比我們其他人都懂得更多。萬事通型自戀者受到比較輸贏的動力驅使,強迫我們去扮演比較差勁的角色,所以我們理所當然地想要扭轉局勢。那個晚上,我開了幾個挖苦莫妮卡的玩笑(讓其他家長笑一笑,開心一些),但是事後我覺得不太好。
與其去較勁誰高誰低,不如牢記著:驅動萬事通型自戀者的是羞恥感,即便你看不出來。了解到這一點,你甚至可能開始對這些必須不斷建立及保護自我優越感的人,產生一些憐憫之心。就像那位強調「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女士,她不停地主張懂得比你們更多,反而洩露了她為人的價值中潛藏著令人懷疑之處。
面對職場上的萬事通型自戀者時,挑戰更大,因為你別無選擇,必須得跟他打交道。最好的做法是忽略他提供的「有益」建議,或者對他禮貌道聲謝謝,然後繼續走你的路。若是你當面挑戰他的話,可能導致爭奪誰比較厲害的戰火升高。也許你可以嘗試解除萬事通型自戀者的武裝,像是示範謙卑、表達更靈活的觀點等,邀他從高人一等的所在地「走下來」。對他的觀點保持開放態度,但不見得要認同他。如果你沒有被他的優越感或高傲態度激怒的話,以幽默感來面對他也行,也許你會發現萬事通型自戀者有一點可笑,但終究是無害的。
身為神職人員、治療師或大師的萬事通型自戀者,比較危險一點,挑戰性也更大,因為我們事先就傾向相信他們。應付這種自戀者時要保持清醒,也就是說,一直要獨立思考。當然,「相信別人知道答案」是一件迷人的事。要找出人生的方向,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項挑戰。忍受情感困惑和靈性懷疑,可能是一種痛苦的經驗;因此,你可能急於把自己交付給一位治療師或大師,由他為你照亮前方的路。你不見得會自我承認,但也許你渴望把自己人生的權力,交給一位看起來知道答案的人。
保持懷疑。當你注意到有些人的行為不符合靈性或心理指引者的角色時,不要將它們合理化。別讓你聽從權威的傾向,模糊了你的判斷力。再提醒一次,應付這類萬事通型自戀者時,意味著向內看,充分了解你自己。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渴望被拯救,相信某個人有真知灼見,可以告訴我們答案;但最終,我們仍得獨立思考。
(節錄)
第七章 我有好多事要告訴你──萬事通型自戀者
幾年前,我為了孩子而出席一場頒獎晚宴,跟其他父母同坐一桌。我跟其中一些家長很熟,也遇到一對剛認識的夫妻切特和莫妮卡,他們的女兒跟我的兒子就讀同一個年級。切特任職於一家商業銀行,莫妮卡在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當主管。莫妮卡的長指甲上塗了指甲油,中分的頭髮在臉頰處整齊地捲曲,讓我聯想到一九七○年代的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她習慣性地用長指甲將往前滑到臉上的頭髮往後撥。
莫妮卡大概從頒獎典禮開始前就不停地說話。她看起來並不焦慮,而且...
作者序
「自戀」(narcissism)這個詞在近年遭到了濫用,大大降低了它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如今在沉迷於自拍、受社交媒體驅策的文化中,自戀多多少少變成了「虛榮」的同義詞。
說某人是「自戀者」(narcissist),成了專家、評論家愛用的一種「外行診斷」(lay diagnosis),他們很喜歡用它來指稱最近捲入醜聞的名人或行為不檢被抓包的政客。大多數人則把自戀當成一種羞辱或貶抑,用來讓自以為重要的人出醜。我們將它用在社會各個階層的男女身上,從在公開場合舉止失當的名演員,到時常把自己的美照放到社群媒體上的朋友們。
時至今日,幾乎人人都是自戀者。
當一個標籤被用在那麼多人身上,它的意義就變得不容易理解,並且過於籠統。形容某人是一個「自戀者」,已經變成一種陳腔濫調,如此稀鬆平常,以至於我們不再思考它的真正含義。
本書的宗旨在於避免「自戀」淪為不太重要的概念,同時也將解釋它的複雜本
質。在自戀相關表現的「光譜」(continuum,又譯為連續體)上,一端是健康的自愛,另一端為病態的自戀。在第一章,我們將探索美國精神醫學學(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所定義的「自戀型人格違常」(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的特徵(這個臨床診斷僅適用於一%的總人口),但是本書大部分重點則在於我所指稱的「極端自戀者」(Extreme Narcissist)。
他們居然占了人口的一○%。
這些人還沒達到自戀型人格違常的「診斷閾值」(diagnostic threshold),而且跟那些有點自我感覺太良好的普通自戀者,也有許多重要的差異性。
極端自戀者不只是愛炫耀又惱人而已,他們還很危險。
自戀在心理學上的意義與診斷
這不是一本談論診斷自戀的書。我認為貼上診斷的標籤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只會將複雜的個人特徵化為刻板的印象。貼上診斷標籤完全無助於我們去了解為何極端自戀者會那樣的表現,以及他們在更具破壞性且經常是蓄意的傷害性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心靈傷痛。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將學會從朋友、家人和同事當中,認出極端自戀者,同時逐漸了解是什麼原因在驅使他們。過程中,你也將學會一些應付身邊極端自戀者的有用方法。一旦你能辨認其他人的自戀行為,以及它如何影響你的心理,你將能避免激起極端自戀者做出最有害的表現。而且你可以在不傷及他們脆弱的自我意識,也不會做出進一步激怒他們的反應下,發展出應付生命中那些極端自戀者的有效方法。
我希望你也能在過程中更了解自己,知道你的防衛性反應如何讓你偶爾也變成了自戀者。你將學會辨識並且控制偶爾展現的自戀傾向,尤其是會擾亂個人生活和造成人際關係麻煩的自戀傾向。
關於我不認識的自戀者
我在本書中討論到一些有極端自戀典型特徵的真人實例,部分是眾所周知的名人。每當我提到美國前職業公路自由車賽車手藍斯.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或是前紐約州州長艾略特.史必哲(Eliot Spitzer)之類的知名人物,用他們的人生故事來解釋自戀者的心理時,通常會有一、兩位不以為然的讀者來質問,我怎麼能「擅自」診斷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
針對這個疑問,我的答案很簡單:我從未擅自診斷過任何人,更別說是陌生人。我向來不認為診斷標籤有什麼價值。
另一方面,雖然我不會擅自替未曾謀面的人診斷,但是每當我看到自戀行為,即便那個人與我距離遙遠,我也能一眼看穿。在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治療過自戀者,閱讀了相關資料,也寫了關於自戀的文章。在那些期間及之後,我也做了多年的個人分析,逐漸接受自己的自戀及背後的原因。感謝我的案主信任我的治療,讓我有機會探索他們自戀的許多表現,讓我了解到自戀是一種對抗痛苦的防衛方式,儘管自戀者的痛苦經常是看不出來的。
對案主的痛苦感同身受,是我的工作的主要核心,也是讓我能全然了解那些迫使他們表現出自戀行為背後原因的唯一方法。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將描述許多案主,以及我從他們身上學會的事(當然,他們的個人特徵與生活細節都已經更改,以隱匿其真實身分)。雖然我從未真正見過那些本書將討論到的公眾人物,但也透過仔細閱讀傑出傳記作家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藍迪.塔拉普雷利(J. Randy Taraborrelli)等人的作品,找出這些公眾人物的痛苦,試著以同理心去理解他們。
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去了解一些曾經有強烈攻擊行為的名人。在每一個人身上,我設法找到能清楚看到他們遭受痛苦的那一刻。在描述他們常見的粗暴行為,像是惡意對待親近的人、蓄意的傷害時,我一直試著記住他們痛苦的那一刻。
眾所周知,自戀者欠缺同理心,如果我們光是評判他們,對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大肆冷嘲熱諷,那麼我們的反應其實與他們無異。我邀請你跟我一起努力用同理心去理解,而不是去評判他們。不管他們是否有表現出來,或者心裡明不明白「極端自戀者總是在逃離痛苦」這件事,在你繼續往下閱讀時,都請記住這一點。
就某種程度而言,要對自戀的名人,以及不會威脅到自身安全的陌生人,懷有同理心並不困難,因為你不必跟他們互動,不必忍受他們的敵意和輕蔑,也無須活在因不經意的怠慢而遭到報復的恐懼中。
相較之下,跟你有交情的極端自戀者所帶來的挑戰大得多,縱使你已經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或是對他們的傲慢讓步,你仍有可能遭到攻擊。有些自戀者只顧自己、聽不進他人說的話,但有些自戀者卻具有危險性,不僅會造成你個人、職業和財務上的浩劫,還經常攻擊你的自尊。當他們對你的人生施加的影響力愈大,你的自我觀感也會大幅受到他們的影響。
當你身邊的極端自戀者表現出「你很愚蠢、不如人、很丟臉」的態度時,你可能感到受傷或生氣,而且要你對攻擊自己的人抱持同理心,聽起來像是要你挑戰當超人。你可以努力用理智去理解他們,而不是為了保護自己去反擊,表達你的憤怒。我將讓你看到,在應付極端自戀者這件事上,主要取決於你能熟練地控制好自己對於他們行為的反應,以及他們攻擊你的自尊時,你能控制好自己的防衛性反應。本書的中心主題在於,想有效應付身邊的自戀者,很多時候意味著你得逐步接受自己的自戀。
撰寫本書時,我盡量避免使用理論和專業行話,想辦法以跟朋友討論感覺時的日常情感語言來呈現。我引用了幾位寫過自戀主題的重要理論家的參考資料,他們的觀點影響了我。想進一步了解這些理論的讀者,可以在本書最後找到建議閱讀書單。如果你想要綜觀最重要的自戀相關理論,以及理論之間的關聯,我特別推薦安德魯.莫里森(Andrew Morrison)的傑作。
不過,我並不認為,想要了解自戀就得精通錯綜複雜的精神分析理論。實際上,極端自戀者害怕自己是冒牌貨,將會暴露出他們的微不足道、醜陋、有缺陷或毫無價值。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事實上是「輸家」,因此不斷努力,好被別人當成「贏家」。極端自戀的核心是:潛在贏家與他們鄙視的輸家之間無可避免的關聯。
我相信人人都能了解這一點。
「自戀」(narcissism)這個詞在近年遭到了濫用,大大降低了它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如今在沉迷於自拍、受社交媒體驅策的文化中,自戀多多少少變成了「虛榮」的同義詞。
說某人是「自戀者」(narcissist),成了專家、評論家愛用的一種「外行診斷」(lay diagnosis),他們很喜歡用它來指稱最近捲入醜聞的名人或行為不檢被抓包的政客。大多數人則把自戀當成一種羞辱或貶抑,用來讓自以為重要的人出醜。我們將它用在社會各個階層的男女身上,從在公開場合舉止失當的名演員,到時常把自己的美照放到社群媒體上的朋友們。
時至今日,幾...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我有許多不同面貌──自戀的光譜
自戀的光譜/隔壁的自戀者/鏡中的自戀者
第二章 我很容易受傷──自尊與自戀性傷害
太不公平了!/羞愧的力量/無法在一開始發現的事
第三章 我是贏家而你是輸家──霸凌型自戀者
我不是輸家,你才是/破損的「正常設計藍圖」/不計代價地求勝/你不是我這一國的/如何應付霸凌型自戀者
第四章 我從來都不想跟你一樣/我一直都想跟你一樣──自戀型父母
你具備了所有的天分/他將會改變世界/拚命尋求認同/如何應對自戀型父母
第五章 我要你需要我──挑逗型自戀者
至少在那一刻,世界上其他人完全不重要/令人心碎的人/拜金世界的自戀者/如何應付挑逗型自戀者
第六章 我是世界之王──浮誇型自戀者
你是下一個美國偶像/什麼都不缺的孩子/支持小人物/如何應付浮誇型自戀者
第七章 我有好多事要告訴你──萬事通型自戀者
我一點也不像他們/自戀者大師/與眾不同的想法/如何應付萬事通型自戀者
第八章 我才對,你錯了──自以為是型自戀者
你考慮過我的需求嗎?/自戀偏執狂/贏家全拿/如何應付自以為是型自戀者
第九章 敢質疑我,我就傷害你──懷恨型自戀者
你永遠都別想在這個城市工作/受攻擊的自戀者/如何應付懷恨型自戀者
第十章 藥物比你對我更重要──成癮型自戀者
我在那裡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自尊和羞恥感的殺傷力/鏡中的那個人/如何應付成癮型自戀者
第十一章 我很難搞但不是完全無法應付──應付你身邊的自戀者
設下界限/忍住報復的衝動/培養一些憐憫心/擺脫這類人/與這種人扯上關係,幾乎沒有好處/自戀型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說「不」/改變你自己,而不是去改變成癮者/你在自戀光譜上的哪個位置?
銘謝
建議閱讀清單
注釋
序言
第一章 我有許多不同面貌──自戀的光譜
自戀的光譜/隔壁的自戀者/鏡中的自戀者
第二章 我很容易受傷──自尊與自戀性傷害
太不公平了!/羞愧的力量/無法在一開始發現的事
第三章 我是贏家而你是輸家──霸凌型自戀者
我不是輸家,你才是/破損的「正常設計藍圖」/不計代價地求勝/你不是我這一國的/如何應付霸凌型自戀者
第四章 我從來都不想跟你一樣/我一直都想跟你一樣──自戀型父母
你具備了所有的天分/他將會改變世界/拚命尋求認同/如何應對自戀型父母
第五章 我要你需要我──挑逗型自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