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鋼琴作曲家
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敘事曲╳奏鳴曲╳波蘭舞曲
蕭邦短暫一生中的作品雖然幾乎都是鋼琴曲,但由於他所創造的各種體裁是如此完美,他的感情是如此廣闊,他所發展的鋼琴技法是如此豐富,人們絲毫沒有局限感,而像是走進了一個廣闊的藝術天地──
◎「莫札特的繼承人」──7歲創作波蘭舞曲
1817年,這位小音樂天才被譽為「莫札特的繼承人」,這充分說明了蕭邦當時在華沙的受歡迎程度。不僅僅是在民間,華沙的貴族也對這位小音樂天才感到興奮。沙皇的兄弟──波蘭康斯坦丁大公宣布他將成為蕭邦的第一個贊助人。康斯坦丁大公非常喜歡蕭邦創作的波蘭舞曲,下令將該曲以樂隊的編制譜曲並且演奏。就這樣,蕭邦的音樂生涯開始逐漸走上了正軌。
◎比起舞臺,更熱愛生活──8歲正式登臺演出
1818年2月24日,蕭邦第一次正式登臺演出。這是場慈善音樂會,主人是拉齊維烏親王。第一次演出,蕭邦並沒有留下太多不可磨滅的記憶──這一點與莫札特不同,神童莫札特自登上舞臺開始,就深深地眷戀舞臺,直到去世,而蕭邦卻似乎更加關注生活。蕭邦不像莫札特和貝多芬那樣,被迫將所有的時間用來練習鋼琴,而是涉獵繪畫、戲劇等多種多樣的藝術領域。
◎初識維也納──19歲的個人音樂會
1829年,蕭邦前往嚮往已久的「音樂城」維也納,並舉辦了一場個人音樂會。8月11日,音樂會在皇家劇院舉行。但樂隊卻沒有按照蕭邦的要求去演奏,而是先演奏了前人的作品,這迫使他不得不改變曲目。於是,蕭邦只好即興演奏。在當時健在的音樂家中,除了維也納人熟知的李斯特之外,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蕭邦這樣即興演奏。在他靈活的手指下展現了一個略帶痛苦的輕柔世界。在那裡,每個人都因追憶往昔而傷感。觀眾們百感交集地聆聽著這美妙的潺潺細語。
【最美的波蘭旋律】
蕭邦寫下的跨時代的鋼琴作品幾乎為所有鋼琴大師所喜愛,尤其在二十世紀初,彈奏蕭邦的作品幾乎成為一種時尚。儘管在所有的蕭邦作品中都具有來自波蘭傳統的音樂風格,但在蕭邦的瑪祖卡中更為集中地表現了波蘭的民族風格。在瑪祖卡中蕭邦運用了直到當今仍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蘭旋律,使得當今的音樂家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音樂中獨特的波蘭風格。
【夜曲】
蕭邦在1831年至1835年間創作了18首供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以波動的伴奏音形,襯托出右手所彈奏的甜美的主題旋律。蕭邦本人在先天上是非常適合演奏夜曲。在性格上,他的優雅格調和高貴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現內在的深刻情感。在體型上,蕭邦體弱多病,並不適合演奏高響度的宏偉作品,但其細膩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樂變化,卻成了夜曲的迷人氣質。時至今日,蕭邦夜曲的優美旋律穿過近兩個世紀的巨變時代,還在今天的夜空中閃耀。
★本書特色:本書從蕭邦的童年寫起,詳細介紹蕭邦輝煌而曲折的一生。蕭邦敏感的性格與感情極其細膩的音樂,常被膚淺地誤認為是對浪漫派音樂的狂熱響應。事實上,蕭邦除了發展自己的特質和獨立的思維外,還保持了古典的傳統,這正是蕭邦的藝術所以能流傳下來的原因之一。關於蕭邦你不知道的事,本書將透過風趣的文字為你一一闡述。
作者簡介:
劉新華,畢業於音樂系,高中時接觸到古典音樂後便深深著迷,大學時開始發表樂評,是一名鋼琴家,也是一位資深蕭邦樂迷。
音渭,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波蘭,波蘭
蕭邦一生只走過了三十九年的短暫時光,而在這三十九年之中,他有十八年漂泊在法國。即便如此,蕭邦內心永遠激盪著對自己祖國波蘭深深的眷戀。波蘭是蕭邦的精神家園,而蕭邦則成為波蘭人日後的精神導師。
波蘭是一個久經戰亂的國家,她承載了太多的坎坷與艱辛。這個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索維亞等部落的聯盟。十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了其他部落。西元九六六年,波蘭接受基督教。一零二五年,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
以格但斯克為中心的東波莫瑞的收復,刺激了波蘭糧食的出口,貴族莊園紛紛建立勞役制莊園,從事商品糧的生產,城鎮出現手工工場。一五零五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布法律,從而削弱了王權,招致外來勢力的干預。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聲勢,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共和國的決議,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波蘭共和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農奴制國家,面積達三十一萬平方公里。十七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危機階段。一六四八年赫梅利尼茲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一六五二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一六五四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北方戰爭初期,波蘭被迫追隨俄國參戰。一六五五年波蘭—瑞典戰爭爆發,波蘭丟失部分領土。一七三三年至一七三五年俄、奧與法、西、撒丁王國為爭奪波蘭進行了戰爭,波蘭四分五裂。
生存於列強夾縫之中,波蘭難以得到安寧。從一七七二年開始,波蘭先後遭到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三次聯合瓜分。
一七七二年五月,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在彼得堡舉行會談,於八月五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據此,波蘭喪失了約百分之三十五的領土和百分之的三十三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一七九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土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四百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一七九五年一月三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十月二十四日,普魯士也在協定上簽字。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至此,存在了八百多年的波蘭滅亡了,這個國家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了長達一百二十三年。
一八零九年拿破崙一世在波蘭中部建立華沙公國,拿破崙失敗後,華沙公國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為波茲南公國,受普魯士管轄; 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國;在其主要地區成立了波蘭王國,由俄國沙皇兼領國王。一八三零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一批貴族青年在華沙舉行起義,結果失敗。一八四六年克拉科夫起義也遭失敗,克拉科夫被併入奧地利。一八四八年波蘭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奧當局廢除農奴制度。
我們的主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這個世界,開始了一段輝煌而曲折的音樂旅程。
父親的冒險
蕭邦家族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居住在法國東部的一個小村莊馬罕維勒。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人,過著平淡而樸實的鄉村生活。蕭邦的祖父是一個種植葡萄的農夫,蕭邦的父親尼古拉斯·蕭邦在家中排行老三。尼古拉斯喜歡與人交往,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感。
這個小村莊屬於一位波蘭貴族米契爾·帕克,所以尼古拉斯對波蘭一點也不陌生,他與帕克公爵的幾位員工也很熟。隨著年齡的增長,尼古拉斯感覺到農村的環境太閉塞了。馬罕維勒的一個波蘭籍土地管理員──亞當·韋伊德里奇走進了尼古拉斯的生活,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喚起了尼古拉斯對冒險的巨大興趣。在韋伊德里奇的邀請之下,尼古拉斯在十六歲那年決定跟隨他前往波蘭。
尼古拉斯擅長處理財務方面的問題,同時精通波蘭語、法語和德語三種語言。因此,他得到了韋伊德里奇的喜愛和倚重。來到華沙之後,尼古拉斯如魚得水,深深地喜歡上了華沙的氣氛和生活方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法國菸草商。這位菸草商決定在華沙開一家分店,因此他提供給尼古拉斯一份會計的職位。
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尼古拉斯不是一個喜好戰爭的人,他也因為身處華沙而免遭徵兵。對此,他感到非常滿意。尼古拉斯在一七九零年九月十五日的一封書信中寫道:「即便是為我的國家效忠,我仍然會因為離開華沙成為一名士兵而感到遺憾; 更何況,在國外我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小事業。」
但從法國開始的革命浪潮很快就席捲了整個歐洲。整個歐洲大陸都潛伏著不穩定因素──波蘭更是如此。已經被列強瓜分了這麼多年,波蘭人民熱切地渴望並在積極尋找一個時機爭取重新建立自由獨立的波蘭。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的聯合瓜分已經十分脆弱,這是一個謀求獨立的最好機會。終於,一七九四年春天,波蘭軍隊起義反抗俄國女皇凱薩琳的軍隊。原本,尼古拉斯只是對波蘭有著樸素的熱愛的感情,現在他卻逐漸把自己當作是波蘭的一分子,選擇為波蘭而戰鬥了。他加入了波蘭的國家軍隊,成為克斯丘思科手下的一名上尉軍官。雖然波蘭軍隊成功將沙皇俄國的軍隊趕出了華沙,但是普魯士軍隊卻乘虛而入,將華沙納入自己的治理之下。革命失敗之後,尼古拉斯有些意志消沉,原先工作的菸草廠也已經倒閉了。他想返回法國,卻疾病纏身。就在這最困難的時候,尼古拉斯決定留下來,做一個真正的波蘭人。他在書信中寫道:「有兩次我試著離開波蘭,有兩次我幾乎死掉,但最後,我不得不向命運低頭,並且留了下來。」
憑藉流利的法語和波蘭語,最初幾年,尼古拉斯被許多波蘭貴族聘為子女的家庭教師。一八零二年,尼古拉斯成為斯卡伯克家的家庭教師──這影響了他一生的命運,因為在這裡,他認識了自己的妻子、蕭邦的母親──賈斯蒂娜。
賈斯蒂娜是一名農夫的女兒,也是斯卡伯克家的遠房親戚。
二十歲的賈斯蒂娜有一雙清澈的藍眼睛、一頭美麗的金髮,二十九歲的尼古拉斯對她一見傾心。雖然是農夫的女兒,但是賈斯蒂娜受過良好的教育,身為伯爵夫人的侍女,賈斯蒂娜展現出沉靜、知性的一面。很快兩人就發現他們對音樂和詩歌有著共同的愛好。賈斯蒂娜在鋼琴方面十分嫻熟,尼古拉斯則善於吹笛子和拉小提琴。這樣在漫漫冬日的夜晚,莊園裡的居民們可以得到短暫的娛樂。尼古拉斯雖然富有冒險精神,但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 賈斯蒂娜同樣矜持而遵從社會的禮俗。雖然兩人彼此都有愛慕之情,但真正走到一起卻花了整整四年時間。一八零六年六月,他們終於在布羅胡夫附近的鄉村教堂舉行了婚禮。
自此,尼古拉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成了真正的波蘭人。他為波蘭而戰,他在波蘭生兒育女,同時他也與自己在法國的家人失去了聯絡。尼古拉斯在後來也很少刻意去告訴自己的子女自己是一個法國人。而後來,蕭邦也從來沒有真正地去認同自己的法國身分。法國,只是外國罷了──雖然最終蕭邦在巴黎走完了自己最後的人生旅程。
幼年蕭邦
尼古拉斯和賈斯蒂娜育有四個子女。大女兒路德維卡一八零七年出生,弗雷德里克一八一零年出生,伊莎貝拉一八一一年出生,艾米莉亞一八一二年出生。小妹妹艾米莉亞年紀最小,但活的時間也最短,她在十四歲那年便因肺病而過世了。妹妹伊莎貝拉一八八一年去世,終其一生,她都以哥哥非凡的才華為傲。姐姐路德維卡性情、脾氣均與蕭邦比較接近,她在蕭邦去世六年之後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蕭邦的全名為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一八一零年出生在波蘭中部的小鎮熱拉佐瓦沃拉。關於蕭邦的真實出生日期,目前尚有爭議。其拉丁文出生文獻 (出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 上面記載的是一八一零年二月二十二日,但賈斯蒂娜則一直以三月一日作為蕭邦的生日,蕭邦也相信自己母親的記憶,採用這個日期作為自己的生日。目前據音樂史學界的考證,更傾向於三月一日為其正確出生日期,而二月二十二日為當年他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了出生週數所致(比實際出生日期提早整整一星期)。
在蕭邦出生半年之後,父親尼古拉斯在華沙的中學找到了一份工作──從幫忙開始,逐漸成為真正的法語老師,並且從一八一二年開始,尼古拉斯就已經在訓練砲兵和工程人才的軍官學校裡當法國語言和文學的教授。從一八二零年開始,他在專門為陸軍實習生開班的學校裡教書。蕭邦一家也從華沙近郊的熱拉佐瓦沃拉搬遷到了華沙市區。
波蘭,波蘭
蕭邦一生只走過了三十九年的短暫時光,而在這三十九年之中,他有十八年漂泊在法國。即便如此,蕭邦內心永遠激盪著對自己祖國波蘭深深的眷戀。波蘭是蕭邦的精神家園,而蕭邦則成為波蘭人日後的精神導師。
波蘭是一個久經戰亂的國家,她承載了太多的坎坷與艱辛。這個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索維亞等部落的聯盟。十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了其他部落。西元九六六年,波蘭接受基督教。一零二五年,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
推薦序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處絕妙的風景,即音樂家們的作品。他們的生命從哪裡開始,他們有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童年、怎樣的愛情、怎樣的病痛,又怎樣成長、怎樣探索、怎樣謀生,那些偉大的作品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你會在這裡一一找到答案。
他們其實不是藝術聖壇上那一張用來膜拜的畫像,而是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哀有樂。巴哈(Johann Bach)一生與兩位妻子結婚,生有20個子女,但只有10個存活;天才的莫札特(Wolfgang Mozart)只有短短35年的人生,而舒伯特(Franz Schubert)更短,只有31年;華格納(Wilhelm Wagner)娶了李斯特(Franz Liszt)的女兒;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學生;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中年失聰;舒曼飽受精神病的折磨……每一首曲子,都不再是唱片上的音符,而是與鮮活的生命相連繫。你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樂曲是由怎樣的雙手來譜寫和演奏的。
當這許多位音樂家彙集在一起,便串起了一部音樂史,他們是音樂史的鏈條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位藝術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應,他們是自己傳記中的主角,同時又是其他傳記主角的背景。有時,幾位名家同時出現或前後承接,你會發現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竟如此相近,你彷彿來到了19世紀維也納的鼎盛時期,教堂的管風琴、酒館的樂隊、音樂廳的歌劇、貴族城堡的沙龍,處處有音樂繚繞。你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正在去宮廷演奏的路上,正在教堂指揮著唱詩班,正在學院與其他派別爭論。
你的音樂素養不再停留在幾段旋律、幾個名字上,你與藝術的連繫更加緊密。你會在一場音樂會上等待最精彩的樂章,你會在子女接受音樂教育時找出最經典的練習曲,你會在某個地方旅行時說出哪位音樂家曾與你走過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好,享受精神的盛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那雷霆萬鈞的激昂力量;舒伯特的《小夜曲》,那如銀河繁星般浪漫的夢境;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那如天宮聖殿般的純潔神聖;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第一交響曲》,那如海上旭日般的華美絢爛……
林錡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
目錄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1章 家世與童年
波蘭,波蘭
父親的冒險
幼年蕭邦
生活與演出
第2章 少年蕭邦
新老師,新生活
華沙音樂學院
艾米莉亞的去世
畢業
第3章 音樂旅程
初識維也納
布拉格
德勒斯登
重返華沙
第4章 走向成熟
康斯坦雅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5章 重返維也納
動盪的時局
困頓的生活
《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
《b小調第一號諧謔曲》
離開維也納
《革命》──c小調練習曲
第6章 巴黎尋夢
安居巴黎
考克布雷納
李斯特
在巴黎的生活與創作
親人重逢
「我的不幸」
孟德爾頌
舒曼
查爾斯·哈勒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第7章 輝煌歲月
喬治·桑
相知相戀
《小狗圓舞曲》
在帕爾瑪的日子
前奏曲
在諾昂的日子
《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重返巴黎
《英雄波蘭舞曲》
情變
最後的創作
蕭邦的夜曲
英年早逝
附錄 蕭邦年譜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1章 家世與童年
波蘭,波蘭
父親的冒險
幼年蕭邦
生活與演出
第2章 少年蕭邦
新老師,新生活
華沙音樂學院
艾米莉亞的去世
畢業
第3章 音樂旅程
初識維也納
布拉格
德勒斯登
重返華沙
第4章 走向成熟
康斯坦雅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5章 重返維也納
動盪的時局
困頓的生活
《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
《b小調第一號諧謔曲》
離開維也納
《革命》──c小調練習曲
第6章 巴黎尋夢
安居巴黎
考克布雷納
李斯特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