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順利、口袋不夠深、情人變心、婚姻觸礁、孩子不聽話……
日常生活老是卡關,如果不好好放鬆自己的心,那怎麼行?
停下來喘口氣吧!唯有放過自己,才能真正緩解痛苦與困境。
「生而為人,我很疲倦。」
人的煩惱,多數是自己的執著心所致
一本書帶你解析寬容與放手的智慧
唯有理解命運無常,才能找到人生的轉機
【為什麼我們應該學習放手?】
對於自然來說,人是很渺小、很無力的。
要想擁有和諧的人生,就必須學會「忍」、「退」、「讓」。古語有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小不忍則亂大謀。」……凡此種種,都意在說明「忍」、「退」、「讓」智慧的玄妙之處。
忍不是弱者,讓不是輸家,退一步乃是為了進兩步。「忍」、「退」、「讓」不是三個貶義的字眼,它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美德。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無奈,何不換一種心態、換一種角度去享受生活呢?
【在競爭中退讓,不代表不競爭】
三國時期,孫權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第三者」,他一般不主動攻擊別人,但是一旦他發現此事有油水可撈,他就絕不會放過。所以,三國之中,他出力最少,受益最大。
透過他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與他人爭得頭破血流,就算全力以赴地奮戰了,可到最後勝利的也許並不是我們,反而是那些以平和的心態淡然處之的人。
靜觀其變,然後抓住時機,才不勞此役。
【漢光武帝劉秀的「柔道」智慧】
劉秀是一位以柔開國、以柔治國的皇帝,他是能夠從始至終地貫徹「柔道」的人,不僅在為人處事上以「柔」為主,在政治、軍事等諸方面也都展現出了這種精神。就連對待怨妒的廢后及其同族,他同樣從寬處理,被史家認為是少數以「柔道」取得巨大成功的開國皇帝。
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往往是剛者居多,柔者居少。如果能做到以柔為主,寓剛於柔,就可以進退自如。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為九章,每一章都向人們闡述了忍讓的智慧。從歷史的角度將事例、說理、議論等融為一體,加以總結。此書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人人必讀的智慧之書。
作者簡介:
子陽,本名周成功,亞洲華文地區暢銷作家,小時候的願望是:諾貝爾文學獎!先後有兩千多首詩歌、幾部小說和若干篇散文問世,曾著《原來,成功者是這樣想的》、《光陰小故事》被推廣至新加坡出版,寫作題材多樣,從科普、醫學、哲學、法律到占星、成功勵志、企業管理、青春文學、少兒繪本均有涉獵。
傅世菱,曾擔任中學輔導老師,30歲那年罹患零期乳癌,幸而治癒,之後便將心靈寄託於佛教與禪學,熱衷公益活動,立志將愛心散播到世間各個角落。閒暇之餘撰寫勵志散文,相當尊崇弘一大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歷史智慧:以退為進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確,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我們最好的學習資料。古人用他們走過的路,用一個個事實向我們展現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你要想走更長的路,那麼就要學會後退的策略。古往今來,無論是政治家還是平民百姓,都是靠著這一智慧到達巔峰的。
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十步
在競爭中,有時候為了進十步,需要先退一步,這是什麼道理呢?打個比方來說,把拳頭縮回去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看過拳擊比賽的人應該都會明白這個道理。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退一步,卻能夠達到前進數步的目的,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做事技巧。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因為遭受陷害,被迫離開晉國,開始逃亡。在逃亡過程中,晉文公受到楚成王的厚待,當時他就承諾說,要是他當了國君,希望晉楚兩國彼此友好,但是萬一兩國開戰的話,他一定會命令晉國軍隊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來報答楚國的恩情。當時,楚成王笑了笑,並未當真。
後來,晉文公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即位。西元前六三四年,楚國藉口宋國投靠晉國為名,派成得臣率兵攻宋,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救。晉國於是決定派兵攻打楚國的盟國曹、衛,這樣,晉楚兩國直接對上了。
這時,晉軍的力量雖稍弱於楚軍,且又遠離本國作戰,但已占領曹、衛兩國作為前進的基地,況且齊、秦已與晉國結成聯盟,因而也很有實力。當晉、楚兩軍直接相對,正要開戰時,狐偃對晉文公說:「當初您在楚國為客時,曾對楚王說,萬一交戰,晉軍一定退避三舍。現在可不能失信啊。」晉文公聽了不語,身邊的部將都紛紛反對。
狐偃又說:「成得臣雖猖狂,但楚王的恩情我們不能忘。我們退避三舍正是對楚王表示謝意,並非怕成得臣啊。」大家聽狐偃講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楚軍見晉退兵,以為晉軍害怕了,就在後面追。晉軍將士奉命撤退,見楚軍這樣氣盛、猖狂,不由得暗下決心,一定要打敗楚軍。晉軍一退就是九十里,紮營完,成得臣派人送的戰書也就到了。第二天兩軍對壘,都想藉此一仗置對方於死地。
晉軍「退避三舍」後,退到了衛國的城濮,這裡距離晉國比較近,後勤補給、供應方便,又便於與齊、秦、宋各國軍隊會合。因此,晉軍由劣勢變成了優勢,很快就大敗楚軍。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知,晉文公「退避三舍」並不是真正的退,而是採取的一種迂迴策略。這種策略達到了迷惑楚軍、誘敵深入、爭取輿論同情、激發晉軍士氣等多重作用,將晉軍的不利因素變為了有利因素,為奪取決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由此可知,晉文公的最終目的還是進。有時候巧用「退」的計策,反而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再看下面這個故事:
戰國時候,有一次趙王派孔青帶領大軍救援稟丘。孔青是員猛將,加上足智多謀的寧越輔佐,所以趙軍一戰大敗齊軍,擊斃了齊軍統帥,並俘獲戰車兩千輛。戰場上留下了三萬具齊軍屍體,孔青決定把這些屍體封土堆成兩個大高丘,以此彰明趙國的武功。
寧越勸阻道:「這樣做太可惜了,那些屍體另有用處。我看不如把屍體還給齊國人。這樣做可以從內部打擊齊國,從而讓齊軍不再侵犯我國領土!」
「死人又不可能復活,怎麼能從內部打擊齊國呢?」孔青想不通。
寧越笑了笑說:「等齊人把屍體運回國,必然要花錢埋葬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國庫裡的錢財很快就會被用光,國力就會減弱,這就叫做從內部打擊他們。我聽說,古代善於用兵的人,該堅守時就堅守,該前進時就前進。我軍不如後退三十里,給齊國人一個收屍的機會。」
孔青大致明白了寧越的用意,但轉念一想,又說:「但是,齊國人如果不來收屍的話,那又該怎麼辦呢?」
「那就更好了,」寧越胸有成竹地說,「作戰不能取勝,這是他們的第一條罪狀;率領士兵出國作戰而不能使之歸來,這是他們的第二條罪狀;給他們屍體卻不收取,這是他們的第三條罪狀。老百姓將會因為這三條而怨恨齊國的高官將領。居於高位的人也就無法役使下面的人,而下面的人又不願侍奉居於上位的人,這就叫做雙重打擊齊國!」
「好,還是您技高一籌啊!」孔青終於完全理解了寧越的用心良苦。
果然不出寧越所料,齊國因此而元氣大傷,很長一段時間難以對外用兵。
寧越的主張看起來好像並不是那麼咄咄逼人,相反,似乎還有點軟弱,向齊國讓步。殊不知,這「讓步」裡面卻大有文章,表面上的退步其實換取的是更大的進步。
在戰爭中要想取得更大的勝利固然要退避三舍,以求得更多的利益,實現自己的目標。其實,我們今天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要想前進,就要先做好退的準備。
智慧錦囊:
開始退讓一步,結果制勝而歸,這是得遂心願的一種智謀。實際上,有進有退,能屈能伸,這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那種勇往直前、有進無退的人僅僅是村夫莽漢,表面上英勇,實則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退出競爭,坐收「漁翁之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說得容易,但做起來卻太難了。很多人都沉不住氣,見別人爭得你死我活,就忍不住要伸手。可是,一旦時機不對,就可能使自己最終成為爭鬥的焦點,反而弄巧成拙。可見,坐收漁利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想要吃這頓美味,還真得下一番苦工夫。
建安五年,十八歲的孫權剛剛即位,見到魯肅,詢問方略大計。魯肅道:「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
魯肅這番話,提出了孫吳在江東立國和發展的總戰略決策。他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具體步驟分為四步:
第一,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這在赤壁之戰後實現了。第二,相繼攻取荊州,盡占長江中下游地區。這在建安二十四年呂蒙襲殺關羽後也實現了。第三,建號稱帝。西元二二九年,孫權稱帝,這也實現了。第四,統一天下。最後一步,沒有實現。
孫權採用了魯肅的建議,作為基本國策。在孫劉聯盟之下,終於擊敗了曹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此後,劉備和曹操兩人鬥來鬥去,孫權一般都在旁邊觀看,在形勢有利的時候,他再動一下手。收復荊州,就是一個好例子。
在荊州問題上,孫劉兩家有著難以達成共識的歧見。赤壁之戰後,兩家在荊州問題上的衝突日益激烈。後來劉備全力和曹操周旋,關羽也從荊州進攻曹操。孫權見形勢大好,就派呂蒙進攻荊州。糜芳、傅士仁叛降,關羽敗走麥城,被俘遇害,荊州遂為孫權奪去。
殺了關羽後,孫權意識到將面臨一場重大危機。為了防止出現蜀、魏夾擊的危險,孫權首先力求避免和劉備生死相搏,不惜屈尊下就,向劉備求和,並做出一些重大讓步:將孫夫人送回成都,縛還糜芳、傅士仁,歸還荊州,希望重新與劉備「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但劉備傷關羽被殺之痛,斷然拒絕。孫權看到與劉備的決戰已不可避免,就立即向曹丕寫表稱臣。曹丕於是派使者到東吳,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當時許多大臣反對這樣做,但孫權不顧眾人阻撓,親率百官出城迎接魏國使者,恭順地接受了曹丕的封爵。
孫權這種策略,根本上扭轉了三國鼎立格局將被打破的局面,避免了曹、蜀聯手攻打的滅頂之災,以策略的靈活性為軍事上的勝利贏得了時間和條件。後來吳蜀彝陵之戰,陸遜大敗劉備,使蜀軍元氣大傷。而曹丕始終保持中立,未趁火打劫攻擊吳國,都是孫權善於應變的結果。
劉備死後,諸葛亮恢復了孫劉聯盟,孫權重新當上了「第三者」,坐觀諸葛亮和司馬懿互鬥。當蜀國和魏國在戰爭中逐漸削弱的時候,吳國則繼續發展且日益強大,乘機向遼東和海上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有什麼本事,讓這位大奸雄刮目相看呢?其實,是孫權採取了正確的策略,不但保住了江東,而且還成了三分天下的主人。孫權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第三者」,他一般不主動攻擊別人,但是一旦他發現此事有油水可撈,他就絕不會放過。所以,三國之中,他出力最少,受益最大。
透過歷史這面鏡子,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參與競爭,與他人爭個頭破血流,就算我們全力以赴地奮戰了,可到最後勝利的也許並不是我們,反倒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處之的人。靜觀其變,然後抓住時機,有的放矢地適時適當出手,才不勞此役。
智慧錦囊:
退出競爭,不是不競爭,而是一種取勝的迂迴之術。倘若無利可收,即使忙昏了頭到最後也只能是瞎忙,倒不如多留點時間給自己,向「漁翁」討教點經驗。
誘敵深入,方能一舉殲敵
「誘敵深入」本是軍事上的常規戰術,被人使用過無數次,結果還是有人會上當。這並不是上當者不懂兵法,實在是因為不善於掌握進退之道而造成的。而龍且就是這樣一個人,並因此死在韓信手中。韓信採用高明的謀略,以退為進,而且退得相當巧妙。讓對方在茫然不覺中被算計,甚至自動把脖子送到他的刀口上。
韓信為了收復齊國,攻破其都城臨淄,齊王田廣逃往高密。韓信進入齊都之後,一方面出榜安民,一方面又引兵追趕田廣。齊國萬不得已,只得向項羽求救。
項羽接到齊國求救之時,正在廣武山與劉邦對峙,只得命龍且為大將,周蘭為副將,領兵二十萬救齊。龍且帶領楚軍日夜兼程,很快就與田廣在濰水東岸會師,沿岸紮營,綿延幾十里。
韓信得知龍且率兵救齊,立即報知漢王,要求調回夏侯嬰、曹參二軍,也沿著濰水岸邊紮營。韓信召集諸將聽令:「龍且是楚國名將,依仗武勇而來,只可智取,不可力敵。諸將務必聽令……」
眾將聽令,依計各去準備。
龍且也在進行軍事部署,與副將周蘭計議說:「據我所知,韓信不過是一個平庸之人。向漂母討飯吃,沒有養活自己的本領;甘心受別人胯下之辱,膽量不及眾人。這樣的人有什麼可怕的!」
周蘭說:「將軍不能這樣想。韓信自從攻下三秦以來,所遇之敵,無不望風披靡。即使霸王,也曾被他的詭計所敗。這人足智多謀、變詐莫測,將軍要提防上當,不可大意輕敵。他過去雖然受辱,那是因為他知道將來自有大用,不與小人計較,不能說他無能。」
龍且不以為然地說:「韓信雖然一向取勝,只因尚未碰上勁敵。如果碰上智勇雙全的人,他還能使用詐謀?」
龍且一副傲慢的神氣,差人到漢營下戰書,戰書略云:
楚大將軍龍且告知漢營諸將:你們應該明白,韓信用兵以來,尚未碰上勁敵。魏豹不聽周叔勸諫,喪師滅國;陳餘不聽李左車的計謀,被破數十萬趙軍;燕王膽寒而降服,貌恭而已;奪取三秦之地,偶爾勝之非戰之功!我今日奉命救齊,將與韓信決戰,不是諸國可比。你等伸著脖子受死,不要退悔!
韓信看完龍且戰書,怒氣沖天,要斬楚使。諸將力勸,韓信令杖責三十,在楚使臉上刺上「來日決戰」字樣,驅逐出營。
使者回到楚營,哭告詳細情況。龍且動怒,馬上就要出戰。周蘭再三勸阻,勉強過了一宿。次日兩軍對陣,韓信、龍且各出陣前。
龍且數落韓信說:「你原來是楚國舊臣,如今背主降漢,作威作福,現已占有關中大郡,你仍貪心不足,膽敢抗拒天兵,快早早下馬投降,本將免你一死。」
韓信大笑:「你們上門送死,尚且不知,還敢說大話?」
話不投機,雙方開戰。戰不多時,韓信引兵向東南奔去。
龍且笑著說:「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如鼠!」率兵在後面緊緊追趕。
周蘭拍馬跟著龍且,望濰水河邊而去。到了河邊,只見濰水乾涸,漢兵蹚水而過。
周蘭忙攔住龍且說:「濰水本是長流大河,如今卻乾涸無水,定是有人阻斷上游流水,我軍如果追到河中,必被漢軍放水淹溺。將軍不可追擊!」
龍且說:「韓信大敗,逃命尚且來不及,還有什麼詭計!河水本來隨著旱澇而多少,如今十二月隆冬天氣,正是水涸之時,河中自然無水,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漢兵紛紛湧進河中。
有人傳報:「韓信就在前面不遠!」
龍且聽說,也不多想,指揮人馬下河,盡力追趕韓信。
龍且追到中流,只見一個斗大燈球,旁邊立著一塊木牌:「吊燈球斬龍且。」
周蘭等將校齊過來觀看。
龍且說:「這一定是韓信見我大兵追趕甚急,故意設立此牌。惑亂軍心,阻止我軍。」
周蘭說:「怎能一時造出此牌?這一定是韓信誘兵之計。此處必有埋伏,故設這燈作為訊號,現將燈球砍倒,漢兵不戰自亂。」
龍且舉刀砍倒燈球,只見兩邊漢兵齊聲吶喊,濰河上游流水洶湧而來,波翻浪滾,疾如奔馬,剎那即至。楚兵正在河流中游,盡被大水淹沒。龍且聽到水聲漸近,急忙打馬前奔。龍且之馬是一匹千里馬,一躍就到了岸上。
一聲炮響,曹參、夏侯嬰引兵殺來。龍且在重圍之中左衝右突,哪裡能夠前進得了半分。慌亂之中,被曹參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韓信素知龍且驍勇非常,性急如火,先激怒他,又命漢軍在上游用沙袋壅住河水,河中以燈球為記。燈球一落,即去沙袋,放水淹殺楚軍。又在岸上埋伏大批精兵,圍剿龍且……
韓信斬了龍且,軍威大振。
齊王田廣聽到消息,心急如焚,忙與姪子田光與田橫計議說:「龍且如此驍勇也被韓信殺了!我如今勢孤力窮,豈能自保?與其束手待斃,不若乘漢兵尚未包圍城池,統領人馬進入海島避難。等待天下太平之時,看看楚漢兩家成敗,那時再另外處理。目前即使投降,韓信也不會相信。」
齊國君臣商議停當,次日清晨,打開東門,一擁而出。韓信聞知,急派大軍追趕。田廣等剛行到二十餘里,正遇夏侯嬰,攔住廝殺,活捉齊王田廣和田光,田橫不敢戀戰,殺開血路,逃往海島避難而去。
田廣被韓信斬首示眾,齊國遂定。
因龍且輕敵,才中了韓信之計,但最關鍵的還是韓信的計謀起了作用。韓信知道,敵人有變化,我方就有機會,所以要想方設法讓敵人發生變化。最後,韓信的「誘敵深入」之謀取得了成效,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水淹楚軍,占領了最富庶的國家。
智慧錦囊:
勇猛超群者,並不意味著就能帶兵打勝仗。作為一個將領,僅僅靠蠻力是不能取勝的。孫子兵法中對將領的要求有五條,把智也就是謀略放在了第一位,可見,頭腦還是最重要的。韓信被稱為「兵家之神」,就在於他足智多謀,先在謀略上勝過對手,所以戰必勝,攻必克。
第一章 歷史智慧:以退為進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確,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我們最好的學習資料。古人用他們走過的路,用一個個事實向我們展現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你要想走更長的路,那麼就要學會後退的策略。古往今來,無論是政治家還是平民百姓,都是靠著這一智慧到達巔峰的。
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十步
在競爭中,有時候為了進十步,需要先退一步,這是什麼道理呢?打個比方來說,把拳頭縮回去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看過拳擊...
推薦序
前言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社會中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著,這也正說明了人的社會性。既然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那麼要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就要學會生存之道。人與人的生存智慧,首先就是要學會和諧。
為什麼要學會和諧?我們可以用很多理由來說明這一點:對於個人來講,和諧能夠使人左右逢源,進退自如;對於團隊來講,和諧能夠溝通意見、團結同事,成為公司的戰力;對於世界來講,和諧能夠加深理解、達成共識,化干戈為玉帛……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和諧呢?
其實很簡單,和諧的主旨便是有容忍之心、凡事讓三分、關鍵時刻退一步。簡言之,「忍」、「退」、「讓」亦是人生存智慧的玄機,要想打開此玄機,找到鑰匙是必然的。所以,我們只要按照和諧的主旨去做,學會生存所必須的智慧就足矣。
縱看歷史,凡成就大事者都是掌握了生存的智慧,從劉邦到曾國藩,再到現在職場中的某些大人物,雖然人與人之間不斷有挑戰和競爭,但我們又時時刻刻彼此和諧與讓步。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自然規律。人對於自然來說還是很渺小、很無力的,要想擁有和諧的人生,就必須學會「忍」、「退」、「讓」。古語有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小不忍則亂大謀。」……凡此種種,都意在說明「忍」、「退」、「讓」智慧的玄妙之處。要知道,忍不是弱者,讓不是輸家,退一步乃是為了進兩步。「忍」、「退」、「讓」不是三個貶義的字眼,它不僅是建構和諧的一種智慧、境界、學問,更是一種美德。
人活在這個社會中有太多的無奈,為什麼不換一種心態、換一種角度去享受生活,又何必活得那麼累呢?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逐漸走向和諧的過程。年輕的時候,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總以為自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可以將任何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但是生活會不斷砥礪人,它不時賜予你失意和悲痛,讓你一步步地改變對人生的態度,消弭對它的無畏,慢慢地將你打造成成熟、理智的人。
當然,有些原則必須堅持,包括華人數千年來所崇尚的價值觀。但是,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在現實社會裡,人們往往該堅持的並沒有堅持,不該堅持的卻反而固守不放了。其結果是,在很多事務中,有些人一直在和自己過不去,自己為難自己。因此,本書意在獻給那些曾經、或正身陷迷茫的人們,它著重向人們闡述了人們在社會生存中所必需的智慧;如何成就和諧之本,打開那些顯而未露的玄機;幫你撥開眼前的雲霧,讓你從迷茫中走出來,更加清醒地看待生活中的是非。
本書共分為九章,每一章都有所側重,向人們闡述了各方面生存所需的智慧。並以史為鑑,從歷史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智慧的淵源。此書結構清晰,文字洗練,語言通俗易懂,內容上將事例、說理、議論等融為一體,並汲取所有智慧之精華,加以總結,成其「智慧錦囊」。它,是一本人人必讀的智慧之書。
認真讀此書,你彷彿翻開歷史的書頁,彷彿就是在跟智者對話,讓你找到解開生存智慧的玄機的鑰匙;讓你在職場中與同事團結友愛,步步高升;讓你在家庭中與家人和睦相處,夫妻恩愛有加;讓你邁著歡快的步伐走向幸福的明天……還等什麼,此書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前言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社會中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著,這也正說明了人的社會性。既然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那麼要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就要學會生存之道。人與人的生存智慧,首先就是要學會和諧。
為什麼要學會和諧?我們可以用很多理由來說明這一點:對於個人來講,和諧能夠使人左右逢源,進退自如;對於團隊來講,和諧能夠溝通意見、團結同事,成為公司的戰力;對於世界來講,和諧能夠加深理解、達成共識,化干戈為玉帛……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和諧呢?
其實很簡單,和諧的主旨便是有容忍之心、凡事讓三分、關鍵時刻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歷史智慧:以退為進
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十步
退出競爭,坐收「漁翁之利」
誘敵深入,方能一舉殲敵
先鬆手,再出拳,才能更好地打擊對手
鋒芒不可太過,多給自己留點餘地
劍太剛易折,「柔道」才是制勝法寶
第二章 生活智慧:寬容與忍耐是法寶
處理家庭瑣事要寬容
要隨時為夫妻間的感情「補充營養」
調味好婚姻這道菜
爭吵有「度」,和好有方
對待鄰里要寬容
與人為善,凡事莫計較
凡事不強求,應順其自然
待人處世,要有平和忍讓之心
第三章 心態智慧:笑一笑身心愉悅
為你的心靈掃清陰霾
讓微笑照亮你的人生
陽光心態帶你走進幸福生活
百味人生,無不快哉
生活貴在知足常樂
尋找快樂的藥方
改掉過度緊張的習慣
讓笑容代替仇恨
第四章 職場智慧:讓一分左右逢源
和為貴,爭強好勝易吃虧
維持好與每個人的關係
千萬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與人交往要注重細節
懂得拒絕,但不要得罪上司
得罪上司後的幾種對策
給上司提供建議的技巧
親密也有間,與同事保持安全距離
與上司意見相左怎麼辦
第五章 商場智慧:競爭之道貴在雙贏
予人恩惠,潛移默化中贏得市場
吃小虧占大便宜的「贈送」
學會退讓,才能渡過難關
打不贏就退,把弱勢轉為優勢
以逸待勞—福特袖裡展乾坤
贏家姿態,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斷摸索正確的做事方法
第六章 管理智慧:禮賢下士,以德服人
用人不疑,請信任你的下屬
善待每個下屬,你就會得到擁戴
與你的下屬分享成功
一碗水端平,管理者切忌偏私
要管別人,先控制你的情緒
容人之量,是管理者的基本素養
能夠容忍不同的聲音
不要放大下屬的缺點
不要以成敗來評價一個員工
主管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第七章 愛的智慧:「愛」乃成就和諧的基礎
父愛如山,需細細品味
最應珍惜的是母愛
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感恩
夫妻之愛,莫過理解、感恩
愛,是不斤斤計較
別讓功欲、虛榮毀了親情
第八章 做人智慧:朋友多了路好走
不懂做人,就會到處樹敵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友誼要用一顆真心去換取
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網
投資自己的「人際帳戶」
「零存整付」的人際關係投資策略
注重「感情投資」必然受益無窮
尋找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在人際社交中千萬不要吝嗇
第九章 做事智慧:三思而行,策略制勝
做事要講策略,盲目行動只會壞事
只有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里
貴在落實,嚴格按照計畫去做事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解決問題,才能獲得機遇
你越是畏懼困難,困難就越是找你麻煩
不斷嘗試,失敗就會逐漸遠離你
前言
第一章 歷史智慧:以退為進
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十步
退出競爭,坐收「漁翁之利」
誘敵深入,方能一舉殲敵
先鬆手,再出拳,才能更好地打擊對手
鋒芒不可太過,多給自己留點餘地
劍太剛易折,「柔道」才是制勝法寶
第二章 生活智慧:寬容與忍耐是法寶
處理家庭瑣事要寬容
要隨時為夫妻間的感情「補充營養」
調味好婚姻這道菜
爭吵有「度」,和好有方
對待鄰里要寬容
與人為善,凡事莫計較
凡事不強求,應順其自然
待人處世,要有平和忍讓之心
第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