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罪與詮釋罪,不僅是基督教人論的基礎,也是實踐中的漢語基督徒構建其宗教世界圖像的起點以及開展倫理生活的焦點。
本書借一群溫州鄉村基督徒的故事,分別從他們的歸信、對偶像的態度、與傳統道德秩序不失緊張的嵌入、人們的集體宗教生活、教會對個體的權力治理乃至實踐中的神義論等多個不同角度,一層層地分析了圍繞罪人這一倫理主體所構成的宗教世界圖像影響其倫理生活的程度。
本書認爲,人們所踐行的圍繞罪的自我否定,底色實乃一種探尋罪身成義的自我肯定。
正是這種取向,悖論地使得基督教難以實質地觸碰到自我,進而難以真正做到倫理生活的改變。
作者簡介:
張杰克
浙江大學社會學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神道學碩士;慕尼黑大學新教神學系在讀博士生。
章節試閱
引論
緣起 一個婦人的病和死
二○一○年四月,我到了溫州河陽縣的岩頭村,希望對基督徒群體做個初訪,尋找可以研究的主題。我找到了岩頭的林敏中,他是青浦教會的長老,四方臉,皮膚黑黝,談吐嚴謹但又溫和的中年人。他問我想要瞭解什麼。那段時間學界正好熱議家庭教會及其制度處境的問題,我說要不先談談青浦教會的歷史,再多談一些家庭教會的情況吧。青浦教會是三自教會,跟家庭教會並沒有實際聯繫。敏中對家庭教會的現狀不怎麼瞭解,他簡單地講了當地的教會歷史後,便叫我去找幾個家庭教會的負責人。我花了幾天時間做了些訪談,其中有傳統家庭點也有所謂城市新興教會的領袖。然而,我在訪談時感到很困窘,因為不知道要如何詢問有關家庭教會的問題,他們也不清楚要跟我說些什麼,對話常常難以繼續下去,以至我幾次都帶著無助的心緒落荒而逃。
可是從那年四月中旬到八月末,我在岩頭待了四個月。在那四個月裏,我一直住在岩頭的範潔瑛家,與她以及她的家人在一起。在我來之前,潔瑛就被查出患了癌症。這個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以及青浦教會的教友們,在面對潔瑛的疾病時,始終表現出與當地不信教的人不同的態度和實踐:幾乎每日每夜的集體陪禱,潔瑛和她的家人自己的認罪禱告,以及在潔瑛過世之後舉行的、某程度上與非信徒的喪葬儀式看似不同的喪禮。我發現了一些更有趣的現象。那段時間最令我費解的,是潔瑛在面對自己的病時,一直不願去醫院接受治療。聖經說主在地上會行治病的神蹟,他們也常聽說,以前有病的人一信主,病就得了醫治,非常神奇。所以,大家相信「上帝是全能的上帝,祂凡事都能做」、「要靠就能靠住的」。有時候,教友們還藉著病得醫治的傳奇故事來鼓勵潔瑛。
比如有一次,一位姊妹在禱告後跟大家閒聊,提到鄰村天主教神父治好癌症病人的故事。她說,那個人的肚子裏有瘤,天主教的神父來為他灑了聖水、念一套經,那人就用力咳嗽,把瘤子咳了出來。在場的姊妹們都說是神蹟。雖然她們平時對天主教和天主教徒很陌生,甚至擔心天主教也搞偶像崇拜,但在閒談間,天主教的神蹟故事也是上帝有能力治病的一種說法,確實也讓潔瑛更加依靠主。他們在強調上帝的醫治能力時,同時還會貶低人的手段。譬如有一次,在大家做完禱告後,潔瑛說起別村一位同樣罹癌病人的故事。那戶人家的經濟殷實,為了治病花了八十萬元,可最後人還是死了。潔瑛說,錢也沒有用。教友們也說,錢沒有用,命都在上帝的手裏,上帝若醫治是很容易的。雖然潔瑛家窮困,但她們說錢沒有用時,好像並不是在說一個經濟問題,而是有錢沒錢都一樣,看病吃藥沒用,生死的結局全賴上帝手中。這樣,人的手段似乎跟上帝的能力產生了緊張,而人們在表達對上帝的完全依靠時,似乎是在講述一個有關信心的教義,仿佛人若不表現出對上帝的完全信靠,上帝就不會施予救治。看來,基督教確實對教友們有很大的影響。可是我發現,潔瑛不是沒有吃藥,她會喝一種三十塊錢一包的草藥。另外,她也不是完全排斥去醫院,當初知道自己身上有腫塊,她是立刻去了醫院的,她知道自己得癌症,也是在醫院做檢查確診的。這樣看來,去醫院看病、吃藥,跟她的信仰之間的關係好像又不是那麼緊張。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完全能找到其他的教義表述,將依靠藥物和依靠上帝聯繫起來。譬如人們會說藥是上帝的造物,吃藥治病並不影響對上帝的信靠。這是一種基於創造的教義說法。既然如此,潔瑛不去醫院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在這時,我才注意到潔瑛在喝的草藥,並不是什麼普通的草藥。她的妯娌林淑芳跟我說,那草藥是潔瑛從一位叫張卓代的人那裏買來的。
卓代是家庭教會的傳道人,他告訴潔瑛絕不能去醫院切片觀察,不然喝的這些藥就無效了。他吩咐潔瑛一定要好好省察自己家裏有沒有偶像,有的話趕緊除掉,然後在上帝面前痛切認罪並悔改,病就會好。另外,卓代還給了潔瑛一本題為《離棄偶像,歸向真神》的小冊子作為參考,好讓她依據其中所述,照著自己的病情尋找偶像的來源。我要來這本小書看了看,發現裏面寫滿了聖經的引證、患難案例、偶像案例以及處理方法,並在結尾附上一份很長的表格,讓信耶穌的人在患病後自己查找病因。在他看來,只要是身上的任何部位患了病,都與偶像有關。當然,在這之前我就已經知道基督徒不拜偶像,可是像這樣系統的理論,我是第一次看到,想來所謂的偶像問題在教友們日常的宗教生活中並不那麼簡單。
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說卓代。這位聽來非常神秘的教會人物,並不是岩頭人,他和他的教會在河陽的另外一個叫做黃浹的地方。按照當地教會史敘述,卓代所在的黃浹,是河陽最早接觸到基督教的地區,那裏有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 傳
教士在河陽最早發展的教友群體。不過內地會在河陽的總堂一直在昌下,不管是黃浹一帶還是岩頭與附近村莊的教友,在有自己的教堂前,都去昌下的禮拜堂聚會。今天我們在河陽看到的許多教堂,是在上世紀八、九○年代建的,從前大都是一些聚會點。青浦教會建於一九八八年,在教堂建成後,岩頭的教友們就不去昌下做禮拜了,去青浦。此外,岩頭附近的下華村和廟後村的教友也來青浦聚會;下華在岩頭的西邊,兩個村挨在一起,而廟後離得稍遠些,是在岩頭的西南邊,它是河陽的古老街市所在地。
青浦教會的教堂離岩頭並不遠,大約二十分鐘走路的距離,敏中是堂裏的長老之一。然而對教友們來說,內地會是什麼,內地會當初在這地方做過什麼事,都不很重要,他們甚至完全不知道內地會及其傳統。教友們所知的是敏中以及教會的
其他牧者教導給他們的東西,是他們從上一輩人那裏習得的東西。他們有時還會在私下裏對牧者評頭論足,說誰講的好,誰講不好,誰在教會裏溫吞不管事,誰賺了錢,愛世界、不愛神的國了等等。而論到卓代,他們說的就不太一樣。在他們的談論中,卓代往往跟分裂教會以及偶像的話題聯繫在一起。聽一些對牧區的歷史稍有瞭解的教友講,卓代不是在八○年代三自教會和家庭教會的分離浪潮中離開河陽牧區,而是因為跟牧區一名德高望重的老長老「章先生」章慶祥鬧了矛盾後選擇離開的。在離開之後,卓代便不再跟牧區各教會來往,隨即加入了當地的家庭教會系統。當然也有人說,卓代的離開,是源於神學立場的差異。
例如在得救問題上,加入家庭教會的卓代就更多堅持得救不穩固的說法,而河陽牧區則堅持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另外,卓代他們也更強調醫病趕鬼、禱告的時候「說方言」,而河陽牧區各教會的領袖卻不怎麼接受這樣的方式。各種不同說法,讓分裂的原因顯得模糊非常。據說就在前幾年,還發生過新一輪的教會分裂,幾位領袖從各自教會出走,加入了卓代的教會,鬧得沸沸揚揚。這一度讓我重新關注起家庭教會的問題。可是當我向敏中詢問卓代的時候,他雖然提到了家庭教會,可是他更強調的還是卓代的偶像論,認為卓代對聖經的理解有些偏差,表明他們與卓代的不同。換句話說,敏中看重的並不是三自與家庭之爭,而是基督教信仰理解上的差異。與敏中不同的是,像潔瑛這樣的普通教友既不關心教會的分裂,也不關心卓代的理解是不是錯的;這些都不妨礙潔瑛聽了卓代的吩咐尋找家裏的偶像,不妨礙她喝卓代給的中草藥。
引論
緣起 一個婦人的病和死
二○一○年四月,我到了溫州河陽縣的岩頭村,希望對基督徒群體做個初訪,尋找可以研究的主題。我找到了岩頭的林敏中,他是青浦教會的長老,四方臉,皮膚黑黝,談吐嚴謹但又溫和的中年人。他問我想要瞭解什麼。那段時間學界正好熱議家庭教會及其制度處境的問題,我說要不先談談青浦教會的歷史,再多談一些家庭教會的情況吧。青浦教會是三自教會,跟家庭教會並沒有實際聯繫。敏中對家庭教會的現狀不怎麼瞭解,他簡單地講了當地的教會歷史後,便叫我去找幾個家庭教會的負責人。我花了幾天時間做了些訪談,其中有...
目錄
總序/v
黃序 成為罪人與力求無罪/1
引論/11
緣起 一個婦人的病和死/11
基督教與倫理生活/22
作為倫理主體的罪人/27
第一章 歸信、偶像與魔鬼/35
群體歸信/35
成為罪人/40
偶像的詮釋學/53
不安、魔鬼與神魔之間的人/68
第二章 村莊中的基督徒/83
禮拜單與身份認同/86
日常生活的基督徒形象/90
再思人情道德/101
道德生活的適應與張力/108
第三章 日常的宗教生活/121
傳福音與生活見證的困難/125
神聖空間中的講道與聽道/133
作為行動的認罪禱告/147
定期探訪與祈求禱告/161
第四章 一位鄉村基督徒的生命史/181
「跟別人信得不一樣」/183
兩種愛/188
指向他人的禱告/194
作為訴苦的生命史敘事/199
第五章 實踐中的神義論(一)
疾病、死亡與責任者/217
面對疾病的祈求禱告/219
自我詮釋的困境/228
死亡、魔鬼與人的責任/239
第六章 實踐中的神義論(二)
上帝的旨意/255
殉道敘事/259
惡的可解釋性/271
集體的遺忘與生活的治療/288
結語 罪人的無罪與義的可能/313
後記/333
參考文獻/341
總序/v
黃序 成為罪人與力求無罪/1
引論/11
緣起 一個婦人的病和死/11
基督教與倫理生活/22
作為倫理主體的罪人/27
第一章 歸信、偶像與魔鬼/35
群體歸信/35
成為罪人/40
偶像的詮釋學/53
不安、魔鬼與神魔之間的人/68
第二章 村莊中的基督徒/83
禮拜單與身份認同/86
日常生活的基督徒形象/90
再思人情道德/101
道德生活的適應與張力/108
第三章 日常的宗教生活/121
傳福音與生活見證的困難/125
神聖空間中的講道與聽道/133
作為行動的認罪禱告/147
定期探訪與祈求禱告/161
第四章 一位鄉村基督徒的生命史...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