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讀書不是為了更會辯論,也不是要盲目服從權威,更不是為了找話題;而是為了培養判斷能力,審慎地辨別事情的輕重對錯。」
一生跌宕起伏的經驗論哲學家、17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人之一,
重視知識的力量×肯定實驗的重要性×引領新科學的發展
——影響深遠、具備務實精神的科學之光培根!
眾所皆知,在近代西方哲學史上,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是近代兩大重要的思想陣營。近代的經驗主義發端於英國,慢慢形成了經驗主義學術傳統。英國的經驗主義有幾位重要的哲學家,其中培根和霍布斯被認為是英國經驗主義的開創性人物。
培根等早期經驗主義者並不太熱衷於建立宏大的思想體系,著重於經驗的研究和科學實驗,這正好顯示出經驗主義哲學家務實的一面,而培根當然是開創了這個風氣的重要人物。
【從掌璽大臣到階下囚】
1561年,法蘭西斯.培根出生。貴族出身的他,從小就才華出眾,時常出入宮廷。早在孩提時代,他就被伊莉莎白女王稱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而後他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神學、形上學、邏輯等等,他的努力及野心,終使他加官進爵,於1617年出任掌璽大臣。隔年,他擔任詹姆士一世手下的大法官。
晚年,他被國會指控收賄,遭到罷免。後雖得到國王赦免,但生活困乏,於是閉門潛心著述。為了做實驗,培根染上風寒,最終與世長辭。
培根死後,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讚美他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論人生、人性之奧妙】
〈論愛情〉:「舞台上的愛情往往比生活中的愛怨悲歡更值得觀賞。因為在舞台上,愛情是喜劇的素材,有些還是悲劇的素材,而在生活中,愛情卻總是招惹是非,有時簡直就像一個妖婦,有時則像一位復仇女神。」
〈論友情〉:「凡是與朋友分享歡樂的人,都會感到樂上加樂;凡是向朋友傾訴憂愁的人,都會感到愁不再愁。」
〈論財富〉:「不要信任那些看上去蔑視財富的人,他們蔑視財富是因為他們無法得到財富。」
〈論死亡〉:「與其視死亡為恐怖,倒不如採取一種宗教性的虔誠,冷靜地看待死亡——將之視為人生必不可免的歸宿,以及對塵世罪孽的贖還。」
【培根如何看待人的黑暗面?】
〈論怒氣〉:「要徹底平息怒氣,那不過是斯多噶派的狂妄之言。還是神諭講得好:『有氣不妨發出來,只要不犯罪,也不可終日含怒。』」
〈論報復〉:「報復行為展現的是一種以武力解決的野蠻公道。」
〈論自私〉:「人應當理智地區分私利之心與公共的利益。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的時候,不要損害他人的利益,特別是不可危害君主與國家的利益。」
〈論嫉妒〉:「一個人如果自身沒有優點,往往就會嫉妒別人的優點。」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培根的生平及其重要文章,深度解析培根的哲學思想,幫助讀者理解17世紀的英國經驗主義思潮,並且更進一步地熱愛思考、熱愛哲學。
作者簡介:
劉燁,專職編者。
王君孺,哲學系畢業。平時熱愛思考及討論社會議題,於個人網站發表過多篇哲學科普文章。
章節試閱
論反叛
近代的權術論者,所注意的重點常常是放在如何處置危機,而不是在如何防止危機上,這樣就未免有點捨本逐末了。一方面固然不可見小失大——所謂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見大失小——殊不知,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勢。
任何帝王也難免有一些政治上的對手,因此,培根在論反叛一文中對帝王提出了幾條告誡,並詳細分析了引起反叛的內在和外在原因,為帝王鞏固江山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作為政治家,應當善於掌握國家政治風險的變化規律。大自然中的風暴來臨之前有先兆,當政治動亂到來之前,也必定會有種種預示的跡象。這就像自然界中的暴風雨,在春分或秋分的時候最為狂暴一樣,在暴風雨來臨之前,經常會颳起沉悶的風,海水會漸漸地波濤洶湧,國家也會有這種情況。
太陽神曾經警告人們:凶殘的反叛即將發生,變節行為和隱祕的戰爭正在醞釀。這時,針對國家的誹謗和放肆的言論頻頻出現,而且是公開的。政治謠言往往不脛而走,這不利於國家,卻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接受,這些都是動亂的前兆。維吉爾在敘述謠言女神之家世的時候,說「她是偉大巨人們的妹妹」。
傳說中,因為眾神惹怒了大地女神特魯斯,使她怒火中燒,於是生下了謠言女神,她就成了凱歐和恩克拉多斯的妹妹。
我們從這個神話可以看出:謠言好像是歷史上眾神叛亂的遺物。謠言確實是叛亂的序曲,無論怎麼看,維吉爾的話是有道理的,那就是:構成叛亂的行動與推動叛亂的謠言並沒有什麼區別,充其量不過是哥哥與妹妹、陽性與陰性的差別。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往往是國家制定出最好政策的時候。本來這是最值得稱讚的事,應當受到很大的歡迎,卻遭到了惡意曲解,這就表明會有很大的怨恨存在。就像塔西佗所說的:「當人們開始對統治者懷有非常大的不滿時,他的所有舉動,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同樣會使他受到非難。」
這種情形一旦出現,那些以為透過嚴酷的鐵腕手段,就能壓制住這些謠言,並且能防範或根除叛亂的想法,是嚴重錯誤而危險的,因為這些舉措反而可能會成為加速叛亂的導火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冷靜地處置這些謠言,比設法壓制它可能會更有效。還應當分辨塔西佗所說的那種「服從」,即他們表面上似乎服從,實際上卻是在對政府的法令進行挑釁、爭論,對君主的命令隨意批評和指責,種種的舉動往往是叛亂的前奏,其結局必然會導致無政府狀態的出現。尤其當全民大辯論發生的時候,如果那些擁護政府的人不敢站出來講話,反對政府的人卻可以滔滔不絕,那麼形勢就會變得更加險惡。
誠如馬基維利所指出,君主應該是各階級的共同領袖,如果他自成一黨,偏向一方,那就好像是一條船,很可能會因載重不均衡而傾覆。這一點在法國國王亨利三世的時代可以清楚看到,他先加入了聯盟,為的是消滅新教徒;不久之後,那個聯盟卻又開始反對他。因為如果君主的權威成了一個目標的幫凶,而且還有其他更加強大的君權約束力,此時國王也就幾乎喪失了他的權力。此外,當紛爭不和、互相攻訐和派系鬥爭肆無忌憚地進行的時候,也就象徵著這個政府的威信已經蕩然無存了。
一個政府各個相關部門的運行,應當像天空中的眾多行星那樣運轉——每個行星既自轉,又服從於統一的公轉。每個行星受到最高層運轉影響後,運轉得非常迅速,但它的自轉則是舒緩的。因此,當高官自主運作得太劇烈,又像塔西佗所說的那樣「放任到了根本不把支配者放在眼裡」的時候,也就象徵著天體離開了運行的軌道。因為威信是上帝所賜,是使君主名副其實的佩帶。
宗教、法律、議會和財政是組成一個政府的四個重要部門,一旦它們被動搖或者被削弱,臣民就要為國家面臨的動亂祈禱了。下面讓我們跳過關於預測動亂的話題,討論釀成叛亂的各種因素、動機和補救措施吧。
釀成叛亂的因素眾多,值得認真研究,因為預防叛亂的最好方法就是根除叛亂的因素。只要有堆積的乾柴,那麼就很難說它會在什麼時候,可能會由於一個細小火星的掉落而燃成燎原大火。導致叛亂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貧困,二是民怨。社會中有多少破產者,那麼就有多少潛在叛亂者,這是一個定律。盧卡斯這樣來描述羅馬內戰前的情形:
「由於高利貸侵吞了人民的財產,所以負債者要用戰爭獲得解放。它的到來鼓舞人心。」
戰爭使許多人受益,這就是一個確定而又絕對可靠的跡象,說明一個國家已經有了反叛的傾向。而如果有錢人的富有與平民百姓的貧窮結合,那麼危險就隨時可能發生且危害巨大。因為貧困和飢餓產生的造反是最強大的造反。至於人民的不滿,在一個國家當中往往會聚集,散發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熱度,並且引起發炎。
君主不能用這種方式衡量不滿帶來的危險,也就是說,這些不滿是否真實公正,因為這樣一來,也就是把人民想像得太理智了,以為他們往往會藐視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不能這樣來衡量不滿所帶來的危險,即賴以產生不滿的悲痛在事實上是大是小,因為當恐懼大於感情的時候,不滿也就是最危險的不滿。
「傷心是有限度的,而恐懼則是沒有限度的。」
除此之外,在處於高壓的時候,那些刺激人耐性的事情,依然會壓倒勇氣;但在恐懼的時候,卻並不是這樣。任何君主或者政府,也不可能因為不滿經常出現,或者長久存在,或者因為不滿尚未產生險情,而無憂無慮。因為並非每一團水氣或者霧氣都能夠變成暴風雨,儘管暴風雨通常是安靜的,但終究是要降落下來,而且,就像那句精彩的西班牙諺語所說:「繩子最後被輕輕地一拉扯斷了」。
叛亂的原因和動機各式各樣:宗教的改革、稅賦、法律與習俗的變動、特權的破除、壓迫的廣泛、小人的得勢、飢荒、軍隊的解散與黨派之爭的白熱化,以及任何一種激怒民眾,使他們在一場共同的運動中結合在一起的事件。
關於防止叛亂的辦法,我們只能提出某些一般性措施。至於非常有效的救治,必須對症下藥,因此沒有通例可循,而應當交由行政會議處理。
第一種防止叛亂的辦法:就是盡量消除所有可能的致亂因素。在這些因素中,最急於解決的問題是國家的貧窮,因為它最具有威脅性。針對這個目標當採用這些措施:開放貿易並讓它的發展取得良好的平衡,保護並扶持製造業,流放游手好閒的人,按照節約法禁止浪費和鋪張,改良土壤和開墾新的土地,調整控制市場物價,減輕人民的稅賦和進貢等等類似的方法。
一般來說,應當提早注意國內人口不要超過國內的資源儲備,維持人口數量。人口的計算也不要僅僅以數目為準,因為,一個人口少的國家,如果收入少而消費過多的話,比生活節約、儲蓄量大的國家,會更快地耗盡它的國力。因此,貴族顯要增加的速度和數量,如果超過了平民人口增加的正常比例,很快就會把國家拖到貧困的邊緣,而且,宗教神職人員的過度增長也會造成這種局面,因為他們是不從事生產的,而被供養的學者如果多過可以提供給他們的職位時,所造成的結果也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對外貿易能促進一個國家財富的絕對增加(國內的財富總是在一些地方得到,又在某些地方失去,進進出出的)。通常人們知道有三種東西是可以進行對外貿易的:一是天然的物產和礦產資源,二是本國製造業生產的產品,三是商船隊。因此,如果這三個輪子都能夠運轉不息的話,那麼財富就會不斷地從國外流向國內。而更重要的一點卻很少有人知道,勞務也能夠創造財富。荷蘭人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們的國家並沒有富足的地下礦藏資源,但他們的勞務輸出能力,卻變成了一個創造財富的龐大礦藏。
作為統治者,最重要的事情是採用有效政策,防止國家財富貨幣被掌握於少數人之手。否則,一個國家即使擁有很多的財富,大部分的人民仍將處於飢寒交迫的境地。金錢就好比肥料,如果不撒入田地中,本身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為了使財富均勻分配,就必須用嚴厲的法律來限制高利貸以及商業的壟斷、地產的壟斷。
至於如何消除民怨以及民怨的危險性,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兩部分臣民:貴族階層和平民階層。當兩者中的其中之一產生不滿的時候,危險不大,因為平民如果沒有受到貴族的挑動,那麼他們的動作緩慢,而貴族的力量又弱小,除非民眾傾向於或者願意自己採取行動。因而,當貴族階級等待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爆發動亂時,他們就可自己表態了,這就是危險產生的時候。
古希臘詩人的神話中曾說,有一次,奧林帕斯諸神,想把眾神之主宙斯捆起來,但是宙斯發現了這一陰謀。他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策劃建議下,召來百臂巨人布里阿瑞俄斯,利用他成千上萬雙手,戰勝了眾神。這個神話中確定不疑的含義是:如果君主能夠為民眾謀求福利,贏得支持,那麼他的地位將非常安全。
給予人民以適度的自由,用以使他們的困難與不滿怨恨得以正常的發洩,他們就不會壓抑和扭曲,這也是統治者保證國家安全的方法。醫學上認為,如果不讓體液排出、捂著膿血不讓它流出,那麼就會有引發更嚴重的毒瘡和惡瘤的危險。
談到不滿的時候,艾比米修斯的角色倒是和普羅米修斯有些相似,因為再沒有更好的方法預防不滿了。潘朵拉在痛苦和邪惡飛出來的時候,終於把蓋子蓋上了,並把希望關在了盒子底下。毫無疑問地,用技巧和權謀來培養及保持各種希望,並帶領人們從一個希望走向另一個希望,這是緩解和消除不滿因素的最佳解藥之一。而且,衡量一個政府和政治家是否清明,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即使它不能使百姓心滿意足而贏得民心,也能夠讓民眾感到有希望可寄託,從而贏得民心。同時,這個政府能夠處事得法,以致任何困難都難不倒它,彷彿任何事都是有希望的,都有解決的出路。這一點做起來並不難,因為無論是個人還是黨派,都是善於吹噓自己的,或至少敢裝出不相信大難臨頭的模樣。
另外一個婦孺皆知的策略,便是要有預測和預防措施,以阻止條件相當的分子,出頭成為心懷不滿的人可跟隨並團結在其旗幟下的首領。我們認為能充當這種領頭人物的人大多都擁有成就和聲望,深受那些對現政不滿的黨派的信任和尊崇。對這種領頭人物,政府要麼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來爭取他並讓他歸順,要麼就使其同黨中有另一領頭人物與之對立,以削弱他的聲望。總而言之,對各類反政府的黨派集團實行分化瓦解,挑撥離間,或者至少是讓他們內部之間互相猜疑,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因為如果是擁護政府的人內部四分五裂,而反對政府的人內部卻萬眾一心的話,那麼將是極其危險的情況。
我們清楚地看到,一些出自君主之口的某些風趣而又刻薄的話,曾經點燃了反叛的烈火。凱撒因那句「克蘇拉不識字,所以不能口授文章」的話語使自己受到傷害,因為這句話完全斷絕了人們對前途所抱有的希望,也就是在某個時刻他會自願交出他獨裁者的職位;加爾巴因為一句「我的士兵是徵召的,而不是買來的。」而毀掉了自己的前程,因為這使得士兵失去了獲得贈品的希望。普羅布斯也因那句「假如我活下去,羅馬帝國就不再需要士兵了。」毀掉了自己的前程,因為這句話讓他的士兵非常絕望。
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但毫無疑問地,在敏感的問題上和在不穩定的時代,君主需要對他的言行十分謹慎,因為話一旦出口,就好像射出的箭一樣,尤其是那些被認為是包含動機脫口而出的話。至於那些長篇大論是淡而無味的,也就不像簡短的話語那樣會引起他人的注意。
最後,為防萬一,君王當在身旁安排一位或幾位有軍事膽略的大將,以便在發現叛亂之苗頭時,即予消除。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麼動亂一旦爆發,朝廷中就會出現不應該有的恐懼和不安,而政府就會出現塔西佗說的那種危險:「人的脾氣就是這樣的,雖然沒有幾個人敢於冒險做出這樣一個邪惡的舉動,但是許多人卻渴望邪惡的舉動出現,並且會默許這邪惡的舉動。」但這樣的軍事人員必須是忠誠可靠的,並且具有良好的名聲和地位,而不是那種喜歡結黨營私,專門討人喜歡的人,同時還要擁有與政府中的其他大人物地位相應的職位,否則的話,那治病的藥就會比疾病本身更加有害了。
論反叛
近代的權術論者,所注意的重點常常是放在如何處置危機,而不是在如何防止危機上,這樣就未免有點捨本逐末了。一方面固然不可見小失大——所謂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見大失小——殊不知,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勢。
任何帝王也難免有一些政治上的對手,因此,培根在論反叛一文中對帝王提出了幾條告誡,並詳細分析了引起反叛的內在和外在原因,為帝王鞏固江山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作為政治家,應當善於掌握國家政治風險的變化規律。大自然中的風暴來臨之前有先兆,當政治動亂到來之前,也必定會有種種預示的跡象。...
推薦序
序言
培根(西元一五六一至一六二六年),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
古往今來,關於人生,關於生命,有許多著名的論斷,而培根關於人生的論述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最為深遠。他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識的一生,也是追求權力的一生。身兼哲學家、文學家、法官與政治家的培根,其思想複雜多變。
本書主要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華,包括培根對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以及人與自然等各方面的看法。從〈論真理〉、〈論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權位〉、〈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狡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本書將鎔鑄培根哲學智慧與人生經驗的結晶,將他通達人世的智慧,以平實流暢的文字展現給讀者。全書文筆優美,語言凝練,寓意深刻。你可以將它當作生活交友的教科書,亦可以將視為混跡官場的厚黑學。借用培根的一句話:「有些書可淺嘗輒止,有些書可囫圇吞食,有些書則須細嚼慢嚥,充分消化。」本書雖談不上字字珠璣,但也稱得上琳瑯滿目,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值得細嚼慢嚥;至於好壞,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劉燁
序言
培根(西元一五六一至一六二六年),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
古往今來,關於人生,關於生命,有許多著名的論斷,而培根關於人生的論述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最為深遠。他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識的一生,也是追求權力的一生。身兼哲學家、文學家、法官與政治家的培根,其思想複雜多變。
本書主要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華,包括培根對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以及人與自然等各方面的看法。從〈論真理〉、〈論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權位〉、〈論野心...
目錄
序言
論真理
論死亡
論報復
論逆境
論掩飾
論親情
論婚姻與獨身
論嫉妒
論愛情
論權位
論勇敢
論仁慈
論貴族
論反叛
論無神
論迷信
論旅行
論進言
論時機
論狡猾
論自私
論革新
論小聰明
論友情
論消費
論養生
論猜疑
論言談
論財富
論預言
論野心
論人的天性
論習慣
論幸運
論老年與青年
論美德
論殘疾
論談判
論隨從與友人
論學習
論禮貌
論稱讚
論虛榮
論榮譽
論怒氣
序言
論真理
論死亡
論報復
論逆境
論掩飾
論親情
論婚姻與獨身
論嫉妒
論愛情
論權位
論勇敢
論仁慈
論貴族
論反叛
論無神
論迷信
論旅行
論進言
論時機
論狡猾
論自私
論革新
論小聰明
論友情
論消費
論養生
論猜疑
論言談
論財富
論預言
論野心
論人的天性
論習慣
論幸運
論老年與青年
論美德
論殘疾
論談判
論隨從與友人
論學習
論禮貌
論稱讚
論虛榮
論榮譽
論怒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