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集多位台灣電影史上與台灣電影製片廠及台灣電影文化公司有深厚淵源的電影界導演、製片、演員,以及學養豐富、見證影史重大事件發生的文史學者、國家電影及視聽中心的代表、紀錄片導演、媒體工作者,透過訪談和撰述回憶他們心目中的「台影歲月」,也是台灣電影的美麗時光。本書亦同時呈現一群熱愛台灣電影的資深影像工作者,透過田野、攝影、剪接、錄音、訪問所再現的「台影歲月」,影片中紀錄了台影製片廠早期的建基人物及相關影片,也追溯了一段在白色恐怖時期發生的空難事件,曾被壓抑和淡化的空難事件,透過本書的出版,期能做為時代留下的鴻爪和影像歷史的最佳佐證。
作者簡介:
黃玉珊
劇情片及紀錄片編劇、導演、監製,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系畢業,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碩士。1982 年赴美留學歸國後,投入電影工作並在大學任教,曾為中央電影公司、香港大都會電影公司拍攝劇情片,並以獨立製片方式拍片
及發行。曾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世界新聞學院、文化大學擔任講師,曾任黑巨傳播公司負責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所所長、紀錄所兼任副教授、音像媒體中心主任、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教授及所長。現為玄奘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劇情片主要作品有《落山風》《雙鐲》《牡丹鳥》《真情狂愛》《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插天山之歌》《百味人生》等;紀錄片作品有《朱銘》《四季如春的台北》《海燕》《世紀女性. 台灣風華: 女建築師修澤蘭》《鍾肇政文學路》《故人故居故事》《念念眷村》等。除了電影創作及影像教育之外,執導過舞台劇,出版過小說、劇本,並曾參與女性影展、南方影展的創辦。
章節試閱
1. 亞洲影展有哪些人來參加?他們之間有甚麼關係?
從《梁祝》開始,電懋的陸運濤認為李翰祥有吸引力,要把李翰祥挖過來,但邵氏公司要告李翰祥,陸運濤便對他說:「我現在給你錢到台灣做老闆。」李翰祥認為可以當老闆,自己發揮,就答應了,李翰祥、電懋、聯邦等三方簽了合約,組織了國聯電影公司,因而離開邵氏,帶了七仙女的班底赴台。這時候正好碰到亞洲影展,龍芳決定由李翰祥來改組台製廠,開拍《西施》,擴大片廠規模。
當初陸運濤打的算盤是這樣的,電懋在香港只有三個攝影棚,邵氏卻有十一個,因此在香港競爭不過邵氏,便準備在台灣蓋片廠,擴大製片規模,原想找中影合作,中影不願意,台製廠龍芳有意爭取,主動去見蔣經國,獲蔣支持,便在李翰祥赴台搞國聯的時候先拉攏他,並讓他開拍大片《西施》,這個題材其實蔣的意思已有臥薪嘗膽毋忘在莒之意。
當年李翰祥離開邵氏以後,成立國聯公司,邵逸夫告國聯的李翰祥欠很多錢,法院去追蹤,李翰祥去哪裡拍片,就去現場抓,抓到就把他們關起來。如此一來,李翰祥就沒辦法拍片,只好來台灣,這也是李翰祥來台灣的主要原因。他來台灣之前,邵逸夫要求中影拒絕李翰祥。台製龍芳請示蔣經國,蔣經國支持李翰祥,所以他開拍了《西施》,這部戲的經費超過預算,還超過很多。老實講,李翰祥跟台灣關係是因為陸運濤大力的支持,聯邦也支持李翰祥,超支幾百萬都可以,當時有另外一個公司支持李翰祥搞片廠,給他錢拍片,李翰祥在一次中國小姐選舉的選美會上又把國聯每年拍電影得到的日本片配額賣給別的片商,聯邦不能接受,因聯邦們靠日本片起家的,所以跟李翰祥打官司,結果李翰祥在訴訟中失敗。當年李翰祥沒計算影片成本,又十分重視人才,他的門客都是和電影有關係,都是有名的人,每天晚上在他家裡宴客。李翰祥的公司花掉很多錢,而且用人不當,欠下太多錢,造成他的公司沒有辦法運作,政府派人來支持他,結果他的公司還是垮掉了。李翰祥替中製拍的片子《揚子江風雲》遭警總追查,後來李翰祥跟著中製廠的貢敏到日本去配音,就不來台灣了。他跑回香港去,成立新國聯。
亞洲影展時,他們都來台灣。當年,東南亞大老來台灣,正是要表示台灣才是中華民國的代表,承認台灣就是中國,所以當年東南亞的邵逸夫、邵仁枚、陸運濤都來了。國泰機構規模大,很有錢,願意支持台灣,來台灣就是承認台灣是祖國。
當年故宮還在台中,陸運濤要去看故宮,另一方面要看台中的片廠,跟政府簽合約。邵逸夫等其他亞洲影展代表去金門參觀,陸運濤等人在亞洲影展完了之後去台中,實現他們支持台灣重建最大最好的片廠,這個片廠支持李翰祥拍片,也支持龍芳。
1. 亞洲影展有哪些人來參加?他們之間有甚麼關係?
從《梁祝》開始,電懋的陸運濤認為李翰祥有吸引力,要把李翰祥挖過來,但邵氏公司要告李翰祥,陸運濤便對他說:「我現在給你錢到台灣做老闆。」李翰祥認為可以當老闆,自己發揮,就答應了,李翰祥、電懋、聯邦等三方簽了合約,組織了國聯電影公司,因而離開邵氏,帶了七仙女的班底赴台。這時候正好碰到亞洲影展,龍芳決定由李翰祥來改組台製廠,開拍《西施》,擴大片廠規模。
當初陸運濤打的算盤是這樣的,電懋在香港只有三個攝影棚,邵氏卻有十一個,因此在香港競爭不過邵氏,便準備在...
推薦序
藍祖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影視聽中心書庫中有一本奇書 :「台灣有影」,特色就如書名副標 :「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透過一部部從1950-1970年代的新聞紀錄片中,爬梳重現台灣早期社會和電影發展歷程的點點滴滴。由於圖文並茂、史料珍貴,不但識貨影迷珍藏納之,更是每年影視聽中心春季曬書會上最搶手的作品。
「台灣有影」直接點出了台灣電影文化公司創立以來肩承的政治與歷史責任 ,不論是日本時期的「台灣映畫協會」或者1940年代國民政府接手的「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和「台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運用電影攝製器材,以新聞片、紀錄片、短片或劇情片方式紀錄庶民生活百態、反應人民悲喜,傳達政策內容、編織共同願景都是簡稱「台影」的這間台灣電影製片公司最核心的使命。
在那個資訊匱乏,交通建設才剛啟步,電視尚未問世陽春年代,看電影堪稱是最便捷的全民娛樂,透過劇情片放映前空檔播放五到十分鐘的新聞影片,毋寧是最有時效、亦最簡捷有力的政令宣導手段,其中有關國慶閱兵、民主選舉、教育興革、農業改良、工業突破、災變哀鴻、雪中送炭或交通新政的「新聞」畫面,不論宣傳意味多濃、論述多麼八股,聲調多麼刻板,攝影機捕捉到的台灣百態卻以自家文法承載了歷史容顏,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成就了1950-1970年代鮮活實在的台灣寫真,觀眾透過新聞片這個載具認識台灣和世界,接受政府單向傳輸的政績宣示,從進場到退場都呼應著時代的脈搏、流行與軌跡。
新聞的「新」有其時空限制,轉眼就泛黃變舊,不合時宜,再無人聞問。然而,這些台影新聞片中的舊日影像在時光篩汰下卻得著越陳越香的能量,尤其是用來對照史冊上的文字記載,這些影像的實景重現,儼然為國族記憶提供了一幅又一幅的立體雕刻。
例如最早的「台灣省受降特輯」,浮動在膠捲中的人物、事件與場景就有著歷史叩門的文獻價值 ; 至於梁兄哥梁波首次訪問台灣,台北影迷沿街包圍的車隊與人潮,清楚解釋了何以當年台北被香港人以瘋人城來做形容,也足以讓當代年輕人明白追星是人性本色,論瘋比狂,其實是代代相傳寫在我們的基因中。至於時隔五十年的兩部政策電影『吳鳳』(1962)與『唐山過台灣』(1986),明顯記載著漢族對待原住民的傲慢與偏見,當年所有的理直氣壯,在時空流轉後才讓人驚覺 是那麼自以為是的迷航。然而,也正因為留存下這批歷史檔案,日後的重看或引用,同樣讓後人得見我們如何走過昨日,又如生成今日模樣。
讓人唏噓的是,這些影像近在咫尺時,我們輕忽有如雲煙,如今遠隔天涯,偶然得見,才驚為天人,開始珍寵呵護。歲月無情,芳華如電,昨日世界還是會為有情人保留一席之地,任人細品回味。
或基於此情此心,當我瀏覽本書章節,心頭總會想起我經歷過的《台影歲月》。一則來自片場,一則來自電影。只是時間軸比一般人晚,要調整到1990年。
先談片場。那一年,台影已經從台灣電影製片場改制為台灣電影文化事業公司,元旦當天台灣電影文化城正式對外營運,除有仿古屋宇提供拍片,亦有電影製作技術館、機器人劇場和民俗文化園區供民眾參觀嬉遊,其中陣容最浩大的應屬專門放映360度電影的360度視聽館。
360度電影的特色在於九機同步捕捉影像,雙眼視角盲點或者後腦勺無能得見的背後風景都能夠攝入,然後再在從360度環形劇場中將影像同步投射在銀幕上。在虛擬實境的技術未臻成熟的時代,360度電影確實提供了一種身歷其境的感受,只是比較適合以山水風光為主題,台影製作的第一部360度電影『美夢成真』由知名攝影師華慧英擔任導演兼攝影,我先後看過他在台影霧峰片場和台北自由廣場操作著巨大的九機同步器材拍攝電影,對技術一知半解的我似懂非懂地見證了這個在電影主題園區很得觀眾喜愛的新 興科技。時任台影總經理的饒曉明先生也禮聘了以『末代皇帝』配樂拿下奧斯卡獎的中國音樂家蘇聰創作主題音樂。蘇聰是台灣解嚴後首位到訪的中國作曲家,有幸做過專訪,也聽過他以海岸、溪流、烽炮和現實美夢為標題的音樂書寫,譜出他到訪台灣的音樂印象。或許因為製作成本過巨,或許因為放映空間有限,360度電影在台灣影壇只如曇花一現,未能創造風潮,卻是台影追求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腳印。
再談電影。台影歷史上投資最大,動員人力物力最多的電影首推李翰祥執導的『西施』,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生聚教訓終能復國成功的歷史,符合了當時執政的國民政府施政理念,「台灣有影」這本書中收錄了一張『西施』的幕後推手,當時的台製廠廠長龍芳身穿中山裝坐在辦公桌前的照片,他那一身行頭清楚交代了黨國勢力與電影產業的根深蒂固關係,唯其如此,龍芳在空難往生後,繼任的楊樵廠長才得以在黨政軍奧援下完成這部電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2022年世界影音遺產日再次推出修復版『西施』,亦是重新檢視台製廠在台灣電影發展上曾經扮演過的角色。
1983年,台灣新電影成長茁壯,漸獲國際影壇重視,台影網羅李行,白景瑞和胡金銓三大導演合作完成的『大輪迴』,在同檔票房上不敵三位新浪潮導演的『兒子的大玩偶』,台灣影史正式邁進新電影時期。這段時期的台影劇情片依舊承繼著宣揚政策使命,偏向青春勵志的本土議題,直到1993年,總經理陳耀圻積極規畫與國際影展接軌,支持何平導演拍攝抽象寫實風格作品『十八』,先在希臘鐵薩隆尼基影展(Thessaloniki Film Festival)拿下國際影評人聯盟費比西獎(FIPRESCI),後來又相繼在柏林影展、鹿特丹影展、多倫多影展做特別放映,軌跡翻新,視野大開,都清楚見證了這間在台灣土地上奮鬥了五十五年的電影公司想要脫胎換骨的打拚奮鬥。
1999年在921震災後,場房悉數倒塌的台影公司被迫匆匆退場,固然是無可奈何的命運翻轉,然而台影公司的影像資產並未就此湮消雲滅,而是全數由新聞局接管,再轉交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並且投注經費與人力,逐年將台影影像重新數位化及修復研究,並且逐步開放瀏覽,支援後續影視創作者書寫歷史記憶時需要的影像素材。一間公司結束了,一個時代重新出發,「台灣有影」的傳奇繼續以不同方式陪伴著台灣人,這本《台影歲月》就是從文字出發的歷史回眸,對多數人或許已經渺若天涯的往事,得著再次撫摩撿視的機緣,一種咫尺可即的溫度與觸感,應該就是本書最厚實的重量了。
藍祖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影視聽中心書庫中有一本奇書 :「台灣有影」,特色就如書名副標 :「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透過一部部從1950-1970年代的新聞紀錄片中,爬梳重現台灣早期社會和電影發展歷程的點點滴滴。由於圖文並茂、史料珍貴,不但識貨影迷珍藏納之,更是每年影視聽中心春季曬書會上最搶手的作品。
「台灣有影」直接點出了台灣電影文化公司創立以來肩承的政治與歷史責任 ,不論是日本時期的「台灣映畫協會」或者1940年代國民政府接手的「台灣省電影攝製場」和「台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運用電影攝製器材,...
目錄
序 天涯咫尺憶台影 藍祖蔚
序 我與《台影歲月》的淵源 林文淇
序 檔案影像的新意義 陳斌全
序 復返「台影歲月」之必要 王君琦
黃仁先生訪談 黃 仁
我對《台影歲月》影片的一些補充看法 黃 仁
李行導演憶台影 黃玉珊
輪迴─李行與台影的因緣 林盈志
廖祥雄導演訪談 廖祥雄
蔡揚名導演訪談 蔡揚名
劉明女士訪談 陳堯興/倪有純
張時坤先生訪談 張時坤
管仁健先生訪談 管仁健
白崇光先生訪談 白崇光
羅正方先生訪談 羅正方
黃玉珊導演訪談 黃玉珊
《台影歲月》一二事 陳堯興
拼貼流金歲月 倪有純
《台影歲月》與我 文蓓蓓
《台影歲月》劇本 陳堯興
後記 黃玉珊
序 天涯咫尺憶台影 藍祖蔚
序 我與《台影歲月》的淵源 林文淇
序 檔案影像的新意義 陳斌全
序 復返「台影歲月」之必要 王君琦
黃仁先生訪談 黃 仁
我對《台影歲月》影片的一些補充看法 黃 仁
李行導演憶台影 黃玉珊
輪迴─李行與台影的因緣 林盈志
廖祥雄導演訪談 廖祥雄
蔡揚名導演訪談 蔡揚名
劉明女士訪談 陳堯興/倪有純
張時坤先生訪談 張時坤
管仁健先生訪談 管仁健
白崇光先生訪談 白崇光
羅正方先生訪談 羅正方
黃玉珊導演訪談 黃玉珊
《台影歲月》一二事 陳堯興
拼貼流金歲月 倪有純
《台影歲月》與我 文蓓蓓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