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千古名相譜寫三國傳奇
諸葛亮在動盪不安的三國時代,其運籌帷幄的智慧,傳奇的計謀,還有對蜀漢鞠躬盡瘁、忠心報國的精神,成為後世的精神典範。
他如何從躬耕隴畝到一代傳奇謀士?
在三分天下中,如何運籌帷幄贏得勝利?
▎讀書隴耕隱隆中
──三顧茅廬始出山,傳奇的起點!
劉備親自拜訪諸葛亮,三次才見到,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中原的戰略,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傳奇計謀,草船借箭
──將計就計現才華,三天借滿十萬支箭!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故意設局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目的要置諸葛亮於死地,儘管諸葛亮一眼就識破這是一條害人之計,卻冷靜表示三天即可達成,果真靠著濃霧和草船誘敵,輕鬆向曹軍借到十萬支箭。
▎再借東風火燒赤壁
──「萬事齊備,只欠東風」,諸葛亮架壇招東風!
諸葛亮和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畫。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到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諸葛亮搭起九尺高的法壇,在臺上作法,借三天三夜東南大風,在赤壁大戰果然東南風大起,聯軍乘風出擊,火燒赤壁,大敗曹兵。
▎文武雙全還會發明!木牛流馬運糧草
──不靠人力的運輸工具,除了友軍誰也別想用!
西元二二八年,諸葛亮率軍進行第三次北伐,占領了原魏國據守的武都,西元兩百三十一年,諸葛亮又籌劃了第四次北伐。經過三年的戰爭實踐,諸葛亮已經吸取不少對敵鬥爭的經驗,他充分記取前幾次軍事行動的教訓,把糧草運輸當作首要任務,委派曾一起受劉備遺詔輔政的大臣李嚴負責督運軍糧,並根據山地運糧困難的特點,專門設計了被稱為「木牛」的運糧獨輪車。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五丈原飲恨仙逝,一代名相的殞落!
諸葛亮屯兵五丈原,屢次挑戰,魏兵不肯出戰。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時建興十二年八月,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軍中,終年五十四歲,一代名相的逝世,對於蜀漢政權來說,無疑是一顆閃爍著萬丈光芒的巨星隕落。
★本書特色:諸葛亮是一位集智慧和忠義的謀臣,在三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時,劉備三顧茅廬請益,被劉備視為最為重要的核心幕僚,為蜀漢打下基礎,屢次展現其智慧,深謀遠慮不僅司馬懿望塵莫及,即使把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謀臣將相拿來作比較,也很難找出能與諸葛亮相匹敵的。這位一代名相雖已逝世千年,但其留下的無數傳說,至今仍令人回味不已。
作者簡介:
岳展騫,一名內外反差有點大的男子,重訓ing,平時興趣是訂閱Netflix追劇與鑽研中國思想史,本體在文藝青年與健身狂魔之間隨意切換。著有《軍師,我想好好活》。
吳靜娜,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五丈原死而後已
諸葛亮屯兵五丈原,屢次挑戰,魏兵只是不肯出戰。
司馬懿採取拖延戰術,的確抓住了諸葛亮的致命弱點。由於戰爭曠日持久,加之諸葛亮辦事謹慎認真,所有軍政大事,事無鉅細,皆事必躬親,這使他日夜操勞,身體漸漸虛弱,很快就因操勞過度而病倒了。
諸葛亮舊病復發,心中昏亂。這天夜裡,他扶病出帳,仰頭觀看天文,不禁十分驚慌,回到帳中對姜維道:「我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了!」
姜維道:「丞相為何說這種話?」
諸葛亮道:「我看見三臺星中,客星特別明亮,主星卻十分幽暗。天象是這樣,我的命運就可知了!」
姜維說:「天象雖然如此,丞相卻為何不用祈禳的辦法挽救它呢?」
諸葛亮說:「我一向通曉祈禳的方法,但並不知道天意如何。你可帶四十九個甲士,每人各執皂旗,身穿皂衣,環繞在大帳外邊,我自己在帳內祈禳北斗星。如果七天之內主燈不滅,那我的壽命就能夠增加十二年;但如果主燈滅了,我便是一定要死了。閒雜人等,不要放進來。一切需用的東西,只叫兩個小童進出搬運。」姜維領命,自去準備。
時值八月中秋,姜維在大帳外面帶領四十九人守護。諸葛亮自己在帳中擺設香燭等祭物,地上分布著七盞大燈,周圍環繞著四十九盞小燈,最中央是一盞本命燈。
諸葛亮在大帳中祈星已經六天,見到主燈明亮,心中非常高興。
姜維進帳來,看到諸葛亮正披髮執劍,踏罡步斗,壓鎮將星。這時忽然聽得營寨外面有吶喊之聲,姜維剛要叫人出去詢問,魏延突然飛步進來報告說:「魏兵來了!」他腳步急快,無意中將主燈撲滅。
諸葛亮一見,丟下劍嘆聲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魏延惶恐萬狀,急忙伏在地上請罪。姜維憤怒之下,拔劍便要殺魏延。
諸葛亮阻止他道:「這是我命中該絕,不是文長的過錯。」
姜維這才收了劍。諸葛亮吐了幾口血,臥倒在床上,對魏延說道:「司馬懿料我有病,所以派人來探聽虛實。你可立即出去迎敵。」
魏延領命,出帳上馬,帶兵將夏侯霸趕出大寨二十多里路才回來。諸葛亮叫魏延回本營寨去把守。
姜維進帳,一直走到諸葛亮床前問安。
諸葛亮道:「我本想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無奈天意如此,我旦夕之間就要死了。我平生的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共計十萬四千字,內容有關於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我察看了所有將領,沒有人可以傳授,唯獨你一人。請千萬不要輕慢忽視了它。」
姜維哭拜著接受了。
諸葛亮又說:「我有『連弩』之法,沒有用過。它的方法是矢長八吋,一弓可以發出十支箭,都已畫成圖本。你可以根據圖法去製造使用。」姜維也拜受了。
諸葛亮又說:「蜀中各條道路,全都不必多憂,只是陰平地區,千萬需要當心。這個地方險峻,時間久了肯定會出事。」
諸葛亮接著又叫馬岱進帳來,附在他耳邊,低聲傳了一個密令,最後囑咐道:「我死以後,你可按計行事。」馬岱領計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楊儀進來,諸葛亮把他叫到床前,給了他一個錦囊,秘密地囑咐道:「我死後,魏延一定會反;待他反時,你與他對陣,再打開這個錦囊,那時,自有殺魏延的人。」
諸葛亮一一調度了,便昏了過去,一直到晚上才甦醒過來,連夜表奏後主。
後主聞奏大驚,急忙命尚書李福當晚就起程到軍中,去向諸葛亮問安,並詢問後事。李福日夜兼程來到五丈原,入帳見諸葛亮,傳後主之命。
問安過後,諸葛亮流著眼淚說道:「我不幸在大業未成的半途死去,虛廢了國家大事,得罪於天下。我死以後,你們要盡忠盡力,輔佐後主。國家以前的制度不要改變,我所用過的人,也不可輕易廢掉。我的用兵之法,都已傳授給了姜維,他自會繼承我的遺志,為國出力。」
李福聽完了諸葛亮的話,便辭別,匆匆地趕了回去。
諸葛亮強支病體起來,讓左右的人扶他坐上小車,出寨到各營詢視,回到帳中,病勢更加沉重,便叫來楊儀吩咐道:「馬岱、王平、廖化、張翼、張嶷等,都是寧死盡忠之士,久經沙場,多負勤勞,完全可以委用。我死之後,凡事都要像過去那樣依法而行,要慢慢退兵,不可過急。你深通謀略,不必我多囑咐。姜維智勇兼備,可以決斷我之後的事。」楊儀哭泣著受命。
諸葛亮吩咐相關事宜之後,坐在病榻上,強撐著身體寫了一封遺表給後主。
寫完後,吩咐楊儀說:「我死之後,不可發喪,可教後軍先走,然後一營一營慢慢退兵。如果司馬懿追來,你可以布成陣勢,等他到了,將我以前所雕刻的木像,放在車上推出,司馬懿見了,一定會退兵。」
這晚,諸葛亮讓人將他扶出帳來,仰觀北斗,他遠遠指著一顆星說道:「那便是我的將星。」
眾將正在慌亂之間,忽然尚書李福又來了,看到諸葛亮昏厥,已不能講話,便大哭起來道:「我誤了國家大事!」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醒了過來,睜開眼睛巡視眾人,見李福站在床前,便說道:「我已知先生復來之意。」
李福說道:「我奉天子之命,請問丞相百年後,可任大事的人。上次因過於匆忙,忘了詢問,所以復來。」
諸葛亮道:「我死之後,可任大事的人,蔣公琰比較適宜。」
李福道:「公琰之後,誰可繼承?」
諸葛亮道:「費文偉可繼承。」
李福又問:「文偉之後,誰可繼承?」
諸葛亮不答。眾將到近前來看,已經嚥了氣。時建興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軍中,終年五十四歲。
再說司馬懿以為諸葛亮已死,探查到五丈原蜀營中已空無一人,便忙親自引兵來追。到山腳下,見蜀軍不遠,更加奮力追之。
這時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軍全部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面寫著一行大字「漢丞相諸葛亮」。
司馬懿不由得大驚失色,定睛看時,只見中軍幾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著諸葛亮,羽扇綸巾,鶴氅皂。
司馬懿大驚道:「諸葛亮還活著!我輕入重地,落進他的計中了!」急忙勒馬往回跑。
背後姜維大叫道:「賊將休走,你中了我們丞相之計!」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司馬懿奔走了有五十多里,背後兩員將趕上,扯住馬環叫道:「都督勿驚!」
司馬懿用手摸摸腦袋問:「我還有頭嗎?」
二將道:「都督休怕,蜀兵已經離遠了。」
司馬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夏侯霸和夏侯惠,這才舒了口氣,與二將尋小路趕回本營寨去。
過了兩天,鄉民奔走相告說:「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諸葛亮果然死了,只留姜維帶一千兵斷後。前日車上的諸葛亮其實是木人。」
司馬懿聽說後嘆道:「我能料諸葛亮生,卻不能料諸葛亮死也!」因此蜀中人有諺語道:「死諸葛走活仲達。」
司馬懿確信諸葛亮已死,才又帶兵追趕蜀軍,走到赤岸坡,見蜀軍已去遠了,才引大軍回去。
一路上看到諸葛亮安營紮寨之處,前後左右,整齊有法,司馬懿嘆道:「真是天下奇才啊!」
從歷史上看,諸葛亮與司馬懿皆才智過人之人,然而如果將兩人再作比較,司馬懿就遠遠遜色於諸葛亮了。
司馬懿不僅在作戰布陣方面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就是在用智用謀方面,也遠遠不及諸葛亮。
諸葛亮設謀往往能舉一反三,在鬥智中經常是在別人思維可能考慮到的最後限度之外再去設謀,因此總是高人一籌。
這種深謀遠慮不僅司馬懿望塵莫及,即使把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謀臣將相拿來作比較,也很難找出能與諸葛亮相匹敵的。
一代名相的逝世,對於蜀漢政權來說,無疑是一顆閃爍著萬丈光芒的巨星隕落。劉備慘淡經營數十年所建的蜀漢,此時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造反,楊儀令先鋒何平引兵到南谷討之。何平出馬大罵:「反賊魏延在哪裡?丞相新亡,骨肉未寒,你就敢造反!」
又揚鞭指著魏延部下道:「你等軍士,都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親朋。丞相在時,不曾薄待你們,現在不可幫助反賊,宜各回家鄉,聽候賞賜。」
眾軍一聽,大喊一聲,散去了大半,只有馬岱所領的三百人不動。魏延大怒,揮刀縱馬,直取何平。何平帶軍飛奔而去。
魏延、馬岱帶兵往南鄭殺來,姜維挺槍立馬於門旗之下,高聲大罵:「反賊魏延,丞相當初曾識你腦後有反骨,料你日後必反,每每想要殺你,卻憐你英勇,所以姑且留用,不曾虧待於你,如今卻果然造反。」
這時,楊儀在門旗影下拆開諸葛亮留給他的錦囊,見上寫如此如此。
楊儀大喜,輕騎到陣前,手指魏延道:「你若是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就算你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就把漢中城池獻給你。」
魏延大笑道:「這有何難!諸葛亮在時,我尚怕三分;如今他已經死了,看天下誰能與我為敵?別說連叫三聲,就是連叫三萬聲,又能怎樣?」
於是當即便在馬上大叫道:「誰敢殺我?」
一聲未叫完,腦後一人厲聲應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
眾人都驚駭不已,斬魏延者,乃是馬岱。原來,諸葛亮臨終之際授馬岱以密計,只等魏延喊叫時,便出其不意斬他。
之後,楊儀等人便扶諸葛亮靈柩回到成都,後主帶文武官僚,全部掛孝,出城十公里迎接。
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後主命扶柩入城,停在丞相府中。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守孝居喪。
楊儀入朝,呈上諸葛亮遺表。後主閱後大哭,降旨卜地安葬。費文偉奏道:「丞相臨終時,命就地葬於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也不用一份祭物。」後主從之,擇當年十月吉日,親自送靈柩到定軍山安葬,降旨封諸葛亮謚號忠武侯。
諸葛亮之死,是蜀漢國的巨大損失。在三分天下中,諸葛亮猶如蜀漢國的一根頂梁柱,這根柱子一倒,整個蜀漢國就有垮掉的危險。人們忘不了這個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父母官;忘不了諸葛亮那大智大勇、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力量。
上至朝廷皇帝,下至百姓,頃刻間陷入極度悲哀之中,人們紛紛要求設廟堂紀念這位受人尊敬的丞相、智通鬼神的聖人。
由於民間自發私祭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劉禪終於下詔,在河陽修建諸葛亮的相廟,命為武侯祠,供人們祭拜。
諸葛亮死後,蜀漢國延續了近三十年。西元二百六十三年,蜀漢政權在曹魏三路軍的攻擊下終於滅亡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蜀漢政權中曾任傳中、尚書僕射和軍師、將軍等職。
在魏軍進攻洛縣,即今四川綿陽。綿竹,即今四川綿陽西南綿竹山時,諸葛瞻因堅決抗擊魏軍而戰死沙場,其十幾歲的兒子諸葛尚也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對強敵臨危不懼,憤然衝入敵陣,直至戰死。三代忠烈,皆為蜀漢政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諸葛亮一生的歷史活動,表現了忠誠、勤勉、開明、智慧。他不僅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推崇和讚揚,也頗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五丈原死而後已
諸葛亮屯兵五丈原,屢次挑戰,魏兵只是不肯出戰。
司馬懿採取拖延戰術,的確抓住了諸葛亮的致命弱點。由於戰爭曠日持久,加之諸葛亮辦事謹慎認真,所有軍政大事,事無鉅細,皆事必躬親,這使他日夜操勞,身體漸漸虛弱,很快就因操勞過度而病倒了。
諸葛亮舊病復發,心中昏亂。這天夜裡,他扶病出帳,仰頭觀看天文,不禁十分驚慌,回到帳中對姜維道:「我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了!」
姜維道:「丞相為何說這種話?」
諸葛亮道:「我看見三臺星中,客星特別明亮,主星卻十分幽暗。天象是這樣,我的命運就可知了!」
姜...
推薦序
序
諸葛亮(西元一百八十一至二百三十四年),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即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
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二十七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中原的戰略,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後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後,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
建興五年,上疏〈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而回。
建興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於姜維。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發明家。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
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點四萬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
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等。由於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國演義》中相關敘述不少。
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十箭。做「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明法、正身、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盡忠報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身為三國故事中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的文學形象隨著《三國演義》而廣泛深入人心,並對後來小說如何著力刻畫謀士、幕僚之類人物的文學形象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諸葛亮雖然沒能實現統一國家的夙願,但透過不懈的努力,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和國家統一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他的聰明才智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為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序
諸葛亮(西元一百八十一至二百三十四年),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即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
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二十七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中原的戰略,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形成三國...
目錄
序
在亂世當中誕生
自幼就聰明好學
受優良傳統薰陶
失去了父母雙親
與艱苦生活奮鬥
隨叔父四處漂泊
襄陽棲身上學堂
珍惜時光勤讀書
讀書隴耕隱隆中
情投意合娶阿醜
識明主徐庶相薦
三顧茅廬始出山
用火攻初顯身手
舌戰群儒揚威名
智激周瑜得聯盟
立軍狀草船借箭
借東風火燒赤壁
三氣周瑜得荊州
取益州安邦定國
八陣圖智退陸遜
七擒七縱定南中
空城計退司馬懿
再上表北伐討魏
木牛流馬運糧草
五丈原死而後已
附錄:諸葛亮年譜
序
在亂世當中誕生
自幼就聰明好學
受優良傳統薰陶
失去了父母雙親
與艱苦生活奮鬥
隨叔父四處漂泊
襄陽棲身上學堂
珍惜時光勤讀書
讀書隴耕隱隆中
情投意合娶阿醜
識明主徐庶相薦
三顧茅廬始出山
用火攻初顯身手
舌戰群儒揚威名
智激周瑜得聯盟
立軍狀草船借箭
借東風火燒赤壁
三氣周瑜得荊州
取益州安邦定國
八陣圖智退陸遜
七擒七縱定南中
空城計退司馬懿
再上表北伐討魏
木牛流馬運糧草
五丈原死而後已
附錄:諸葛亮年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