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武士道乃至日本文化不可不讀之經典
>◆世界三大兵法書之一,與《孫子兵法》、《戰爭論》齊名
◆哈佛商學院列為學生必讀書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美國奇異前執行長威爾許一致推崇
◆長踞亞馬遜、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暢銷書榜
◆成功跨界至商業競爭、企業管理、個人成功等領域
真正的劍術是與敵人戰鬥時取勝的方法,別無他物。――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十三歲出道,第一次決鬥是在十三歲那年,擊敗了一名新當流的兵法家有馬喜兵衛,十六歳擊敗但馬國秋山的怪力兵法高手,二十一歲時幾乎跟所有流派都交過手,三十歲前已經與人決鬥六十餘回,未嘗敗績。當武藏三十歳時回顧昔日戰績,發現那些勝利並不代表自己已經達到兵法宗匠的境地,於是從此日以繼夜地尋找兵法奧義,五十五歳時終於領悟到兵法精髓,臨終前,將其一生對兵法的鑽研總結成《五輪書》。武藏兵法的唯一奧義――必勝――以擊敗對手為終極目的。
二戰後,日本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全球貿易中取得巨大成功。然而,日本企業家並非從類似哈佛商學院的學校裡培養出來,而是遵循在日本有著近乎神話般地位的《五輪書》來學習、生活與工作。
從幕府時代以來,《五輪書》對日本武士文化的形成及武士道精神的傳播有著深刻而巨大的影響。二戰後,為日本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提供獲取成功的思想根源。二十世紀九〇年代,西方學界注意到,正是武士的忠誠、道德和榮譽感,賦予日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帶動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由此《五輪書》被引進西方,備受西方管理學家和商業領袖所推崇。
全書分為地、水、火、風、空五卷,闡述劍道與兵法的原則、思想、策略,簡單又實際,不僅對兵法、武術愛好者具有指導意義,更對企業管理和個人成功有所啟發,以兵法思維來把握管理之道和事物發展的規律。
【地之卷】
主要對兵法之道進行簡要概括,指出核心在於掌握工具、熟練技巧、順勢而為,並介紹此流派的基本觀點,強調學習兵法之道需要把握的八個法則。
【水之卷】
以水為隱喻,從心態、體態、眼力、手法、姿勢、招式、戰術等方面介紹技法要點,決勝之道如水到渠成。
【火之卷】
把戰爭比作火勢,成敗在一瞬間,必須根據戰爭中千變萬化的情況,占據有利地形,知己知彼,把握先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克敵制勝。
【風之卷】
記載各流派兵法的風格,有古代風格,也有現代風格,通過不同流派特點的比較,進而深入了解此流派的要義,切實把握其精髓。
【空之卷】
闡述如何自然地領悟真實的兵法之道。只要領悟了兵法的要義,就可以運用自如,體會其中奇特之處,順應時勢,坦然面對戰局,輕鬆擊敗敵人。
作者簡介:
宮本武藏(1584-1645)
出生於播磨國(今兵庫縣),是日本歷代公認的劍術家、兵法家、藝術家。生活於日本戰國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是二天一流劍術的始祖,以「二刀流」劍術聞名於世。
武藏從小便隨父親學習兵法,十三歲出道,行走江湖幾十載,挑戰高手無數,未嘗敗績,晚年出仕於細川家,開始系統教授、總結其一生的劍術和兵法。一六四三年,他隱居於九州靈岩洞,將畢生感悟撰成《五輪書》,於一六四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宮本武藏亦是知名的水墨畫家及工藝家,其傳世的文藝作品,如「鵜圖」、「枯木鳴鵙圖」、「紅梅鳩圖」,以及「正面達摩圖」、「盧葉圖」、「盧雁圖屏風」、「野馬圖」等水墨畫,以及馬鞍、木刀、工藝作品都為日本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產。
譯者簡介:
林娟芳
福建福州人。二〇一〇年廈門大學畢業後,任職於莆田學院。日本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福建師範大學博士。
章節試閱
譯者序
在日本獨特的文化體系中,武士道精神是不可忽的重要組成。無論是裝備上瑰麗鮮豔的盔甲、鋒利無比的武士刀,還是精神上的忠君侍主、殺身成仁,都獨樹一幟。二戰後期,日本軍隊採用的自殺戰術也讓美國等西方國家震驚,《菊與刀》就是從西方角對日本文化解析的嘗試,而《五輪書》則是宮本武藏總結其一生劍法和兵法之專著,其中所蘊含的武學之道在商業等領域亦奉為圭臬,實為研究日本武道乃至日本文化不可不讀之經典。
作者宮本武藏(西元一五八四至一六四五),原名新免武藏,出生於日本岡山縣英田郡,日本戰國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劍術家、兵法家。從十三歲初次戰勝對手開始,一生決鬥六十餘次,戰無不勝;更在二十九歲時於「船島決鬥」中以自製的一把四尺二寸的木刀將名滿天下的劍士佐佐木小次郎斬殺,獲得「劍聖」稱號。但他並不滿足於此,繼續潛心研究二十餘年,開創「二天一流」劍道,終成一代宗師。其傳奇事蹟口耳相傳,至今我們還可在眾多影、漫畫、遊戲作品中一睹其形象。
全書以地、水、火、風、空五個卷本分別展開闡述,既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又有生動的展示說明,詳細介紹了他一招必殺的決鬥技和獨特的兵法詭道。地之卷,主要對兵法之道進行簡要概括,指出核心在於掌握工具、熟練技巧、順勢而為,並介紹此流派的基本觀點,強調學習兵法之道需要把握的八個法則。水之卷,以水為隱喻,從心態、體態、眼力、手法、姿勢、招式、戰術等方面介紹技法要點,決勝之道如水到渠成。火之卷,把戰爭比作火勢,成敗在一瞬間,必須根據戰爭中千變萬化的情況,占據有利地形,知己知彼,把握先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克敵制勝。風之卷,記載各流派兵法的風格,有古代風格,也有現代風格,通過不同流派特點的比較,進而深入了解此流派的要義,切實把握其精髓。空之卷,闡述如何自然地領悟真實的兵法之道。只要領悟了兵法的要義,就可以運用自如,體會其中奇特之處,順應時勢,坦然面對戰局,輕鬆擊敗敵人。
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日本各主流劍派的特點,也系統闡述了「二天一流」派的站位、握刀姿勢,乃至對敵具體的招式以及以寡敵眾時的戰術,可為研究日本劍道的讀者提供翔實的第一手研究資料;而書中關於面對強敵時如何主動出擊、把握機會一擊而潰的講解,則更是最佳的職場和商場生存指南。正如宮本所說「真正的兵法適用於一切領域」,《五輪書》被日本人看作商場與人際關係的必勝之書。松下集團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案頭就常備一本《五輪書》,哈佛商學院也將本書列為學生的必讀書目。
《五輪書》與《孫子兵法》、《戰爭論》並稱為世界三大兵書,與《孫子兵法》強調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同,《五輪書》更注重的是正面殺敵,不留後患。既在戰術上強調「一擊必殺」、「一招制敵」,也在心理上強調「細節決定成敗」、「節奏為致勝關鍵」,更有哲學上的「無念無相」、「無刀勝有刀」。對此書的翻譯,不僅對兵法、武術愛好者具有指導意義,更希望對企業管理和個人成功有啟發作用,以兵法思維來把握管理之道和事物發展的規律。至於其中更多精髓,則有待各位讀者仔細研讀,用心體會。
【地之卷】
前言
所謂兵法就是武士的法則。將領尤其應該學習兵法,士卒也同樣有其必要熟知兵
法之道。可惜現今,沒有武士認真體悟兵法之道。
首先,事物各有其道。在佛法中為救人之道;儒教中為文章之道;醫者為退治百
病之道;詩人為吟詠和歌之道。無論是茶人還是弓道10者抑或其他各種鑽研技藝的人,他們遵循內心,修行其道,樂在其中。但是,修行兵法之道且能享受其過程的人卻少之又少。
(註10 弓道是日本武道之一,起源於中國。古代《禮記》傳入日本後,日本的射箭不僅有了一定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今天的弓道。)
武士應該文武雙全,能夠體會到文章之道和習武之道的樂趣。就算天性愚鈍、才疏學淺,作為武士也應當盡自己所能、努力修行。世人普遍認為,武士應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思考如何死得其所,這是武士應有的信念。實際上,向死而生不只是武士應有的精神,也同樣適用於僧侶、婦人、普通百姓。知義理、懂廉恥、參悟生死,這是所有人應該努力修行,追求的境界。
武士磨練兵法之道的根本在於時刻懷有戰勝他人之心。無論是單打獨鬥還是面對群敵,皆應謹記這是報效主公,也是個人揚名立萬的好時機。兵法之道的意義,盡在於此。
世上有些人認為,就算修習兵法之道,在實戰中也未必能夠派上用場。其實,真正的兵法之道在於—學習者通過反覆訓練,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熟練運用於實戰,而授業者應該只教授實用的內容即可。
注解:
(一)向死而生不僅僅是武士應有的精神,也同樣適用於僧侶、婦人、普通百姓。那麼,武士和其他人的區別何在?武士在任何場合時時刻刻都要懷有戰勝他人之心。在兵法中,武士是不允許失敗的。因為失敗就意味著死亡。武士的決鬥是生死一念間。所以,無論在任何場合,都必須獲勝。武士取勝有各種場合,既有單打獨鬥,也有面對群敵的廝殺。作者提到兵法的意義不僅是報效主公,也是個人揚名立萬的好時機。這是宮本武藏針對世間普通的武士而言。因為武藏為了把自己所領悟的兵法傳給後世,所以需要獲得世間一般武士的共鳴。他本人就是通過一次次的決鬥揚名天下的,並為此拚盡一生。
(二)兵法必須在實戰中發揮作用。宮本武藏是徹底的合理主義者。他提出「真正的兵法之道在於學習者通過反覆訓練,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熟練運用於實戰」。兵法必須以實戰為第一要義。在實戰中無法發揮作用的兵法是毫無意義的。因此,首先最重要的是必須進行隨時都能派上用場的訓練,並且訓練時要模擬實戰。所謂「任何時候都能熟練運用於實戰」,指的是無論何時何地,即便是在沒有佩刀的情況下,或者是睡覺、吃飯的時候,都能夠瞬間進入戰鬥狀態。但是這種訓練絕非易事。一般情況下,沒有佩刀自然會有很大的劣勢,甚至被對手輕易擊殺。正因為如此,進行赤手空拳狀態下的決鬥訓練十分必要。另外,教授兵法的人也必須只教習實用的內容。教授者沒有理由教學生不實用的內容,隨意的教法在實戰中無法發揮作用。但是,想要達成這個目的,學習者也必須認真練習。因此,無論是授業者還是學習者,都必須認真訓練能夠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的兵法。
第一節 何謂兵法之道
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熟練掌握兵法的人都被尊崇為兵法家。身為武士,都必須學習兵法。當今有些人自詡精通兵法橫行天下,但充其量他們只是略通劍術罷了。常陸地區11鹿島、香取神社的神官們,自稱得道於神明,設立各種流派,遊歷諸國傳授兵法。自古以來,在十能七藝12中,兵法一直都被認為是具有實際用途的顯學。的確,劍術是一門武藝,但是有實際意義的並非只有劍術。如果習武者只關注劍術的實用性,那麼甚至可以說沒有看清劍術的真正意義;更不可能通曉兵法。
(註11 常陸是古代日本的地名,今茨城縣地區。鹿島、香取兩地均屬於常陸地區。)
(註12 十能七藝指的是各種各樣的技能。本文中「七藝」的說法是從中國傳來的。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中,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基本技能。兵法中的六種武藝指的是劍、槍、弓、馬、柔(指柔道)、炮。但是《五輪書》中,作者所說的七藝,是作者追加了兵法這一項。兵法本來屬於類型的概念,但是作者把它和具體的武藝並列,意圖在於強調兵法的重要性。)
縱觀世間,有的人以各種花俏技巧為噱頭,把自己當作賣點,待價而沽;甚至有人把花樣使用在各種武器上,當作其流派的亮點去宣傳。如果把這種行為和劍術分別比作花和果實的話,那他們就是華而不實,內容空洞。兵法之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者最先關注看得見的是招數;其後學習劍術,磨練技巧;或者在各種道場上教學相長,最後才能體悟其真髓。俗話所說的「淺學害人,一知半解最可怕」。
大體來說,人在世間有四種謀生之道,即士、農、工、商。
第一,為農之道。農民們配備各種農具,時時刻刻關注四季變化、天象四時,平凡度日。
第二,為商之道。譬如經營酒鋪的人,大家各顯神通,無論商品優劣都想要牟利維生。無論何種買賣,唯利是圖是為商之道共通的地方。
第三,武士之道。身為一名武士,應當對各種武器的使用方法嫻熟於心,並熟練掌握其特性。身為一名武士,如果不熱愛武器,對武器的特性生疏,那豈不毫無樂趣可言?
第四,工匠之道。以木工為例,木工要善於購置各式各樣的工具並熟練掌握其用法,能夠根據施工圖正確施工,對待工作兢兢業業。
以上是士、農、工、商的四種謀生之道。
如果把兵法之道比作工匠之道,則可以用建造房屋來類比。那些常提到的皇室宮殿樓閣、王公貴族的宅邸、武士的住所等,有的歷經歲月保留了下來,有的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人們提到這些建築時,總會評價它們是為哪個流派、何種風格,或者索性稱其為某某木工家。因為提到這些房屋的流派,就相當於提到某個工匠之道。日語中木工寫為「大工」二字,意為「下大工夫」;兵法之道寫為「大匠」,這種說法和木工是相通的。如果要學習決鬥的制勝法則,一定要好好領會本書的內容,把老師看作針,弟子看作線。最首要的是長期不懈的堅持訓練。
注解:
本節主要由三部分內容組成。第一,批評劍術中心主義;第二,講述士、農、工、商四種謀生之道;第三,把兵法之道比做工匠之道。
第一,作者批判了劍術中心主義。他指出,身為武士,都必須學習兵法。這種兵法指的是綜合的武藝,並非局限於劍術。但是,當時廣義的兵法意義已經衰敗,世人提到兵法都認為是劍術,導致兵法的意義非常狹隘。在文中,作者點名批評鹿島、香取神社的神官們。這兩個神社是擁有古老傳統的武劍神社。作者認為,習武者若只關注劍術的實用性,那就無法看清劍術的真正意義;更不可能通曉兵法。其次,作者批判了技藝商品化。他認為,把兵法當作商品是華而不實的,會墮落成只有花俏的招數,在實戰中無法發揮作用。這和後世的道德主義、精神主義的武道神聖觀念的批評是截然不同的。歸根結底,宮本武藏是個實戰主義者。
第二,講述士、農、工、商四種謀生之道。當時,士、農、工、商這四種垂直的身分觀念已經基本固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具體闡述的時候,最先列舉的不是武士,而是按照農、商、士、工的順序。在作者看來,士、農、工、商這四種職業並不代表身分地位的高低,只不過是四種不同的謀生手段罷了。武士也僅是謀生手段的一種。在作者所處的年代,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下克上」的時代,通過一代人的努力成為諸侯的比比皆是。
第三,把兵法之道比做工匠之道。在士、農、工、商的「工」裡,作者選取木工作比喻,是非同尋常的比喻方法。首先,木工是建設性的工作,但武士的工作是破壞性的。作者把這兩個正反兩面的事物放在了一起。其次,按照社會一般常識,武士是支配階級,是其他階級的模範。但是,此處作者用身分地位低的人來說明身分地位高的人,這種說明方法是顛覆性的。由此可見宮本武藏高超的諷刺技巧。
譯者序
在日本獨特的文化體系中,武士道精神是不可忽的重要組成。無論是裝備上瑰麗鮮豔的盔甲、鋒利無比的武士刀,還是精神上的忠君侍主、殺身成仁,都獨樹一幟。二戰後期,日本軍隊採用的自殺戰術也讓美國等西方國家震驚,《菊與刀》就是從西方角對日本文化解析的嘗試,而《五輪書》則是宮本武藏總結其一生劍法和兵法之專著,其中所蘊含的武學之道在商業等領域亦奉為圭臬,實為研究日本武道乃至日本文化不可不讀之經典。
作者宮本武藏(西元一五八四至一六四五),原名新免武藏,出生於日本岡山縣英田郡,日本戰國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
目錄
譯者序
作者序
地之卷
前言
第一節 何謂兵法之道
第二節 以工匠之道喻兵法之道
第三節 兵法之道
第五節 地、水、火、風、空五卷概略
第五節 一流二刀派命名的緣由
第六節 須知“兵法”二字的好處
第七節 須知兵法中武器的作用
第八節 關於兵法的節奏
水之卷
前言
第一節 學習兵法的心態
第二節 學習兵法的體態
第三節 學習兵法的視線
第四節 太刀的握法
第五節 站立的姿勢
第六節 五種姿勢
第七節 太刀之道
第八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一
第九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二
第十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三
第十一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四
第十二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五
第十三節 似有似無的套路
第十四節 一擊制敵
第十五節 趁勝追擊(二重奏)
第十六節 無念無相擊
第十七節 流水擊
第十八節 機緣擊
第十九節 雷火擊
第二十節 紅葉擊
第二十一節 化身為刀
第二十二節 「攻擊」與「觸擊」的區別
第二十三節 秋猴身法
第二十四節 漆膠身法
第二十五節 比高法
第二十六節 黏刀術
第二十七節 衝撞術
第二十八節 擋劍三招
第二十九節 刺面術
第三十節 刺心術
第三十一節 「喝咄」術
第三十二節 格擋閃擊之術
第三十三節 以一敵多法
第三十四節 戰之勝
第三十五節 一擊必殺
第三十六節 直通之心
水之卷後記
火之卷
前言
第一節 占據有利地形
第二節 三種先機
第三節 壓枕法
第四節 津渡
第五節 洞若觀火
第六節 踏劍法
第七節 一擊而潰
第八節 易地而處
第九節 另闢蹊徑
第十節 打草驚蛇
第十一節 先發制人
第十二節 轉移傳染法
第十三節 擾亂敵心
第十四節 震懾術
第十五節 混戰法
第十六節 攻擊弱點
第十七節 彷徨法
第十八節 獅子三吼
第十九節 迂廻攻擊
第二十節 粉碎攻擊
第二十一節 山海變幻
第二十二節 釜底抽薪
第二十三節 推陳出新
第二十四節 鼠頭馬首
第二十五節 統敵如兵
第二十六節 心中無刀
第二十七節 磐石之身
火之卷後記
風之卷
前言
第一節 偏愛長太刀的流派.
第二節 偏愛剛猛風格的流派
第三節 偏愛短刀的流派
第四節 標榜五花八門招式的其他流派
第五節 拘泥於太刀招式的流派
第六節 其他流派的視線
第七節 其他流派的步法
第八節 其他流派崇尚速度
第九節 其他流派所謂的祕訣與入門心法
風之卷後記
空之卷
附錄
宮本武藏生平簡介
兵法三十五條
獨行道
譯者序
作者序
地之卷
前言
第一節 何謂兵法之道
第二節 以工匠之道喻兵法之道
第三節 兵法之道
第五節 地、水、火、風、空五卷概略
第五節 一流二刀派命名的緣由
第六節 須知“兵法”二字的好處
第七節 須知兵法中武器的作用
第八節 關於兵法的節奏
水之卷
前言
第一節 學習兵法的心態
第二節 學習兵法的體態
第三節 學習兵法的視線
第四節 太刀的握法
第五節 站立的姿勢
第六節 五種姿勢
第七節 太刀之道
第八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一
第九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二
第十節 五種基本姿勢之三
第十一節 五種基本姿...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