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蔡英文與習近平最該看的書!
現今的台灣與大陸,處於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
北京與台北的領導人如何以「非常的手段」應對「非常的狀況」?兩岸的未來是和平還是戰爭?
當軍演、踩海峽中線、環台軍演已成日常,
已經到了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的時刻了。
北京到臺北最短的距離是經過華盛頓?台海危機,美國製造?
中共終有走下歷史舞台的一天,但是中國會繼續存在。
臺灣的民主自由不可能放棄,也不靠北京施捨!
面對事實,兩岸若能同時向後退一大步,
「和平」終將能成為統獨的唯一選項?!
◤北京武統合理的推斷,最晚的期限將會是二○三二年?!
環台演習兵力之大,操演區域與臺灣距離之近,前所未有。無論是戰術作為或軍事實力,國軍缺乏有效的反制方法。兩岸軍力的差距,以往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數字」,如今中共透過實際行動證明在世人眼前。臺北不可以踩踏台獨紅線,否則北京有充分的實力與多樣式手段,遂行「言必行,行必果」的制裁。第一島鏈以內中共掌有相對軍事優勢,一旦北京採取武統,美軍只會,也只能置身事外。
威脅是求救訊號「強弱」?灰色衝突的「和戰」理論又是什麼?從北京的角度看統一是必要性?臺灣人懷抱的大中國思想又是什麼?「美國」非是兩岸關係中不可或缺的第三者?面對中共,在「整體防衛構想」下的「戰法」又是如何?能不能同時向後退一大步,將「和平」列為處理統獨的唯一選項?
「戰爭」與「和平」猶如天平的兩端,中間有一個法碼。法碼推過極限,天平不是倒向和平就是墜入戰爭。我們雖不知兩岸何時會爆發戰爭,但馬英九時期,法碼穩定地向和平挪移;蔡英文執行,法碼逐步逼近戰爭。從政府近兩年向美國軍購超過六千億臺幣,且計劃延長兵役這兩個徵候來看,戰爭與臺灣的距離遠比國人想像得近!!縱然到時臺北想以「不獨」換取北京「不武」,恐也難以如願……
本書一一推演解析!
作者簡介:
黃征輝
左營海軍官校一九八○年班,美國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學碩士。曾任海軍總部武獲室「先進戰系(小神盾)」專案參謀,成功艦首任副艦長、獵雷艦艦長、張騫艦首任艦長。
二○○○年退伍成為專業作家,迄今創作三十部著作,成立「黃河渡」與「擺渡黃河」網站,寫作類別以小說為主。早期善用其軍事專業,從政治、歷史的角度建構與現實暗合的軍事小說;後期則跳脫軍事範疇,轉向驚悚、推理、科幻。作品具東方特有的人性味,以及對軍人臉譜的生動刻畫,節奏明快、風格流暢,在緊張衝突中透露出對人「性本善、關心、互信」的期待。
章節試閱
第三章 中國
──中共終有走下歷史舞台的一天,但是中國會繼續存在
「中國」是地域名稱,不是國名,早在三千年前就曾見諸歷史文獻。中國泛指華夏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區」,在這塊土地建立的政權,兩千年前叫「漢朝」,一千年前叫「宋朝」,如今則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自此章節以後,「中國」指的是五千年悠久歷史、地域性的中國;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現階段北京的政策是以黨治國,為了與「中國」區隔,因而簡稱「中共」。
縱觀人類王朝更替的興衰,沒有千年不垮的政權。不管當世如何繁榮富強,終有沒落,走下歷史舞臺的一天。也因此,如果把時間拉長、看遠,中共終將垮臺,然而中國會繼續存在。而不管中國在哪一個政權的手中,沒有哪一個領導人敢讓臺灣獨立。
誰敢,誰就是李鴻章,縱然貴為一代能臣,也只會留下千古罵名!
一、中國是好戰的民族?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以畢生心血撰寫《讀史方輿紀要》,他參考數百部史籍,計算發生在中國的大小戰役,從黃帝蚩尤之戰到明代土木堡之變、倭寇入侵,共計六千一百九十二次。若再加上日後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之亂、甲午戰爭、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次數恐怕在七千次以上。如此算來,中國平均每年發生一.四次大小戰役,說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的組合,實不為過。
人類早年科技落後,軍事力量難以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因而國界多半由高山大川所形成,例如中俄邊界的烏蘇里江,區隔中印的青康藏高原。此外,中國這片廣袤的領土遍布峻嶺崇山、名川巨泊,這些天險理應形成自然國界。二○一六年以前,中共將中國劃分為七大軍區,軍區的設定基本上就參考了天險。換言之,若軍隊戰力受限於地理環境,中國理應形成七個國家。可是,中國自秦始皇以後歷朝歷代都在追逐「統一」的政權;如此看來,中國豈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著作《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探討了這個問題。大體而言,正由於中國領土廣袤、地勢險峻,所以容易形成大旱或洪水。再據學者姚善友從《圖書集成》與其他資料統計,中國在民國以前的二千二百七○年期間,見諸官方報告的旱災有一千三百九十二次,水災一千六百二十一次,這還不包含蟲災。而每逢災荒,鄰近國家若不願意接濟,人民為了生存就會發生戰事。又由於中國的天災過於頻繁,所以「治災」始終是各王朝穩定統治的基礎。
如何治災?方法有許多,然而重中之重在於各地區的相互配合。例如共同疏導治水,而不是各自築堤,相互妨礙彼此的安全。又例如饑荒時統一調度與分配糧食。不管如何,與其存在許多小國,各自為了爭水爭糧導致戰火頻傳,不如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強勢政權,因為中央政府統一控制的資源越多,賑災卹鄰便更有效,那才是天下蒼生之福。
地勢險峻的中國天災頻傳,因而單單是為了治災、照顧蒼生,就趨向於「打出一個」統一的王朝。
二、中國具備侵略的民族性?
一四九二年八月,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在西班牙君王的贊助下,以三艘帆船、九十位船員的規模從歐洲啟航,艦隊向西航行一千一百餘浬橫越大西洋,先後抵達中南美洲古巴、海地、多明尼加等國。他發現當地原住民非常友善,使用削尖的木頭、骨頭做武器,沒有進步的戰術,幾乎還活在新石器時代,訝異之餘,哥倫布不自禁在日誌透露出殖民者心態,認為只需要五十名船員就可以輕易征服這些島嶼,接著可以任意掠奪島上豐富的資源,大量原住民則可隨他們的喜好處置與奴役。
次年三月,哥倫布返回西班牙,興奮地對皇室進行遠航探險報告,燃起皇室征服異域,建立海外殖民地的野心。哥倫布第二次啟航時艦隊規模擴增到十七艘船、一千五百名船員,隨後在海地島建立第一塊殖民地,印地安人被課以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有的則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
哥倫布為歐洲開啟了殖民美洲的大門,然而對於美洲原住民,卻是野蠻和殘酷大掠殺的開始。十七世紀初,英國加入移民美洲的競賽。十八世紀美國脫離英國獨立,而後展開西進運動,在這個歷程中,美國統治階級不斷地血腥壓迫與殺害印第安人。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保守估計美洲原住民在一億人以上。其後經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國的移民入侵,如今生活在美洲的原住民不超過四百萬人。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從世界一等強權逐漸淪為二流國家,國內政治團體經歷多次競合,終而在二○○一年成立「統一俄羅斯黨」。望文生義,不難理解此政黨的政治訴求是什麼。
自從「統一俄羅斯黨」成立至今,俄羅斯經歷四次總統大選,該黨支持的候選人不僅都以高票當選,且得票率分別為百分之七十二、七十一、六十四、七十七。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也難怪二○一四年俄羅斯侵占克里米亞半島,二○二二年出兵烏克蘭。
一個民族是否具備侵略性,歷史記載得清清楚楚。
十五世紀初,明成祖下令鄭和率領艦隊下西洋,首航為一四○五年,前後計七次,每次平均航程約兩年,總歷時二十九年。鄭和艦隊都由兩、三百艘大小帆船,搭載官兵兩、三萬人組成,訪問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規模之大,至今人類史也不曾再現。
鄭和首航比哥倫布首航早了八十七年,如果當時明成祖眼光夠遠、懷抱壯志,以鄭和艦隊的實力,所到之處定然望風披靡。果若如此,十八世紀大英「日不落國」的傲人成就,對十五世紀的明朝而言,不過是囊中物、甕中鱉。然而鄭和艦隊不打、不殺、不搶,官兵言行幾乎等同今日的敦睦艦隊。兩相比較,說中國人酷愛和平、不具備侵略性,沒有幾分道理嗎?
中國漫漫五千年歷史,元朝是意外的篇章,來得又急又猛,淪亡之速更如電光石火。嚴格地說,元朝是蠻夷侵略中國,再轉而征服歐亞的短暫過程,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應列為中國正史的一部分。
撇開元朝,中國歷代領導人,哪一個曾經表現出征服世界的野心?又有誰採取具體行動?如果不曾出現一位,原因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有充足的「能力」征服世界,然而缺乏「意圖」。再講白了,就是「沒興趣」。
早年中國根本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其他民族全是偏居一隅的蠻夷。征服蠻夷有什麼好處?要教化他們、管理他們、養活他們,何苦自尋煩惱呢?管他去死去活,只要「人不犯我」,中國基本對外政策就是不搭理他們。
除此以外,中國皇權至高無上,虎視眈眈者眾,因而皇帝必須把大部分的精力耗費在防範野心分子奪權篡位。好比鄭和下西洋,不是為了敦親睦鄰,也無心宣揚國威,而是搜尋政變失蹤的建文帝──任他海角天涯,只要對皇權有威脅,上天入地都要誅滅。
皇權是首要考量,其次是「維穩」──人民不要造反、不要鬧事,個個都能安分過日子。很不幸,中國人口太多、天災頻傳,各種政治問題又太複雜,「國泰民安」四個字對中國領導人就是一大挑戰。所以不管是內在或外在因素,「以中自居」的中國領導人根本無心向外擴張。講好聽是酷愛和平,其實是家大業大,搞定內部已然不易,何苦再生事端、自尋煩惱?
三、中國的實力
如今全球經濟掛帥,探討一國的實力,首要指標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百分比。以當今世界超級霸主、經濟第一強權美國為例,二○二一年GDP占全球經濟總量二十七.六%;排名第二的是近幾年才竄升上來的中國,占比為二十一.○一%;而日本即使經濟失落了二十多年,仍高居世界第三,以六.○四%緊追在後。
從以上數字不難理解,一國的GDP若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廿五%以上,那就是不得了的成就。
知道早年中國強盛時期的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百分比嗎?遠的不談,先看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之前,清朝GDP占全球經濟總量三十二.九%。
別以為清朝是特殊時期的特例。事實上,清朝平均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僅居中國歷朝排名的第九位。排名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依序為:宋、唐、明、元、隋、漢、晉、秦。例如排名首位的宋朝,經濟實力最強大的時候,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八十%!
因而從GDP來看,基督文明的兩千年期間,中國雄霸世界一千八百年。直到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開始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入侵,這才打垮了中國,也徹底摧毀了中國人的自信。
古時中國經濟實力之強大,遠非今人所能想像。
當然,這中間的部分原因是中國歷史過於悠久,早年能夠以「國家」體制和中國競爭者,全球沒幾個。好比美國建國於一七七六年,在此之前美國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因而中國的經濟實力雄霸基督文明的一千八百年,是又如何?
如果您也這麼認為,不妨看看二戰以後,中美經濟發展的轉變。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由於早期政策錯誤,搞得國家一窮二白。直到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鄧小平採取改革開放的政策,短短十二年,中國GDP從一九七八年的三千六百四十五億元,增加到一九九一年的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二億元,足足增長了六倍。縱然如此,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例如一九九一年美國GDP為六.一六萬億美元,總量是中國的十六倍,人均GDP是中國的七十三倍。
如此巨大的差距,再經過三十年發展,如今中國製造業攻城略地、勢不可擋。截自二○一八年,中國工業產值相當於「美國+德國+日本」的總和。再看二○一九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初,中國GDP產值為美國的六十六.九二%。等來到二○二一年,經歷美國兩年全面貿易制裁,中國GDP依舊成長到美國的七十七.四三%。
三十年不過是人類歷史的一彈指之間。中國經濟發展之快之猛,前所未見。難怪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過來,世界都會為之發抖!」
四、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是人類歷史的一支奇葩。建國後的前三十年,什麼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鳴大放、人民公社、大躍進、大練鋼、除四害、學雷鋒、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還有令人痛心疾首的文化大革命,然後是上山下鄉、批林批孔、批鄧反右、林彪事件、粉碎四人幫、六四天安門……,各式各樣反科學、反自然、反人性、反民主的政策此起彼落,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現出無能統治的荒唐戲碼,丟盡了中國人的臉,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三十多年前我留學美國,某位中國留學生講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既無奈又感慨地說:「面對共產黨只有兩個方法:一是消滅它,一是躲避它。我消滅不了它,只好到美國躲避它。」
那年頭擁有這種「打不過就躲避」思想的中國人有多少?是少數偏激人士,或一大部分小老百姓?
正當中共幹盡荒唐事、傷透眾人心,卻不料歷史來了個大翻轉,接下來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不僅讓中國起死回生,更得以昂首闊步,短短三、四十年便從一貧如洗、封閉落後,一轉身成為威脅到美國領導地位的世界強權。
兩、三百年來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終於站了起來。長久以來存在中國人心底的中國夢,也在逐步實現之中。如今雖然仍有進步的空間,但無可諱言,現今中共的治國成就不僅空前,也可能絕後。短短三、四十年,歷史長河中的劣等生突然變成資優生,這不是奇葩嗎?
更奇葩的是,中共至今仍堅持已經被普遍認為是錯誤的共產主義。什麼是共產主義?不管能力高低、付出多少、賺了多少,所有收入大家按人頭分,每個人都能獲得相等的一份,大家共同過著幸福快樂或飢寒交迫的日子。
什麼樣的社會能夠成功、圓滿地實行共產主義?禮運大同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都不夠格。那必須是一個不貪婪、不自私,人人心中充滿了博愛,大家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完美世界。這種世界從來不存在於地球,也永遠不可能出現在人間。
既然如此,中共為什麼還要戴著「共產主義」的大帽子?只談「主義」也罷,畢竟那是一種理想。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共掌有全國至高無上又獨一無二的權力,甚至至今仍堅持以黨治國、以黨領軍。這種「黨即是國」的稀有政治體制,對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是一種威脅,即使中共清楚宣示「永不稱霸、永不擴張」,仍讓全球對迅速崛起的中國充滿了敵意。
五、習近平
和民主國家打交道,首須研究它的制度,也就是這國家政策形成的過程。和獨裁國家或人治色彩濃厚的國家打交道,首須研究它的領導人,因為此人的一動一念,可能就是國家的政策指導。
中共是人治色彩濃厚的國家,現階段領導人習近平若能打破慣例連三任,中國將再度走入強人政治。做為臺灣的對手,中共一槌定音的最高領導人,臺北有必要瞭解他的個性。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個性決定命運。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是中共開國元老,一生從未整過任何朋友,貼近民眾、堅持人性、敢言直言,六四民運時反對派兵鎮壓,也因此招惹鄧小平。他曾為中共立下兩大汗馬功勞,一是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為中共長征隊伍留下休生養息之地。二是倡議在廣東成立深圳特區,是中國經濟起飛、現代化的推手。這兩大貢獻都是中共興衰更迭的關鍵。可是,他也兩度幾乎死於共產黨之手。一次是中共長征先頭部隊抵達陝北,紅軍極左派以肅反名義逮捕習仲勳,差點將他活埋。所幸次月主力部隊抵達,毛澤東隨即釋放了習仲勳。第二次是文革時被下放到洛陽,受到殘酷的迫害與批鬥,幾乎被紅衛兵打死。直到毛澤東下令將他接回北京衛戍區監護,事實上是一種變相保護,這才避開了文革的血腥鬥爭。
習近平是紅二代,生於富裕的環境,然而十歲時父親受高崗案牽連,被指為「反黨集團」頭子而失勢下臺,之後遭到十六年迫害。習府被抄家,習近平隨母遷居中央黨校。兩年後爆發文革。文革最激烈時習十四歲,目睹母校被紅衛兵砸個稀巴爛,自己則被歸類為黑幫子弟,遭到威脅「罪行夠槍斃一百次」,並送往少管所「黑幫」子弟學習班。他當時處境之慘,從同父異母的姊姊因為受到迫害而自殺,可以看個大概。所幸習熬過嚴厲的審查,出來時身體非常虛弱,全身都是虱子。之後回老家休息很長的時間,在大姑細心照顧下才慢慢恢復健康。
一九六九年毛澤東發起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為了躲避文革,習主動爭取下放到延安市梁家河大隊,卻因適應不良偷回北京,再度被關進學習班,半年後被放出來,重回梁家河,從此改頭換面苦幹實幹。十八歲,經過十多次申請才加入共產黨,年底當選梁家河大隊黨支隊書記。二十歲進入清華大學,二十四歲畢業並與柯玲玲成婚。
柯的父親是外交官,她從小跟隨父親見過世面,嚮往西方世界。一九七八年父親派任駐英大使,婚後柯遊說習移民英國。然而習堅持留在中國,兩人為此經常爭吵,終而在三年後離婚。離婚後柯移民英國,後來升任倫敦某私立醫院高級主任,也是倫敦大學的客座教授。多年前柯接受英國《僑報》訪問,提及當年移民之後的前三年,習幾乎每週都打越洋電話給她。但當時她是鐵了心,一通電話都沒接。問到對習的印象,她說習是執著、正直的人,想幹一番大事業,做事都有規劃、有步驟,可惜生活不太有情趣,也不懂得浪漫。
從清華畢業,習擔任國防部長耿彪的秘書,曾陪同老闆出訪美國,也常跟隨視察部隊。一九八二年離婚,或許深受打擊,習主動要求下鄉出任河北省正定縣副書記,一年後升任書記。他在任內推動創新政策,走遍全縣考察,大力發展旅遊業,景點的門票「年收入」就超過一千萬元。他對上級政策雷厲風行,例如結育,全縣四十萬人就有三萬一千人做了絕育手術,三萬人安裝避孕器。
一九八五年習升任廈門市副市長,兩年後與彭麗媛結婚。直到調回中央以前,整整十七年都待在臺灣對岸的福建省工作,與臺商接觸頻繁,曾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形容兩岸交流趨勢,也多次提倡「閩臺」合作。
二○○二年習調回中央擔任浙江省副省長,隨後接省委書記,在任期間延續以往調研習慣,提出「八八戰略」、「五大百億工程」,重視民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吸引外資並增強民間資金流動。二○○六年浙江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一萬八千人民幣,農民人均收入超過七千人民幣,排名均占全國各省第一。二○○七年調任上海市委書記。二○○八年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二○一二年升任中共總書記兼軍委會主席,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
縱觀習的成長環境與經歷,大致可歸納他的個性如下:
1. 念舊知恩:離婚後柯移民英國,前三年習幾乎每週都打電話。那年頭打越洋電話十分麻煩,即使柯一通都不接,他也能堅持三年,念舊之情與毅力皆非尋常。另外,習經歷文革的血腥與鬥爭,理應深惡痛絕,進而否定發動文革的毛澤東。如今他大權在握,對毛卻採取肯定的態度,莫非是感恩毛曾兩度救了他父親?
2. 胸懷大志:習與柯結婚時在文革結束後三年,當時中國一窮二白,看不到任何希望,再加上柯的父親時任駐英大使,能夠拒絕「愛妻」的移民要求,甚至鬧到離婚,不管從什麼角度看,習對國家的大愛遠遠超過個人小愛。或許習的出身不同,從小家教森嚴,懂得壓抑內心的感情,凡事以民族大義為依歸,以致落得柯「生活不太有情趣,也不懂得浪漫」的批評。
3. 毅力過人:從習推動結育的成果來看,他採取的是何等霹靂手段!這還是他初踏進官場,權力有限的時候。再看他掌權至今推動的反貪,到二○二一年五月,立案審查的案子超過三百八十五萬件,查處約四百零九萬人。如果查處幾千、幾萬人,可能是排除異己的鬥爭。當處分高達四百餘萬人,這不是整斥官場腐敗風紀,什麼又是?或許誠如柯玲玲所言,習是「執著的人,做事都有規劃、有步驟」,一旦決定了就是霹靂手段,而且一往直前。
4. 從文革吸取的教訓:文革是中共高層權鬥,禍及全民的血腥鬥爭,習身歷其境,必然深有體會。中國自古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思想,官場為了爭權,拉幫結派、相互傾軋的內鬥史不絕書。再加上中國是一盤散沙,若沒有一個政治強人,官場山頭林立、相互掣肘的結果不就如今天的臺灣?如何團結全民,上下一心投入國家發展?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強人政治,二是此強人能夠引領全國邁向正確的方向。或許習從文革體會出了這個道理,所以試圖打破中共領導人任期限制,成為繼鄧小平之後的政治強人。而他給中國指出的方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如果以上分析正確,未來習施政重點與優先順序如下:
⑴ 鞏固自己一槌定音的權力,而且必須續任到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
⑵ 確定中共以黨治國,實施中國特有的社會主義制度。
⑶ 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源源不絕地供給國家向前邁進的動能。
⑷ 繼續大幅建軍,確保在成為強國以後,能夠應付來自其他野心國家的挑戰。
第三章 中國
──中共終有走下歷史舞台的一天,但是中國會繼續存在
「中國」是地域名稱,不是國名,早在三千年前就曾見諸歷史文獻。中國泛指華夏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區」,在這塊土地建立的政權,兩千年前叫「漢朝」,一千年前叫「宋朝」,如今則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書自此章節以後,「中國」指的是五千年悠久歷史、地域性的中國;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現階段北京的政策是以黨治國,為了與「中國」區隔,因而簡稱「中共」。
縱觀人類王朝更替的興衰,沒有千年不垮的政權。不管當世如何繁榮富強,終有沒落,走下歷史舞臺的一...
作者序
自序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二○二二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接連三天中共環台軍演。臺灣除了加強戰備的國軍劍拔弩張,全台一片祥和之氣,街頭嗅不出一絲戰爭的氣息,大部分國人仍相信中共不會攻台。儘管如此,透過此次軍演,清楚地呈現了以下事實:
1. 環台演習兵力之大,操演區域與臺灣距離之近,前所未有。
2. 無論是戰術作為或軍事實力,國軍缺乏有效的反制方法。
3. 兩岸軍力的差距,以往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數字」,如今中共透過實際行動證明在世人眼前。
4. 臺北不可以踩踏台獨紅線,否則北京有充分的實力與多樣式手段,遂行「言必行,行必果」的制裁。
5. 第一島鏈以內中共掌有相對軍事優勢,一旦北京採取武統,美軍只會,也只能置身事外。
「戰爭」與「和平」猶如天平的兩端,中間有一個法碼。法碼推過極限,天平不是倒向和平就是墜入戰爭。我們雖不知兩岸何時會爆發戰爭,但馬英九時期,法碼穩定地向和平挪移;蔡英文執行,法碼逐步逼近戰爭。再從政府近兩年向美國軍購超過六千億臺幣,且計劃延長兵役這兩個徵候來看,戰爭與臺灣的距離可能遠比國人想像得近。
我深深為此憂慮,因而動手撰寫《終極和戰》。
本書第一章「強弱」、第二章「和戰」是理論,若對軍事沒有興趣,可以直接跳過不看。
第三章「中國」是從北京的角度看統一的必要性。
第四章「臺灣」,換成臺灣人的背景探討大中國思想。
第五章「美國」,因為它是兩岸關係中不可或缺的第三者。
第六章「戰法」則是參考前總長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提出我心中理想的臺灣防衛戰法。
第七章「兩岸」是期望達成的目標:兩岸都能拋棄舊有思想包袱,同時向後退一大步,將「和平」列為處理統獨的唯一選項。
想要大立必先大破,唯有大開才能大闔。處於中國歷史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北京與台北的領導人必須以「非常的手段」應對此「非常的狀況」;而不管此「非常」是何等驚世駭俗,它絕不能是「中國人殺中國人」的戰爭!
自序
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二○二二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接連三天中共環台軍演。臺灣除了加強戰備的國軍劍拔弩張,全台一片祥和之氣,街頭嗅不出一絲戰爭的氣息,大部分國人仍相信中共不會攻台。儘管如此,透過此次軍演,清楚地呈現了以下事實:
1. 環台演習兵力之大,操演區域與臺灣距離之近,前所未有。
2. 無論是戰術作為或軍事實力,國軍缺乏有效的反制方法。
3. 兩岸軍力的差距,以往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數字」,如今中共透過實際行動證明在世人眼前。
4. 臺北不可以踩踏台獨紅線,否則北京有充分的實力與多...
目錄
自序: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第一章 強弱
一、認識威脅
(一)施與受vs強與弱
(二)威脅是求救訊號
(三)掌握決定權
(四)認清現實
二、界定強弱的「戰力方程式」
三、強者思維
四、弱者思維
第二章 和戰
一、和平
二、灰色衝突
(一)化解邏輯
(二)策略選擇
(三)伐謀真義
三、戰爭
(一)戰爭的型態
(二)未來的演變
第三章 中國
一、中國是好戰的民族?
二、中國具備侵略的民族性?
三、中國的實力
四、中國共產黨
五、習近平
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七、中共武統意圖
(二)寸土必爭或法統之爭?
(一)中美外交起手式
八、武統的最後期限
九、武統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
第四章 臺灣
一、臺灣在統獨議題的歷史背景
二、臺灣的統獨意識
三、兩岸和平統一的機率
四、務實面對武統
(一)臺灣的實力
(二)臺灣人的鬥性
(三)臺灣人的鬥志
(四)不要撩撥潛在敵人
(五)採取不對稱作戰
(六)防衛重於攻擊
(七)擬定適切作戰計畫
第五章 美國
一、美國的特質
(一)高緯度民族性
(二)天選之國
(三)戰爭讓美國強大
(四)白人至上的優越感
(五)獨霸全球的硬實力
(六)沉迷老大的滋味
二、修昔底德陷阱
三、美中台「兩角」關係
四、美軍會介入台海戰爭?
第六章 戰法
一、武統徵候
二、戰力防護
(一)目的
(二)具體作法
(三)第一擊的應變
(四)第一擊的防衛重點
三、濱海決勝
(一)攻擊時機
(二)濱海決勝戰法
四、灘岸殲敵
(一)攻擊時機
(二)灘岸殲敵戰法
五、全民防衛
(一)後備改革
(二)全民動員機制
六、戰爭想定
第七章 兩岸
一、兩岸必有一戰?
二、人民何辜?
三、俄烏戰爭給兩岸的啟示
四、北京應如何看統獨?
(一)統一的本質是侵略
(二)站在臺灣的立場
(三)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
(四)展現強者的大度與自信
(五)最小的改變
(六)最堅實的保證
(七)速戰速決是武統前提
五、臺北應如何看統獨?
(一)創造雙贏的共好
(二)不要妄自菲薄
(三)認清戰爭的面目
六、一國兩制
(一)北京承諾的內容
(二)站穩談判起點,力爭上游
(三)確保臺灣的自主性
尾語 思想的轉變
自序: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第一章 強弱
一、認識威脅
(一)施與受vs強與弱
(二)威脅是求救訊號
(三)掌握決定權
(四)認清現實
二、界定強弱的「戰力方程式」
三、強者思維
四、弱者思維
第二章 和戰
一、和平
二、灰色衝突
(一)化解邏輯
(二)策略選擇
(三)伐謀真義
三、戰爭
(一)戰爭的型態
(二)未來的演變
第三章 中國
一、中國是好戰的民族?
二、中國具備侵略的民族性?
三、中國的實力
四、中國共產黨
五、習近平
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七、中共武統意圖
(二)寸土必爭或法統之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