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討好,才是關係中最強大的生存策略
化解五個社交恐懼,在所有關係裡安 身 自 在
══ 一本寫給盲目討好者的自適指南 ══
★ 正值「複製討好行為」的時代,小心在眾人眼光裡迷失自我
★ 內附【討好健康指數測驗】,看出你屬於潛在、世襲還是技術性討好
★ 尼克小姐、心裡小心理、幹話心理學──率性推薦
討好是人生教會我們的事,一旦過度就損耗情緒。教育博士貝勒從自身復元的經歷、到幫助千人重塑關係的專業知識,彙整出一套討好行為的新觀點。告訴我們,如何從筋疲力盡的盲目討好者,轉變為成熟自在的理性討好者。
覺察你的溝通姿態:看清討好本質的兩個關鍵
● 每段關係背後,都有沉沒成本
討好就像亂花錢、刷爆信用卡,是在用自己還沒有的錢去買不需要的東西,只為了讓不喜歡的人另眼相看。
● 沒有摩擦的關係從來都不深入、長久
討好不見得真誠。比起凡事粉飾太平,有黑暗面才會讓你真正像個人。學會適時透露自身真實所想,建立長久的健康關係。
聆聽自我懷疑、高敏的內在聲音,自在活一次
在不想笑的時候笑,在想法不一樣時安靜,好人當久了也內傷。本書就像關起門的談話室,提供了正視自我價值,以及表現真實自我的方法。最終,你將用理性戰勝本能,在所有關係裡安身自在。
從盲目討好到理性討好,過程分為三個部份:
意識到討好行為→探究討好的理由→理性討好的方法
Part 1. 承認內在脆弱
當你感覺自己時常任人予取予求,那就表示你的心理失衡了。從現在起,當別人對你提出要求、或評論你的時候,留意當下的感受。用最誠實的角度找出討好行為,挖掘最根本的人際渴望。
Part 2. 社交恐懼形塑了我們的社交慣性
意識到討好行為的人,也不見得能決心停止。這是因為五個恐懼本能:(被)拒絕、衝突、我不夠好、被忽視、我不重要的恐懼。正視問題,分辨是關係讓你難受、還是自己讓關係痛苦。
Part 3. 自信,是一種看待自己的方式
真正的自信不該曇花一現,退潮後能自在裸泳的人才有真本事。自我價值感不該取決於別人的眼光。本書收錄強化自信心的十步驟,比起不斷修改自己的人設,不如發揮本色!
想成為理性討好者,你還需要:
● 面對負面情緒的全景思考
● 從走心到交心的溝通法則
● 重拾好奇心的十個日常觀察
● 抑制比較心態的環境療法
更多改變人生的練習。盡在本書。
寫給
□ 各種有毒關係下的苦情人
□ 不斷刷新加班時數的好好先生/小姐
□ 認同上癮的情緒內耗者
作者簡介:
麥克.貝勒 博士 Mike Bechtle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博士,是美國知名講者。
麥克在富蘭克林柯維領導者訓練機構(FranklinCovey)擔任顧問30年以上,擅長建立方法架構,幫助人們有效解決生涯規劃、提升效能、高難度溝通等困擾。從《財星》五百大企業的管理者、到面臨婚姻危機的男女,至今數千人受惠。
麥克亦為《作者文摘》、《企業》(Entrepreneut)雜誌等專欄作家。至今出版七本著作,各國銷量超過40萬冊,包括《處理隱象》、《跟任何人都聊得來》、《不為他人抓狂》等。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有《九型人格覺醒指南》《沒關係,是悲傷啊!》、《暈船診療室》等書。
歡迎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尼克小姐
IG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莊芷昀
IG 語錄創作者/幹話心理學
名人推薦: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尼克小姐
IG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莊芷昀
IG 語錄創作者/幹話心理學
章節試閱
第4章 我需要你喜歡我:怕(被)拒絕
不要害怕你的恐懼。恐懼的目的不是嚇你,而是要讓你知道某些事物的價值。──作家 喬伊貝兒(C. Joybell C.)
高中時代,我邀請一個不太熟的女孩參加返校活動。她拒絕了。
開口邀請其實有違我的本性,因為我對拒絕很敏感(或至少我這麼覺得)。我從來不願意冒這個風險,除非很肯定對方會答應。少數經歷過的拒絕,都讓我痛徹心扉,而我可不想再承受一次。
但我的生活太過乏味。我不需要面對拒絕的痛,但也沒有任何斬獲。沒有痛苦,也沒有收穫。就是這麼平淡的人生。
這或許是驅使我冒險的理由。一方面,我害怕她會嘲笑我竟敢開口邀約;但另一方面,我必須試試看。我很確定她不會答應,但假如我不問,就是在擅自幫她做決定。
我不認為她有男朋友,也從沒想過她可能已經有對象了(雖然舞會就在隔天)。我知道她參加學校的啦啦隊,卻沒料到她參加了返校舞會皇后的選拔。她有機會雀屏中選。假如我事先知道,大概就會說服自己放棄了。
我鼓起勇氣撥了電話。我不記得自己說了什麼,但多半是很尷尬難堪的邀約。但我清楚記得自己等待她的答覆,準備好面對不可避免的拒絕。
她拒絕了。但她的說法如此優雅委婉,絲毫沒有讓我心痛。她說已經和家人約好,美式足球比賽後要一起出門,並深深感謝我邀請她。這或許只是藉口,但她向來真誠,所以我當時認為她說的是實話。
拒絕並非總是如此。拒絕通常很痛苦,而且會持續很久—甚至持續一輩子。因為害怕被拒絕,我們選擇不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不想再承受痛苦,我們可能無法向前邁出一步。
這是我們成為討好者的理由之一。對於拒絕,我們甚至連想都不願意去想,所以設法確保沒有任何被拒絕的機會。這可能有兩種做法:
我們從不開口要求(對方就無從拒絕)。
面對別人的要求,我們總是答應(他們就不會失望)。
做一張拒絕集點卡
一般來說,拒絕並不會阻止我們冒險,對拒絕的恐懼才會。阻礙我們的不是現實,而是可能性。一切都存在於我們大腦中。我們用特定的方式看待自己,並假定其他人也有相同的感受。即便沒有任何事實基礎,我們都成了業餘的讀心術師。
拒絕是人生中很正常的一部份。不是每個人都會答應我們的任何要求,冒著拒絕風險時感到緊張也是很正常的。在找到工作前,我們可能會被拒絕好幾次;在談成交易前,我們可能得打好幾通失敗的推銷電話;我們可能會發表一些其他人不同意的看法。
健康的人終將學會面對拒絕的失望。對於討好者來說,拒絕卻會對自我價值帶來沉痛的打擊。當其他人成為我們的真實之鏡,我們就會處處受到對方看法的擺佈。我們的努力被否定,要求被拒絕的時候,對方不只是說了不,我們聽到的是對於自我人格的批判。
假如我們能學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拒絕,就能學會接受隨之而來的失望,並繼續前進。拒絕不再令我們原地踏步,而成了成長與成熟的一部份。
幾年以前,我讀到一篇文章,講述一名男子如何希望成為暢銷作家,並為熱門的雜誌寫專欄。這是在網路和電子郵件之前的事,所以得靠一般的郵件來投稿有趣的提案。你的信件內也會包含貼了郵票的回郵信封,編輯才能給你以下兩種回覆的其中之一:「刊登通知」,說明他們接受了你的投稿;或是「拒絕箋」,通常是制式化的印刷物,告訴你他們不想要。
這名男子相信自己並不是好作家,永遠不會獲得刊登。但他決定把投稿當成遊戲,看看自己的投稿可以收到幾張拒絕箋。每次收到拒絕箋,他就貼在狹小書房的牆壁上。他的目標是把拒絕箋當成壁紙,貼滿整個房間。
他把第一個提案寄給編輯。大約兩個星期後,他收到有禮貌的拒絕信,於是立刻貼到牆上。他持續投稿給不同的雜誌,也不斷被拒絕。他很開心地發現,幾個月的時間內,他的牆上已經累積了七張拒絕箋。進步的速度比他預期的更快,他充滿繼續努力的動力。
然而,無法想像的事發生了:一位編輯接受了他的投稿。這對他的壁紙計畫是一大打擊,但他試著把這當成小小的波折。當然,對方寄來一張支票,有效地安撫了他的失望。
他繼續投稿,繼續被拒絕。但接著,只經過六次拒絕,他的投稿又被接受了。
你大概能猜出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了?他繼續投稿,繼續被拒絕。但於此同時,他的文筆也因為持續投稿的練習,而不斷進步。他的投稿越來越常被接受而非拒絕。他未能完成偉大的壁紙計畫,接下來的職涯一直都是全職的自由作家。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會收到拒絕箋。這不代表他失敗,而意味著他不放棄嘗試;而拒絕只是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部份而已。
我的生涯中也收過許多拒絕箋,即便現在也是。最初,我覺得很難接受,因為內容往往是:「謝謝您的投稿。不幸的是,稿件內容並不符合編輯部當前的需求。」包含我在內,大多數的作家都會這麼解讀:「你是個糟糕透頂的作家,應該再也不要投稿了。」信箋拒絕的是我的文章,但我卻認為是我本人被拒絕了。
假如我們可以學習將拒絕看成別人的意見表達,而不對自己的人格做出任何批判呢?如此一來,拒絕就不再可怕,因為那只是其他人的觀點而已。只要我們了解到,拒絕傳達的是某人的特質或觀點,而與我們本身無關,就能在別人批判我們的作品時,依然自在地做自己。我們通常會把自己的行為和人格連結在一起(其中之一遭到拒絕,代表另一者也受到否定)。但在其他人眼中,這兩者通常是分開的。
這意味著,不會再因為別人拒絕我們而感到痛苦嗎?完全不是。痛苦是人生經驗的一部份,也是完全正常的。感受到痛苦代表我們很健康。人生中充滿無法避免的拒絕,如果想要逃避,就是不健康的。
(部分節錄)
第4章 我需要你喜歡我:怕(被)拒絕
不要害怕你的恐懼。恐懼的目的不是嚇你,而是要讓你知道某些事物的價值。──作家 喬伊貝兒(C. Joybell C.)
高中時代,我邀請一個不太熟的女孩參加返校活動。她拒絕了。
開口邀請其實有違我的本性,因為我對拒絕很敏感(或至少我這麼覺得)。我從來不願意冒這個風險,除非很肯定對方會答應。少數經歷過的拒絕,都讓我痛徹心扉,而我可不想再承受一次。
但我的生活太過乏味。我不需要面對拒絕的痛,但也沒有任何斬獲。沒有痛苦,也沒有收穫。就是這麼平淡的人生。
這或許是驅使我冒險的理由。一方...
作者序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既然我註定令人失望,至少我不要再令自己失望。-無名氏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累了。
有生以來,我都努力討好別人。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因為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魚不會特別注意到水的存在那樣。我希望人們喜歡我,所以我所做的決定幾乎都以此為目標。
高中時期,我對自己很沒信心(但每個人都是這樣吧?)。於是,當我開始找工作時,總是選擇和朋友們不同的工作:在太平間上班、賣樂譜、經營商業印刷、主持通勤
時段的廣播節目、擔任婚禮攝影師等。我以為人們會注意到我的不同,並對我刮目相看。
我的計畫很成功,人們確實很佩服我。然而,我的不安並沒有改善。內心深處,我知道他們佩服的只有我的作為,而不是我這個人(至少我是這麼以為的)。我從未給他們機會看見真實的自己,因為這樣風險太大了。
我太過執著要當個「好人」。我所仰慕的人通常都是慈祥和藹、不輕易動怒的大人。他們個性穩定、始終如一,受每個人喜歡。我很好奇,他們為什麼不會對任何事生氣,我以為他們天生就沒有脾氣。因此當我生氣時,會學著壓抑怒火,不讓任何人知道。我或許氣在心裡,表面上卻會說:「沒關係。」
當然不是沒關係。我開始偽裝,但我以為,這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為。換句話說,我從不坦誠面對自己;為了討好其他人,我扭曲了自己的模樣。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才能維持這樣的表象。漸漸地,表象成了自我認同,而我努力地偽裝下去。
我是個嚴重的討好者。
你仍然可以討好
最終,我開始燃燒殆盡。我意識到,自己一直為了其他人而活,而不是為了自己。但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找不到脫逃的方式。每個晚上我都因為內心焦慮而輾轉難眠。我知道自己撐不了多久,遲早會崩潰。
我當時心想,也許能從書上找到解決方法。於是我去書店翻閱一些書後,得到三個啟示:
一、討好別人不好。
二、我們不應該繼續討好別人。
三、停止討好別人的方法,就是專心討好自己。
乍看之下挺有道理的,但我就是無法信服。這些書似乎是要我激怒別人,搞得天怒人怨,只關心我自己。這和我一直以來的為人和形象截然不同。我不是個討厭鬼,我是個好人。如果停止當個好人,一切會變好嗎?
看完這些書,我又看了不同的文章和網站,看到的建議都大致相同,「我得轉移注意力,不再一味滿足其他人,而是把自己擺到第一位」。讀得越多,就會發現重點並無二致。假如真是如此,那麼我以往對其他人的關注,只是讓我不斷迷失自己。
顯然我必須更自私一些。
但我的內心深處,卻不斷浮現一些惱人的想法。
討好難道沒有好的一面嗎?
除了仰賴別人的看法外,有什麼更能提升自我感覺的方式嗎?
我能保有更健全的自我認同,同時繼續討好別人嗎?
我能更有自信、更堅強地關心別人嗎?
我的成長之路由此啟程。為了回答前述問題,我開始探索如何不將自我認同建立在其他人的看法上。假如我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學習接受自己的獨一無二,就不再需要尋求其他人的認同。可以單純把其他人放在心上就好。
除此之外,這本書將比市面上其他類似書籍再更進一步。如果藉由討好別人來提高
自尊,就是不健康的行為傾向;首先,我們可以學習更專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
假如能達到這樣的健康心態,就能奠定穩健的基礎,成為「強大」的討好者。我們可以做對的事,幫助他人,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在接受真實的自己後,再真心地關注其他人。
不再討好,要慢慢的
我希望可以這麼說,我已經從長期努力討好別人的掙扎中痊癒了。但實際上,討好別人的傾向依然存在,我的旅程並未結束。不過,此刻我已重建信心,可以做自己,並且善用自己的獨特性來幫助其他人。
我正在追求自由的旅途中,而我想邀請你一起加入。我不會假裝自己已經得到所有的答案,但我希望能給予你在初期一些啟發。
你可以想像我們一邊品嘗咖啡、一邊聊天。本書每個章節點出這趟成長之旅的不同面向。我們會討論哪些方法有幫助、哪些沒有,也會分享其他人經歷過的掙扎和困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們將一步一步勾畫通往終點的地圖。
我的名字後面加上了「博士」這個頭銜,但我不是心理醫生。我不會假裝自己能像心理治療師那樣,提供可貴的專業觀點(我曾在專家的引導下覺察自己的動機和驅動力,所以切身知道專業的價值)。高等教育和成人學習是我的專業領域,而我迄今的職場不是在大學就是企業的講堂裡,探索如何克服解決溝通上的挑戰。從實務的角度切入人際關係,是我所能提供與眾不同的觀點。這也是前幾本書的主題。
這段旅程後會給予你幾個禮物:
你會發現,掙脫長久以來的生活模式比想像中容易。
你將學到如何拒絕,而不是直覺地答應。對象是誰都一樣。
你將在人際關係中更自在,不再需要去掌控其他人,就算對方是控制狂。
你會發現「做自己」反而更容易討人喜歡,因為現在的自己已經夠好了。
你會學習找到真實的自己,並愛自己,而且不再逼自己改變。
你的壓力會大幅減輕,因為你不再需要努力追求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定位(不再追求掌控一切)。
你會成為真實的自己,但仍然可以做個「好人」,好過以前。
你將學習如何不帶侵略性地面對衝突(而是充滿自信心)。
你不再時時焦慮,終於能一覺到天亮。
重要的是,你確實能改變。你不須繼續在討好別人的流沙中苦苦掙扎著建立自尊。然而,當你為自己打下健全的基礎時,你將會成為真正的討好者──而且是最完美的狀態!你越是討好自己,就越能討其他人的歡喜。
乍聽之下,這個過程難如攀登聖母峰,對有生以來習慣討好的人來說尤其是。然而,沒有什麼一蹴而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踏出第一步,然後是下一步,再下一步。每一步都很容易,只是需要一再重複。
沒有人會偶然間就登上一座山峰。那必然是有心完成的──而且方法確切可行。
準備好邁出第一步了嗎?現在展開我們的成長之旅。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既然我註定令人失望,至少我不要再令自己失望。-無名氏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累了。
有生以來,我都努力討好別人。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因為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魚不會特別注意到水的存在那樣。我希望人們喜歡我,所以我所做的決定幾乎都以此為目標。
高中時期,我對自己很沒信心(但每個人都是這樣吧?)。於是,當我開始找工作時,總是選擇和朋友們不同的工作:在太平間上班、賣樂譜、經營商業印刷、主持通勤
時段的廣播節目、擔任婚禮攝影師等。我以為人們會注意到我的不同,並對我刮目相...
目錄
引言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Part 1 看見當下的狀態
1 與各種評價和平共處
雞蛋裡挑骨頭──對自己/從小時候就開始了/討好,但不給自己徒增負擔
2 我是哪一種討好者?
誠實地看一眼鏡子/「討好健康指數」測驗/不只是測驗
3 把好人面具摘下
負面評價較可信/被讚美,不開心/偽裝到後來,厭世/不完整的大人
Part 2 善良者面向世界的五個不安
4 我需要你喜歡我:怕(被)拒絕
做一張拒絕集點卡/懂得「拒絕之道」,人緣更好/每次被拒絕,都是微小成功
5 我需要你不生我的氣:怕衝突
會吵架,關係更健康/小時候的「乖孩子」長大以後……/學會化解對立危機/適當的痛是養分,讓你自發光芒
6 我需要你的關注:怕被忽略
別關注我,但要在乎我/撇開別人的眼光
7 我需要你的肯定:怕自己不夠好
別讓自卑感綁架人生/從比較心態到豐盛心態/戒掉盲目比較
8 我需要被你需要:怕自己不重要
變動中的自我認同/讓獨特綻放,是你的使命/向外看,不要巷內/不再期許別人的關注/重要性的禮物
Part 3 找回內在力量的十個起手式
9 珍惜一次又一次的選擇
堅強的人才有力氣行善/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擁抱錯誤,培養強心臟
10 真切地與人連結
放下對話腳本/我真的需要其他人嗎?/這三種關係,助你成長更快/需要幾個朋友?──「再多一個」/不討好,也不獨善其身
11 自信心的養成
鍛鍊勇氣肌肉!/傲慢的人,實則最沒自信/最稀缺的心靈資產:謙卑/養成自信的七個關鍵/不要逃避負面情緒,要擁抱它
12 坦誠地活著
我原有的純樸靈魂,如今存在多少?/一個接一個做有意義的選擇/處之泰然,不如坦然/活出精彩人生
13 打破你的語言界限
從根本解決溝通問題/限制對話主題,他更想聽/讀心術/進入他人的雷達範圍
14 持續渴望,保持單純
合群:要讓一切在掌控內/啟動好奇心的練習/注意小變化,敢於提問/慢,是種刻意練習
15 懂得按暫停
一天當中有多少分心因子/埋頭做──白工/心智工作空間/與手機分手的智慧
16 專注,帶來當下的豐盛
最好的投資就是自己:三個步驟/照顧自己
17 感恩,帶出人生的積極面
感恩的力量/不完美的感謝/寫下三個感恩的事
18 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每件事
雜草的存在意義/不必正向思考,而要看正反兩面
Part 4 把夢想縮小
19 讓改變持續發生
值得的冒險/健康改變的三個階段/改變,我應付得來!
20 忠於自我
關於討好,上帝說了什麼?/精疲力竭:危險的訊號/可以不倚靠神嗎
21 以真實自我面向世界
踏出第一步/世界中的真我
後記 我也仍在復原的過程中
引言 不要低估善意的力量
Part 1 看見當下的狀態
1 與各種評價和平共處
雞蛋裡挑骨頭──對自己/從小時候就開始了/討好,但不給自己徒增負擔
2 我是哪一種討好者?
誠實地看一眼鏡子/「討好健康指數」測驗/不只是測驗
3 把好人面具摘下
負面評價較可信/被讚美,不開心/偽裝到後來,厭世/不完整的大人
Part 2 善良者面向世界的五個不安
4 我需要你喜歡我:怕(被)拒絕
做一張拒絕集點卡/懂得「拒絕之道」,人緣更好/每次被拒絕,都是微小成功
5 我需要你不生我的氣:怕衝突
會吵架,關係更健康/小時候的「乖孩子」長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